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28
詳細資訊
28
為您推薦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簡介】 本書譯自""Handbook of Medical Parasitology""原書之第三版,內容十分精簡,更有系統且較前幾版具更豐富的圖表,非常適合一般學生閱讀,藉由本書相信可對寄生蟲有一基本的概念。 【目錄】 第一部份 原蟲 第二部分 蠕蟲 第三部份 節足動物 第四部分 基本診斷法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生理學是研究身體運作的學問,例如呼吸、消化、循環、泌尿等系統,想要對疾病的肇因、症狀及治療之道有深入認識,是絕對離不開對生理學科的瞭解。本書延續了前幾版的傳統與方針,將生理學主題做詳盡介紹,以適合修習生理學的學子閱讀,此外,在內容編排上亦更新資訊且以更容易讓讀者理解與記憶的形式呈現,並且在各章節末納入簡短的主要觀念,鼓勵讀者先停下來思考這一章節的內容,然後循序漸進下一章節,相信這些修改會使得這本了不起的教科書更易於閱讀及授課。 目錄 1. 恆定:人體生理學架構 1 2. 身體的化學組成及其與生理學的關聯 21 3. 細胞結構、蛋白質與代謝路徑 45 細胞構造 46 蛋白質合成、分解與分泌 57 蛋白質與配體的互動 66 化學反應與酵素 71 代謝路徑 78 4. 溶質與水穿越細胞膜的移動 95 5. 細胞傳訊生理 118 6. 神經傳訊與神經系統的結構 136 神經系統的細胞 137 膜電位 143 突觸 158 神經系統的結構 172 7. 感覺生理 190 一般原理 191 特定感覺系統 201 8. 意識、腦與行為 234 9. 肌肉 257 骨骼肌 258 平滑肌與心肌 286 10. 身體動作的控制 300 11. 內分泌系統 319 激素的一般性質與激素控制系統 320 下視丘與腦下腺 332 甲狀腺 338 內分泌對壓力的反應 343 生長的內分泌控制 347 鈣離子恆定的內分泌控制 351 12. 心血管生理 361 循環系統的一般特性 362 心臟 371 血管系統 389 心血管功能的整合:體動脈壓的調節 409 健康與疾病的心血管型態 430 凝血作用:防止血液流失 430 13. 呼吸生理 445 14. 腎臟以及水與無機離子的調節 490 腎臟生理的基本原理 491 離子與水平衡的調節 505 氫離子的調節 523 15.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534 16. 有機代謝及能量平衡的調節 574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控制與整合 575 全身能量平衡的調節 589 體溫的調節 594 17. 生殖 604 配子生成、性別決定及性分化總覽;生殖內分泌學的一般原理 605 男性生殖生理 614 女性生殖生理 624 懷孕、避孕、不孕,以及一生中激素的變化 637 18. 免疫系統 659 19. 醫學生理:以臨床病例做整合 697 附錄A A-1 附錄B A-42 附錄C A-46 名詞解釋/索引 GI-1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生物統計學 ISBN13:9789864306794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楊惠齡;林明德 裝訂/頁數:平裝/306頁 規格:26cm*19cm*1.5cm (高/寬/厚) 重量:687克 版次:11 出版日:2021/04/01 中國圖書分類:生物科學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針對統計學的初學者所編寫的「生物統計學」教材,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基本的統計方法及原理,並藉由例題的說明,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瞭解統計方法與公式的應用及計算,讓讀者能輕鬆上手。 