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針灸科學(增新版) (2版)
作者: 黃維三(陳必誠)
版次: 2
ISBN: 9789570919745
出版社: 正中
出版日期: 2020/01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5.13
重量: 1.43 Kg
頁數: 1026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醫學
#中醫學
#健康科學
定價: 1200
售價: 1020
庫存: 庫存: 2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針灸科學【增新版】 系列名:教育世家 ISBN13:9789570919745 出版社:正中 作者:黃維三 裝訂/頁數:平裝/1026頁 規格:23cm*17cm*4.8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04/01 中國圖書分類:特別治療 內容簡介 台灣針灸界開山祖師最重要遺著 學習針灸者必讀的經典教材   本書為作者整編先賢文獻、參考臨證心得,加上個人創見編寫而成,堪稱針灸學習者最完整、最須一讀的經典教材。內容分為緒論暨針灸法、經穴學、針灸治療學三編。   上編 針灸法   對於針灸法之基本手法、治療手法、特殊針用法、注意事項、適應症與禁忌等皆詳加說明。   中編 經穴學   包含經絡總論、腧穴總論及經穴各論。經絡總論對於經絡的系統、分布、生理上的作用,經絡學說在病理、診斷、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作系統性的介紹。腧穴總論對於腧穴的作用、分布、所屬經脈、臨症尋穴法均予詳細說明。經穴各論則共載經穴361穴、經外奇穴43穴,每穴分穴名釋義、穴位、解剖、主治、配穴、取穴法、劑量等七條敘述,協助學習者破除「不遇師傳隔萬山」的窘況,破除歷來尋取穴位的困難。   下編 針灸治療學   介紹針灸治療的診斷綱要、常用腧穴、治療法則、配穴與處方,及六大系統與六大科常見疾病的針灸治療法。   針灸是傳統中醫學裡極重要的一環,在全世界的傳統醫療中,僅中國獨有,舉凡:理論、教學、臨床無不完備,並與中國的社會、文化、宗教等緊密結合,迄今不但未被現代醫療取代,更在全球引發學習風潮,就讓本書帶領你一窺其堂奧。 本書特色   ◎重視經絡學說   經絡學說為針灸學術的最高指導原則,本書特闢專章,將《內經˙靈素》所載有關經絡之全部資料,作系統的介紹,幫助學者建立正確概念。   ◎強調針灸手法   針灸手法多端,以迎隨補瀉法最繁、最難了解,本書以內難二經為本,詳加闡釋,指出各家補瀉之法,辨明何家之法能調理經絡中何種之氣,與適用於何等之症。   ◎治療取穴之道,首重原則   首列《難經》治療法則,次分循經取穴法則、按部取穴法則、配穴處方之規律,學習者只要能熟習,臨症時自能成竹在胸,收效自易。   ◎特邀大師弟子陳必誠教授增補編修   在原著較少論述的灸法部分及腧穴較不全之處增補之,如:採用世界衛生組織之標準穴位圖、增加穴名釋義、取穴步驟、配穴及重繪經脈圖等,並加入導讀及練習習題。   ◎教學、自學兩相宜   本書經增補編修後更符合現代需求,有助於加深學子研讀、臨床運用及準備考試之參考,也更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對自學針灸有興趣者絕對不能錯過。 目錄 鼎 亦師、亦父、亦友-悼念我所敬愛的黃維三教授 增新版序 編印中醫藥教材序 自 序 凡 例 節錄《針灸大成》之鍼道源流 針灸科學導讀 緒論 第一節 針灸法之定義 第二節 針灸療法之特點 第三節 針灸之作用 第四節 我國針灸源流 第五節 針灸學術傳播世界之概況 第六節 如何學習針灸 上編 針灸法 第一章 針法 第一節 製針法 第二節 練針法 第三節 基本手法 第四節 用針注意事項 第五節 治療手法 第六節 特殊針之用法 第七節 針法之適應症與禁忌 第二章 灸法 第一節 灸法之燃料 第二節 灸法之種類 第三節 施灸之程序與應注意事項 第四節 灸法之適應症與禁忌 中編 經穴學 第一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 經絡之定義 第二節 經絡之系統 第三節 經水說 第四節 經絡在人體分布實況之研究 第五節 經絡學說之形成 第六節 經絡在生理上之作用 第七節 經絡學說在病理上之應用 第八節 經絡學說在診斷上之應用 第九節 經絡學說在針灸治療上之應用 第二章 腧穴總論 第一節 腧穴之定義 第二節 腧穴之作用 第三節 腧穴之發現與命名 第四節 腧穴之數目與分類 第五節 腧穴在人體各部之分布 第六節 腧穴分屬經脈 第七節 十四經重要之腧穴 第三章 經穴各論 第一節 手太陰肺經穴 第二節 手陽明大腸經穴 第三節 足陽明胃經穴 第四節 足太陰脾經穴 第五節 手少陰心經穴 第六節 手太陽小腸經穴 第七節 足太陽膀胱經穴 第八節 足少陰腎經穴 第九節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 第十節 手少陽三焦經穴 第十一節 足少陽膽經穴 第十二節 足厥陰肝經穴 第十三節 任脈穴 第十四節 督脈穴 第十五節 經外奇穴與新穴 下編 針灸治療學 第一章 針灸治療總論 第一節 針灸治療總論 第二節 針灸治療診斷綱要 第三節 針灸治療常用腧穴 第四節 針灸治療之法則 第五節 針灸配穴與處方 第二章 常見疾病之針灸治療法 第一節 神經系統病 第二節 運動系統病 第三節 消化系統病 第四節 呼吸系統病 第五節 循環系統病 第六節 泌尿生殖系統病 第七節 新陳代謝病 第八節 傳染病 第九節 婦科病 第十節 小兒科病 第十一節 外科病 第十二節 急救 附錄 壹、金針賦註解 貳、十二經脈是動病與所生病的探討 參、募穴考 肆、針灸麻醉述要 伍、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 陸、參考書籍 柒、針灸穴名索引

