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人本主義與人文學科 (2版) | |||
作者: | 洪鎌德 | |||
版次: | 2 | |||
ISBN: | 9789865226459 | |||
出版社: | 五南 | |||
出版日期: | 2021/04 | |||
書籍開數、尺寸: | 14.8x21x1.22 | |||
頁數: | 244 | |||
內文印刷顏色: | 單色 | |||
#人文與社會科學
|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在二十世紀中,人類文明發展最速,變化也是最大。社會科學在此一戰火瀰漫、擾攘不安的世紀裡有長足進步,隨著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展,過去的學科獨善其事如今被跨學科研究取代。雖是如此,社會科學相對於自然科學,依然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兩大門徑之一。 本書清晰地界定社會科學的範圍、性質與分類,接著簡述當代社會科學的發展。之後,本書依循社會科學中社會、經濟、政治這三個彼此環環相扣、緊密結合的一體之三面之脈絡,探究1960年代以降,西方社會科學發展的危機,與新左派的挑戰,乃至質疑或顛覆。在當今危疑震撼的廿一世紀,吾人所面對的是一個高度發展,卻也是高度風險的社會,在此社會科學各家將如何因應此一世局之演展,便有加以論述與評析的必要。 【目錄】 第一章 社會、社會學說與社會科學 第二章 社會科學的範圍、對象、性質與分類 第三章 現代社會科學的發展情況及其趨向 第四章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科學的互動 第六章 社會行為與經濟行為 第七章 社會學的進展 第八章 經濟問題與經濟學 第九章 政治行為、權力、統治與權威 第十章 政治與政治學 第十一章 社會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 第十二章 社會心理學及其兩大派別 第十三章 西方社會科學的危機與新左派的崛起 第十四章 現代社會的特徵 外文姓名翻譯對照表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Uncertainty is an ever-present and ineradicable aspect of politics, affecting all important 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policy. Rather than treating the uncertainty of politics as a mystery, this book provides an original and direct treatment of political uncertainty as a scientifically-knowable phenomenon. The author shows how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can play a centr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a range of complex and fundamental issues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100本關於日本人文科學領域主題的經典學術專書,供有志從事日本研究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參考,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說其要點,以期為讀者的進一步深入閱讀略盡微薄之力。 至今全世界學日語的人數已超過380萬,又以華語圈最多。學日語的動機,不外乎是為了日本的動漫、去日本旅行等。 面對科技蓬勃發展的今日,在ChatGPT、AI似乎試圖改變人類工作、生活現狀的今日,人們越來越需要科技無法取代,且建立在獨立思考、專業知識基礎上的創造力。此創造力不等於知識或資訊,而是無論未來科技如何發展,都會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學術」這個保護屏障正可以用來抵禦人們在毫無防備下可能接收到網路假新聞、假資訊的風險,因為學術重視的不是結論或資訊,而是導衍出結論的獨立思考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閱讀論述獨立思考過程的學術專書,可說是至關重要的事,這也正是我們想出版本書的緣起。 目錄 凡例 (3) 總序 (7) 第I 部 思想究 總論—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譜系(柳瀬善治/阮文雅 譯) 002 1. 久野收、鶴見俊輔,《現代日本思想:其五大潮流》, 1956年(茂木謙之介/劉淑如 譯) 014 2. 酒井直樹,《過去之聲:語言在18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 1991年(齋藤一/葉宇軒 譯) 017 3. 