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災害管理領域透過探究人命傷亡而不斷更新觀念與知識;相較於其他領域,防災教育更要力求精準,沒有容錯的空間,也因此必須確保資訊的持續更新。
本書彙整近年來國際間的防災教育發展趨勢與團隊投入防災教育推動之經驗,希望藉由系統性梳理防災知識、觀念、做法與案例,讓大眾更了解防災教育之意涵與落實方法。第一章探討防災教育的角色、概念與內涵,從災害、災害風險到災害管理的基本概念,進而探討防災教育的定位;第二章著眼於防災教育與安全校園的國際策略,除了聯合國的校園安全總體架構,也探討如何整合CCA、DRR、SDGs,並簡述各國與臺灣的防災教育推動歷程;第三章聚焦於學校面對災害的必要災害管理作為;第四章進一步探討不同學習階段的防災教育課程如何規劃與推動;第五章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討論防災教育議題如何融入課程與活動設計。接續的三章則是包括法律、演習及避難收容因應的主題探討。
防災不是口號,自我保護是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一群人走得遠,期許能藉由臺灣第一本防災教育專書的出版,號召更多朋友一起投入防災教育這個值得努力的領域,透過深入理解「為什麼」,希望將災害管理知識與技能從校園進而擴散至家庭、社區與社會。
【目錄】
第1 章 防災教育的角色、概念與內涵
1.1 災害的基本概念
1.2 緊急管理系統建構:風險管理、災害(危機)管理、後果(持續運作)管理
1.3 災害管理
1.4 防災教育的定位
1.5 防災意識的建立
1.6 境況模擬,情境思考
1.7 防災教育的支持系統和網絡
第2 章 防災教育與安全校園的國際策略發展
2.1 校園安全總體架構
2.2 國際防災教育的推動策略:CCA、DRR、SDGs的整合考量與教育目標
2.3 各國的防災教育
2.4 臺灣的防災校園運動
第3 章 學校的災害管理工作
3.1 各類災害風險的基本認識
3.2 環境踏勘與災害風險評估
3.3 學校減災整備的規劃與執行
3.4 學校的緊急應變
3.5 學校的災後復原重建與持續運作
第4 章 韌性防災教育的規劃與推動
4.1 兒童的災害脆弱性
4.2 防災教育,從兒童開始
4.3 各學習階段的防災教育目標設定
4.4 學校防災教育的必要內容
4.5 身心障礙學童的防災教育
4.6 幼兒防災教育
第5 章 韌性防災教育的議題融入與活動設計
5.1 學校防災教育設計的核心目標
5.2 防災教育的主要推動模式
5.3 防災教育的活動形式
5.4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綱的防災教育相關議題
5.5 各學習階段的規劃及課綱課程之融入
5.6 國際防災教育活動案例
5.7 臺灣防災教育推動案例
第6 章 校園災害管理的法規及法律議題
6.1 學校防災相關法規盤點
6.2 災害或意外事故中學校之法律責任
6.3 校園事故之安全注意義務與賠償責任
6.4 安全注意義務的標準
第7 章 學校演習演練的規劃與執行
7.1 防災演習與演練的法律意義
7.2 防災演習的規劃
7.3 演習狀況設計:劇本或腳本撰擬
7.4 演練方式
7.5 演練紀錄及檢討
第8 章 學校作為避難收容處所的規劃及準備
8.1 學校作為社區災害避難場所的必要性
8.2 社區防災整備與學校的合作
8.3 學校必須具備的設施與機能
8.4 避難收容管理體系的規劃
第9 章 總結:防災教育的本質
9.1 從過去到未來:從心出發的生命教育
9.2 防災教育力與防災文化
參考文獻
索引
立即查看
大學與地方協力之社會實踐:雙連梨社會企業的挑戰與創新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探討如何從一個小型計畫,成長為穩定且獨立的社會企業/
闡述雙連梨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進駐協力,以及實踐兼顧社會價值與商業獲利能力,找出社會企業存在的獨特性,達到永續經營。
-
本書採用敘述研究的方式,從雙連梨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視角出發,並納入在地社區、企業執行成員、大學學生等多個不同視角,解析社會企業的發展過程。探索雙連梨社會企業如何從一個小型計畫一路成長為穩定且獨立的社會企業,並且進一步將社會企業影響力從雙連社區逐步拓展至卓蘭鎮。
書中彙整雙連梨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闡述社會企業中社會性與商業性並重的核心價值,說明社會企業的創意與獨特性。內容夾敘夾議,描繪雙連梨社會企業創辦過程的每一項決策與反思,帶領讀者共同體會社會企業創業的甘苦,提供經營社會企業與社會實踐者借鏡。
【目錄】
第零章 前言
一、背景與特殊性
二、利害關係人的關鍵角色與變化
三、社會企業的反思
第壹章 從卓蘭看偏鄉
一、起源與背景
二、一間小學如果在地方上消失了,會有什麼影響?