本書採用普遍且操作簡易的Excel 2010套裝軟體做為主要的輔助工具,配合課本相關的內容加以解說、示範,引導讀者於研習統計方法及原理時,配合各章Excel 2010套裝軟體的步驟說明實際操作練習,更能體會「從做中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各章之後皆附有習題,供讀者演練,加強對統計方法的理解與運用,並於附錄中提供習題解答,供讀者參考。 本書好教、易學,自初版發行以來即受到許多學校教師採用為指定教材,第十一版採納讀者及採用本書上課的老師們回饋意見,校正部分頁面的數值,使內文更趨向精確完整,以符合使用者之需求。 目錄 Chapter 01 緒論 1-1 什麼是生物統計學 1-2 資料的取得 1-3 資料之性質 1-4 EXCEL與生物統計 習題 Chapter 02 資料的整理 2-1 次數分配表的編製 2-2 相對及累積次數分配表的編製 2-3 統計圖 2-4 EXCEL與統計圖 習題 Chapter 03 敘述統計 3-1 算術平均數(Mean) 3-2 中位數(Median) 3-3 眾數(Mode) 3-4 全距(Range) 3-5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3-6 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7 相關係數(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3-8 EXCEL與敘述統計 習題 Chapter 04 機率分配 4-1 二項分配(Binomial Distribution) 4-2 卜瓦松分配(Poisson Distribution) 4-3 常態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 4-4 t分配(Student’s t-distribution) 4-5 x2分配(Chi-Square Distribution) 4-6 F分配(F-Distribution) 4-7 EXCEL與機率 習題 Chapter 05 抽樣分配 5-1 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配 5-2 兩樣本平均數差的抽樣分配 5-3 樣本比例的抽樣分配 5-4 兩樣本比例差的抽樣分配 習題 Chapter 06 區間估計 6-1 母體平均數 的區間估計 6-2 兩母體平均數差 的區間估計 6-3 母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6-4 兩母體比例差的區間估計 6-5 母體變異數 的區間估計 6-6 兩母體變異數比 的區間估計 6-7 EXCEL與區間估計 習題 Chapter 07 假設檢定 7-1 假設檢定的意義 7-2 母體平均數 的假設檢定 7-3 兩母體平均數差 的假設檢定 7-4 母體比例的假設檢定 7-5 兩母體比例差的假設檢定 7-6 母體變異數 的假設檢定 7-7 兩母體變異數比 的假設檢定 7-8 EXCEL與假設檢定 習題 Chapter 08 次數分析 8-1 適合度檢定 8-2 獨立性檢定 習題 Chapter 09 變異數分析 9-1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2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9-3 EXCEL與變異數分析 習題 Chapter 10 廻歸分析 10-1 資料散佈圖與相關係數 10-2 單變數線性廻歸模式 10-3 單變數線性廻歸模式的推論統計 10-4 新觀察值的預測 10-5 殘差分析 10-6 EXCLE與廻歸分析 習題 附錄 附錄一 標準常態分配表 附錄二 t分配表 附錄三 x2分配表 附錄四 F分配表 附錄五 習題解答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生物化學(9版) 原文書名:Biochemistry 9/E 作者:Campbell/Farrell 翻譯:張立雪 出版社:偉明 出版日期:2020/09/00 ISBN:9789579282857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量:0.34kg 頁數:400 裝訂:平裝 開數:21 x 10.8 cm 印刷:單色 審閱:張復舜 譯者:張復舜.