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探究策略55中學篇 ISBN13:9789865624644 出版社:臺灣師大出版社 作者:陳佩英-總編輯;于小雅;王晉修;朱夢琳;何耿旭;吳美枝;李憶慈;林怡瑄;邱健銘;姚政男;施佳慧;孫細;徐嘉偉;張志維;張銘傑;莊惠如;莊德仁;許琇敏;許靜宜;陳小凰;陳正宜;陳佩妍;陳佳琪;陳柏羽 裝訂/頁數:平裝/240頁 規格:18cm*26cm (高/寬) 出版日:2020/10/01 中國圖書分類:中學教學法 內容簡介 《探究策略55》匯聚許多教師的心血,從世界各國經驗中汲取的探究為本之概念策略,經由愛思客教師實踐、內化後,在教學脈絡中再現策略的理解和應用,從投入、聚焦、組織、通則、遷移、反思六個階段撰寫55個策略示例,提供具體操作的方法與工具,讓學生的思考與理解在可視化的過程中得以深化並進行後設學習,也為教師帶來豐富的教學想像,從課程設計到教學實踐之間,搭起教師同儕對話和教與學相互增益的橋樑。 這是一本呼應素養教學,可供教師隨時翻閱、參考的實用教學策略手冊,讓教師快速發想出取之不盡的點子以繪出新的教學藍圖。 目錄 投入 四角辯論 表態光譜 模擬 胡搞瞎搞 問題延伸 討論協定 關係導圖 聚焦 弗瑞爾模型 概念象限 全部、部分、沒有 找出屬性 分類描述命名 概念謎語 創造與合併 光譜定位 鑽石分層 概念座標 維度排序 關係類比 組織 交叉比較表 交換卡片 推力、拉力、阻力 失落的一角 網絡 流程圖 視覺筆記 註解 社會性戲劇 語言形式 模型 通則 概念性問題 快速連結 概念銀行 句子架構 概念接龍 概念製圖 顏色連結 模式獵人 微通則 遷移 壓力測試 線上討論 說明 如何連結 「要是…又會怎樣?」的問題 實作評量 創造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促進理解與遷移的策略寶庫 系列名:課程教學 ISBN13:9789860744323 替代書名:Concept-Based Inquiry in Action: Strategies to Promote Transferable Understanding 出版社:心理 作者:卡拉.馬修;瑞秋.法蘭奇 譯者:劉恆昌;李壹明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重量:750克 版次:1 出版日:2021/11/18 中國圖書分類:教學 內容簡介 所有學生都應該擁有運用概念思考的機會,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自己看出概念之間的關係。教師要如何建構思考的教室,讓學生的思考從事實層級進展到概念層級呢? 《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提供了答案。在本書中,卡拉‧馬修和瑞秋‧法蘭奇結合理論與實務創造出一套嶄新的探究架構,運用概念為本的探究來促進深入的理解。其關鍵在於運用教師、學生自己或師生共同設計的引導問題來幫助學生探究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不論是新進或資深的教育工作者,作者逐步引領他們實施教學策略以落實探究為本的學習,進而促進任何K-12課堂中的理解。 本書與搭配的網站富含下列促進概念性理解的建構與遷移的必要資源: ● 搭配概念為本探究各個階段的無數實用教學策略,並可因應不同對象加以改編 ● 呈現每一章重要觀念的視覺筆記 ● 顯示全球各地K-12課堂中概念為本探究實作的教學策略與教師訪談影片 ● 提供在課堂中運用的資料組織圖、錨形圖範例及可複製表格資源等模板,以輔助教學策略 ● 展示如何在單元中整合概念為本探究各個階段的規劃表格範例 在現今如此錯綜複雜的世界,教師作為概念性理解的引導者角色從未如此迫切。《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提供教師所需的工具,以圍繞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組織並聚焦學生的學習,為深入理解奠立基礎。 名人推薦 「這本書正是此刻我的學校迫切需要,用來幫助教育工作者以書面的概念為本課程為基礎,使教導的課程更上層樓——以達到最高的層級。」—內孚.柯騰(Neville Kirton),哥倫比亞波哥大市 哥倫比亞英國學院中學部副校長 「這本書充滿了策略、插畫、圖表和照片,著實提供你需要的洞見以幫助學生更瞭解所學,加上那麼多可以在課堂運用的點子,本書是教育工作者必讀。」—阿曼妲.