書名: | 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 (2版) | |||
作者: | 周煌智 文榮光 | |||
版次: | 2 | |||
ISBN: | 9789571197111 | |||
出版社: | 五南 | |||
出版日期: | 2018/06 | |||
書籍開數、尺寸: | 19x26x2.98 | |||
頁數: | 596 | |||
內文印刷顏色: | 單色 | |||
#心理學
#輔導、諮商與心理治療 #特定領域 #犯罪防治 |
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監獄學-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 ISBN13:9789865226664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林茂榮;楊士隆 裝訂/頁數:平裝/544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10 出版日:2021/06/25 中國圖書分類:獄政 內容簡介 監獄主要工作內涵為刑罰之執行,具有應報、嚇阻、隔離與矯正犯罪人之多重功能,為刑事司法體系重要且不可或缺之一環。往昔,由於監獄之工作領域為一般民眾甚至法界視為囚禁人犯之粗糙作業,因此長期受到忽視與貶抑。今日之獄政,則在行為科學突飛猛進及大量專業及研究人員之投入下,逐漸脫離往昔黑獄形象,而邁入專業之里程。它尤其涉及各類專業人員如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教誨師、各類工作人員、各階層管理人員等,運用現代行為科學技術與各類輔導、處遇技術,對犯罪人進行矯正。職是之故,監獄學之高度專業與學術性質不容置疑。 本書係作者多年從事獄政實務與學術研究之心得,不僅深入分析監禁之本質與內涵,同時彙整先進國之犯罪矯正制度與處遇技術,非常有助於犯罪防治人員達成工作目標,成功教化受刑人,並減少再犯。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犯罪矯正之歷史淵源與發展 第一節 獄政之誕生與演進 第二節 臺灣獄政之沿革與發展 第三節 結論 第二章 犯罪矯正與刑事司法 第一節 刑事司法之特徵 第二節 刑事司法體系之流程及構成要素 第三節 犯罪矯正與其他部門之相關 第四節 刑事司法問題及其對犯罪矯正之影響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犯罪矯正收容現況 第一節 臺灣犯罪矯正機關收容人數與現況 第二節 監獄受刑人在監收容現況 第三節 毒品受刑人在監收容與再犯現況 第四節 暴力犯罪受刑人新入監與在監收容現況 第五節 結論 第四章 犯罪矯正模式 第一節 懲罰模式 第二節 矯治模式 第三節 正義模式 第四節 O’Leary—Duffee之矯正政策分類模式 第五節 結論 第五章 犯罪矯正行政與處遇 第一節 調查分類 第二節 教化 第三節 文康活動 第四節 作業 第五節 衛生醫療 第六節 接見與通信 第七節 累進處遇 第八節 縮短刑期制度 第九節 返家探視制度 第十節 與眷屬同住制度 第十一節 外出制度 第十二節 假釋制度 第十三節 監獄建築 第十四節 收容人之基本權利 第十五節 結論 第六章 犯罪矯正機構生活之社會學透視 第一節 監獄文化與結構 第二節 監獄受刑人之生活適應型態 第三節 受刑人之江湖規矩與黑話 第四節 監獄之地下經濟活動 第五節 監獄暴行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矯正機構戒護安全管理 第一節 紀律 第二節 戒護 第三節 分監管理 第四節 武力之使用 第五節 結論 第八章 犯罪矯正輔導與心理治療技術 第一節 個別心理療法 第二節 團體處遇技術 第三節 心理劇 第四節 行為療法 第五節 溝通分析療法 第六節 現實療法 第七節 認知處遇法 第八節 內觀法 第九節 信仰為基礎之監獄修復式正義 第十節 結論 第九章 社區性犯罪矯正 第一節 社區性犯罪矯正之定義 第二節 社區性犯罪矯正方案之型態 第三節 社區性犯罪矯正之問題評估 第四節 社區性犯罪矯正之新近發展趨勢—社區監督與控制 第五節 結論 第十章 特殊類型犯罪人之矯正對策 第一節 毒品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二節 長刑期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三節 累(再)犯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四節 高齡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五節 竊盜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六節 