陳泰宇.楊子清.羅羿凡.蔡楚葳.李嵩濤.林奕萱.戴瀅純.李方齡.鄒黃龍 原著序 DSM-5-TR®的出版更新了DSM-5® 精神疾病的診斷分類和編碼,並對70多種精神疾病的診斷準則做了解釋說明。為了方便快速參考,臨床醫師可能會發現這本小而方便的手冊非常有用,其中僅包含DSM-5-TR®分類 (即按照DSM-5-TR®章節排列的疾病、亞型、特別註記 [specifier] 和診斷編碼的完整列表)、更新過的手冊使用方式的小節,以及更新過的DSM-5®診斷準則組套 (diagnostic criteria sets) 和編碼註 (coding notes)。《DSM-5-TR®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es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DSM-5-TR®》旨在與全面更新過的DSM-5-TR®結合使用。正確使用本手冊需要熟悉準則組附帶的每種疾病的內文描述。DSM-5-TR®的內文描述也進行了全面的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文獻以及文化、種族主義和歧視對精神醫學診斷的影響。 本手冊提供了所有包含在DSM-5-TR®中更新過的ICD-10-CM編碼、編碼註及記錄程序 (recording procedures),還包括了新加入的診斷「延續性悲慟障礙症(prolonged grief disorder)」的診斷準則。新加入的還有用於指示當前(和過去的)自殺行為和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nonsuicidal self-injury) 的症狀編碼。 臨床醫師在DSM-5-TR®中可以找到更多參考資訊,包括第三部分:新興評估方法和模型(包含評估方法、有關精神疾病診斷和文化的更新版內文、文化整合闡述和會談、人格障礙的DSM-5®替代模型,以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狀況)和DSM-5-TR®附錄 (包含 DSM-5®疾病診斷的按字母及按數字排列的ICD-10-CM編碼列表)。評估方法和其他資訊可線上獲取:www.psychiatry.org/dsm5。 請參閱 www.dsm5.org 以了解定期的DSM-5-TR®編碼和其他更新。 目錄 (Contents) 原著序 v 譯者序 vi DSM-5-TR®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修訂版分類 ix SECTION I DSM-5基礎知識 手冊使用說明 3 DSM-5®在司法醫學使用之提醒聲明 15 SECTION II 診斷準則及編碼 神經發展障礙症 19 思覺失調類群及其他精神病症 41 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 57 憂鬱症 81 焦慮症 99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111 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121 解離症 133 身體症狀障礙症 137 餵食和飲食障礙症 143 排泄障礙症 149 睡眠-覺醒障礙症 151 性功能障礙 167 性別不安 177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181 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症 187 認知障礙症 235 人格障礙症 269 性偏好症 279 其他精神疾病與附加編碼 285 藥物引發的動作障礙症及其他醫藥副作用 287 其他可能成為臨床關注焦點的情況 305 索引 