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藝術概論 (2版)
作者: 鄭曉華 、駱紅
版次: 2
ISBN: 9786263665033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3/08
#建築、設計與藝術
#藝術與設計
定價: 360
售價: 306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藝術起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內涵非常廣泛,凡是人們經過長期的訓練而掌握的某種技能、技巧,包括一切能滿足人的各種需要的生產、製作活動等都可歸於藝術。 本書共分成六章,分別為關於藝術本體的探討、藝術的起源、藝術的主要類別、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創作方法與風格流派、藝術鑑賞與藝術批評等。中西方的藝術雖然不同,但原則上是一致的。作者力圖將中西理論界面前的問題做很好的融合,取長補短,把它們鎔鑄為一體。 目錄 第一章 關於藝術本體的探討 壹、藝術的本質意義 一、「藝術」一詞的原始涵義 二、藝術的主要特徵 三、藝術的分類 四、藝術的初始目的與終極意義 貳、藝街與社會生活 一、藝術的源泉 二、藝術表現生活,但高於生活 三、藝術對生活的引導作用 參、藝術與人生價值觀 一、藝術表現心靈 二、人生價值觀對藝術家發展的影響 三、美的藝術創造美的人生 肆、藝術在人類文明的位置 一、人類需求的不同層次 二、近代工業文明對人性的壓抑與摧殘 三、高技術發展與社會生活的變化 四、未來社會的發展與藝術 第二章 藝術的起源 壹、原始藝術的生成 一、關於藝術起源的諸多論述 二、原始藝術遺蹟所表現出來的藝術起源多元性 三、美感來源的多種渠道 四、不同的藝術產生於不同的原始生活內容 貳、專業分工與藝術自覺 一、藝術實用與藝術發展 二、專業藝術人員的形成 三、技巧成熟對藝術門類形成的影響 四、藝術自覺的基本標誌 參、民間藝術與官方正統藝術的交叉影響 一、官方正統藝術與民間藝術 二、藝術發展從「樸」到「雅」的必然性 三、兩種藝術的交叉影響 肆、藝術個性與民族文化 一、社會人文地理環境對藝術的影響 二、不同的哲學文化哺育不同的藝術家 三、各民族藝術的互相影響 四、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第三章 藝術的主要類別 壹、抒情藝術 一、詩歌 二、音樂 三、舞蹈 貳、敘事藝術 一、小說 二、戲劇 三、電影 參、造形藝術 一、繪畫 二、雕塑 三、書法 四、篆刻 五、建築 六、工藝美術 第四章 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 壹、內容與形式 一、關於「內容」與「形式」的界定 二、形式的不可低估的意義 三、藝術形式的廣泛涵蓋功能 四、藝術內容形式的制約 五、內容的開拓和形式的革新 貳、藝術創作的過程 一、主題選擇和素材積累 二、藝術聯想與構思 三、藝術靈感 四、典型形象的創造 五、創作中的非主體現象 第五章 創作方法與風格流派 壹、藝術創作的思維特點 一、藝術創作中的形象思維 二、創作方法與風格流派 貳、西方傳統藝術創作主要方法 一、古典主義 二、浪漫主義 三、現實主義 參、西方現代藝術主要流派 一、現代主義的總體特徵 二、印象派 三、象徵派 四、野獸派 五、立體主義 六、未來主義 七、表現主義 八、抽象主義 九、達達主義 十、超現實主義 十一、波普藝術 十二、超寫實主義 十三、光效應藝術 十四、結語 肆、中國傳統藝術創作理論 一、文以載道──關於藝術的本質 二、人文之始,肇自太極──關於藝術的起源 三、致中和──關於藝術情境的創造 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關於藝術創作的方法 五、意在筆前,字居心後──關於藝術創作的過程 六、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關於藝術表現的手法 七、功與性──關於藝術的品評 八、藝與德──關於藝術家的修養 九、結語 第六章 藝術鑑賞與藝術批評 壹、藝術鑑賞的意義 一、藝術的符號性質 二、藝術的社會功能 三、藝術鑑賞與創造的交相推進 貳、藝術鑑賞的心理過程 一、形象感知 二、藝術直覺 三、藝術通感 四、藝術移情 五、「文本」復制 六、期待視野 參、藝術鑑賞的其他規律 一、藝術天分 二、心理距離 三、理性介入 肆、藝術批評 一、藝術批評的意義 二、藝術批評的基本標準 三、藝術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為您推薦

藝術概論21世紀 (1版)

藝術概論21世紀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藝術概論21世紀修訂版 作者:蔣勳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9574830381

