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導論 1版 <新學林>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華語文教學導論
作者:余浩彰等合著; 賴明德主編
出版社:新學林
出版日期:9/1/2019
版次:1版
條碼:9789865407223
本書特色
本書計分十二章,內容包括華語文本體與教育理論、漢字及漢語拼寫教學、課堂教學實務、中高級華語教學、華語教師之資訊素養、華語文能力測驗、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海外華語教學現況與展望等主題,都是由作者群從多年的專業研究和長期的實際教學經驗中銖積寸累的珍貴心得。
作者群在撰寫的過程中,以既有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不斷融入日新月異的新材料、新方法,從長年累月的實踐中發展出汰舊換新的創意,大家齊心合作,共同討論,不斷辯證,不斷更新,將較為抽象艱澀的理論轉化成易懂易學的知識,期使華語文的教學規律能夠清楚明白的展現出來,讓培養華語文師資的教學材料呈現出嶄新的面目,達到教學品質更為良好的效果。
目錄
主編序 I
第一章 華語文教學總論
前 言 002
第一節 華語文基礎理論 002
第二節 華語文教學理論 004
第三節 華語文教學法 009
第四節 華語文教材 014
第五節 華語文評量 017
第六節 華語教師專業素養 018
第七節 結 語 020
第二章 華語文教育學
前 言 024
第一節 華語文教育學的定義與學科特性 024
第二節 第一語言教學與第二語言教學 028
第三節 華語文教學環境 031
第四節 結 語 040
第三章 第二語言教與學
前 言 046
第一節 第二語言習得 046
第二節 第二語言教學法 051
第三節 新世紀的華語教學法 059
第四節 華語教學面臨的挑戰 064
第五節 結 語 066
第四章 漢語語言學概論
前 言 070
第一節 本體說明 071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應用 091
第三節 結 語 095
第五章 華語教材的分類與介紹
前 言 098
第一節 台灣華語教材的發展 098
第二節 華語文教材的類別 100
第三節 現行華語文教材介紹 105
第四節 華語教材的評估 116
第五節 結 語 120
第六章 漢字及漢語拼音教學
前 言 124
第一節 漢字教學 124
第二節 拼音教學 134
第三節 結 語 145
第七章 課堂教學實務:聽說讀寫的多元整合教學
前 言 150
第一節 以聆聽為主的華語教學 151
第二節 以說話為主的華語教學 154
第三節 以閱讀為主的華語教學 161
第四節 以寫作為主的華語教學 164
第五節 結 語 166
第八章 中高級華語教學:以文學作品為華語教學教材
前 言 174
第一節 華語文學教材之編選 175
第二節 華語文學教材之教法 186
第三節 結 語 191
第九章 華語教師之資訊素養
前 言 200
第一節 華語教師的資訊素養 201
第二節 課前階段 206
第三節 課堂進行階段 212
第四節 課外課後階段 217
第五節 結語:趨勢與結論 220
第十章 華語文能力測驗
前 言 224
第一節 華語聽力與閱讀測驗的信效度 225
第二節 華語聽力與閱讀測驗質化與量化的說明 232
第三節 華語聽力與閱讀測驗選擇題命題一般原則 236
第四節 結 語 255
第十一章 華語教師專業發展
前 言 258
第一節 華語教師的專業特質 258
第二節 華語教師專業培育 264
第三節 華語教師職涯規畫 266
第四節 新世紀華語教師面臨的挑戰 273
第五節 結 語 276
第十二章 海外華語教學現況與展望
前 言 284
第一節 學校體制與師資 284
第二節 學習者背景 292
第三節 華語教學議題 295
第四節 海外教學準備 299
第五節 結 語 303
立即查看
華人社會與文化—文化思想篇 4/E 2021 <新學林>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華人社會與文化―文化思想篇
系列名:實用華語教學
ISBN13:9789865260651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劉國平
裝訂/頁數:平裝/209頁
規格:23cm*17cm*1.3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1/05/01
中國圖書分類:文化
內容簡介
文化針對的面向有物、人、我三方面,包括了經濟物質、科技發明、語言文字、典章制度、文學藝術、道德宗教、風俗習慣、觀念思維等所有生活上總體的內涵與表現。因此要了解華人的文化思想,就不僅是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狹義的歷史與現況而已。
在全球化的現實與在地性的強調下,本書試圖以最精要的內容,盡可能流暢的文字,兼顧全球與在地文化的觀點,敘述華人文化的形成、融合、變遷與發展;華人的語言文字、圖書典籍、典章制度、學術思想與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之成就,並及精神生活之層面。相信必能讓讀者對華人文化思想,有「總體性」及「系統性」的認識與了解。
目錄
四版序 I
三版序 V
再版序 IX
序 言 XI
第一章 緒 論 001
第一節 文化的意涵 003
第二節 文化概念指涉的範圍 006
第三節 文化的變遷與融合 008
第二章 華人文化的形成、融合、變遷與發展 013
第一節 中華文化的起源、形成、外擴與定向 015
第二節 中華文化的革新、融合與挑戰、回應 022
第三節 中華文化的頓挫、轉折及與世界的接軌 030
第四節 華人觀念與臺灣意識的辯證 037
第三章 漢字漢語與典籍圖書 051
第一節 漢字的演進與特色 053
第二節 漢語辭彙與文化的關係 056
第三節 典籍與圖書 058
第四章 典章制度 065
第一節 政府體制 067
第二節 經濟民生 072
第三節 教育體制 076
第四節 人才選拔 081
第五章 學術思想 087
第一節 人文精神的躍動與興起 089
第二節 先秦時期的學術思想概要 092
第三節 帝制時期的學術思想概要 105
