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高密度電路板技術與應用
作者:林定皓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864638758
內容簡介
本書雖預設讀者已有基本電路板認知,內容多採專有名詞帶過,但為了讓讀者易懂,範例解說會以簡單易懂的比喻說明。本書共有十五個章節,內容涵蓋HDI板的基本概念、製程、品管等實務經驗,搭配豐富的圖例及表格可讓讀者更清楚其整體架構。本書適用於電路板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目錄
第1章 高密度電路板概說
1.1 高密度電路板的沿革
1.2 電子產業的進程
1.3 何謂高密度電路板(HDI Board)
1.4 為何需要高密度電路板
1.5 HDI板發展與應用- 產品密度造就電路板變革
1.6 互連的趨勢
1.7 HDI多層板的舞台
1.8 HDI的機會與驅動力
1.9 HDI執行的障礙
1.10 HDI的工作程序
1.11 HDI的技術基礎
1.12 開始使用HDI技術
第2章 微孔與高密度應用
2.1 前言
2.2 電路板結構形式的改變
2.3 微孔技術的濫觴
2.4 HDI板應用概述
2.5 HDI板市場概述
第3章 HDI板規範與設計參考資料
3.1 簡述
3.2 設計先進的HDI板
3.3 HDI板基本結構與設計規範
3.4 HDI板設計的一般程序
3.5 實體CAD作業
3.6 HDI板製造、組裝與測試資料產出
第4章 理解HDI板的結構特性
4.1 典型HDI板結構趨勢
4.2 高密度電路板的立體連接
4.3 電路板組裝與HDI板的關係
第5章 HDI板用的材料
5.1 簡述
5.2 樹脂
5.3 強化材料、可雷射加工材料與傳統玻璃纖維
5.4 其它強化處理
5.5 無強化材料
5.6 銅皮
5.7 介電質特性
5.8 分配電容的材料
第6章 HDI板製程概述
6.1 HDI板的過去
6.2 一般性HDI板增層技術
6.3 HDI板製造的基礎
6.4 HDI成孔技術概述
6.5 知名的HDI板製作技術
6.6 一般性HDI板製作技術分析
6.7 新一代HDI製程
第7章 小孔形成技術
7.1 簡述
7.2 技術的驅動力
7.3 機械微孔製作
7.4 雷射成孔
7.5 其他成孔技術探討
7.6 小孔加工品質探討
第8章 除膠渣與金屬化技術綜觀
8.1 概述
8.2 電漿除膠渣技術
8.3 鹼性高錳酸鹽製程
8.4 化學銅與直接電鍍
8.5 半加成製程(SAP)
第9章 細線路影像與蝕刻技術
9.1 前言
9.2 特殊銅皮
9.3 影像製程的前處理
9.4 曝光與對位概述
9.5 曝光作業的雜項解說
9.6 顯影
9.7 綠漆開口(SRO) 技術
9.8 蝕刻作業
9.9 鹼性蝕刻
9.10 氯化銅蝕刻
9.11 以削銅提昇細線路製作能力
9.12 內埋線路製作
第10章 HDI板層間導通處理與銅電鍍
10.1 概述
10.2 HDI小孔結構製作與處理方法
10.3 銅電鍍
10.4 電鍍理論簡述
10.5 盲埋孔堆疊埋孔充填處理
10.6 盲孔堆疊結構
10.7 孔墊結合的趨勢
第11章 金屬表面處理
11.1 簡述
11.2 有機保焊膜(OSP-Organic Solderability Preservative)
11.3 化鎳浸金(ENIG)
11.4 化學鎳/ 化學鈀/ 浸金(ENEPIG)
11.5 浸銀
11.6 浸錫
11.7 選擇性化學鎳- 浸金
11.8 噴錫(Hot Air Leveling)
11.9 微焊錫凸塊製作
11.10 微銅柱凸塊製作
第12章 HDI電測與檢驗
12.1 簡述
12.2 電氣測試的驅動力
12.3 測試成本的考量
12.4 電氣測試究竟發現了什麼?
12.5 何時有電氣測試需求?
