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06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韓國人文社科類暢銷作家最新著作 ★韓國YES24書店讀者評價高達9.7分 ★韓國中央日報、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推薦讀物 「我們這些倖存者為了討生活必須偽裝自己,找工作的時候也只能裝作天安艦事件對我沒有影響。而這也讓我變得很擅長裝作若無其事。畢竟只要一說我是天安艦的倖存者,人們就會問我:『現在還好嗎?』而我必須回答還好,然後大家就會說我很了不起。但其實我一點都不好,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這樣。」——倖存官兵C 2010年3月26日,載著韓國海軍104人的天安艦在黃海海域沉沒了。 40人死亡、6人失蹤,這是韓國海軍史上最嚴重的沉艦事件——天安艦沉沒事件。 媒體輿論爭相報導,探討政治議題的書籍也大量出版,但好像哪裡不對勁…… 「剩下的」58人呢?這些倖存者後來怎麼樣了? 沒有人在乎、被當成配角 因為還活著,所以不被重視 但,這些創傷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天安艦沉船事件罹難的46名官兵獲頒花郎武功勳章,成了為國捐軀的崇高英雄; 倖存的58名官兵,則必須與殘兵敗將的污名對抗。他們不只因船隻沉沒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更為了獲得「衛國有功」的榮譽,展開一連串艱苦的抗爭。 沒能跟同袍一起活下來,面對罹難的同袍及其家屬時的罪惡感; 韓國社會因為他們在船隻沉沒後生還,沒有跟著一起死去而帶給他們的羞辱感…… 種種痛苦都讓倖存者對自己感到失望。 在韓國社會成為受害者一事,不如想像中容易,因為人們心中都有一個典型的「受害者形象」,而不符合這個形象的人,便無法獲得人們的同情。甚至對社會群眾來說,這些倖存下來的人不像受害者,更像是「好運的人」。 藉由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韓國社會是如何放置自己的傷與社會的傷; 政治操弄、媒體謠言、社會輿論與確認偏誤是如何助長社會對受害者的不諒解; 倖存者與創傷者又是如何受到社會的各種暴力對待…… 藉由作者的第一線訪談,傾聽韓國天安艦官兵、世越號師生、軍中性少數者,以及其他社會受害者的沉痛告白,重新審視、反思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該以何種態度、認知及信念來面對這些事件。 我們無法阻止悲劇到來,但能學習如何傾聽創傷、接住身處困境之人。 當我們開始去看見、了解創傷,未來所有的受害者將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療傷。 「為了記住這些事,我們必須『哀悼』;為了與慘案所帶來的傷害共存,我們必須『紀念』。這雖然痛苦,卻也是我們能以人類之姿繼續活下去的唯一途徑。」——本書作者 金昇燮 ★專文導讀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姜冠霖|臺韓情報獨立記者 好評推薦 奶奶 Nainai|IG 奶奶心理學版主 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 黃敬雅|復興空難倖存空服員 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 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依首字筆畫排序) 倖存者的心理創傷需要被理解和肯認。心理創傷一直容易被忽略,因為我們不懂,更可能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和療癒。心理創傷的療癒之路,首先要理解創傷,學習辨識創傷,給予醫療及諮商資源,才有機會防止再受創。作者貼近和跟隨倖存者,因此才有機會映照出心理創傷對人和其生活的侵蝕。經歷過創傷的人,日常中不斷擔心再受傷,對人和環境保持警戒。長期的警戒,讓他們經常處於戰鬥、凍結或逃的狀態,這是「毒性壓力」,倖存者復原歷程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整體一起正視。創傷非從己身而來,當我們經歷到並意識到它(心理創傷),才有機會開始轉化為療癒及智慧來源。——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 對於曾經歷創傷的患者來說,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新屋保齡球館大火八年以來,有一句話深深印在我心中:「活下來的人,才是必須扛起悲傷重擔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咀嚼本書的文字後感到如此共鳴的原因……由衷感謝那些願意分享自己經歷的倖存官兵,同為倖存者,我深刻理解對於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患者來說,回憶過去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最後,也感謝作者願意承擔起沉重的輿論,鼓起勇氣去做正確的事,傾聽倖存官兵的聲音,並試圖以最佳方式傳達他們的親身經歷,讓這些屬於你我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 消防員是救死扶傷的行業,水裡來火裡去的英勇形象是世人對消防員的傳統認知。