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在「亞細亞」想像台灣:台灣觀光與日本亞細亞航空(1975-2008)
作者: 陳建源
ISBN: 9789869703024
出版社: 翰蘆
書籍開數、尺寸: 15x21x0.6
頁數: 96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觀光與休閒餐旅
#觀光學
#文化觀光
定價: 220
售價: 198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日本文化 (1版)

日本文化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日本文化 作者:徐興慶、徐翔生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0/09/00 ISBN:9789572178133 內容簡介   鑒於國內介紹日本現代流行文化的相關教材仍缺乏適合大學生閱讀,並以通史性、概說性、比較性為內涵,對日本文化作難易適中的闡釋。有鑑於此,為讓讀者在培養日語能力的學習過程中,也能一窺日本文化的堂奧,探索其脈絡與底蘊,筆者邀集了目前在國內各大學校院日文系、應用日文系擔任「日本文化」教學課程的台日籍專業教師,共同編纂了這本《日本文化》教材。全書深入淺出,尤其各章後面另列出值得參考的相關文獻,方便讀者對日本文化作更精深廣博的涉獵。本書考量臺灣讀者的需求,比其他類似教材多了反向思考的特色,內容詳實、難易適中,是汲取相關智識的優良讀物,仔細閱讀可收他山攻錯之效。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對日本文化均有多年的觀察與研究,經過無數次腦力激盪、意見交換,將全書分為古代、中世、近世、近現代共四篇十六章,各章除主述內容之外,透過「概說」、「學習焦點」、「台日的比較」等專欄加深學習印象,筆者所提日本文化的基本型態亦都反映在各章節的內容之中。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古代 概說  第一章 日本的起源  第二章 飛鳥.奈良時代  第三章 平安時代 第二篇 中世 概說  第四章 鎌倉時代的文化  第五章 室町時代的文化  第六章 安土桃山時代的文化 第三篇 近世 概說  第七章 近世的寬永文化  第八章 近世的元□文化  第九章 近世的文藝和信仰  第十章 近世的學問和學習的文化 第四篇 近代 概說  第十一章 明治前期  第十二章 明治後期  第十三章 大正期 第四篇 近代(二) 概說  第十四章 戰前□□戰後□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長期  第十六章 安定成長期□□□□□、□□□平成□ 解答

原價: 300 售價: 2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唐山過越南: 越南明鄉人之認同轉變與在地化研究 (1版)

唐山過越南: 越南明鄉人之認同轉變與在地化研究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十七世紀以來唐人從中國移民到越南後在地化成明鄉人並進一步成為越南人的認同轉變過程。鄭成功的舊屬「陳上川」曾率兵三千餘人投靠越南的阮氏政權。這些不願被滿清統治的明朝遺民最後落腳越南,大多數均與當地越南女子通婚而在地化成為「明鄉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台語不僅源自台灣,也適用在越南的明鄉人。越南明鄉人就如同明鄭時期流亡到台灣的唐山公,經由通婚及在地化過程,已落地生根成為新越南人。 【目錄】 ◎中文版目錄 一、 緒論:大時代變動下的跨國遷徙 1.1. 跨國遷徙的歷史背景 1.2. 專有名詞界定與討論 二、 越南文獻中的越南明鄉人 三、 邊和市新鄰亭與上等神陳上川 3.1. 陳上川生卒年與古墓 3.2. 新鄰亭與陳上川神格化信仰 四、 西貢明鄉嘉盛堂及相關會館 4.1. 明鄉嘉盛堂 4.2. 明鄉人以外的新近華人移民及會館 五、 會安明鄉萃先堂及相關會館 5.1. 會安古城的歷史及空間分布 5.2. 明鄉萃先堂及澄漢宮 5.3. 華人的會館與文化接觸 5.4. 高樓麵與白玫瑰的在地化 六、 龍飛年號與明鄉文化認同 6.1.龍飛及龍集年號出現之地方 6.2. 龍飛與明鄉人的族群文化認同 6.3.龍飛認同於不同階段的意涵轉變 七、 總結 參考文獻 ◎台文版目錄 一、 緒論:大時代變動下ê跨國遷徙 1.1. 跨國遷徙ê歷史背景 1.2. 專有名詞界定kap討論 二、 越南文獻中ê越南明鄉人 三、 邊和市新鄰亭kap上等神陳上川 3.1. 陳上川生死年kap古墓 3.2. 新鄰亭kap陳上川神格化信仰 四、 西貢明鄉嘉盛堂kap相關會館 4.1. 明鄉嘉盛堂 4.2. 明鄉人以外ê新近華人移民kap會館 五、 會安明鄉萃先堂kap相關會館 5.1. 會安古城ê歷史kap空間分布 5.2. 明鄉萃先堂kap澄漢宮 5.3. 華人ê會館kap文化接觸 5.4. 高樓麵kap白玫瑰ê在地化 六、 龍飛年號kap明鄉文化認同 6.1. 龍飛kap龍集年號出現ê所在 6.2. 龍飛kap明鄉人ê族群文化認同 6.3.龍飛認同tī bô-kâng階段ê意涵轉變 七、 總結

