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04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6堂結合理論與實例的愛情必修課×30個教學範例 大學愛情學分教學手冊 本書針對臺灣Z世代大學生情感和性別教育,以及其感情觀的考察,開展出六堂課,梳理戀愛關係或親密實踐中的性別迷思、溝通互動和交換、媒體文化與科技、自我概念與身體形象、伴侶衝突與關係暴力、多元性/別等重要議題和概念。 ●為什麼我的親密關係總是不長久?為什麼感覺我愛對方總是多一些? ●對方要我分享手機定位,否則就覺得我有做對不起他/她的事!這合理嗎? ●用交友軟體「暈船」,怎麼辦? ●我只是愛美愛打扮,為什麼他們要說我是迎合男性、物化自己? ●我不想拍親密影像,該怎麼與另一半溝通? ●我想裝扮成與自己不同生理性別的樣子,就代表我是同性戀或跨性別嗎? 每堂課都提供了完整的知識背景,彙整年輕世代容易感到徬徨的愛情/性別問題,並加上實用的教學範例與教學叮嚀,提供大學生的陪伴者(包含教師、家長、輔導與諮商老師、助教、研究生等)一套可供自學或於教學現場操作的教材,以回應當代社會及校園生活中普遍的性別及情感挑戰。 本書特色 1.作者群來自臺灣、韓國、新加坡、法國大專院校的性別研究和教學相關師資,從社會、文學、文化、歷史、傳播等領域發聲。 2.搭配各個主題提供具體實用的教學範例,方便第一線教學現場使用。 3.收錄教學相關網路資源及中文延伸閱讀書目,可作為讀者進一步研習參考。 目錄 推薦序:為大學性別教育而開的六堂愛情通識課/林奇宏 推薦序:好好談場青春朝氣的戀愛/張玉佩 推薦序:深具性平觀點的愛情學習/蘇芊玲 主編序:在性別平權的路上同行/陳維平 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課〈關於愛情:親密關係的動態、平衡與應對〉/徐婕 第二課〈性別角色:談一段沒有範本的戀愛〉/袁詠蓁 第三課〈網路交友:訂製完美情人?科技中介下的愛情〉/陳維平 第四課〈認識自己:我就是我,跟你不一樣,又怎樣?〉/李王瀚 第五課〈認識親密暴力:勇敢說NO,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翁智琦 第六課〈性/別:非典型的情感樣態和親密關係〉/蔡孟哲 附錄:教學相關資源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流體機械 第七版 主編: 邱勤山、胡世平、姜太倫、楊建裕 出版社:高立 書號: 1065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9575841928 目錄 第一章 概 論 第二章 輪機機械之相似定律 第三章 水輪機 第四章 泵 第五章 空氣機械 第六章 流體聯結器與扭矩變速器 第七章 液壓與空壓機具 附錄 A 流體力學基本定理 附錄 B 英中文索引 參考資料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廖平,字季平,生於咸豐二年(一八五二),卒於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四川井研縣人。廖平一生以研究經學、推闡孔子之道為本願,欲把經學扮演成時代的舵手,為中國開導新的方向,在清末民初時期於學術思想史上別開生面。 廖平思想轉折歷經六變:初變,論「平分今古」。二變,論「尊今抑古」。三變,論「大統小統」。四變,論「人學天學」。五變,論「人天小大」。六變,以《黃帝內經》解《詩》、《易》。廖平早期的經學一、二變之著作,在其當世已享有聲譽。至於經學三變以後(約甲午戰後)的理論,卻常讓學者們覺得穿鑿附會或不知所云,這是造成廖平經學中晚期的思想甚少被問津的主因。事實上這個時期正是他學術的亮點,交織著深刻的時代性,也是《經典秩序的重構:廖平的世界觀與經學之路》探討的重心所在。 《經典秩序的重構:廖平的世界觀與經學之路》共分六章: 〈從今古之辨到面向世界的經學之路〉:勾勒廖平經學一變到三變的產生因緣、轉折過程,以及各經的今古文論述,最終歸結到其三變以後的經學觀與特色。 〈讓孔子走入新世界〉:闡述廖平如何將經學含攝整個地球、與海外世界打成一片,並預示未來世界合一的願景。 〈經學理想的世界文化空間藍圖──兼論近代學術上的意義〉:廖平以《尚書》為孔子昭示大一統的藍圖,討論中國文化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在經典重釋的過程也涉及到經史關係、陰陽五行宇宙觀等學理在近代的轉變。 〈傳統與西學交會下的天學新論〉:來自傳統「天人合一」的信念,以人事價值必定有天道的根源,這是廖平在提出大統秩序的學說之際,還要架構一套屬「天」的理論之原因。內容包括哥白尼對廖平的影響,以及對廖平傳統天學的轉化性詮釋。 〈《春秋》撥正下的世界秩序與中國──從「二伯」的理想談起〉: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現實下,廖平反思要以經典重構不同於西方主導下《萬國公法》的國際關係圖景;他以《春秋》的制度設計了一套國際新秩序模式,《春秋》的「二伯」是這個秩序模式下的核心制度內容。 〈文質彬彬──大統理想的經學實踐進路〉:在說明世界必可依照孔經的普世價值線性臻於大統的境地時,廖平也有一套支持自己想法的史觀,以及中國當下該如何實踐經典的方式。而且他的實踐方式理論也隨著時間而轉變,透露了經學於近代所面臨的問題。
