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就是要這樣寫
系列名:社會科學研究
ISBN13:9789860744293
出版社:心理
作者:張芳全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3cm*17cm*2.1cm (高/寬/厚)
重量:655克
版次:5
出版日:2021/09/22
中國圖書分類:論文寫作法
內容簡介
您有論文寫作的困擾嗎?
快來閱讀本書,會解開您的許多疑惑。
本書與坊間論文寫作的書籍不同,這是一本不需要在學校學習,就可以獲得論文寫作技巧的專書。作者以指導超過百位學生論文寫作的經驗,非常瞭解論文撰寫的各種困難;他整合了重要的寫作觀念與方法,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活潑的例子來說明論文寫作技巧。本書內容之安排適合初學者,更適合正在寫作論文者,尤其最適合對論文寫作茫然者。
本書共有十五章,除了論文格式的五章之外,更說明了論文寫作的時間管理、與教授互動、題目形成、論文抄襲、寫作經驗、統計的正誤用、如何整理統計報表、資料庫運用、第七版APA、論文口試過程,以及每章之後的問題思考等內容。本書分為論文寫作的觀念篇與實務篇,各章均有生動活潑的實例解說,讀者可以不用依各章順序閱讀。在自行閱讀之後,很快就會有想要完成論文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擁有本書猶如多了一位教授在旁叮嚀與指導寫作一樣,在撰寫論文上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目錄
觀念篇
第一章 論文寫作的管理
壹、找一位相應的指導教授
貳、與指導教授的互動
參、畢業的進程
肆、口試委員的重要
伍、送出口試本論文的注意事項
陸、論文口試
柒、審查結果
捌、論文抄襲:論文寫作之恥
問題思考:弟子相的特性
第二章 論文寫作經驗分享
壹、詹秀雯博士:論文寫作譬如為山
貳、張樹閔校長:論文寫作重點在態度
參、蕭玉盞校長:工作繁忙也能快速完成論文
肆、陳冠蓉博士:論文寫作的重要事
伍、林維彬校長:第一章卡住,後續無法進行
陸、楊志欽校長、柯淑慧老師:研究設計的分享
柒、古如君小姐:以資料庫進行研究
捌、陳俊男老師:一直找不到題目與指導教授
玖、高玉玲老師: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拾、許淑娟老師:難忘的論文寫作經驗
問題思考:算命卜卦找指導教授
第三章 如何找尋論文題目
壹、找尋研究題目的態度
貳、研究題目的初步建構
參、追尋好的研究題目
問題思考:一個活生生的問題建構歷程
第四章 研究資料的取得
壹、自編研究工具的問卷調查
貳、運用次級資料分析
參、有效使用資料庫
肆、掌握問卷設計重點
伍、問卷設計的流程
陸、成就測驗的編製流程
問題思考:大數據分析的能力
第五章 統計的正誤用
壹、一個值得省思的例子
貳、統計在論文的重要與迷思
參、統計的正用
肆、統計的誤用
伍、誤用的結果
問題思考:「我很怕統計……」
第六章 單變項統計在論文的應用
壹、描述統計
貳、標準分數
參、平均數t檢定
肆、卡方考驗
伍、相關係數
陸、變異數分析
柒、共變數分析
捌、徑路分析
問題思考:學會看懂統計報表
第七章 多變項統計在論文的應用
壹、多元迴歸分析
貳、因素分析
參、集群分析
肆、區別分析法
伍、結構方程模式
問題思考:多層次模式分析的重要
實務篇
第八章 如何撰寫研究計畫
壹、研究計畫的撰寫
貳、研究計畫的格式
參、研究計畫敘寫的注意事項
肆、一份可行的寫作計畫
伍、口試委員常問的問題與標準
問題思考:論文計畫口試完成後務必修改
第九章 如何撰寫緒論
壹、研究動機的寫法
貳、研究目的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參、研究問題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肆、名詞釋義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伍、研究方法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陸、研究步驟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柒、研究範圍與限制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問題思考:論文的基本格式
第十章 如何撰寫文獻探討
壹、文獻探討的目的
貳、無效的引用與不引用
參、文獻探討常犯的錯誤
肆、如何作好文獻探討
伍、正確運用第七版APA格式於文獻探討
問題思考:自我抄襲
第十一章 如何撰寫研究設計與實施
壹、清晰的研究架構
貳、研究樣本的代表性
參、研究工具的掌握
肆、具體可行的實施程序
伍、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問題思考:問卷預試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如何撰寫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研究結果的敘寫重點
貳、研究結果的解釋
參、研究結果的討論
問題思考:討論應該放的位置
第十三章 如何撰寫結論與建議
壹、結論的敘寫重點
貳、建議的敘寫重點
問題思考:令人印象深刻的結論與建議
第十四章 摘要、附錄與參考文獻的敘寫
壹、摘要的敘寫
貳、附錄的呈現與格式
參、參考文獻的格式
問題思考:英文參考文獻的寫法
第十五章 結語:論文寫作困難嗎?
