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醫護理 (3版)
作者: 葉美玲
版次: 3
ISBN: 9789577636737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0/01
書籍開數、尺寸: 14.8x21x1.46
重量: 0.42 Kg
頁數: 292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中醫
#健康科學
#護理
定價: 420
售價: 378
庫存: 庫存: 1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中醫護理(第三版) 作者:葉美玲 出版社:五南圖書 出版日期:2020/02/00 ISBN:9789577636737 內容簡介   在浩瀚的傳統中國醫學裡,有許多先人的醫療智慧被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保健、疾病預防與養生。冀由本書之詮釋與傳達,將先人智慧加以發揮與運用,並應用現代多媒體影音電腦科技之輔助,讓讀者能更容易親近中國醫學智慧之翰海。   中醫護理與保健的諸多方法,皆是透過人體局部皮膚的刺激、肢體活動的調身、呼吸的調息、意念的調心等,來強化與增加身體經絡的傳導以及氣血的活絡。在本書內容中包括有最常見的拔罐法、刮痧法、艾灸法、梅花針法、刺絡放血法、耳豆保健法、按摩推拿法、養生健身法等,在書中的各章節將為讀者一一闡述。 目錄 第一章中醫基礎概論001 第一節經絡與俞穴之概論002 第二節常用俞穴簡介034 第三節生物全息之概論038 結語048 第二章拔罐法053 第一節拔罐法之起源與發展053 第二節拔罐法之理論056 第三節拔罐法之用具059 第四節拔罐法之種類062 第五節拔罐法之用物準備072 第六節拔火罐療法之操作及療程074 第七節拔罐法之注意事項及禁忌078 第八節拔罐法之日常應用081 第三章刮痧法095 第一節刮痧法之起源與發展095 第二節刮痧法之理論096 第三節刮痧法之用具099 第四節刮痧法之種類101 第五節刮痧法之用物準備104 第六節刮痧法之操作與療程105 第七節刮痧法之注意事項與禁忌108 第八節刮痧法之日常應用110 第四章其他保健法121 第一節梅花針法121 第二節刺絡放血法128 第五章艾灸法139 第一節艾灸法之起源與發展139 第二節艾灸法之理論142 第三節艾灸法之用具與準備用物145 第四節艾灸法之操作方法148 第五節艾灸法之注意事項155 第六節艾灸法之日常保健之應用159 第六章耳穴保健法165 第一節耳穴保健法之起源與發展165 第二節耳穴保健法之理論167 第三節耳穴保健法之用具與準備用物175 第四節耳穴保健法之種類176 第五節耳穴保健法之操作方法180 第六節耳穴保健法之注意事項181 第七節耳穴保健法之日常保健之應用184 第七章按摩推拿法187 第一節按摩推拿法之起源與發展187 第二節按摩推拿法之理論190 第三節按摩推拿法之用具介紹192 第四節按摩推拿法之操作方法194 第五節按摩推拿法之注意事項224 第六節按摩推拿法之日常保健之應用227 第八章養生健身法235 第一節站樁235 第二節放鬆功243 第三節內功健身八法246 第四節易筋經247 第五節八段錦257

為您推薦

中醫診斷學(新編版) (2版)