女性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七節 身心障礙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八節 慢性精神病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九節 智能障礙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十節 性侵害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十一節 愛滋病受刑人之處遇對策 第十二節 結論 第十一章 組織管理原理與犯罪矯正行政 第一節 傳統組織管理理論 第二節 修正理論時期—人群關係組織理論 第三節 系統或功能組織管理理論 第四節 目標管理 第五節 區域管理 第六節 矯正管理模式 第七節 結論 第十二章 國際間犯罪矯正概況 第一節 美國犯罪矯正概況 第二節 日本犯罪矯正概況 第三節 英國犯罪矯正概況 第四節 德國犯罪矯正概況 第五節 蘇聯犯罪矯正概況 第六節 韓國犯罪矯正概況 第七節 泰國犯罪矯正概況 第八節 中國大陸犯罪矯正概況 第九節 新加坡犯罪矯正概況 第十節 瑞典犯罪矯正概況 第十一節 法國犯罪矯正概況 第十二節 義大利犯罪矯正概況 第十三節 加拿大犯罪矯正概況 第十四節 結論 第十三章 犯罪矯正業務現況與展望 第一節 矯正機關收容情形 第二節 重要施政績效 第三節 推動中之重點業務 第四節 擬將採行之精進措施 第五節 亟待解決之課題 第六節 結論 第十四章 未來犯罪矯正之發展趨勢 第一節 未來犯罪矯正之觀點 第二節 影響犯罪矯正體系活動之外在因素 第三節 影響犯罪矯正活動之內在因素 第四節 未來犯罪矯正之趨勢 第五節 結論 參考書目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美國兒少性侵案件實務審判研究 1/E 2017 元照 作者:張瑋心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 2017/01 ISBN:9789862556948 本書簡介 有關兒童性侵害案件之審理調查,已知亞洲諸國、歐洲如英國等在實務上均遇到困境,美國各州法院對此早有深刻體悟,並於過去二十年來建立相關判例與審判操作模式。本書具實務應用之參考價值,可供兩岸法院、社工、觀護人、律師等司法相關工作者作為工具書參考。 圖書目錄 序 本書法律用語說明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2 第一項 白玫瑰運動之衝擊與省思/5 第二項 我國刑法第227條之缺失/7 第三項 我國引述英美文獻之疑義/14 第四項 我國最高法院裁判之變遷/17 第五項 兒童於刑事訴訟架構居弱勢地位/19 第二節 研究範圍、目的、方法與限制/20 第一章 我國兒童性侵案件實務與學界之批判 第一節 強制性交罪之立法沿革/23 第一項 個人身體控制權/25 第二項 性自主決定權/25 第三項 舊法「準強姦罪」之規範目的/26 第四項 現行刑法條文之缺失/29 第五項 最高法院99年度第7次刑事庭會議決議/32 第二節 法院裁判理由之疑義/36 第一項 臺北地方法院98年訴字第836號判決/37 第二項 臺南高分院97年上訴字第1215號判決/38 第三項 最高法院90年台上字第5426號判決/39 第四項 最高法院100年台上字第6913號判決/40 第五項 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1068號判決/42 第六項 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2958號判決/43 第三節 不當引述兒童證言可信性低之文獻/44 第一項 兒童的認知能力低/45 第二項 兒童的記憶能力差/46 第三項 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47 第四項 兒童的想像能力高/48 第五項 兒童易受誘導與說謊的能力/49 第六項 兒童的道德發展不完全/50 第七項 兒童對性的認識模糊/52 第八項 簡 評/54 第四節 女童處女膜檢驗之侷限性/55 第一項 McMartin Preschool案之影響/58 第二項 Sam Stone實驗研究之缺失/64 第五節 對於兒童被害人之認識不足/66 第一項 兒童為何要說謊/67 第二項 詢問者之語言技巧/70 第三項 兒童謊稱遭受性侵的機率低微/71 第四項 兒童隱匿事實之其他意涵/73 第五項 兒童誘導記憶之植入不易/74 第六項 加害人無明顯外形特徵/76 第七項 戀童犯容易取信於兒童/78 第八項 案發後兒童不一定會告訴家長/80 第九項 欠缺科學證據的指控未必是濫訴/81 第六節 小結─兒童證言可信性之檢驗方法/82 第一項 內部連貫與指控一致/85 第二項 外部連貫與現實一致/88 第三項 核心細節之記憶/89 第四項 證述之影響與舉止/90 第五項 動機與特殊關係/92 第六項 品格證據/93 