原價: 980 售價: 735 現省: 245元
立即查看
明鄉人ê在地化研究: 越南、韓國kap台灣ê比較 (1版)

明鄉人ê在地化研究: 越南、韓國kap台灣ê比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結合越南、韓國及台灣三國學者的最新研究,超越傳統研究觀點,從東亞及東南亞宏觀的視野下探討大明國的遺臣及軍民遷移到越南、韓國(朝鮮)及台灣之後與當地人的文化接觸並朝在地化落地生根方向發展之異同。 【目錄】 ◎ 台文版 話 頭 ◇ 蔣為文 教 授 導 論 ◇ 康培德 教 授 1.鄭成功舊屬轉進越南了後在地化成做「明鄉人」ê 研究 蔣為文( CHIUNG, Wi-vun ) 摘 要 話 頭 邊和市新鄰亭 kap 陳上川 貢明鄉嘉盛堂 會安明鄉萃先堂 結 論 參考文獻 大清帝國統治下臺灣 ê 唐人用語分析 陳宗仁( CHEN, Tsung-jen ) 摘 要 話 頭 東亞海域各地 ê 用語分析 17 kap18 世紀頂半期臺灣 ê 用語分析 18 世紀下半期以來臺灣 ê 用語分析 「唐人」用語 ê 使用 kap 趨勢變化 結 論 參考文獻 2.鄚玖對建設和發展河僊地區 ê 活動——以實地蒐集 ê 漢喃資料為考察中心 阮玉詩( CHIUNG, Wi-vun ) ◆ 維方鸞( DUY Phương Loan ) 摘 要 話 頭 記載關係鄚玖 ê 官方漢文資料 Tī 河僊蒐集 ê 有關鄚玖 ê 漢喃資料 漢喃家譜 鄚玖為河僊 ê 建設 kap 發展 ê 活動 結 論 參考文獻 附 錄 3.越南永州市天后 kap 北帝雙神信仰 ê 結構— koh 當地華人社區在地化 ê 趨勢 阮玉詩( NGUYỄN, Ngọc Thơ ) ◆ 維方鸞( DUY Phương Loan ) 摘 要 話 頭 永州市天后 kap 北帝廟 ê 節日 「父母神」ê 雙神結構 社會道德教育 ê 疏通管道 結 論 參考文獻 4.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 ê 語言文化在地化 ê 研究 范玉翠薇( PHẠM Ngọc Thúy Vi ) 摘 要 話 頭 Tui 語言角度探討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 ê 在地化 Tui 文化角度探討越南福建人 ê 在地化 當代福建人 ê 族群意識 ê 轉變 結 論 參考文獻 5.台灣明遺民 kap 朝鮮 ê 意外相遇— 1667 年林寅觀漂流事件 kap 朝鮮執政勢力 ê 對應 徐源翊( SEO, Won-ik 서원익 ) 摘 要 話 頭 朝鮮政府開始調查林寅觀一行人 決定 kā 林寅觀一行人遣送轉去北京 Chhiau-chhōe「明鄭」相關 ê 情報 結 論 參考文獻 6.朝鮮後期對壬辰倭亂大明軍 ê 記持 kap 大明軍後裔 ê 人生 禹景燮( WOO, Kyung-sup 우경섭 ) 摘 要 話 頭 為陣亡大明軍起造壇廟 大明軍後裔 ê 歸化 kap「尊周大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7.