橋川文三,《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1960年 (柳瀬善治/葉宇軒 譯) 020 4. 約翰.惠蒂爾.崔特(John Whittier Treat),《書寫原爆點:日 本文學與原爆》,1995年(川口隆行/楊琇媚 譯) 023 5. 東島誠,《公共圈的歷史創造:朝向「江湖思想」》,2000年 (柳瀬善治/葉宇軒 譯) 027 6. 水林彪,《天皇制史論:本質、起源、展開》,2006年 (茂木謙之介/楊素霞 譯) 031 7. 中井正一,〈委員會的邏輯〉(《中井正一評論集》),1936年 (水溜真由美/葉靜嘉 譯) 034 8. 九鬼周造,《「粹」的構造》,1930年(內田康/劉淑如 譯) 037 9. 廣松渉,《「近代的超克」論:昭和思想史的一個視角》,1980 年(菅原潤/葉靜嘉 譯) 040 10. 丸山真男,《忠誠與反叛:日本轉型期的精神史狀況》,1992年 (水川敬章/葉靜嘉 譯) 043 11. 上野千鶴子,《民族主義與性別》,1998年(李文茹) 046 12.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 判》,1979年(柳瀬善治/葉靜嘉 譯) 049 13.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知識考古學》,1969年 (柳瀬善治/葉靜嘉 譯) 052 14.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 分顛覆》,1990年(李文茹) 056 15. 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 集》,1983年(水川敬章/葉靜嘉 譯) 059 第II 部 民俗學 總論(林承緯) 064 16. 柳田國男,《民間傳承論》,1934年(林承緯) 069 17. 宮田登,《日本的民俗學》,1978年(武井基晃/黃信棋 譯) 071 18. 宮本常一,《被遺忘的日本人》,1960年(伊藤龍平/蔡亦竹 譯) 074 19. 鈴木正崇,《神與佛的民俗》,2001年(伊藤龍平/蔡亦竹 譯) 077 20. 坪井洋文,《芋頭與日本人》,1979年(蔡亦竹) 079 21. 菊地曉,《柳田國男和民俗學的近代:奧能登的「饗之事」的 二十世紀》,2001年(菊地曉/蔡忠佑 譯) 082 22. 佐野賢治,《從人屬到人:「獨當一面」的民俗學》,2011年 (角南聰一郎/黃信棋 譯) 085 23. 新谷尚紀,《何謂民俗學:重新向柳田、折口、澀澤來學習》, 2011年(林承緯) 088 24. 菅豊,《新的「野」學:為了連結知識生產與社會實踐》,2013 年(小林宏至) 091 25. 福田亞細男(福田アジオ),《日本的民俗學:「野」的學問的 二○○年》,2009年(武井基晃/黃信棋 譯) 094 26. 野本寬一,《近代的記憶:民俗的變化與消滅》,2019年 (角南聰一郎/黃信棋 譯) 097 27. 安室知,《都市與農的民俗:關於農的文化資源化》,2020年 (小林宏至) 100 28. 瀝青會,《今和次郎「日本的民家」再訪》,2012年 (菊地曉/蔡忠佑 譯) 103 29. 渡邊欣雄,《作為術的生活與宗教:漢民族的文化體系》,2017 年(蔡亦竹) 106 30. 岩本通彌編,《世界遺產時代的民俗學:日韓對於全球標準接受 的比較》,2013年(菊地曉/蔡忠佑 譯) 109 第III 部 歷史學 總論—現代日本史學的養分與成果(楊素霞) 114 31. 氏原正治郎,《日本的勞資關係》,1968年(藤村聰/楊素霞 譯) 129 32. 黑田俊雄,《王法與佛法:中世史的構圖》,1983年 (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32 33. 石母田正,《日本的古代國家》,1971年(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35 34. 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史家的技藝》,1949年 (陳計堯) 138 35. 網野善彥,《「日本」為何》,2000年(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42 36. 吉田伸之,《近世巨大都市的社會結構》,1991年 (藤村聰/梁媛淋 譯) 145 37. 速水融,《歷史人口學的世界》,1997年(藤村聰/梁媛淋 譯) 148 38. 伊曼紐爾.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近代世界體 系》共三卷,1974、1980、1989年(藍弘岳) 151 39. 高橋秀直,《邁向日清戰爭之路》,1995年(李啟彰) 154 40.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民族 主義的起源與散布》,1983年(藍弘岳) 157 41.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等,《被發明的傳統》, 1983年(冨田哲) 160 42.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東方主義》,1978年 (冨田哲) 163 43. 大江志乃夫、淺田喬二、三谷太一郎等編,《岩波講座 近代日 本與殖民地》共八卷,1992∼1993年(楊素霞) 166 44. 