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被誤讀的哲學家: 從笛卡兒、霍布斯到盧梭, 九位啟蒙時代重要思想家對現世的影響<麥田>
作者: 安東尼.高特列柏 Anthony Gottlieb
ISBN: 9789863445708
定價: 450
售價: 383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被誤讀的儒學史:國家存亡關頭的思想,十七世紀朝鮮儒學新論 (1版)

被誤讀的儒學史:國家存亡關頭的思想,十七世紀朝鮮儒學新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面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十七世紀的韓國人, 是反對儒家道統,還是深化原有思想體系? 從東亞脈絡考察,挑戰近百年來的誤解與扭曲 重新定位朝鮮儒學,為韓國思想史提出新解釋 十七世紀的朝鮮受到中國、日本數度入侵,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長期以來,學者們認為,韓國思想史在此關鍵時刻出現了轉變:有些朝鮮儒者開始對正統的朱熹學說抱持懷疑、甚至提出批判,連帶產生出朱子學派與反朱子學派的對立。 《被誤讀的儒學史》透過深入考察史料,挑戰了上述論點。姜智恩指出,過往的研究受到近代東亞政治情勢遽變影響,產生了歷史圖像的扭曲:二十世紀初的韓國學者,在與日本帝國主義史觀對抗過程中,急於尋找挑戰權威的歷史人物,結果反而誤讀了朝鮮儒學史。 姜智恩認為,十七世紀朝鮮儒者所關心的,仍是如何繼承以朱子學為中心的道統。他們以高度精密的方法研究朱子學,並找出朱熹著作中的變化及矛盾,進而在此過程中衍發了新的見解,這才是十七世紀朝鮮儒學史的真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二十世紀初「東亞」之誕生 第一節 對於儒學史的關注 梁啟超、井上哲次郎、丸山真男的思想史敘述 殖民地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 第二節 對十七世紀的注目 第二章 十七世紀儒者世界的樣態 第一節 朝鮮的士大夫社會 遭逢華夷變態 士大夫集團的出生與成長 科舉和士大夫社會 第二節 無法取得共鳴的日韓儒者 「中華」與我國 以儒者為業 第三章 朝鮮儒者的信念 第一節 朝鮮朝儒者社會的思想基礎 儒者第一義 學術環境 學術討論之重點 第二節 新注釋登場之際 問題的焦點 圍繞「改朱子之注」的攻防 異見提出者之自我認同 第四章 朝鮮儒學史的展開關鍵 第一節 對朱子學的鑽研 追蹤朱熹學說之變化 朱子非聖人 從儒學史消失的「宋時烈門下朱子學研究方法論」 第二節 朝鮮儒學提出創見之模式 否定獨創性 作為出發點的朱熹注釋 第三節 如何定義新解釋 尹鑴之「精意感通」 朴世堂之「初學入德之門」 趙翼對於饒魯學說之接受 第五章 東亞之中的朝鮮儒學史 第一節 觀點轉換 經學的途徑 經學思想與現實思想的不一致 對十七世紀朝鮮儒者的合理要求 第二節 從東亞的視角出發 「古」 理解朱子學的方式 方法論──文脈重視或文本重視

原價: 480 售價: 432 現省: 48元
立即查看
被誤解的日本人<東販>

被誤解的日本人<東販>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00 售價: 1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別被「平凡」的學習歷程 耽誤你「非凡」的人生

別被「平凡」的學習歷程 耽誤你「非凡」的人生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學習歷程檔案是108課綱中,熱度最高的關鍵字。當人人都在問:「教授怎麼看學習歷程?學生應該怎麼寫?」47老師用這本書,方方面面解答所有學習歷程的疑惑。 這是第一本將YouTube經營策略應用在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的工具書,用最前沿的自媒體行銷思維,加上超過10年的生涯輔導經驗,以豐富的案例,歸納出TAGS(個人標籤)四個篇章:「品牌調性、經營管理、內容寫作、行銷策略」。一步一步帶領學生,寫出獨一無二的學習歷程,拿到理想大學得入場門票。

