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24
詳細資訊
24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初階】 FM筋膜手法操作手冊:初階-實作篇(Fascial Manipulation Practical Part - First Level 2e) 460-083C/9789863684572 ISBN 9789863684572 作者/出版社 *林時維.黃中麟.謝佩靜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1 簡介: 忙碌的現代人幾乎都曾經歷過肌肉緊繃或痠痛問題,透過義大利物理治療師Luigi Stecco,歷經40年臨床實作及研究驗證之「FM筋膜徒手鬆動術治療」,在確認疼痛動作後,找到相關的筋膜關鍵點,運用交叉鬆動手法治療,藉此改善長期的疼痛問題。本書的核心架構主要包含筋膜的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學模型,並介紹6條肌筋膜序列和協調中心CC點,帶領讀者一窺常見動作產生的肌肉骨骼疼痛問題,以進行系統性治療。書中所提及每種動作的肌筋膜序列,皆輔以彩色圖文解說並可搭配FM APP新增的彩圖,有助於讀者快速理解並掌握整體脈絡。對於骨科、復健科醫師以及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相關執業人員而言,這絕對是一本非常適合臨床應用的實務指引。 【進階】 FM筋膜手法操作手冊:進階-實作篇(Fascial Manipulation Practical Part - Second Level 2E) 460-084C/9789863684602 ISBN 9789863684602 作者/出版社 *黃中麟.謝佩靜/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1 簡介: 筋膜是人體的主要結締組織,在生理機能上扮演不容小覷的角色。本書的作者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一覽對角線和螺旋線肌筋膜序列及融合中心,清楚闡述運動的原理,並簡化了治療的複雜性。除了結合東方醫學中的針灸穴位來瞭解筋膜,亦從解剖學和臨床實務的角度,驗證其效用,對東、西方醫學貢獻卓著。全書以全彩圖片搭配詳盡的說明,另提供手機APP讓讀者能於繁忙臨床工作時快速查找各部位的操作示範影像,對物理治療專業人員及學習者來說,本書是深入瞭解筋膜相關手法及治療的絕佳工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姿勢評估-治療師操作指引 作者:張鈞雅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1269535 簡介: 低頭族、姿勢不良、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這些都是現代人的生活通病,讓我們的身體總是處於僵硬痠痛。本書作者Jane Johnson 是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與運動按摩治療師,她將姿勢評估的繁複過程,拆解為容易吸收學習的小節,由討論理想姿勢和影響姿勢的原因介入,並討論提供正確評估的環境、所需設備以及記錄評估發現的重要性。全書共收錄79個圖解步驟及詳細解說,是依本全面性且容易上手的姿勢評估指引,雖然它屬於按摩治療的領域,但對其他身體工作者,如物理治療師、整脊、骨科醫師或健身教練亦是十分實用的工具書。 系列叢書序 按摩治療可能是治療師們目前仍會使用的治療手法中最古老的一種,現代治療師多會學習比以往更多元化的按摩技術,許多按摩學校或學程都有相關的課程。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提供更好的臨床和教育資源,讓治療師學習所需的按摩技巧。人體動力學 (Human Kinetics) 秉持此信念將操作指引系列叢書呈現予治療師。 治療師操作指引系列叢書提供治療師特殊的評估和治療工具,雖然它屬於按摩治療的領域,但對於骨科或健身教練等工作者亦有相當的幫助。本系列叢書中的每一本,均使用分解步驟教學的方式分析操作技巧。