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四版)
系列名:教育研究
ISBN13:9786267178119
出版社:心理
作者:余民寧
裝訂/頁數:平裝/512頁
規格:23cm*17cm*2.6cm (高/寬/厚)
重量:850克
版次:4
出版日:2022/09/06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測驗
內容簡介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資深教師在進行「教學」與「評量」時的參考工具,亦可以幫助初任教師做好如何自編成就測驗、如何進行試題與測驗分析和診斷,以及如何應用在改進教學評量上。
全書分成十三章,以簡明扼要的範例說明,介紹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原理原則及如何進行教學評量的方法,期望讀者能夠循序漸進,習得如何編製、分析與應用成就測驗的精髓,並且奠定教學評量的良好基礎,作為日後研習更高深測驗理論之準備。
目錄
Chapter 1 導論
第一節 測驗與評量發展簡史
第二節 古典測驗理論
第三節 教育測驗類型與特徵
第四節 本書的導讀
Chapter 2 教學評量概論
第一節 教學評量基本概念
第二節 教學評量目標分類
第三節 常模參照測驗與效標參照測驗之比較
第四節 教學評量計畫
Chapter 3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
第一節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步驟
第二節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使用
第三節 影響教師自編成就測驗使用的因素
Chapter 4 選擇型試題命題技巧
第一節 選擇題的命題技巧
第二節 是非題的命題技巧
第三節 配合題的命題技巧
第四節 填充題的命題技巧
第五節 題組題的命題技巧
Chapter 5 補充型試題命題技巧
第一節 論文題的命題技巧
第二節 論文寫作的命題技巧
Chapter 6 實作評量導論
第一節 實作評量的內涵與型態
第二節 實作評量的實施與改進
Chapter 7 認知能力的實作評量類型
第一節 口試評量
第二節 概念圖評量
第三節 動態評量
第四節 精熟學習評量
第五節 素養導向評量
Chapter 8 檔案評量
第一節 檔案評量的內涵與類型
第二節 檔案評量的特色
第三節 檔案評量的實施
第四節 數位化檔案評量在升學上的應用
Chapter 9 試題分析
第一節 試題分析的重要性與內涵
第二節 常模參照測驗的試題分析
第三節 效標參照測驗的試題分析
第四節 試題評鑑與篩選
Chapter 10 信度
第一節 信度的理論
第二節 常模參照測驗的信度分析
第三節 效標參照測驗的信度分析
第四節 影響信度的因素及其補救措施
Chapter 11 效度
第一節 效度的理論
第二節 效度的分類
第三節 影響效度的因素及其補救措施
Chapter 12 學生問題表分析
第一節 S-P表分析概論
第二節 S-P表的編製與涵義
第三節 差異係數的計算
第四節 注意係數的計算
第五節 S-P表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Chapter 13 教育測驗與評量的相關議題
第一節 題庫建置
第二節 電腦化(適性)測驗
第三節 測驗偏差
第四節 測驗倫理
第五節 標準設定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邁向幸福的療癒之旅:BEST ME教師社會情緒學習指南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教師的SEL實踐:
★「我一開始認為SEL是怎麼在社會中有良好的情緒,後來我才意識到應由安定的自己來發揮影響力。」
★「原來教師的心態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師保持成長心態,對於師生而言是雙贏。」
★「去體察情緒起伏的真正原因,擁抱所有情緒,了解、調適後再做回應。」
★「有意識地思考作為,將可以有效地讓自己更從容地面對壓力。」
★「不需要一味拘泥於是否正向,關鍵在看見更多可能以及允許成長。」
★「自我照顧要從生活的小地方做起。」
★「自我照顧有很多面向,壓力也有正反兩面,端看我們自己的渴望與想要前進的方向為何,我們自己是有掌控能力與選擇的。」
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是以學習社會及情緒能力為基礎,培養良好公民的全人教育過程。教師作為SEL的推動者,應首先成為一個開心、快樂和幸福的人,藉由身教及言教推動SEL,才能為學生、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書在理論基礎上,提供與教師工作情境相關、便於日常實踐之SEL等活動,讓教師在繁重課務中,實際感受SEL為生活帶來正面的影響。本書期許讓教師擁有感受快樂及幸福的能力,為校園推展SEL課程增添助力,並朝向形塑身心健康、人際和諧、社會進步的幸福教育願景邁進。