原價: 360 售價: 270 現省: 90元
立即查看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當成年子女離巢又離心,如何各自獨立,又能遠遠關心? (1版)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當成年子女離巢又離心,如何各自獨立,又能遠遠關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寫給被子女「分手」的傷心父母   心理學博士陪你走過一生中最難的課題   與孩子重建親密而自在的關係     ──── 美國亞馬遜書店近 500 位讀者 ★ ★ ★ ★ ★ 滿分評價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心理諮商師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終於有一本書,為身處痛苦深淵的父母和成年子女,   帶來充滿希望、同理又容易理解的指引。」     國內外諮商心理師、治療師、家庭關係專家,一致感動推薦!     為什麼孩子只在需要金援時打電話給我?他真的關心過我嗎?   孩子有了另一半之後就不理我了,是不是媳婦、女婿在挑撥離間?   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付出這麼多,他怎麼可能還覺得自己被虐待?   孩子對我這麼差,我該留財產給他嗎?還是乾脆留給孫子女?   離婚之後,前夫一直批評我,導致孩子拒絕跟我聯繫,該怎麼辦?   孫子是無辜的,可是他爸媽不讓我們見面……他會不會以為我不愛他了?     全球超過 1/4 家庭有親子疏遠的問題,數字年年攀升。   這些從前看似「與我無關」的煩惱,已然成為所有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約書亞.柯曼博士從 40 年研究、執業經驗中,找出成年子女疏遠的原因與因應之道,   幫助父母釐清彼此的想法及需求,踏上和解之路。     ◍ 疏遠的原因千百種,不一定是誰的錯   --- 家庭價值觀轉變,子女的焦點從「義務、責任、忠誠」轉為自身幸福。   --- 父母親採納的「靈魂伴侶教養法」,無形中讓子女成為生活重心。   --- 親子雙方對於政治立場、性別意識或交往對象選擇長期抱有歧見。   --- 父母離婚後,子女基於個性或受繼父母影響而選邊站。   --- 心理疾病、虐待、創傷的定義變化,形成親子雙方對某些行為的衡量差異。     ◍ 選擇疏遠的兒女,到底在想什麼?   --- 如果爸媽不按照我提出的條件改變,問題終究會不斷重演。   --- 我已經盡我所能滿足爸媽的需求了,他們卻越要越多。   --- 跟孫子女相處是特別待遇,不是祖父母的權利。   --- 就算爸媽覺得自己已經為我付出很多,也不表示他們完全沒傷害過我。   --- 爸媽用遺囑來威脅我,只會讓我更不想和好。     ◍ 如果目標是和解,該如何找回孩子的愛與尊重?   --- 當成年子女拒絕談話  >〔各種情境都適用的和解信模組〕   --- 當前夫或前妻詆毀自己  >〔以子女感受為出發點的反擊句型〕   --- 當子女的另一半與你為敵  >〔邁向大和解的 6 大要點〕   --- 當子女一再索要金援  >〔不傷感情的對話範例〕   --- 當孫子女被灌輸不實指控  >〔不為自己辯護的應對策略〕   本書特色   ✦ 臺灣第一本聚焦「成年子女疏遠父母」的親子關係書。   ✦ 完善的心法與工具,讓無助的父母彷彿跟子女一同走進心理諮商室,照著做就能改善關係。   ✦ 作者自身也有與女兒斷聯數年後和解的經驗,最懂父母的需求。 好評推薦   【國內推薦】   攜手推薦     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吳娟瑜/國際演說家、家庭關係專家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怡臻/杏語心靈診所資深治療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父母最大的成就是栽培兒女離家獨立生活,不料有些孩子一去不復返。   究竟被分手的爸媽做錯了什麼?疏忽了什麼?   還能夠和解嗎?來得及呼喚兒女重返家園嗎?   約書亞 ‧ 柯曼博士不但現身說法,更提供具體和解思維與拉近親子關係的應對策略。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 國際演說家、家庭關係專家  吳娟瑜     明明想要靠近,卻時常陷入衝突,最終漸漸疏離……   「愛」被淹沒在憤怒與冷淡之下,難以汲取,也難以親近──這是許多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以同理與理解連結彼此,弭平兩代間的隔閡,   為父母與成年子女,提供了最暖心的引導。   / 杏語心靈診所資深治療師  陳怡臻   【國際推薦】     終於有一本書,為身處痛苦深淵的父母和成年子女,帶來充滿希望、同理又容易理解的指引。   作者從所有可能的角度探討親子疏離,引導讀者擺脫羞恥和自責,重拾理解與力量。   我見過許多面臨疏離問題的父母和成年子女,這正是他們長久以來等待的救援之手。   誠摯向所有人推薦。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心理諮商師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柯曼博士匯集多年治療專業及自身疏離經驗,   幫助父母從子女的視角檢視關係,用理解開啟治癒的對話。   /《成人親子離間症候群》(暫譯)作者  艾美.貝克博士(Amy J. L. Baker, PhD)     儘管現今愈來愈多成年子女跟父母像朋友般相處,疏離浪潮卻仍真實存在。   作者從社會經濟及文化變遷等面向,挖掘究竟是什麼讓人們在關係中經歷期望與失望的震盪,   並從中提供建議,幫助疏離家庭走向復原的人生下一站。   /《我們從未如此:美國家庭與懷舊陷阱》(暫譯)作者  史蒂芬妮.庫茨(Stephanie Coontz)     作者所具備的歷史、社會學與臨床治療權威和智慧,   在書中融會成同理又實用的指引,帶領父母及成年子女走出負面家庭經驗泥沼。   書中的個案故事相當豐富,讀者們將獲益匪淺。   / 賓州大學澤勒巴克家庭社會學名譽教授  法蘭克.弗斯登伯格(Frank Furstenberg)     想好好面對成年子女疏離,父母們絕不能錯過這本書。   《當成年子女疏遠父母》中銳利的社會與哲學分析,   不僅幫助我們了解在這個時代,身為家庭一分子的意義,   更為全球父母們指明一條強韌且永不斷聯的親子之路。   /《為什麼我們拚命追求幸福,卻依然不快樂》作者  露絲.惠普曼(Ruth Whippman)     父母與成年子女漸行漸遠的椎心之痛,在書中化為溫柔的文字。   作者的智慧、策略與技巧,適用於任何世代,   對於需要讓個案重拾希望、修復家庭關係的治療工作者尤其關鍵。   /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心理學名譽教授  卡洛琳.柯文(Carolyn Cowan)&飛利浦.柯文(Philip Cowan)     多年來,我推薦了許多身邊的人參與柯曼博士的治療,   但直到我讀完這本書,才真正了解他是多麼傑出、天賦異稟。   書中有不少令人心碎的故事,但,也有成功和解、活出自我的案例。   非常鼓舞人心的作品。   / 美國實境秀《閃婚》御用社會學家、心理學專家   佩珀.史瓦茲博士(Pepper Schwartz, PhD) 【目錄】 前言   第 1 章|當孩子選擇斷聯,關係還有救嗎? 第 2 章|造成疏遠的千百種原因 第 3 章|婚姻的終點,親子關係的轉捩點 第 4 章|應對心理疾病或成癮問題 第 5 章|心理治療與曲解的童年 第 6 章|性別認同、性向、宗教、政治與個性衝突 第 7 章|女婿、媳婦與邪教領袖 第 8 章|最相似也最陌生:手足疏遠 第 9 章|該把子女排除在遺囑外嗎? 第 10 章|被遺棄的祖父母,被當作武器的孫子女 第 11 章|應對策略、介入手段和新常態 第 12 章|成年親子關係的新法則 第 13 章|如何療癒親子疏遠的傷?   後記 致謝     看更多