每本書均附有全彩的、內著裝的照片附加說明。小提示則提供實用建議幫助您修正技巧,並告訴您如何應對個案的特殊問題。每本書均有試題可以測試學習成果,也能幫助您通過資格考,當然,我們亦附上解答。 您可以使用治療師操作指引系列叢書來學習必須的技術以通過考試,或複習之前學過的課程。如果您是想要讓課程活潑生動的按摩學教師,這系列的書籍可以提供簡易的方法,讓學生輕鬆地將理論及實作融會貫通。本系列書籍是對按摩治療懷抱熱忱者不可或缺的好書。 序言 不管您是學生或從事任何形式的身體工作者,例如物理治療、骨科、整脊、運動按摩、運動治療、健身教練、瑜珈和皮拉提斯等臨床工作人員,將姿勢評估放入按摩治療過程中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姿勢評估可以幫助您釐清是否有哪些肌力或肌筋膜失衡,以及這些失衡是否造成個案的疼痛或功能異常。 姿勢評估是絕大多數治療師都須具備的技巧,但是直至目前為止,該領域的資源太少。本書是一本全面性的、容易上手的姿勢評估指引,它的小提示能使您充分地正確觀察,且著重於身體各個不同部位對姿勢的影響及靜態的坐姿或站姿評估。透過本書您可以了解那些因姿勢造成疼痛、不舒服、關節不穩定、關節活動度角度過大或角度受限等症狀之間的相互關聯。對於青澀的初學者來說,本書也可以當作測驗工具,指引初學者該觀察什麼地方以及如何填表,並對觀察到的結果有些想法。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問答點出重點,說明如何準備好開始進行姿勢評估。例如:為何需要施行姿勢評估?誰需要接受姿勢評估?該在何時何地進行姿勢評估?姿勢評估有何效益?等等。在這部分的介紹中,您可以學習影響姿勢的原因、完美姿勢、如何提供評估姿勢的適當環境、所需的設備、評估需要的時間,如何及為何要記錄您的發現。在後面幾章您將會使用畫線標記骨標記點的圖片來進行學習。 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姿勢評估的具體細節-從何開始以及該尋找什麼?章節依序為從後方、從側邊、從前方以及坐姿下觀察個案。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有相同的排版方式:由一張手繪的圖片顯示一部分的身體及對應的骨標記點,附加一小段描述說明如何評估。後面並有照片圖示您的發現,例如,「肩膀往前內側縮」是什麼樣子?哪條肌肉太短又太緊,哪條肌肉太長又太鬆?而「您的發現代表什麼」這個段落將會說明各個姿勢下的作用肌肉以及每個發現的意義,幫助您活用從個案身上觀察到的結果。 注意第二部分的三、四、五章節,我指的是每個姿勢代表的意義和可能的意涵,這是運用傳統肌動學所分析出來的結果。身為臨床從業人員,我必然會因自身經驗而偏重某些結果。參考這些章節,以此為起點來建構您的想法是很有幫助的。就我的經驗而言,身體工作者時常為接觸各式各樣不同的個案提供評估或治療,所以您可能不同意我在那些章節中的某些看法。許多步驟都附有簡單的問題,可用以驗證那些陳述,我也鼓勵您去思考您的發現所代表的意義,並想方法驗證結果。例如,一個人在站姿下有肩胛骨外擴的現象 (protracted scapulae),可能代表菱形肌較長、肌力較弱,以及前胸的肌肉較短。更重要的是,本書將不會說明如何矯正姿勢,這是一本討論您發現了什麼的書籍,而不是指導如何處理這些發現的書籍。 將這些章節彙整成冊的過程是很有趣的。教育我的是一個堅持以傳統肌肉關節解剖學和生理學來探討這個領域的老師,我亦在實作過程中遵從這些原則。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以解剖學、生理學來解釋這個領域,甚至是以傳統假說來解釋每條肌肉個別的作用方式是很有利的,但我鼓勵您們找出各種創新訊息,來驗證自己在姿勢評估中發現的結果。舉例來說,有一篇文章:斜方肌的解剖構造和動作 [“Anatomy and Actions of the Trapezius Muscle”Johnson, Bogduk, Nowitzke, and House (1994)] 引發對「斜方肌的運動方式和習慣性描繪的誤解」的辯白研究 (p.44)。另外,近代一系列對腰大肌的研究中,Thomas Myers (2001) 提出「腰大肌是單純的髖部屈曲肌,或是它也能作用出胸腰椎之間旋轉動作?」的質疑。 附錄附上一整系列的姿勢評估表單,提供您為個案進行前方、側面、後方、站姿或坐姿下姿勢評估時使用,並預留方便填寫觀察結果的空格。 