【目錄】
總編輯序
作者序
承諾信
課程內容
Unit 1
大腦的潘朵拉盒子
Unit 2
R&R之間.辨識到調節
Unit 3
我的優勢(U4)力
Unit 4
生活不只是生存
Unit 5
人生的藍圖
Unit 6
駕駛SEL宇宙飛船
立即查看
邁向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如何整合內容與歷程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邁向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如何整合內容與歷程
系列名:課程教學
ISBN13:9789860744194
替代書名:Transitioning to Concept-Bas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How to Bring Content and Process Together
出版社:心理
作者:琳恩‧艾瑞克森;洛薏絲‧蘭寧-作;劉恆昌-審閱
譯者:李秀芬;林曦平;李丕寧
裝訂/頁數:平裝/226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重量:460克
出版日:2021/08/23
中國圖書分類:教學
內容簡介
「所有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將能夠從全方位理解概念為本課程的意義與價值。本書清楚解釋如何和學生有效交流並吸引他們投入批判性思考,幫助他們成為具有生產力的公民與終身學習者。」
— 凱倫‧柯育奇 (Karen Creech)
維吉尼亞州里斯堡勞敦郡
可托克汀(Catoctin)小學教師
「高中學科主席們:請注意!為了扣合CCSS(各州共同核心標準)和NGSS(新世代科學標準)期許的目標而重新設計課程之前,你會希望跟學區課程督學還有老師們共讀這本書。」
— 卡若‧史賓賽博士 (Dr. Carol Spencer)
佛蒙特州弗金斯城愛迪遜西北督導聯盟
K-12課程主任
設計21世紀課程與教學的前瞻模式
你如何看出孩子正在思考?凝視他的雙眼——孩子的雙眼會發亮,閃爍著終於領悟重要學科內容背後重要想法(big idea)的轉化瞬間。如果這樣的經驗極少在你的學校發生,那麼你需要一套探究導向並以想法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模式,而且現在就需要!
藉由概念為本的課程,琳恩‧艾瑞克森與洛薏絲‧蘭寧示範了如何跳脫粗淺教完內容與低階技能練習,以啟動吸引智識投入的教學,吸引學生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新的洞見包括:
● 如何跨越學科與年級設計並實施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 為什麼在任何有效的概念為本課程中,內容和歷程是兩個不同但同樣重要的面向?
● 如何確保學生培養出最重要的綜效性思考技能?
為了滿足21世紀變化多端的需求,我們都在尋求最佳的課程與教學模式,而它……就在這裡。
目錄
序曲
CHAPTER 01 課程設計
從目標本位模式到概念為本的模式
‧ 作者對教育趨勢擺盪的簡短回顧
‧ KUDs在概念為本模式中的價值
教師
學生
行政人員
家長
‧ 傳統內容目標的問題
CHAPTER 02 二維度與三維度的課程模式
‧ 比對二維度與三維度的課程模式
‧ 簡介知識性結構與歷程性結構
‧ 歷程與知識的交互作用
‧ 比對教學敘述
CHAPTER 03 知識性結構
‧ 瞭解知識性結構中的各種關係
‧ 知識性結構如何引導課程設計
‧ 設計國家、州或地區層級的學科課程架構
‧ 數學是強調概念的學科
‧ 概念和學科專屬通則的範例
CHAPTER 04 歷程性結構
‧ 歷程性結構
‧ 歷程性結構如何引導課程與教學
CHAPTER 05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教師
‧ 銜接「知道」、「會做」與「理解」間的落差
‧ 協作的概念為本教學單元計畫
‧ 描述優質教學的通用術語
符合所有學習者需求的教學單元屬性
教學策略 / 技巧
教學單元設計
‧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教師
‧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教師規準在教師評鑑計畫中占有一席之地嗎?
CHAPTER 06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學生
‧ 你怎麼看思考?
‧ 批判性思考與概念為本教學之間的關係
‧ 批判性思考的發展
‧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學生
‧ 為什麼分成這些類別?
CHAPTER 07 教師對概念為本的教學法需要瞭解什麼?
