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者個別化服務計畫實用手冊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籍介紹
個別化服務計畫(ISP)乃根據專業評估結果,產生一份符合個人條件與需求的服務內容,其服務流程大致可分為:「諮詢建檔」、「服務評估」、「訂定計畫」、「計畫實施」、「評量」、「轉銜/轉介」及「追蹤/終止服務」等七大階段。ISP也是一種服務單位與服務使用者及家長/家屬對支持服務內容的書面契約,更是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未來一段期間之服務規劃的藍圖,其對於服務使用者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以累積了多年的專業服務表單為基礎,借重多位資深專業服務人員之實務經驗,彙整有關ISP的相關服務表單,共同編製完成了《身心障礙者個別化服務計畫實用手冊》,並隨服務觀念的進步進行第二版的修訂。本手冊提供專業服務人員在ISP規劃、服務執行及督導和管理之參考使用,期使ISP之內容及操作有較本土化的經驗模式,使個別化與多元化的服務理念得以落實,也期能作為社福夥伴在照顧服務上一份具參考與運用價值的工作寶典。
召集人簡介
黃素珍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暨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早療督導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特殊教育組畢業
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畢業
經歷:第8次、第9次、第10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城中發展中心主任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暨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專業團隊特殊教育師
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特殊教育小組輔導員
國小自閉症巡迴輔導教師
國小啟智班教師
編輯委員簡介
賴光蘭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學歷:美國聖約瑟大學特殊教育學碩士
經歷:第8次、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永明發展中心主任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臺北市私立裕民發展中心主任
胡宜庭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總幹事
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總幹事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
經歷: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複審委員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福績效考核委員
第6次、第7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顧問
臺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諮詢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督導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員
馬海霞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南港養護中心主任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副理事長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常務董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畢業
經歷: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朱小綺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學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經歷: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高級專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臺北市私立和平發展中心主任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長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員
黃曉玲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
經歷: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發組組長/資深專員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機要秘書