麥基(Amanda McKee),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姜森維爾市 姜森維爾高中九年級代數/幾何教師 中學部授證講師/輔導教師 目錄 序曲 從學生思考到教師行動 CHAPTER 01 概念為本探究的基礎 ‧ 結合探究為本與概念為本的學習 ‧ 第一部分:探討探究為本的學習 ‧ 概念為本探究中的探究取徑 ‧ 第二部分:探討概念為本的學習 ‧ 用概念來組織學習 ‧ 知識性與歷程性結構 ‧ 以知識與歷程為基礎的學科 CHAPTER 02 概念為本的探究 ‧ 概念為本的探究模型 ‧ 概念為本的探究階段 ‧ 探究的複雜性 ‧ 概念為本的探究與歸納式取徑 ‧ 創造概念為本探究的文化 CHAPTER 03 規劃概念為本的探究 ‧ 概念為本的探究有哪些基本規劃步驟? ‧ 教師如何強化自己對單元的理解? ‧ 引導問題在概念為本的探究中扮演什麼角色? ‧ 概念為本探究各個階段在課程單元中的樣貌? ‧ 概念為本探究的節奏 ‧ 探究階段如何幫助教師規劃概念為本的探究? ‧ 建立跨學科連結的取徑有哪些? CHAPTER 04 投入 ‧ 運用投入策略啟動先備知識 ‧ 運用策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 初步問題,初步思考 ‧ 重新思考我們對投入策略的使用 ‧ 投入策略表 ‧ 意見為基礎的策略 ‧ 體驗型策略 ‧ 討論為基礎的策略 ‧ 投入階段的評量 CHAPTER 05 聚焦 ‧ 運用概念形成策略使探究聚焦 ‧ 概念提供廣度與深度 ‧ 概念性思考的層級 ‧ 有效的概念形成實作 ‧ 概念形成策略:演繹式取徑與歸納式取徑 ‧ 選擇概念形成的策略 ‧ 概念形成的策略 ‧ 聚焦階段的評量 CHAPTER 06 調查 ‧ 真實事例的威力 ‧ 個案研究取徑 ‧ 聚焦於技能發展 ‧ 寫在策略之前 ‧ 調查的策略與資源 ‧ 調查階段的評量 CHAPTER 07 組織 ‧ 運用組織圖來建構意義 ‧ 認知負荷理論和組織資料的重要性 ‧ 再現與概念性理解 ‧ 共享發現形成探究者社群 ‧ 寫在策略之前 ‧ 組織與再現的策略 ‧ 組織階段的評量 CHAPTER 08 建立通則 ‧ 建構通則的歸納式取徑 ‧ 發展強大的通則 ‧ 搭建思考的鷹架 ‧ 記錄通則的重要性 ‧ 討論的重要性 ‧ 寫在策略之前 ‧ 建立通則的策略 ‧ 建立通則階段的評量 CHAPTER 09 遷移 ‧ 深化理解的遷移 ‧ 測試並證明通則 ‧ 瞭解新的事件與情境 ‧ 預測及假設 ‧ 應用所學 ‧ 採取行動 ‧ 遷移的策略 ‧ 遷移階段的評量 CHAPTER 10 反思 ‧ 反思的力量 ‧ 反思循環 ‧ 奠立能動性 ‧ 貫穿探究歷程的反思 ‧ 反思的策略 ‧ 評量貫穿探究階段的反思 CHAPTER 11 結束感言 ‧ 願景:創造思考的教室 ‧ 瞭解與改編 |資源| ‧ 資源 A 概念為本探究的術語彙編 ‧ 資源 B 概念為本的探究規劃表 ‧ 資源 C 概念為本的探究規劃表範例:工業化單元 ‧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如何透過不同的創新工具,打造智慧財產競爭優勢?如何衡量及追蹤企業新創投資所帶來的效益? ◎知識經濟時代的國際產業變動已成新常態,比速度、比創新的智財保護,已成為產業未來的決勝關鍵。 ◎未來國際企業更隨著迎向競爭趨勢而擅長引入多樣外部創新,伴隨著組織策略、經營目標等主客觀條件的調整,而走出多元發展模式。 推動科技創新,固然需要相當濃厚的科技元素,但是科技創新要能夠持續,必然需要加上合宜的科技管理,將科技轉化為滿足終端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才能創造供需雙方所想得到的價值。 在科技管理領域中,「創業」無疑是落實科技價值最具困難度的挑戰!創業家除了需要有敏銳的前瞻觀察力,看見社會上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契機外,還需要具有領導才華以整合人才團隊,並且能說服感動投資者以引入所缺資金等等的能力。 作者張世傑以三十年經驗與心得結合實際的數據分析與案例說明,有多產業、多視角的觀點,是創新創業家航向全球市場時的寶典,更是法規與政策制定者擘劃產業與人才時的藍圖。讓你可以透過閱讀相關的資料與案例的分析,拓展視野胸襟與抱負,提升經營管理新創事業的能力。 本書條理分明,從全球宏觀視野切入,以台灣在地的政策、法規、案例展開,最後再以全球新興科技趨勢引導我國年輕一代的創業家立足台灣展望世界做結束,強化你新創事業的成功發展。 