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與健康的文化差異性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的作者,期望分享有關於個人對於文化與健康概念的經驗及想法以作為醫療專業人員的教育之用,包含了以下的內容:
●第一單元(Unit I)文化的基礎(Cultural Foundations):把焦點集中於在發展文化能力基礎上所必須認知的背景知識,回溯文化傳統與歷史以說明存在於我們社會中與生俱來差異性的基本概念及健康及生病的基本元素。
●第二單元(Unit II)健康的範疇(Domains of HEALTH):本章節討論與傳統相關的理論背景,從健康、生病/疾病以及治療/療癒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探討維持健康、保護健康和恢復健康等傳統信念與實踐,甚至是相關的巫術宗教,讓醫療專業人員有機會窺探傳統作法之神秘面紗,進而培養文化能力。
●第三單元(Unit III)健康的全貌(Panoramas of HEALTH):在所選族群中的傳統健康信念及實踐的世界。將重點轉換到更詳細探討特定族群,描述傳統健康及生病信念與實踐的全貌並呈現相關的健康照護議題,進而引述文化能力之旅,及其知識對於醫療專業人員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醫療服務者必須發展出執行文化照護(CulturalCare)的能力,並對於個人在健康及生病上的基本價值觀上具備敏感性,以接受個人的自我價值觀來作為一個概念架構並鼓勵去接受其他不同價值觀的存在,來滿足個案需求。
目錄
目錄
前言
誌謝
第一單元 文化基礎
第一章 建立文化和語言能力
目標
在衛生保健中文化和語言適切服務的國家標準
文化能力
語言能力
機構授權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文化遺產和歷史
目標
遺產一致性
適應主題
文化衝突
影響健康的文化現象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多樣性
目標
2010年和2014年人口普查估計
移民
貧困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健康與生病
目標
健康
生病
參考文獻
第二單元 健康範疇
健康
第五章 健康傳統
目標
健康與生病
健康傳統模式
健康保護
健康照護選擇
民俗醫療
健康照護哲學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療癒傳統
目標
療癒(HEALING)
療癒(HEALING)的古老形式
宗教與療癒(HEALING)
療癒與今日的信念
與生命週期有關的古老儀式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家庭健康傳統
目標
家庭的健康傳統
意識提升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當代醫療保健下的健康與生病
目標
醫療保健提供者的文化
醫療保健費用(Healthcare Costs)
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趨勢
健康照護服務的常見問題
通往健康服務的路徑
醫療保健的障礙
醫學成為一個社會控制的機構
搜尋媒體連結
參考文獻
第三單元 健康與生病的族群全貌
第九章 美國印地安人及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健康與生病
目標
背景
健康與生病的傳統定義
療癒的傳統方法
目前的健康照護問題
印地安公共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進階閱讀
第十章 亞洲人群的健康與疾病
目標
背景
健康與疾病的傳統定義
維持與保護健康的傳統方法
健康恢復的傳統方法
現代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黑人族群的健康與疾病
目標
背景
健康和疾病的傳統定義
傳統的健康維持和保護方法
傳統恢復健康的方式
當前的健康議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西班牙裔族群的健康與疾病
目標
背景
墨西哥人
現今西班牙裔族群健康議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白人的健康與生病
目標
背景
德裔美國人
波蘭裔美國人
義大利裔美國人
