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免疫系統 第四版 書號:0988a 類別:中文書籍 Immunology ISBN:9789869947008 作者:張立雪 黎煥耀 曹妮娜等 版次:4 裝訂:精裝 出版商:偉明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22年
定價: | ||||
售價: | 1425元 | |||
庫存: | 有庫存: >=5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詳細資訊
免疫系統 第四版 書號:0988a 類別:中文書籍 Immunology ISBN:9789869947008 作者:張立雪 黎煥耀 曹妮娜等 版次:4 裝訂:精裝 出版商:偉明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22年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人體生理學 ISBN13:9789864308446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王錫崗-總校閱;馬青-主編;馬青;王欽文;楊淑娟;徐淑君;鐘久昌;龔朝暉;胡蔭;郭俊明;李菊芬;林育興;邱亦涵;施承典;高婷玉;張琪;溫小娟;廖美華;滿庭芳;蔡昀萍;顧雅真等19位作;許家豪;蔡如 裝訂/頁數:平裝/655頁 規格:26cm*19cm*3cm (高/寬/厚) 重量:1388克 版次:6 出版日:2022/07/01 中國圖書分類:人體生理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針對大專校院的人體生理學課程所設計,邀集了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生理學教師,參考各校廣泛使用的教材架構,並汲取許多國內外優秀生理學教材合力編寫。 全書包括了緒論、身體的化學組成、細胞生理、細胞與環境的互動、神經傳訊、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感覺、肌肉、血液、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及免疫、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腎臟生理、內分泌系統、營養與代謝、生殖等18章,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及系統等不同層次,介紹人體的結構、生理功能與代謝,並闡述人體生理功能或生理作用的發生原理或機制、發生條件以及內外環境變化對其生理功能與代謝的影響,讓讀者全面地瞭解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和變化規律。 人體生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體功能的學問,探討人體如何運作完成維持生命所需的各種特殊功能。生理學研究最終目標是了解細胞、器官及系統的正常功能如何運作。 為了盡可能地使生理學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設計了「臨床焦點」及「知識小補帖」專欄;為了讓學生能迅速掌握教材內容,則設有「學習目標」及「複習與討論」專欄。本書透過大量彩色圖片,生動地圖解生理學內容,並結合簡潔易懂的表格,以期達到圖文並茂、科學嚴謹的目標。書中習題附有解答,方便自學讀者掌握學習成果。 第六版主要針對人體生理學的重要主題進行更新及增補和精修圖片,並依據最新國考試題,在內文中以粗體字呈現國考重點,同時更新了各章章末「複習與討論」的選擇題,以及提供問答題解答使讀者能夠隨時查閱,有助於在研讀及準備考試時,能更輕鬆且迅速地掌握各章重點。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何謂生理學? 1-2 人體的結構層級 1-3 人體內在環境的控制 第二章 身體的化學組成 2-1 原子、離子及分子 2-2 溶液及溶質 2-3 有機分子 第三章 細胞生理學 3-1 細胞的結構 3-2 基因表現及蛋白質合成 3-3 細胞週期 3-4 酵素 3-5 細胞呼吸及代謝 第四章 細胞及環境的互動 4-1 細胞外環境 4-2 細胞間的溝通 4-3 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 4-4 細胞的興奮性 第五章 神經傳訊 5-1 神經組織 5-2 動作電位 5-3 突觸 5-4 神經傳遞物質 第六章 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 6-1 神經系統的組成 6-2 大腦 6-3 間腦 6-4 腦幹 6-5 小腦 6-6 脊髓 6-7 周邊神經系統 第七章 自主神經系統 7-1 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 7-2 