325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分子生物學(第三版) 作者: 曾哲明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23/06/20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依其多年教學及研究經驗撰寫而成,主要介紹分子生物學的基礎概念,內容著重於與基因表現有關的DNA、RNA與蛋白質等大分子上,探討其結構、合成、功能與活性的調節,可幫助學子們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為進一步研習生物技術、分子醫學、生物資訊等應用性學門作準備。一些較進階的內容則整理於「延伸學習」專欄,並在各章章末提供完整參考文獻,可作為更深入探索分子生物學的一些線索,並方便研究者查詢相關資料。對於即將報考研究所的學子而言,本書可作為重點概念的溫習用書。 近年來由於研究技術與理論的創新,大數據資料庫的建立,加上在醫學與生物學更廣泛的應用,分子生物學已經逐漸邁入一個新的世代。 第三版增加了近十年來相關文獻與數據庫的資料,部分內容做了大幅增補與修正,尤其是近年來基因組學與蛋白組學的快速發展,經由人類全基因研究(GWAS),以及針對基因與其產物(蛋白質)的深入註解(annotation),發現或確認了多種人類基因,本書增加了相關基因的特性、調控,以及其蛋白產物的功能與交互作用,同時概略闡述部分基因及蛋白與分子醫學、癌症研究的相關性。 此外,第三版的另一特色是增加了第13章「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簡介」,以利啟蒙者能以本書為基礎,銜接已融入日常保健與醫學診療的生物科技,故第三版大幅提升了深度與廣度。本書之附圖及索引也做了編修與增補,參考文獻依據近十年內的相關期刊論文全面整編。 目錄 Chapter 01 DNA與染色體的結構 1-1 分子生物學的里程碑 1-2 去氧核糖核酸的結構 1-3 從DNA到染色體 Chapter 02 基因體的結構與特性 2-1 基因 2-2 基因體 2-3 基因體中的重複序列 2-4 核外的基因體 Chapter 03 原核細胞基因的轉錄與調控 3-1 轉錄調控序列 3-2 原核細胞的轉錄 3-3 早期研究-乳糖操縱組 3-4 操縱組調控機制的多樣性 3-5 適應環境的基因調控系統 Chapter 04 噬菌體的基因調控 4-1 λ噬菌體生活史 4-2 溶菌期的基因調控 4-3 潛溶期的基因調控 4-4 基因體的整合與誘發 Chapter 05 真核細胞基因的轉錄 5-1 啟動子與順向調控元素 5-2 基因轉錄的啟始 5-3 轉錄的延伸與終止 Chapter 06 真核細胞基因轉錄的調控 6-1 轉錄因子 6-2 組蛋白的轉譯後修飾 6-3 DNA甲基化與表觀調控 6-4 RNA甲基化與表觀調控 6-5 小RNA的干擾機制 Chapter 07 傳訊RNA的轉錄後修飾 7-1 5' 端帽化作用 7-2 3' 端的轉錄後處理 7-3 剪接體的插入子剪接作用 7-4 自我剪接的插入子 7-5 另類的剪接模式 7-6 mRNA經核孔輸出的機制 7-7 細胞質RNA的修飾與分解 Chapter 08 轉譯-合成蛋白質 8-1 轉送RNA 8-2 胺基酸乙醯tRNA 8-3 核糖體 8-4 轉譯 8-5 轉譯的調節 Chapter 09 轉譯後修飾與蛋白質轉送 9-1 蛋白質的修飾 9-2 自由態核糖體的轉譯與轉送途徑 9-3 粗內質網核糖體轉譯與轉送途徑 Chapter 10 DNA複製 10-1 DNA 複製的特性 10-2 原核細胞DNA複製 10-3 真核細胞DNA複製 Chapter 11 DNA的突變與修補 11-1 DNA突變與損傷 11-2 點突變的修補機制 11-3 結構損傷的修補機制 Chapter 12 DNA的重組與轉位 12-1 DNA 重組 12-2 轉位子 Chapter 13 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簡介 13-1 DNA重組與克隆技術 13-2 聚合酶連鎖反應 13-3 微矩陣分析 13-4 DNA定序 13-5 生物資訊學 附錄 索引 詳細資料 ISBN:9789864309337 規格:平裝 / 462頁 / 19 x 26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生命科學類> 生物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醫學分子檢驗的技術在過去幾年的發展,有多項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大醫院及生技公司,其結果可作為病人疾病之診斷、治療及預防之參考。