白人(非西班牙裔)人口的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文化能力
目標
文化能力
參考文獻
附錄A 與健康和疾病的文化多樣性相關之選定關鍵術語
附錄B 文化照顧評估
附錄C 日曆:文化和宗教更新日期
附錄D 數據資料的來源
附錄E 圖片來源
立即查看
學校社會工作概論──社工、心理、諮商的協作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關節活動度測量:角度測量學習指引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關節活動度測量:角度測量學習指引
作者:黃博靖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301
簡介:
測量關節活動在四肢與脊椎的身體檢查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提供專業醫療人員確定患者機能損傷與評估復原狀態之指標。第五版的《關節活動度測量:角度測量學習指引》一書,承襲前版內容架構,從檢查病人時所使用量角器去評估關節活動度和肌肉長度的基本概念談起,漸而帶領讀者進入量角器測量的領域,其包含擺位、固定、測量之器具、排列量角器和紀錄,再藉由測量信效度的相關研究理論,協助讀者如何改進與解釋測量之結果,最後透過圖片說明教導讀者正確測量上下肢、脊椎和顳下頜關節之步驟。是一本將理論應用到實務的絕佳教材,相信對物治系學生及相關執業人員在專業技巧的提升亦有莫大之助益。
原價:
1150
售價:
1093
現省:
57元
立即查看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原文第十版)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社會心理學(原文第十版)
系列名:心理學叢書
ISBN13:9789862983690
出版社:揚智文化
作者: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Samuel R. Sommers
譯者:余伯泉;陳舜文;危芷芬;余思賢
裝訂/頁數:平裝/672頁
規格:26cm*19cm*2.5cm (高/寬/厚)
重量:1214克
出版日:2021/07/01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學各論
內容簡介
本書採廣受歡迎的「說故事取向」(storytelling approach)介紹社會心理學的關鍵概念,讓研究和生活連結。原作者Elliot Aronson、Timothy D. Wilson和Samuel R. Sommers根據豐富的研究和教學經驗,讓經典研究推動社會心理學的未來。第十版除了更新參考文獻,也增添以學生為中心的特色教材,幫助學生瞭解如何把所學應用在生活中。
目錄
關於作者 i
原 序 iv
譯 序 ix
CHAPTER 1 社會心理學導論 1
社會心理學的定義 3
情境的威力 11
解讀從何而來:人類基本動機 18
為什麼要研究社會心理學? 23
摘 要 25
測 驗 26
CHAPTER 2 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家如何進行研究? 29
社會心理學:實徵科學 30
研究設計 34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新疆界 54
社會心理學的倫理議題 56
摘 要 60
測 驗 61
CHAPTER 3 社會認知:我們如何看待社會世界 65
自動駕駛:低費力的思考形式 67
自動式思考的類型 78
社會認知的文化差異 89
控制式社會認知:高費力的思考形式 92
摘 要 102
測 驗 104
CHAPTER 4 社會知覺:我們如何瞭解別人 107
非口語溝通 109
第一印象:快速但持久 117
因果歸因: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124
文化與社會知覺 140
摘 要 148
測 驗 149
CHAPTER 5 自我瞭解:在社會脈絡中認識自己 153
自我概念的起源和性質 154
自我知識 160
自我控制:自我的掌控功能 181
印象整飾:世界是個舞台 184
摘 要 188
測 驗 189
CHAPTER 6 認知失調與維護自尊的需求 191
認知失調理論:保護我們的自尊 193
認知失調理論的進階與延伸 215
關於失調與自尊的最後想法 221
摘 要 228
測 驗 230
CHAPTER 7 態度和態度的改變:影響想法和感覺 233
態度的本質與根源 235
態度何時能預測行為? 242
態度如何改變? 248
廣告的威力 262
抵抗說服性訊息 269
摘 要 274