朝鮮後期知識份子對大明國遺民 ê認 bat 和意義 孫惠莉( SON, HYE-RI 손혜리 ) 摘 要 話 頭 朝鮮後期知識份子對大明國遺民 ê 記錄 《磊磊落落書》和《皇明遺民傳》 ê 編纂 kap 意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 中文版 話 頭 ◇ 蔣為文 教 授 導 論 ◇ 康培德 教 授 一、鄭成功舊屬轉進越南後在地化成「明鄉人」之研究 蔣為文( CHIUNG, Wi-vun ) 摘 要 前 言 邊和市新鄰亭與陳上川 貢明鄉嘉盛堂 會安明鄉萃先堂 結 論 參考文獻 二、鄚玖對建設和發展河僊地區之活動——以實地蒐集的漢喃資料為考察中心 阮玉詩( NGUYỄN, Ngọc Thơ ) ◆ 維方鸞( DUY Phương Loan ) 摘 要 前 言 記載關於鄚玖的官方漢文資料 在河僊蒐集的有關鄚玖的漢喃資料 漢喃家譜 鄚玖為河僊的建設與發展的活動 結 論 參考文獻 附 錄 三、越南永州市天后與北帝信仰的雙重結構—兼談當地華人社區的在地化趨向 阮玉詩( CHIUNG, Wi-vun ) ◆ 維方鸞( DUY Phương Loan ) 摘 要 前 言 永州市天后和北帝的廟宇和節日 「父母神」之雙神結構 社會道德教育的有效管道 結 論 參考文獻 四、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的語言文化在地化之研究 范玉翠薇( PHẠM Ngọc Thúy Vi ) 摘 要 前 言 從語言角度探討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的在地化 文化角度探討越南福建人的在地化 當代福建人的族群意識的轉變 結 論 參考文獻 五、台灣明遺民與朝鮮的意外相遇— 1667 年林寅觀漂流事件與朝鮮執政勢力的對應 徐源翊( SEO, Won-ik 서원익 ) 摘 要 前 言 朝鮮政府開始調查林寅觀一行人 決定將林寅觀一行人遣送到北京 蒐集「明鄭」相關的情報 結 論 參考文獻 六、朝鮮後期對壬辰倭亂明軍的記憶與明軍後裔的人生 禹景燮( WOO, Kyung-sup 우경섭 ) 摘 要 前 言 為陣亡明軍建立壇廟 明軍後裔之歸化與「尊周大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七、朝鮮後期知識人對明遺民的認識和意義 孫惠莉( SON, HYE-RI 손혜리 ) 摘 要 前 言 朝鮮後期知識人對明遺民的記錄 《磊磊落落書》和《皇明遺民傳》 的編纂及意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原價: 520 售價: 390 現省: 130元
立即查看
自遊自在-亞洲精選旅館

自遊自在-亞洲精選旅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99 售價: 179 現省: 20元
立即查看
譯者再現:台灣作家在東亞跨語越境的翻譯實踐 (1版)