‧ 概念為本課程與教學的本質及實施原因
‧ 如何實施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概念為本的單元:跨學科單元與單一學科單元
促進深度理解的評量
‧ 概念為本教學法的四個重要特色
綜效性思考
概念透鏡
歸納式教學與演繹式教學的對照
引導問題
‧ 優質的教學法
‧ 概念為本的教室
CHAPTER 08 校長和教學輔導教師需要瞭解什麼?
在學校實施並延續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模式
‧ 創造課程實施的條件
‧ 教師進修
‧ 伴隨績效責任的教師支持:建立系統面的綜效
‧ 蒐集並分析「對」的資料
CHAPTER 09 學區領導人對於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需要瞭解什麼?
‧ 學區領導人對於概念為本課程與教學的分享
CHAPTER 10 摘要與未來之路
‧ 課程與教學:經線
‧ 概念為本的學習:緯線
‧ 前進之途
資源
‧ 資源 A 概念為本的數學單元
‧ 資源 B 概念為本的自然科學單元
‧ 資源 C 概念為本的藝術單元
‧ 資源 D 概念為本的外語單元
‧ 資源 E 概念為本的音樂單元
‧ 資源 F 調整第七章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作者:Erickson(劉恆昌)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11/27
ISBN:9789861918495
內容簡介
「這本書機敏、睿智又激勵人心。藉著提醒我們學科的本質,本書向學科致敬;抱持教師透過瞭解教學的力量而成為更好的人的信念,本書向教師致敬;藉著期盼地球的子民暨未來世界的繼承者成為守護地球的明智思考者,本書向學生致敬。」
─ 卡若‧安‧湯琳森(Carol Ann Tomlinson)威廉‧柯雷‧派瑞許二世講座教授維吉尼亞大學柯芮教育學院
「當事實性與程序性知識距離我們僅有一指之遙,教育需要聚焦於可遷移的概念性理解以孕育脈絡化與高階層次的思考,這本必備之書將概念為本的學習所需的精明奧妙轉譯成可執行的教室實作。」
─ 查爾斯‧法德爾(Charles Fadel)《四維度的教育》(Four-Dimensional Education)與《二十一世紀技能》( 21th Century Skills)作者課程重新設計中心創辦人哈佛教育學院訪問學人
超越事實的思考!
如果我們希望學生獲得智識啟發、能夠有創意的解決問題、可以克服事物的複雜性,那麼,知道事實還不夠——其關鍵在於概念性理解。概念為本的課程重新攫取學生與生俱來對世界的好奇心,並提供吸引心神投入的驚喜感受。
本書介紹了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最新的思想領導,教育工作者將學習到如何
● 符合嚴謹的學業標準要求
● 運用知識性結構與歷程性結構以設計教學單元
● 透過歸納式教學吸引學生投入探究
● 找出概念透鏡並雕琢高品質的通則
以及,探索深度層次的學習,以成為一位概念為本的專家教師。
目錄
‧ 圖表目次
‧ 關於作者
‧ 關於譯者
‧ 前奏(榮恩‧睿察)
‧ 謝辭
‧ 出版社謝辭
‧ 序曲
‧ 致繁體中文版讀者
‧ 中文版推薦文
‧ 教師社群推薦語
‧ 譯者序
思考的統整
學習的遷移
‧ 啟發智識
智識品格與智識傾向
1. 創造性思考
2. 批判性思考
3. 反思性(後設認知)思考
4. 概念性思考
‧ 各學科的思考與操作方法
‧ 會思考的教師和學生
‧ 彙總
‧ 延伸思考
CHAPTER1 思考的教室
‧ 教室快照
‧ 運作中的腦
‧ 綜效性思考
概念透鏡的威力
CHAPTER 2 知識性結構與歷程性結構
‧ 知識性結構
數學科主題與概念的註解
知識性結構的組成元素
‧ 歷程性結構
歷程性結構的組成元素
‧ 知識與歷程之間的關係
‧ 教育工作者的範式轉移
‧ 逐年塑造概念性理解
‧ 彙總
‧ 延伸思考
CHAPTER 3 設計概念為本的課程單元
‧ 跨學科與學科內單元設計
‧ 概念為本的單元設計步驟
‧ 比較主題為本與概念為本的單元
‧ 瞭解單元網絡
‧ 逐年升級的概念性理解
‧ 是活動還是理解的評量?