後記
壹、體悟:好論文在各章節都能串連
貳、研究者想問:哪一個章節最困難?
參、一份調查檢視:研究者的困難在哪裡?
肆、一定要掌握:人際互動也相當重要
伍、心中的疑惑:論文的厚度要多少?
陸、論文的定位:具有原創性或依樣畫葫蘆?
柒、誘人的訊息:可以代寫學位論文嗎?
捌、凡事記得:研究倫理的掌握
玖、問題與回應:我思故我在
拾、格局與結局,態度與高度
拾壹、感人的謝詞
問題思考:依「六種想」完成論文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立即查看
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Ⅰ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I
ISBN13:978626343901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顏志龍;鄭中平
裝訂/頁數:平裝/440頁
規格:25.6cm*19cm*2.2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3/04/01
中文圖書分類:統計學總論
內容簡介
「80%的學生看到這本書都哭了。」
●獨立單元,各取所需。
●實用表格範例,直接套用。
●統計分析和論文書寫合而為一。
●可愛Excel小幫手,輕鬆寫論文。
●實用統計觀念澄清和說明。
「這是一本強大的SPSS操作手冊!」
耶穌為了拯救世人而生;這本書為了拯救正在寫論文的人......和兩位作者的三餐而出版。這是一本專為學生設計的統計指南,它的特色有:
(一)27個獨立的操作單元:本書的每一個單元都是獨立的,各自包含了一種論文中常用的統計操作;你可以直接選你所需,完成統計分析。
(二)43個「統計表格範例」:指引你如何將分析結果轉化成論文中所需要的表格呈現;而且,本書已經幫你把這些表格都畫好了,貼進你的論文即可。
(三)84個「論文書寫範例」:引導你如何將分析結果寫成文字;直接套用書中範例,就可以使統計分析和論文書寫合而為一,不必再為了如何將分析結果寫成論文而煩惱。
(四)33個Excel工具:這些可愛的Excel小幫手,可以幫你完成論文中常用但SPSS無法直接作到的事;例如:迴歸調節效果的繪圖、單純斜率考驗、ANOVA的各種單純效果檢定與事後檢定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五)40個進階的統計註解:本書提供了一些實用統計觀念的澄清和說明,你可以選讀,也可以直接跳過,完全不會影響統計操作。認真讀這些統計註解會帶來兩個好處,一則可以增進你的統計功力,二則......在睡不著時拿來讀一讀很快就能睡著。
有了這本書,那些本來不會跑統計的人,可以跑得輕鬆愜意;那些本來就會跑統計的人,會跑得健步如飛。
目錄
作者序
必讀一 本書結構與使用說明
必讀二 我該用那一種統計方法?