如同治療師操作指引系列的其他叢書,這些公式化的步驟是為了使您對姿勢評估快速上手,各章末的小試身手供您檢驗學習成果。與其他叢書不同的是,本書主要使用的是線條簡單的手繪圖,它比照片更容易清楚呈現解剖學上的關係。 身為治療師,我們被教育成要了解個案的整體情況,清楚身體互相關聯的生理作用。然而對於新技術,要將所有資訊整合較為困難,所以我們將身體及相關的評估分割成幾個部分來探討。評估過程透過分割成容易學習的小份量,讓您有足夠的時間吸收資訊。不管您從事哪一行,若個案在接受您的治療後,覺得身體舒服許多,您將會發現本書的價值。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姿勢矯正-治療師操作指引30種常見的姿勢問題 作者:劉鼎浩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325 簡介: 本書提供了30種常見的姿勢問題,並著重在於姿勢的矯正治療,書中亦收錄了許多使用深層組織按摩、簡單被動性牽拉、軟組織鬆解、去活化激痛點、溫和牽拉肢體等技術來改善姿勢的案例。同時,對於病人在療程中或療程結束後,都可獨自進行的改善療法,讓病人能順利執行長期的姿勢矯正。本書不僅能作為執業按摩治療師増進個人技術與評估能力的重要指引,也相當適用於其他徒手工作者,如骨科專家及健身教練等在姿勢動作矯正之參考。 序言: 本書為Hands-On Guides for Therapists系列中的一本,主要是提供給那些使用徒手治療的專家作為參考。如果你是軟組織治療師或專業運動教練(exercise professional),可運用本書中的按摩技巧及簡單的伸展運動來矯正病人的姿勢進而完成治療。物理治療系學生、骨病學專家、運動治療師及脊骨矯治專家能因此習得成熟的技巧來幫助病人解決姿勢不良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名學生,也可以透過本書淺顯易懂的描述來增進對肌肉骨骼系統的認識。如果你是一名瑜珈或彼拉提斯的老師,也可以學到哪些姿勢或動作可以在上課時用來調整學生的姿勢。在閱讀完這些教材後,你會有一個完整的思考架構,幫助你調整特定的姿勢問題。 不論你是什麼領域的專家,可能多少知道一些在本書所提到的技巧,但你並不知道該如何最適當地將這些技巧地運用在調整姿勢上,然而不論是對局部關節或整個身體進行姿勢僑正,本書都可完整提供你相關資訊。 本書包含30種在脊椎、骨盆、上肢和下肢的姿勢,並提供了身為治療師的你該如何去矯正這些姿勢的指引。這裡也提供了姿勢矯正最重要的一部分——讓你的病人知道他們該做什麼去矯正自己的姿勢。有些姿勢來自平常休息或是使用身體的習慣,提供資訊給病人,可以讓他們知道該如何自我矯正來處理或改變這些錯誤姿勢。 本書提到十種脊椎的姿勢,如頸椎前凸增加、頸側屈曲、頭部前傾、頭頸部旋轉、駝背、平背(在胸椎)、胸椎旋轉、腰椎前凸增加(減少腰椎前凸)和脊椎側彎。另外也有提到四種骨盆最常見的姿勢,如骨盆前傾、骨盆後傾、骨盆旋轉及骨盆側傾。 十種下肢最常見的姿勢包括髖關節內旋、膝反屈(膝關節過度伸展)、膝關節屈曲、膝內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脛骨扭轉、扁平足、高足弓、足外翻和足內翻。 六種肩膀以及上肢的姿勢包括肩胛前翻、肩上提、翼形肩胛、肱骨內旋、手肘彎曲及手肘過度伸展。 在書中提到的這30種姿勢,除了文字的描述,大多也有附上特定姿勢的圖片來做為範例。總覽的表格會將延長和縮短的肌肉分別列出。每一種姿勢都有條列式的說明,並以「身為治療師的你能做什麼」以及「病人可以做什麼」做為標題且附上圖片。 作為Hands-On Guides for Therapists系列中的其中一本,書中所闡述的技巧大多是可供治療師所使用的,特別是按摩治療師,因此會特別著重在延長縮短的組織來幫助身體回到正確的排列。每一種姿勢矯正都有多樣化的技巧可供使用,包括了深層組織按摩、簡單被動式的伸展、軟組織鬆解、激痛點去活化或是肢體牽引,也會提到病人可以主動伸展和休息的姿勢。本書不但提供你治療技巧,也會告訴你如何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來使治療更有效。而在書中提供的技巧也可作為物理治療師、骨病學專家及脊骨矯治專家在使用其他關節手法的輔助技巧。 