‧ 單元設計的問答
‧ 彙總
‧ 延伸思考
CHAPTER 4 概念為本教學單元中的探究式學習
‧ 演繹式與歸納式教學
‧ 探究式學習
‧ 設計概念為本教學單元的困難與解決方案
‧ 社會研究與英文語言藝術的跨學科教學單元計畫
概念為本的英文語言藝術教學單元計畫
概念為本的社會研究教學單元計畫
‧ 如何使我的教學單元更加以概念為本?
‧ 彙總
‧ 延伸思考
‧ 可行的解決方法:修改二維度拼字課
CHAPTER 5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教師與自我評量
‧ 概念為本之旅
‧ 教師的態度與信念
‧ 發展中概念為本教師的規準
瞭解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概念為本的單元規劃
概念為本的教學單元計畫
概念為本的教學
‧ 概念為本教學單元中的
差異化教學
‧ 流言與流言終結者
‧ 彙總
‧ 延伸思考
│資源│
‧ 資源 A 概念為本的課程:術語彙編
概念為本與國際文憑組織的術語對照
‧ 資源 B 第二階與第三階通則的動詞樣本
‧ 資源 C 概念為本的圖形組織工具
‧ 資源 D-1 概念為本的課程:單元設計步驟
‧ 資源 D-2 概念為本的課程:單元規劃範本
‧ 資源 D-3 概念為本的課程:單元範例與單元終點評量
‧ 資源 D-3.1 單元範例:圓幾何學
‧ 資源 D-3.2 單元範例:我們真的被波浪包圍嗎?
‧ 資源 D-3.3 單元範例:在遊戲中發展語言
‧ 資源 D-3.4 單元範例:英文語言藝術
‧ 資源 D-4.1 概念為本的教學單元計畫範本
‧ 資源 D-4.2 概念為本的教學單元計畫範例
‧ 資源 E 概念為本課程單元的評估檢核表
‧ 資源 F 中學階段數學通則
‧ 資源 G 早期美國殖民史:歷史單元網絡
│經常查詢的問題│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為深度學習而教
系列名:課程教學
ISBN13:9786267178300
替代書名:Teaching for Deeper Learning: Tools to Engage Students in Meaning Making
出版社:心理
作者:Jay McTighe;Harvey F. Silver
譯者:侯秋玲
裝訂/頁數:平裝/168頁
規格:23cm*17cm*0.9cm (高/寬/厚)
重量:330克
版次:1
出版日:2022/11/22
中文圖書分類:教學
內容簡介
我們學生的學習,常常都只達到表面知識的層次,這樣的學習無法讓他們具備能力去面對學校內外的深度挑戰。在《為深度學習而教》裡,著名的教育專家兼暢銷書作者McTighe和Silver提出了一個解決之道:教導學生自己創造意義。
他們主張這種「靠自己掙得理解」的能力,會讓學生具備知能在學校、工作和生活中成長茁壯,並在書中強調七種高層次思考技能,幫助學生在知識資訊的習得上能夠產生更長久的記憶保留、更有效的記憶提取和遷移應用。這些跨學科、跨年級、深植在當前學科課程標準裡的技能,是區別高成就和低成就學生的重要指標。
援引作者們豐富深入的研究與經驗,本書:
● 探討什麼樣的學科內容值得學生理解和創造意義。
● 提供實用的工具與策略,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聚焦這七種思考能力,並且提供實際教學運作的示例。
● 說明教師如何將這些思考技能和工具融入單課及單元教學設計。
● 告訴教師如何建立學生獨立運用這些策略的能力。
如果我們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做好準備去面對學校、大學和職業生涯的嚴格要求,那麼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更有能力去回應這樣的挑戰。這本全面且實用的指引,提供一個媒介機制,讓學生參與、投入深度的學習和理解,從而培養出有價值、可遷移應用、終身用得到的思考技能。
目錄
引言
Chapter 1 以大概念架構學習
聚焦大概念
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
● 對_______的研究
● 概念文字牆
● 核心問題
結語
Chapter 2 概念化
概念化:是什麼?為什麼?
