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57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再保險要論 作 者:鄭鎮樑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1/10/28(2版2刷) ISBN:978-957-763-299-9 書 號:1N62 頁 數:288 開 數:16K 內容簡介 再保險是具有創造性、靈活性、複雜性等特性的科學。再保險為保險型態的一種,為某一保險人與另一保險人的「保險」。依據該「保險」,被再保人簽發給公眾者之保險單所產生之賠款,可自再保人得到補償。再保險基本內容應包括哪些,須視時代之需求而定。 本書內容第一章為再保險概論,將再保險之範疇、意義、性質與原保險關係為概要敘述。第二章為再保險功能,分別由原保險人、再保險人與原被保險人不同觀點敘述。第三章為再保險適用之基本原則,分別介紹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利益原則、補償原則以及獨特的同一命運原則等四大原則之適用情形。第四章為再保險之基本方法(包括臨時再保險、預約再保險、額約再保險)與比例再保險型態(包括比率再保險與溢額再保險)概述。第五章延續第四章架構,介紹非比例再保險基本型態。第六章與第七章分別為比例合約再保險合約與非比例合約再保險合約,介紹其重要運作項目,該二章可視為再保險之「器官」,而第四章與第五章可稱為再保險之外表。第八章簡要介紹非傳統性再保險。 目錄 第壹章 再保險概論:意義、與原保險關係、簡史 1 第一節 再保險範疇概述 3 第二節 再保險之意義與性質 4 第三節 再保險與原保險之關係 10 第四節 再保險起源簡史 13 第貳章 再保險之功能 21 第一節 對原保險人(被再保人)之功能 23 第二節 對再保人與被保險人之功能 30 第叁章 再保險適用之基本原則概要 35 第一節 保險利益原則 37 第二節 最高誠信原則 37 第三節 損失填補原則 40 第四節 同一命運原則 42 第肆章 再保險之基本方法與型態概述(一) 47 第一節 再保險之基本方法 49 第二節 再保險之基本型態(一)—比例再保險 62 第三節 比例再保險之基本型態(一)—比率再保險 64 第四節 比例再保險之基本型態(一)—溢額再保險 70 第伍章 再保險之基本方法與型態概述(二)—非比例再保險 83 第一節 非比例再保險概述 85 第二節 超額賠款再保險概論 90 第三節 再保計畫概觀(綜合再保計畫概論) 105 第陸章 比例合約再保險合約 111 第一節 比例再保險合約項目概觀 113 第二節 重要項目解說(一)—合約型態、再保期間、再保責任額與自留額 118 第三節 重要項目解說(二)—比例再保險之再保險價格 122 第四節 重要項目解說(三)—帳務制度與帳單種類 147 第五節 重要項目解說(四)—現金攤賠、保證項目 158 第六節 重要項目解說(五)—未滿期責任之轉出與轉入 160 第七節 重要項目解說(六)—其他項目 171 第柒章 非比例合約再保險合約 179 第一節 非比例再保險合約項目概觀 181 第二節 重要項目解說(一)—責任啟動型態、承保範圍 186 第三節 重要項目解說(二)—再保人責任限額與被再保人自負額 191 第四節 重要項目解說(三)—一個危險之定義與損失事故之定義 198 第五節 重要項目解說(四)—最終淨賠款與淨自留 208 第六節 重要項目解說(五)—復效 213 第七節 重要項目解說(六)—費率、最低與預繳保費、調整保費 220 第捌章 非傳統性再保險概論 249 第一節 另類風險移轉之基本概念 251 第二節 非具備再保險樣式之另類風險移轉 252 第三節 具備再保險樣式之另類風險移轉 256 第四節 結構型再保險之安排 270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日本霞山會共同出版 歷史研究是以時間為主軸,地理研究是以空間為場域,若將兩者結合,以歷史的向度來詮釋解析這個空間,即以歷史為主軸來研究東亞,其廣度與深度將會擴大許多。 研究「東亞」並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但如果把臺、日、韓,再加上中國沿海地區等地域做「近代史」的研究,或許需要有不同的歷史觀與視野,也有別於傳統把東亞界定在後進發展地域的角度研究。