Unit 1 論文中的SPSS基本操作
Unit 1-1 SPSS的資料結構
Unit 1-2 資料的輸入、存檔、讀檔,以及更改變項名稱
Unit 1-3 更改語言界面
Unit 1-4 描述統計
Unit 1-5 資料的檢查
Unit 1-6 反向題的轉換
Unit 1-7 分數的加總
Unit 1-8 產生高、低分組
Unit 1-9 產生虛擬變項
Unit 1-10 只想分析部分資料
Unit 2 信度分析及選題
Unit 2-1 信度分析概述
Unit 2-2 SPSS操作
Unit 2-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2-4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2-5 選題及刪題
Unit 3 獨立樣本t檢定
Unit 3-1 獨立樣本t檢定概述
Unit 3-2 SPSS操作
Unit 3-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3-4 效果量的計算
Unit 3-5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3-6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4 相依樣本t檢定
Unit 4-1 相依樣本t檢定概述
Unit 4-2 SPSS操作
Unit 4-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4-4 效果量的計算
Unit 4-5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4-6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5 Pearson相關
Unit 5-1 Pearson相關概述
Unit 5-2 SPSS操作
Unit 5-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5-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5-5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5-6 兩個相關係數的差異檢定(操作)
Unit 5-7 兩個相關係數的差異檢定(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6 迴歸—一般線性迴歸
Unit 6-1 迴歸概述
Unit 6-2 SPSS操作
Unit 6-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6-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6-5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7 迴歸—中介效果
Unit 7-1 迴歸中介分析概述
Unit 7-2 四步驟法—SPSS操作
Unit 7-3 四步驟法—統計報表解讀
Unit 7-4 四步驟法—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7-5 四步驟法—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7-6 Sobel test(操作)
Unit 7-7 Sobel test(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8 迴歸—階層迴歸
Unit 8-1 階層迴歸概述
Unit 8-2 SPSS操作
Unit 8-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8-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8-5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8-6 當控制變項有間斷變項時
Unit 9 迴歸—二階交互作用(調節效果)
Unit 9-1 迴歸交互作用概述
Unit 9-2 SPSS操作
Unit 9-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9-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9-5 繪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9-6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10 迴歸—二階交互作用(調節效果:有間斷變項)
Unit 10-1 迴歸交互作用概述
Unit 10-2 SPSS操作
Unit 10-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10-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10-5 繪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10-6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11 迴歸—三階交互作用(調節效果)
Unit 11-1 迴歸交互作用概述
Unit 11-2 SPSS操作
Unit 11-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11-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11-5 繪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11-6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12 迴歸—三階交互作用(調節效果:有間斷變項)
Unit 12-1 迴歸交互作用概述
Unit 12-2 SPSS操作
Unit 12-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12-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12-5 繪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12-6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13 卡方檢定—兩間斷變項關聯
Unit 13-1 卡方檢定概述
Unit 13-2 SPSS操作
Unit 13-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13-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13-5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14 因素分析(斜交)
Unit 14-1 因素分析概述
Unit 14-2 SPSS操作
Unit 14-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14-5 哪些題目屬於哪個因素?因素如何命名?
Unit 14-6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14-7 使用因素分析刪題
Unit 15 因素分析(正交)
Unit 15-1 因素分析概述
Unit 15-2 SPSS操作
Unit 15-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15-4 哪些題目屬於哪個因素?因素如何命名?
Unit 15-5 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15-6 使用因素分析刪題
Unit 16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獨立樣本
Unit 16-1 單因子獨立樣本ANOVA概述
Unit 16-2 SPSS操作
Unit 16-3 統計報表解讀
Unit 16-4 論文中的表格呈現
Unit 16-5 分析結果的撰寫
...
立即查看
給論文寫作者的進階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Ⅱ(SPSS+R)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財經、商管、統計-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論文寫作
給論文寫作者的進階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Ⅱ (SPSS+R)
作 者:顏志龍 、鄭中平
出版社別:五南
書 系:研究&方法
出版日期:2022/12/07(2版1刷)
ISBN:9786263435452
書 號:1H9A
頁 數:356
開 數:16K
簡介
「誰說等級低就不能拿勇者之劍?」
本書是《傻瓜也會跑統計I》的續作。延續前作「就算不懂統計,也能跑完統計、寫完論文」的精神,本書希望為不懂統計但卻迫切需要統計的學生們……或是懂統計,但卻必須和不懂統計的學生相依為命的老師們,帶來一些溫暖。
本書的特色有:
✔18種常用的「進階統計操作步驟」—就算不懂統計也能照著這本書跑完統計。
✔57個「論文書寫範例」—就算看不懂分析結果,也能依著這些範例寫完論文。
✔25個「統計表格範例」—跟著書中指示去填,就能完成論文所需的表格。
✔28個可愛的Excel小工具—可以幫你處理一般統計軟體無法處理,但論文需要的統計分析。
✔32個精采的統計註解—增加你對統計奧密的理解……但可能同時伴隨有助眠的副作用。
✔2個上了年紀但仍然帥氣的作者……這就不多作解釋了。
相較於前作,本書介紹的是更進階的統計方法。面對進階統計分析的學生,就像剛踏入電玩冒險世界等級還很低的新手,卻必須立刻和血量無盡、攻防爆表的BOSS戰鬥。這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再慢慢練等級了,唯一能作的,就是帶上最強的武器裝備,硬著頭皮上陣。本書就是一把能夠立刻上手的勇者之劍;就算你的等級不高,也可以帶著這勇者之劍,平定那守在論文關卡前的統計魔龍!
