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與文化(增訂版) 2017 <正中書局(股)公司>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華人社會與文化(增訂版)
系列名:華語教學
ISBN13:9789570919639
出版社:正中
作者:方麗娜
裝訂/頁數:平裝/272頁
規格:23cm*17cm*1.6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17/08/18
中國圖書分類:漢語
內容簡介
◎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台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家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台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系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目錄
增訂版序
推薦序 曾志朗
叢書序之一──緣起 董鵬程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柯華葳
自序
表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社會文化的定義與內涵
1.1.1 社會的定義
1.1.2 文化的定義
1.1.3 社會文化的意涵
第二節 社會文化的傳播、變遷與融合
1.2.1 文化的傳播
1.2.2 文化的變遷 .
1.2.3 文化的融合
第三節 中華文化的起源、分布與核心
1.3.1 華人社會的定義
1.3.2 中華文化的開展
1.3.3 中華文化的轉折
1.3.4 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1.3.5 華人文化的概念
第二章 歷史與地理篇
第一節 中國歷史
2.1.1 「中國」的由來
2.1.2 「中國」的別稱
2.1.3 重要歷史人物
第二節 中國地理
2.2.1 自然地理
2.2.2 人文地理
第三章 物質與科技篇
第一節 食衣住行
3.1.1 飲食
3.1.2 穿著
3.1.3 建築
3.1.4 交通
第二節 中國科技
3.2.1 天文與曆法
3.2.2 風水與占卜
3.2.3 中國醫學
3.2.4 四大發明
3.2.5 文房四寶
第四章 制度與風俗篇
第一節 典章制度
4.1.1 政治
4.1.2 經濟
4.1.3 教育
4.1.4 考試
第二節 典籍與圖書
4.2.1 經部圖書
4.2.2 史部圖書
4.2.3 子部圖書
4.2.4 集部圖書
第三節 美學藝術
4.3.1 書法
4.3.2 繪畫
4.3.3 音樂
4.3.4 戲曲
4.3.5 武術
4.3.6 中國雜技
4.3.7 中國結
第四節 節慶與民俗活動
4.4.1 春節
4.4.2 元宵節
4.4.3 清明節
4.4.4 端午節
4.4.5 七夕
4.4.6 中元節
4.4.7 中秋節
4.4.8 重陽節
4.4.9 冬至
4.4.10 除夕
第五章 思想與觀念篇 .
第一節 哲學思想
5.1.1 儒家思想
5.1.2 墨家思想
5.1.3 法家思想
5.1.4 道家思想
第二節 宗教信仰
5.2.1 佛教
5.2.2 道教
5.2.3 一貫道
5.2.4 民間信仰
第三節 思想意識
5.3.1 價值觀念
5.3.2 思維方式
第六章 華人社會文化與對外華語文教學
第一節 跨文化溝通與華語文教學
6.1.1 跨文化溝通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6.1.2 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必要性
第二節 中華文化與對外華語文教學
6.2.1 對外華語文教學中的文化體系
6.2.2 對外華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分類
第三節 如何處理對外華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問題
6.3.1 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結合
6.3.2 與學生的華語文能力結合
6.3.3 與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結合
6.3.4 與跨文化對比分析相結合
6.3.5 姓氏的跨文化比較
第四節 對外華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化素養
6.4.1. 具備中國文化知識
6.4.2. 具備對比文化知識
6.4.3 具備跨文化教學的能力
第五節 華人社會與文化教學舉例
6.5.1 文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6.5.2 古典詩詞的教學說明
6.5.3 古典詩詞的選擇原則
6.5.4 古典詩詞的教學建議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中國古典短篇小說選注(修訂版)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兩岸考生一致推崇,史上最傳奇的GRE字彙書!
