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57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從 JCI 到 CARF:復健醫療品質國際認證之路 作者: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8/09/01 ISBN:9789571195100 內容簡介 CARF是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Facilities的簡稱,意思為國際復健機構認證委員會。CARF認證的範疇相當廣,從高齡服務、行為健康、兒少服務、醫療器材、社區服務、醫療復健、鴉片類藥物治療以及視力復健都屬於他們的專業領域。CARF國際組織目前在25,000個地區,認可超過50,000項計畫及服務。高規格的認證要求,能夠幫助醫療機構提升其服務品質,進而展現出它的價值。通過CARF認證的機構,就意味著該機構的品質已符合國際標準。 CARF認證不單只是看醫療照護品質,它看的是整體宏觀的評估、規劃、發展、醫療照護與績效管理,強調的是各個關係人的參與,包含醫院與單位領導者、專業人員、行政人員、病人、病人家屬(照護者)及其他利益關係人。本書彙整CARF認證中所有條文,依據條文章節進行編排,包含領導風範、營運發展策略規劃、財務規劃、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病人健康與安全管理、病人權益、文化差異與可近性計畫、績效評估與改善規劃、病歷紀錄等面向,將本院準備CARF認證的心路歷程與讀者分享,期許全國各復健機構能夠攜手邁上國際復健平臺,一起將臺灣高品質的醫療推展給全世界。 目錄 第一篇 CARF簡介 第一章 CARF組織介紹(劉燦宏、林靖瑛、李牧芸) 第二章 CARF評鑑的方式(周林傳) 第二篇 準備期 第一章 宏觀的領導風範(Leadership)(林瑜琦) 第二章 營運發展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林瑜琦、林靖瑛、劉燦宏) 第三章 財務規劃(Finance)(鄭琇仁、李碧玲、林瑜琦) 第四章 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s)(李紫娟、林于涵、李宛玲) 第五章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林靖瑛、林瑜琦) 第六章 病人健康與安全管理(Health and Safety)(藍正雄、吳美容、陳龍、林文川) 第七章 病人權益、文化差異與可近性計畫(Right of Persons Served,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ccessibility Plans)(李國隆、謝亨如) 第八章 績效評估與改善規劃(Performance Improvement & Outcome Management)(陳弘洲、周林傳、林立峯、林睿騏) 第九章 跨領域復健團隊(周林傳、楊政道、陳美惠) 第十章 病歷紀錄(Medical Record)(李育豪、韓和益、林立峯、林睿騏、蔡園菁) 第三篇 正式評鑑 第一章 三天行程的安排(周林傳) 第二章 人員面談的準備(胡翔越) 第四篇 行政配套 第一章 如何與CARF總部溝通協調(周林傳) 第二章 行政協調的眉角(林靖瑛) 第三章 預評的重要性(林靖瑛) 第四章 CARF翻譯人員的角色扮演(潘懿玲) 第五篇 參與CARF評鑑的期許 第一章 醫療副院長的期許(張丞圭) 第二章 醫療品質副院長的期許(程毅君) 第三章 行政副院長的期許(李思智)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EMI全英授課以教授學科專業知識為目標, 英語則扮演不可或缺的「課堂溝通工具」。 本書依使用情境彙集豐富的課室實用語句, 助學子自信表達,輕鬆解鎖雙語學習潛能! ● 第一本專為學生編輯的EMI課室用語寶典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英語作為跨國溝通的重要媒介不可或缺。尤其因應政府「2030 雙語國家政策」,國內大專院校無不竭力在各系所開設全英語授課課程,亦即將原本以中文授課的專業課程,改成以英文授課。在EMI全英授課的課堂中,各類學科專業知識的吸收才是主要學習目標,英文則回歸語言本應扮演的「溝通工具」角色。為了真正落實雙語教學的目標,除了教師必須具備用英語授課的能力外,學生也應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如此一來才能確實深化學科知識的理解與吸收。而欲跨越用英文參與課業討論這個障礙,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先熟悉EMI課堂常用語句。 本書即是專為雙語教學環境而設計,以各式在雙語課堂內的情境做為分類,包括:和同學討論所選修的 EMI 課程內容、分組協商及輪流發言的禮貌說法、表達意見或舉例佐證的溝通技巧等,無一不是同學們可立即派上用場的實用語句,搭配中文翻譯及語音朗讀,幫助學生能自信參與課堂互動,輕鬆掌握專業知識。 ● 參與課堂討論必備語句 學習不能僅是被動的等老師提供知識和給答案,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更是深化理解和批判思考的關鍵。