第貳章 雙連梨社會企業
一、籌措創業資金與人才
二、為公司長久營運做準備
三、雙連梨社會企業的成長史
四、投入青年培力工作站
五、社會企業的位置和角色
第參章 USR進入社區
一、盤點問題:社區產業環境不佳
二、盤點問題:區域性組織功能不彰
三、盤點問題:人力、社會及教育資源不均與匱乏
四、以永續為概念提出策略解方
五、根據策略擬定具體做法
六、把社區變教室,帶學生走出校園舒適圈
七、讓USR透過社會企業來實踐
八、落實在地化,不再以西方菁英教育為尊
第肆章 校園外的課堂
一、服務學習課程:商管社會責任實踐
二、三創課程:管理實境解題
三、以社會企業延續課程成果
四、PBL問題導向學習法
第伍章 跨校串聯
一、中興大學農藝系:導入科學農業
二、鼓勵學生跨系修課,發展農業智慧化
三、東海大學食科系:為次級水果找出路
四、透過USR計畫,讓學術專業進入農民體系
五、逢甲大學社會系:組織訪調工作隊進入社區
六、田野調查,蒐集第一手現場資料
七、中原大學企管系:扮演協調整合的角色
第陸章 在地對接
一、雙連國小:課程設計接軌地方與國際
二、發展特色課程,創造偏鄉小校的競爭力
三、內灣國小:從實踐創新課程出發
四、善用資源奠定基礎,從學校延伸到社區
五、卓蘭高中:培養用英文介紹地方的能力
六、社區串聯,以在地居民為核心
立即查看
霧峰林家的重振:從官紳對立到相互協力(1882-1895)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訴訟之協力與複雜訴訟
ISBN13:9789575113841
出版社:元照
作者:沈冠伶
裝訂/頁數:精裝/376頁
規格:23cm*17cm*2.6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12/01
中國圖書分類:民事訴訟法
內容簡介
法院與當事人於民事訴訟上之任務分擔為何,始終為民事訴訟制度之核心問題。本書收錄之各篇論文係有系統地呈現一個基本論述:獨責於當事人之古典處分權主義與辯論主義不足以滿足當代民事訴訟之訴訟權保障與適時審判之要求,法院不宜僅立於被動消極之立場,而應與當事人共同協力為爭點整理及事案解明,以適時作成裁判,尤其是在涉及多數人或多數請求之複雜訴訟及現代型紛争。
目錄
序 文
第一章 從「超國界民事訴訟原則」論民事訴訟中法院與當事人之任務分配──「協力」作為民事訴訟之基本原則/1
第二章 訴訟標的之闡明與紛爭一次解決──從闡明制度論法院之協力及當事人之處分/35
第三章 確認訴訟之機能及其要件──兼論確認訴訟與形成訴訟或給付訴訟之關係/85
第四章 訴客觀合併之類型論──基於當事人程序處分權之觀點/109
第五章 爭點效之主觀範圍與第三人之程序參與/133
第六章 消費者團體訴訟之再建構──以擴散型損害及集團權利為中心/161
第七章 消費者損害賠償團體訴訟之事案解明及證據調查/263
第八章 勞動團體訴訟之發展及制度變革 ──兼論消費者團體訴訟制度之修正/311
索 引/347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