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第八章 感覺 8-1 感覺接受器 8-2 體感覺 8-3 視覺 8-4 聽覺 8-5 平衡覺 8-6 嗅覺 8-7 味覺 第九章 肌肉 9-1 骨骼肌 9-2 心肌 9-3 平滑肌 第十章 血液 10-1 血液的特性 10-2 血液的組成 10-3 凝血及抗凝血 10-4 血型及輸血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統 11-1 心臟 11-2 血管 11-3 血流、血壓與阻力 11-4 血液容積 11-5 循環路徑 第十二章 淋巴系統及免疫 12-1 淋巴循環 12-2 免疫系統的細胞及器官 12-3 非特異性免疫 12-4 特異性免疫 12-5 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 第十三章 呼吸系統 13-1 呼吸系統的組成 13-2 肺通氣作用 13-3 氣體交換 13-4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13-5 呼吸調控 13-6 血液的酸鹼平衡 第十四章 消化系統 14-1 胃腸道管壁的結構 14-2 口腔及食道 14-3 胃 14-4 小腸 14-5 大腸 14-6 胰臟、肝臟及膽囊 14-7 消化系統的神經及內分泌調節 14-8 消化及吸收 第十五章 腎臟生理 15-1 腎臟的構造及功能 15-2 尿液的形成 15-3 腎血漿清除率 15-4 排尿作用 15-5 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的調節 第十六章 內分泌系統 16-1 激素 16-2 下視丘及腦下腺 16-3 甲狀腺及副甲狀腺 16-4 腎上腺 16-5 其他內分泌腺體及組織 第十七章 營養及代謝 17-1 能量的轉換及利用 17-2 維生素及礦物質 17-3 基礎代謝率及體溫調節 第十八章 生殖 18-1 性別分化與發育 18-2 生殖的內分泌調節 18-3 男性生殖生理 18-4 女性生殖生理 18-5 妊娠生理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胸部CT、MRI影像判讀-正常v.s.病變影像對照輕鬆學 作者:吳蓉俐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144 簡介: 在當今的日常診療中,CT及MRI 已成為普遍的檢查及篩檢工具。本書以胸部影像為主,依氣管、支氣管、肺血管、縱隔、橫膈膜等部位區分成章,且在病理呈現上,將正常健康影像及異常病變影像分置左右頁並列對照,以箭頭標示來強調病變之處,再輔以文字說明,讓讀者對異常之所在及詳細的病況一目瞭然。除此之外,本書更用心設計成方便攜帶的口袋書,讓醫師面對臨床診療時可隨身使用的最佳判讀手冊!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臨床使用抗生素手冊(第六版) 作者:張進祿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264 簡介: 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因過度依賴與濫用抗生素,使得抗藥性細菌的比率愈來愈高,且其所引起的感染症亦造成治療上的困境,甚至面臨無抗生素可用之狀況。《臨床抗生素手冊》第六版的內容乃依據國內抗生素使用現況修訂,不僅提供美國食品管理局最新核準的二個治療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症的新抗生素:ceftolozane-tazobactam 與 ceftazidime-avibactam,以及台灣第一個研發上市的抗生素nemonoxacin新療法之資訊,且因應醫療管理上之需求及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發生,新闢了「抗生素管理計畫」章節說明。除了針對經驗性抗生素部分,作者根據目前台灣抗藥性細菌之程度與其多年臨床經驗,重新提出有效抗生素使用之建議,對臨床醫師及相關醫療人員來說,本書絕對是不可錯失的必備工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醫學神經解剖學 ISBN13:9789867364272 出版社:力大圖書 作者:沈清良 裝訂/頁數:平裝/408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出版日:2010/09/01 中國圖書分類:神經解剖學 內容簡介 神經解剖學(Neuroanatomy)是研究人體中神經系統構造的科學,是神經科學的基礎。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周邊神經系統及自主(律)神經系統。一般周邊神經系統在大體解剖學中講授。自主神經系統其節前神經,位於中樞神經系統內,而其它部分,則屬周邊神經系統,所以神經解剖學就專門討論中樞神經系統而已。 在中樞神經系統裡,神經元常集合成團,稱之為神經核。神經元的功能不是單一神經就能完成,它是牽連許多神經元,共同來完成的。