為您推薦

圖解針灸學 (1版)

圖解針灸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針灸,是中醫學自古以來被廣泛採用的治病方法。本書依人體之陰陽經絡、奇經八脈等分門別類、各立章節,深入淺出論其循行、相關病候、穴位主治,並述明取穴、針灸、拔罐、刮痧等手法及宜忌。 •彌足珍貴的是筆者以其積累逾四十年之臨床經驗,學理與實務並重,例舉諸多病症之診治選穴與施治方法,學者在理解內容之餘,可以提升個人醫學專業之深廣度,更可在行醫執業上充分應用發揮。 針法和灸法合之為「針灸」,是中醫學自古沿用的治病方法之一,且是應用最廣泛,並發揚光大者,直至現代仍持續有新式針灸方法之演繹。 《圖解針灸學》從人體十二經脈循行與其是動病、所生病著手,參合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經外奇穴之診治,透過經脈學、解剖學和病理學之學理交流,加上筆者四十餘年的臨床實務經驗,指導學習者如何提綱挈領、明確辨證,選擇適宜的針灸、拔罐、刮痧等多角度的施治方法。藉由簡易明瞭之圖表,讀者可以由淺入深,一窺針灸學之全貌。 自《圖解內經》、《圖解傷寒論》……《圖解中醫藥物學》延續一貫傳統醫學命脈,兼顧做學問與教本之效,《圖解針灸學》可廣用於臨床之外,足可因應研究所及中醫師國家考試。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十二經脈—太陰陽明篇 1-1 手太陰肺經(一) 1-2 手太陰肺經(二) 1-3 手太陰肺經(三) 1-4 手太陰肺經(四) 1-5 手陽明大腸經(一) 1-6 手陽明大腸經(二) 1-7 手陽明大腸經(三) 1-8 手陽明大腸經(四) 1-9 手陽明大腸經(五) 1-10 足陽明胃經(一) 1-11 足陽明胃經(二) 1-12 足陽明胃經(三) 1-13 足陽明胃經(四) 1-14 足陽明胃經(五) 1-15 足陽明胃經(六) 1-16 足陽明胃經(七) 1-17 足太陰脾經(一) 1-18 足太陰脾經(二) 1-19 足太陰脾經(三) 1-20 足太陰脾經(四) 第二章 十二經脈—少陰太陽篇 2-1 手少陰心經(一) 2-2 手少陰心經(二) 2-3 手少陰心經(三) 2-4 手太陽小腸經(一) 2-5 手太陽小腸經(二) 2-6 手太陽小腸經(三) 2-7 手太陽小腸經(四) 2-8 足太陽膀胱經(一) 2-9 足太陽膀胱經(二) 2-10 足太陽膀胱經(三) 2-11 足太陽膀胱經(四) 2-12 足太陽膀胱經(五) 2-13 足太陽膀胱經(六) 2-14 足太陽膀胱經(七) 2-15 足太陽膀胱經(八) 2-16 足太陽膀胱經(九) 2-17 足少陰腎經(一) 2-18 足少陰腎經(二) 2-19 足少陰腎經(三) 2-20 足少陰腎經(四) 2-21 足少陰腎經(五) 2-22 足少陰腎經(六) 2-23 足少陰腎經(七) 2-24 足少陰腎經(八) 第三章 十二經脈—厥陰少陽篇 3-1 手厥陰心包經(一) 3-2 手厥陰心包經(二) 3-3 手厥陰心包經(三) 3-4 手少陽三焦經(一) 3-5 手少陽三焦經(二) 3-6 手少陽三焦經(三) 3-7 足少陽膽經(一) 3-8 足少陽膽經(二) 3-9 足少陽膽經(三) 3-10 足少陽膽經(四) 3-11 足厥陰肝經(一) 3-12 足厥陰肝經(二) 3-13 足厥陰肝經(三) 3-14 足厥陰肝經(四) 第四章 奇經八脈篇 4-1 任脈(一) 