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論文寫作格式 ISBN13:9789865492144 替代書名: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原著 譯者:鈕文英 裝訂/頁數:平裝/448頁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版次:7 出版日:2021/09/01 中國圖書分類:論文寫作法 內容簡介 美國心理學會論文寫作格式(一般簡稱為APA格式)第七版反映出在時代脈動下,因應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文獻類型的更迭和寫作形態的遞變,而呈現論文類型與內容、出版過程、文獻引註、文獻類型、參考文獻格式、論文編輯格式,以及論文撰寫之專業守則這七方面論文寫作格式的改變。 本書增加採「混合方法、質性研究後設分析做的實證論文,以及複製性論文和非實證論文」之敘寫內容;將個案研究擴充為採「質性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文;將實證研究期刊論文細分成「量化、質性和混合方法研究期刊論文」的報告準則,加入「質性研究後設分析期刊論文」的報告準則;補充「學位論文和學生文章」的寫作指引,並說明「如何改寫學位論文成期刊論文」。除此,增修出版過程,包括如何選擇適合之學術研討會或期刊,以及辨識「掠奪性出版品」。 本書特色 • 說明和第六版格式的差異,以及改變的原由。 • 給予外部連結的論文寫作格式資源。 • 以加註說明之範例呈現論文的撰寫格式。 • 以不同字型呈現文本的重點。 目錄 第01章 學術寫作和出版原則 第一節 論文的類型 第二節 確保科學發現的正確性 第三節 保護研究參與者和研究對象的權利與福祉 第四節 保護智慧財產權 第02章 論文的要素和格式 第一節 不同類型論文必備的要素 第二節 論文的要素 第三節 論文的格式 第四節 論文的組織 論文的範本 第03章 期刊論文報告準則 第一節 期刊論文報告準則的縱覽 第二節 各研究設計共同的報告準則 第三節 量化研究的報告準則 第四節 質性研究的報告準則 第五節 混合方法研究的報告準則 第04章 寫作風格和文法 第一節 連續性和流暢性 第二節 簡潔性和清晰度 第三節 動詞 第四節 代名詞 第五節 句子的建構 第六節 提升寫作的策略 第05章 無偏見的語言指引 第一節 一般減少偏見的寫作指引 第二節 按主題減少偏見 第06章 寫作格式和技巧 第一節 標點符號 第二節 拼字 第三節 大寫 第四節 斜體字 第五節 縮寫字 第六節 數量 第七節 統計和數學材料 第八節 方程式 第九節 清單 第07章 表和圖 第一節 表和圖的一般指引 第二節 表的呈現原則 表的範本 第三節 圖的呈現原則 圖的範本 第08章 文獻的引註 第一節 引註的一般指引 第二節 需要特殊方式引註的著作 第三節 內文引註的方式 第四節 文獻的改寫和直接節錄 第09章 參考文獻目錄 第一節 參考文獻的類別 第二節 參考文獻的登錄原則 第三節 作者 第四節 日期 第五節 名稱 第六節 出處 第七節 參考文獻的變化 第八節 參考文獻目錄的格式和排序 第10章 參考文獻範例 第一節 作者變化 第二節 日期變化 第三節 名稱變化 第四節 出處變化 第五節 文本著作類參考文獻 第六節 研究資料、軟體和測驗類參考文獻 第七節 視聽媒體類參考文獻 第八節 線上媒體類參考文獻 第11章 法規類參考文獻 第一節 法規類參考文獻的一般指引 第二節 法規類參考文獻的範例 第12章 出版程序 第一節 準備出版 第二節 了解編輯出版過程 第三節 準備文稿 第四節 版權和許可取得的指引 第五節 出版期間和出版後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學習手冊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579272933 替代書名:Student Manual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deling and Psychotherapy 出版社:揚智文化 作者:Gerald Corey 譯者:李茂興 裝訂/頁數:平裝/310頁 出版日:1997/01/01 中國圖書分類:天文 內容簡介 本學習手冊為搭配《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原文第五版]而設計。旨在促進學子掌握諮商理論的精髓與治療實務的學習。內容包括各種測驗、討論問題及個案範例等。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1.緒論與全覽 前言 本手冊與教本如何搭配使用 理論重點回顧 態度與價值觀自評量表 2.諮商員——具人性之專業人員 態度與信念自評量表 個人應用專題 建議活動:建立個人對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看法檔案 涉及價值觀處理的案例 歧視傾向測驗 建議活動:建立對於諮商實務中的多元文化課題之個人看法檔案 3.