12.6 電氣測試的前三大考慮因素
12.7 HDI板的電氣測試需求
12.8 HDI產業的幾種可用方案
12.9 電氣測試技術綜觀
第13章 品質、允收與信賴度挑戰
13.1 概述
13.2 品質與信賴度的指標
13.3 信賴度的描述
13.4 信賴度的測試
13.5 HDI板的信賴度表現
13.6 HDI板成品檢查
13.7 標準與參考規範
13.8 品質管制
13.9 HDI的製作能力認證
第14章 內埋元件技術
14.1 簡述
14.2 內埋元件載板
14.3 內埋元件技術的檢討
14.4 被動元件材料與製程
14.5 主動IC元件製造
14.6 知名3D內埋主動元件的發展
14.7 內埋技術性能表現與運用
第15章 先進構裝與系統構裝
15.1 簡述
15.2 構裝名稱整理
15.3 3D構裝
15.4 HDI板組裝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書名:電路板製造與應用問題改善指南
作者:林定皓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864638659
內容簡介
本書以前人解決問題的經驗編寫而成,內容涵蓋故障判讀、恰當切片、簡要製程介紹、常見缺點與解決方法解析,並針對不同技術可能發生的問題,適當編入相關議題,並盡量達到與實際作業相符,方便讀者閱讀比對,本書適用於電路板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立即查看
書名:電路板技術與應用彙編
作者:林定皓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864638741
內容簡介
本書不同於市面上較偏向理論性陳述之電路板技術書籍,以生產現場的經驗陳述與分享為主要內容。本書共有十六個章節,分別介紹各式電路板的製程、設計、材料特性及使用等,作者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步帶領讀者從認識到實際操作,搭配上圖表說明使讀者更容易進入狀況。本書適用於電路板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目錄
第0章 前言-製造業的工程概念
0.1 製造業的技術特性
0.2 以電路板製造資源為基礎的特性描述
0.3 以電路板製造技術為基礎的特性描述
第1章 電路板的歷史演進
1.1 何謂印刷電路板
1.2 電路板的歷史
1.3 軟性電路板的沿革
1.4 電路板在電子產業中的定位
第2章 電路板的種類及構造
2.1 電路板概述
2.2 電路板的分類
2.3 關於金屬層間連結的方式
2.4 電路板的橫斷面幾何結構
第3章 電子設備組裝對電路板的要求
3.1 電子設備的形成過程
3.2 電子元件組裝階層
3.3 半導體積體電路的變化與元件構裝
3.4 主機板及Back Panel
3.5 電路板要求的規格
第4章 多層電路板設計與電氣性質關係
4.1 線路電阻
4.2 絕緣強度
4.3 特性阻抗控制與信號傳輸速度的關係
4.4 串音雜訊(Cross Talk)
4.5 EMI 的影響
第5章 多層與高密度電路板結構選用
5.1 電鍍通孔(PTH) 製程
5.2 減除法(Subtractive Process)
5.3 線路電鍍法(Pattern Plating Process)
5.4 加成法製程(Additive Process)
5.5 盲、埋孔(IVH)
5.6 高密度增層電路板技術
第6章 多層電路板的介電質材料
6.1 概述
6.2 銅箔基板(CCL-Copper Clad Laminate)
6.3 銅箔基板的製法及基本原料
6.4 高密度增層電路板用的材料
第7章 多層電路板設計及製前工程
7.1 多層電路板的製前工程設計重點
7.2 多層電路板設計的必要內容
7.3 設計內容資料審查
7.4 元件組裝與電路板結構的關係
7.5 電氣特性的考慮
7.6 製程規劃
7.7 排版利用率及批量大小規劃
7.8 線路設計程序
7.9 底片( 加工原始資料-Artwork)
7.10 流程設計(Process Flow Design) 與製程整合
第8章 多層電路板製作實務
8.1 概述
8.2 內層基材裁切
8.3 內層線路製作
8.4 壓合及介電質層製作
8.5 孔加工