測 驗 276
CHAPTER 8 從眾與服從:影響行為 279
從眾:發生的時機與理由 281
訊息式社會影響:知道何為「正確」的需求 284
規範式社會影響:被接納的需求 293
從眾的策略 309
服從權威 318
摘 要 332
測 驗 334
CHAPTER 9 團體歷程:社會團體的影響 337
什麼是團體? 339
團體中的個人行為 347
團體決策: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 357
衝突與合作 370
摘 要 379
測 驗 381
CHAPTER 10 吸引力和關係:從最初印象到長期親密 383
如何預測吸引力? 385
數位世界的人際連結 402
愛情與親密關係 407
評估關係:滿意度和分手 416
摘 要 426
測 驗 427
CHAPTER 11 利社會行為的基本動機:人們為何助人? 429
利社會行為的基本動機:人們為何助人? 431
個人特質與利社會行為:為何有些人更常助人? 441
利社會行為的情境因素:何時人們會助人? 448
如何增加助人行為? 460
摘 要 464
測 驗 466
CHAPTER 12 攻擊:為何我們會傷害別人?能防範嗎? 469
攻擊是天生的?學習來的?可選擇的? 471
社會情境與攻擊 486
媒體暴力 493
如何減少攻擊行為? 500
摘 要 511
測 驗 515
CHAPTER 13 偏見:原因、後果和對策 517
定義偏見 519
偵測隱藏的偏見 532
偏見對受害者的影響 537
導致偏見的原因 541
減少偏見 552
摘 要 563
測 驗 565
CHAPTER 14 運用社會心理學帶來改變:維持永續未來 567
社會心理學的應用研究 571
運用社會心理學實現永續未來 575
快樂與永續生活風格 584
摘 要 590
測 驗 591
CHAPTER 15 社會心理學與健康 593
壓力與人類健康 595
因應壓力 606
預防:促進健康行為 611
摘 要 614
測 驗 615
CHAPTER 16 社會心理學與法律 617
目擊證人的證詞 619
陪審團:團體歷程的運作 632
摘 要 637
測 驗 638
專有名詞 641
立即查看
簡介
犯罪學知識的範圍相當廣泛,有需要應用犯罪學相關知能的專業領域也相當眾多,例如司法、警政、矯治、法律、教育、社會、社工,諮商輔導等,其或多或少、或全般或局部都會需要犯罪學相關知識的支持。雖是如此,每一個專業領域對擷取犯罪學知識的需求卻也不盡相同,有者僅需觸及犯罪總論與理論觀點即可,例如教育、社會、社工,諮商輔導等;而有者則除了犯罪學總論及理論知識外,還需進一步理解犯罪類型論與犯罪預防論,例如司法、警政、矯治、法律等。而本書即是針對需理解犯罪學全般知識發展,並應用在犯罪防治領域的讀者所創作編排,透過本書具有全體系與脈絡性的介紹下,能徹底掌握犯罪學理論概念並充分應用在其實務工作上。
犯罪學對於台灣學術領域來說是一門外來學科,其內涵大多數皆以歐美學者的犯罪研究觀點為主,因而造成台灣學生在研讀犯罪學時便面臨了三個關鍵挑戰:一是對於歐美知識經過轉譯後的知識理解程度是否足夠;二是對於歐美社會文化下所生成犯罪學知識是否真能理解;三是對於犯罪學總體架構的輪廓是否能夠全盤掌握。這三個關鍵挑戰成了台灣學生或有興趣的讀者,能否順利入門犯罪學殿堂的重要因素。
本書即是建立在這三者基礎上,以台灣學生或有興趣研讀犯罪學的讀者角度出發,進行犯罪學知識的架構與闡述,進而使讀者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犯罪學的知識領域。因此,閱讀本書後,您會發現有以下三大特色:
1. 敘述性與論理性相融:以白話的方式來闡述犯罪學重要觀點。
2. 學術性與實務性並重:以實務現象搭配學理內涵來充分解釋。
3. 初學者與進階者兼顧:以選擇重要觀點並核心化來建構本書。
目錄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認識犯罪學
第一節 犯罪學的發衍
第二節 犯罪學的架構
第二章 犯罪的恆定與刑罰的必然
第一節 犯罪的恆定
第二節 刑罰的必然
第三節 刑罰的存在與流變
第三章 犯罪定義與特性
第一節 犯罪的定義
第二節 犯罪的特性
第四章 犯罪測量、犯罪黑數與除罪化
第一節 犯罪測量與統計
第二節 「犯罪黑數」、「無被害者犯罪」與「除罪化」
第二篇 理 論
第五章 犯罪學理論架構與被害者學理論體系
第一節 犯罪學理論架構簡述
第二節 被害者學的理論體系
第六章 傳統古典學派
第一節 傳統古典學派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傳統古典學派的理論內涵
第三節 新古典學派
第七章 實證學派
第一節 孔德
第二節 實證主義
第三節 結論
第八章 實證學派之犯罪生物學
第一節 犯罪生物學派
第二節 現代犯罪生物學