第六章 文學的特色與發展 117
第一節 中國文學的特色 119
第二節 詩歌的發展 120
第三節 辭賦的發展 124
第四節 散文與駢文的發展 126
第五節 小說的發展 132
第六節 戲曲的發展 137
第七章 藝術的成就 143
第一節 書法與繪畫 145
第二節 音樂與舞蹈 150
第三節 雕塑與建築 155
第八章 科技的發展與成就 165
第一節 天文曆算 167
第二節 醫藥生化 173
第三節 農耕水利 178
第四節 其他重要技術與發明 182
第九章 精神文化 187
第一節 宇宙觀 189
第二節 生命觀 192
第三節 宗教觀 194
第四節 人我觀(倫理觀) 196
結 語 201
參考資料 205
立即查看
漢語語言學
ISBN13:9789570918601
出版社:正中
作者:曹逢甫;李子瑄
裝訂/頁數:平裝/339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2
中國圖書分類:漢語
內容簡介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 /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 /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台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家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台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系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主要針對華語教學者對於漢語語言學相關知識的需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詳細解說現代漢語語言結構及功能上的特徵,提供實用範例輔助說明之外,也附錄教育部「華語師資能力認證」之「漢語語言學」歷年試題與考題解析。此外,為了方便讀者了解兩岸漢語使用上的差異,本書於語音、詞彙及語法三章內容中,增附了兩岸用法差異的比較分析,讓讀者快速掌握區域用法的差異性,以因應教學需要,適度調整相關語言內容。
目錄
推薦序 曾志朗
叢書序之一──緣起 董鵬程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柯華葳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人類的語言
1.1.1 語言的譜系
1.1.2 語言的型態類別
第二節 漢語的研究
1.2.1 上古漢語的研究
1.2.2 中古漢語的研究
1.2.3 近代漢語的研究
1.2.4 現代漢語研究
第三節 華語學習的覺醒
1.3.1 歷史沿革概述─華語教學在臺灣
1.3.2 國內現有相關機構簡介
1.3.3 國內大學院校華語專班教學施行之現況
1.3.4 世界各地的華語教學
1.3.5 放眼未來的臺灣對外華語教育─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挑戰
第四節 一個華語教學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第五節 語言學與華語教學
1.5.1 漢語語音層面
1.5.2 漢語語法層面
1.5.3 漢語語意層面
1.5.4 漢語篇章語用層面
第六節 本書內容簡介
第二章 漢語的音韻
第一節 音韻分析
2.1.1 音(phone)與音素(phoneme)
2.1.2 語音符號
2.1.3 漢語語音
2.1.4 漢語語音拼寫規則
2.1.5 語流音變:變調
2.1.6 語調及語氣
第二節 兩岸語音差異分析
2.2.1 兩地審音規範上的讀音差異
2.2.2 兩地慣用讀法的語音差異
2.2.3 容易念錯的字
第三章 漢語的詞彙
第一節 詞的構成
3.1.1 詞彙結構的基本成分:詞素
3.1.2 單純詞和合成詞
第二節 詞的分類
3.2.1 實詞
3.2.2 虛詞
第三節 詞義
3.3.1 詞義及語素義
3.3.2 同義詞
3.3.3 反義詞
第四節 詞彙的產生與衰退
3.4.1 詞彙的衰退
3.4.2 新詞的產生
第五節 兩岸詞彙的差異比較
第四章 漢語的語法
第一節 短語
4.1.1 非固定類的短語
4.1.2 固定類短語(熟語)
第二節 句子
4.2.1 句子的表達功能
4.2.2 句子的成分
4.2.3 句子的結構
第三節 常見的句型
4.3.1 「把」字句
4.3.2 「被」字句
4.3.3 存現句
4.3.4 比較句
4.3.5 「得字補語」字句
4.3.6 動詞重複
4.3.7 使成式
第五章 漢字
第一節 世界文字系統概說: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第二節 漢字形體的歷史
第三節 漢字的特徵
5.3.1 漢字六書
5.3.2 漢字的「形」
第四節 漢字的結構
第五節 漢字的簡繁體
第六節 漢字的書寫
第七節 漢字教學的常見難點
第八節 漢字教學的原則
第九節 認讀及書寫的不同
第十節 實用漢字教學資源介紹
第六章 篇章
第一節 何謂篇章
6.1.1 句子、語段、篇章
6.1.2 篇章研究與教學
第二節 篇章文體
第三節 篇章結構
6.3.1 篇章的構成單位
第四節 篇章信息
6.4.1 信息來源和信息處理
6.4.2 信息和語序
6.4.3 結構和信息重心
6.4.4 小結
第五節 篇章話題
6.5.1 主題、話題、焦點和對比
第六節 篇章語法
6.6.1 話題鏈
6.6.2 語序
6.6.3 替代
6.6.4 省略
6.6.5 篇章關連詞
6.6.6 時間順序
6.6.7 回指
6.6.8 情態副詞
6.6.9 句末助詞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華語表達的態與藝:華語正音與表達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華人社會與文化(最新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第一本最系統化、淺白化的「華人社會與文化」專書。
隨書附贈精選歷屆考古題及詳解、文化小知識,讓您學習、考試不漏接!