屏東縣議會第15屆議員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理事長
全國產業總工會副秘書長
台中靜和醫院康復之家社工員
陳秀娟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主任
學歷: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
經歷:第8次、第9次、第10次及第11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委員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組長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教保員
鄭芬芳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新北市愛育發展中心主任
學歷: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
經歷: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八德服務中心主任兼臺北市北投老人服務中心主任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組長/社工員
王舒嫻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城中發展中心資深督導
學歷:長庚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畢業
經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城中發展中心成人組副組長/教保員
林佳瑩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教保組長
學歷:元培科學技術學院護理學系畢業
經歷:臺北市弘愛自閉症發展中心副組長/早療老師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護理師/教保員
丁巧蕾
現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高級專員
臺北市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督導
學歷: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經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辦理臺北市弘愛服務中心社工督導
新北市集賢庇護工場社工督導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幸安學坊督導
李亭誼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長
學歷: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畢業
經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組副組長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育成洗車中心社工員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萬隆庇護商店社工員
許培妤
現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督導
學歷: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畢業
經歷: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社區日間作業設施輔導員
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社工員
目次
壹、依據
貳、編製歷程
參、適用對象及時機
肆、個別化服務流程暨使用表格圖
伍、使用表單與填表說明
基本資料表(表一)
初評檢核表(表二)
觀察紀錄表(表三)
服務需求及資源連結狀態表(表四)
摘要表(表五)
家長意見/期待調查表(表五之一)
服務使用者興趣調查表(表五之二)
服務使用者能力綜合摘要表(表六)
年度評估暨計畫摘要表(表六之一)
個別化服務評量紀錄表(表七)
單元活動/社區適應活動計畫(表八)
社區適應活動人員配置表(表九)
社工組處遇計畫表(表十)
社工組服務紀錄表(表十一)
專業團隊服務紀錄摘要表(表十二)
ISP督導紀錄表(表十三)
專業團隊服務申請表/回覆單(表十四
轉介表(表十五)
會議紀錄表(表十六)
ISP修正意見表(表十七)
陸、參考範例
基本資料表(表一)
初評檢核表(表二)
觀察紀錄表(表三)
服務需求及資源連結狀態表(表四)
摘要表(表五)
家長意見/期待調查表(表五之一)
服務使用者興趣調查表(表五之二)
服務使用者能力綜合摘要表(表六)
年度評估暨計畫摘要表(表六之一)
個別化服務評量紀錄表(表七)
單元活動/社區適應活動計畫(表八)
社區適應活動人員配置表(表九)
社工組處遇計畫表(表十)
社工組服務紀錄表(表十一)
專業團隊服務紀錄摘要表(表十二)
ISP督導紀錄表(表十三)
專業團隊服務申請表/回覆單(表十四)
轉介表(表十五)
會議紀錄表(表十六)
ISP修正意見表(表十七)
二版序
秉持初衷 持續前行
