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理論探索與實務運用(第三版)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本書第三版全面更新各章實務案例,透過眾多精彩的企業個案介紹,加深管理學內容的實際應用。本書透過精心設計的架構與取材,以期讀者能快速內化管理內涵的精要,並將所學實踐於管理實務中。特色如下:
‧ 豐富易懂的理論解析
本書涵蓋管理學經典與合時的領域內容,以深入淺出的筆法說明管理學重要的理論概梗,內化管理學者的智慧與成就,為管理的應用立下紥實的基礎。
‧ 生動貼切的實務應用
內文佐以有趣的實務短文:以「管理透析」引發學習動機、「管理瞭望」回顧全章重點、「管理面面觀」搭配理論理解、「方快說」深化理論應用。藉此內化學習的成效,使讀者避免「學而不思則罔」之害。
‧ 個案研討強化學習
各章安排與各章重點完整對應的「管理瞭望」個案研討,提供讀者思考如何應用管理學之內容(理論、模型、架構)解決企業或組織實際面對的情境與問題。
目錄
第 1 章 管理概論
第 2 章 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第 3 章 管理理論
第 4 章 外部環境
第 5 章 決策
第 6 章 規劃
第 7 章 策略管理
第 8 章 組織設計
第 9 章 組織文化
第 10 章 領導
第 11 章 激勵
第 12 章 組織團隊與溝通
第 13 章 組織控制
第 14 章 創新與組織變革
第 15 章 創業規劃與管理
立即查看
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
ISBN13:9789575118006
出版社:元照
作者:方嘉麟-主編; 林進富.樓永堅.方嘉麟.周振鋒.朱德芳-作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2/08/01
中國圖書分類:企業之結合
內容簡介
內容架構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著重理論介紹,非單純法條釋義,不僅涵蓋市場面因素,且縱觀過去十五年併購類型的變化、變化所由產生的因子,以及對社會的衝擊,並試圖自過去演變分析未來的修法趨勢及類型轉化。另外,本書也涵蓋了2022年5月24日企併法修正重點,和未來進一步的修法方向,以及近期受到高度矚目之大同案法律分析。第二部分則是選取過去十五年發生的重大併購案例,呈現併購所涉及錯綜複雜的各層面問題,特別是風險控管的重要,而跨國併購涉及不同國家不同監理考量,更不可不慎。兩岸四地的教授評論則提供了豐富、多元的監理角度及規範考量,大部分案例均有後記,討論最新法令修正對個案之影響,使讀者掌握最新動向。
本書具高度實務導向,並整合管理、財會及法律專業知識,是對併購想要有更深入了解的業界及學界人士,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目錄
推薦序/盧明光
併購,讓未來多一種可能/尉立東
二版序
自 序/林進富、樓永堅、方嘉麟
引 言/林進富
壹、撰寫動機/1
貳、本書目標/1
參、併購案例精選簡述/2
【第一篇 企業併購理論】
第一章 併購:企業成長的關鍵/樓永堅
壹、成長的必要性/9
貳、成長的方式/10
參、併購的類型/13
肆、併購的困難/14
伍、成功關鍵因素/15
陸、結 語/18
第二章 企業併購簡介/方嘉麟
壹、併購交易簡介/21
貳、類 型/31
參、企業併購法介紹/38
肆、規範模式/48
伍、大法官解釋及2022年企併法之修法/60
第三章 企業併購下董事之責任及程序/周振鋒
壹、基本概說/63
貳、併購時利益衝突問題與規範/64
參、主管機關修法立場與2022年企併法修正/75
肆、併購法律程序/78
伍、董事責任與商業判斷法則/83
第四章 敵意併購相關議題探討/朱德芳
壹、累積投票制與董事人數/93
貳、獨立董事與股東會召集權/94
參、股東之股東會召集權/98
肆、員工持股信託、限制員工權利新股與敵意併購防禦措施/99
伍、股份交換與敵意併購防禦措施/102
陸、董事受任人義務與防禦措施之採用/103
柒、商業法院與經營權爭奪/105
捌、企業併購法修正對於敵意併購之影響/107
第五章 敵意併購的防禦措施──以大同經營權爭奪為例/方嘉麟
壹、前 言/109
