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34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以「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為題。 魯迅自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越南讀者最熟悉的中國文學代表作家,他以「世界文壇大文豪」和「中國文化革命主將」的雙重身分徘徊於越南文壇。本書收錄了四篇文章,主要從馬來亞、新加坡、印尼與越南各國對魯迅的接受或傳播視角探析魯迅在各國不同政治語境作用下的多元呈現與複雜面向,同時嘗試勾勒其在地影響,希望可提供「南洋魯迅」與「東亞魯迅」雙邊研究一個初步的研究對比與對話。本書還有其他7篇精彩的文章,包括馮建三教授的〈謎、冤屈與進步:委內瑞拉,兼談《經濟學人》〉、王智明教授的〈鄉土文學論戰中的記憶政治:論胡秋原〈中國人立場之復歸〉〉等,與讀者分享。 【目錄】 功虧一簣的政治化療:德國威瑪憲法頒布百年回首(蕭瀚) 「中國問題」與「日本天職」:內藤湖南的中國觀(許章潤) 馬華社會之文化權利及其文化再生產(許德發) 謎、冤屈與進步:委內瑞拉,兼談《經濟學人》(馮建三)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 「馬華魯迅」與「東亞魯迅」:對話的可能與不可能(張康文) 魯迅在冷戰前期的馬來亞與新加坡(莊華興) 魯迅在印尼的傳播與影響(馬峰) 雙重身分與雙重視野:越南譯介中的魯迅(阮秋賢)台港思想 鄉土文學論戰中的記憶政治:論胡秋原〈中國人立場之復歸〉(王智明) 楊杏庭與京都學派的歷史哲學:台灣歷史哲學初探(廖欽彬) 新儒家在香港:唐君毅視野下的「香港圖象」(龐浩賢) 致讀者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文學是苦悶的象徵」這句話可說總結了所有文學產生的原因。 廚川白村從文學的創作、鑒賞、文藝的根本問題考察、起源層層評析,闡述文學乃是生命受了壓抑驅使作家創造出文藝作品。但這些作品是作家在何種心境下創造出來的呢?作品底下的角色是否多少投射了作家當時的心境?廚川白村曾經提出一個問題:作家之所描寫,必得是自己經驗過的嗎?他自答道,不必,因為他能夠體察。 本書是魯迅在北大、北師大、女師大授課的講義,1925年出版後一版再版,是文藝青年的入門讀物。在當時正是「五四」之後,文字表現即是民初的白話文。有一說:《苦悶的象徵》譯文所表現的熱情即魯迅在傳播自己的美學思想,也因此這本譯作被視為魯迅美學思想變化的重要線索。 【目錄】 譯者引言 譯《苦悶的象徵》後三日序 第一 創作論 一 兩種力 二 創造生活的欲求 三 強制壓抑之力 四 精神分析學 五 人間苦與文藝 六 苦悶的象徵 第二 鑒賞論 一 生命的共感 二 自己發現的歡喜 譯者附記 三 悲劇的淨化作用 四 有限中的無限 譯者附記 五 文藝鑒實的四階段 譯者附記 六 共鳴底創作 第三 關於文藝的根本問題的考察 一 為豫言者的詩人 二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三 短篇「項鏈」 四 白日的夢 五 文藝與道德 六 酒與女人與歌 第四 文學的起源 一 祈禱與勞動 二 原人的夢 後 記/山本修二 附 錄/項 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