4-2 任脈(二) 4-3 任脈(三) 4-4 任脈(四) 4-5 督脈(一) 4-6 督脈(二) 4-7 督脈(三) 4-8 督脈(四) 4-9 督脈(五) 4-10 衝脈(一) 4-11 衝脈(二) 4-12 帶脈(一) 4-13 帶脈(二) 4-14 陽蹻脈 陰蹻脈(一) 4-15 陽蹻脈 陰蹻脈(二) 4-16 陽蹻脈 陰蹻脈(三) 4-17 陽維脈 陰維脈(一) 4-18 陽維脈 陰維脈(二) 第五章 經外奇穴篇 5-1 經外奇穴五十穴 5-2 頭面部十五穴—四髮太印 5-3 頭面部十五穴—魚球內金海 5-4 頭面部十五穴—耳機翳安安興 5-5 胸腹部五穴—頸脅肓臍胞 5-6 背部十一穴—百喘定中四華 5-7 背部十一穴—騎痞腎腰竹 5-8 手部三陽大絡 5-9 手部十一穴—十大小拳中四 5-10 手部十一穴—五八中二肘 5-11 腳部八穴—鬼髖鶴膝 5-12 腳部八穴—女八內獨 第六章 針法篇 6-1 古今製針法(一) 6-2 古今製針法(二) 6-3 練習針 6-4 施針手法 6-5 用針與穴位 6-6 下針與進針 6-7 進針方法 6-8 行針 6-9 暈針、滯針、彎針、出針、折針 6-10 治療手法—補瀉(一) 6-11 治療手法—補瀉(二) 6-12 治療手法—補瀉(三) 6-13 治療手法—補瀉(四) 6-14 特殊針的用法—三棱針、火針、皮膚針 6-15 特殊針的用法—耳針 6-16 特殊針的用法—電針與電療 6-17 針法適應證 6-18 針法禁忌 6-19 針刺深度和針灸配穴法 第七章 灸法篇 7-1 灸的燃料—艾 7-2 艾灸法與藥灸法 7-3 非艾灸法 7-4 灸法的適應證、禁忌與養生應用 第八章 頭皮針、耳針、拔罐、刮痧、埋針、埋線 8-1 頭皮針 8-2 內經之頭與腦 8-3 內經之頭部穴道 8-4 標準頭穴線的定位和主治 8-5 焦氏頭針體系的定位和主治 8-6 頭皮針的臨床運用 8-7 耳針 8-8 腦與耳靈光互動 8-9 耳咽管與耳針 8-10 內經理論 8-11 耳穴治療點 8-12 注意事項 8-13 拔罐 8-14 背部拔罐最強壯 8-15 胸腹部拔罐最養生 8-16 拔罐調理人體重要區域 8-17 拔罐療法常用種類與部位 8-18 拔罐療法的種類及分類 8-19 拔火罐法與特殊拔罐吸引方法 8-20 背部與胸腹部刮痧 8-21 刮痧器材準備與範圍及注意事項 8-22 常用刮痧療法 8-23 埋針、埋線 8-24 埋針注意事項與種類和方法 第九章 疾病治療篇 9-1 疾病治療入門 9-2 神經系統疾病 9-3 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痛 9-4 顏面肌疾患(顏面神經麻痺) 9-5 脅肋痛 9-6 坐骨神經痛 9-7 頸肌痛 9-8 肩胛、背肌及臂肌痛(五十肩) 9-9 腰肌痛 9-10 關節炎 9-11 咳嗽 9-12 支氣管性哮喘 9-13 肺氣腫 9-14 心悸(怔忡) 9-15 心肌梗塞 9-16 高血壓 9-17 胃脘痛 9-18 嘔吐 9-19 便秘、泄瀉 9-20 肝硬化、黃疸 9-21 膽石症 9-22 慢性腎炎 9-23 陽痿、遺精 9-24 經前期緊張、月經不調、痛經 9-25 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 9-26 妊娠嘔吐、更年期症候群 9-27 鼻炎、牙痛 9-28 濕疹、痤瘡 9-29 蕁麻疹、帶狀皰疹 9-30 嬰兒腦性麻痺 後記