貳、大同經營權爭奪案例/111
參、濫用主場優勢造成之衝擊/119
肆、法制之改善/120
伍、結 論/124
【第二篇 個案研究】
案例一 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案/129
案例二 捷普併購綠點案/145
案例三 龍巖借殼大漢上市案/171
案例四 七彩虹間接入主承啟科技案/187
案例五 日月光併購矽品案/201
案例六 鴻海夏普併購案/217
案例七 百尺竿頭公開收購樂陞案/235
案例八 ASML併購漢微科案/247
案例九 阿里巴巴併購高鑫案/265
案例十 KKR併購榮化案/281
立即查看
不動產稅理論與實務 <現代地政>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空腹奇蹟:現代營養學不願透露的真相,奇效斷食健康法,啟動身體最強自癒力!【暢銷新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重構婚姻暴力診療驗傷:醫學現代性及其不滿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 契約法之現代化. II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本書特色
本書三大部分:不完全給付、買賣承攬物之瑕疵擔保及此二者之法律適用關係,法律繼受及學說繼受觀點貫穿全書。本書認為我國不完全給付制度,特別是瑕疵給付及加害給付二分體系之形成為二次戰前日本學說之繼受,並非德國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之忠實繼受,而物之瑕疵須在契約成立後發生始構成不完全給付,更是日本學說的盲目繼受。買賣物之瑕疵擔保雖為歐陸繼受羅馬法之結果,但法定責任說既非羅馬法之傳統,亦非現今國際契約法之共識。承攬瑕疵採法定責任說從法律史或比較法觀點亦無可採。本書嘗試透過法律解釋方法將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從繼受觀點看不完全給付之生成發展5
一 問題之說明5
二 德國瑞士與日本之積極侵害債權9
三 我國不完全給付40
四 結論70
第二章 不完全給付與不完全履行73
一 前言73
二 孫森焱的不完全給付理論75
三 不完全履行在中國85
四 結語100
第三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羅馬法之繼受105
一 前言105
二 羅馬法108
三 羅馬法之繼受120
四 結語132
第四章 買賣物之瑕疵擔保規定之法律性質135
一 前言135
二 學說及實務見解137
三 瑕疵擔保責任乃債務不履行責任之一部分151
四 第360條損害賠償及第364條另交請求權159
五 結論169
第五章 買賣物之瑕疵債務不履行一般規定之適用171
一 前言171
二 瑕疵存在時點174
三 瑕疵修補請求權186
四 契約解除189
五 不完全給付之損害賠償192
六 結論207
第六章 從法律繼受觀點看承攬瑕疵規定211
一 前言211
二 歐陸法律發展213
三 日本242
四 我國承攬瑕疵規定之構成253
五 結論265
第七章 承攬瑕疵救濟學說實務見解之分析267
一 前言267
二 承攬瑕疵擔保責任為法定無過失 責任268
三 瑕疵擔保責任效力說276
四 第495條1項為不完全給付責任說286
五 結語294
第八章 承攬瑕疵擔保與不完全給付297
一 前言297
二 承攬人負有完成無瑕疵工作之義務298
三 以瑕疵修補為中心的瑕疵救濟307
四 因瑕疵所生損害之賠償324
五 結論339
事項索引341
立即查看
契約法中的給付不當得利—契約法之現代化VII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契約法中的給付不當得利:契約法之現代化VII
系列名:台大法學叢書
ISBN13:9789865262730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陳自強
裝訂:平裝
規格:21cm*15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2/11/01
中文圖書分類:債及債權
本書特色