因此神經元由何處取得訊息,又將傳送到何處去,就變得很重要。神經解剖學就必須討論到中樞神經系統中,每一部份或區域,含有那些神經核,而這些神經核的傳入(afferent)由何處來,它又投射傳出(efferent)到那裡去。因為一個神經元特化成可以與無數個(可多到千個、萬個)的神經元相連繫。因此它的 afferent 和 efferent 就很多,而且相當複雜,但它對神經核或區域的功能,特別重要。所以希望讀者耐心詳細的,去探討這些神經迴路的情形。知所進出,則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就能充分了解了。 神經解剖學因為研究方法及技術的進步與改善,因此內容也經常修改,所以讀者一定要選用新版的教科書,隨時研讀科學雜誌,才能正確的了解神經系統的構造與功能。 目錄 1. 神經系統的分類和發生 Classification and incidence of nervous system 2. 神經組織學 Histology of the Nervous System 3. 周邊神經的組織學 Histology of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4. 脊髄 Spinal Cord 5. 腦幹的外部形態 External Morphology of the Brain Stem 6. 腦幹的內部構造 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 Stem 7. 第三、四、六對腦神經及眼球運動 III,IV and VI Cranial Nerves and Oculomotor Movement 8. 第五、七、九、十、十一和十二對腦神經 V, VII, IX, X, XI ,XII Cranial Nerves 9. 網狀結構 Reticular Formation 10. 小腦 Cerebellum 11. 間腦 Diencephalon 12. 下視丘及第三腦室 Hypothalamus and the Third Ventricle 13. 大腦半球的外形 External Morphology of the Cerebral Hemisphere 14. 大腦皮質的組織學 Histology of the Cerebral Cortex 15. 大腦皮質的功能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of the Cortex 16. 大腦髓質和側腦室 Cerebral White Matter and Lateral Ventricle 17. 基底神經核 Basal Ganglia 18. 嗅覺系統 Olfactory System 19. 大腦邊緣系 The Limbic System 20. 中樞神經系內的一般軀體感覺徑路 General Somatic Senory Pathway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21. 視覺系統 Visual System 22. 聽覺系統 A uditory System 23. 前庭系統 Vestibular System 24. 運動系統 Motor System 25. 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26. 腦脊髄膜和腦脊髄液 Meninge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27. 中樞神經的血流供應 Blood Suppl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圖片縮寫中英文對照表 索引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Armstrong影像診斷學(第2版) (Diagnostic Imaging 6/e) ISBN 9789861267555 作者/出版社 *鄭慶明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11/2 內容簡介 重量:1.05kg 頁數:496 裝訂:平裝 開數:21x23.4cm 印刷:雙色 <新書簡介> 由於現今科技的進步神速,造影儀器也前仆後繼的更新,但重要的是,不僅要認識現代醫學造影的優點,更要了解它們的限制。本書為新版的“Armstrong影像診斷學”,內容充分解說各類型最新影像檢查的判讀原則,提供各種醫學造影方式的範例圖解,附有豐富的放射科圖片,能適時提示使用各種檢查技術的使用時機。對於醫學生、住院醫師、培訓放射線科醫師和開業醫師…等人員,是一本理想的入門教科書。 譯者序 近年來,在醫學工程和電腦科技兩方面都神速進步的環境中,歐洲、美國、日本等國的世界級先進造影儀器廠商,無不前仆後繼地推出「造影速度更快、影像解析度更精緻」的產品,因而使「影像診斷學(Imaging diagnosis) 」日新月異,也連帶使從事「影像醫學(Imaging Medicine)」相關的醫療人員,在醫院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影像醫學」也是5、6年級醫學生必修的課程,而到「影像診斷部門」見習時所接觸到的各式各樣「影像檢查儀器」,都是先前不曾接觸的新體驗。 