目錄
作者序
必讀之章 I 本書結構與使用說明
必讀之章 II 我該用哪一種統計方法?
Unit 28 多變量變異數/共變數分析
Unit 28-1 MANOVA概述
Unit 28-2 MANOVA —SPSS操作
Unit 28-3 MANOVA—統計報表解讀
Unit 28-4 單純效果檢定
Unit 28-5 MANOVA—表格呈現
Unit 28-6 MANOVA—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29 邏吉斯迴歸
Unit 29-1 邏吉斯迴歸概述
Unit 29-2 邏吉斯迴歸—SPSS操作
Unit 29-3 邏吉斯迴歸—統計報表解讀
Unit 29-4 邏吉斯迴歸—分析結果的表格呈現
Unit 29-5 邏吉斯迴歸—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30 典型相關分析
Unit 30-1 典型相關分析概述
Unit 30-2 典型相關—SPSS操作
Unit 30-3 典型相關—統計報表解讀
Unit 30-4 典型相關—表格呈現
Unit 30-5 典型相關分析的圖示
Unit 30-6 典型相關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31 組內相關係數
Unit 31-1 組內相關係數概述
Unit 31-2 組內相關係數—資料的格式
Unit 31-3 組內相關係數—SPSS操作
Unit 31-4 組內相關係數—統計報表解讀
Unit 31-5 組內相關係數—結果的撰寫
Unit 31-6 將資料轉置為ICC所需格式
Unit 32 群集分析
Unit 32-1 群集分析概述
Unit 32-2 決定群集數—SPSS操作
Unit 32-3 群集分析—SPSS操作
Unit 32-4 群集分析—統計報表解讀
Unit 32-5 群集分析—表格呈現
Unit 32-6 群集分析—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33 區辨分析
Unit 33-1 區辨分析概述
Unit 33-2 區辨分析—SPSS操作
Unit 33-3 區辨分析—統計報表解讀
Unit 33-4 區辨分析—表格呈現
Unit 33-5 區辨分析—分析結果的撰寫
Unit 34 使用R之前,你必須先知道的事
Unit 34-1 R是什麼
Unit 34-2 下載與安裝R—必須安裝3.6版以上的R
Unit 34-3 開啟R及關閉R
Unit 34-4 進入R後,一定要做的事—改變預設工作路徑
Unit 34-5 R的介面簡介
Unit 34-6 程式的執行
Unit 34-7 統計結果的存檔
Unit 34-8 準備R所需的資料檔
Unit 34-9 安裝套件—一定要執行
Unit 34-10 關於R的其他重要概念
Unit 35 驗證性因素分析
Unit 35-1 簡介
Unit 35-2 統計操作—前置作業
Unit 35-3 統計操作—程式碼
Unit 35-4 報表解讀
Unit 35-5 CFA—表格呈現
Unit 35-6 書寫範例
Unit 36 結構方程模型
Unit 36-1 簡介
Unit 36-2 統計操作—前置作業
Unit 36-3 統計操作—程式碼
Unit 36-4 報表解讀
Unit 36-5 SEM—表格呈現
Unit 36-6 以圖呈現SEM的結果
Unit 36-7 書寫範例
Unit 37 徑路分析(無交互作用)
Unit 37-1 簡介
Unit 37-2 統計操作—前置作業
Unit 37-3 統計操作—程式碼
Unit 37-4 報表解讀
Unit 37-5 徑路分析—表格呈現
Unit 37-6 以圖呈現徑路分析的結果
Unit 37-7 書寫範例
Unit 38 徑路分析(二因子交互作用)
Unit 38-1 簡介
Unit 38-2 統計操作—前置作業
Unit 38-3 統計操作—程式碼
Unit 38-4 報表解讀
Unit 38-5 徑路分析—表格呈現
1H9acon.indd 14 2020/5/27 上午 11:37:56
Unit 38-6 以圖呈現徑路分析的結果
Unit 38-7 呈現交互作用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38-8 書寫範例
Unit 39 徑路分析(三因子交互作用)
Unit 39-1 簡介
Unit 39-2 統計操作—前置作業
Unit 39-3 統計操作—程式碼
Unit 39-4 報表解讀
Unit 39-5 徑路分析—表格呈現
Unit 39-6 徑路分析—圖形呈現