隨著華語熱的興起,全球各地對於華語教師的需求也日漸增加。自2008年開始舉辦的「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華人社會與文化」就是四個考科的其中之一。
本書出版的目的在於幫助讀者對「華人社會與文化」有另一層了解,及提高「華人社會與文化」該科考試的通過率。因此,從歷屆考古題中進行分類及分析統計後制定本書的大綱再進行撰寫。
全書共十章,前篇以臺灣為主,介紹臺灣的歷史、藝術、民間信仰、宗教文化、中華傳統習俗與禁忌、飲食文化、節慶與歲俗;最後三章則分別論述中國的藝術、戲曲與醫學。
每章另附有以下兩個特色:
1. 歷屆考古題:精選歷屆考古題,進行詳解及解答。
2. 文化小知識:補充與每章主題相關、獨具特色的文化意涵及知識。
期盼對於有志參加華語測驗的學生及從事華語文相關科系的教師,都能讓本書成為容易上手的書籍。
【目錄】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序
第一章 臺灣歷史
第一節 原住民
第二節 臺灣史前文化
第三節 外族統治時期
第二章 臺灣藝術
第一節 音樂
第二節 戲曲
第三節 藝陣
第四節 藝術獎項
第三章 臺灣民間信仰
第一節 信仰的功能
第二節 臺灣民間信仰中的神祇
第三節 宗教節慶活動
第四章 宗教文化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道教
第五章 中華傳統習俗與禁忌
第一節 出生禮俗
第二節 婚禮禮俗
第三節 喪禮禮俗
第六章 飲食文化
第一節 臺灣小吃
第二節 茶文化
第三節 酒文化
第七章 節慶與歲俗
第一節 二十四節氣
第二節 天干地支
第三節 重要節慶與飲食
第八章 中國藝術
第一節 書法
第二節 繪畫
第九章 中國戲曲
第一節 文學與戲曲
第二節 中國傳統戲曲
第十章 中國醫學
第一節 中醫
第二節 中藥
參考資料
立即查看
華人社會與文化
系列名:華語文教學叢書02
ISBN13:9789861472805
出版社:文鶴
作者:賴明德;何淑貞;丁原基;林振興
裝訂/頁數:平裝/333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1
出版日:2011/07/01
適性閱讀分級:615
中國圖書分類:各國社會史
內容簡介
為了培養專業華語教學人才,台灣各大學近年來陸續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或開設華語文教學學程,中華文化史是專業修習的課程,教育部在二○○六年開始舉辦「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華人社會與文化」正是必考的科目。
本書是由四位各具專長的學者,共同研討合作而成書。內容深入淺出,希望能提供讀者對中華文化清晰的認知,進一步在回顧數千年文化長流的過程中,矚望前景,將中華文化體系,融入人類文化體系之中,以其包容的特性和消化吸收的能力,不求獨步全球,但望引領世界走向理想的未來。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中華文化形成的歷史發展
第三章 學術思想流變
第四章 典籍與藏書—丁原基
第五章 宗教信仰
第六章 教育、科舉與任官
第七章 漢字文化—賴明德
第八章 藝術文化(一)
第九章 藝術文化(二)
第十章 雕塑和建築
第十一章 科技文化(一)
第十二章 科技文化(二)
第十三章 貨幣的演變—林振興
第十四章 飲食、服飾、節慶與社會風俗
第十五章 中西文化交流
立即查看
法學思索與社會實踐—華岡法律人的志業:林信和教授七秩榮慶暨榮退論文集(下冊)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