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共同訴訟之研究—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一卷 2021 <新學林>
作者: 姜世明
ISBN: 9789865260491
出版社: 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定價: 450
售價: 428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狂想當代劇本集:歷史記憶系列套書(共3冊)「逆旅/島上的最後晚餐/非常上訴」 (1版)

狂想當代劇本集:歷史記憶系列套書(共3冊)「逆旅/島上的最後晚餐/非常上訴」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文學×口述歷史×法律   多向度、跨領域的敘事切入點   —— 狂想當代劇本集【歷史記憶系列】   《逆旅》/《島上的最後晚餐》/《非常上訴》   三個劇本,輾轉不同時空   巨觀洪流歷史與小人物們的生命記憶   昔日、此刻與未來的話語——   岩層般堆壘出屬於我們的島嶼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郝譽翔   《流麻溝十五號》口述記錄整理者曹欽榮   中研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員黃丞儀   ——導讀     透過三個劇本、三種不同生命史講述的方式,狂想劇場「歷史記憶」系列套書,試圖以不同尺度、不同聲音切入台灣這塊島嶼曾經有過的歷史。歷經各種階段的個體生命所展開的記憶探索,拉出事件線索,引著我們彷彿深入屬於這塊島嶼隨著時光層疊出的岩層,看見紋理中的生命。   《逆旅》以一只行李為喻,皮箱裡裝載著人生流離過程中,攜帶於身、無法放手的物品與記憶。從女子追尋父親的生命旅途為起點,劇本以場幕遞換創造時空交錯帶出父親流離於中國、台灣的生命軌跡,並以個人生命史的微觀切角切入發生於澎湖的山東流亡學生事件這段歷史,同時帶入環繞於族群、家庭、愛情的情感漂流。   《島上的最後晚餐》從食物記憶的謎題展開,交織家族三代、四位女性的故事。從《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擷取靈感創作,刻畫白恐時代屬於女性的面向。在男性缺席的家族裡,透過描述女性政治犯受難者與女性遺族如何處理家族中「不要談政治」的恐懼創傷,也讓被噤聲的歷史在當下找到發聲與出口。   《非常上訴》則以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欽生與楊碧川案件為基礎,嘗試以紀錄劇場形式訴說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在創作上不僅是狂想劇場直面台灣歷史的代表作,更是實踐「紀錄劇場」的初次嘗試。創作上編劇亦透過與演員的協作,不僅設定開頭以演員現身帶入自身生命故事,交織出過去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傷痕,同時在演出中也以透過代理人機制由演員與前輩直接對話,轉化出極為獨特的劇本。     透過上述三個劇本的出版,勾勒出狂想劇場透過創作深入台灣島嶼歷史的路徑,也帶給我們豐富的個體、社會交匯的生命史圖景。   「狂想當代劇本集系列」   劇場作為一種即生即滅的古老藝術,從原始智人點起火光撕開黑暗帷幕,企圖命名外在森羅萬物表象,指出內裡無以名狀之間,就決定了這一門技藝是訴說當下的人類感受,雖是瞬間當下也是亙古永恆,述說著人不變的慾望與期待,如同天上繁星的光到達你眼前時,已旅行千億光年,同時通往兆億光年未來。   雖然如此,本書出版時,狂想劇場也才近十八歲光陰。從開始創作之初,我就刻意選擇同一世代編劇,書寫的方向也必須是與我們生存當下的世界有高度相關。從一開始的到處尋找符合前述理念的劇本,到後來由我委託編劇題材共同創作,經歷小說改編、歷史口述轉化、紀錄劇場再現,不同階段創作嘗試。   在即生即滅的演出之外,希望劇本經由出版化為與社會溝通的文件。   期待有人可以試著將文字閱讀出聲,並試著去操作並理解文字的內容。   同時這也是一份通向未來的文件,為曾經走過的時間留下可供後人追尋的星塵微光。   狂想劇場 導演廖俊凱 【目錄】 逆旅 ● 致謝 ● [導讀] 是起點,不是句點:讀狂想劇場劇本《逆旅》有感 文/郝譽翔 ● 《逆旅》 編劇/廖俊凱、洪儀庭、高俊耀 ● 劇中人物列表 第零場 起點 第一場 審問――故事與明日 第二場 命運1929――父親誕生 第三場 命運1969――女兒誕生 第四場 情人們 第五場 時光 第六場 漂流的島 第七場 逃逸與想像 第八場 審問――貧乏的語言 第九場 歷史的鬼魂 第十場 飲馬長城窟 第十一場 流亡 第十二場 晚安 第十三場 水月、回家 第十四場 餓 第十五場 晚禱 第十六場 終站 島上的最後晚餐 ● 致謝 ● [導讀] 《島上的最後晚餐》――歷史記憶的日常 文/曹欽榮 ● 《島上的最後晚餐》 編劇/沈琬婷 ● 劇中人物列表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四場 第五場 第六場 第七場 第八場 非常上訴 ● 致謝 ● [導讀] 國家暴力底下的「一貫叛亂犯意」——為狂想劇場的《非常上訴》而寫 文/黃丞儀 ● 《非常上訴》 編劇/沈琬婷 ● 劇中人物列表 第一部分 記憶的方式 第二部分 罪的定義 第三部分 最終陳述