諮商實務的道德議題 道德議題與問題 關於道德議題方面的態度自評量表 涉及道德兩難的案例研討 第二篇 諮商的理論與技術 精神分析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4.精神分析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5.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的應用:生活方式的評鑑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6.存在主義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存在主義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7.個人中心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個人中心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實務應用:反射當事人的感受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8.完形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完形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應用上的議題與問題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9.現實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現實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問題狀況:現實治療法的實務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10.行為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行為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的應用:擬訂自我管理方案 實務應用 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11.認知行為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理情行為治療法與認知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應用的課題與問題 實務應用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12.家族系統治療法 章前自評量表 家族系統治療法複習 重要名詞解釋 討論問題 個人應用上的建議活動與練習 個案範例 綜合測驗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13.治療技術的整合 治療取向在特定當事人族群或特定問題上的應用 問題與議題:培養個人諮商風格之指南 建議活動與練習:培養自己的諮商哲學觀 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14.個案示範——以整合取向輔導史天恩 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額外的個案演練 附錄:綜合測驗答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將從影響社會行為的文化與心理關聯脈絡談起,以釐清左右組織社會行為之文化與心理場域,並分析文化的組織社會行為調節功能;接著探討文化與心理脈絡交織下的社會組織動力情境,以及組織治理的社會責任和友善環境暨共存、共榮的文化思維,藉以點出本書組織社會行為論述之核心議題:一、組織成員心理欲求與社會文化規範調適議題: 動機、欲求與社會文化體制,二、成員個人自我人格特質社會化議題:自我概念、態度與價值觀,三、個人和團體人際行為的文化與心理脈絡:社會文化規範與團體氛圍,四、組織運作系統過程變項的文化與心理脈絡議題:領導、溝通、協調、合作、競爭、衝突—相互競合資源分配,五、全球與在地視野的組織創新、永續發展及其對外之友善環境與社會責任議題。 【目錄】 第 一 章 緒論——組織行為之文化與心理脈絡論述核心及其在學校治理之旨趣 第 二 章 社會行為核心議題之文化與心理脈絡跨領域分析及其在學校治理之意涵 第 三 章 組織成員心理欲求與社會文化調適——動機、欲求與社會文化體制 第 四 章 組織成員人格特質社會化歷程——自我概念、態度與價值觀等形塑社會行為核心變項之發展 第 五 章 個人和團體人際行為的文化與心理脈絡——社會文化體制與團體氛圍 第 六 章 領導的文化與心理脈絡 第 七 章 組織運作系統過程變項的文化與心理脈絡——溝通、協調、合作、競爭與資源分配和效能及效率 第 八 章 組織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文化和心理氛圍營造 第 九 章 全球與在地永續共榮的組織和學校治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人在找工作,工作也在找人。 