但我們同時也比其他人更容易體驗傷害,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就如災難現場的慘況抑或是同儕的死傷,其實都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是與創傷共存的職業吧!但,卸下職業包裝的我們,跟每個人一樣,就是會受傷、會哭、會笑、會軟弱。我希望世人可以同理並且理解到,沒有人生來就應該要堅強。只要是人,就應該要有表達痛苦與療傷的權利。希望這本沉重的故事書,能夠讓讀者身歷其境體驗不同族群的傷痕,認識PTSD,也認識那個可能受傷的自己。——楊適瑋|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對於長期深耕國內重大意外災難事件創傷諮商工作的自己而言,拜讀過韓國首爾大學金昇燮教授大作後,看見金教授為了這群被社會放棄、遺忘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願意費盡心力揭露韓國2010年「天安艦事件」倖存者調查研究報告,真的令我敬佩不已。 本書不僅透過各國實徵研究資料,讓我們能夠以科學化角度去認識創傷,甚至讓整個社會能夠去重新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幫助他們重新詮釋彼此與社會產生對話的空間。 最後,是我對於本書中非常有感觸的一句話——「PTSD,存在於世上任何地方,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本書即是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創傷、看見創傷,甚至讓我們更進一步與創傷人們的心重新對話、再次靠近的一條路。——鍾成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海軍軍官學校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韓國讀者口碑推薦 –這是一本在困難時期能給予社會力量的書。 –作者勇於揭露韓國社會的勇氣,以及持續關注弱勢族群實在太符合社會正義了。 –這是一本關懷且向社會提出疑問的書。那些因為事故留下創傷的人,大眾應該給予關注。 –作者跳脫左派與右派等政治束縛,僅僅描述身為軍人,以及身為一個人類所經歷的悲傷與痛苦。本書是我們理解這些悲劇的重大契機。 –這本書能讓我們反思一路走來,身而為人的價值。 【目錄】 推薦序|黃鈺翔/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屋大火倖存消防員 專文導讀|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專文導讀|姜冠霖/臺韓情報獨立記者 寫在前頭|任何你認為正確的事,都請鼓起勇氣去做 前言|天安艦沉沒後,58名官兵於事發現場獲救 第一部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會發生於世上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 附錄 「可以等你們願意時再接受諮商」 ──與檀園高中前校醫金銀智醫生的會面 第二部 殘兵敗將是錯誤的稱呼 附錄 未來的受害者已經獲勝 ──皮宇鎮前報勳處處長與已故卞熙秀下士 第三部 在韓國社會成為受害者 附錄 我們如何以人類之姿活下去 第四部 天安艦事件是職業災害 附錄 其實我們一直都知道 後記|只要能「說」,就能忍受悲傷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邏輯不好不是你的錯 系列名:博雅科普 ISBN13:9789577639448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吳作樂;吳秉翰 裝訂/頁數:平裝/278頁 規格:21cm*14.8cm*1.5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10/28 中國圖書分類:邏輯總論 內容簡介 你認為的邏輯只是若p則q嗎?這只是狹義的邏輯,真正的邏輯應該包含演繹邏輯(若p則q)、語言邏輯(中文有很多語病謬誤)、科學邏輯(統計邏輯),這些可稱為廣義的邏輯。台灣社會充滿邏輯錯誤的言論,從媒體、政論節目到網路文章,比比皆是。幾乎所有的討論或爭論,大多靠直覺或話術,缺乏客觀數據及事實的佐證,社會充斥不合邏輯的言論,所以常聽到一堆無意義的口水戰。 社會上太多因邏輯太差引起許多的爭論,以及太多不合理的事情反覆地發生,作者認為應該要有一個類似托福的國家級邏輯檢定考,來改善我們的邏輯能力,並且各個職業應該要有不同的分數門檻,比如說法官就需要高的邏輯分數,才能作出合理、合邏輯的判決。 另外要學好邏輯,邏輯與統計應該從數學獨立出去,各自成一門課。因為在高中時邏輯及統計放在數學之中,會一併被連帶討厭,進而學不好。所以要從小地方的邏輯做起,才可以堆疊出邏輯的文化社會。 