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全方位生涯規劃 | |||
作者: | 鄭金謀、邱紹一 | |||
ISBN: | 9789575123741 | |||
出版社: | 新文京 | |||
#心理學
#輔導、諮商與心理治療 #特定領域 #生涯諮商 |
定價: | ||||
售價: | 42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生涯諮商:優勢、多元、全方位 系列名:輔導諮商 ISBN13:9789861919027 替代書名:Career Counseling: Holism, Diversity, and Strengths /4e 出版社:心理 作者:Norman C. Gysbers;Mary J. Heppner;Joseph A. Johnston-著;田秀蘭-校閱 譯者:田秀蘭;吳芝儀;王玉珍;楊育儀;林昱芳;劉怡佳 裝訂/頁數:平裝/496頁 規格:23cm*17cm*2.4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4/15 中國圖書分類:修身 內容簡介 本書以優勢、多元為基礎,呈現理論扎實的生涯發展及諮商歷程模式。適用於針對諮商師的訓練,對經驗豐富的實務者也很實用。本書介紹的生涯諮商歷程架構,在實務上具有足夠的友善性,對處於任何情境、任何年齡層的個案都十分適用。 全書詳細描述評估的歷程與技巧,並強調諮商心理的應用,重點包括:擴展並賦能女性、男性、少數種族及族群的生涯及生活選擇;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個案;來自社會經濟多元背景的個案;身心障礙者等等。更探討了關於傳統及後現代生涯發展理論取向、與個案建立工作同盟、協助個案對工作職場及家庭做應變、與抗拒型的個案工作、發展行動計畫,及引導生涯諮商的結束。同時亦涵蓋全新的主題:生涯諮商中的社群媒體使用。這些特色凸顯本書全方位的觀點,可謂是一部完整且絕佳的用書。 名人推薦 「本書建立新的標準,焦點在『優勢、多元、全方位』。這在生涯領域中是個新鮮的方向,能激發今日的諮商師。在風格及使用的友善性方面,本書所提供的模式能連結理論、實務、資源,帶有希望及肯定的動力,提供讀者新的技巧與洞察。」 —Rich Feller博士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Teaching Scholar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美國生涯發展學會(NCDA)前主席 「Gysbers、Heppner與Johnston沿襲了他們既有的優異表現,完成本書最新版。他們所提出的取向,特別適用於協助準備進入或掌握不斷改變的職場及經濟變動的多元性個案。我積極建議本書為諮商實務者必讀之書,對諮商心理研究生而言,也是一本必備的教科書。」 —Kenneth F. Hughey博士 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 「我們邀請所有的學生、專業人士及研究人員閱讀本書,以豐富個人的實務、研究和價值感。透過本書的閱讀與理解,我們將受到啟發,堅持成為這變動世界中的主動機制者。」 —Laura Nota博士 Larios 職業心理學團隊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ova) 目錄 Part Ⅰ 21世紀之生涯諮商:不斷演進的背景、挑戰和概念 CHAPTER 1 生涯諮商:生活生涯發展之觀點 CHAPTER 2 理解生涯行為與發展的方法:相關理論 CHAPTER 3 賦能生活選擇:種族與階級脈絡下的生涯諮商 CHAPTER 4 賦能女性的生活選擇:性別與性取向的檢視 CHAPTER 5 賦能男性的生活選擇:性別與性取向的檢視 CHAPTER 6 藉由賦能式生涯諮商促進身心障礙者之生涯發展 CHAPTER 7 協助個案理解及回應職場和家庭生活變遷 Part Ⅱ 個案目標或問題辨認、澄清、具體化 CHAPTER 8 生涯諮商歷程之開始階段:形成工作同盟 CHAPTER 9 辨認與分析生活生涯主題 CHAPTER 10 生活生涯評估:協助個案說故事的訪談架構 CHAPTER 11 生涯、多元文化、婚姻、軍人家庭家族圖:協助個案敘說生涯與家庭之關聯 CHAPTER 12 運用職業組合卡蒐集個案資訊:以職業名稱作為刺激 