概念化:怎麼做?
● 概念獲得
● 概念定義圖
● 對_______的研究
● 加總事實
● 連結概念
結語
Chapter 3 做筆記和摘要總結
做筆記和摘要總結:是什麼?為什麼?
做筆記和摘要總結:怎麼做?
● 窗形筆記
● 數學筆記
● 互動式筆記
● 網狀圖
● 4-2-1摘要總結法
● AWESOME摘要總結法
結語
Chapter 4 比較
比較:是什麼?為什麼?
比較:怎麼做?
● 先描述,再比較
● 有意義且可掌握的標準
● 高帽組織圖和比較矩陣
● 你的結論是什麼?
● 比較與結論矩陣
● 團體CIRCLE
結語
Chapter 5 為理解而讀
為理解而讀:是什麼?為什麼?
為理解而讀:怎麼做?
● 強效預覽
● 尋寶遊戲
● 一句話總結
● 閱讀立場
● 為意義而讀
結語
Chapter 6 預測和假設
預測和假設:是什麼?為什麼?
預測和假設:怎麼做?
● 預測和假設為本的釣鉤
● 歸納式學習
● 謎題
● 如果─那麼
結語
Chapter 7 視覺化和圖像表徵
視覺化和圖像表徵:是什麼?為什麼?
視覺化和圖像表徵:怎麼做?
● 不要光說,秀出圖像
● 分割畫面
● 心靈之眼
● 字詞彙圖像化
● 組織圖表
結語
Chapter 8 觀點取替和同理
觀點取替和同理:是什麼?為什麼?
觀點取替和同理:怎麼做?
● 問題提示
● 將「你」放進內容中
● 觀點圖
● 心靈交會和模擬審判
● 生命中的一天
結語
Chapter 9 全部整合在一起
發展學生自己獨立應用技能和工具的能力
建立教學單元
規劃整學年的課程地圖
● 課程地圖矩陣:是什麼?為什麼?
● 教師如何運用課程地圖矩陣?
總結:現在輪到你了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設計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教出深入理解的中學課堂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珍妮芙的著作是市面上思想最先進的數學教學資源之一。在強調概念為本課程設計的核心原理之同時,她平易近人的解釋和簡明的示例展現出如何引導學生獲得深入的概念性理解。這本書啟發了數學的思維!」── 洛薏絲.蘭寧(Lois A. Lanning),《設計概念為本的英語文課程》作者
「本書充滿引人入勝的評量示例、討論問題、研究文獻以及專屬數學主題的學習資源,瓦梭是涵蓋以上基礎的大師。任何一位數學老師或教學教練閱讀本書後,都很難不受到啟發,獲得立即可以應用在課堂的點子、評量與教學單元。對世界各地每位希望將數學帶進學生生活的教師,本書不啻一大福音。身為IB工作坊主持人暨教學教練,我希望這本書成為伸手可及的常備參考書。」── 阿勒瑟斯.威金斯(Alexis Wiggins),IB 工作坊主持人暨顧問
提供學生數學內容與數學運算之間的連結——讓學生瞬間理解數學
如果你的中學學生懼怕數學或對於學習數學感到挫折,是時候採用新方法了!當你教會學生概念而不是死背步驟,你讓他們看到數學本質的優美和實用——也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與生俱來的數學能力。
本書是重整裝備的藍圖,幫助老師用深入、清晰和有意義的方式教授數學,並藉由概念透鏡幫助學生學會高階層次的思考技能。珍妮芙.瓦梭為你展示如何規劃課程單元、吸引學生投入、進行理解的評量、進而融入科技,並進一步為你導覽理想的概念為本課堂。
本書提供的實用工具包括:
● 從算術到微積分的示例
● 探究任務、教學單元計畫實例、單元規劃表、模板與活動
● 搭配學生作品示範的評量示例
● 各國教育工作者的簡要經驗分享
● 搭配本書專屬的教學資源網站,提供學習指導、模板、範例、討論問題和其他專業成長活動
每個人都有理解數學的能力,本書特別把艾瑞克森和蘭寧所提出有關概念為本課程與教學的論述延伸到數學領域,用來幫助學生獲得深入理解與世界各地課綱標準所期待的技能,讓他們為21世紀的職場做好準備。
共同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暨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主任 陳佩英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鄭章華博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林佳慧博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玟樺博士
國立臺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李俊儀博士
【目錄】
PART Ⅰ 什麼是概念為本的數學課程與教學?研究與理論
CHAPTER 01 為什麼運用概念學習對我的學生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展涵蓋概念層級的課程與教學?