本書出版於2014 年,時光荏苒,匆匆地十年已過,感謝這段時間有眾多身心障礙社福夥伴的信任,參採本會拙作《身心障礙者個別化服務計畫實用手冊》運用於專業服務中。惟,時至2023 年,身心障礙的服務理念已更進步,除從國際觀點提供的指導,到國內從服務中的省思,我們勢必該為本手冊澈底做一番檢視與修訂,才能符合現行服務的精神。
爰此,本會組成二版修訂編輯團隊,啟動編修工作。在此,特別感謝原編輯團隊召集人黃素珍老師,以及從本會退休的潘竹芳主任與吳淑珠主任,幾位前輩貢獻了自己的心血與專業,引領著後進持續前進。也謝謝長期夥伴馬海霞老師擔任專業總督導,以及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胡宜庭總幹事和育成基金會賴光蘭執行長帶領的團隊,持續為身障服務的進步而努力。此外,謝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與編輯團隊的支持與協助,讓這本專業工具書得以傳達到需要的人手中。
本次的二版修訂,將過去從專業人員以訓練為導向的觀點,調整為以服務對象的支持需求為導向的角度,也因從支持觀點出發,在撰寫個別化服務計畫(ISP)及服務評量上,也都予以再簡化,書中所演示的撰寫範例亦配合表單更新同步修訂。而有關資源的連結與運用,也配合政府身障福利及長照服務的發展,進行逐項檢視與增修,以符合當前可用資源的實際情況。另,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演變,本書也將不再附贈表單光碟片,改以提供購書者權限密碼,採網路下載的方式提供空白表單,更加便利讀者取得與使用。
最後,再次謝謝社福界朋友對育成基金會的信任,願意運用本書於支持身心障礙者的專業服務中。期盼本書的新版修訂,持續推進身心障礙者專業服務的進步。
立即查看
臺灣身心障礙者權益與福利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四版)
作者: 楊培珊, 梅陳玉嬋
出版社:雙葉書廊
出版日期:2021/08/3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會工作專業的角度,介紹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願景與各項計畫、社會學理論如何解釋老化及社會變遷、老人身心靈整合健康、多面向需求評估與照顧計畫,以及臺灣老人社會福利政策與各類型服務的淵源、現況與展望。
權威作者:兩位作者均為耕耘老人福利及老人社工領域數十年的權威學者,理論與實務經驗豐富。
國考必讀:文字清晰流暢,搭配案例說明,方便讀者掌握重點,是國家考試必讀書目。
最新議題:介紹最新的長期照顧發展趨勢,以及臺灣長照2.0政策及長照產業的內涵。
目錄
第01章 高齡社會與銀髮產業發展
第一節 高齡社會來臨
第二節 何謂老年學
第三節 何謂老
第四節 聯合國的努力與倡導
第02章 老人工作的基礎認識
第一節 老化的過程
第二節 老人的獨特性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基礎:倫理守則、價值觀
第四節 老人服務工作的技巧
第五節 老人工作的挑戰
第03章 老化與疾病
第一節 老化與適應
第二節 皮膚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三節 神經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四節 心血管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五節 肌肉與骨骼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六節 胃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七節 呼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八節 泌尿生殖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九節 內分泌腺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節 感覺中樞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一節 自我照顧、營養及運動
第04章 老年心理學
第一節 老人是聰明而有智慧的
第二節 影響老年人智能的因素
第三節 記憶喪失並非年老時不可避免的
第四節 老人有能力學習
第五節 自我概念、自尊及自我效能
第六節 人格及老化過程
第七節 壓力、面對、適應及人格
第八節 什麼是靈性
第九節 靈性及社會工作
第05章 情緒問題、認知異常及精神疾病
第一節 恐懼與失落感
第二節 正常與過度悲傷的反應
第三節 罪惡感、孤單、無助與憤怒
第四節 憂鬱症:一種情緒疾病
第五節 憂鬱與自殺
第六節 失智症
第七節 譫妄:一種可逆的失智
第八節 思覺失調症、被害妄想與焦慮症
第九節 老人如何因應心理問題
第06章 老化的社會學理論
第一節 老人如何適應身心的改變
第二節 以角色理論做解釋
第三節 以活動理論做解釋
第四節 以脫離理論做解釋
第五節 以持續理論做解釋
第六節 以社會交換理論做解釋
第七節 以社會構成主義做解釋
第八節 以批判主義/女性主義做解釋
第九節 以後現代主義做解釋
第07章 老人案主的多面向評估
第一節 何謂多面向評估
第二節 評估老人的優勢及面臨的挑戰
第三節 評估老人的倫理議題
第四節 多面向評估的概要
第五節 評估生理健康
第六節 評估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第七節 評估認知功能
第八節 評估心理功能與情緒
第九節 評估復健需求與意願
第十節 評估居家環境狀況
第十一節 評估經濟及社會功能
第十二節 評估社會資源需求及使用狀況
第十三節 評估靈性需求