CHAPTER 13 選用標準化測驗和量表蒐集個案資訊:深入的方法 CHAPTER 14 聚焦優勢與正向心理學的評量工具:「克利夫頓優勢識別量表」與「洞察量表」 CHAPTER 15 了解抗拒型個案並與之工作 Part Ⅲ 個案目標或問題解決 CHAPTER 16 使用資訊、採取行動並發展行動計畫 CHAPTER 17 在生涯諮商中使用社群媒體 CHAPTER 18 結束生涯諮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生涯規劃與管理 ISBN13:9789865034337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吳思達 裝訂/頁數:平裝/264頁 規格:23cm*17cm*1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0/07/16 中國圖書分類:修身 內容簡介 1.以生涯發展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以生涯發展中必備的實務知能為導向,兼具了理論與實務的平衡發展。 2.以個體終其一生的發展為經,以職業生涯的成功調適為緯,引導讀者從自我認識開始,提供邁向職業生涯成功之路的規劃路徑。 3.說明從職場退休後的生活,應納入生涯規劃與管理之中,並以追求自我實現,達成了無遺憾的完美人生,作為生涯管理的最終目標。 本書特色 1.每章節蒐集相當多的生涯測驗題目 2.內容從生涯職場到退休生活規劃都有完整介紹 目錄 第一篇 生涯起步走 第一章 生涯規劃的基本理念 第一節 生涯規劃相關名詞釋義 第二節 生涯規劃的意義與特性 第三節 生涯規劃的功能 第二章 生涯規劃的內涵 第一節 生涯規劃的要素與原則及目標 第二節 生涯規劃的目標 第三節 生涯規劃的程 第四節 成功生涯的規劃驟 第三章 如何做生涯規劃 第一節 生涯規劃的策略 第二節 生涯計畫的訂定 第三節 生涯規劃的注意事項 第二篇 專心看自己 第四章 自我性向的探索 第一節 人生的三階段 第二節 認識自我 第三節 認識自我風格 第五章 自我能力的了解 第一節 建構成功生涯能力要素 第二節 活化資訊的能力 第三節 學習「學習的能力」 第四節 獲取實用知識的能力 第五節 學習新的調適能力 第六章 自我情緒的調控 第一節 情緒的類型 第二節 揮別生活的怒氣 第三節 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四節 自我情緒的調適方法 第七章 自我人格特質的建立 第一節 人格的概念與認知 第二節 人格探索與生涯路 第三節 自我人格特質檢測 第四節 發展自我人格模型 第八章 職場環境趨勢 第一節 「大」經濟環境的認識 第二節 未來的職場趨勢 第三節 新時代的就業型態 第九章 探索職場 第一節 認識職場文化 第二節 職場的人際關係 第三節 熱在工作 第十章 如何找一份好工作 第一節 個人、家庭與工作 第二節 求職的前哨戰 第三節 如何明天就上班 第三篇 「用心」看未來 第十一章 職業生涯的另一章 第一節 如何在職業戰場中生存 第二節 生涯的抉擇與變異 第三節 轉換職涯道 第十一章 人生的下一章 第一節 退休生涯規劃 第二節 終身學習 第三節 探索心的需求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作(編/譯)者 : 陸啟超 出版年份 : 2019 ISBN : 9789866964336 類別 : 生涯規劃 書號 : 990919 幾色 : 1 規格 : 18 發行公司 : 全威 版權日期 : 2019/02/01 版次 : 三版七刷 頁數 : 280 理論與實作兼具,從實際案例、操作中學習。 貼近我們生活的真實人生故事。 本文與活動手冊,利於老師教學、學生自修。 目錄 第○章 衝擊-社會變遷與生涯規劃 第一章 築夢-認識生涯規劃 第二章 還原-自我再認識 第三章 提昇-教育生涯的規劃 第四章 準備-職場的生涯規劃 第五章 行動-培養工作生涯發展的能力 第六章 收割-投資理財規劃 第七章 休閒生涯規劃 結 語 附錄 A 誠洲股份有限公司資訊處經理-張定原訪問稿 附錄 B 壕錀企業有限公司行銷部經理-蒙禮慧訪問稿 附錄 C 前永豐棧麗緻酒店客務部經理-顧景昇訪問稿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為【生態土地使用規劃】的再版。國內在1970年代末期開始將環境規劃理念引入景觀與區域規劃的教育與實務。