8.6 電路板的電鍍製程
8.7 外層線路製程
8.8 止焊漆(Solder Resist) 塗裝
8.9 電路板後加工製程
8.10 對位工具系統
第9章 軟性電路板一般特性
9.1 軟性電路板概述
9.2 軟性電路板的特性要素
9.3 軟板的結構形式
9.4 軟性電路板與硬式電路板的差異
第10章 軟性電路板的材料
10.1 軟板材料簡述
10.2 較常使用的軟板塑膠材料
10.3 軟板用導電材料
10.4 黏著劑的特性
10.5 無膠基材
10.6 金屬表面處理
10.7 非導電材料的貼附及塗裝
10.8 軟性基材的利用
第11章 軟性電路板的結構與製作
11.1 設計結構的考慮
11.2 單面軟板結構與製作
11.3 單面線路雙面組裝的軟板結構與製作
11.4 跳線做法
11.5 雙面軟板結構與製作
11.6 多層軟板結構與製作
11.7 軟硬板的結構與製作
第12章 軟板的設計方式
12.1 軟板設計簡述
12.2 立體應用的優勢
12.3 軟板設計的一般性原則
12.4 軟板繞線設計的取捨
12.5 線路斜邊與圓角設計的好處
12.6 連結模式的考慮
12.7 軟板組裝焊接方法的考慮
12.8 軟板排版與生產技術的關係
12.9 加襯料(Stiffener)
第13章 軟板的應用
13.1 軟板產品特性概述
13.2 軟板組裝的應用
13.3 軟板立體組裝的彈性優勢
第14章 軟性電路板的製作
14.1 簡述
14.2 一般性的製作流程
14.3 軟板製作特色
第15章 印刷電路板的品質與信賴度
15.1 概述
15.2 參考規範及規格
15.3 規範與規格的產生處
15.4 多層電路板品質管理
15.5 品質管制與產品信賴度
15.6 多層板整體信賴度探討
15.7 典型環境試驗法及條件
15.8 軟板的功能測試與信賴度
15.9 軟板的測試及測試方法
第16章 印刷電路板的未來發展
16.1 半導體的發展
16.2 電路板的整合
16.3 電路板基材趨勢
16.4 光波導電路板
16.5 車用電路板
16.6 變化多端的未來
附錄 印刷電路板重要規格與規範
立即查看
書名:電路板基礎技術手札
作者:林定皓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08/23
ISBN:9789864638536
內容簡介
本書以手札的方式呈現,分為六個章節,文字內容淺顯,搭配常用的專業詞彙,閱讀簡潔又省力,且以中英對照,讓沒有理工背景的人都能輕易理解其中重點,不論入門、回顧、說明、溝通,都是最佳的隨手書。本書適用於電路板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目錄
第一章 電子設備的結構
第二章 電路板進化史
第三章 電路板的應用
第四章 電路板基礎製程簡介-硬板篇
第五章 電路板基礎製程簡介-軟板篇
第六章 電路板的未來發展趨勢
立即查看
書名:電路板影像轉移技術與應用
作者:林定皓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864639281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電路板的各應用領域做逐步的探討,以整合性的概念讓讀者認識電路板影像轉移的相關技術。並以淺顯易懂的實務經驗為重,讓讀者更能確實掌握影像轉移技術的變化與特質。本書適用於電路板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目錄
第零章 影像轉移技術在電路板領域應用的背景
第一章 液態油墨與乾膜型光阻
第二章 電路板製作程序的選擇
第三章 孔金屬化製程與影像轉移技術的相關性
第四章 銅面及基材特性對影像轉移的影響
第五章 壓膜前的金屬表面處理
第六章 壓膜
第七章 蓋孔製程的應用
第八章 底片
第九章 曝光
第十章 曝光對位的問題判定與對應
第十一章 顯影
第十二章 電鍍
第十三章 蝕刻
第十四章 水溶性光阻的去膜製程
第十五章 水質對於電路板製作的影響
第十六章 總結
立即查看
書名:電路板組裝技術與應用