中醫診斷學(新編版)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醫診斷學(新編版) 系列名:教育世家 ISBN13:9789570919554 出版社:正中 作者:馬建中 裝訂/頁數:平裝/328頁 規格:23cm*17cm*1.8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7/01 中國圖書分類:中醫臨床醫學 內容簡介 中醫界一代宗師代表作 修習中醫者必讀經典   中醫診斷的基本內容,包括「四診」、「八綱」、「證候分類」等診法。作者蒐集許多資料、引用古人學說,加上長期的臨床經驗,詳細說明中醫診斷的要點。   ⊙許多複雜的病證,運用八綱來分辨,可以掌握要領,達到條理化,從而訂出合理的方劑獲得滿意的療效。   ⊙經由豐富的臨床經驗,研究認識各種疾病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將各種不同證候分類型,便於掌握醫治。 本書特色   ◎中醫診斷須從整體著眼   診斷時不單從有病的局部著想,亦須觀察季節、氣候和水土,注意病人的情緒和生活習慣等,這種整體觀念是中醫診療的基本觀念。   ◎中醫診斷著重於探求病因   病因是發病的根源,能直接傷害人體引發各種症狀。中醫所說的病因,主要包括人體正氣和病邪兩方面,即從病體全面來觀察,病邪固然是病因,但本身機能衰弱或亢奮,也是病因。   ◎以四診合參了解病情及症狀   透過望色、聞聲、詢問、切脈四診合參,以觀察和分析證候,也就是把症狀聯繫起來,分出主症、主脈。這樣才能正確掌握病情,不為任何假象所蒙混。   ◎以八綱歸納分析病證   將四診合參所得的結果,進行歸納分析,以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八個綱領區別病證的類型,由此引出相應的治療原則。   ◎將證候做分類,便於掌握施治   證候是身體失去正常機能時,產生的病變現象,雖交錯複雜、變化多端,卻有一定規律,因此將不同的證候分為若干類型,有助理解疾病的本質,並施以適當的治療。 目錄 序 編輯大意 第一篇 緒 論 第一章 中醫診斷的特色   第二章 中醫診斷的基本精神與內容  第一節 診斷的整體性  第二節 探求病因的重要性   第三節 四診八綱與證候分類的關聯性     第二篇 四診 第一章 望診  第一節 整體診察 一、望形質 二、望動態 三、望神色 第二節 局部診察 一、頭面部的望診 (一) 頭部 (二) 面部 二、喉及頸項部的望診 (一) 喉部 (二) 頸項部 三、五官部的望診 (一) 目部 (二) 耳部 (三) 鼻部 (四) 口唇部 (五) 齒與齦部 (六) 舌部 1.舌質的診察 (1) 舌質的基本認識 (2) 舌質辨證的分型 2.舌苔的診察 (1) 舌苔的基本認識 (2) 診察舌苔的注意點 (3) 舌苔辨證的分型 四、四肢的望診 (一) 手足 (二) 掌腕 (三) 指甲 (四) 魚際 (五) 小兒指紋 五、前後二陰的望診 (一) 前陰 (二) 後陰 附:排泄物的望診 六、皮膚的望診 (一) 腫脹 (二) 發黃 (三) 痘瘡 (四) 斑疹 (五) 白瘖 (六) 癰疽疔癤 第二章 聞診  第一節 聲音的聞診 一、正常的聲音 二、病變的聲音 (一) 發聲 (二) 語言 (三) 呼吸 (四) 咳嗽 (五) 嘔吐 (六) 呃逆 (七) 噯氣 (八) 太息 (九) 噴嚏 第二節 氣味的聞診 一、病體的氣味 二、病室的氣味 第三章 問診   第一節 對一般情況的詢問  第二節 問生活習慣和精神環境 第三節 問既往病史與家屬健康關係  第四節 問發病時間與過去醫療情形  第五節 問現在證狀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頭身 四、問二便 五、問飲食與口味 六、問胸腹 七、問耳目 八、問睡眠 九、對婦女的問診 十、對小兒病的問診 第四章 切診 第一節 脈診   一、診脈的意義 二、診脈的部位和臟腑分配   三、診脈的方法 四、正常脈象  五、二十八脈與主病  六、脈象的鑑別與幾個重要辨脈法  七、敗脈診法  八、婦人診脈  九、小兒診脈  第二節 按診  一、肌表按診 二、手足按診  三、胸腹按診 四、額頭按診  五、腧穴按診  第三篇 八綱 第一章陰陽 一、陽證與陰證 二、真陰不足與真陽不足 三、亡陰與亡陽 四、由陰陽辨別生死 第二章 表裡 一、表裡的寒熱虛實 二、表裡同病 三、半表半裡之證 四、表證入裡、裡證出表 第三章 寒熱 一、寒證與熱證 二、寒熱之上下 三、寒熱之真假 第四章 虛實 一、虛證與實證 二、氣血的虛實 三、虛實真假的辨別 第四篇 證候分類 第一章 氣血辨證 第一節 氣的病證 一、氣虛 二、氣滯 第二節 血的病證 一、血虛 二、血瘀 三、血熱 第三節 氣血同病 一、氣滯血瘀 二、氣血俱虛 三、氣隨血脫 第二章 臟腑辨證 第一節 心的病證 一、心氣虛與心陽虛 二、心血虛與心陰虛 三、心火上炎 四、心痺 第二節 肺的病證 一、肺氣不宣 二、肺失肅降 三、肺氣虛 四、肺陰虛 第三節 脾胃和腸的病證 一、脾失健運 二、脾不統血 三、胃氣虛寒 四、胃熱 五、胃陰不足 六、胃氣上逆 七、腸虛滑脫 八、腸液虧耗 第四節 肝與膽的病證 一、肝氣鬱結 二、肝火上炎 三、肝陽上亢 四、肝風內動 五、肝血虛 第五節 腎與膀胱的病證 一、腎陰虛 二、腎陽虛 三、腎精不足 四、腎氣不固 第三章 六淫與痰食辨證 第一節 風的病證 一、外感風邪 二、風邪入侵經絡 三、風邪致病的辨證注意點 第二節 寒的病症 一、外感寒邪 二、寒痺 三、寒痛 四、寒瀉 五、寒疝 六、寒邪致病的辨證注意點 第三節 熱、火、暑的病證 一、實熱 二、虛熱 三、暑濕 四、暑熱 五、熱(火、暑)邪致病的辨證注意點 第四節 濕的病證 一、濕阻 二、濕熱 三、濕邪致病的辨證注意點 第五節 燥的病症 一、感受燥邪 二、傷津與傷陰 三、血燥 四、燥邪致病的辨證注意點 第六節 痰的病證 一、濕痰 二、寒痰 三、熱痰 四、風痰 五、痰濁上擾 六、痰迷心竅 七、痰留經絡、肢體 八、痰留胸脇 九、痰證致病的辨證注意點 第七節 食積(食滯)的病證 一、傷食 二、腸胃積滯 三、脾虛夾食 四、食積致病的辨證注意點 第四章 傷寒與溫病辨證  第一節 六經辨證 一、太陽病 二、陽明病 三、少陽病 四、太陰病 五、少陰病 六、厥陰病 第二節 衞氣營血辨證 一、衞分證 二、氣分證 三、營分證 四、血分證 五、心包證 第三節 六經辨證與衞氣營血辨證  附錄 附錄一 名家論著選錄 附錄二 歌訣選讀   附錄三 證候分類治法概要