第三節 結論
第九章 實證學派之犯罪心理學
第一節 普通心理學與犯罪
第二節 變態心理學與犯罪
第三節 結論
第十章 實證學派之犯罪社會學
第十一章 犯罪社會學之控制理論
第一節 亂迷(無規範)理論
第二節 抑制理論
第三節 中立化技術理論
第四節 社會鍵理論(又稱社會控制理論)
第五節 自我控制理論
第六節 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
第七節 生命歷程理論(又稱生命史理論)
第八節 控制理論之評析
第十二章 犯罪社會學之犯罪副文化理論
第一節 犯罪區位學(芝加哥學派)—區位犯罪副文化
第二節 社會解組理論—區位犯罪副文化
第三節 差別接觸理論—學習犯罪副文化
第四節 差別強化理論—學習犯罪副文化
第五節 文化衝突理論—階級犯罪副文化
第六節 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階級犯罪副文化
第七節 犯罪副文化理論之評析
第十三章 犯罪社會學之緊張理論
第一節 墨頓之古典緊張理論
第二節 安格紐之一般化緊張理論
第三節 幫派犯罪副文化理論
第四節 差別機會理論
第五節 緊張理論之評析
第十四章 現代古典學派
第一節 理性選擇理論
第二節 日常活動理論
第三節 被害者學理論體系之機會理論觀點
第四節 現代古典學派之評析—兼論「新機會理論」
第十五章 批判學派(批判犯罪學)
第一節 批判犯罪學的發展內涵
第二節 批判犯罪學的發展型態與內涵
第三節 批判犯罪學相關理論觀點
第四節 批判學派之評析
第三篇 類型論
第十六章 暴力犯罪
第一節 我國暴力犯罪的現況與趨勢
第二節 解釋暴力犯罪發生的理論觀點
第三節 結論
第十七章 財產犯罪
第一節 財產犯罪的理論觀點
第二節 財產犯罪的相關研究觀點與發現
第三節 結論
第十八章 白領犯罪
第一節 白領犯罪的定義、特性與類型
第二節 白領犯罪的解釋理論與觀點
第三節 白領犯罪的評析
第十九章 幫派犯罪
第一節 幫派的定義
第二節 幫派生成的理論與模型
第三節 個體加入幫派的原因
第四節 個體離開幫派的原因
第五節 幫派的特徵
第六節 傳統型幫派與現代型幫派的差異—以運用網路媒體為判別基礎
第二十章 少年犯罪
第一節 個體特質與少年犯罪
第二節 家庭與少年犯罪
第三節 社會環境與少年犯罪
第四節 社區鄰里與少年犯罪
第五節 解釋少年犯罪的理論
第二十一章 藥物濫用(毒品犯罪)
第一節 藥物濫用類型與原因
第二節 藥物濫用的相關理論
第三節 施用毒品與犯罪的關係
第四節 毒品防制策略
第四篇 犯罪預防論
第二十二章 犯罪預防的意義與發展
第一節 犯罪預防的意義
第二節 犯罪預防發展的歷史演進
第三節 犯罪預防發展的評析
第二十三章 刑事司法犯罪預防
第一節 刑事司法犯罪預防的理論基礎—威嚇理論
第二節 刑罰威嚇效果的研究評估
第三節 警察系統犯罪預防
第二十四章 社區犯罪預防
第一節 社區犯罪預防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建構社區犯罪預防的元素
第三節 社區警政
第二十五章 發展性犯罪預防
第一節 發展性犯罪預防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發展性犯罪預防的重要元素
第二十六章 情境犯罪預防
第一節 情境犯罪預防概說
第二節 情境犯罪預防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情境犯罪預防的策略與技術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健康、疾病與醫療: 醫療社會學新論<三民>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復健醫學評估手冊:依疾病分類解析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復健醫學評估手冊:依疾病分類解析
460-078C/9789863684145
ISBN
9789863684145
作者/出版社
*羅苑禎/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1/1
重量:0.6kg 頁數:608 裝訂:平裝 開數:21x13cm 印刷:雙色
原著:道免和久 / 監修:王偉全
圖:29 表:22
簡介:
在復健醫學的領域中,各種評估法對決定治療來說十分重要,然而臨床上常常僅評估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後,即當作所有復健治療效果的指標。有鑑於此,作者收錄復健臨床上可能會用到的功能評估方法,依疾病分類為16個單元逐一介紹各評估法及其數值所代表的意義,舉凡腦部功能障礙、神經肌肉疾病、脊髓損傷、燒燙傷、癌症等均提供多項評估法,方便讀者快速查詢,無論是在臨床或研究方面,是一本對復健領域專業人員極具價值的參考書。