原價: 600 售價: 5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1版)

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以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傳統作為研究的對象,涵蓋從18世紀末探討語言起源論的赫德(J. G. Herder),到20世紀初為社會心理學建立符號互動論基礎的米德(G. H. Mead) 語言的作用將不再局限於標指事物與傳遞訊息,而在於更深層地開顯世界與協調行動 思維也將不再離開語言,而得以將一種先於語言邏各斯存在的先驗主體 歷史―社會脈絡化地落實在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溝通共同體中 林遠澤在本書《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一方面從「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路線(第一至三章),論述從赫德(Herder)到洪堡特(Humboldt)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如何在亞里斯多德的語言工具觀之外,為語言的語意學研究增加一種具世界開顯性作用的存有學向度;另一方面則從「語言心理學」的路線(第四至六章),闡釋從馮特(Wundt)到米德(Mead)的後續發展,如何在語言表象的作用外,為語言的語用學研究增加一種具行動規範性作用的溝通實踐向度。透過這兩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們不再僅將語言的作用局限在標指事物與傳遞訊息,而是在於更深層地開顯世界與協調行動;另一方面,這個研究也使我們確定思維不能離開語言,從而得以將一種先於語言邏各斯存在的先驗主體,歷史-社會脈絡化地落實在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溝通共同體中。惟當如此,哲學之語言學轉向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方得以在本書中得到真正的說明。 《從赫德到米德》借鏡《從康德到黑格爾》的提法,闡釋《從赫德到米德》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如何相對於先驗觀念論的意識哲學進路,推動哲學轉向去思考在語言學模式中的溝通共同體理念。本書劃分六章與一個附錄,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I)包含前三章,在赫德與哈曼關於語言起源論的爭議中,一種不同於亞里士多德語言工具觀的語言哲學觀點如何產生出來。以及這種觀點如何影響了洪堡特,以至於他會主張作為建構思想的器官,語言不應是成品而是活動。洪堡特最後透過語言的交談結構,解釋在語言世界觀之意義多元主義下,吾人的世界理解如何具有客觀性,這開創了語用學之溝通向度的討論。包括第四至六章的第二部分(II),探討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在20世紀初期的發展過程。它始於馮特的研究,因為在青年語法學派將歷史比較語言學轉向語言心理學的研究之後,馮特首先針對語音之語意表達的普遍可理解性問題,深入研究了人類的語言如何能從動物的身體姿態表達,轉化成以表意符號進行溝通互動。 【目錄】 哲學中「語言轉向」的別支──序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關子尹 作者序 導論 一、亞里士多德傳統語言工具觀的形成 二、語言分析哲學的傳統語言哲學局限 (一)亞里士多德《形上學》的存有論詮釋學預設 (二)亞里士多德《修辭學》的溝通行動理論轉向 三、哲學在德國古典語言哲學中的轉向 (一)語言的世界開顯性與語意學向度的擴展 (二)語言的規範性建制與語用學向度的補充 (三)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學思路 I 從赫德到洪堡特:歷史比較語言學與語言的世界開顯性 第一章 赫德語言起源論的存有論詮釋學解讀 一、從語言起源論看語言哲學的音義背離現象 (一)蘇斯米希的「語言上帝起源論」與語音之情感表達功能的背離 (二)孔狄亞克的「語言動物起源論」與語意之符號溝通功能的背離 二、赫德「語言人類起源論」的「以音構義」理論 (一)赫德的語言批判進路 (二)以音構義的命名活動 1. 聽覺的存有論優先性 2. 準先驗性的語言與去先驗化的理性之同構 3. 語言的世界開顯性及其人類學的奠基 三、赫德語言起源論的理論限度 第二章 哈曼論純粹理性批判的語文學後設批判 一、哈曼對於康德先驗哲學的後設批判 二、哈曼與啟蒙時期的語言哲學問題 三、哈曼的赫德批判與先驗語言學的構想 (一)哈曼對於語言的上帝起源論的重構 (二)哈曼對於語言的人類起源論的批判 1. 語言之創造與應用能力的區分 2. 人類的社群性與語言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基礎 3. 