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95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實用針灸治療口袋書 作者:郭長青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3680192 簡介: 本書以中國傳統醫學觀點,歸納出臨床上針灸治療效果突出的72種病症,其範圍涵括內科、外科、婦科、男科、兒科、骨傷科、皮膚科及五官科。內容主要針對各科病症進行探討,分別為病證的臨床表現、辨證分型、治療方法及專家提示。為方便讀者學習,在版面編排上採左頁圖、右頁文的方式,針對各個穴位的說明文字旁搭配簡明的局部穴位圖,使針灸初學者能夠輕鬆上手,並建立清晰的概念;針灸進階者亦能藉此書即時進行操作。適合從事針灸臨床相關人員參考,對於針灸有興趣的讀者,亦是不容錯過的好書! 內容提要: 針灸治療學是應用針灸治療疾病的基礎,是指導臨床選穴和採取相應手法的實用性學科。 本書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經驗豐富的專家編寫,選取臨床上針灸治療效果突出的病症,重點介紹臨床表現、辨證分型和治療方法,適合從事針灸臨床和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內科病證 1 一、感冒 1 二、咳嗽 11 三、哮喘 24 四、胃痛 35 五、胃下垂 41 六、嘔吐 48 七、呃逆 56 八、腹痛 64 九、痢疾 70 十、便秘 75 十一、脅痛 82 十二、水腫 89 十三、頭痛 96 十四、三叉神經痛 107 十五、面癱 116 十六、面肌痙攣 125 十七、眩暈 132 十八、高血壓病 142 十九、低血壓 152 二十、心悸 157 二十一、失眠 166 嗜睡 174 二十二、癲病 178 二十三、癇病 184 二十四、E病 192 二十五、帕金森病 199 二十六、痺證 211 二十七、腰痛 223 二十八、坐骨神經痛 228 二十九、痿證 236 三十、腦卒中 246 三十一、糖尿病 261 三十二、單純性肥胖症 273 第二章 外科病證 285 一、乳腺增生病 285 二、膽石症 293 三、痔瘡 301 四、脫肛 309 第三章 婦科、男科病證 317 一、月經不調 317 二、痛經 326 三、閉經 333 四、崩漏 342 五、帶下病 351 六、子宮脫垂 358 七、不孕症 365 八、妊娠嘔吐 373 九、胎位不正 382 十、滯產 388 胞衣不下 395 十一、惡露不絕 399 惡露不下 406 十二、產後乳少 410 十三、更年期綜合徵 414 十四、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423 十五、遺精 432 十六、陽痿 439 陽強 446 十七、早泄 450 十八、前列腺炎 457 十九、男性不育症 463 第四章 兒科病證 471 一、急驚風 471 二、厭食 479 三、疳證 485 四、遺尿 491 五、多動症 498 第五章 骨傷科病證 507 一、頸椎病 507 二、落枕 519 三、肩關節周圍炎 526 四、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 合徵 536 五、肱骨外上髁炎 543 六、腱鞘囊腫 548 腱鞘炎 551 七、跟痛症 554 八、扭傷 561 第六章 皮膚科疾病 573 一、神經性皮炎 573 二、皮膚瘙癢症 583 三、蕁麻疹 591 四、濕疹 602 五、帶狀皰疹 611 六、痤瘡 619 七、雀斑 626 八、黃褐斑 632 第七章 五官病 641 一、耳鳴、耳聾 641 二、近視 649 三、斜視 657 四、眼瞼動 664 五、牙痛 672 六、咽喉腫痛 679 附圖 689 一、耳穴定位示意圖(內側) 689 二、耳穴定位示意圖(正面) 690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針灸,是中醫學自古以來被廣泛採用的治病方法。