原書序:
醫療隨著各種檢查方法發展至今,藉由採幾毫升的血,就能得到極大量的資訊。客觀的數值資料,不僅促進臨床研究的發展,且經由統計檢驗後,成為推動各種實證醫學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的力量。所以,現今無論是患者或是醫療人員,都相信「檢查結果」,並依檢查結果採取不同的治療方針。
但在復健醫學的領域又是如何呢?不像生物化學的資料,用儀器檢測在瞬間就可取得數百筆數據,大部分復健醫學的結果,是透過功能評估,再仰賴治療師或醫師的「眼和手」,將結果逐項數值化。這不僅花時間也耗費心力,且因「數字」大部分為順序尺度,在統計學的處理和解釋上,必須非常謹慎。然而,我們無法不進行功能評估,就像內科醫師必須測量患者血壓後才能決定降壓藥的劑量,復健也必須經過功能評估後,才能進行治療。
在復健臨床上,雖然功能評估已經行之有年,但在不同的醫療機構,常用的評估不僅有限,甚至結果的解釋無法被不同職種運用。舉例來說,於研討會上提及的高階腦部功能障礙評估,可能也不是每個職種都能理解,而且也有許多好用但大家不太熟悉的評估方法。再者,復健醫療應處理多方面的障礙,但常見的情況是在臨床上僅評估了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即當作所有復健治療效果的指標。
因應上述的情況,我們計劃推出一本口袋書。內容包含復健臨床上可能會用到的所有功能評估方法、簡介和結果數值表示的意義。為了編輯出一本以「侷限於數字」為方針的參考書,關於評估方法本書僅列出概要,如有需要請對照參考文獻。
本書可放入治療師或醫師袍的口袋,輕鬆帶著走;在會議或評估報告上的評估結果,單手就可查詢。輕易地了解該方法的評估內容、數值是否正常、異常程度等。在研讀論文或是參與學術報告時,數值代表的意義也是一目了然。無論在復健臨床或研究方面,我們都希望本書能夠有所助益。
雖然本書以「網羅」所有的評估方法為目標,但每年都有數十種新的評估方法出現,所以執行起來有難度。除了一開始列出的數百種評估方法,加上過去十年來查找主要復健相關期刊的結果,我們從超過千條的評估方法中,依其重要度做取捨。保留下來的評估方法中,有因時代變遷漸漸式微的方法,也有近年來修正的評估方法。因此,未來本書勢必會改版或是追加內容。
然而,因市面上尚未出現類似型態的書籍,所以我們相信本書還是相當有幫助。另一方面,我們期待本書將來能成為功能評估領域的聖經,故若有需要改善或修正的地方,也期望各位讀者能不吝回饋指教。
我要在此感謝井之川真紀老師、大川直子老師、髻谷満老師、細見雅史老師、松本憲二老師、水口裕香子老師、森下慎一郎老師、吉田直樹老師等人,負責本書最後的核校作業,以及感謝兵庫醫科大學復健醫學教室的秘書木村幸恵小姐、三上圭子小姐的鼎力相助。最後,要感謝從 2001 年本書的企劃會議以來,近十年不斷支持我的醫學書院,還有期間幫助過我的所有人。
道免和久
目錄:
執筆者一覽 iii
原書序 v
Chapter 1 腦中風、腦損傷 1
Chapter 2 高階腦部功能障礙 43
Chapter 3 神經肌肉疾病 111
Chapter 4 老年人的疾病 143
Chapter 5 骨骼關節疾病 161
Chapter 6 脊髓損傷 217
Chapter 7 截肢 227
Chapter 8 風濕免疫疾病 233
Chapter 9 呼吸器官疾病 245
Chapter 10 循環器官疾病 269
Chapter 11 小兒疾病 293
Chapter 12 精神疾病 343
Chapter 13 癌症 363
Chapter 14 燒傷 371
Chapter 15 其他 379
Chapter 16 一般檢查 519
參考資料:一般檢查的參考值 551
評估法索引 561
評估法縮寫索引 577
索引 583
立即查看
復健醫學快速參考-神經肌肉疾病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復健醫學快速參考-神經肌肉疾病
作者:韓亭怡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7
條碼:9789863681656
簡介:
神經肌肉疾病的原因及臨床表現包羅萬象,本書主要分為:單神經病變、多發性神經病變、神經肌肉接合處疾病、神經根及神經叢病變、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肉病變及運動障礙等七個部分,並著重於神經科與復健科醫師經常接觸的疾病,依英文字母排序,共彙整90種以上的神經肌肉疾病,並詳列出病因、危險因子、臨床症狀、自然史、診斷、警訊、治療及預後等資訊,進而歸納出有效治療周邊神經疾病和神經肌肉疾病的要點,這是一本方便醫師及醫療相關工作者快速查閱關鍵資訊的好幫手!