本書也包含了一般按摩治療師難以處理的困難姿勢,例如脊椎側彎、膝內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雖然這些姿勢光靠著伸展軟組織或是強化較弱的肌肉並不足以改變骨頭的解剖構造,但還是有提供一些矯正方法及建議,因為身為治療師了解自身所能做到的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有的治療師都知道,人體的解剖構造彼此都是環環相扣,很難將肌肉骨骼系統分開討論。例如頸部也會影響到腰椎;足部也會影響到骨盆;肩膀也會影響到手腕及手部。理論上,我們希望能全面性地給予全身完整的治療,但事實上,因為時間有限,身為治療師的我們常常一次只能針對身體的特定部位給予治療。在本書中,我希望你可以諒解我將教材分章闡述,但透過這樣的安排,在治療特定病人時,你可以快速地參考此書的某一章節。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開始姿勢矯正」有兩個章節,提供了幫助病人改變姿勢的基本原理,並總覽後續章節所提到的技巧。在第二部分的四個章節:脊椎矯正(Correcting the Spine),著重在脊椎的特定部分並解釋矯正姿勢會對身體的哪些部位造成改變。第三部分,骨盆及下肢矯正,包含了兩章來處理骨盆、髖關節、膝關節、腳踝及足部的問題。最後,在第四部分有兩個章節,肩膀及上肢矯正。 本書若搭配另一本《姿勢評估》(Postural Assement)可對於在《深層組織按摩》(Deep Tissue Massage)及《治療性伸展和軟組織鬆解》(Therpeutic Stretching and Soft Tissue Release)這兩本書中所提到的技巧有進一步的認識,能在臨床上調整病人姿勢時帶來幫助。 目錄: 關於作者 iii 系列書序 iv 前言 v PART I 開始姿勢矯正 1 姿勢矯正簡介 3 " 姿勢不良的原因 4 " 姿勢矯正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項 14 " 錯位的後遺症 9 " 結語 16 " 誰會從姿勢矯正得到好處? 13 2 改變姿勢 17 " 決定何時該開始姿勢矯正 18 " 得到融洽的關係和加強目標達成 39 " 姿勢矯正的五步驟 20 " 轉介給其他專家 40 " 姿勢矯正的技巧 22 " 客製化你的治療 43 " 調整後的照顧 38 " 結語 52 PART II 脊椎矯正 3 頸椎 55 " 前凸增加 56 " 頭頸部旋轉 72 " 頸側屈曲 61 " 結語 76 " 頭部前傾姿勢 67 4 胸椎 77 " 胸椎後凸(駝背) 78 " 胸椎旋轉 88 " 平背 85 " 結語 92 5 腰椎 93 " 前凸增加 94 " 結語 104 " 前凸減少 101 6 脊椎側彎 105 " 脊椎側彎的型態 106 " 結語 112 " 脊椎側彎 109 PART III 骨盆和下肢矯正 7 骨盆 115 " 骨盆前傾 117 " 骨盆側傾 130 " 骨盆後傾 123 " 結語 134 " 骨盆旋轉 125 8 下肢 135 " 髖關節內轉 136 " 扁平足 164 " 膝反屈 142 " 高弓足 167 " 膝屈曲 146 " 足外翻 170 " 膝內翻 150 " 足內翻 174 " 膝外翻 155 " 結語 177 " 脛骨扭轉 159 PART IV 肩膀與上肢矯正 9 肩膀 181 " 肩胛前突 182 " 肩膀上抬 196 " 肱骨內轉 188 " 結語 198 " 翼狀肩胛 193 10 手肘 199 " 肘關節屈曲 200 " 結語 208 " 肘關節過度伸直 206 附錄 209 參考文獻 211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初階】 FM筋膜手法操作手冊:初階-實作篇(Fascial Manipulation Practical Part - First Level 2e) 460-083C/9789863684572 ISBN 9789863684572 作者/出版社 *林時維.黃中麟.謝佩靜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1 簡介: 忙碌的現代人幾乎都曾經歷過肌肉緊繃或痠痛問題,透過義大利物理治療師Luigi Stecco,歷經40年臨床實作及研究驗證之「FM筋膜徒手鬆動術治療」,在確認疼痛動作後,找到相關的筋膜關鍵點,運用交叉鬆動手法治療,藉此改善長期的疼痛問題。