目錄 第一章 導論:什麼是邏輯 1.1 亂講話就是沒邏輯、不合理 1.2 邏輯的分類 1.3 理性不等於禮貌 1.4 邏輯與現代社會 第二章 語言邏輯(非形式邏輯) 2.1 語言邏輯與語言謬誤 2.2 省略前提的混亂性,擲笅的機率不是你想的那麼小 第三章 科學邏輯 3.1 科學邏輯 3.2 統計邏輯常犯的錯誤 3.3 念大學與不念大學的所得差異 3.4 女性希望另一半月薪要7萬以上,合理卻不符現狀 3.5 台灣的核電很多邏輯錯誤 第四章 生活上的不合理問題 4.1社會類 4.1.1法律與民主完全是兩回事 4.1.2先準備罰款來做壞事 4.1.3桂格的年年春農藥殘留 4.1.4不合理的油價 4.1.5夏季限電 4.1.6夜間收費與堵車 4.1.7答非所問、問錯對象(所託非人),張冠李戴 4.1.8不合理的誘導問答 4.1.9錯誤的對比 4.1.10各執己見 4.1.11不合理的公投法 4.1.12歐美的政治,不檢討私人領域,相對台灣理性 4.2 思維類 4.2.1不是故意的、都已經說對不起了 4.2.2討論事情的錯誤,何時只看結果?何時要看原因? 4.2.3都是別人的錯 4.2.4恐嚇與搞錯重點的邏輯 4.2.5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自相矛盾的邏輯 4.2.6不能複製或學習的行為模式,是不合理也是無效的建議 4.2.7不舒服的問題,同一結果的多個選項 4.2.8不合理的遞移關係、錯誤串聯 4.2.9說的到、做不到 4.2.10要命的「差不多、一概而論」邏輯觀 4.2.11處理事情要追源頭 4.3 數學類 4.3.1統計與邏輯,應該從數學獨立出去 4.3.2數學歸納法應該改名為數學演繹法 4.3.3直覺判斷常常會出錯 4.3.4學習數學的幾何證明,無法更全面的學習若p則q的邏輯 4.3.5沒邏輯的語句 第五章 集合問題 5.1 認識集合與敘述 5.2且與或的誤用,禽流感H5N2事件 5.3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白馬非馬 5.4換了位置就換腦袋與雙重標準 第六章 若p則q(形式邏輯) 6.1演繹邏輯 6.2三段式論證邏輯錯誤:發燒不吃藥,腦袋會燒壞? 6.3轉型正義與GDP的關係,是因果性還是順序性 6.4用演繹邏輯討論理性與禮貌 6.5台灣人愛說謊? 6.6付出一定要有收穫 6.7廢除死刑與犯罪率之間的關聯性 第七章 結論 7.1深入探討各領域的邏輯 7.2 台灣與西方的邏輯差異(台灣每人都需要國家級邏輯檢定) 7.3數學、邏輯與工作的關係 7.4芬蘭如何培養理性邏輯 7.5結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數學不好不是你的錯 作者:吳秉翰, 吳作樂 出版社:五南圖書 出版日期:2020/02/00 ISBN:9789577638359 內容簡介 1. 大多數人僅要學會基礎的數學、邏輯、統計,三者應獨立成一科,並要了解到這三者與民主具有高度相關 2. 可以不懂或沒興趣數學,但不需要怕數學 3. 不教怎麼學會數學,而是教你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數學 本書目的 1. 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好不是你的錯,是考試制度及連帶影響的錯誤、以及做出建議方法。 2. 讓學生明白即便懂數學不一定考試拿高分,拿高分也不一定懂數學,但不論懂不懂都不用怕數學,如同不喜歡讀英文也不用怕英文。 3. 建議統計、邏輯要該抽離數學的框架,以免被一概而論的討厭,進而放棄學習。但生活中太需要基礎的統計與邏輯,我們要找出一套解決的方法。 4. 讓學生知道數學真正的意義,就是民主. 5. 建議一套真正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改正國中、高中教學內容、不該是每個人都一模一樣的數學,應該要因材施教,也不要過多的幾何證明,代數練習,要讓人認識到數學對自己有用之處。 波提思三大核心價值 1. 學數學是先學唱歌再看譜,可以不懂數學,但不需要怕數學 2. 數學不會沒關係,但需要會基礎統計與邏輯 3. 邏輯是民主的基石,邏輯非數學,不必借助數學就能學會邏輯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數學不好是誰的錯與數學恐懼症 1-1 數學不好是考試制度的錯,認識數學恐懼症&先學唱歌,再學看譜 1-2 數學不好的影響,不敢冒險,不敢嘗試錯誤 1-3 數學不好的影響,不誠實、不敢承認失敗、錯誤 第二章 數學教育的嚴重錯誤 2-1 不該發生卻發生的數學教育錯誤 2-2 不要迷信資優數學 2-3 諾貝爾獎告訴我們台灣數學課本需要教改 第三章 數學怎麼學 3-1 建議老師應該怎麼做 3-2 建議課本應該怎麼改 3-3數學要如何先學唱歌再看譜 3-4建議家長與社會改變部分價值觀 3-5如何學習數學,應該借薦芬蘭教育 3-6台灣數學教育往哪走?建議修改數學教綱 第四章 數學與統計、邏輯、哲學、民主 4-1 邏輯比你想像中的更重要,數學、邏輯與民主的關係 4-2 過度的考試制度及家長的行為,造就不民主的社會 4-3 台灣充斥不邏輯的討論,容易被錯誤新聞誤導,怎麼辦 4-4 統計邏輯錯誤,危害民主,嘆!不曾有正確民調與認知 4-5 統計邏輯錯誤,不要再看平均所得,要看中位數所得 4-6 統計邏輯錯誤,空汙中的PM2.5主要來自境外,而不是汽機車與火力發電 4-7 假新聞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也是妨礙民主 4-8 邏輯非數學,邏輯是哲學與民主的基礎 4-10 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有關民主與思考、教育的名言 第五章 結論 5-1 學不好數學的原因、影響、與解決方案 5-2 數學到底該學會什麼、應該要考什麼、如何教改 5-3 淺談世界AI化後對教育的衝擊與改變 5-4 作者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