序言:
「神經肌肉系統疾病」一詞包含許多診斷。臨床醫師遭遇這些疾病的機率差異頗大,從常見(如腕隧道症候群,約每20人中就有一例)至十分罕見(先天性重症肌無力)都有可能。這些疾病的嚴重度同樣差異甚大,通常是良性(遺傳性壓力易感型神經病變)至必然致死(第一型脊髓肌肉萎縮症)都有。這些疾病的病生理學包含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細胞體、周邊神經、神經肌肉接合處及肌肉自身的異常。原因可能有環境因素、遺傳、發展性、年齡相關、過度使用、外傷或毒物暴露。治療方式包括支持性療法、症狀的藥物治療、治療性儀器、免疫調節、注射治療、手術治療及替代療法 (alternative medicine practices)。
儘管有上述各種差異,當翻閱復健醫學快速參考 (RMQR) 一書中的章節時,可以清楚得知:每一個診斷都會影響患者的功能。因此,治療醫師必須把改善功能當成最主要的治療目標。對一個已經做過矯正性手術治療的周邊神經損傷的患者,可以想見功能改善是一個明顯的目標;但對終身性疾病甚至致命疾病的患者,也必須著重於功能改善:如肌萎縮脊椎側索硬化症的患者,利用電動輪椅可以改善患者的活動功能。
雖然 RMQR 系列叢書以介紹復健醫學(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領域的相關診斷為主,但此書也包含神經學科同仁經常治療的疾病。正因復健科醫師與神經科醫師都精通肌電圖,故此書意在促進此二領域之專家密切合作以治療神經肌肉疾病的患者。
Nathan D. Prahlow, MD
John C. Kincaid, MD
目錄:
目次
系列叢書前言 vi
序vii
致謝viii
協同作者 ix
Ⅰ 單神經病變 (Mononeuropathies)
1. 腋神經病變2
2. 顏面神經病變(貝爾氏麻痺)4
3. 股神經病變6
4. 腹股溝神經病變(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及生殖股神經)8
5. 肋間臂神經病變9
6. 股外側皮神經病變(麻痛性股痛)10
7. 長胸神經病變12
8. 前臂內側皮神經病變13
9. 正中神經病變—前骨間神經病變(Kilon-Nevin氏症)15
10. 正中神經病變—位於上臂至前臂中段17
11. 正中神經病變—手腕處(腕隧道症候群)19
12. 肌皮神經及前臂外側皮神經病變21
13. 閉孔神經病變23
14. 腓(腓骨)神經病變:總腓、深腓及淺腓分支病灶24
15. 膈神經病變26
16. 會陰神經病變27
17. 橈神經病變—手臂處28
18. 橈神經病變—後骨間神經病變30
19. 橈神經病變—淺橈感覺神經病變32
20. 坐骨神經病變33
21. 脊副神經病變35
22. 肩胛上神經病變36
23. 脛神經病變—足踝及足部38
24. 脛神經病變—膝蓋至足踝40
25. 三叉神經痛及神經病變42
26. 尺神經病變—手肘處44
27. 尺神經病變—手腕處46
28. 迷走(喉)神經病變48
Ⅱ 多發性神經病變 (Polyneuropathies)
29. 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根病變(Guillain-Barr氏症候群)52
30. 類澱粉神經病變54
31. 癌症相關多發性神經病變56
32. 慢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根病變58
33. 重症多發性神經病變60
34. 遺傳性運動及感覺神經病變/Charcot-Marie-Tooth 氏病62
35. 原發性多發性神經病變64
36. 藥物引發的多發性神經病變66
37. 多處性運動神經病變68
38. 帶狀皰疹引發的神經病變(帶狀皰疹)70
39. 痲瘋病神經病變72
40. 化學毒素及重金屬引發的多發性神經病變74
41. 營養不良造成的多發性神經病變76
42. 血管炎造成的多發性神經病變78
43. 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80
44. 萊姆症引發的多發性神經病變82
45. 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關的多發性神經病變84
46. 紫質症神經病變86
Ⅲ 神經肌肉接合處 (Neuromuscular Junction)
47. 肉毒桿菌中毒90
48. 先天性重症肌無力92
49. Lambert-Eaton氏肌無力症94
50. 重症肌無力症96
51. 有機磷中毒98
Ⅳ 神經根病變/神經叢病變 (Radiculopathies/Plexopathies)
52. 臂神經叢病變102
53. 腰薦神經叢病變104
54. 神經痛性肌萎縮(Parsonage-Turner氏症)106
55. 神經根病變109
56. 胸廓出口症候群—神經性112
57. 胸廓出口症候群—血管性114
Ⅴ 運動神經元疾病 (Motor Neuron Diseases)
58.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118