原價: 450 售價: 423 現省: 27元
立即查看
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 (2版)

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60 售價: 532 現省: 28元
立即查看
臺灣近代攝影藝術史概論:1850年代至年 (2版)

臺灣近代攝影藝術史概論:1850年代至年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臺灣近代攝影藝術史概論:1850年代至2018年 ISBN13:9789869962001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姜麗華 裝訂/頁數:平裝/500頁 規格:23cm*17cm*2.5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0/10/25 中國圖書分類:攝影總論 內容簡介   透過梳理臺灣的攝影藝術發展進程,介紹近二百四十多位藝術家、橫跨一百六十年(1850年代至2018年)的攝影作品,其類型涵蓋了傳統古典技法攝影、沙龍寫意攝影、寫實攝影、專題紀實攝影、人像攝影、文化地景攝影、現代意識攝影、心象攝影、美術攝影、女性攝影、觀念攝影、編導與扮裝攝影、後設與造形攝影影像以及換位的擬像影像等七大章節,評述並分析各類型藝術家的攝影技巧與創作理念,提供攝影藝術愛好者、研究和創作的莘莘學子,一本臺灣近代攝影藝術簡史綜覽性的專書。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臺灣攝影史各家說法 第二節 書寫架構與內容 第一章 清領時期臺灣攝影濫觴 第一節 與日本的淵源 第二節 西洋人的異域風俗 第三節 馬偕行醫傳教史料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寫真攝影 第一節 寫真帖時期 一、研究與理蕃 二、風景與事件 三、勸業與產業 四、教育 第二節 寫真館時期 第三節 工藝寫真興起 第四節 業餘攝影濫觴 第三章 二戰後初期的臺灣攝影 第一節 唯美沙龍的寫意攝影 第二節 快門三劍客(攝影三劍客) 第三節 早期的直接寫實攝影 第四章 轉型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 第一節 報刊雜誌、電視廣告的影響 一、臺灣報刊前史 二、臺灣雜誌前史 三、臺灣電視台前史 四、臺灣廣告前史 五、臺灣早期攝影記者 第二節 「V-10視覺藝術群」的影響 第三節 南臺灣美術攝影的萌芽 第五章 鄉土文化運動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 第一節 庶民鄉土紀實與專題人像攝影 一、常民生活與鄉土紀實 二、早期人像攝影 第二節 《人間》雜誌影響下的專題紀實報導 第三節 文化地景攝影 第六章 多元跨域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上) 第一節 影像理論的影響 第二節 現代意識攝影 第三節 心象攝影的發展 第四節 美術攝影的展望 一、美術攝影形式的演變 二、裝置的美術攝影 三、平面的美術攝影 第七章 多元跨域時期的臺灣攝影藝術(下) 第一節 臺灣女性攝影風格演繹 一、初期臺灣女性攝影家 二、臺灣新女性攝影家 第二節 專題影像藝術 一、新地景影像藝術 二、新紀實攝影影像 第三節 觀念影像藝術 一、編導與扮裝攝影 二、後設現實影像 第四節 造像影像藝術 一、形色藝術影像 二、換位擬像攝影 後記 臺灣攝影藝術迢迢路 參考文獻 附圖 附錄一 引述作品圖像來源 附錄二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所藏臺灣寫真帖(總共93帖) 附錄三 日治時期歷任臺灣總督 附錄四 日治時期臺灣登記有案的寫真館及主持人一覽表 附錄五 臺灣近代藝術運用攝影裝置的作品(1985年至2003年為止) 附錄六 臺灣女性藝術家以攝影作為藝術創作的展覽 附錄七 創作者出生年表 索引 創作者姓名索引 表目錄 表1 每個章節主要書寫架構與內容 表2 「Group of Visual-10」(視覺藝術群)成立時之成員背景資料 表3 歷屆「V-10視覺藝術群」參展人 表4 1980年代後代表性的本土專題攝影 表5 西元2000年之前西方影像理論被翻譯的中譯書 表6 西元2000年至2016年西方影像理論被翻譯的中譯書 表7 西元2000年之前臺灣重要的攝影相關著作(不含攝影集) 表8 西元2000年至2018年臺灣重要的攝影相關著作(不含攝影集) 表9 1988-2000年間主要的美術攝影記事

原價: 650 售價: 585 現省: 65元
立即查看
公職考試2025試題大補帖【藝術概論(含藝術概要)】(104~113年試題)(申論題型)[適用三等、四等/高考、普考、地方特考] (1版)

公職考試2025試題大補帖【藝術概論(含藝術概要)】(104~113年試題)(申論題型)[適用三等、四等/高考、普考、地方特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60 售價: 391 現省: 69元
立即查看
超圖解藝術概論 (1版)