《經典秩序的重構:廖平的世界觀與經學之路》呈現兩個層面的重點:首先是廖平如何運用經典以安排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與位置,其次是廖平學術在近代的意義。作者魏綵瑩細密探討根植於經學的中國傳統學術思想,在受到西學(特別是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知識)碰撞之後,所產生的新舊知識的交涉過程;而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四川的廖平,又如何回應時代的挑戰?魏綵瑩指出,廖平的經學其實只有兩大階段:從「今古之辨」到「以經學面向世界」。積極謀求經學面向世界,此即廖平個人心靈與生命志業的歸宿。
 【目錄】 序 黃克武 引論 第一章 從今古之辨到面向世界的經學之路 第一節 平分今古:經學一變與對群經的今古文觀(一八八三─一八八六) 一、同等重視古文《毛詩》與今文《三家詩》 二、接受《尚書》殘缺的觀點 三、平分今古之下的三禮觀 四、平分今古之下的《春秋》三傳觀 第二節 尊今抑古:經學二變與對群經的今古文觀(一八八七─一八九六) 一、否定《毛詩》與推崇《三家詩》 二、《尚書》廿八篇為備,百篇《書序》為偽 三、尊今抑古之下的三禮觀 四、尊今意識下的《春秋》三傳觀 第三節 面向世界的經學:走出今古之辨後的群經觀(一八九七─一九三二) 一、面向世界的《詩經》學觀 二、面向世界的《尚書》學觀 三、走出今古之辨後的三禮觀 四、面向世界後的《春秋》三傳觀 小結
第二章 讓孔子走入新世界 第一節 傳統天下觀與「地球」概念的遭逢 第二節 重新「認識」鄒衍的「大九州」說 一、「大九州」說與世界 二、納「邊緣」入「主流」:鄒衍學說與孔子的聯繫 三、全球「皇帝」時代:從經學與中國歷史景望未來 第三節 《海國圖志》諸書與經典意識之間 第四節 建立符合「經旨」的「帝王政教」世界圖像 一、從「中國」擴及「世界」的文化疆域 二、包舉全球的〈禹貢〉經學微言 三、內外之際:「大〈禹貢〉」、「大五服」與「大九州」的精神 小結
第三章 經學理想的世界文化空間藍圖──兼論近代學術上的意義 第一節 肇開世界大統與中天下而立的「周公」 一、史實的周公與經典寄寓的「周公」 二、孔子藉「周公」開創東西兩半球的意義 第二節 世界萬邦來朝:太平之世的「大明堂」 一、明堂根源聖經指向大統 二、「萬邦歸極」與「辨方正位」:朝會世界諸國的禮序 第三節 「世運輪轉」與陰陽五行宇宙觀的重解 一、五德新說與五大洲之運勢流行 二、全球「正朔」所在:中國將得「土德」之運 三、「五行」僅表空間符記:西學影響下的陰陽五行新說 四、與傳統今文學的違異:對災異論的轉化詮釋 小結
第四章 傳統與西學交會下的天學新論 第一節 日心地動說與王權為尊的天道觀 一、天文新知已備於孔學體系中 二、以尊王為中心秩序的天道象徵 第二節 人、天秩序:六合之內與六合之外 一、《詩經》、《易經》為統宗的六合之外世界 二、天的運行、架構與人世秩序 三、天界進化的動力:另一種禮樂文明的傳播 第三節 西方天文地理知識洗禮下的新分野觀 一、星象分野與大一統的世界觀 二、時代考驗下的分野新說 三、天象的王化秩序之堅持與占驗的擺落 小結
第五章 《春秋》撥正下的世界秩序與中國──從「二伯」的理想談起 第一節 《春秋》的「二伯」與世界秩序 一、經典撥亂與致太平的期望 二、《春秋》的「二伯」與秩序關懷 第二節 對西方國際法的反思:素王禮制下的理想新世界體系 一、以《春秋》制度重構國際新秩序 二、為世界「立心」:以「素王之位」居中的道德共同體 第三節 理想的政治體制與倫理觀 一、廖平的三世觀與現實的政治意義 二、論立憲與革命皆背離三綱故不足取 三、為民立君的重要與經教三綱不違背平等精神 第四節 視野的轉變:從世界的「二伯」到中國的「二伯/二霸」 一、「王」、「伯/霸」的重辨:對伯/霸功的推崇 二、「譎而不正」更勝於「正而不譎」:伯/霸者應具備的特質 小結
第六章 文質彬彬──大統理想的經學實踐進路 第一節 以孔經文明為五大洲的進化座標 一、進化意識下的經史區別 二、孔經為進化公理 第二節 文質調和的孔經實踐 一、至聖六經兼包諸家:以儒墨為論述對象 二、中國當增進「質」的層面 第三節 從「六經」到「十二經」:論廖平道器觀的演變 一、十二經的提出與內容 二、實學的重要:「孔述六藝」與「孔作六經」合為十二經 小結
結論 重要參考資料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