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憲法學釋論(增訂十版) 叢書:法律 ISBN13:9789571473659 替代書名:Constitutional Law 出版社:三民書局 作者:陳新民 裝訂/頁數:平裝/880頁 規格:26.0cm*19.0cm*4.1cm (高/寬/厚) 版次:十 出版日:2022/04/06 中國圖書分類:中國憲法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法律學的角度,就我國憲法的規定所涉及的憲法理論,參酌國外相關的憲政理論,並輔以憲法條文所關涉的法律,以及大法官歷年來所做出的相關解釋,為讀者勾勒出一個清晰的憲法與憲政的實證法架構,讓讀者對我國的憲政體制,不會墜入只知理論模式,而不知憲政實際的迷霧之中,這也是我國在追求一個實質意義的法治國家所要避免的現象。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乃是針對民國一一一年一月四日才實施的憲法訴訟法,進行詳細的詮釋,希望能給讀者對我國釋憲制度近半世紀以來最大的變革,有一個較為深入的瞭解。 目錄 憲法學釋論 總 目 第一章導 論 第一節憲法的意義 第二節憲法的分類 第三節我國立憲簡史 第四節現行憲法的制定 第二章憲法前言與總綱 第五節憲法的前言及意義 第六節國體與政體 第七節 主權 第八節 國民 第九節 領土 第十節 國旗 第三章 人民基本權利與義務 第十一節 基本人權的基本原則 第十二節 人權的限制 第十三節 人民的基本義務 第四章 人權各論 第十四節 平等權 第十五節 人身自由權 第十六節 住居及遷徙自由權 第十七節 意見自由權 第十八節 秘密通訊之自由 第十九節 宗教自由權 第二十節 集會與結社自由權 第二十一節 財產權 第二十二節 工作權 第二十三節 生存權 第二十四節 參政權 第二十五節 權利救濟權──請願、訴願與訴訟權 第二十六節 社會權 第五章 國民大會 第二十七節 國民大會的制度 第六章總 統 第二十八節 總統制度 第二十九節 總統的產生 第三十節 總統的職權 第七章 行政院 第三十一節 行政院的地位與組織 第三十二節 行政院的責任──行政院與立法院的關係 第八章 立法院 第三十三節 立法院的職權 第三十四節 立法委員 第九章 司法院 第三十五節 司法院之地位與職權 第三十六節 法 官 第三十七節 大法官 第十章 考試院 第三十八節 考試院的地位 第三十九節 考試院的職權 第十一章 監察院 第四十節 監察權的意義與監察院的組織 第四十一節 監察院的職權 第十二章 地方自治 第四十二節 地方自治的意義 第四十三節 我國憲法的地方制度 第十三章 基本國策 第四十四節 憲法基本國策的制度 第四十五節 基本國策的適用力問題 第十四章 憲法的修改 第四十六節 憲法修改的制度 第四十七節 我國修憲簡史──動員戡亂時期的臨時條款 第四十八節 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的憲政改革 附錄一中華民國憲法 附錄二歷次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附錄三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修憲條文 附錄四民國八十三年以後之修憲條文 附錄五願化春泥更護花──我的退職報告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法學方法論 ISBN13:978626343306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Karl Larenz 譯者:陳愛娥 裝訂/頁數:平裝/580頁 規格:23cm*17cm*2.6cm (高/寬/厚) 重量:84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2/09/25 中國圖書分類:法律哲學;法理學 內容簡介 法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研究對象,例如因牽涉「正當性」的問題而與哲學相關,因涉及文字理解須納入詮釋學的認知,因牽涉社會行為的規範而與社會學關係糾葛。無論如何,法的研究均應由法的特質出發,來確定法學的特徵、法學的方法及其思考方式。 本書作者選擇由薩維尼開始,追溯過去180年來法學方法的學術史,藉此貫串了法學方法的根本性問題:法的效力與關聯性,法的規範性與實存關聯性,立法、司法與學理對法之建構的參與。