本書依人體之陰陽經絡、奇經八脈等分門別類、各立章節,深入淺出論其循行、相關病候、穴位主治,並述明取穴、針灸、拔罐、刮痧等手法及宜忌。 •彌足珍貴的是筆者以其積累逾四十年之臨床經驗,學理與實務並重,例舉諸多病症之診治選穴與施治方法,學者在理解內容之餘,可以提升個人醫學專業之深廣度,更可在行醫執業上充分應用發揮。 針法和灸法合之為「針灸」,是中醫學自古沿用的治病方法之一,且是應用最廣泛,並發揚光大者,直至現代仍持續有新式針灸方法之演繹。 《圖解針灸學》從人體十二經脈循行與其是動病、所生病著手,參合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經外奇穴之診治,透過經脈學、解剖學和病理學之學理交流,加上筆者四十餘年的臨床實務經驗,指導學習者如何提綱挈領、明確辨證,選擇適宜的針灸、拔罐、刮痧等多角度的施治方法。藉由簡易明瞭之圖表,讀者可以由淺入深,一窺針灸學之全貌。 自《圖解內經》、《圖解傷寒論》……《圖解中醫藥物學》延續一貫傳統醫學命脈,兼顧做學問與教本之效,《圖解針灸學》可廣用於臨床之外,足可因應研究所及中醫師國家考試。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十二經脈—太陰陽明篇 1-1 手太陰肺經(一) 1-2 手太陰肺經(二) 1-3 手太陰肺經(三) 1-4 手太陰肺經(四) 1-5 手陽明大腸經(一) 1-6 手陽明大腸經(二) 1-7 手陽明大腸經(三) 1-8 手陽明大腸經(四) 1-9 手陽明大腸經(五) 1-10 足陽明胃經(一) 1-11 足陽明胃經(二) 1-12 足陽明胃經(三) 1-13 足陽明胃經(四) 1-14 足陽明胃經(五) 1-15 足陽明胃經(六) 1-16 足陽明胃經(七) 1-17 足太陰脾經(一) 1-18 足太陰脾經(二) 1-19 足太陰脾經(三) 1-20 足太陰脾經(四) 第二章 十二經脈—少陰太陽篇 2-1 手少陰心經(一) 2-2 手少陰心經(二) 2-3 手少陰心經(三) 2-4 手太陽小腸經(一) 2-5 手太陽小腸經(二) 2-6 手太陽小腸經(三) 2-7 手太陽小腸經(四) 2-8 足太陽膀胱經(一) 2-9 足太陽膀胱經(二) 2-10 足太陽膀胱經(三) 2-11 足太陽膀胱經(四) 2-12 足太陽膀胱經(五) 2-13 足太陽膀胱經(六) 2-14 足太陽膀胱經(七) 2-15 足太陽膀胱經(八) 2-16 足太陽膀胱經(九) 2-17 足少陰腎經(一) 2-18 足少陰腎經(二) 2-19 足少陰腎經(三) 2-20 足少陰腎經(四) 2-21 足少陰腎經(五) 2-22 足少陰腎經(六) 2-23 足少陰腎經(七) 2-24 足少陰腎經(八) 第三章 十二經脈—厥陰少陽篇 3-1 手厥陰心包經(一) 3-2 手厥陰心包經(二) 3-3 手厥陰心包經(三) 3-4 手少陽三焦經(一) 3-5 手少陽三焦經(二) 3-6 手少陽三焦經(三) 3-7 足少陽膽經(一) 3-8 足少陽膽經(二) 3-9 足少陽膽經(三) 3-10 足少陽膽經(四) 3-11 足厥陰肝經(一) 3-12 足厥陰肝經(二) 3-13 