.知識性結構與歷程性結構
.應用知識性結構與歷程性結構
.探究式教學
CHAPTER 02 數學的知識性與歷程性結構有哪些層級?
.知識性結構的層級
.歷程性結構的層級
.數學中的宏觀、中觀、微觀概念
.知識性結構與歷程性結構的結合
.二維度與三維度課程模式的對比
PART Ⅱ 如何雕琢通則並規劃課程單元,以確保深入的概念性理解
CHAPTER 03 什麼是數學的通則?
.數學中的通則和原理有什麼區別?
.我們如何雕琢優質的數學通則?
.我們如何引導學生獲得概念性理解?
CHAPTER 04 如何規劃概念為本的課程單元?
.單元網絡
.單元規劃
.引導問題
.規劃函數課程單元
.規劃圓的課程單元
.規劃微積分課程單元:微分與積分
PART Ⅲ 我們如何藉由教學實作吸引學生?吸引投入和評量的策略
CHAPTER 05 我如何吸引學生?吸引學生心與腦的八大策略
.策略一:創造一個社會化的學習環境
.策略二:提供開放、安心的環境,讓犯錯成為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策略三:運用適當程度的探究並採用歸納式取徑來發展概念性理解
.策略四:減少教師對全班講課的時間
.策略五:運用差異化策略來符合班上每個人的需求
.策略六:評量策略
.策略七: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有目的性;團體中有安全感
.策略八:彈性的前方:安排你的教室
CHAPTER 06 我如何知道我的學生瞭解這些概念?評量策略
.具有概念深度的評量
.開放式探究任務和開放式問題
.「可見式思考」例程
.實作評量任務
.弗瑞爾模型
.概念獲得卡
.同意、不同意和取決於
.0、1、2 或 3
.評量與發展核心跨學科技能
.評量發展中的概念為本學生
.自我評量
CHAPTER 07 我如何整合科技來培養概念性理解?
.數學繪圖軟體與數位繪圖計算機
.翻轉教室
.多媒體專題
.協作工具:Google應用程式
.行動裝置上的應用程式
.不使用科技時
CHAPTER 08 理想的概念為本數學課堂像什麼樣子?
.培養成長心態的文化
.理想教室中的教學原則
.發展理想的概念為本數學教學單元
.發展理想數學課堂中的概念為本教學單元計畫
.有關概念為本課程與教學常見的顧慮和誤解
.本書結語
術語彙編
在中學的讀書會教出深入理解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設計概念為本的英語文課程-符合課綱標準與智識整全性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價值鏈觀點下智能資本對企業市場價值與淨值差異影響之研究:以臺灣電子概念股之公開發行公司為例(簡體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探讨公司的智能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联性,反映智能资本是否能够创造公司价值,以提升公司之的价值或绩效。
◎探讨企业的智能资本对于其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异的解释能力和增额效果,衡量智能资本是否具有价值攸关信息,反映公司内部可能隐含之价值。
从价值链视角剖析智能资本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
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不能及时地将无形的智能资本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造成企业盈余信息时效性下降。
本书以台湾地区电子产业上市公司在2006年至2017年间的样本数据,研究了价值链视角下,智能资本对公司价值与净值差异性的影响。加上文献数据与理论实证,让本研究成果更具参考价值。
汇整归纳上市公司各阶段的TobinQ影响
本书介绍价值链的异质性效应方面,位于价值链上游的上市公司,当期及滞后一期的人力资本水平对TobinQ有较大的影响,中游及下游的上市公司,人力资本对TobinQ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当期;当期的创新资本水平对TobinQ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位于价值链上游的上市公司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中游和下游的上市公司。
作用机制方面,流程资本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对TobinQ产生了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创新资本、顾客资本则通过组织发展机制对企业的TobinQ产生了显著影响。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508266.pdf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