這也是「近現代東亞研究論叢」的系列發端。 本書共兩大篇,共八章,分別由硬體建設,如無線電報系統、鐵道、軌道;軟體經營,如漁業調查、臺灣紅酒、電影、文化資產活化等面向,探討日治時期至現代臺灣的相關產業或技術。隨著日本殖民政策的演變、臺灣整體經濟、產業的發展,以及東亞局勢的變化等環境催化,其技術條件、產業知識、經營策略,如何因應不同的時勢進行調整,遇到何種困難以及解決之道。 台灣史,從荷西時期、清領、日治以迄戰後,都充滿著多族群、多元文化的特質,以及相當濃厚的國際原素。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同為東亞的重要成員,未來必定要面對許多共同課題,需共同研討,進而合作尋求解決之道。 歷史是現代社會的借鏡,讓我們從歷史溫故知新。 【目錄】 校長序/李承嘉 寫在前面/阿部純一 論叢緣起/何淑宜 主編序/蔡龍保 經濟政策的形成及其展開 文明基 〈為何沒有《帝國主義下の朝鮮》?—矢內原忠雄的殖民政策研究以及臺灣與朝鮮〉 陳德智 〈帝國 殖民地的海洋—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從沿岸到遠洋漁業調查試驗之研究(1909-1922)〉 林佩欣 〈從臺島之酒到帝國之酒:日治時期樹林酒工場的紅酒改良與行銷〉 基礎工程的建構與經營 曾立維 〈有線到無線—對外無線電報系統在臺灣的建立與發展(1928-1949)〉 蔡龍保 〈由森林鐵路到觀光鐵路—日治時期阿里山鐵路經營策略之轉變(1896-1945)〉 林采成 〈臺中輕鐵(株)的經營分析—軌道‧鐵道‧汽車〉 戰前到戰後的連續性與再利用 三澤真美惠 〈由白克和林摶秋的足跡試論戰後臺灣電影的「雙重連續性」〉 王淳熙 〈臺灣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的檢視—以日式宿舍為初探對象〉 關鍵字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如果日本友人對您說:「茶如果再熱一點就更完美了!」您會聯想到什麼呢? 是對美好事物的堅持,還是重視氣氛緩和的表達習慣呢?這本書除了日本社會制度面的介紹,並帶給讀者一些值得深入探尋的文化議題。 「為何日本動漫中,校園生活的開始,都是櫻花紛飛的季節?」原來日本的學期制是這樣來的! 「在日劇《月薪嬌妻》中,談到性別在勞動職場的影響與差異,真的是這樣嗎?」 「關於日本人的群體主義與團結,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嗎?」 「臺灣與日本文化中,好客與冷漠、意思表達的直接與模糊,有認知上的落差?」 日本是國人最喜愛的旅遊國家之一,與臺灣亦有密切的經貿往來,並同樣位於東亞的儒家文化圈,在全球化以及網路資訊發達的浪潮下,日本的流行文化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臺灣。本書由不同的主題帶領讀者深度了解日本,從行政區劃、自然環境、教育、政治、社會、企業經營、文化與運動、交通各面向,以及作者在日本居住時的親身體驗,從臺灣的角度,觀察日本社會文化的特色。 【目錄】 導讀 第一章 你好,日本! 第1 節 日本的行政劃分—都道府縣與地方 第2 節 日本的地理位置與鄰國關係 第3 節 說故事時間—初次訪日體驗談 第二章 數字會說話,解碼日本社會 第1 節 臺日相似處 第2 節 總人口與高齡化 第3 節 日本的經濟成長與停滯 第4 節 日本的貿易—從貿易立國到貿易逆差 第5 節 主要國人口的消長 第6 節 主要國經濟成長的變化 第三章 日本的自然面貌與在環保上的努力 第1 節 全球氣候異象 第2 節 日本在環保上的努力 第3 節 《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 第4 節 日本的替代能源 第5 節 說故事時間—日本人的垃圾分類 第四章 從教育制度看日本的校園生活:大學究竟好不好考呢? 第1節 日本的教育制度與特色 第2節 日本接受留學生政策與現況 第3節 日本大學的四學期制及其特色 第4節 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與特色 第五章 政治這件事,日本人怎麼看? 