自薩維尼以來,法學方法受利益法學的洗禮,承認法規範及法律判斷均包含價值判斷,法規範的發現亦不僅是法律適用;因此,現代法學方法的課題即在於尋找使法之發現與包含其內之價值判斷客觀化的方法。本書堪稱此一努力的代表作之一。其一方面藉由歷史性的批判,清晰呈現法學方法紛雜的問題面貌,另一方面條理井然地說明作者對確定案件事實、尋找與適用法規範之方法所持的見解。藉本書之助,當可了解法學何以有資格稱為一門科學。 目錄 第六版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譯序 第一版譯序 導 論 第一篇 歷史性批判部分 第一章 薩維尼的方法論 第二章 十九世紀的「概念法學」 第一節 普赫塔的「概念系譜學」 第二節 耶林早期之「自然史的方法」 第三節 溫德賽之理性主義的法律實證主義 第四節 「客觀的」解釋理論 第三章 實證主義之學術概念影響下的法理論與方法論 第一節 比林之心理學的法理論 第二節 耶林之轉向實用主義法學 第三節 較老的「利益法學」 第四節 自由法運動之轉向唯意志論 第五節 轉向法社會學 第六節 凱爾生的「純粹法學」 第七節 溫伯格之「制度性的法實證主義」 第四章 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哲學的背離實證主義 第一節 施塔姆勒之《法學理論》與其《正確之法》的理論 第二節 「西南德」新康德主義與價值理論 第三節 客觀的唯心論與辯證法 第四節 現象學之法理論 第五章 現代方法上的論辯 第一節 由「利益法學」到「評價法學」 第二節 關於超越法律之評價標準的問題 第三節 規範的內涵及事實的結構 第四節 尋求正當的個案裁判 第五節 類觀點學與論證程序 第六節 法律拘束與涵攝模型 第七節 關於體系的問題 第八節 法哲學上關於正義的討論 第二篇 體系性部分 第一章 導論:法學的一般特徵 第一節 法的表現方式及其研究學科 第二節 作為規範科學的法學、規範性陳述的語言 第三節 作為「理解性」科學的法學 第四節 法學中的價值導向思考 第五節 法學對於法律實務的意義 第六節 法學在知識上的貢獻 第七節 方法論作為法學在詮釋上的自我反省 第二章 法條的理論 第一節 法條的邏輯結構 第二節 不完全法條 第三節 法條作為規制的組成部分 第四節 多數法條或規制的相會(競合) 第五節 法律適用的邏輯模式 第三章 案件事實的形成及其法律判斷 第一節 作為事件及作為陳述的案件事實 第二節 選擇形成案件事實之基礎的法條 第三節 必要的判斷 第四節 意思表示的解釋 第五節 實際發生的案件事實 第四章 法律的解釋 第一節 解釋的任務 第二節 解釋的標準 第三節 共同影響解釋的因素 第四節 解釋的特殊問題 第五章 法官之法的續造的方法 第一節 法官之法的續造—解釋的賡續 第二節 法律漏洞的填補(法律內之法的續造) 第三節 藉「法益衡量」解決原則衝突及規範衝突 第四節 超越法律計畫之法的續造(超越法律之法的續造) 第五節 「判決先例」對形成「法官法」的意義 第六章 法學中概念及體系的形成 第一節 外部體系(或稱抽象概念性體系 第二節 類型及類型系列 第三節 「內部的」體系 簡寫表 文獻詳目 中德詞彙對照表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以儒釋道之法哲學思想為中心,從法理學觀點,分析探討我國諸子百家之法律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子及佛教等之法律思想。 諸子百家法律思想之共同特色,乃是具有「天人合一」之自然法思想觀念,並主張國家治理應秉持「德治為先,法治為輔」之原則,以維持社會秩序,為民興利及除害。其中良善法治之建設,仍應仰賴聖賢君子之集體參與,始能克盡其功。 本書為研究我國古代法律思想之典籍,體系化分析探討諸子百家經典之聖賢法律思想理論,可作為研究法學理論及法治實踐之參考。 【目錄】 「天人合一」思想概述 第一篇 儒 家 第一章 儒家的法律思想:內聖外王的王道法律思想 第二章 詩經之法律思想 第三章 尚書之法律思想 第四章 春秋之法律思想 第五章 易經的法理思想初探 第六章 荀子之哲學思想與法治思想 第二篇 道家與道教 第七章 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八章 太平經之法律思想 第九章 社會道德規範之探討 第三篇 佛教與墨家 第十章 佛教之法律思想概說 第十一章 佛教之治國理念 第十二章 華嚴經哲學思想在法哲學上之運用 第十三章 墨子之法律思想 第十四章 聖湯瑪斯.阿奎那之法律思想—以神學大全為中心 第四篇 法 家 第十五章 管子之法律思想 第十六章 韓非子的法理思想:「法治」優於「人治」 參考文獻