譯者再現:台灣作家在東亞跨語越境的翻譯實踐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以採行實證的研究方法, 聚焦於「譯者」的翻譯實踐與媒體的關係。 藉由釐清譯作的原文出處與版次的差異性等, 建立文本比較的基礎研究。 同時關注譯本生成的歷史條件與文化環境, 並參閱西方翻譯理論, 深化議題性的討論。 全書共分七章,研究對象主要選擇吳坤煌、楊逵、龍瑛宗、鍾肇政、葉石濤、陳千武等台籍「翻譯者」,進行他們翻譯路徑的分析,發現戰前的譯者在日本左翼的報章媒體上,藉由翻譯「代表╱再現」殖民地台灣。政權更迭的戰後初期,本土知識分子利用翻譯進行文化傳播,並將中國知識再脈絡化。戰後的譯者則將台灣戰前的日語文學翻譯「重置」(re-place)到戰後當代中文語境的脈絡中,並扮演著再脈絡化的角色(contextualizer)。從台灣新文學史的發展歷程來看,他們譯作生產的社會脈絡(context),以及在翻譯實踐過程中如何轉換個人的文學能量,均展現出高度的各自文化能動性。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吳坤煌在日的文化翻譯活動:以1930年代日本左翼雜誌為考察對象 前言 一、旅日福爾摩沙青年吳坤煌 二、日本左翼同人詩刊中的台灣詩人 三、在日本戲劇雜誌的台灣評論家 四、左翼雜誌中殖民地資訊的報導翻譯 結語 附錄:〈現在的台灣詩壇〉與〈台湾詩壇の現状〉的增刪情況 第二章 1930年代日本雜誌媒體與殖民地文學的關係:以台灣╱普羅作家楊逵為例 前言 一、東亞作家的文化交流 二、與日本媒體建立的合作模式 三、日本文壇文學議題的參與 四、殖民地台灣社會的報導與批判 結語 附錄:1930年代楊逵在日刊物發表目錄 第三章 戰後初期(1945-1949)台灣文學場域中日譯本的出版與知識生產活動 前言 一、政治性的翻譯:官方日語書籍的譯介與出版活動 二、翻譯的政治性和社會需求 三、日語通俗文學的出版與譯介 四、左翼文化人的譯介活動 結語 附錄一:戰後初期「台灣藝術社」出版品(社址:台北市太平町二段八十五號) 附錄二:中華日報日文版「家庭欄」與婦女議題相關的文章 第四章 1960年代台灣文學的日譯活動:《今日之中國》的文學翻譯與文化政治 前言 一、《今日之中國》的發刊背景及其編譯者 二、戰後省籍作家的創作與翻譯實踐 三、選譯外省籍作家的作品類型 結語 附錄一:省籍作家刊於《今日之中國》的小說作品目錄 附錄二:外省籍作家刊於《今日之中國》的小說作品目錄 第五章 析論1970年代末台灣日語文學的翻譯與出版活動 前言 一、再發現台灣文學的歷史條件 二、報紙副刊作為譯介傳播的載體 三、遠景出版社的「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 結語 附錄:《民眾日報.副刊》(1979.01-1979.12)的日治時期台灣文學譯作 第六章 1980年代葉石濤跨語越境的翻譯實踐 前言 一、翻譯的政治性:日本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的改譯 二、翻譯的大眾商業性:日本推理小說的譯介 三、翻譯的自主性:韓國短篇小說選集的擇譯 結語 附錄:葉石濤譯作《地下村》相關之刊出資料表 第七章 後解嚴時期西川滿文學翻譯的文化政治 前言 一、日本遣返者文學中的台灣書寫 二、戰後西川滿的文學活動 三、戰後西川滿文學在台的翻譯接受史 結語 附錄:戰後西川滿文學在台翻譯年表 結論 參考書目 論文出處一覽 後記

原價: 620 售價: 558 現省: 62元
立即查看
夏娃看言情的時候亞當在幹什麼 (1版)

夏娃看言情的時候亞當在幹什麼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