如海洋性貧血、血友病、蠶豆症及唐氏症的診斷及篩選,腫瘤標誌的診斷及篩選,結核分枝桿菌及細菌抗藥性基因的快速診斷,都已有良好成效。 本書中涵蓋五大領域:分子檢驗技術、遺傳疾病、腫瘤標誌、感染性疾病之分子檢驗及其他重要之分子檢驗,是引領初學者的重要學習指南。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新編輸血醫學(第四版) 324-054C/9789863684848 ISBN 9789863684848 作者/出版社 *孫建峰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3/4 重量:1.4kg 頁數:660 裝訂:精裝 開數:26.6 x 19.2 cm 印刷:雙色 四版序 新編輸血醫學再版以來匆匆又過了 6 年,由於前次改編的架構與內容大致上已趨完備,我大致維持前版的架構,在此版核.酸序列及胺基酸採用了正確的表示法,而核酸的編碼是以胺基酸序列之起動碼開始編碼,因此胺基酸與核酸編碼序列大多能相對應。整體架構仍分為五部份,以下為此次本書最重要的結構: 第 1 至第 8 章主要為血庫免疫血液學。Rh 系統相當複雜,此次改寫較多讓整體有比較順暢可讓讀者比較容易入門瞭解。MNS 系統這一章前次已加入了最新的資訊,那就是長庚醫院 2014 年發表的論文評估在台灣華人米田堡系列基因之分佈,顯示在對 1027 個病人檢體全面就 Mi.V,/Mi.XI、Mi.I/Mi.II/Mi.VII、Mi.VIII/Mi.IX、MilIII/Mi.IV、MiVI/ MiIX 及 Sta 等基因作 PCR 擴增,長庚醫院發現在這 1 千多個個人中只發現具 Mi.III 基因及 Sta 基因的個人(分別為 5.6% 及 3.4%),並未發現其他型的米田堡系列基因,而此次也將米田堡敘述重新整理,另加入 Sta 章節讓有興趣的讀者有較多的解。另外,在前版中 P 系統已提供了最新的基因模式,能解釋 P1 及 P2 表現型的形成機制,也加入 P 系統,在此版則將 P 相關系統有較明確的敘述:(1) P1Pk (P1PK 003, CD77),三個抗原 P1 (001), Pk (003), NOR (003)。P1 抗原呈多樣性分布、Pk 屬高頻率抗原,而 NOR 屬低頻率抗原。NOR 也是發生在基因單點突變才發生的,臨床上也罕見。(2) 紅血球醣脂 Globoside (GLOB 028) 有 P(001) 及 PX2(002) 二個抗原,兩個抗原都是高頻率抗原。(3) FORS (FORS 031),有 FORS1 (001) 1 抗原,是低頻率抗原 FORS1 發生在基因單點突變而讓原本無基因產物表現型 (null phenotype) 的基因活化,臨床上罕見;及高頻率抗原 LKE (901 017),屬高頻率抗原。 第 9 至第 12 章討論抗原抗體反應與血庫基本測試原理和檢驗方法,包括抗體篩檢、鑑定、及交叉試驗方法等,此次的修改仍較少。但更重要的是在前版中台灣我們提到的以 Manual polybrene 方法及台灣捐血中心所提供的抗體篩檢細胞組作了數十年並未經過確效過仍值得再提及:長庚醫院在 2014 年所發表的對台灣過去此一程序所作的確效結果,由於我們僅有 GP.Mur 存在之事實,台灣使用捐中供應之含 GP.Mur (Mi.III) 作為篩檢細胞是正確的。我們發現雖然 Sta 基因的個人有 3.4% 但在台灣,anti-Sta 並不是一個臨床上重要的抗體,我們篩檢細胞不必加入 Sta 對以來篩檢 anti-Sta。 第 13 至 15 章討論捐血及血液成分的製備及貯存未作更動。 第 16 至 21 章則討論血液成分輸用和輸血相關不良反應、輸血相關的免疫學調適 (Immunomodulation) 及感染性疾病,以及新生兒溶血性疾病、自體免疫溶血和藥物相關的溶血性疾病等。