本書的核心架構主要包含筋膜的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學模型,並介紹6條肌筋膜序列和協調中心CC點,帶領讀者一窺常見動作產生的肌肉骨骼疼痛問題,以進行系統性治療。書中所提及每種動作的肌筋膜序列,皆輔以彩色圖文解說並可搭配FM APP新增的彩圖,有助於讀者快速理解並掌握整體脈絡。對於骨科、復健科醫師以及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相關執業人員而言,這絕對是一本非常適合臨床應用的實務指引。 【進階】 FM筋膜手法操作手冊:進階-實作篇(Fascial Manipulation Practical Part - Second Level 2E) 460-084C/9789863684602 ISBN 9789863684602 作者/出版社 *黃中麟.謝佩靜/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2/1 簡介: 筋膜是人體的主要結締組織,在生理機能上扮演不容小覷的角色。本書的作者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一覽對角線和螺旋線肌筋膜序列及融合中心,清楚闡述運動的原理,並簡化了治療的複雜性。除了結合東方醫學中的針灸穴位來瞭解筋膜,亦從解剖學和臨床實務的角度,驗證其效用,對東、西方醫學貢獻卓著。全書以全彩圖片搭配詳盡的說明,另提供手機APP讓讀者能於繁忙臨床工作時快速查找各部位的操作示範影像,對物理治療專業人員及學習者來說,本書是深入瞭解筋膜相關手法及治療的絕佳工具!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日本運動教練、復健師、醫護員、治療師指定用書 你的身心健康都與筋膜放鬆有關 別只練肌肉,還要顧筋膜 120張全彩插圖,掌握全身肌肉與筋膜關係 重新調整身體結構及戒掉日常不良習慣, 幫助改善舊傷、舒緩慢性疼痛、改善身體姿勢、增加運動表現。 身體筋膜平衡,就能找回好體態、告別痠‧卡‧痛 【內容簡介】 😖長期久坐導致膝蓋痛、髖部痛與背痛 😖坐姿外斜、翹腳,血液循環變差容易發炎與拉傷 😖肩頸痠痛,去按摩當下好了,但隔天又痠痛... 😖長期腰痠背痛,兩邊的髖關節也很緊繃 😖只做單一肌肉訓練,反而失去活動時的效能 😖運動傷害,倒置無法痊癒,舊傷變久傷... 現代人文明病——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不要以為有動筋骨就好,還要顧肌肉與筋膜, 讓肌筋膜保持變柔軟與順暢。 【校正人體肌筋膜 讓肌肉連結與平衡】 ✓體態變好,更容易了解身體運作狀況 ✓了解身體疼痛與部位 ✓改善姿勢、受傷機率變小,日常生活動作不卡卡 ✓重訓健身者,提高肌肉訓練的效果 ✓想成為教練、推拿師等,可加強肌肉與筋膜的了解 【讀者回饋】 1.非常適合初學治療師(從業20年的治療師) 用易於理解的插圖來解釋肌肉和筋膜間的聯繫、它們如何連接運動及如何協同工作,沒有困難詞彙很好懂 2.很實用的解剖書(醫學領域工作的人) 簡單易懂的圖文解釋,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3.推薦給治療師、運動治療師和運動員。(一般人) 讓我能夠對自己身體的感覺進行視覺解釋。.我學會了伸展和移動身體時要注意什麼,大大提高伸展效果。 4.我很不喜歡看大量插圖與文字的厚重書,但這本讓我很容易理解與輕鬆閱讀!結構好且易於學習! 【本書特色】 ◆改善不良姿勢 ◆提升肌肉訓練 ◆舒緩身體疼痛 ◆避免運動傷害 ◆提高運動表現 ◆強化修復知識 【審訂】 超越復健診所 凃俐雯醫師 長庚大學中醫系畢業,中醫、西醫雙主修,並取得復健專科醫師執照,專長是運動醫學、復健醫學和針灸。 熱愛各種運動,在大學時期因為運動傷害導致肩關節脫臼之後,下定決心走向運動醫學的領域。 致力於推廣各種運動治療和運動恢復的概念,深信運動傷害最終須以運動訓練來治療和預防。 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夠了解,很多運動傷害其實能夠不藥而癒,而正確的運動訓練才是關鍵。 