每一年底在美國芝加哥的世界級影像醫學大會—北美放射線醫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n,簡稱RSNA)中,所有廠商都會將最新研發的成果介紹給臨床各界使用,而相關醫療人員則必須配合新診療資訊的產生,緊追不捨地汲取新知,才能對患者提供最先進而更有效的診療服務。 為了協助初步接觸到臨床環境的醫學生,能透過熟悉的語言文字,在繁雜的課業中,快速領悟「影像診斷學」的功能,譯者樂此不疲,接二連三親自翻譯引介由彼德‧阿姆斯壯(Peter Armstrong)與馬丁L.華斯泰(Martin L. Wastie)兩位教授領銜著作的一系列「影像診斷學(Diagnostic Imaging)」版本,包括1987年的第2版、1994年的第3版、1998年的第4版到2009年的第6版(原文書第5版未翻譯)。 當然,這本教科書中深入淺出的文字解說及豐富的診斷影像插圖,都是譯者願意推薦它的理由。這本書除了可以作為高年級醫學生修習「影像醫學課程」的教科書之外,對住院醫師、放射師、專科護理師、放射技術科系學生……等人員也是相當實用的隨身參考書。 由於有些醫學名詞在國內還沒有統一共識的對應翻譯,為了方便讀者的研習參考,譯者在每一頁的初遇專有名詞或容易引人誤會的文字都附註原文;這對經常使用原文名詞溝通的國內臨床環境的工作者,也應該不無幫助。此外,原書為正統英文著作,而本地採用美式英語,因此將附註的原文也改用「美國字」,例如:oedema改用edema、haemangioma改用hemangioma、goitre改用goiter等。 本書內容若有缺憾,應該是它對臺灣相當常見的疾病—「原發性肝癌」的描述太少了,這當然歸咎於在歐美地區少見所致,因此建議讀者參考其他資料自行補足之。 本書之順利完成,內人月紅的期許,對子女賀維、賀睛、賀璿、賀雙的激勵都是動力。 學海無涯,譯者仍恐本書有所疏漏,倘祈方家讀者不吝指正。 鄭慶明 謹識 目錄 譯者簡介 著者序 I 致謝辭 II 譯者序 III IV 目錄 V 第1章 技術考量(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1 第2章 胸部(Chest)[含:心臟血管系統(Cardiovascular system)] 17 第3章 腹部一般X光像(Plain Abdomen) 119 第4章 胃腸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 131 第5章 肝膽系統(Hepatobiliary System)、胰臟(Pancreas)與脾臟(Spleen) 181 第6章 泌尿道(Urinary Tract) 207 第7章 女性生殖道(Female Genital Tract) 255 第8章 腹腔(Peritoneal Cavity)與腹膜後腔(Retroperitoneum) 271 第9章 骨骼(Bones)(由Dr. Kasthoori Jayarani協助) 287 第10章 關節(Joints)(由Dr. Kasthoori Jayarani協助) 323 第11章 脊椎(Spine) 345 第12章 骨骼損傷(Bone Trauma) 373 第13章 頭顱(Skull)和腦部 (Brain) 399 第14章 鼻竇(Sinuses)、眼眶(Orbits)與頸部(Neck) 427 第15章 血管放射線學(Vascular radiology)與介入性放射線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由Dr. Andrew Hatrick協助) 437 附錄:腹部CT解剖學(CT Anatomy of Abdomen) 455 索引(Index) 461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貝氏身體檢查指引隨身手冊》(第9版)源自於《最新貝氏身體檢查指引》(第13版)全書之精華濃縮,對於想要快速融入精彩內容的讀者是不可或缺的。眾所周知醫學新知進展是持續動態的,即使對一般傳統的身體檢查領域,仍應存在著不斷更新的研究,書中包含健康評估的基礎、各部位身體檢查,以及特定族群於生命週期等各階段的評估及照護,內容除了精要的論述、圖表與照片為輔,並提供身體檢查實用指引之完整架構。這本隨身手冊對於醫學、護理及相關學系學子,或是醫療執業人員極為實用,如能詳讀內容並保有時時求知的心態,必能在臨床檢查技巧上更為精進。 