超圖解藝術概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 藝術概論的全面解讀,帶您認識藝術的特質、理論家的觀點。 * 如何鑑賞畫作內容蘊涵的層次?逛美術館時不再「走馬看花」! * 藝評不是藝術學者的專利,帶您了解其理論與原則! 藝術概論也可以很有趣! 以圖解與作品為輔助,帶您認識藝術的起源、定義、形式與鑑賞。 藝術是什麼?構成藝術作品是否必須有標準的樣式?自20世紀以來,近代藝術的革新,打破了傳統藝術作品的形式框架,藝術的定義不斷被討論。 本書帶您從上古藝術的起源開始,以及藝術的定義與特質介紹,並有藝術的媒材與形式、創作的內容與蘊涵、藝術鑑賞的方法與心理歷程探討,最後帶您認識藝術批評,對藝術家、藝術品、創作行為、藝術思潮、理論、現象、活動和事件等,就作品含括的藝術性、藝術價值、藝術作用和社會意義等,給予獨到和具鑑別度的專業分析與評判。 藝術是一種具有療癒性的媒介,提供觀賞者各種豐富的美感經驗,並且因為它的豐富、多義及非直敘等特性,不僅對個人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有所啟示,讓人產生信念或行為的改變,同時也能幫助地方再生與永續發展。藝術與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文化發展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密切。 【目錄】 作者序 1 Chapter 1 人為什麼創作藝術? 藝術的起源 1-1 藝術起源的研究方法 1-2 史前時代的藝術遺跡 1-3 藝術起源相關學說 1-4 史前人類的創作心理與特色 Chapter 2 別鬧了,這是藝術嗎? 藝術的定義與特質 2-1 「藝術」的字源解釋 2-2 現代理論家對「藝術」的定義 2-3 藝術的特質 Chapter 3 如何與藝術共舞? 藝術的媒材與形式 3-1 藝術材料 3-2 藝術形式要素 3-3 藝術的形式原理 3-4 藝術創作的題材與內容蘊涵 Chapter 4 如何賞析藝術品? 藝術鑑賞 4-1 藝術鑑賞的涵義、特點與重要性 4-2 藝術鑑賞的心理歷程與現象 4-3 藝術鑑賞的條件與態度 4-4 藝術鑑賞的方法 Chapter 5 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嗎? 藝術批評 5-1 何謂藝術批評 5-2 藝術批評的原則、對象與議題 5-3 藝術批評的類型、文體與方法 5-4 西方藝術批評的發展歷程 Chapter 6 藝術有什麼用? 藝術與生活 6-1 藝術與個人 6-2 藝術與社會 Index 索引 人名 專有名詞 參考書目

原價: 460 售價: 391 現省: 69元
立即查看
藝術概論 (1版)