2000年出版的【生態土地使用規劃】係呼應Ian McHarg於1969年所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喚醒世人有關環境規劃理念在都市及區域規劃的重要性。近二十年來,人類該如何減緩並調適氣候變遷的衝擊已成當前國際社會的焦點。 本書的再版,除作為環境規劃的專業書籍外,並配合臺灣在國土計畫法實行後的規劃體制轉型,包括下列四個目的: 1.納入近年新興的全球環境變遷議題、思潮與規劃方法。 2.加強環境規劃教科書的知識範疇與操作性。 3.空間規劃專業者訓練時,更有效的納入環境規劃的觀念與操作。 4.提供公部門與實務空間規劃專業者,進一步檢視目前規劃體制與方法之改善方向。 本書在第一章緒論說明環境規劃理念與展望後,透過「生態系統與環境規劃」、「容受力觀念與成長管理」、「永續發展與空間規劃」與「地理資訊系統與土地使用規劃」等4章,協助讀者建立環境規劃中重要的系統與容受力觀念以及對新興議題的掌握,強化GIS工具在土地使用規劃中的應用能力。 第六章在人文生態學的基礎下,具體的為讀者建立環境規劃中的自然與人文空間分析的能力後,延伸到第七章與第八章,說明國內外在前述各種分析下所進行的「土地分類」與「環境敏感地劃設與空間規劃」。 第九章為本書中「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技術操作最重要的一章,不僅提供了土地適宜性分析源起與觀念,更為環境規劃年輕專業者的訓練提供一系列的操作程序與案例。最後,第十章回應了本次改版目標「全球環境變遷下的在地永續實踐」,為讀者提供都市化、環境變遷、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等新興議題與案例,並在都市環境規劃的新思維論述下,點出本書各章對應不同尺度空間規劃專業者的訓練重點,提供公部門與實務規劃工作者,進一步檢視並反思臺灣規劃體制未來可改善的方向。 整體而言,本書適合都市計劃、景觀規劃、地政、以及生態保育等專業者,在因應全球環境變遷的前提下,一同努力將環境規劃理念與方法推廣至各層級與類型的空間規劃,做為臺灣在地永續實踐的空間策略。 ■ 本書特色 ◆回應全球環境變遷議題的環境規劃方法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國際學界陸續提出的新思維與解方,其實都是根基於「環境規劃」的理念發展而來。本書接軌國際前瞻性觀念與策略,同時提供環境規劃知識範疇中必須掌握的關鍵規劃方法,觀念與操作並重,理論與實務性兼具。 ◆各層級與類型空間規劃者都能應用的空間策略 本書有效地納入「環境規劃」的觀念與操作於空間規劃訓練中,協助都市計劃、景觀規劃、地政、以及生態保育等專業者,將其推廣至各層級與類型的空間規劃,做為臺灣在地永續實踐的空間策略。 ◆國土規劃體制轉型的因應及反思 國土計畫法實施以來,國內的國土規劃體制與土地使用管理面臨極大的轉型契機,人與自然環境系統間的互動與容受力評估的過程如何落實於各層級空間規劃體制之中,本書提供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操作程序與案例,並進階反思臺灣規劃體制未來可改善的方向。 【目錄】 序言 空間規劃專業者的環境規劃學習應用 第一章 緒論 1.1 環境規劃理念源起與發展 1.2 全球環境變遷 1.3 環境規劃範疇與內容 1.4 我國環境保育與國土規劃 1.5 結語:環境規劃的展望 第二章 生態系統與環境規劃 2.1 生態與系統觀念 2.2 維生環境與生態系統服務 2.3 生態學原理與環境規劃 2.4 景觀生態學與環境規劃 2.5 結語:自然解方 第三章 容受力觀念與成長管理 3.1 應用容受力觀念之緣起 3.2 容受力分析與都市成長管理 3.3 智慧型成長與國土計畫 3.4 容受力分析方法 3.5 生態足跡 3.6 結語:國土規劃中容受力觀點的省思 第四章 永續發展與空間規劃 4.1 永續發展之觀念 4.2 永續土地使用規劃 4.3 永續都市之理念與規劃 4.4 生態都市與都市代謝作用 4.5 結語:永續都市的新思維 第五章 地理資訊系統與土地使用規劃 5.1 地理資訊系統 5.2 疊圖分析之原理與程序 5.3 地圖模型之疊圖分析功能 5.4 景觀格局與景觀指數分析 5.5 土地使用模擬 5.6 結語:GIS 與土地利用規劃未來之展望 第六章 自然作用與土地使用 6.1 地質與土地使用 6.2 地形與土地使用 6.3 水文與土地使用 6.4 土壤與土地使用 6.5 生物與土地使用 6.6 人文與土地使用 6.7 結語:以生態為基礎的空間規劃 