原價: 350 售價: 29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當代中醫傷科學:科學化傷科診斷、藥方與治療手法之精髓

當代中醫傷科學:科學化傷科診斷、藥方與治療手法之精髓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24

原價: 850 售價: 765 現省: 85元
立即查看
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 (2版)

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籍介紹   由美國心理學會在其發行的出版指引中所規範的APA格式,自1929年起刊出第一版後,已於2020年修訂至第七版,在美國已成為教育、心理等社會科學領域,以及護理學、傳播學、商學與工程學等領域上的寫作格式標準。經過多年發展,APA格式在我國教育、心理、護理學等學門也已成為學術論文寫作格式與出版規範之主流。   要寫好一篇論文,除了需有原創性題材與寫作熱忱外,寫作者還要能使用正確的寫作格式,才能讓論文順利面世,使讀者閱讀到這篇作品。本書透過介紹APA格式在論文寫作上之應用,協助寫作者在撰寫學術文章時,能在主題設定、文獻引用、表與圖製作與參考文獻上掌握APA格式之內涵及在中文上的轉換用法,進一步提高論文撰寫與學術研究的品質。 審閱者簡介 吳清山 博士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名譽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主要經歷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校長(現臺北市立大學) 學術專長   教育行政、國民教育、高等教育、師資培育、教育評鑑 主要著作   教育行政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的新希望、教育概論、當代教育議題研究、學校行政、教育小辭書、教育e 辭書、教育行政學研究、教育的正向力量、未來教育發展、幸福教育的實踐等數十冊專書與發表400餘篇學術論文 作者簡介 林雍智 博士   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研究員兼第七屆教育顧問   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日本岐阜大學教職大學院訪問學者 主要經歷   社團法人111 教育發展協進會理事、臺北市與宜蘭縣學校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新北市親子館輔導專家、新北市防災教育諮詢委員、日本愛知縣玩具圖書館連絡協議會顧問、新竹縣文教獅子會長期顧問等 學術專長   教育法規與制度、教育行政、幼兒教育、實驗教育、日本教育 主要著作   實驗教育面面觀、師傅校長培育、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近十年來日本教育改革重大議題研究、世界の教員養成:アジア編等專書,以及發表教育行政類、課程與教學類、特殊教育類期刊專論80餘篇,參與各種研究計畫20部 目次 第 1 章 教育學門論文寫作之格式規範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什麼是APA格式     第三節 APA格式在教育學門的適用     第四節 《APA出版手冊第七版》之架構與重點     第五節 本書各章之架構與重點     第六節 本書定位 第 2 章 文章結構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章的架構內涵     第三節 縮寫字的使用     第四節 使用避免偏見的用語 第 3 章 內文中的文獻引用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引用方式     第三節 基本寫法     第四節 不同作者人數的引用寫法     第五節 引用文獻的標點符號寫法與順序     第六節 直接引用參考文獻的內文     第七節 引用具有完整日期的文獻     第八節 作者未知或未標明作者,及作者為無名氏時的引用     第九節 翻譯、再製、再出版、重新發行資料之引用     第十節 第二手資料的引用     第十一節 引用特定局部文獻     第十二節 引用個人通訊紀錄     第十三節 其他引用     第十四節 引用上的抄襲與剽竊 第 4 章 參考文獻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構成參考文獻的核心元素     第三節 文獻排列順序     第四節 常用的參考文獻類別     第五節 參考文獻格式與範例     第六節 參考文獻中常用的英文縮寫 第 5 章 製作表和圖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製作表格     第三節 製作圖形 第 6 章 數字與統計符號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數字的格式與使用原則     第三節 統計符號格式與使用原則 第 7 章 學生報告與其他常用格式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學生報告     第三節 其他常用格式 第 8 章 APA 格式第六版與第七版的主要差異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內文中的文獻引用與參考文獻之差異     第三節 文章格式的主要變更     第四節 使用更有包容性的、避免偏見的用語     第五節 表與圖製作上之主要差異 第 9 章 如何寫好學術文章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撰寫學術文章前的呼吸法(心理建設)     第三節 撰寫學術論文這件事     第四節 結論 第 10 章 邁向共通的學術規範 參考文獻 附錄 1 APA格式第七版通用範例參考 附錄 2 APA格式運用上的常見問題(FAQ) 後記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中藥護理學概論 (1版)