新版、翻譯版本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主要分析德國行政法自1990年代初期以來,對其研究方法、管制理論及立法學上之反省檢討理論,此種行政法之研究取徑,被德國學者稱為「德國新行政法學」,德國新行政法學研究方法及重心之位移,同時也影響到德國行政法總論及各論之內容與體系,最後也影響到德國行政法之立法。 我國行政法總論及各論(含警察法、社會法、公務員法、國土計畫法、環境法、經濟法等)體系及內容深受德國法影響,形成行政組織法、行政作用法及行政救濟法三大主要體系,但卻未能深刻全面認識到德國行政法之新發展趨勢,本書乃作為「中間性報導」德國新行政法學的國內第一本專書,因為德國新行政法之改變,仍在不斷演變中,但仍可以給我國學術界及實務界帶來部分啟發。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德國新行政法方法論及公共管制理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德國行政法學之嬗變 第三節 新行政法學之管制(調控)理論 第三章 德國立法學之架構及演進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立法學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立法形成之基本原則(最低要求) 第四節 法規範之型態與類型化 第五節 立法程序(立法過程) 第六節 立法技術與語言文體 第七節 立法後續觀察與評估修正 第八節 小結 第四章 結論:持續發展中之德國新行政法學與萌芽中之臺灣新行政法學 第一節 德國新行政法學 第二節 德國新法學方法 第三節 管制理論 第四節 立法學之研究 第五節 對臺灣行政法之改革倡議 附錄 行政法學方法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傳統釋義學下行政法學方法論及其檢討修正 第三節 新行政法學方法論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臺大法學叢書目錄 事項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聚焦於德語大陸法系三大重要國家:即德國、奧地利及瑞士之聯邦行政程序法,除闡述其條文之主要內容及架構外,並著重於強調其於近30年來的重大變革,諸如:行政程序之「民主化」、「電子化」及「效能化」趨勢,使得行政程序法規範能有效適用於急遽變化的客觀環境,並能將他山之石回饋於修正我國日漸老化的行政程序法建議(第五章),因此,本書不僅適合於從事「法比較」之研究者閱讀,亦適合對行政實務工作者之參考,以及法務部、行政院、立法院修改現行行政程序法之參考專書。因為「依法行政」以及「保障人權」之雙重目的,若無現代化、合理化及效能化的法規充當基礎,則即無法兼顧二者目標之實現。 【目錄】 序言 i 第一章 緒論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2 貳、研究範圍界定與限制 3 參、研究方法與架構分析 4 肆、中文研究文獻與行政程序法歷史回顧 6 伍、研究過程 24 陸、研究初步成果 25 第二章 奧地利行政程序法之研究:現況與借鏡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29 貳、奧國行政程序法之基礎概念與憲法依據 32 參、一般行政程序法之主要內容 43 肆、特殊行政程序法 149 伍、對我國行政程序法之修補建議(代結論) 168 第三章 瑞士聯邦行政程序法之研究 壹、源起架構與體系 177 貳、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原則 187 參、行政程序法之訴願規定 211 肆、行政程序法面臨之問題與挑戰 235 伍、對我國行政程序法借鏡之處 240 第四章 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新面貌 壹、德國行政程序法之演進史 247 貳、行政程序法之適用除外領域 261 參、行政程序種類及規範內容 264 肆、行政程序中當事人之程序權 274 伍、受歐盟法影響之德國行政程序法 281 陸、行政契約法 291 柒、行政處分 300 捌、行政計畫 312 玖、數位資訊化之行政程序法 314 拾、結語 3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壹、結論 324 貳、修法建議 330 關鍵字索引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