三谷太一郎,《日本的近代是什麼:問題史的考察》,2017年 (清水唯一朗/馮家瑋 譯) 170 45. 石田雄,《記憶與忘卻的政治學:同化政策、戰爭責任與集體記 憶》,2000年(楊素霞) 173 46. 佐藤卓己,《輿論與世論:日本式民意的系譜學》,2008年 (清水唯一朗/馮家瑋 譯) 176 第IV 部 語言學 總論—日語語言學研究(陳志文) 180 47. 窪薗晴夫,《現代語言學入門2 日語的語音》,1999年 (洪心怡) 188 48. 喬治.萊科夫(George Lakoff),《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 所揭示之心智的奧秘》,1987年(呂佳蓉) 191 49. 池上禎造,《漢語研究的構想》,1984年(田島優/胡必馨 譯) 195 50. 影山太郎,《文法與語形成》,1993年(齋藤倫明/胡必馨 譯) 198 51. 田中章夫,《國語詞彙論》,1978年(林立萍) 201 52. 山田孝雄,《日語文法論》,1908年(小針浩樹/劉泱伶 譯) 203 53. 前川喜久雄監修,傳康晴、荻野綱男編,《語料庫與辭典》〈講 座日語語料庫7〉,2019年(賴錦雀) 205 54. 小林隆編,《系列方言學》共四卷,2006∼2008年 (小林隆/胡必馨 譯) 208 55. 佐久間真由美(佐久間まゆみ)、杉戶清樹、半澤幹一編,《文 章與談話的結構》,1997年(王世和) 211 56. 樋口耕一,《專為社會調查之計量文脈分析:以內容分析之繼承 與發展為目標〈第2版〉》,2020年(落合由治/胡必馨 譯) 214 57. 高梨克也,《從基礎開始瞭解會話溝通分析方法》,2016年 (郭碧蘭) 217 58. 今野真二,《沒有正寫法的日語(原來如此!日語)》,2013年 (神作晉一/胡必馨 譯) 220 59. 真田信治編,《社會語言學展望》,2006年(簡月真) 223 60. 須賀一好、早津惠美子,《動詞的自他》,1995年(王淑琴) 226 61. 小泉保編,《入門 語用論研究:理論與應用》,2001年 (陳麗君) 229 62. 仁田義雄,《日語的Modality與人稱》,1991年 (野林靖彥/胡必馨 譯) 232 63. 仁田義雄編,《日語的Voice及他動性》,1991年(林青樺) 235 64. 石川慎一郎、前田忠彥、山崎誠編,《語言研究中的統計分析入 門》,2010年(李廣微) 238 第V 部 日語教育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總論—日語教育學研究之過去、現在、未來(羅曉勤) 242 65. 遠藤織枝、岩田一成,《新.日語教育指南:為何教?教什麼? 如何教?》,2020年(陳毓敏) 252 66. 西口光一編,《文化歷史中的學習與學習者:從社會文化看日語 教育》,2005年(簡靖倫) 254 67. 館岡洋子,《日語教育之質性研究入門:如何描述學習、教師、 教室》,2015年(施信余) 256 68. 大島純、千代西尾裕司編,《引導進入主體性、對話性深度學習 學習科學指引手冊》,2019年(張瑜珊) 259 69. 唐納德.舍恩(Donald Schön),《專家的智慧:同步行為與反思 的反省實踐家》,1984年(工藤節子) 262 70. 近藤布朗妃美(近藤ブラウン妃美),《給日語教師的評價概 論》,2012年(陳文瑤) 265 71. 當作靖彥監修、李在鎬編,《ICT×日語教育:活用資訊通信技術 之日語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年(陳姿菁) 268 72. 橫溝紳一郎、山田智久,《寫給日語教師的主動學習》,2019年 (荒井智子/吳沛珊 譯) 270 73. 奧村三菜子、櫻井直子、鈴木裕子,《寫給日語教師的CEFR》, 2016年(黃鈺涵) 272 74. 神吉宇一編,《日語教育學之設計:編繪出其路徑與指標》, 2015年(中村香苗) 275 75. 佐藤慎司、村田晶子,《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視點看過去、現 在、未來的語言教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的意識形態》,2018年 (佐藤良子(內田良子)/林玉英 譯) 278 第VI 部 文學研究 總論—學習文學的理由?(山藤夏郎/葉宇軒 譯) 282 76.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敘事結構分析》,1979年 (西田谷洋/阮文雅 譯) 303 77. 傑哈.簡奈特(Gérard Genette),《敘事的論述:關於方法的討 論》,1972年(西田谷洋/廖秀娟 譯) 307 78. 白根治夫(Haruo Shirane)、鈴木登美編,《被創造的古典:正典 形成、民族國家、日本文學》,1999年(山藤夏郎/葉宇軒 譯) 312 79. 河野貴美子、魏樸和(Wiebke DENECKE)等編,《日本「文」 學史》第1∼3冊,2015、2017、2019年 (魏樸和(Wiebke DENECKE)、河野貴美子/黃如萍 譯) 315 80. 渡部泰明,《何謂和歌》,2009年(渡部泰明/陳文瑤 譯) 319 81. 藤井貞和,《物語的起源:フルコト論》,1997年 (齋藤正志/陳文瑤、葉宇軒 譯) 322 82. 渡邊秀夫,《和歌的詩學:平安朝文學與漢文世界》,2014年 (陳斐寧) 326 83. 