59.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120
60. 小兒麻痺症122
61. 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124
62. 原發性側索硬化症126
63. 進行性延髓麻痺症128
64. 進行性肌萎縮症130
65. 脊髓及延髓肌肉萎縮症(甘迺迪氏症)132
66.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134
Ⅵ 肌肉疾病 (Muscle Diseases)
67. Becker氏肌肉萎縮症138
68. 皮肌炎140
69. Duchenne氏肌肉萎縮症142
70. Emery-Dreifuss氏肌肉萎縮症144
71. 顏面肩胛肱骨型肌肉萎縮症146
72. 高血鉀型週期性麻痺148
73. 低血鉀型週期性麻痺150
74. 肢帶型肌肉萎縮症152
75. McArdle氏症(第五型肝醣儲積症)154
76. 先天性肌強直症156
77. 強直性肌肉萎縮症158
78. 先天性副肌強直161
79. 多發性肌炎162
80. 龐貝氏症(第二型肝醣儲積症)164
81. 橫紋肌溶解症166
82. Schwartz-Jampel氏症168
Ⅶ 動作障礙 (Movement Disorders)
83. 眼瞼痙攣172
84. 肌張力不全症174
85. 原發性顫抖症176
86. Friedreich氏運動失調(原發性脊髓小腦退化症)178
87. 亨丁頓舞蹈症180
88. 巴金森氏症182
89. 斜頸症184
90. 妥瑞氏症186
91. 書寫抽筋症188
索引191
立即查看
被中斷的人生:遊走在健康與疾病之間,一場劇烈又溫柔的重生之旅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生理與心理的對話:談精神健康與疾病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生理與心理的對話:談精神健康與疾病 第二版
作者:李意旻 吳泰賢 莊曜禎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16/09/17
ISBN:9789864301966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讀者發現:發生在我們身邊常被忽視的事件,原來是某些生理現象所造成的。
趕時間上課或上班的過程中,激烈的奔跑總是讓我們滿頭大汗。但奇怪的是,在準備上台演講或是在入學考試之前,雖然沒有跑步,但緊張亦會讓我們滿身大汗,為什麼?
會去飆車的孩子真的是我們口中的壞孩子嗎?
這是一本為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所編寫的教材,希望提供關於精神健康與疾病的知識。在內容上力求活潑、易懂,既要傳達新的研究發現及臨床醫學現況,又要減少令人望之生畏的繁雜資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提供正確的資訊。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從多元的管道中取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是在判斷資訊的正確性與解讀資訊的方式上,卻十分令人不安。雖然關於生理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的專業書籍與期刊很多,但是對一般非專業人員而言,常常過於艱澀難懂,想從中取得實用的資訊有一定的難度。
本書提供簡明易懂的生理與心理相關知識,除了做為通識課程教材之外,也十分適合有興趣的大眾閱讀。醫學領域的專業人員也可將本書當成衛教資料,介紹給需要的病人及家屬閱讀。
作者介紹
編著者簡介
李意旻
東海大學 生命科學系 碩士
中臺科技大學 生理學群 助理教授
莊曜禎
國立臺灣大學 生理學 博士
澳門 鏡湖護理學院 助理教授
吳泰賢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 博士
中臺科技大學 生理學群 兼任講師
校閱者簡介
李仁揮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系 畢業
精神科專科醫師
心身美診所院長
目錄
第1章 壓力與身心健康
第2章 憂鬱症與躁鬱症
第3章 自殺
第4章 焦慮症與恐慌症
第5章 人際關係與社交畏懼症
第6章 強迫症
第7章 餵食或飲食疾患-厭食症與暴食症
第8章 意識、夢與睡眠
第9章 腦神經衰弱
第10章 妄想症與思覺失調症
第11章 學習與記憶
第12章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第13章 自閉症與亞斯柏格症
第14章 性與生殖
第15章 更年期症候群
第16章 人格疾患
第17章 物質濫用-成癮和相關疾病
第18章 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