前版中己加入介紹「富含血小板之血漿 (platelet rich plasma)」此一臨床上相當受囑目的新興成分、也比較詳細的(超過 4 頁篇幅)來討論「適當的輸血治療」以及「輸血門檻 (transfusion threshold)」的問題、在輸血反應中 TRALI 這一部份我加入相當重要的新資訊及證據,介紹有關 anti-HNA-3a 抗體在嚴重性 TRALI 病人的重要性。此一部份編輯較少,不過對第 20 章新生兒及胎兒溶血我作了相當程度的改寫。 第 22 章至第 24 章則包括其他課題如親子鑑定、品管學、與幹細胞移植等此次對這一部未作更動。但在前版對幹細胞移植這一章已作相當大的更動值得注意:這一章對幹細胞移植作整體觀念上的介紹,讓讀者可以在此一章中獲得幹細胞移植的基本概念;前版對對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A/HLA)、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與移植物抗血癌細胞反應 (graft-versus-leukemia reaction, GVL) 有所介紹外,更對調理治療(preparative/conditioning regimens) 包括髓根除性 (myeloablation) 調理治療、減低強度 (reduced intensity) 或非髓根除性 (non-myeloablation) 調理治療也有所敘逑,我並介紹癌幹細胞 (malignant/leukemic stem cell) 的重要性,以期使讀者了解經由免疫機制來移除癌幹細胞之觀念在癌治療上的重要。 本書每一章後都附有參考書及文獻以供讀者進一步閱讀需要之用,單一引用則在文中以較小字體附註。此次也把所有的圖表及重要內文製作成學習幻燈片希望能對學校老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及有幫助。 很高興這一次改版的結果,有更接近自己能接受的內容,更希望也能對醫師及醫檢師在血庫學及輸血醫學方面的了解有幫助。 孫建峰 2022年9月27日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內容簡介 以人、環境、健康、護理出發,培養專業核心價值 護理學導論是護理初學者建立護理專業基本認識的一門課程,透過此課程可獲得從事護理專業應有的觀念並奠定護理基礎。本書以護理學之四大概念(範疇)為骨架,由17位學經歷豐富之作者執筆,完整建構護理學基本知識共16章,內容囊括: •人:人類基本需要、治療性人際關係與有效溝通、護理人員的角色、功能與生涯規劃等。 •環境:認識醫療環境及健康照護體系等。 •健康:健康的定義以及健康與疾病模式等。 •護理:護理的定義、護理理念、護理發展史、護理概念模式、護理過程以及護理倫理與法律等重要概念。 本版修訂重點 1.更新法規條文與相關數據、修正國內外最新資料 內容包括:護理價值觀的變遷趨勢;護理證照制度;COVID-19疫情影響之下,護理照護模式及教學模式之轉型;進階的公衛2.0預防醫學四段七級理論架構;2021年ICN倫理規範及2023年台灣護理倫理規範。 2.全新著作的章節 第10章 護理照護模式、第14章 護理專業團體、第16章 護理生涯發展與規劃。 各章架構中,「學習目標」以及「章節架構」,幫助學生在各章的開始即對內容有初步的認識,並掌握學習方向;「情境探討」專欄,使理論與應用結合,激發學生延伸思考能力;章末的「課後練習」利於學生複習使用,提升學習效能。期望本書的再版能讓護理學子深入認識護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目錄 Chapter 1 緒論 Chapter 2 護理理念 Chapter 3 護理發展史 Chapter 4 護理學相關理論(概念模式) Chapter 5 護理教育之發展 Chapter 6 健康照護體系簡介及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Chapter 7 健康與疾病 Chapter 8 人類基本需要 Chapter 9 病人的醫療環境 Chapter 10 護理照護模式 Chapter 11 護理過程 Chapter 12 治療性人際關係與溝通 Chapter 13 護理倫理 Chapter 14 護理專業團體 Chapter 15 護理與法律 Chapter 16 護理生涯發展與規劃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這本醫用微生物與免疫學手冊是由醫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及微生物與免疫學的教授們,為了方便您複習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以及在考試時作為研讀時的幫手。 