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19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當代教育思潮 ISBN13:9789865713171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蘇永明 裝訂/頁數:平裝/336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出版日:2015/08/01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理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這二、三十年來在臺灣所流行的教育思潮為主。為了易於了解,在寫作方式兼採以主義切入和以議題為核心。每一章都是從「基本假設」再引申出「教育主張」,然後加以評論。符合哲學的論證方式,也可以磨練讀者對於思想的分析、批判。教育思潮是對教育現象深刻的主張和解釋,本書將提供許多視角來看待當前的各種教育現象。 目錄 序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技術導向的教育思潮 11 第三章 個人主義導向的教育思潮 31 第四章 追求公平正義的教育思潮 49 第五章 道德導向的教育思潮(上) 69 第六章 道德導向的教育思潮(下) 87 第七章 儒家導向的教育思潮 105 第八章 實用主義導向的教育思潮 123 第九章 後現代與後結構導向的教育思潮 143 第十章 批判導向的教育思潮 161 第十一章 規訓導向的教育思潮 179 第十二章 媒體發達下的教育思潮 195 第十三章 另類教育導向的教育思潮 215 第十四章 主智與體驗導向的教育思潮 237 第十五章 追求靈性與自我實現的教育思潮 255 附錄 民國百年來的教育思潮之演變 275 參考書目 301 索引 317 圖一 道德行為的主要元素 70 圖二 各種教學法的心物關係 238 圖三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圖示 268 表一 差異原則的模式 53 表二 郭耳堡的道德發展階段 81 表三 《大學》的修身程序 109 表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表解 268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國立臺北大學校長 李承嘉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吳文星推薦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日本霞山會共同出版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世界各國的歷史學者頻繁地使用全球史作為分析框架,有別於過往的世界史是以歐洲為中心,全球史是追求跨越傳統國家民族的界線,從相互的關聯性與跨區域的視角展開研究。 本書由臺灣、日本學者,包括歷史學、教育學、社會學、法學等跨領域,切分「歷史教育與歷史認識」、「媒體與文化的跨境」、「社會的發展動態與質變」三個面向,即 「歷史教育與歷史認識」:由歷史教科書—自我認識的變遷、跨時代人物的歷史認識—外部的跨境觀察、日本觀光客的臺灣認識—旅遊百年史的觀察,以橫向、縱向,立體思考,冷戰到當代的歷史教育與認識。 「媒體與文化的跨境」:透過香港報紙《華商報》、《星島日報》的分析研究,呈現出冷戰時期媒體的工具性及帶來的實質影響與變化。 「社會的發展動態與質變」:從教育改革、少子高齡化、跨國交流的基礎知識等三面向,思考全球化帶來的國際競爭與問題連鎖化的現象。 延續論叢第一號對近現代東亞各地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變遷的關懷,由跨境文化觀察視角,分析冷戰到當代東亞社會的鏈結與脈動,對於臺灣研究、中國研究、日本研究、東亞研究等,皆極具啟發。 【目錄】 校長序/李承嘉 推薦序/吳文星 理事長序/阿部純一 主任序/何淑宜 主編序/蔡龍保 歷史教育與歷史認識 吳文星 「認識臺灣(歷史篇)」與臺灣中學歷史教育之變革 林志宏 跨境的歷史認識—冷戰時期佐藤慎一郎的「中共觀察」與香港行 小牟田哲彥 日本人觀光客如何看待臺灣—臺灣旅遊百年史 媒體與文化的跨境 王超然 國共內戰期間中共的跨境傳播:以香港的《華商報》為核心 曾美芳 朦朧的認同與矛盾的政治意識:1967-1984《星島日報》「中國」報導立場的轉變 社會的動態發展與質變 林明煌 戰後東亞學校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與課題 澤田 東亞的少子高齡化與社會保障—從日本的「新資本主義」看中國的定位 山﨑直也 建構後疫情時代日臺教育交流的「知識」基礎設施:以臺灣研究者的SNET活動為中心 關鍵字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