第二章 美國「法定強姦罪」之相關法制 第一節 法定強姦罪之概念意涵/99 第二節 強制性交罪之類型/103 第一項 聯邦性侵害罪(Sexual Abuse)/104 第二項 聯邦加重性侵害罪(Aggravated Sexual Abuse)/105 第三項 路易斯安納州普通強姦罪(Simple Rape)/107 第四項 路易斯安納州加重強姦罪(Aggravated Rape)/109 第五項 構成要件之差異/111 第六項 性接觸罪之區辨/116 第三節 年齡規範之意義/118 第一項 合意有效年齡/118 第二項 合意無效年齡/120 第三項 雙方年齡差/121 第四項 年齡與刑罰級等之關係/122 第五項 刑事責任年齡/123 第四節 美國各州處罰「與兒童少年性交」之條文規定/125 第 一 項 阿拉巴馬州(Alabama State)/126 第 二 項 阿拉斯加州(Alaska State)/126 第 三 項 亞利桑那州(Arizona State)/127 第 四 項 阿肯色州(Arkansas State)/128 第 五 項 加州(California State)/128 第 六 項 科羅拉多州(Colorado State)/129 第 七 項 康乃迪克州(Connecticut State)/130 第 八 項 德拉威州(Delaware State)/130 第 九 項 佛羅里達州(Florida State)/131 第 十 項 喬治亞州(Georgia State)/132 第 十一 項 夏威夷州(Hawaii State)/132 第 十二 項 伊達荷州(Idaho State)/132 第 十三 項 伊利諾州(Illinois State)/133 第 十四 項 印第安納州(Indiana State)/134 第 十五 項 愛荷華州(Iowa State)/135 第 十六 項 堪薩斯州(Kansas State)/136 第 十七 項 肯塔基州(Kentucky State)/137 第 十八 項 路易斯安納州(Louisiana State)/139 第 十九 項 緬因州(Maine State)/139 第 二十 項 馬里蘭州(Maryland State)/140 第二十一項 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 State)/142 第二十二項 密西根州(Michigan State)/142 第二十三項 明尼蘇達州(Minnesota State)/143 第二十四項 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 State)/144 第二十五項 密蘇里(Missouri State)/144 第二十六項 蒙大拿州(Montana State)/145 第二十七項 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 State)/145 第二十八項 內華達州(Nevada State)/146 第二十九項 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 State)/146 第 三十 項 紐澤西州(New Jersey State)/146 第三十一項 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 State)/147 第三十二項 紐約州(New York State)/148 第三十三項 北卡州(North Carolina State)/149 第三十四項 北達科塔州(North Dakota State)/149 第三十五項 俄亥俄州(Ohio State)/150 第三十六項 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 State)/151 第三十七項 奧瑞岡州(Oregon State)/151 第三十八項 賓州(Pennsylvania State)/153 第三十九項 羅德島州(Rhode Island State)/154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大學諮商中心的新變化和新挑戰:其架構與因應校園性侵、暴力、自殺議題 作者:陳若璋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0/02/00 ISBN:9789577638410 內容簡介 作者過去32年曾任職於臺灣、清華、東華及慈濟大學,為專任之臨床與諮商心理學教授;其中有15年擔任清華、東華大學諮商中心主任。 作者在30年前,首先注意到臺灣婚暴對婦女、社會的傷害,後帶領婦女團體建制臺灣家庭暴力防治法及相關程序;又掀起社會大眾對性暴力及兒童性虐待的重視;並成為臺灣推動性侵加害者強制診療制度與運行之先驅者。