這本手冊對您未來面對病人時,用來幫助診斷傳染病也是一個極好的資源。 每個單元強調最重要的主題:微生物學、免疫學和傳染病,以易於查閱的方式呈現在每個單元中。不同的單元編排成微生物、概念及疾病部分。 微生物部分提供必要的圖片和數據以辨識、理解、診斷和治療每種微生物的感染疾病。對於最重要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都有單獨的單元來介紹,但對於相較比較不重要,其相似或是相同家族的微生物則會共用一個單元。 大部分的卡片有: •全彩的圖片來觸發您的記憶力和快速辨認。 •重點論據提供“需要知道”的微生物特點和可能出現的考題。 •重要相關字,即時提供在考試或臨床上與微生物相關的單字。 •研究案例,讓您熟悉微生物如何呈現在病人身上或在考試時的案例。 •課後小常識提供有關微生物的有趣側寫,讓您記憶細節的部分。 •細節部分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呈現,包括結構、實驗室檢測、毒性因子、產生的疾病、流 行病學研究和治療。 •快速識別圖示細菌單元上,讓您輕鬆辨別革蘭氏陽性和陰性桿菌、球菌及雙球菌。 •在免疫學、抗菌藥物、基本概念,和實驗室鑑定上,概念單元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和細節,以便於理解圖表、表格、總結並分類成各單元。 •疾病單元提供清單、表格和圖表,並將有關的微生物依疾病、疾病的徵象以及其他因素歸類,以提供一種傳染性疾病的概述。 提示如何使用這本手冊: •依序查閱各單元,依疾病或其他標準重新分類。 •先用各單元的首頁來自我測驗,然後再對照後面的答案。 •把手冊放在白袍的口袋裡,並用它來了解更多有關您的病人的疾病。 •買一個披薩當獎品,玩“說出疾病名稱”的遊戲,參加遊戲的人挑選出一個單元並說出:當您的病人有下列徵象,請您說出疾病的名稱! 或者:“當您的病人得到鏈球菌性喉炎,您如何知道這是鏈球菌性喉炎?病人是如何感染到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發病?疾病的徵象和結果是什麼?用什麼治療?” 【目錄】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去蕪存菁,所有內容皆採重點式敘述,並輔以圖表,讓讀者立即吸收重要資訊。 全書於第一章緒論之後,分為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寄生蟲學、免疫學等五大篇。本書將免疫學編為最後一篇,因免疫學與感染症的發生有關,讓讀者研讀完各類微生物之後,再進入免疫學的領域,教師與學生均能事半功倍,提升教與學的效果。 書中專有名詞與國考重點皆以粗體字標示,並羅列常見微生物發音音標,輔助誦讀。各章節所介紹的微生物均附有精心繪製的外型圖,讓讀者透過圖像加深學習印象。 坊間許多微生物學、免疫學教材,或者各自一本,對於技職院校「微生物及免疫學」課程來說太過龐雜而難以適用;或者雖然合成一本「微生物及免疫學」,但是篇幅很大,內容很多,在有限的上課時數中無法讓學生完整學習。作者有鑑於此,依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心得,以及對學生學習需求的了解,依每週2~3學分的課程研擬章節架構,編寫本書,是一本好教、易讀的微生物及免疫學教材。 各章章末評量均列入近5年來的相關國考題庫,不僅可及時檢視學習成效,亦可做為證照考試前複習之用。解答列於書中,方便自學讀者研讀;無論是讓教學授課者或是自行學習者,都能經由本書輕鬆掌握目前相關考科的出題脈絡。 