GRE字彙難背是出了名的,對考生來說,背GRE單字幾乎是出國留學前最大的夢魘。為了熟背數以萬計艱澀的字彙,考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各種能加強記憶的背誦法,只求在考試前能將字彙記牢。本書是北京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創辦人俞敏洪,集畢生的教學經驗,傾囊相授之作,廣受中國大陸考生的愛戴與推崇,十幾年來已幫助數十萬名考生取得高分,順利出國留學。自1993年初版以來,封面的設計一直沿用紅色色調,因此被廣大的GRE考生通稱為「紅寶書」。
近年來,「紅寶書」在台灣同樣造成考生熱烈的回應,為顧及本地考生閱讀時的便利性,正體中文版不但將音標全數改為一般所慣用的KK音標,並將部分的大陸用語,更改為台灣考生熟悉的解釋。《GRE字彙紅寶書》是GRE考生口耳相傳創造的一個傳奇,相信這個傳奇,一定能幫助所有下定決心的台灣考生,拿到最好的成績。
本書特點
◎ 特點1
本書自出版以來,封面一直沿用紅色的設計,因而被廣大的GRE考生稱為「紅寶書」。自1993年在大陸初版以來,至今已改版八次,《GRE字彙紅寶書》則是台灣出版的最新版本。本書十多年來已造福了幾十萬名GRE考生,可說是只要認真讀過本書的考生,都能在GRE測驗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 特點2
最新版的《GRE字彙紅寶書》重新整理收錄的字彙,刪除了在歷年GRE測驗中從未出現過的單字,並同時增加在近幾年測驗中新出現的單字,為嚴選的單字層層把關,只提供考生最精華的字彙,以減輕考生的負擔並符合GRE測驗的潮流。
◎ 特點3
本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GRE核心字彙」,收錄了GRE所有重點單字;第二部分為「GRE最新字彙」,收錄了近年來考試中出現的最新單字;第三部分為「GRE預測字彙」,收錄了作者分析歷年試題以及GRE測驗趨勢後整理出的近200個預測字彙。本書的內容涵蓋了GRE測驗曾出現的重點字彙,以及GRE 可能會出現的字彙,堪稱是涵蓋最廣且最具前瞻性的字彙寶典。
◎ 特點4
為幫助考生記憶,《GRE字彙紅寶書》幾乎幫每個單字都整理出一個記憶方法,包括:詞根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拆字記憶法和發音記憶法等。其中聯想記憶和發音記憶更是本書獨創,這些記憶方法可以幫助考生快速記憶單字,讓記單字的苦差事變成了生動的遊戲,大大降低考生對記單字的恐懼心理,提高學習效率。此外,本書在每頁的最下方還附有「快速複習表」,提供考生每頁單字的快速檢測,以確定學習的成效。為了更貼近GRE測驗的真實格式,「快速複習表」中的單字全部採用大寫。
◎ 特點5
本書同時收錄重要字彙的同根字、衍生字、形近詞、反義詞和參考字彙,擴大橫向字彙量,讓考生學會舉一反三,達到最高效率的學習。
◎ 特點6
本書的所有單字都做了進一步的分類,標上星號 (*) 的單字都曾出現在GRE「類比」及「反義」的題型中;而沒有標上星號的則是出現於「填空」或「閱讀測驗」的題型中。考生可以先記標上星號的單字(必須記熟),然後再記沒有星號的單字,就可以完全應付GRE測驗中的類比、反義、填空及閱讀測驗。衍生字及同根字也必須記熟。從考生的成績統計資料顯示,要在GRE測驗中取得高分不能只記標有星號的單字。本書的預測單字,考生只要考前迅速讀過,對單字有印象即可,不必花太多時間記憶。
◎ 特點7
本書的單字都搭配了簡單明瞭的英文解釋。英文解釋是參考ETS出題常用的Merriam-Webster、Webster’s New World Thesaurus及NTC的各類詞典編寫;而部分單字的英文解釋後還同時附上了常考的同義字,達到了單字衍生記憶的效果。
◎ 特點8
本書附有700分鐘的MP3朗讀光碟,錄製了書中所有英文單字(美式發音)及其中文解釋,考生可透過反覆聆聽MP3來加強記憶單字的效率。
立即查看
文字學概說<正中>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文字學概說
系列名:大學館
ISBN13:9789570917789
出版社:正中
作者:林尹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7/10/01
中國圖書分類:文字
內容簡介
「學問之道,識字為先」,本書初版於民國60年12月問世,採林尹先生講授文字學的講稿 ,加以黃慶萱先生聽講的筆記整理而成;書中內容共分為:第一篇緒論篇、第二篇六書篇、第三篇形音義篇三大篇;每篇之下又分為若干章節,詳細探討中國文字學,為中文系學生必讀之經典,歷經數十年。本版本一改老舊版面、克服部分模糊之圖文字及更正訛誤,以期讀者能毫無窒礙、一窺堂奧。
作者簡介
林尹 (1909-1983)
浙江省瑞安市人,師事蘄春黃侃,得其小學之真傳,畢業於中國大學國文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歷任河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四川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等校教授,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授兼所主任,前後十三年,造就博碩士生任教於各大學者,人數眾多。擅長於文字、聲韻、訓詁之學,亦肆力於莊子與中國思想史。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大綱》、《文字學概說》、《訓詁學概要》、《中國聲韻學通論》、《周禮今注今釋》、《兩漢三國文匯》等書。
立即查看
華語文教學導論(二版) 2019<三民書局(股)公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華語文教學導論(二版)
作者:蔡雅薰、舒兆民 等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19/09/00
ISBN:9789571466736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華語文教學知識與實務運用,內容涵蓋現今華語文教學研究中重要主題的介紹,如:華語文教學方法、數位教學、聽說讀寫教學、華語測驗評量及華語語音、詞彙、語法、漢字等基礎的語言學理等。
為了因應未來更多元的國際華語文教育需求,本次再版,再次邀集作者們重新審視這十年來華語文教學的重要發展與變革創新,進行各章節的更新調整,以提供正確清晰的華語文教與學的全球新觀點。
本書融合華語文教學的精華要義,文字深入淺出,既適合各大學華語教學課程使用,也能提供在職華語教師增強專業能力,更是未來想要從事華語文教學者,或參加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考試」的考生們最佳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何淑貞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兼任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