本書不僅提供課堂互動的必備用語,還引導同學們在討論中表現出色。積極參與課業討論,從此不再是一種挑戰,而是一種樂趣! 例如: □ I’d like to build on the point that Jerry just made. 我想以傑瑞剛才提出的觀點為基礎再補充一下。 □ Wait a second. I think we are getting off track a bit. 等一下。我認為我們有點偏離主題了。 □ 女:I’m a bit unclear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this writing task. 我不太清楚這個寫作作業的要求為何。 男:Well, we just have to compose a five-paragraph essay on the assigned topic. 嗯,我們只需要就指定的主題寫一篇五段式論述文。 ● 師生互動&同儕交流必通句 與老師溝通順暢是成功學習的重要環節,與同儕進行各方面的交流分享則是激發靈感的最佳方式。本書提供豐富且得體的交流用語,讓同學們無論在提問、回答或討論時都能應對自如、展現出自信和專業。 例如: □ 生:Mr. Lin, after my presentation, I’d also like to get other people’s perspectives on my performance. 林老師,在我做完簡報之後,我也想得知其他同學對我的表現有何看法。 師:Sure, I’ll incorporate a peer feedback session into the course. 當然可以,我會將同儕互評納入課程當中。 □ Teaching the material I’ve learned to my peers is a wonderful way to ensure I truly comprehend it. 將我學到的內容講給同學聽一次是確保我真正了解知識的好方法。 □ I believe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crucial, especially when interacting with international students. 我認為理解文化差異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與國際學生互動時。 ● 學術寫作與簡報加分句,全方位厚實雙語競爭力 有鑑於學術簡報及寫作是當今高教國際化風潮下研究生必備的能力,本書於附錄中增列「學術簡報常用句型」及「學術寫作加分語庫」,大幅提升讀者使用本書的效益。除了學會如何在課堂中輕鬆、靈活地以英文面對各類溝通情境,更能善用附錄兩單元的學術發表及寫作寶典,完勝學位論文的挑戰,無論對於在國內就學或遠赴海外求學的莘莘學子,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徐賢修、徐遐生父子同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後在58歲時放下美國的教學研究生涯,來到台灣擔任清華大學校長。 徐賢修90年的一生,在台灣任公職只有11年,除了大幅充實清華的教學研究資源,更在國科會主委任內,提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構想並付諸執行,奠定台灣日後四十餘年經濟成長的基礎。他離開公職任工研院董事長時,邀請美國半導體界高階華人主管張忠謀來台灣發展,開啟日後成立台積電的機緣。 成長於美國的徐遐生,20歲時即與應用數學大師林家翹院士共同發表密度波理論,在美國科學界成名。並於民國80年代,與海內外華人天文物理學者共同籌畫成立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使得台灣天文研究能量在近20年迅速提升,與國際一流機構合作。卸任清華校長後,他目前為中研院天文所特聘研究員,投入新能源研究,徐家兩代科學奉獻的故事仍在延續。 目錄 第一篇 徐賢修的求學及教學生涯 第1章 童年失去父祖庇蔭 第2章 北京清華的回憶北京清華的回憶 第3章 昆明以及初抵美國 第4章 伊利諾與印地安那的日子 第二篇 樹木樹人 徐賢修茁壯清華 第5章 接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 第6章 凝聚菁英 發展電動車 第三篇 國科會展鴻圖 徐賢修興國 第7章 推動建立新竹科學園區 第8章 推動發展地熱發電 第9章 國科會歲月 第四篇 老友眼中的徐賢修 第10章 念茲在茲 一心報國──林垂宙談徐賢修 第11章 三次拜訪 力邀擔任工研院長──張忠謀的回憶 第12章 智計絕倫 為國為民──楊祖佑談忘年之交 第五篇 驚才絕豔徐遐生 第13章 徐遐生的青春年華 第14章 走上天文物理大師之路 第15章 教學生涯與推動成立中研院天文 第六篇 徐遐生來臺灣貢獻心力 第16章 清華與交通大學合併案功敗垂成 第17章 研發能源比研究天文影響大 第七篇 大師談徐家父子 第18章 中研院天文研究所從無到有 第19章 徐家父子科報國──李遠哲的回憶 第20章 風格不同父子雙雄──林家翹徐家父子兩代情 附 錄 附錄1 徐賢修先生4次大陸訪問情況記述 附錄2 徐賢修晚年詩文雜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