【目錄】 教師評審員和其他貢獻者 v 前言 ix 譯者序 xi CHAPTER 1 臨床接觸的方法 1 (Approach to the Clinical Encounter) CHAPTER 2 會談、溝通和人際交往技巧 19 (Interviewing,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CHAPTER 3 健康史 33 (Health History) CHAPTER 4 身體檢查 53 (Physical Examination) CHAPTER 5 臨床推理、評估和計劃 65 (Clinical Reasoning, Assessment, and Plan) CHAPTER 6 健康維持及篩檢 79 (Health Maintenance and Screening) CHAPTER 7 臨床證據的評估 102 (Evaluating Clinical Evidence) CHAPTER 8 一般診察、生命徵象和疼痛 112 (General Survey, Vital Signs, and Pain) CHAPTER 9 認知、行為和精神狀態 128 (Cognition, Behavior, and Mental Status) CHAPTER 10 皮膚、毛髮與指甲 148 (Skin, Hair, and Nails) CHAPTER 11 頭頸部 176 (Head and Neck) CHAPTER 12 眼睛 183 (Eyes) CHAPTER 13 耳與鼻 199 (Ears and Nose) CHAPTER 14 喉與口腔 211 (Throat and Oral Cavity) CHAPTER 15 胸腔及肺 221 (Thorax and Lungs) CHAPTER 16 心血管系統 243 (Cardiovascular System) CHAPTER 17 周邊血管系統 269 (Cardiovascular System) CHAPTER 18 乳房和腋窩 285 (Breasts and Axillae) CHAPTER 19 腹部 299 (Abdomen) CHAPTER 20 男性生殖系統 323 (Male Genitalia) CHAPTER 21 女性生殖系統 336 (Female Genitalia) CHAPTER 22 肛門、直腸及攝護腺 354 (Anus, Rectum, and Prostate) CHAPTER 23 肌肉骨骼系統 363 (Musculoskeletal System) CHAPTER 24 神經系統 409 (Nervous System) CHAPTER 25 兒童:從嬰兒到青少年 453 (Children: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 CHAPTER 26 懷孕婦女 503 (Pregnant Woman) CHAPTER 27 老年人 533 (Older Adult) 索引 563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9版) 心電圖學必備(第九版) ISBN 9789863683599 作者/出版社 *賀立婷/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0/9 重量:0.65kg 頁數:400 裝訂:平裝 開數:23x17cm 印刷:彩色 原文書名:The Only EKG Book You'll Ever Need NINTH EDITION 原著:Malcolm S. Thaler (原文10版) The Only EKG Book You'll Ever Need (IE) 312-9605/9781975196059 ISBN 9781975196059 作者/出版社 Thaler / LWW 出版年代/版次 2023/10 重量:0.65kg 頁數:404 裝訂:平裝 開數: 23 x 17.8 cm 印刷:彩色 中文版簡介: 本書以簡要易懂的文字解說心電圖,讓學習更加輕鬆,所以可在這30年來持續地引領讀者踏入心電圖的浩瀚領域。更新的版本提供了快速且準確使用心電圖來診斷心臟疾病的方法,包含了心臟肥厚及擴大、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及心肌梗塞等。書中不僅彙整了各疾病在心電圖上的呈現特色及判讀要點,並穿插實際情境以供讀者思考學習,有別於其他心電圖教科書。除此之外,在書末附有心電圖的實作練習及解析,更可以讓讀者能立即驗收學習成效,對於即將接觸心電圖的醫療人員及學生來說,本書無疑是學習心電圖學最佳的入門指引! 中文版目錄: 楔子 1 1 入門 9 電與心臟 10 心臟的細胞 13 時間及電壓 18 P 波、QRS 複合波、T 波,以及一些直線 20 直線的命名 29 總結:心電圖上的波型與直線 31 產生波型 33 心臟十二個視角 38 有關向量 47 正常的十二導程心電圖 49 總結:正常心電圖波的介紹 60 你 可能會想知道的重點:第一部分:為什麼不 讓電腦來判讀呢? 62 你 可能會想知道的重點:第二部分:完成心電 圖檢查後,如何將機器移離病人的胸部? 63 接下來引人入勝的內容 64 2 心臟肥厚及擴大 65 介紹 66 定義 67 心軸 70 總結:心軸 78 心軸偏移、肥厚和擴大 81 心房擴大 84 總結:心房擴大 87 心室肥厚 88 心室肥厚的次發性再極化異常 94 總結:心室肥厚 97 病例1 98 病例2 100 3 心律不整 103 心律不整的臨床表現 105 心律不整為什麼會發生 106 心律條圖 107 如何從心電圖確認心跳速率 110 五種基本的心律不整 114 竇性起源的心律不整 115 總結:竇性起源的心律不整 121 異位心律 123 折返心律 124 四個問題 126 心室上性心律不整 129 總結:心室上性心律不整 146 心室性心律不整 147 總結:心室性心律不整 153 心室上相對心室性心律不整 154 總 結:心室頻脈相對心室上性心搏過速合併 傳導偏差 161 電生理學檢查 162 植入性去顫器 164 體外去顫器 165 病例3 167 病例4 170 病例5 172 4 傳導阻斷 175 什麼是傳導阻斷? 