足厥陰肝經(三) 3-14 足厥陰肝經(四) 第四章 奇經八脈篇 4-1 任脈(一) 4-2 任脈(二) 4-3 任脈(三) 4-4 任脈(四) 4-5 督脈(一) 4-6 督脈(二) 4-7 督脈(三) 4-8 督脈(四) 4-9 督脈(五) 4-10 衝脈(一) 4-11 衝脈(二) 4-12 帶脈(一) 4-13 帶脈(二) 4-14 陽蹻脈 陰蹻脈(一) 4-15 陽蹻脈 陰蹻脈(二) 4-16 陽蹻脈 陰蹻脈(三) 4-17 陽維脈 陰維脈(一) 4-18 陽維脈 陰維脈(二) 第五章 經外奇穴篇 5-1 經外奇穴五十穴 5-2 頭面部十五穴—四髮太印 5-3 頭面部十五穴—魚球內金海 5-4 頭面部十五穴—耳機翳安安興 5-5 胸腹部五穴—頸脅肓臍胞 5-6 背部十一穴—百喘定中四華 5-7 背部十一穴—騎痞腎腰竹 5-8 手部三陽大絡 5-9 手部十一穴—十大小拳中四 5-10 手部十一穴—五八中二肘 5-11 腳部八穴—鬼髖鶴膝 5-12 腳部八穴—女八內獨 第六章 針法篇 6-1 古今製針法(一) 6-2 古今製針法(二) 6-3 練習針 6-4 施針手法 6-5 用針與穴位 6-6 下針與進針 6-7 進針方法 6-8 行針 6-9 暈針、滯針、彎針、出針、折針 6-10 治療手法—補瀉(一) 6-11 治療手法—補瀉(二) 6-12 治療手法—補瀉(三) 6-13 治療手法—補瀉(四) 6-14 特殊針的用法—三棱針、火針、皮膚針 6-15 特殊針的用法—耳針 6-16 特殊針的用法—電針與電療 6-17 針法適應證 6-18 針法禁忌 6-19 針刺深度和針灸配穴法 第七章 灸法篇 7-1 灸的燃料—艾 7-2 艾灸法與藥灸法 7-3 非艾灸法 7-4 灸法的適應證、禁忌與養生應用 第八章 頭皮針、耳針、拔罐、刮痧、埋針、埋線 8-1 頭皮針 8-2 內經之頭與腦 8-3 內經之頭部穴道 8-4 標準頭穴線的定位和主治 8-5 焦氏頭針體系的定位和主治 8-6 頭皮針的臨床運用 8-7 耳針 8-8 腦與耳靈光互動 8-9 耳咽管與耳針 8-10 內經理論 8-11 耳穴治療點 8-12 注意事項 8-13 拔罐 8-14 背部拔罐最強壯 8-15 胸腹部拔罐最養生 8-16 拔罐調理人體重要區域 8-17 拔罐療法常用種類與部位 8-18 拔罐療法的種類及分類 8-19 拔火罐法與特殊拔罐吸引方法 8-20 背部與胸腹部刮痧 8-21 刮痧器材準備與範圍及注意事項 8-22 常用刮痧療法 8-23 埋針、埋線 8-24 埋針注意事項與種類和方法 第九章 疾病治療篇 9-1 疾病治療入門 9-2 神經系統疾病 9-3 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痛 9-4 顏面肌疾患(顏面神經麻痺) 9-5 脅肋痛 9-6 坐骨神經痛 9-7 頸肌痛 9-8 肩胛、背肌及臂肌痛(五十肩) 9-9 腰肌痛 9-10 關節炎 9-11 咳嗽 9-12 支氣管性哮喘 9-13 肺氣腫 9-14 心悸(怔忡) 9-15 心肌梗塞 9-16 高血壓 9-17 胃脘痛 9-18 嘔吐 9-19 便秘、泄瀉 9-20 肝硬化、黃疸 9-21 膽石症 9-22 慢性腎炎 9-23 陽痿、遺精 9-24 經前期緊張、月經不調、痛經 9-25 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 9-26 妊娠嘔吐、更年期症候群 9-27 鼻炎、牙痛 9-28 濕疹、痤瘡 9-29 蕁麻疹、帶狀皰疹 9-30 嬰兒腦性麻痺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