對求職者來說,尋找一家符合期待且適才適性的企業並不容易,而對徵才面試主管來說,靠著面試時獲得的訊息跟印象來雇用一位其實只見過幾次面的人,也是一項重大且壓力沈重的決策。 但如果其中有更結構化、更科學、也更有效的規則可循呢? ── 面試官經常喜歡問求職者的失敗經驗, 認為從求職者怎麼描述失敗經驗可以看出其人格特質與抗壓性。 但或許問對方「最值得一提」、「印象最深刻」的經驗, 並以實例而非空想的問題彼此溝通, 才更能看出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 打開求職網站,貌似職缺遍地。 台灣約有1150萬名勞工,正活躍於就業市場。 根據勞動部統計調查,每一位求職者平均有1.66個工作機會,這稱為求供倍數,亦即新登記求才人數/新登記求職人數。 但為什麼公司要找到合適的應徵者卻如此困難又費時呢? 嘗試看看「行為事例面談法」,比起一般面談效度高五倍!節省面試官的時間,也節省求職者的時間。透過精準、有效地設計面試流程,能讓面試效率大幅提昇,也確保求職者在過程中感覺受到尊重。 本書濃縮了作者擔任外商主管與人力資源企業顧問二十多年的實戰經驗,無論是人力資源專員及主管,徵才部門主管,或者求職者,都能從本書中獲益,讓面試也能成為具有建設性的愉快經驗!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法:初學者學習指南 ISBN13:9789865713553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周文欽 裝訂/頁數:平裝/330頁 規格:23cm*17cm*1.8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8/08/01 中國圖書分類:方法;目的 本書是為研究方法的初學者而寫,期將研究方法SOP化。為達SOP化,本書以步驟化來闡釋研究基本歷程與各個研究活動的實際做法和內容。本書以社會與行為科學領域的量化研究為取材範疇,適合作為大專院校社會與行為科學領域各系所「研究方法」相關課程的教科書;對於從事研究實務者,亦深具參考價值。 本書涵蓋社會與行為科學領域量化研究須具備的基本知能(包括研究的基本概念、文獻探討、研究問題與假設、抽樣)、蒐集資料的研究工具(問卷與測驗)、蒐集資料的方法(調查法與實驗法)、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與呈現,及研究報告的撰寫共十一章。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以實例論述各個研究歷程與活動的步驟,以期理論和實務兼具。本書取材最新,並盡量呼應網路化、電子化的時代潮流。例如,以APA第六版的出版手冊,說明撰寫研究報告的體例格式;並詳述國內研究方法專書,較少見的留置調查、網路調查、DOI等概念,與現今查索文獻主流的電子資料庫(如Web of Science、Ebsco)。再者,更以實例說明,如何將統計套裝軟體(SPSS)輸出的統計報表彙整成統計表,並解釋統計結果。 目錄 序 iii 第一章 研究的基本概念 1 第一節 研究的涵義 2 第二節 為何學習與閱讀研究 11 第三節 研究的基本歷程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9 第一節 文獻探討的涵義 30 第二節 文獻資料的種類 39 第三節 文獻探討的步驟 46 第四節 蒐集文獻的方法 49 第三章 研究問題與假設 59 第一節 變項 60 第二節 研究問題 71 第三節 研究假設 77 第四節 實例舉隅 82 第四章 抽樣 87 第一節 抽樣的基本概念 88 第二節 抽樣誤差 95 第三節 機率抽樣 101 第四節 非機率抽樣 108 第五章 研究工具㈠:問卷 111 第一節 問卷的涵義 112 第二節 問題的類型 117 第三節 問卷的設計 126 第六章 研究工具㈡:測驗 141 第一節 測驗的涵義 142 第二節 試題分析 151 第三節 信度研究 160 第四節 效度研究 165 第七章 蒐集資料的方法㈠:調查法 173 第一節 調查法的涵義 174 第二節 調查法的種類 179 第三節 調查法的實施 186 第四節 調查法的實例 191 第八章 蒐集資料的方法㈡:實驗法 203 第一節 實驗法的涵義 204 第二節 實驗效度 212 第三節 實驗控制 219 第四節 實驗設計 222 第五節 實驗法的實例 231 第九章 資料的統計分析 237 第一節 資料建檔 238 第二節 統計分析的方法 245 第三節 統計方法的適用時機 257 第十章 統計分析結果的呈現 261 第一節 卡方考驗 262 第二節 t考驗 264 第三節 變異數分析 266 第四節 多元迴歸 273 第五節 多變項變異數分析 277 第六節 典型相關 280 第十一章 研究報告的撰寫 289 第一節 研究報告的內容 290 第二節 參考資料的引用 297 第三節 參考文獻的寫法 306 參考文獻 313 索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