176 房室傳導阻斷 178 總結:房室傳導阻斷 188 束支傳導阻斷 190 總結:束支傳導阻斷 196 半傳導阻斷 197 合併右束支傳導阻斷和半傳導阻斷 202 未達標準的阻斷 205 終極傳導阻斷應用:結合房室傳導阻斷、 右束支傳導阻斷及半傳導阻斷 206 心律調節器 208 病例6 213 病例7 215 病例8 216 5 預激症候群 219 什麼是預激? 220 Wolff-Parkinson-White 221 短的PR 間隔但沒有三角波 223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預激? 224 總結:預激 230 病例9 231 6 心肌缺氧及梗塞 233 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冠心症 234 如何診斷心肌梗塞 237 ST 段上升心肌梗塞 240 總結:進展中心肌梗塞的心電圖變化 251 定位梗塞的位置 252 非ST 段上升心肌梗塞 264 Takotsubo 心肌病變 265 心絞痛不合併梗塞 267 總結各種不同的缺血性症候群 269 心電圖診斷心肌梗塞的限制 271 壓力測試 272 病例10 277 病例11 282 7 收尾 285 電解質異常 287 低體溫 292 藥物 293 關於QT 間隔的更多資訊 297 其他心臟問題 299 肺部疾病 305 中樞神經系統 307 心因性猝死 308 運動員心臟 311 運動員的參賽前檢查 312 睡眠障礙 314 術前評估 316 總結:其他狀況 317 病例12 320 病例13 323 8 融會貫通 325 判讀心電圖的九個步驟 328 9 如何進到卡內基大廳? 351 索引 375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X光判讀隨身手冊 作者:范國光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7 條碼:9789863681632 簡介: l 本書由具影像學診斷經驗豐富的一線專家、學者精心編寫。 l 從基礎理論與基本徵象開始,歸納出人體各系統的常見疾病、多發疾病及部分罕見疾病的X光影像學特徵,並附有豐富的X光片圖供讀者參考學習。 l 內容條列分項、簡潔明瞭、深度適宜、涵蓋面廣且實用性強。 l 適合放射科相關人員、學生閱讀及可供臨床醫師作為診斷判讀參考。 前言 《影像讀片一學就會系列》秉承「貼近臨床實務,便於識記、看圖識病」的原則,本著「簡單、實用、重點明確」的理念,由具有豐富影像學診斷經驗的一線專家學者精心編寫,是針對性和實用性極強的口袋書。 全套叢書按照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分為三冊,包括《X光判讀隨身手冊》、《CT 判讀隨身手冊》、《MRI 讀片掌中寶》。本套叢書從基本理論、基本現象入手,以最簡潔的語言歸納出各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及部分少見病、罕見病的 X 光、CT 及 MRI 的影像學特徵,做到重點明確、深度適宜、涵蓋面廣、實用性強。既可作為臨床影像醫師和新進影像醫生的工具書,又能成為各大醫院與醫療保健機構臨床醫生的參考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一直得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盛京醫院以及遼寧省內外多家醫院放射科領導和同仁們的支援與幫助。張軍、劉東風、蘇惠群、任玲、李建、王國慶、高軍、孫文閣等諸多同道為本書無償提供珍貴影像資料。在此一併表示誠摯謝意。由於編者學識淺薄,經驗不足,如本書出現疏漏、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專家、同道不吝賜教。 范國光 目錄 第 1 章 X 光診斷物理知識必讀 1 第 2 章 X 光診斷讀片基礎 4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讀片基礎 4 第二節 呼吸系統讀片基礎 5 第三節 循環系統讀片基礎 6 第四節 腹部讀片基礎 30 第五節 骨骼肌肉系統讀片基礎 35 第六節 乳腺讀片基礎 36 第 3 章 頭頸部疾病的 X 光診斷 40 第一節 眼眶骨折和眶內異物 40 第二節 鼻及鼻竇病變 42 第三節 咽部病變 48 第四節 耳部 53 第五節 口腔頜面部病變 57 第六節 頭顱病變 65 第 4 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 X 光診斷 68 第一節 氣管和支氣管疾病 68 第二節 肺先天性疾病 72 第三節 肺部炎症 75 第四節 肺結核 80 第五節 肺腫瘤 87 第六節 塵肺症 (Pneumoconiosis) 94 第七節 胸膜病變 96 第八節 縱隔疾病 99 第九節 