Innovation 革新 Stratup 新創 Incubator 育成 Litigation 訴訟 Patent 專利 Trademark 商標 Copyright 版權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應用藥理學-從病理生理探討用藥機制與治療策略 作者:周振英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288 簡介: 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藥物也隨之蓬勃發展,而每一種藥物各有其獨特的作用與機制,這是一門錯綜複雜又難以掌握的領域。本書的編排主要是以疾病分章,分析各種用以治療特定疾病或症狀的藥物,並整理出簡要的示意圖,以表明藥效、不良反應及同效藥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同時附上藥物化學式,使讀者對用藥有更全面性的理解且在學習上能更有效率,對醫學系及藥學系的學生來說,本書是臨床上不容錯過的參考工具書。 序言: 第二版序 本書自2001年初版以來,至今已過七個年頭。非常榮幸初版能獲得大多數讀者的善意評估。正如「歲月不饒人」的比喻,在出版後,醫學及藥物治療的進步神速,迫使本書的內容也得進行改版。由於本書圖片有一部份是來自醫學書院出版的《治療藥指南》一書,而該書是每年進行改訂,因此其與本書在內容上的落差一直是我所擔心的。正當我對使用本書當教材的各位老師感到抱歉時,幸好醫學書院的編輯部能理解本書大幅改訂的需要,故我下定決心進行這次的改訂。 如今我再讀一次當時所寫的「初版序」,驚覺當初執筆時的想法至今仍舊通用。在初版的序當中,我把藥物治療的方法比喻成活躍在大河小說裡面的各種登場人物。長篇小說通常為了讓讀者能掌握小說全貌,經常將各個登場人物的來歷、血緣關係製成一張圖,並列於書中,而本書的用意也是如此,想對錯綜複雜的疾病所使用的藥物治療取得整體理解,不只把各種藥物的藥理作用以文字說明,還利用簡單扼要的圖解,明確標示同效藥的相互關係,以幫助學習者理解藥物治療。以後這種做法的必要性將更加重要。 因醫學日益進步,藥物治療這本大河小說的登場人物飛躍性地增加,甚至還有一群以前少見的分子標靶藥物也隨著惡性腫瘤治療而粉墨登場,並大放異彩。由此觀點,此次的改訂以2007年底藥物治療相關的最新資訊為基礎,更新收錄藥物及記載內容。 從初版至今歷經七年風霜,我周遭的狀況已不同以往,當初指引我進入臨床藥理學領域且不斷指導我的石崎高志老師及Dr. Michel Eichelbaum老師都已經退休了。儘管兩位老師在退休之後仍很活躍,在不知不覺當中我也來到了指導後輩的位置。我雖才疏學淺,能力不及兩位老師,但仍想為下一代做些什麼。抱著這樣的想法,筆者從初版開始就沿襲了前人作法,在描述大規模試驗等重要資訊時,都會附上期刊名稱及年份,以盡量呈現藥物治療實證學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的重要性。雖然本書作為一本教科書可能有點打破常規,但仍希望這次的改訂能獲得善意的批評與建議。 越前宏俊 2008年3月 目錄: 第二版序 iii 初版序 iv 1 藥效的個人差異 1 2 藥物的生體可用率 3 3 藥物交互作用 5 4 疼痛(鎮痛藥) 9 5 發炎(副腎皮質類固醇藥)13 6 中毒16 7 感染症-使用化學療法的給藥計畫20 8 感染症-中樞神經感染症23 9 感染症-中耳炎、齒源性感染症、 上下呼吸道感染症、尿路感染症27 10感染症-細菌性心內膜炎、消化道 感染症、性行為感染症34 11感染症-抗生素的作用機制:蛋白 合成抑制劑、核酸合成抑制劑42 12感染症-抗生素的作用機制:細胞 壁合成抑制藥50 13 感染症-真菌感染症59 14 感染症-病毒感染症64 15 思覺失調症71 16情緒障礙(憂鬱症、雙相情緒障礙)74 17癲癇78 18焦慮、睡眠障礙83 19阿茲海默症86 20頭痛89 21帕金森氏症93 22重症肌無力症97 23眼部疾病100 24氣喘104 25心衰竭111 26缺血性心疾病119 27心律不整125 28高血壓132 29利尿藥138 30噁心、嘔吐143 31消化性潰瘍治療藥147 32便秘、下痢153 33胰臟炎157 34病毒性肝炎161 35貧血169 36動脈血栓症173 37靜脈血栓症178 38脂質異常症184 39糖尿病191 40痛風198 41類風濕性關節炎202 42骨質疏鬆症207 43甲狀腺機能異常症213 44激素217 45移植免疫223 46癌-殺細胞性抗癌劑229 47癌-Hormone-Cytokine療法243 48癌-分子標靶治療藥249 索引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