第七章 土地分類 7.1 土地分類觀念與發展 7.2 土地分類之原則與過程 7.3 多變量分析與土地分類 7.4 結語:規劃的土地分類作業需規劃師的判斷 第八章 環境敏感地劃設與空間規劃 8.1 環境敏感地的觀念、定義與分類特性 8.2 環境敏感地之管理 8.3 臺灣生態敏感地劃設 8.4 環境敏感地與國土功能分區的整合 8.5 結語:環境敏感地在國土計畫中之角色 第九章 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 9.1 適宜性分析之源起與應用 9.2 適宜性分析評估方法 9.3 土地使用適宜性之原則與作業流程 9.4 案例:農地資源適宜性分析 9.5 結語: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之應用與未來發展 第十章 都市、環境變遷與空間規劃 10.1 都市化與全球環境變遷 10.2 都市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緩與調適 10.3 都市環境規劃的新思維 10.4 結語:全球環境變遷下的在地永續實踐 附錄 一、土地使用適宜性示範教材 二、系統圖、容受力與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融入空間規劃程序訓練指引 參考文獻 索引 ■Box 索引 Box 1.1 Ian L. McHarg Box 1.2 環境績效標準(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Box 2.1 第二生物圈(Biosphere II) Box 2.2 NBS case study: Bielefeld, Germany Box 3.1 Carrying capacity Box 3.2 智慧型成長倡議 Box 3.3 績效需求 Box 3.4 臺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示範計畫 Box 3.5 美國馬里蘭州以設施容受力制訂成長政策及土地使用計畫 Box 5.1 GIS 軟體中的地圖代數分析工具 Box 5.2 GIS 軟體中的資料重新分類工具 Box 5.3 GIS 軟體中的疊圖分析與關聯分析工具 Box 5.4 GIS 軟體中的區位量測與環域分析工具 Box 5.5 土地利用變遷模型之開發工具與門檻 Box 6.1 土地使用規劃所需瞭解的地質資料項目以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2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之坡度計算方法 Box 6.3 土地使用所需進行的地形分析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4 暴雨管理與逕流估算 Box 6.5 土地使用所需進行的土壤分析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6 萬用土壤流失公式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Box 6.7 國土利用調查土地使用分級分類表(109年版) Box 7.1 土地分類vs. 土地評估 Box 7.2 澳洲的CSIRO與美國的ECOCLASS土地分類系統 Box 7.3 臺灣生態分區 Box 7.4 地表作用土地分類估算式 Box 7.5 土地分類中的適宜性分析觀念起源 Box 8.1 Center for Natural Areas of Smithsonian Institute環境敏感地分類 Box 8.2 簡易頻率年洪水量估計 Box 9.1 案例:新竹縣新埔鎮柿餅LESA適宜區位分派 Box 10.1 「都市化與全球環境變遷(UGEC)」主要研究議題 Box 10.2 Future Earth Taipei「臺灣永續都市研究議題」 Box 10.3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Box 10.4 都市型態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 Box 10.5 氣候變遷衝擊之韌性空間評估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