第1節 日本的政黨與政治 第2節 日本的選舉制度 第3節 說故事時間—冷清的競選活動 第4節 臺日文化大不同(與日本學生訪談紀錄) 第六章 社會差距背後的真相 第1節 社會差距與造成原因 第2節 如何衡量社會差距 第3節 主要國社會差距之演變 第4節 說故事時間—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 第七章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揭密、幾項觀點比較臺日社會 第1節 多面向探索日本的社會 第2節 日本社會的特色(個人觀點) 第3節 幾項觀點比較臺日社會 第4節 日本的十大社會問題 第八章 聊聊日本企業經營制度 第1節 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 第2節 企業經營的內部環境 第3節 日本企業的主要特色 第4節 日本企業的國際化問題 第九章 平價時尚的祕密:走進優衣庫 第1節 優衣庫的企業沿革 第2節 優衣庫的業界地位 第3節 優衣庫的商業模式 第4節 優衣庫的發展與策略 第5節 說故事時間—1990年代後期的優衣庫購物經驗談 第十章 休閒中體會生活的美學:世界遺產、祭典、溫泉、職業運動競賽 第1節 日本的世界遺產 第2節 日本著名的祭典 第3節 日本的溫泉 第4節 日本大規模職業運動—職棒與職足 第十一章 相撲,不只是比力氣 第1節 日本相撲發展沿革 第2節 力士之報酬 第3節 日本相撲的紀錄 第4節 說故事時間—參訪相撲訓練場所 第十二章 一起旅行吧!日本交通全攻略 第1節 從陸、海、空看日本的交通工具 第2節 日本JR周遊券 第3節 日本新幹線介紹 第4節 說故事時間—新幹線搭乘經驗談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王汎森新作《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包括兩部分文章,一部分是與近代中國思想中「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個主題相關的文字,另外一部分則是闡明「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個研究的方向與態度。 後者主張思想史亦應探討「思想的生活性」及「生活的思想性」,而因為本書中與「主義時代的來臨」有關的幾篇論文也刻意從廣義的「思想與生活」這個主軸出發,略有別於從政治角度去處理「主義」的問題。 作者王汎森教授並不主張將思想化約為生活,也不是在宣揚一種唯與生活發生關係的思想才有價值的想法,更不是認為重要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不値得用心研究。但誠如克羅齊所說的:「思想作為行動才是積極的」、「思想既不是對實在的模仿也不是裝實在的容器」,同時他也強調「思想不在生活之外,甚至就是生活職能」。那麼如果想了解思想在歷史發展中實際的樣態,則不能忽略「思想的生活性」與「生活的思想性」的問題。所以,一方面是「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是「生活是思想的一種方式」。作者認為,「思想的生活性」、「生活的思想性」,以及這兩者之間往復交織,宛如「風」般來回有趣。此處所謂的「生活」,包括的範圍比較寬,包括有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 【目錄】 序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兼論思想史的層次 從「新民」到「新人」──近代思想中的「自我」與「政治」 五四運動與生活世界的變化 「煩悶」的本質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私人領域與「主義」的崛起 「主義時代」的來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關鍵發展 時間感、歷史觀、思想與社會──進化思想在近代中國 中國近代思想中的「未來」 如果把概念想像成一個結構──晚清以來的「複合性思維」 「儒家文化的不安定層」──對「地方的近代史」的若干思考 人的消失?!──兼論二十世紀史學中「非個人性歷史力量」 附錄 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