Unit 39-7 呈現交互作用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39-8 書寫範例
Unit 40 調節中介分析(一個調節變項的二因子效果)
Unit 40-1 簡介
Unit 40-2 統計操作—前置作業
Unit 40-3 統計操作—程式碼
Unit 40-4 報表解讀
Unit 40-5 調節中介分析—表格呈現
Unit 40-6 以圖呈現調節中介分析的結果
Unit 40-7 呈現交互作用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40-8 書寫範例
Unit 41 調節中介分析(兩個調節變項的二因子效果)
Unit 41-1 簡介
Unit 41-2 統計操作—前置作業
Unit 41-3 統計操作—程式碼
Unit 41-4 報表解讀
Unit 41-5 調節中介分析—表格呈現
Unit 41-6 以圖呈現調節中介分析的結果
Unit 41-7 呈現交互作用圖及單純斜率檢定
Unit 41-8 書寫範例
...
立即查看
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籍介紹
由美國心理學會在其發行的出版指引中所規範的APA格式,自1929年起刊出第一版後,已於2020年修訂至第七版,在美國已成為教育、心理等社會科學領域,以及護理學、傳播學、商學與工程學等領域上的寫作格式標準。經過多年發展,APA格式在我國教育、心理、護理學等學門也已成為學術論文寫作格式與出版規範之主流。
要寫好一篇論文,除了需有原創性題材與寫作熱忱外,寫作者還要能使用正確的寫作格式,才能讓論文順利面世,使讀者閱讀到這篇作品。本書透過介紹APA格式在論文寫作上之應用,協助寫作者在撰寫學術文章時,能在主題設定、文獻引用、表與圖製作與參考文獻上掌握APA格式之內涵及在中文上的轉換用法,進一步提高論文撰寫與學術研究的品質。
審閱者簡介
吳清山 博士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名譽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主要經歷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校長(現臺北市立大學)
學術專長
教育行政、國民教育、高等教育、師資培育、教育評鑑
主要著作
教育行政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的新希望、教育概論、當代教育議題研究、學校行政、教育小辭書、教育e 辭書、教育行政學研究、教育的正向力量、未來教育發展、幸福教育的實踐等數十冊專書與發表400餘篇學術論文
作者簡介
林雍智 博士
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研究員兼第七屆教育顧問
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日本岐阜大學教職大學院訪問學者
主要經歷
社團法人111 教育發展協進會理事、臺北市與宜蘭縣學校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新北市親子館輔導專家、新北市防災教育諮詢委員、日本愛知縣玩具圖書館連絡協議會顧問、新竹縣文教獅子會長期顧問等
學術專長
教育法規與制度、教育行政、幼兒教育、實驗教育、日本教育
主要著作
實驗教育面面觀、師傅校長培育、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近十年來日本教育改革重大議題研究、世界の教員養成:アジア編等專書,以及發表教育行政類、課程與教學類、特殊教育類期刊專論80餘篇,參與各種研究計畫20部
目次
第 1 章 教育學門論文寫作之格式規範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什麼是APA格式
第三節 APA格式在教育學門的適用
第四節 《APA出版手冊第七版》之架構與重點
第五節 本書各章之架構與重點
第六節 本書定位
第 2 章 文章結構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文章的架構內涵
第三節 縮寫字的使用
第四節 使用避免偏見的用語
第 3 章 內文中的文獻引用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引用方式
第三節 基本寫法
第四節 不同作者人數的引用寫法
第五節 引用文獻的標點符號寫法與順序
第六節 直接引用參考文獻的內文
第七節 引用具有完整日期的文獻