中藥護理學概論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藥護理學概論 ISBN13:9789576407932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余淑美 譯者:張家蓓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4/07/01 中國圖書分類:中國醫藥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中藥的起源與發展」、「中藥的命名、分類、炮製及貯存」、「中藥性能的特性」、「中藥的劑型與用法」、「藥物各論」及「常見中草藥急性中毒之解救與護理」等主題分成3篇共18章,以深入淺出之方式逐一介紹,是一本兼具實用性及參考性之中藥學叢書。   ◎本書特闢「醫護小視窗」專欄,收錄許多中藥方面的知識,讓讀者對中藥之臨床應用有更深一層之認識,便於學以致用。   ◎書末特別附上139幅重要藥材之彩色照片,讓讀者能圖文對照,對藥材更加了解。照片部分由重慶堂國藥號協助拍攝,在此致上最誠摯之謝意!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中藥的起源與發展 中藥的起源及相關著作 中藥的現況及發展 第2章 中藥的命名、分類、炮製及貯存 中藥的命名 中藥的分類方法 中藥的採收 炮製的目的 炮製的方法 中藥的貯存 第3章 中藥性能的特性 四氣和五味 中藥的升降浮沉 中藥的歸經 配伍、用藥禁忌 毒性與不良反應 第4章 中藥的劑型與用法 方劑的組成方式 方劑的應用 中藥煎煮法 服藥方法與護理 給藥時間與護理 第二篇 各論 第5章 解表藥及其護理 第6章 清熱藥及其護理 第7章 瀉下藥及其護理 第8章 祛風溼藥及其護理 第9章 芳香化溼藥及其護理 第10章 利水滲溼藥及其護理 第11章 溫裡藥及其護理 第12章 理氣藥與消食藥及其護理 第13章 活血化瘀藥及其護理 第14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及其護理 第15章 安神藥及其護理 第16章 補虛藥及其護理 第17章 收澀藥及其護理 第三篇 常見中草藥急性中毒之解救與護理 第18章 中草藥之中毒與護理 參考文獻 彩頁

原價: 300 售價: 2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重症醫學與護理 (3版)

重症醫學與護理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作(編/譯)者 : 于桂蘭‧何昭中‧李香君‧林旭華‧柳秋芳‧胡瑞桃‧陳秀芳‧陳海焦‧劉傳捷‧蔡明芬‧蔡青青 出版年份 : 2012 ISBN : 9789864123995 類別 : 重症醫學 書號 : 071821 幾色 : 2 規格 : 16 發行公司 : 高立 版權日期 : 2012/09/01 版次 : 三版五刷 頁數 : 480 本書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護理人員及教師共同撰寫,將臨床重症醫護知識加以統整,以概念為導向,分為簡介、止痛與鎮靜、感染管制、營養、藥物、X光判讀、機械換氣、心電圖判讀、血液動力學監測與判讀、機械維生系統、高級心臟救命術及特殊情形的急救等12章。每章內容豐富、完整,並引用最新醫護新知 (如 SARS 防護),書末附中英文索引,方便讀者快速查閱,是學習重症醫護最好的指引。 目錄 第一章 簡 介 第二章 重症病患止痛與鎮靜的治療及護理 第三章 加護單位感染管制 第四章 重症病患的營養照顧 第五章 重症病患的藥物治療 第六章 基本 X 光判讀 第七章 機械換氣 第八章 心電圖判讀 第九章 血液動力學監測與判讀 第十章 機械維生裝置 第十一章 進階救護 ─ 高及心臟救命術 第十二章 特殊情形的急救 英中文索引