【專業執照】 臺灣復健專科醫師執照 台灣運動醫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師高考西醫師執照 中華民國醫師高考中醫師執照 美國運動醫學會個人訓練員執照(CPT) 義大利筋膜手法認證(Fascia Manipulation Leve III) 【經歷】 台維斯杯網球賽中華隊隊醫 杭州亞運中華隊隊醫 國立師範大學講師 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 臺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理事 亞洲足球聯盟(AFC)醫療官 職棒中信兄弟隊醫療顧問 達欣工程籃球隊隊醫 臺北市立大學講師及校醫 海碩盃國際職業女子網球賽醫療長 三太子盃國際職業男子網球賽醫療長 聯邦杯網球賽中華隊隊醫 力康復健科診所院長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 林口長庚針灸科住院醫師 【目錄】 第00章 何謂肌筋膜連結? 第01章 前面的肌筋膜連結 第02章 後面的肌筋膜連結 第03章 側邊的肌筋膜連結 第04章 螺旋的肌筋膜連結 第05章 深層的肌筋膜連結 第06章 運動的肌筋膜連結 第07章 手臂的肌筋膜連結 第08章 骨盆與髖關節的肌筋膜連結 第09章 腹部的肌筋膜連結 第10章 臀部的肌筋膜連接 第11章 腳的肌筋膜連結 第12章 肩膀、手臂的肌筋膜連結 第13章 體幹的肌筋膜連結 第14章 改善肌筋膜連結的知識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是由馮琮涵教授邀集多位從事解剖學教學多年的教師,依據個人的專長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共同編著而成。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介紹人體各個系統的重要構造,以及其功能運作,讓學習能夠連貫。全書章節架構完整,內容配合圖片、表格或流程圖,加強讀者對解剖構造的理解,以增進學習效果,進而對解剖學產生興趣。 各章節中的「臨床應用」以及「臨床常見名詞」等單元,會介紹許多重要而且常見的臨床相關疾病,使讀者在了解正常的結構與功能之後,可以進一步了解當器官系統發生異常時,會造成的變化與疾病產生的原因。章末均有「重點摘要」,將該章重點條列整理,讓讀者複習時事半功倍,最後以「學習評量」,讓讀者驗收學習成果並啟發讀者的思考與判斷。 全書編排精緻,搭配豐富的精美解剖彩圖,讓閱讀、學習更順暢。 此外,本書將「大體解剖教學影片」與《人體解剖學》教科書結合,掃描書上的QR Code,隱藏在書中的實際解剖影片即可透過你的手機,魔法般的躍上書面,是一本「會動」的人體解剖學! 本書自2021年第一版出版以來,承蒙各界專家學者的全力支持,並不吝提供修訂建議與指正疏誤。第二版希望藉由更正勘誤,讓內容更加精進,以提升讀者專業知識。 【目錄】 Chapter 1 緒論 1-1 何謂解剖學 1-2 人體的構造階層 1-3 解剖學術語 1-4 身體體腔與體膜 Chapter 2 細胞 2-1 細胞的構造 2-2 細胞膜 2-3 細胞質 2-4 細胞核 2-5 細胞週期 Chapter 3 組織 3-1 原胚層的發育 3-2 上皮組織 3-3 結締組織 3-4 肌肉組織 3-5 神經組織 3-6 膜 Chapter 4 皮膚系統 4-1 皮膚 4-2 皮膚的附屬構造 Chapter 5 骨骼系統 5-1 骨骼系統的功能 5-2 骨骼的類型與結構 5-3 骨骼的發育 5-4 骨骼表面標記 5-5 骨骼系統的區分 5-6 中軸骨骼 5-7 附肢骨骼 Chapter 6 關節 6-1 關節的分類 6-2 纖維關節 6-3 軟骨關節 6-4 滑液關節 6-5 重要的人體關節 Chapter 7 肌肉系統 7-1 肌肉組織概論 7-2 肌肉組織構造 7-3 骨骼肌與運動 7-4 肌肉的命名方式 7-5 人體主要的骨骼肌 Chapter 8 神經系統 8-1 神經系統的組成 8-2 神經組織 8-3 神經生理學 8-4 腦與腦神經 8-5 脊髓與脊神經 8-6 自主神經系統 Chapter 9 感覺 9-1 感覺概論 9-2 軀體感覺 9-3 內臟感覺 9-4 特殊感覺 Chapter 10 血液 10-1 血液的特徵與功能 10-2 血液的組成 10-3 止血 10-4 血型 Chapter 11 心臟血管系統 11-1 心臟 11-2 血管 11-3 循環路徑 