作者:林定皓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864638994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電路板特性及電子組裝的內容,分為十七個章節,內容涵蓋電子零件簡介、電路板品質管控、如何確認空電路板狀態、相關電子組裝技術、組裝成品品質特性、如何看電子組裝信賴度、相關組裝材料及操作特性等。作者除了引用美國IPC協會出版的相關資料,並提供相關圖例與表格資料,對不同技術、議題都有詳盡描述與整理,有助於業者處理實際工作遇到的問題。本書適用於電路板與電子組裝專業領域從業人員使用。
目錄
第一章 電子零件與組裝技術簡介
1-1 前言
1-2 電子零件家族
1-3 電子零組件連結技術簡述
1-4 電路板零件組裝技術的類型
1-5 表面貼裝焊接技術
1-6 表面貼裝與組裝技術的趨勢
1-7 小結
第二章 電路板的進料允收
2-1 說明
2-2 建立允收特性標準
2-3 建立允收規格的共識
2-4 測試線路的設計與利用
2-5 電路板允收性的決定
2-6 產品品質檢討團隊
2-7 目視檢驗工作
2-8 尺寸檢驗
2-9 機械性檢驗
2-10 電氣性檢驗
2-11 環境測試
2-12 總結
2-13 電路板的測試規範及方法簡略整理
2-14 電路板的一般相關規格整理
第三章 電路板的最終金屬表面處理
3-1 簡介
3-2 有機保焊膜(OSP)
3-3 無電化學鎳/浸金(ENIG)
3-4 無電化學鎳/無電化學鈀/浸金(ENEPIG)
3-5 浸銀
3-6 浸錫
3-7 最終金屬表面處理的歸類與成本比較
3-8 小結
第四章 焊料與焊接的原理
4-0 焊料與焊接概述
4-1 焊接的原理
4-2 介金屬的影響
4-3 組成元素對潤濕行為的影響
4-4 焊接的微觀結構狀態
4-5 小結
第五章 焊接設計及可焊接性
5-1 前言
5-2 設計時的考慮
5-3 採用的材料系統
5-4 潤濕性與可焊接性
5-5 可焊接性測試
5-6 保持可焊接性的電鍍沈積
5-7 融熔的焊料(以往含錫鉛)
5-8 可焊接性與電鍍作業的關係
5-9 利用清潔劑前處理來回復可焊接性
5-10 小結
第六章 焊接製程與設備
6-1 綜合討論
6-2 產業變革
6-3 產品與製程的設計
6-4 焊接作業
6-5 焊錫填充的狹窄區域
6-6 介金屬化合物與冶金學
6-7 焊接技術
6-8 回流焊爐焊接
6-9 波焊
6-10 蒸氣相(Vapor Phase)回流焊焊接
6-11 雷射回流焊焊接
6-12 熱壓棒(Hot Bar)焊接
6-13 熱氣焊接
6-14 超聲波焊接
第七章 壓入適配連結
7-1 簡介
7-2 電路板的需求
7-3 設備的基礎
7-4 例行壓入作業
7-5 壓入適配連結器的重工
7-6 電路板設計與處理的細節
第八章 助焊劑與錫膏應用
8-1 前言
8-2 焊接的助焊劑
8-3 助焊反應如何發生?
8-4 助焊劑的型式與焊接
8-5 助焊劑的特性測試法
8-6 回流焊用助焊劑的化學組成
8-7 錫粉的選用與特質
8-8 錫膏組成與製造
8-9 錫膏的流變表現
8-10 錫膏對流變性的要求
8-11 錫膏成份對流變性的影響
8-12 小結
第九章 表面貼裝技術的應用
9-1 錫膏材料
9-2 常用的錫膏塗佈作業
9-3 錫膏印刷製程所應考慮的因素
9-4 打件作業
9-5 回流焊作業
9-6 焊點檢查
9-7 清洗
9-8 線路內測試(ICT)
9-9 小結
第十章 SMT回流焊作業常見的問題
10-1 前言
10-2 SMT回流焊作業前較常見的問題
10-3 SMT回流焊中常出現的問題
10-4 SMT回流焊後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
10-5 小結
第十一章 免洗組裝製程
11-1 簡介
11-2 免洗製程的定義
11-3 執行免清潔製程
11-4 免清潔產品信賴度
11-5 免洗製程對電路板製造的衝擊
11-6 免洗製程問題的改善
第十二章 陣列構裝焊接
12-1 選用錫膏的標準
12-2 焊料凸塊及其挑戰
12-3 接點凸塊產生空洞的問題
12-4 小結
第十三章 陣列構裝的組裝與重工
13-1 陣列構裝組裝技術
13-2 重工處理
13-3 組裝與重工面臨的問題
13-4 結論
第十四章 回流焊曲線的最佳化
14-1 與助焊劑反應的相關事項
14-2 峰值溫度的影響
14-3 回流焊加熱的重要性
14-4 冷卻速率的影響
14-5 各段控制的最佳化
14-6 與傳統回流焊曲線的比較
14-7 細節說明
14-8 結論
第十五章 導入無鉛焊接
15-1 簡介