橫膈肌病變 110 第十節 胸部外傷 113 第 5 章 循環系統疾病的 X 光診斷 116 第一節 先天性心臟病 (CHD) 116 第二節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129 第三節 高血壓性心臟病 131 第四節 風濕性心臟病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132 第五節 肺源性心臟病 (Cor pulmonale) 140 第六節 心肌症 142 第七節 心包膜疾病 145 第 6 章 骨肌系統疾病的 X 光診斷 149 第一節 骨與關節創傷 149 第二節 骨軟骨缺血性壞死 (Avascular necrosis) 157 第三節 骨髓炎 (Osteomyelitis) 161 第四節 骨關節結核 165 第五節 骨腫瘤和瘤樣病變 168 第六節 關節病變 185 第七節 脊柱病變 192 第八節 軟組織病變 196 第九節 骨關節發育畸形 199 第十節 骨關節發育障礙 213 第 7 章 消化系統疾病的 X 光診斷 218 第一節 消化道病變 218 第二節 急腹症 253 第 8 章 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疾病的 X 光診斷 260 第一節 泌尿系統病變 260 第二節 女性生殖系統 290 第 9 章 乳腺疾病的 X 光診斷 294 參考文獻 306 索引 307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CT判讀隨身手冊 作者:陳煥武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124 簡介: 本書是由具臨床影像診斷經驗豐富的一線專家所編寫,從基礎理論、基本徵象入手,接著依序探討中樞神經、呼吸、循環、骨骼肌肉、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統,以及頭頸部與乳腺等身體構造,並歸納出各部位常見疾病、多發疾病及罕見疾病的CT影像特徵。全書內容呈條列式分項說明,圖片豐富多元,不僅是醫學影像相關科系學生的學習參考用書,亦是新進和資深放射科醫師臨床上的實用工具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基礎免疫學─免疫系統的功能與失調(第5版) 原文書名:Basic Immunology:Functions and Disorders of the Immune System,5E 作者:ABBAS 翻譯:蘇耿民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17/06/08 ISBN:9789869359368 內容簡介 隨著各項研究成果的發表,免疫學的觀念日新月異,本書亦持續修訂,提供學生清晰、最新的免疫學觀念,並涵蓋老師、助教、講師等第一線指導者的授課經驗,梳理免疫學所有核心重點資訊,研讀此書就能快速有效掌握免疫學的基礎觀念。 本書透過高品質全彩圖片、臨床案例,輔以簡明的文筆,讀來清晰易懂,實為人體免疫學最具可親性之導論書。 目次 1 免疫系統的介紹, 1 命名、一般性質及其組成 2 先天性免疫, 25 對抗感染的早期防禦機制 3 捕獲抗原並呈獻給淋巴細胞, 53 淋巴細胞所見為何? 4 後天性免疫系統的抗原辨識, 77 淋巴細胞抗原受器的構造與免疫型錄的發展 5 細胞性免疫, 101 T 淋巴細胞被細胞相關的抗原活化 6 T 細胞性免疫的作用機制, 127 宿主防禦時的T 細胞功能 7 體液性免疫反應, 145 活化B 淋巴細胞與產生抗體 8 體液性免疫的作用機制, 167 清除細胞外的微生物與毒素 9 免疫耐受性與自體免疫, 187 免疫系統的敵我辨別和辨別失敗 10 對抗腫瘤與移植物的免疫反應, 207 針對非感染性轉型與外來細胞的免疫力 11 過敏反應, 227 免疫反應引起的病症 12 先天性與後天性免疫不全, 243 免疫力不全所引起的疾病 建議閱讀, 261 附錄Ⅰ, 269 詞彙 附錄Ⅱ, 313 細胞激素(Cytokines) 附錄Ⅲ, 319 選擇型CD分子的主要特徵 附錄Ⅳ, 331 臨床病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依考選部命題大綱編寫,配合學校平時考、期中考之舉行,可收循序漸進之復習成效。 以專技高考、二技等考試為依據,使學生熟悉各類考題,難題附解析說明,可在各種大小考試中攻無不克。 【目錄】 第1回 緒論、細菌解剖學、細菌生理學 第2回 細菌的遺傳、滅菌與化學治療、寄生物與宿主之關係 第3回 免疫學(一) 第4回 免疫學(二) 第5回 化膿性球菌、白喉棒狀桿菌與分枝桿菌屬 第6回 第1~5回復習 第7回 革蘭氏陽性帶芽孢桿菌 第8回 腸內桿菌與其他腸內致病菌 第9回 革蘭氏陰性桿菌與其他致病菌 第10回 螺旋菌與放線菌、黴漿菌與L型細菌、立克次菌屬與披衣菌屬 第11回 黴菌學 第12回 第7~11回復習 第13回 噬菌體與病毒之特性 第14回 痘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與肝炎病毒 第15回 正黏液與副黏液病毒、德國麻疹病毒與冠狀病毒、小RNA病毒 第16回 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輪狀病毒、節肢動物媒介病毒、人類免疫缺乏及腫瘤病毒 第17回 寄生蟲學 第18回 第13~17回復習 第19回 總復習 解答及解析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70%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 顧好腸道免疫力,有效預防流感、肺炎、病毒! 