Chapter 12 淋巴系統 12-1 淋巴系統 12-2 淋巴組織與器官 Chapter 13 呼吸系統 13-1 呼吸器官 13-2 呼吸機制 13-3 呼吸的調節 Chapter 14 消化系統 14-1 構造與功能 14-2 口腔 14-3 咽與食道 14-4 腹腔與腹膜 14-5 胃 14-6 小腸 14-7 大腸 14-8 胰臟、肝臟及膽囊 Chapter 15 泌尿系統 15-1 腎臟 15-2 輸尿管 15-3 膀胱 15-4 尿道 Chapter 16 內分泌系統 16-1 內分泌系統概論 16-2 下丘腦與腦下腺 16-3 甲狀腺 16-4 副甲狀腺 16-5 腎上腺 16-6 胰臟 16-7 性腺 16-8 松果腺 16-9 其他內分泌組織 Chapter 17 生殖系統 17-1 男性生殖系統 17-2 女性生殖系統 Chapter 18 發育解剖學 18-1 胚胎前期 18-2 胚胎期 18-3 胎兒期 18-4 懷孕時母體的變化 18-5 分娩 18-6 新生兒的調適 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最佳化人體動作學是一門新的綜合科學,包括了生物學、解剖學、醫學工程、機械工程、軌跡規劃、多體動力學、最佳控制、人工智慧及電腦模擬等學科。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最完整的中醫經絡x西醫人體解剖的圖解經典 ★14經絡部位、73關鍵穴位,養生祛病、精氣神調養快速上手! ★作者親繪超過300張全書人體解剖及穴位精緻插圖 ★獨家贈送全彩人體經絡交會圖海報2張,自用保養、專業施術皆可應用! 【內容簡介】中醫理論與西方醫學的交會,經脈穴位的全新理解! 作者吉田啓取得針師、灸師執照後,前往北京的中醫院任職; 隨著臨床經驗累積與多次解剖學培訓,以及對醫療的精進之心, 執業時,他不斷研究《黃帝內經》如何與西醫的人體結構整合、相互應用! 本書便是他從《黃帝內經》出發,輔以《奇經八脈考》, 深入淺出地分享自身對氣血、陰陽、津液、臟腑、經絡的理解, 以及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陰蹻、陽蹻等經脈與穴位, 並佐以解剖學基底來對應。 透過器官、肌肉、骨骼等等對應看不見的經脈、穴位, 連結中西醫學的角度審視身心與疾病。 全新的闡述、實證有效的病症和運用方法, 是一本由概念到取穴都更為精準實用的全面性圖典。 從基礎到活用,以現代西醫語言讀透傳統中醫經典!【本書特色】 ★獨家贈送全彩海報:特製人體14經絡交會圖2張(人體正面×1、背面×1;37.8*51.8 cm),經脈穴位快易懂! ★貫通7大中醫基礎:陰陽、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穴位,觀念一次到位! ★實踐身體保健應用:14經絡、73穴位,主治近300種適應症,從頭到腳改善不適! ★作者親繪全書插圖:300+張簡單易懂、中西整合經絡圖,圖文對照更輕鬆! 【以下族群,本書能幫助你全方位理解!】 ★針灸師、中醫相關科系學生 ★物理治療師、傳統整復推拿師 ★瑜伽教師、運動健身教練 ★按摩養生療法工作者 【審訂推薦】「在審校過程中,嘴角不時揚起會心的笑,理出中醫經絡的知音竟是位日本醫生。此書讓民眾對中醫理論與施做的認識更清楚,醫生及相關從業人員可以此書為臨床治療圭臬,難得好書。」--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灸科臨床專任助理教授 邱顯學 【讀者推廣好評】「我是神經外科醫生,對針灸有興趣,所以買了這本書,希望可以幫助緊張型頭痛的患者自行按摩或改善。書中講解了陰陽、五行、穴位、經絡等基礎,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凡的中醫知識。」--48歲西醫「我對中醫很感興趣,但不太懂它是如何運作的,這本書讓我對中醫的認識注入了新的理解。按摩、針灸和運動等各個領域的讀者都會有所共鳴。」--54歲上班族 「一本讓人了解經絡概念的傑作,細緻出色的插圖令人印象深刻。」--42歲上班族「這本書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中醫和解剖學,在跟病人解釋時可以當作有用的參考資料。」