藝術概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曾肅良教授認為,藝術的知識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現代化,必須體悟藝術在現代人類社會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因此,本書的內容除了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鑑賞知識之外,也聚焦在藝術的社會功能以及藝術在實務應用的各種探討,提列出許多具有突破性與前瞻性的課題。傳統的「藝術概論」教科書所沒有觸及的新領域,像是藝術與心理、藝術與宗教、藝術與收藏、藝術與經濟、藝術文物品的保存維護等等課題,本書都做了精要詳實的解說,實是一本符合現代潮流的藝術概論教科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曾肅良   藝術是什麼?一直困惑著古往今來的思想家,對於「藝術」的觀念,自古至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差距頗大。由於所處時間與空間的差異,人類對於審美觀念的不同,藝術材料的掌握和技巧的不斷演進,歷代人類陸續發展出新的審美理念,進而產生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展開百花齊放的藝術歷程。即使藝術的外在形貌與表現方式有極大的變化,但是藝術其內在的本質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可以說,藝術的本質源於人類內心對於心靈與審美的需求,藝術在於反映人類的思想與生活層面,藝術是人類心靈在面對宇宙人生所產生的各種思維和感情的具體化表現。   本書「藝術概論」的宗旨,除了引導學習者對於藝術創作與欣賞原理有正確的觀念與理解之外,更著墨於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互動,因此,本書的設計,不僅在於提供學習者認識藝術的本質、歷史、形式、表現方式、觀念等等,也著重於社會不斷發展的前提之下,討論藝術的思潮與表現的各種演變,亦即不論在學理、形式與技法上的探討,都力求以社會發展為主軸,更積極地探索藝術與現代社會的互動。   筆者從1995 年開始講授藝術史論課程,深深感覺到學生在課堂所學習的「藝術概論」往往與社會現實層面嚴重脫節,很難吸引學生的關注,更感覺到藝術課程內容與時俱進的必要性,因此在本書撰寫的內容之中,規劃了許多具有突破性與前瞻性的課題, 擴大了教師與學習者對於「藝術」的視野,這些議題都是以前甚至現在流行於坊間的「藝術概論」,所沒有觸及的新領域,包括藝術與心理、藝術治療、藝術與宗教、藝術與收藏、藝術與市場、藝術與經濟、藝術與政治、藝術文物品的鑑定、藝術文物品的保存維護等等課題,本書都有深入淺出的探討。   這是一本寫給現代人研讀的藝術概論,它提供了最新的藝術學理、資訊以及多元的觀點,並且積極的去探索藝術與現代社會的各種互動關係,學習者必須抱持著開放的學習態度,以全新的眼光去認識藝術,藝術不再是處於空中樓閣的想像的產物。藝術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現象,藝術必須落實於生活,我們必須釐清並探索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以現代人的角度,去嘗試認知並思索當代藝術的新觀念、新風貌。   審美觀的觀念如何培養? 藝術的形式如何顯現? 藝術欣賞的方法如何? 藝術對人生的重要性如何? 藝術的收藏能力又是如何培養? 凡此種種, 筆者鼓勵學習者以務實的態度, 將本書所闡述的學理與資訊加以吸收,並且與實際的社會文化現象作深入的觀察、比較與思索,更衷心期待學習者從理論與實際現象連結的基礎之上,以多元面向的態度,認清藝術在人間的真實面相,激發出更為廣遠的思考以及對藝術學理探索的興趣。 目錄 自序003 第一章 藝術是什麼?011 第一節 藝術的定義012 第二節 藝術的功能016 第三節 藝術與生活020 第二章 藝術的特質023 第一節 藝術與思想024 第二節 藝術與感情026 第三節 藝術與表現027 第三章 藝術的起源029 第一節 模仿衝動說032 第二節 遊戲衝動說034 第三節 自我表現衝動說037 第四節 裝飾說038 第五節 勞動說039 第六節 宗教說040 第七節 符號說043 第八節 圖騰說045 第四章 藝術的創作049 第一節 藝術創作者的特質050 第二節 藝術創作的特質057 第三節 藝術創作的過程068 第四節 藝術家與社會的互動076 第五章 藝術的欣賞081 第一節 藝術欣賞的意義082 第二節 藝術欣賞的態度085 第三節 藝術欣賞的方法092 第四節 藝術欣賞的價值102 第六章 藝術的形式107 第一節 藝術形式的特性108 第二節 藝術的基本形式116 第三節 藝術形式與內容的關係136 第七章 藝術與社會139 第一節 藝術家的使命感141 第二節 解構「暴力美學」144 第三節 性無能、性暴力與性怪癖的文化現象160 第四節 藝術與政治的互動關係168 第五節 藝術與宗教的關係173 第八章 藝術與心理177 第一節 心理創傷與孤獨的折射──藝術創作的心理特質178 第二節 人類心靈的眼睛──從精神分析學的觀點論典型的誕生186 第三節 中國的「虛靜」美學──從中西美學觀念的差異性談中國繪畫的心理特質191 第四節 涵藏的神聖力勢──東方書法的符號、象徵、心理與宗教意涵207 第五節 藝術與治療216 第九章 藝術與市場227 第一節 國際藝術市場的歷史背景229 第二節 中國文物藝術收藏的贗品現象235 第三節 藝術史研究的拓展與應用──文物藝術品的贗品氾濫與文物檢測科學的重要性276 第四節 從「符碼化」到「再符碼化」──當功利文化滲入審美意識280 第十章 藝術與收藏289 第一節 歐洲的「中國熱 (Chinoiserie)」──歐洲收藏與仿製中國瓷器的歷史290 第二節 華夏文物在荷蘭──荷蘭的亞洲藝術之友協會 與荷蘭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298 第十一章 藝術文物的保存維護305 第一節 文物藝術品的保存觀念306 第二節 文物歸屬權的國際戰爭──文物藝術品的走私、劫掠與偷盜309 第三節 文化分享與族群融合──從西方博物館處理文物申討的演變看多元文化大趨勢316 第四節 從大英博物館經驗探討台灣文物保存人才的培育323 第十二章 現代藝術的發展與迷思331 第一節 現代藝術邁向新原始332 第二節 西方美術對中國近現代繪畫的影響340 第三節 現代藝術是什麼?353 第四節 現代書法的困境358 參考書目367

原價: 600 售價: 480 現省: 120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