人為什麼會生病?腸內廢物太多所致! 只需3週,幫腸道斷捨離,清腸、排毒、瘦身,一次完成! 還可緩解過敏、腸漏、慢性發炎等難治疾病★ 醫師親證,排出腸毒後瘦了「20公斤」! ★ 韓國網路書店,好評5顆星! ★ 獨家收錄「3週腸道修復計畫」,改善腸道最有感! ★ 益生菌挑選方法大公開,教你不再吃錯。 ․【見證者這樣說】修復腸道後,身心都變舒暢了! ◎飲食習慣混亂,導致甲狀腺異常、產後肥胖,修復腸道後瘦了20公斤,精神也變好了。 ──本書作者,李松珠 ◎早晚吃流質餐,中餐正常吃,並避開麩質食物,3週治好過敏性鼻炎。 ──40多歲,李女士 ◎修補腸道、不再腸漏後,連乾癬也好轉,紅斑、角質都消失了! ──40多歲,金先生 ◎因腸漏使免疫力下降,導致纖維肌痛症,開始清腸並補充益生菌後,2週內止痛了! ──50歲,朱女士․只需3週,排出腸毒後,身體會出現這些變化! 消化順暢,不再容易腹瀉或便祕。 腸內好菌變多,皮膚也變好了。 免疫力提升,從此不再容易感冒。 腸內血清素增加,感到快樂,也不憂鬱了。 體內不再有毒素,變得容易受孕。․快速檢測!你的腸道健康嗎? 下列符合項目越多,表示腸道越不健康,必須盡快改善。常消化不良 經常腹瀉或便祕 放屁味道很臭 糞便有酸味 經常感冒 肩膀挺不太起來 有過敏症狀(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皮膚炎) 容易憂鬱、無力 身體容易水腫 喉嚨容易生病,聲音很啞․為什麼腸道不舒服,人就會生病? 身為專業腸胃科醫師,同時也是本書作者的李松珠表示,腸道不僅負責消化、吸收,更掌管免疫和解毒作用,並維持生命與身體活動所需的各種代謝。但是現代人受飲食、環境及壓力影響,累積許多毒素在體內,讓厚實的腸道黏膜受損、鬆弛,使腸內的壞菌比益菌多,消化、吸收功能變差,免疫力與解毒力也下降,身體進入越來越虛弱的惡性循環中。․如何透過「腸道修復計畫」,排腸毒、治疾病? 基本需進行3週,剛開始的前三天最重要,從第四天開始,建議一天中有一餐以流質食物代替,腸道會開始排毒、增加好菌。但若想要改善疾病,能執行三個月更好。重點如下:〔1〕吃流質餐──善用6大清腸食物,如高麗菜、紅蘿蔔等,清潔腸道。〔2〕增加益菌,減少害菌──適時補充益生菌,並搭配攝取益菌生,以便減少害菌數量。 〔3〕養成有益腸道的習慣──懂得釋放壓力,讓自己好睡,並養成運動習慣。從今天起,保護腸道,養出好菌,越吃越健康!本書特色 1.附有「腸道健康檢測表」,幫助了解腸道。 2.搭配「腸道修復計畫」,改善難治疾病,找回健康。 3.收錄益生菌介紹一覽表,不再吃錯。 【目錄】 【作者序】只要三週,改善你的腸道!Chapter1 惱人的小病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症狀,其實是身體在求救! 每十人中,高達九人都不健康! 盲目相信檢查結果,是延誤就醫的主因! 腫瘤是在告訴我們,該注意健康了! 「肥胖」造成的問題,遠超乎想像 一張表格,快速測出你的健康指數!Chapter2 常感冒、憂鬱,原來是腸道出問題了! 容易感冒,是因為腸道不健康? 腸內細菌分三種:好菌、壞菌、中性菌 憂鬱症沒好轉,問題竟出在「腸道」? 對腸道有害的毒素,可分為五種 腸道過勞時,肝臟也會生病 除了症狀,這些檢查也能確認腸道是否健康!Chapter3 這些疾病,都和腸道有關! 1腸漏症──腸道一旦破損,毒素就會擴散 2過敏性疾病──九成以上的患者,腸道都充滿毒素 3自體免疫疾病──腸道不佳,免疫力也不會好 4發炎及疼痛──因腸內毒素流遍全身所致 5代謝症候群──吃太多垃圾食物,使毒素穿透腸壁 6憂鬱症──保持腸道健康,情緒也會好轉 7不孕症──環境使體內充滿毒素,自然不易受孕Chapter4 進行腸道修復計畫前,要注意這些事! 修復腸道時,要先清空再填補 如何開始「腸道修復計畫」? 如何決定計畫的長短?視身體狀況而定Chapter5 〔Step1〕以水和膳食纖維,徹底清潔腸道 1每天喝兩公升以上的水 2每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 3一天中,有一餐請吃流質食物 4必要時,才使用抗生素 5清潔腸道時,可能出現「瞑眩反應」Chapter6 〔Step2〕增加益菌,減少壞菌 1補充對腸道有益的「益生菌」 2透過益菌生,幫助增加腸內好菌 3想補充益菌生,可吃這五種食物Chapter7 〔Step3〕透過良好習慣,維持腸道健康 1適時補充腸道需要的營養 2提升消化功能,營養才能被吸收 3少喝酒,避免傷害腸道及降低解毒力 4規律飲食、勿過量,才能保護腸道 5運動、睡眠、減壓,改善腸道的三要素 【後記】腸道與心理,會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