15-2 鉛在焊錫接點中的角色
15-3 消除或降低鉛使用
15-4 無鉛組裝對實務面的影響
15-5 執行無鉛製程對品質與信賴度的衝擊
15-6 無鉛技術對電路板製造的影響
15-7 無鉛焊料的金屬選擇
15-8 無鉛焊料的特性
15-9 無鉛成本影響與法令變遷
15-10 小結
第十六章 電路板組裝的允收
16-1 了解客戶的需求
16-2 一些業者常用的規範
16-3 常見的檢驗與允收狀態
16-4 電路板組裝重要保護事項
16-5 電路板組裝硬體允收性思考
16-6 零件安裝或置放需求
16-7 貼裝劑的使用
16-8 零件與電路板的可焊接性需求
16-9 焊接的相關缺點
16-10 電路板組裝基材狀態、清潔度及記號需求
16-11 電路板組裝的塗裝
16-12 無焊錫纏繞線到金屬杆上(線纏繞)
16-13 電路板組裝修正
第十七章 電路板的組裝信賴度
17-1 信賴度的基礎
17-2 電路板故障機構與它們的銜接性
17-3 設計對信賴度的影響
17-4 電路板製造與組裝對信賴度的衝擊
17-5 材料選擇對信賴度的影響
17-6 燒機測試、允收測試及加速信賴度測試
17-7 總結
附錄
立即查看
電路板機械加工技術與應用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電路板機械加工技術與應用(第二版)
作者:林定皓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12/00
ISBN:9789864639939
內容簡介
電路板機械加工技術是製造電路板不可或缺的工序,舉凡鑽、切、沖、削、刨、壓等工作都是必要的生產技術,隨著產品高密度化、隨身化,使加工複雜度不斷提升,所需機械加工技術的精緻度也隨之而來,本書將電路板機械加工技術分門別類解說,以深入淺出的編寫方式,讓零基礎的讀者知道概括,讓有經驗的讀者更有系統化認知,本書適用於電路板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 本書特色
1.電路板機械加工技術是製造中最不可或缺的,舉凡鑽、切、沖、削、刨及壓等工作都是必要的生產技術
2.電子產品高密度化與隨身攜帶的特性,使電路板加工複雜度不斷提升,所需要機械加工技術精緻度也隨之而來
3.本書將電路板製造的機械加工技術分門別類做解說,可幫助大家進入加工技術領域,讓零基礎的讀者可知道概括,讓已有經驗的讀者更有系統化的認知。
4.本書適用於電路板相關從業人員。
目錄
第零章 緣起
0-1電路板使用的主要機械加工製程
第一章 電路板的發料
1-1硬式電路板基材的誕生
1-2基板的裁切
1-3裁切的品質狀況
1-4切割設備與集塵裝置
1-5基材板邊的修整與前置作業
1-6基材尺寸穩定處理
第二章 多層電路板壓板製程
2-1壓板製程的目的
2-2流程說明
2-3壓合基準孔製作
2-4內層板的固定方法
2-5內層板銅面的粗化處理
2-6壓板的鉚合作業
2-7內層電路板的堆疊固定
2-8冷熱壓合
2-9壓合的溫度與壓力參數操控
2-10下料剖半與外形處理
2-12壓板的品質檢查
第三章 機械鑽孔製程
3-1製程加工的背景
3-2鑽孔加工的技術能力分析
3-3機械鑽孔作業的電路板堆疊
3-4機械鑽孔機的設計特性
3-5電路板用鑽針的材料及物理特性
3-6鑽針的外觀與檢查
3-7電路板鑽針的金屬材料適應性
3-8機械鑽孔加工的表現
3-9機械小孔製作的技術能力
3-10 軟板鍍通孔加工探討
3-11集塵抽風對機械鑽孔品質的影響
3-12小直徑鑽孔加工
3-13鑽孔的加工條件設定
3-14機械鑽孔加工品質的維持與評價
3-15小孔加工時鑽孔機特性的影響
3-16 機械小孔加工的機會與挑戰
3-16機械鑽孔的品質檢查討論
第四章 雷射加工技術的導入
4-1前言
4-2 雷射加工原理
4-3 用於電路板加工的典型雷射
4-4 雷射設備的光路設計
4-5 電路板材料對雷射加工的影響
4-6 雷射鑽孔加工概述
4-7 影響加工速度的重要因素
4-8 雷射加工模式
4-9 不同的雷射加工應用
4-10 雷射加工的切割應用
4-11 雷射線路製作應用
4-12 雷射盲孔加工品質
4-13 雷射小孔技術的發展
4-14 小結
第五章 研磨與刷磨製程
5-1概述
5-2研磨用於銅箔生產
5-3砂帶研磨機的作業
5-4鑽針研磨作業
5-5刷磨機作業
5-6填孔刷磨的討論
5-7何謂好的刷磨?