第四版因應時事加入凱米颱風相關的類鼻疽、寶來茶室粿條的邦克列酸、從非洲向各處擴散的M痘、新冠併發重症的預防與治療等必須強烈關注的焦點,並將原第4章<革蘭氏陽性桿菌>的分枝桿菌移入第7章<螺旋體與分枝桿菌>,修改後可以降低閱讀時的疑惑。 【目錄】 Chapter 1 緒論 1-1 微生物的分類 1-2 微生物與疾病 1-3 微生物的清除 Part 1 細菌學 Chapter 2 概說細菌 2-1 細菌解剖學 2-2 細菌生理學 2-3 細菌病理學 Chapter 3 革蘭氏陽性球菌與陰性球菌 3-1 葡萄球菌屬 3-2 鏈球菌屬 3-3 奈瑟氏雙球菌屬 3-4 腸球菌屬 Chapter 4 革蘭氏陽性桿菌 4-1 桿菌屬 4-2 梭狀芽孢桿菌屬 4-3 李斯特桿菌屬 4-4 棒狀桿菌屬 4-5 分枝桿菌屬 4-6 放線菌屬 4-7 奴卡氏菌屬 Chapter 5 革蘭氏陰性桿菌(一) 5-1 假單胞桿菌屬 5-2伯克氏桿菌屬 5-3 嗜血桿菌屬 5-4 博德氏桿菌屬 5-5 退伍軍人桿菌屬 5-6 人畜共同病原菌 Chapter 6 革蘭氏陰性桿菌(二) 6-1 腸道細菌科 6-2 弧菌屬 6-3 螺旋桿菌屬 6-4 曲狀桿菌屬 Chapter 7 螺旋體與分枝桿菌 7-1 螺旋菌 7-2 分枝桿菌 Chapter 8 黴漿菌、立克次體與披衣菌 8-1 黴漿菌屬 8-2 尿漿菌屬 8-3 立克次體屬 8-4 披衣菌屬 Part 2 真菌學 Chapter 9 概說真菌 9-1 特性與構造 9-2 外形 9-3 對人類的影響 9-4 真菌病 9-5 真菌病的實驗室診斷 9-6 治療 Part 3 病毒學 Chapter 10 概說病毒 10-1 病毒的構造 10-2 病毒的分類 10-3 病毒的傳染途徑 10-4 病毒的繁殖 Chapter 11 DNA 病毒 11-1 腺病毒科 11-2 疱疹病毒科 11-3 乳突瘤病毒科與多瘤病毒科 11-4 痘病毒科 11-5 小DNA 病毒科 Chapter 12 RNA 病毒(一) 12-1 正黏液病毒科 12-2 副黏液病毒科 12-3 微小RNA 病毒科 12-4 反轉錄病毒科 12-5 冠狀病毒科 12-6 桿狀病毒科 12-7 絲狀病毒科 12-8 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科 Chapter 13 RNA 病毒(二)—節肢動物媒介病毒 13-1 黃病毒科 13-2 套膜病毒科 13-3 布尼亞病毒科 Chapter 14 肝炎病毒 14-1 概述 14-2 各論 Chapter 15 感染性蛋白質與類病毒 15-1 感染性蛋白質 15-2 類病毒 Part 4 寄生蟲學 Chapter 16 原蟲 16-1 阿米巴 16-2 瘧原蟲 16-3 鞭毛蟲 16-4 錐蟲 16-5 利什曼原蟲 16-6 岡地弓蟲 16-7 大腸纖毛蟲 16-8 微隱孢子蟲 Chapter 17 蠕蟲(一)─線蟲 17-1 蛔蟲 17-2 鉤蟲 17-3 蟯蟲 17-4 豬旋毛蟲 17-5 絲蟲 17-6 廣東住血線蟲 17-7 麥地那線蟲 17-8 糞小桿線蟲 17-9 棘顎口線蟲 17-10 海獸胃線蟲 17-11 犬蛔蟲 17-12 鞭蟲 Chapter 18 蠕蟲(二)─吸蟲 18-1 血吸蟲 18-2 肝吸蟲 18-3 肺吸蟲 18-4 腸吸蟲 Chapter 19 蠕蟲(三)─絛蟲 19-1 有鉤絛蟲(豬肉絛蟲) 19-2 無鉤絛蟲(牛肉絛蟲) 19-3 廣節裂頭絛蟲(魚肉絛蟲) 19-4 包囊絛蟲 19-5 微小絛蟲 19-6 縮小絛蟲 19-7 犬複孔絛蟲 Part 5 免疫學 Chapter 20 免疫系統 20-1 先天性免疫 20-2 後天性免疫 Chapter 21 體液性免疫與補體系統 21-1 B細胞、漿細胞與記憶細胞 21-2 抗體 21-3 補體系統 21-4 體液性免疫反應 21-5 主動免疫與被動免疫 21-6 體液性免疫與微生物 Chapter 22 細胞性免疫與細胞激素 22-1 T細胞 22-2 抗原辨識 22-3 細胞性免疫反應 22-4 細胞激素 22-5 細胞性免疫與微生物 Chapter 23 免疫疾病 23-1 過敏 23-2 自體免疫疾病 參考資料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