原價: 570 售價: 536 現省: 34元
立即查看
中醫護理學 (2版)

中醫護理學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本書特色 · 內容深入淺出,有系統地介紹中醫護理的基本理論與概念,使 初學者能認識與了解中醫護理的博大精深意涵,並充實中醫護 理的專業知識。 · 市面上同性質的書內容敘述多咬文嚼字,且多參考大陸的習慣 用語,引用古文也較多,若無特別解說,對初學者而言稍顯艱 深難懂。本書經過作者參考許多書籍融會貫通後,依國人的常 用說法做解釋與說明,文辭清晰、簡單易懂,能有效提升讀者 的學習效率。 · 本書聘請中醫護理學的專家撰寫,每位作者皆具有多年教學經 驗,文中除利用一些小故事、例子來提高讀者的興趣之外,搭 配許多的簡圖、照片與表格配合說明,不僅能提綱挈領,更能 提高讀者的理解力,使印象深刻加強記憶。 · 常用中醫外治療法中提供詳細技術操作步驟,配合多幅真人拍 攝的照片,使讀者更能清楚地瞭解並能輕鬆自行操作。 相關產品 ‧ 中醫學概論(2版)

原價: 520 售價: 494 現省: 26元
立即查看
中醫護理學

中醫護理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50 售價: 42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
實用中醫護理學(附光碟) (1版)

實用中醫護理學(附光碟)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實用中醫護理學 ISBN13:9789576407925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陳麗麗;王純娟;林君黛;張曼玲 裝訂/頁數:平裝/380頁 附件:光碟*1 規格:23cm*16.7cm (高/寬) 出版日:2011/02/01 中國圖書分類:中國醫學 內容簡介   中國浩瀚的五千年歷史裡,中醫一直扮演著偉大的角色,時至今日,科學不斷地進步,但中醫仍持續發揮著它的重要性,許多的案例也證實了中醫的療效;因此,隨著時代的需求,中醫護理學也就孕育而生了。本書結合臨床中醫師與中醫護理教師之翹楚,將中醫護理理論與技術結合,為中醫護理學科中不可多得之好書。 本書特色   ‧全書以明瞭易懂之文字敘述,深入淺出,讓您擺脫傳統中醫艱深難懂之困擾。   ‧本書內容包括中醫護理的起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與方劑學、食膳學、中醫護理特色及應用、中醫常規護理、中醫常用治療法及其護理,從理論慢慢進入臨床技術,使學理與實務相配合。   ‧全書圖片採實際真人拍攝,高達百幅,讓您對於中醫護理不再是抽象學習。   ‧為加強學習效果,因應臨床需求,本書隨書附贈《實用中醫護理學影音教學光碟》,內容包含:四診評估法、針刺法、電針法、耳穴埋豆法等12項中醫護理技術。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醫護理的起源與演進 (摘錄) 第二節 台灣地區中醫護理相關法規與公共政策 第三節 中醫護理理論哲理 第二章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節 陰陽五行學說 第二節 臟腑學說 第三節 氣血津液學說 第四節 經絡學說 第五節 體質學說 第六節 病因與病機 第七節 治療原則 第三章 中醫診斷學 第一節 四診──望、聞、問、切 第二節 辨證 第四章 中藥學與方劑學 第一節 中藥的藥性 第二節 藥物的應用 第五章 中醫食膳學 第一節 飲食對人體的重要性 第二節 中醫食膳療護的特點 第三節 飲食宜忌 第四節 常用食物性味、功能及主冶 第五節 食膳療方及使用注意事項 第六章 中醫護理特色及其應用 第一節 中醫護理特色 第二節 中醫護理特色之應用 第七章 中醫常規護理 第一節 病情觀察 第二節 生活起居護理 第三節 服藥護理 第四節 食膳護理 第五節 情志護理 第六節 醫學氣功護理 第七節 中醫護理記錄 第八章 中醫常用治療法及其護理 第一節 資料收集技巧──四診評估法 第二節 針刺法及其護理 第三節 電針法及其護理 第四節 耳穴埋豆法及其護理 第五節 灸法及其護理 第六節 推拿法(含小兒推拿)及其護理 第七節 拔罐法及其護理 第八節 刮痧法及其護理 第九節 藥物外治法及其護理 附錄 附錄一 常用中藥集 附錄二 常用藥方集 參考文獻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中醫護理學概論 (4版)