主筆:第八章、第十章
張孝裕
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總務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理事
主筆:第七
陳立芬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兼任講師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
主筆: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舒兆民
現職: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
主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蔡雅薰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文學博士
主筆: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
賴明德
現職: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家文學博士
主筆:第九章
目錄
再版序
第一章 華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 1
第一節 臺灣華語教學現況 2
第二節 華語教學認證與中文課程 8
第三節 世界華語教學現況 13
第四節 全球華語文教學的轉變 20
第五節 臺灣對外華語教學的新展望 23
第二章 華語文教學的特點與原則 29
第一節 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30
第二節 華語文教學相關的學科領域 34
第三節 華語文在教學上的特點 37
第四節 華語文教學的原則 46
第三章 華語文課堂教學規劃與設計 51
第一節 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 52
第二節 課堂教學的規劃 56
第三節 課堂教學的教案撰寫 63
第四節 課堂教學設計的新思維 66
第四章 華語文學習發展與習得 71
第一節 語言習得研究相關理論簡述 71
第二節 華語文語言學習與習得發展 80
第三節 語言對比與中介語研究 83
第四節 中介語理論與運用 92
第五章 第二語言教學法及其運用 97
第一節 認知學派 99
第二節 經驗學派 100
第三節 人本學派 106
第四節 功能學派 116
第五節 華語作為二語教學的新主流與新趨勢 117
第六章 華語文教材編寫與簡介 127
第一節 華語文教材編寫特性與原則 128
第二節 華語文教材編寫要點 132
第三節 華語文教材的分類 139
第四節 華語文教材簡介 141
第七章 華語語音教學 151
第一節 華語的發音 151
第二節 拼 音 156
第三節 聲調與變調 156
第四節 連音變化 162
第五節 一字多音 169
第六節 如何教華語語音 171
第八章 華語詞彙教學 175
第一節 詞彙的基本單位 176
第二節 詞彙的意義 178
第三節 熟 語 182
第四節 詞彙教學的特點 188
第九章 華語漢字教學 197
第一節 漢字教學的重要和目標 197
第二節 心理語言學理論和漢字教學 201
第三節 漢字構造的法則 203
第四節 漢字教學法 212
第五節 兩岸漢字教學的統整 237
第十章 華語語法教學 243
第一節 現代漢語語法規則概述 243
第二節 漢語語法的特點 256
第三節 漢語語法教學的原則 261
第四節 特殊句的語法介紹 265
第十一章 華語文聽力與口語訓練教學 271
第一節 聽力教學的理論基礎 272
第二節 聽力教學的要點 279
第三節 口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284
第四節 口語教學的要點 288
第十二章 華語閱讀與寫作訓練 299
第一節 閱讀與寫作的關聯性 299
第二節 閱讀教學策略 305
第三節 寫作教學策略 311
第四節 閱讀與寫作的教學設計與實例 318
第十三章 華語文多媒體與數位教學 323
第一節 媒體種類與線上華語文素材 324
第二節 系統化運用教學媒體之設計 328
第三節 華語文數位教學模式簡述:教師運用 335
第四節 華語文數位教學模式簡述:單位建置 340
第十四章 華語測驗與評量 345
第一節 語言測驗的基本概念 345
第二節 語言測驗的等級依據 353
第三節 華語測驗的方式與內容 363
第四節 命題技巧與注意事項 369
第十五章 華語教師的專業素養 373
第一節 華語教師的核心知識 374
第二節 華語教師的核心能力 378
第三節 華語教師的人才養成 382
第四節 華語教師的認證檢定 384
附 錄 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作業要點 391
參考書目 395
圖片來源 398
立即查看
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華語文教學的多元視野與跨界思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集結海內外華語文教學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為華語教學領域拓展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 《華語文教學的多元視野與跨界思考》全書呈現「多元視野與跨界思考」的精神,內容從理論視野到教學現場,並從學習者和師資培訓等不同角度出發,突破傳統的教學設計與評估方法。全新的見解、多元的視角,提供華語文教學界的研究者深入、跨界的觀點和啟發。
【目錄】
序
第一編 從理論視野到教學實踐
1. 華語文教材的本質性標準:一元論抑或二元論/白樂桑
2. 華語文理論應用於實務上的取捨—以詞與非詞的判定為例/陳立元
3. 從類型學的比較看對韓華語教學需要考慮的問題/嚴翼相
4. 華語賓語前置的結構位置/邱力璟第二編 從學習者到教學啟示
5. 外籍學生華語特殊結構習得之研究:以把、比、被為例/陳純音
6. 語料庫為本的華語學習者關係子句產出研究/張莉萍
7. 論英語、日語和韓語為母語的華語學習者「都」的習得/王萸芳、謝妙玲、徐淑瑛
8. 構式成語的語法結構、認知歷程和華語教學啟示/劉德馨第三編 從師資培訓到教學現場
9. 線上華語教學必備技能培訓之研究報告/曾妙芬
10. 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及PBL應用於商務華語師資培訓研究/彭妮絲
11. 教學思辨能力初探—以中文作為二語教學為例/劉力嘉
12. 在日常課堂條件下利用真實語料進行語法語用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陶紅印
13. 華語課堂「嗎」問句回應研究:從回應與修補看課室言談與互動/蔡宜妮 作者簡介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