--39歲中醫師 【人體14經絡交會圖 全彩海報*2張】 內含兩張全彩海報── 人體正面海報1張 (頭部、耳部、手部、胸腹、腿部、足部)、 人體背面海報1張(後腦、手部、背部、下腹、腿部、足部)。 濃縮了豐富的解剖學與經絡知識,快速掌握人體73個關鍵穴位和主要經脈。 全彩印製,紙材細緻,能張貼於牆上,隨時對照圖典內容,幫助快速理解應用。 尺寸:37.8*51.8 cm 【目錄】 Introduction導讀 中醫醫學的基礎 01:陰陽論──無法獨自運行 02:氣──支持恆定性的力量 03:血──生命之水 . 04:津液──流動的水不會腐壞 05:臟腑──體內的陰陽 06:經絡──氣血循環的通道 07:經筋──鑿刻在肌肉上的動作 08:個人淺見──針灸專攻的是什麼? Chapter 01 肺 01:肺──自律神經的操控者 02:手太陰肺經(Lung meridian) LU01 中府 LU07 列缺 LU09 太淵 03:手太陰經筋 Chapter 02 大腸 01:大腸──頭部與腹部的對話1 02:手陽明大腸經(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LI04 合谷 LI11 曲池 LI20 迎香 03:手陽明經筋 Chapter 03 胃 01:胃──五臟六腑之海 02:足陽明胃經(Stomach meridian) ST04 地倉 ST08 頭維 ST12 缺盆 ST25 天樞 ST30 氣衝 ST34 梁丘 ST36 足三里 ST40 豐隆 ST44 內庭 03:足陽明經筋 ST07 下關 Chapter 04 脾 01:脾──虛實一體的臟腑 02:足太陰脾經(Spleen meridian) SP04 公孫 SP06 三陰交 SP09 陰陵泉 03:足太陰經筋 SP21 大包 Chapter 05 心 01:心──心位於何處? 02:手少陰心經(Heart meridian) HT05 通里 HT07 神門 03:手少陰經筋 Chapter 06 小腸 01:小腸──頭部與腹部的對話2 02:手太陽小腸經(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SI03 後溪 SI06 養老 SI09 肩貞 SI11 天宗 SI16 天窗 03:手太陽經筋 Chapter 07 膀胱 01:膀胱──成長的路徑 02:足太陽膀胱經(Bladder meridian) BL01 睛明 BL02 攢竹 BL10 天柱 BL12 風門 BL13 ∼ 28 背俞穴 BL13 肺俞 BL15 心俞 BL18 肝俞 BL20 脾俞 BL23 腎俞 BL43 膏肓 BL51 肓門 BL53 胞肓 BL40 委中 BL58 飛揚 BL60 崑崙 BL62 申脈 BL67 至陰 03:足太陽經筋 Chapter 08 腎 01:腎──生命之根、生身之本 02:足少陰腎經(Kidney meridian) KI01 湧泉 KI06 照海 KI16 肓俞 03:足少陰經筋 Chapter 09 心包 01:心包──孕育喜悅的臟器 02:手厥陰心包經(Pericardium meridian) PC06 內關 PC08 勞宮 03:手厥陰經筋(手心主之筋) Chapter 10 三焦 01:三焦──位在邊界的謎團 02:手少陽三焦經(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TE03 中渚 TE05 外關 TE15 天髎 TE17 翳風 TE21 耳門 03:手少陽經筋 Chapter 11 膽 01:膽──中正之火 02:足少陽膽經(Gallbladder meridian) GB03 上關 GB12 完骨 GB20 風池 GB26 帶脈 GB29 居髎 GB30 環跳 GB34 陽陵泉 GB39 懸鐘 GB41 足臨泣 03:足少陽經筋 Chapter 12 肝 01:肝──軍師的後勤 02:足厥陰肝經(Liver meridian) LR03 太衝 LR08 曲泉 LR09 陰包 03:足厥陰經筋 Chapter 13 奇經八脈 01:奇經八脈──經絡的發育生物學 02:任脈(Conception Vessel) CV04 關元 CV12 中脘 CV17 膻中 03:督脈(Governor Vessel) GV09 至陽 GV14 大椎 GV20 百會 參考文獻 東方醫學類索引 西方醫學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