中醫護理學概論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中醫護理學概論【含藥膳食譜線上觀看QR Code】(第4版) 作者:張曼玲 張永賢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19/09/01 ISBN:9789864305315 內容簡介   本書敦聘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針灸研究所、護理學系教師群,及其附設醫院護理師、中醫專家學者共同編寫,並聘請張永賢教授、張曼玲副教授校閱審定。   全書共12章,深入淺出,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內容包含:緒論、中醫護理概述、中醫基本理論概述、經絡與腧穴、中醫四診、常用辨證法、中醫護理常規、服藥護理、食膳護理、中醫孕產婦照護、情志護理、常見中醫療護等章,涵蓋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務。書末附錄提供人體及手掌、足部的穴位圖,並以QR Code提供21道常見藥膳食譜及其作法、用途。   本書學理闡述清晰易懂,並以近300張全彩精美照片輔助說明。各章章末均有學習評量,並在書中選擇題與是非題的解答,方便讀者自行練習並檢視學習成效。   第四版依照衛生福利部及全國法規資料庫修訂更新與現行法規相關的內容,並在第四章最後新增「穴位按摩保健」及更新第九章「食膳護理」內容,同時各章的習題均有更新,盼能予讀者更多練習、學習的機會。   本書問答討論題須讀者自行研讀整章內容後作答,不提供解答,自學讀者選購時請留意,出版公司與銷售單位均無法提供問答題解答給讀者。 目錄 Ch 01 緒論 1-1 傳統醫學體系與中西結合的整體護理 1-2 中醫護理學的形成與內涵 1-3 中醫護理的主要概念 1-4 民眾就醫模式 Ch 02 台灣中醫護理概述 2-1 中醫護理發展概況 2-2 中醫護理專業組織簡介 2-3 中醫護理的教育與訓練 2-4 中醫護理相關政策與法規 2-5 中醫護理的困境與未來展望 Ch 03 中醫理論概述 3-1 陰陽學說 3-2 五行學說 3-3 藏象學說 3-4 經絡學說 3-5 病因 3-6 治則 Ch 04 經絡與腧穴 4-1 經脈循行及其常用腧穴 4-2 四總穴與十總穴 Ch 05 中醫四診 5-1 四診 5-2 中醫護理記錄 Ch 06 常用辨證法 6-1 八綱辨證 6-2 六經辨證 6-3 臟腑辨證 6-4 三焦辨證與衛氣營血辨證 6-5 氣血津液辨證 6-6 病因辨證 Ch 07 中醫護理常規 7-1 內科護理常規 7-2 傷科護理常規 7-3 婦產科護理常規 7-4 兒科護理常規 Ch 08 服藥護理 8-1 用藥的一般原則 8-2 中醫內治八法 8-3 常用中藥 8-4 常用方劑 8-5 中藥煎煮法 8-6 中藥給藥法 Ch 09 食膳護理 9-1 食膳護理的意義與重要性 9-2 飲食宜忌 9-3 藥膳護理原則與應用 Ch 10 孕產婦的中醫照護 10-1 婦產科病症及其護理特點 10-2 孕期的照護 10-3 分娩期的照護 10-4 產褥期的照護 10-5 產後期的照護 10-6 哺乳期的照護 Ch 11 情志護理 11-1 情志概述 11-2 情志與健康、五臟的關係 11-3 情志病概述 11-4 情志護理 Ch 12 常見中醫療護 12-1 針刺護理 12-2 灸法護理 12-3 電針療法護理 12-4 耳穴埋針(豆)法護理 12-5 拔罐法護理 12-6 刮痧法護理 12-7 薰洗療法護理 12-8 推拿法護理 附錄 附錄1 人體穴位圖(前面觀) 附錄2 人體穴位圖(後面觀) 附錄3 上肢及下肢穴位圖(側面觀) 附錄4 手掌穴位圖 附錄2 足部穴位圖 附錄3 藥膳食譜QR Code

原價: 660 售價: 627 現省: 33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