作者持續對上述議題關注,並進行相關研究,加上諮商中心的工作經驗,因之敏感於島內30年大學文化的急劇變動及學生困擾的改變,過去諮商中心服務的範疇較集中於協助學生在自我與生涯的探索上,現今因網路與社群媒體興起,影響同儕、師生間的互動;亦導致新興議題大幅增加,如企圖自殺、嚴重精神疾病發作、遭受性侵或暴力的個案們,都在在考驗於諮商中心的助人工作者。 故本書在前半章節中,介紹作者從多年研究與實務經驗中,整理出之諮商中心應有的組織架構,硬體上應有的種種規劃等;中間章節則介紹中心平日應提供之多元服務及作業流程,同時如何與校園各級單位合作與聯結;後半部則描述與回應,現今中心應如何因應新興議題:在自殺、性侵、暴力問題上,如何使用工具評估與預測、何為有效之處理流程、治療策略與技術等等。本書可說是國內第一本針對台灣校園實務及新興議題所量身打造的專書。 目錄 第一篇 一個和諮商中心有關的故事:與它的情緣 第一章 我和大學諮商輔導中心的情緣:從很早很早以前談起 第二章 30年的變化 第三章 變與不變之間 第四章 一個理想的大學諮商中心宗旨:以三級預防為主要目標及任務 第二篇 建構大學諮商中心的組織及工作重點 第一章 各大學依其建校理念及校園文化而建構其諮商中心目標 第二章 理想的大學諮商中心組織、人力規劃與設備 第三章 人永遠是諮商中心最重要的元素:諮商師的專業角色 第四章 他們也塑造了諮商中心之文化 第五章 服務對象及工作重點 第六章 與學校其他單位的橫向聯繫 第三篇 諮商工作基本運作 第一章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諮商中心位置之選擇 第二章 空間規劃及基本配備 第三章 初次晤談的任務及分級派案 第四章 諮商晤談次數與流程 第五章 會談可結合心理測驗及團體諮商 第六章 個案資料之記錄與保存 第七章 諮商歷程中使用不同表單之時機 第八章 諮商結束時需做之處理及記錄 第四篇 中心實務的多面向、行政管理與訓練 第一章 中心固定行政會議 第二章 定期進行中心來訪者資料整理與統計 第三章 常用的心理測驗 第四章 個案不適切行為之行政處理原則 第五章 輔導股長及志工訓練 第五篇 初級預防的重點與內涵 第一章 將心理衛生知能深植於通識教育各項學習層面內 第二章 實施新生入學篩檢與後續關懷 第三章 推展多元豐富的校園紓壓運動 第四章 走入校園最前線,結合系學會活動並推行「學習夥伴/輔導股長制度」及義工教育訓練 第五章 聯結舍監加強宿舍關懷 第六章 活絡地方區域各項資源之連結 第七章 舉辦徵文活動及電影欣賞活動 第六篇 二級預防 第一章 個別諮商之重點與流程 第二章 團體諮商之性質與流程 第三章 高關懷學生的諮商與後續追蹤 第四章 導師輔導知能研討會與各單位合作辦理「橫向連結會議」 第五章 區域應提供個案研討會及多元的進修管道來提升團隊專業知能 第七篇 三級預防:校園危機個案類型、性質、危機處理原則及團隊 第一章 國內外大學校園危機個案類型與性質 第二章 國內外學者建議的危機處理能力:一般性的模式與流程 第三章 完備的危機評估是順暢進行危機流程的開始 第四章 研究顯示目前臺灣校園在處理危機個案時的缺失 第五章 總結 第八篇 精神疾病之危機個案案例與處理 第一章 思覺失調症引發之危機個案 第二章 情感性疾患及自殺企圖的危機個案 第三章 因其他精神疾患引發之自傷危機個案 第九篇 性平議題及相關危機個案的案例與處理 第一章 性平議題類型及校園性平委員會之設立功能與流程 第二章 性騷擾議題之危機個案 第三章 性侵害議題之危機個案 第十篇 校園親密關係暴力及恐怖情人的辨識與處理 第一章 作者之校園親密關係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研究及結果 第二章 校園親密關係暴力個案的處理策略 第三章 辨識恐怖情人特質及其處理策略 第十一篇 校園心理師職務所造成的衝擊、危險與調適 第一章 校園危機個案處理對心理師的衝擊 第二章 心理師在處理危機個案或遭受暴力後的身心變化與調適 第十二篇 諮商專業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第一章 諮商專業仍待解決的困境 第二章 從危機中看見諮商專業在校園行政制度面需盡速解決部分 第三章 從危機中看見校園諮商專業仍需繼續加強訓練的面向 附 錄 附件一a 心理諮商輔導中心初談同意書 附件一b 學生資料表(學生填寫) 附件二 個案派案表 附件三 心理諮商輔導中心個別諮商同意書 附件四a 個案資訊交流同意書(調閱諮商紀錄同意書) 附件四b 緊急送醫同意書 附件五 個別會談記錄表 附件六 心理諮商輔導中心個案轉介單 附件七 心理諮商輔導中心個案轉介單 附件八 導師轉介會談概況回報單 附件九 教師轉介同意書 附件十 緊急事件處理表 附件十一 自殺防治通報關懷單 附件十二a 不自傷保證契約書 附件十二b 不自殺保證契約書 附件十三 大學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檢舉書 附件十四a 性侵害案件通報表 附件十四b 成人保護案件通報表 附件十五a 個別諮商流程圖 附件十五b 心理諮商輔導中心各式表格使用表 附件十六 接受諮商回饋表 附件十七 結案記錄表 附件十八 個案研討提案摘要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