原價: 450 售價: 40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221犯罪偵查隊1:被貼標籤的同學 (1版)

221犯罪偵查隊1:被貼標籤的同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最好看的全彩圖文小說★★★     手機失竊?集體霸凌?   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該如何保護自己?     運用邏輯推理,還原真相、探究人性,   成為能保護自己也能助人的新世代福爾摩斯!     校園犯罪事件層出不窮,   沉默只會掩蓋真相!     一位貌似個性孤僻的少女何莉朵,   原本覺得老師跟家人都不信任她,   所以在學校都不主動發言、交朋友。   班上突然發生一起手機遭竊事件,   她憑著優秀的推理能力找到真正的犯人,   卻沒有人相信她說的話。   究竟她要如何揭露事件的真相呢?     【偵查案件】   1. 失竊的手機   2. 破裂的玻璃門   3. 是誰下的毒   本書特色     ★校園日常為故事背景   ★培養觀察力、自信心   ★延伸懸案練習推理思考   ★隨書附贈當冊人物遊戲卡牌   【書籍資訊】   ◎教育議題分類:平等、人權、閱讀素養   ◎學習領域分類:社會、綜合活動   ◎適讀年齡:無注音,適合9~12歲閱讀。   ◎SDGs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目錄】 序 Part 1 初遇推理天才 Part 2 手機偷竊事件 Part 3 成立221犯罪偵查隊 後記 所長的推理指南   看更多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