5-8刷輪表面的變化
5-9刷磨的品質研討
5-10噴砂(浮石(Pumice)、氧化鋁、石英砂)粗化處理
5-11小結
第六章 成型及外型處理
6-1 前言
6-2 沖型製程
6-3成型處理
6-4 銑刀的特性與類型
6-5 銑刀各部名稱及功能說明
6-6銑刀的品管
6-7銑刀的材料-超硬合金
6-8 CNC切型的應用
6-9銑刀成型加工的影響因素探討
6-10切型加工的載盤與子載板
6-11銑刀加工的效益評估
6-12整體切割品質與能力的評估
6-13其他的成型技術
6-14成型常見的品質問題
第七章 電路板的最終外型處理
7-1折斷處理
7-2斜邊處理
7-3其他的外型處理
7-4外型處理的品質問題
7-5結論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程:理論與實務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程─理論與實務
Semiconductor Device Physics and Process Integration:Theory & Practice
作 者:劉傳璽 、陳進來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2/09/01(4版2刷)
ISBN:978-626-317-514-3
E I S B N:9786263175280
書 號:5D75
頁 數:560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系統性地介紹目前主流半導體元件(CMOS)之元件物理與製程整合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理論、重要觀念與方法、以及先進製造技術。內容可分為三個主軸:第一至第四章涵蓋目前主流半導體元件必備之元件物理觀念、第五至第八章探討現代與先進的CMOS IC之製造流程與技術、第九至第十二章則討論以CMOS元件為主的IC設計和相關半導體製程與應用。由於強調觀念與實用並重,因此儘量避免深奧的物理與繁瑣的數學;但對於重要的觀念或關鍵技術均會清楚地交代,並盡可能以直觀的解釋來幫助讀者理解與想像,以期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書宗旨主要是提供讀者在積體電路製造工程上的know-how與know-why;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介紹最新半導體元件的物理原理與其製程技術。它除了可作為電機電子工程、系統工程、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領域的大學部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半導體業界工程師的重要參考
本書特色
●包含實務上極為重要,但在坊間書籍幾乎不提及的WAT,與鰭式電晶體(Fin-FET)、環繞式閘極電晶體(GAA-FET)等先進元件製程,以及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功率半導體等先進技術。
●大幅增修習題與內容,以求涵蓋最新世代積體電路製程技術之所需。
●以最直觀的物理現象與電機概念,清楚闡釋深奧的元件物理觀念與繁瑣的數學公式。
●適合大專以上學校課程、公司內部專業訓練、半導體從業工程師實務上之使用。
目錄
第一章 半導體元件物理的基礎
1.1 半導體能帶觀念與載子濃度
1.2 載子的傳輸現象
1.3 支配元件運作的基本方程式
第二章 P-N 接面
2.1 P-N接面的基本結構與特性
2.2 零偏壓
2.3 逆向偏壓
2.4 空乏層電容
2.5 單側陡接面
2.6 理想的電流-電壓特性
2.7 實際的電流-電壓特性
2.8 接面崩潰現象與機制
第三章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的基礎
3.1 MOS電容的結構與特性
3.2 理想的MOS(金氧半)元件
3.3 實際的MOS(金氧半)元件
第四章 長通道MOSFET元件
4.1 MOSFET的基本結構與類型
4.2 基本操作特性之觀念
4.3 電流-電壓特性之推導
4.4 其他重要元件參數與特性
第五章 短通道MOSFET元件
5.1 短通道元件的輸出特性
5.2 短通道元件的漏電流現象
第六章 CMOS製造技術與製程介紹
6.1 CMOS製造技術
6.2 CMOS製造流程介紹
第七章 製程整合
7.1 元件發展需求
7.2 基板工程(substrate engineering)
7.3 閘極工程
7.4 源/汲極工程(Source/Drain engineering)
7.5 內連線工程(inter-connection)
第八章 先進元件製程
8.1 先進元件製程需求
8.2 SOI
8.3 應變矽Strain Si
8.4 非平面元件 3D device
8.5 高介電閘極氧化層(High K gate dielectric)