原價: 650 售價: 553 現省: 97元
立即查看
針灸護理學

針灸護理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00 售價: 285 現省: 15元
立即查看
史上初神經外科解剖針灸學與病態治療精解 (1版)

史上初神經外科解剖針灸學與病態治療精解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50 售價: 31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
一位針灸醫生的臨床手記 (1版)

一位針灸醫生的臨床手記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80 售價: 266 現省: 14元
立即查看
針灸基本功

針灸基本功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目錄 1 文學素養的重要性 1 第一節 學習中醫與語文的關係 2 第二節 如何學習醫古文 8 2 掌握基礎知識 19 第一節 背誦歌訣 19 第二節 劃經點穴 63 第三節 練習針法 78 第四節 練習灸法 88 3 針術要領 89 第一節 治神 89 第二節 認真選擇針具 99 第三節 注意取穴姿勢 102 第四節 取穴必須準確 109 第五節 刺針手法要領 112 第六節 刺針的深淺原則 123 第七節 刺針方向 131 第八節 行針要重視得氣 138 第九節 簡要補瀉方法和療程制定 143 第十節 要精穴疏針 151 第十一節 刺針的禁忌 153 第十二節 暈針的預防和處理 158 4 灸術要領 161 第一節 灸法介紹 161 第二節 艾炷形狀大小及使用的原則 167 第三節 施灸壯數、療程、程度及用量 169 第四節 施灸注意事項 172 第五節 常用灸法及技巧 181 5 針灸治療基本功 201 第一節 經穴的主治原則和治療特點 201 第二節 特要穴的意義及臨床應用 216 第三節 古典治療歌賦 262 6 針灸臨床簡要處方 331 附錄1 深刺風府漫談 343 附錄2 十四經穴位定位 363 針灸必背歌訣篇名索引 435 針灸熟讀歌訣篇名索引 437

原價: 250 售價: 238 現省: 1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