本書第一章點出我國不當得利法所借鏡的德國民法不當得利規定並非建立在成熟的理論基礎上。第二章及第三章分別說明目的不達案例及不法原因給付案例,不當得利法並無法提供實質的問題解決基準,均須回歸契約法秩序。第四章介紹日本民法關於無效有償契約給付返還之修正,並從歷史的立法者知識背景,探索我國民法第113條不為人知的規範目的。第五章論證以不當得利法則處理雙務契約無效或被撤銷、解除權之行使、合意解除、解除條件成就、契約終止後之返還關係,均非最佳選擇。第六章到第八章,將不當得利非統一說依其法律發展成熟度,區別為非統一說1.0到非統一說3.0,並對不當得利之責任體系提出個人的淺見。
目錄
第一章 從返還訴權到一般不當得利請求權 1
一 前言 1
二 羅馬法返還訴權 6
A 演進 7
B 不當得利之返還 10
C 羅馬法返還訴權之傳承 17
D 返還理論 21
三 一般不當得利請求權之登場 26
A 德國民法前之歐陸立法 26
B 一般不當得利理論 30
C 德國民法之制定 34
四 結語 40
第二章 給付目的不達不當得利 43
一 問題之說明 43
二 從羅馬法到德國民法之繼受 45
A 古代羅馬法 46
B 中世紀以後到19世紀 53
C 德國民法 57
D 我國目的不達不當得利之承認 65
三 相關案例之檢討 68
A 先給付案例 69
B 期待或促發案例 85
C 有償契約附帶目的不達 91
四 目的之概念及目的不達之救濟 94
A 原因與目的 94
B 救濟 105
C 給付不當得利之給付 109
五 結論 113
第三章 不法原因給付 117
一 問題之說明 117
二 歷史發展及返還請求權之性質 121
A 羅馬法目的不達返還訴權 121
B 德國民法之制定 123
C 第180條第4款但書之法律性質 125
三 不法原因給付不得請求返還 128
A 適用範圍限制之比較法觀察 128
B 民法第180條第4款本文之適用 141
C 不當得利法外之適用 157
四 結論 159
第四章 法律行為無效之回復原狀 161
一 德不孤必有鄰? 161
二 日本民法契約無效或被撤銷之回復 164
A 雙務契約原物返還不能─修正前 165
B 無效有償契約給付返還之修正 168
C 特別規定 176
三 我國民法何去何從? 180
A 窮本溯源 180
B 第113條回復原狀規定之規範價值 183
C 立法抉擇 190
四 結語 192
第五章 雙務契約給付返還不當得利法之適用 195
一 問題之提出 195
二 不當得利法則處理無效雙務契約返還 199
A 標的物返還不能之危險 199
B 給付不當得利返還之排除 211
C 指示給付關係 214
D 給付不當得利不適於處理無效雙務契約返還 217
三 適用不當得利法處理契約之解除 224
A 解除權之行使 224
B 合意解消 233
C 解除條件成就 238
四 結論 242
第六章 不當得利法體系之再構成 245
一 前言 245
二 統一說與非統一說 248
A 舊統一說 248
B 非統一說 250
C 非債返還 260
三 非統一說下不當得利體系之構成 263
A 無法律上原因判斷脈絡下之非統一說 263
B 要件獨立之不當得利體系 264
C 不當得利返還責任二分體系 265
四 各得其所的不當得利返還責任 267
A 屬於契約法規範對象之利得返還 270
B 屬於事務處理法規範對象之利得返還 272
C 屬於法益靜態保護之利得返還 274
五 結語 276
第七章 不當得利返還效果責任體系之展開 279
一 前言 279
二 返還責任之法律發展 281
A 18世紀以前 282
B 19世紀 287
C 惡意受領人責任 292
三 返還效果責任體系之構成 297
A 德國善意惡意返還二元體系 298
B 我國效果統一之責任體系 303
C 類型化之責任體系 313
四 結論 317
第八章 大陸民法典不當得利返還責任體系之展開 319
一 前言 319
二 民法典無效雙務契約給付之返還 322
A 日本民法不當得利之規定 322
B 日本民法第121條之2 323
C 民法典第157條之規範功能 326
三 民法典不當得利返還內容 330
A 返還客體 330
B 所受利益不存在 331
C 惡意得利人之損失賠償責任 332
四 結論 333
事項索引 335
參考文獻 343
一 中文 343
二 西文 348
三 日文 355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