田中優子,《江戶的想像力:18世紀的媒體與表徵》,1986年 (大橋崇行/梁媛淋 譯) 330 84. 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1980年(張政傑) 333 85. 笹沼俊曉,《「國文學」的思想:其繁榮與終結》,2006年 (笹沼俊曉) 336 86. 小森陽一,《構造上的敘事〈增補版〉》,1988年(廖秀娟) 338 87. 前田愛,《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1982年(廖秀娟) 341 88. 阮斐娜(Faye Yuan Kleeman),《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臺灣及 南方殖民地文學》,2003年(阮文雅) 345 89. 飯田祐子,《他們的故事:日本近代文學與性別差異》,1998年 (廖秀娟) 348 90. 大橋崇行,《從輕小說論少年/少女小說史:現代日本物語文化 再考》,2014年(大橋崇行/何資宜 譯) 351 第VII 部 現代大眾文化研究 總論(榊祐一/金想容 譯) 356 91. 大塚英志,《定本 故事消費論》,2001年(蕭幸君) 365 92. 齋藤環,《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2000年(蕭幸君) 368 93. 東浩紀,《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2001 年(南雄太/陳柏伸 譯) 371 94. 宇野常寬,《零零年代的想像力》,2008年(南雄太/陳柏伸 譯) 374 95. 西田谷洋編,《從文學研究思考現代日本批評:關於批評、小 說、大眾文化》,2017年(西田谷洋/劉淑如 譯) 377 96. 難波功士,《族的系譜學:青少年次文化的戰後史》,2007年 (榊祐一/金想容 譯) 381 97. 小川昌弘、須川亞紀子,《增補改訂版動畫研究入門:鑽研動畫 的九個要點》,2014年(橫濱雄二/楊琇媚 譯) 383 98. 岡本健,《動畫聖地巡禮的觀光社會學:內容旅遊的媒體、溝通 分析》,2018年(近藤周吾/陳柏伸 譯) 386 99. 伊藤剛,《手塚已死:走向開放的漫畫表現論》,2005年 (橫濱雄二/劉淑如 譯) 389 100. 松永伸司,《電玩遊戲的美學》,2018年(榊祐一/劉淑如 譯)392 研究指南 對於日本研究有益的工具、網站等的介紹 394 著者簡介 397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人本存在:年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869954655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吳明富-主編;吳明富;呂冠廷-作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3cm*17cm*1.8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1/02/01 中文圖書分類:其他治療法 內容簡介 書內容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著重在文獻探討和學理論述,包含:年長者與家庭照顧者的失落議題、存在哲學觀與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背景,以及人本—存在藝術治療的概念和機制;第三部分呈現了藝術媒材應用於年長者的物理屬性與心理特性,以及高齡團體藝術治療的架構、療效因子和活動規劃,其中包含二十幾個針對社區長者、失能長者和家庭照顧者等所設計且執行過的活動方案;第四部分聚焦在分享臨床案例與實務故事;第五部分則是最後的總結與統整,涵蓋一些與年長者和照顧者工作時,重要的注意事項、現實的困境挑戰和必要的提醒建議。 「當我們跟年長者和其家庭照顧者工作時,除了抱持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關懷和同理心的態度,與之建立安全、開放、信任的我-汝關係,協助他們覺察身體、心理與靈性的基本和成長需求外,更要關注生而為人的我們,在面臨他人與自己逐步老化∕成長的過程中,所必須正視的邊界處境和終極關懷--死亡、孤獨、自由與無意義。」--吳明富 目錄 第一部分 年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概論 壹、前言 貳、臺灣高齡現況與概論 參、年長者與照顧者的藝術治療 肆、小結 第二部分 人本-存在取向藝術治療應用於年長者族群 壹、存在主義哲學 貳、存在心理治療 參、年長者的存在焦慮 肆、人本-存在取向藝術治療 伍、小結 第三部分 媒材應用與活動設計 壹、媒材的物理和心理特性 貳、年長者的藝術治療團體 參、失能長者活動方案範例 肆、社區長者活動方案範例 伍、家庭照顧者活動方案範例 第四部分 個別與團體藝術治療案例 壹、機構長者--阿黎奶奶的故事 貳、中風失能長者--阿勇爺爺的故事 參、社區長者藝術治療團體療效因子探究 肆、慰安婦阿嬤攝影藝術治療工作坊 伍、家庭照顧者個別藝術治療歷程 第五部分 建議、注意事項和總結 附錄 附錄一 正念紮根和呼吸練習 附錄二 藝術治療活動設計與記錄格式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