第十四節 評估總結及照顧計畫
第08章 我國重點老人服務措施
第一節 經濟安全
第二節 居家式照顧
第三節 社區式照顧
第四節 機構式照顧
第五節 社會參與
第09章 健康、活力、有貢獻
第一節 積極的態度及正向的老化
第二節 成功老化
第三節 生產力老化
第四節 老人的異質性
第10章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淵源與現況
第一節 古代尊老養老的傳統
第二節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歷史
第三節 臺灣重要老人福利政策與計畫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492151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社會與心理類> 社會與社工>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立即查看
【簡介】
這是一本統計學入門書,透過時事與生活相關議題,引領讀者進入各章重點。理論介紹淺顯易懂,例題適切融入生活體驗,少了複雜的公式推演與艱澀陳述,更能引發讀者的學習興趣,並藉由經驗驗證所學。各章後另設計「選擇」、「基礎」、「進階」練習題,易於讀者循序漸進奠定統計基礎。
【目錄】
第 1 章 概 論
前言
1.1 統計學是什麼
1.2 母體與樣本
1.3 敘述統計與推論統計
1.4 Excel 應用範例
第 2 章 資料與圖表
前言
2.1 變數與資料
2.2 類別資料的繪圖
2.3 數值變數的繪圖
2.4 相對次數直方圖
2.5 Excel 應用範例
第 3 章 統計量
前言
3.1 集中趨勢統計量
3.2 變異性的統計量
3.3 謝比雪夫定理及經驗法則
3.4 相對位置統計量
3.5 Excel 應用範例
第 4 章 機率導論
前言
4.1 實驗、樣本空間與事件
4.2 事件機率的基本運算
4.3 條件機率
4.4 總合機率法則與貝氏定理
第 5 章 隨機變數與機率分配
前言
5.1 隨機變數
5.2 機率分配
5.3 期望值與變異數
5.4 期望值與變異數的性質
5.5 Excel 應用範例
第 6 章 離散型機率分配
前言
6.1 離散均勻分配
6.2 伯努利分配
6.3 二項分配和多項分配
6.4 負二項分配和幾何分配
6.5 超幾何分配
6.6 卜瓦松分配
6.7 Excel 應用範例
第 7 章 連續分配
前言
7.1 連續機率分配
7.2 常態分配
7.3 常態分配的機率
7.4 一般常態分配機率值
7.5 指數分配
7.6 Excel 應用範例
第 8 章 抽樣分配
前言
8.1 抽樣方法
8.2 X的抽樣分配
8.3 其他有用的抽樣分配
8.4 Excel 應用範例
第 9 章 區間估計
前言
9.1 點估計
9.2 區間估計
9.3 母體平均數μ的區間估計
9.4 母體變異數σ2的區間估計
9.5 Excel 應用範例
第 10 章 假設檢定
前言
10.1 假設檢定之概念
10.2 母體平均數μ的假設檢定
10.3 型Ⅰ誤差與型Ⅱ誤差的計算
10.4 檢定力曲線與作業特性曲線
10.5 母體變異數σ2的假設檢定
10.6 Excel 應用範例
第 11 章 卡方檢定
前言
11.1 基本概念
11.2 適合度檢定(包含多項式母體比例檢定)
11.3 獨立性檢定
11.4 齊一性檢定
11.5 應用卡方檢定注意事項及限制
11.6 Excel 應用範例
第 12 章 變異數分析
前言
12.1 變異數分析的意義
12.2 一因子變異數分析
12.3 Scheffe's多重比較法
12.4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12.5 Excel 應用範例
第 13 章 相關與迴歸
前言
13.1 相關
13.2 簡單線性迴歸
13.3 迴歸線的變異分析
13.4 複迴歸
13.5 Excel 應用範例
A 附 表
表1 二項分配機率值表
表2 卜瓦松分配機率值表
表3 Z值到0~3.09之表
表4 t-分配表(右尾機率值)
表5 卡方分配表(右尾機率值α)
表6 F-分配表
B 習題解答
立即查看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
系列名:社會工作
ISBN13:9789861915937
出版社:心理
作者:Michael Oliver; Bob Sapey; Pam Thomas
譯者:葉琇姍
裝訂/頁數:平裝/217頁
規格:21cm*15cm*1.3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4/02/01
中文圖書分類:疾病救濟及殘障救濟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本全面介紹身心障礙者社會模式的書籍,以英國經驗為題材,作者從名詞定義、到立法政策,乃至實務發展,詳盡說明身心障礙者社會模式的精神與意義。內容涵蓋身心障礙社會工作中的重要議題,包括教育、就業、住宅與獨立生活運動的發展,另檢視身心障礙者在不同社會角色的處境,包括兒童、家庭成員、兩性關係、為人父母、邁入老年等,此外另介紹加工自殺(安樂死)與仇恨犯罪兩個主題。
而英國實施的直接給付制,讓服務回到使用者手中,自己決定,並且學習承擔決定的結果,是對公共政策與實務工作者角色的挑戰,更是突破社會對身心障礙者能力的想像,如果所有的政策與服務真正的想促成身心障礙者獲致獨立及尊嚴生活,那麼我們還有什麼需要發展及努力的?本書的討論,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臺灣從1997年《殘障福利法》修訂為《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後,公部門經歷了公共行政上的重新調整,身心障礙者開始成為各政府部門應考量的服務對象。然而這幾年來,身心障礙者仍不時走上街頭,爭取權利,因此徒有社會模式的立法精神仍不夠。本書從立法到實務,介紹各種政策從規劃階段到執行階段,應如何充分考量身心障礙者使用服務、表達意見及落實公民權的重要性,是公共行政與實務工作者絕佳的參考指南。