8.6 金屬閘極Metal gate
第九章 邏輯元件
9.1 邏輯元件的要求—速度、功率
9.2 反向器(Inverter)
9.3 組合邏輯(Cmbinational Logic)
9.4 時序邏輯Sequential Logic —Latch, DFF
9.5 邏輯元件應用Standard Cell、Gate Array、CPLD、FPGA
第十章 邏輯/類比混合訊號
10.1 混合訊號特性
10.2 混合訊號電路
10.3 混合訊號的主動元件( Active device)
10.4 混合訊號被動元件(Passive device)
10.5 混合訊號電路特別需求
第十一章 記憶體
11.1 CMOS記憶體特性與分類
11.2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
11.3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
11.4 快閃記憶體Flash
11.5 發展中的先進記憶體
第十二章 分離元件
12.1 功率二極體
12.2 功率金氧半場效電晶體
12.3 溝槽式閘極功率金氧半電晶體
12.4 超接面金氧半電晶體Super Junction MOSFET
12.5 絕緣閘雙極型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12.6 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SiC
12.7 氮化鎵(GaN) 功率半導體
第十三章 元件電性量測WAT 413
13.1 直流(DC)電性量測
13.2 C-V(capacitance-voltage)電性量測
13.3 RF 電性量測
13.4 元件模型
第十四章 SOC 與半導體應用
14.1 IC 功能分類
14.2 SOC
14.3 半導體應用
14.4 資訊電子Computer
14.5 通訊電子Communication
14.6 消費性電子Consumer
14.7 汽車電子Car
14.8 網際網路
立即查看
書名:進修、教學:電機機械精釋 子敬
作者:子敬
出版社:超級科技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9579831208
內容簡介
本書兼具教學及進修的功能,內容著重觀念的建立、理論的探討及問題的解析。
立即查看
高頻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原理與設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第一章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
第二章 電源輸入部份
第三章 電源轉換器的種類
第四章 轉換器功率電晶體的設計
第五章 高頻率的功率變壓器
第六章 電源輸出部份:整流器、電感器與電容器
第七章 轉換器穩壓器的控制電路
第八章 轉換式電源轉換器周邊附加電路與元件
第九章 轉換式電源供給器穩定度分析與設計
第十章 電磁與射頻干擾(EMI-RFI)的考慮
第十一章 電源供給器電氣安全標準
立即查看
我為什麼還是很憂鬱?了解第二型雙極性疾患以及軟性雙極性疾患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OpenTelemetry 入門指南:建立全面可觀測性架構(iThome鐵人賽系列書)【軟精裝】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運用AI人工智慧協助SAP ERP銷售資料分析性複核實例演練(附試用教育版軟體+教學演練資料)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SAP是目前企業使用最普遍的ERP系統,其由R3版到目前最新版的HANA版,數以萬計的Table不容易熟悉與了解,致查核人員對SAP常有「不知從何開始查核的疑慮」。傳統稽核方式只能找到冰山的一角,唯有改變傳統無效的查核方式,方能確保查核的有效性,事先偵測冰山下的風險。AI人工智慧稽核技術快速發展,將先進的AI資料分析技術應用於銷售資料分析性的查核,可有效協助廣大使用SAP ERP系統的企業,善用資料分析與智能稽核,快速掌握風險,提升價值。
本講義經國際電腦稽核教育協會(ICAEA)認證,由具備國際專業稽核實務顧問群精心編寫,檢附完整實例演練資料,並可申請取得AI稽核軟體JCAATs教育版,讓學員以實務案例上機操作,充分學習如何運用AI人工智慧銷售資料分析技巧協助SAP ERP查核,快速找出異常掌握風險,提升工作成效。
JCAATs 為Python-Based AI新世代的通用稽核軟體,具有更多的AI人工智慧功能包含機器學習、文字探勘及OEPN DATA連結器等,讓稽核工具的使用從傳統的大數據資料分析,升級到AI人工智慧新稽核。歡迎會計師、稽核、財會、管理階層、大專院校師生及對智能稽核等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加入智能稽核(Smart Audit)行列共同交流與學習。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原價:
1200
售價:
900
現省:
300元
立即查看
金融AI稽核-保險業務挪用客戶保費預測性查核(附試用教育版軟體90天使用權+教學演練資料)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隨著Fintech科技的急速發展,運用法遵科技(RegTech)是確保法令遵循、實施風險基礎稽核的不二之選,同時有效降低合規成本。本教材專注於保險業的電腦稽核,包括承保到收款控制有效性的全方位稽核,並深入介紹如何運用AI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以提前預測高風險事件。透過嶄新的稽核方式,我們助力實現法遵科技(RegTech)的目標,確保消費者相關法令得以確實遵守。
教材內容以實務案例為主,提供深入淺出的演練,使學員深入了解在稽核領域如何有效運用AI技術,特別是機器學習。本教材由專業稽核實務顧問群精心編寫,並經國際電腦稽核教育協會(ICAEA)認證。透過申請,學員更可取得AI稽核軟體JCAATs 90天試用教育版使用權,以簡單的指令實現風險預測性稽核。
歡迎會計師、內部稽核、法遵、風控、各階管理者以及大專院校師生共同參與學習,提前預警並降低各種風險。精彩不容錯過,讓我們共同開啟這場探索AI稽核應用之旅!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原價:
1200
售價:
900
現省:
300元
立即查看
科技合約教戰手冊—處理雲端運算協議、軟體授權以及其他IT合約的法務及業者實用方針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科技合約教戰手冊》是由美國頂尖律訓專家David Tollen撰寫,匯集其數十年來為矽谷科技人士進行的培訓精華。作者將IT合約清楚劃分為四大類型:用戶端部署軟體(On-premise)、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IT專業服務和IP轉讓,並詳細指導讀者如何撰寫工作說明書(SOW)、服務水準協議(SLA),同時探討如何修改最常引起爭議的條款,包括保密與資料保護、保證、補償與責任限制等,並從供應商和客戶的不同風險角度提供談判策略。
中文版特別提供中英對照條文,不僅方便實務工作者在國際商務場合中直接應用,對於想要了解軟體相關法律議題的讀者來說,也是一本結構完整、最適合入門的參考讀物。
【目錄】
推薦序 王偉霖 1
推薦序 黃絜 5
推薦序 周逸濱 7
譯序 9
簡目 13
細目 15
關於作者 23
導論 1
本書主題:IT合約種類 3
合約與本書的架構 5
使用本書的訣竅 6
一點行業用語(尤其是關於雲端服務) 8
簽約前應謹記在心的三件事 10
第I章 核心條款 15
A.終端使用者授權簡易版,用戶端部署軟體 15
B.軟體授權經銷合約簡易版 21
C.一般軟體授權 27
D.訂閱雲端服務 43
E.提供專業服務 50
F.移轉IP 所有權:轉讓與職務著作 60
G.付款方式 77
第II章 一般條款 91
A.規格 91
B.服務水準協議(SLA) 98
C.維護工作,包括更新與升級 111
D.文件編制 114
E.時程、合作與前提 117
F.交付成果:驗收合格與智財權 122
G.經銷或轉售最低義務 130
H.保密條款 133
I.營運持續,包括災難復原 146
J.資料管理、隱私與安全 149
K.保證 189
L.補償義務 218
M.責任限制 257
N.違約金 276
O.稽核軟體使用與收費狀況 280
P.技術託管 285
Q.外包事項介入權 305
R.財務穩定性 313
S.使用商標 316
T.關於意見反應的權利 319
U.競業禁止與員工挖角禁止 325
V.期間與終止 333
W.過渡期協助義務 346
X.爭議解決機制,包括調解與仲裁 350
Y.轉讓、控制權變更與分割 359
Z.其他 371
第III章 制式條款 373
A.介紹與前言 373
B.定義 375
C.獨立承包商 376
D.適用法律與管轄法院 377
E.通知 379
F.政府權利的限制 380
G.技術出口 384
H.不可抗力 386
I.條款可分離性 388
J.不代表棄權 389
K.破產權利 390
L.附件內容衝突 391
M.複本簽署 394
N.文意解釋 395
O.禁制令 396
P.網路制式語言 398
Q.完整合意 399
R.修訂 401
附錄
附錄1 談智慧財產權 409
附錄2 談開源軟體授權 415
附錄3 談「點擊同意」、「閱覽同意」以及其他「非書面」合約 431
附錄4 談網路政策 435
微型詞彙表 451
索引(按字母排列) 453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