啟示與傳統的先驗語言學優位性 四、哈曼的語文學言說主義之意義與局限 (一)哈曼的語文學言說主義之意義 (二)哈曼的語文學言說主義之局限 第三章 洪堡特論語言的世界開顯性與理性的對話性 一、洪堡特語言研究的時代背景及其著作計畫 二、洪堡特論語言的本質與語言的世界開顯性 (一)亞里士多德―萊布尼茲傳統的語言工具觀 (二)赫德語言起源論的啟發 (三)魏斯格博對於語言之世界開顯性的解讀 三、語言世界觀的相對性與洪堡特的非同一性意義理解理論 (一)布朗對於語言相對性主張的分析 (二)博許對於語言相對性解讀的批判 (三)洪堡特的非同一性意義理解理論 四、洪堡特論理性的對話性與言說的語用學向度 (一)語言的社群性基礎 (二)語言交談的原型與理性的對話性結構 (三)洪堡特語言觀的語用學向度及其限制 五、洪堡特語言哲學的哲學史意義 II 從馮特到米德:語言心理學與語言的行動規範建制 第四章 馮特的語言身體姿態起源論與民族心理學理念 一、從洪堡特到馮特:史坦塔爾的語言心理學創建 (一)文法學與邏輯學的區分 (二)內在語言形式的語言心理學闡釋 二、馮特的表達運動理論 (一)馮特的「生理心理學」構想 (二)表達運動理論的歷史溯源:面相學與戲劇學 (三)表達運動的系統重構 三、馮特的手勢語言理論 (一)手勢語的構詞學 (二)手勢語的句法學 (三)手勢語與意義的身體姿態構成論 1. 指示手勢的意向性意指作用 2. 表現手勢的想像力形構作用 3. 象徵手勢的概念感性化轉移作用 四、聲音姿態與語音語言 (一)聲音語言形成的發生學闡釋 (二)對語言起源論之語音中心主義的批判 (三)當代語伴手勢研究的復興與啟發 五、民族心理學與文化科學的語言學奠基 (一)民族心理學的理念與系統 (二)民族精神與共通感的建構 (三)未竟的文化科學之語言學奠基 第五章 卡西勒符號形式哲學的文化哲學建構 一、卡西勒與新康德主義的哲學構想 (一)新康德主義的理論遺產 (二)作為自由哲學的先驗哲學 二、卡西勒論批判的文化哲學 (一)先驗哲學的符號學轉向 1. 符號學的知識論 2. 從康德到洪堡特的轉向 (二)符號形式的文化哲學推證 1. 符號功能的文法學 2. 語言、神話與符號形式的文化哲學推證 (三)符號形式哲學的理論意義與困境 三、卡西勒論形上學的文化哲學 (一)達弗斯之爭的影響 1. 海德格基於此在形上學的批判 2. 卡西勒基於人文主義奠基的回應 (二)文化哲學的知覺現象學重構 1. 從符號形著性到生命的基本現象 2. 知覺現象學與文化科學的邏輯重構 (三)形上學的文化哲學的理論意義與困境 第六章 米德社會心理學的溝通行動理論重構 一、米德的早期思想發展與理論雛形 (一)美國實用主義與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綜合 (二)米德社會心理學的理論雛形 (三)米德詮釋的重新出發 二、米德的社會心理學體系及其哲學涵義 (一)從姿態會話到語言溝通 1. 姿態會話與意義的邏輯結構 2. 表意符號與思想活動 (二)從自我意識到角色認同 1. 語言溝通與自我意識的建立 2. 遊戲、競賽與社會自我的建立 3. 主我、客我與理性自我的建立 4. 米德未完成的溝通理論 三、米德的理論缺失批判與溝通理論的重構 (一)圖根哈特對於內在主體性缺失的批判 (二)哈伯瑪斯的溝通理論重構 附錄 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漢語研究 一、從洪堡特的語言哲學傳統論在漢語中的漢字思維 二、洪堡特語言學的漢語難題 (一)洪堡特論語言與思想的關係 (二)洪堡特的語言類型學區分 (三)洪堡特漢語研究的難題 三、洪堡特文字學的漢字難題 (一)洪堡特語言學的文字學轉向 (二)洪堡特的文字類型學區分 (三)洪堡特漢字研究的難題 四、在漢語中的漢字思維 (一)恩德利希爾的六書詮釋 (二)史坦塔爾論漢字的哲學 (三)馮特論手勢語言與漢字 引用書目 本書內容原始出處說明

原價: 780 售價: 702 現省: 78元
立即查看
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第一屆台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作品合集 (1版)

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第一屆台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作品合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00 售價: 180 現省: 20元
立即查看
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放下憂懼,陪伴I世代孩子,共同迎接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1版)

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放下憂懼,陪伴I世代孩子,共同迎接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20 售價: 378 現省: 42元
立即查看
國營事業2025試題大補帖【國文、英文】共同科目(108~113年)[適用台電、中油、台水、台糖考試] (1版)

國營事業2025試題大補帖【國文、英文】共同科目(108~113年)[適用台電、中油、台水、台糖考試]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00 售價: 1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