目錄
導讀:提綱挈領
第1章 社會工作與身心障礙者:鑑往知來
第一節 鑑往
第二節 知來
第三節 認識身心障礙者
第四節 社會模式對社會工作之意涵
第2章 身體傷殘、身心障礙與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醫療控制
第三節 醫療知識與社會工作任務
第四節 身體傷殘與身心障礙
第五節 身心障礙調查的必要性
第3章 家庭與關係
第一節 家庭與家戶
第二節 關係
第三節 父母與子女
第4章 獨立生活與個人助理
第一節 獨立生活中心的發展與重要性
第二節 個人助理與直接給付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節 其他社會服務
第5章 獨立生活:社會政策與立法
第一節 就業
第二節 平等與人權
第三節 住宅
第四節 身心障礙兒童與教育
第五節 身心障礙者的權利:未來展望
第6章 獨立生活:脆弱與安全
第一節 鑑往知來
第二節 機構虐待
第三節 仇恨犯罪
第四節 身心障礙兒童的虐待
第五節 風險
第7章 結語:未來方向
第一節 理論與專業發展
第二節 組織議題與結構發展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策略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身心障礙者人權議題: 自主、倡議與社會工作使命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使用者能力檢核評估表(第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一、適用對象
服務使用者能力檢核評估表適用於18 歲以上之心智障礙者。
二、目的
評估的目的,是期能讓服務使用者具備生活適應能力,因此,各評估指標均緊扣著生活的需求與面向來書寫。從支持的觀點出發,陪伴服務使用者進行個人能力的探索,作為發展個別化支持服務的依據。
三、編製基礎
1. 依個人生活層面六大活動領域之精神,並考量「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中所強調的環境因素,由多位資深之專業服務人員依據實務服務經驗共同編製而成,內容包括六大領域及九大項目。
2. 六大領域分別為「居家生活」、「休閒娛樂」、「健康管理」、「作業活動」、「家庭支持」與「社會參與」等領域。九大項目分別為「生活自理」、「動作技能」、「人際溝通」、「休閒活動」、「性平教育」、「膳食處理」、「技藝陶冶」、「社會參與」及「輔具應用」等項目。透過六大領域與九大項目的搭配運用,期能涵蓋成年人獨立生活中所需各項能力。
四、操作策略
1. 藉由能力檢核評估表之九大項目為服務使用者進行能力現況評估,了解符合服務使用者在各「評估指標」的能力表現,並配合其服務需求以擬定出服務使用者的「個別化服務計畫」。
2. 在實務操作上,須依據服務使用者實際狀況與需求,並考量機構服務型態及服務內容,將九大項目中的指標適性調整歸納至六大領域中,為服務使用者擬定最適切的支持目標。
五、功能
本檢核評估表具有「評估」、「服務支持」、「溝通」與「評量」等四大功能,說明如下:
1. 評估:在提供服務前,運用此評估表以了解服務使用者在九大項目之能力狀況,以此作為基礎點;同時可作為提供服務後定期回評之用,以了解服務使用者在各項能力的表現是否有所改變。特別提醒,評估結果僅作為服務使用者個人自己與自己的比較。
2. 服務支持:依據評估結果,作為擬定「個別化服務計畫」之目標的直接依據。
3. 溝通:教保員可透過評估的過程與家長/家屬及其他相關專業工作人員溝通討論,以達成評估結果之共識。
4. 評量:經由定期或連續性評估,可評量服務使用者接受服務的成效,並依其評量結果實施服務調整或進行追蹤輔導。
六、內容
本評估表包括對服務使用者於九大項目的能力評估,並於每項目最後增加「其他」項目之欄位,供評估者於該項內依服務使用者個別狀況增列評估指標,內容如下:
1. 生活自理:包括飲食、如廁、漱洗與衛生、穿著、處理衣物、清潔工作、個人清潔與健康維護、家電用品的使用與維護等八項。
2. 動作技能: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及體適能等三項。其中有關體適能的評估,盡可能以治療師之專業評估為準,並調整以✓(維持)、↑(提升)、↓(減弱)等三個符號來記錄評估結果,不以數字序號之代碼來呈現。
3. 人際溝通:包括基本理解能力、基本非口語表達能力、基本口語表達能力、人際互動能力及自我倡導等五項。
4. 休閒活動:包括個人嗜好活動、適齡/適性的活動等二項。
5. 性平教育:包括性別辨識、自我保護與尊重、性別互動等三項。
6. 膳食處理:包括簡易烹飪及烹飪後清潔等二項。
7. 技藝陶冶:包括基本閱讀、使用金錢、看時間、測量、作業活動習慣與態度等五項。
8. 社會參與:包括一般的社會適應行為、購物能力、運用社區設施的能力、交通能力等四項。
9. 輔具應用:包括輔具使用一項,因應服務對象個別使用輔具,由評估人員自行依輔具類別及使用情形填寫評估指標。
【目錄】
壹、生活自理
一、飲食
二、如廁
三、漱洗與衛生
四、穿著
五、處理衣物
六、清潔工作
七、個人清潔與健康維護
八、家電用品的使用與維護
九、其他
貳、動作技能
一、粗大動作
二、精細動作
三、體適能
四、其他
參、人際溝通
一、基本理解能力
二、基本非口語表達能力
三、基本口語表達能力
四、人際互動能力
五、自我倡導
六、其他
肆、休閒活動
一、個人嗜好活動
二、適齡/適性的活動
三、其他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