第八節 作者未知或未標明作者,及作者為無名氏時的引用
第九節 翻譯、再製、再出版、重新發行資料之引用
第十節 第二手資料的引用
第十一節 引用特定局部文獻
第十二節 引用個人通訊紀錄
第十三節 其他引用
第十四節 引用上的抄襲與剽竊
第 4 章 參考文獻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構成參考文獻的核心元素
第三節 文獻排列順序
第四節 常用的參考文獻類別
第五節 參考文獻格式與範例
第六節 參考文獻中常用的英文縮寫
第 5 章 製作表和圖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製作表格
第三節 製作圖形
第 6 章 數字與統計符號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數字的格式與使用原則
第三節 統計符號格式與使用原則
第 7 章 學生報告與其他常用格式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學生報告
第三節 其他常用格式
第 8 章 APA 格式第六版與第七版的主要差異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內文中的文獻引用與參考文獻之差異
第三節 文章格式的主要變更
第四節 使用更有包容性的、避免偏見的用語
第五節 表與圖製作上之主要差異
第 9 章 如何寫好學術文章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撰寫學術文章前的呼吸法(心理建設)
第三節 撰寫學術論文這件事
第四節 結論
第 10 章 邁向共通的學術規範
參考文獻
附錄 1 APA格式第七版通用範例參考
附錄 2 APA格式運用上的常見問題(FAQ)
後記
立即查看
書名: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
作者:劉世雄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8/06/25
ISBN:9789571197456
內容簡介
在教學實務研究中,教師需要釐清自己的教學理念,並提出合宜的教學活動設計,透過教學實踐,觀察與評估學生學習表現,藉以調整教學活動,並建構教學理念的價值性。
重要的是,我們在評估學生表現時,應先排除對學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一個學生上課討論時不發言,可能不是不努力,而是身在不友善、心理不安全的討論環境。再者,我們要儘量增加觀察到的片段,也可加入以前曾經觀察過的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在資料間相互檢證,合宜地指出學生學習表現的原因。之後,提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時,也需要從教育學相關知識去對照,避免以生活常識為基礎去調整教學作為。
教研論文寫作可以協助教師思考,讓教師知覺正在思索的問題。教師若寫不出來,那表示大腦內的想法還有點模糊,如果教師堅持去寫作,就會發現教學事件的脈絡細節與因果關係。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是當代教師自我提升教學專業的重要方法。
目錄
第一章 教師專業成長的自我知覺
第二章 教學實務研究的內涵
第三章 教學理論與實務的整合
第四章 教研論文寫作的本質
第五章 建立教學理念與目標設計
第六章 開展教學活動與理論解析
第七章 實踐教學活動與資料蒐集
第八章 統整教學實務與成效分析
第九章 省思教學理念與價值建構
第十章 大學的課程與教學
第十一章 大學教授的教學實務研究
第十二章 教研論文寫作要領與投稿技巧
附錄一 變,讓我們被看見—學思達教學模式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附錄二 物聯探實達教學實務研究
附錄三 求知路上的「我」、「你」、「他」—差異化分組學習策略在高工課程的實施
附錄四 微翻轉課室概念於社會領域之教學鷹架初探
附錄五 建構實習生網路協同學習的課程與教學方案之研究
立即查看
國際學會發表與英語論文寫作成功秘訣-以心臟內科範例實戰教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國際學會發表與英語論文寫作成功秘訣:以心臟內科範例實戰教學
ISBN13:9789863683810
出版社:合記
作者:村松俊哉-編;劉承翰-監修
譯者:唐瓊瑜
裝訂/頁數:平裝/240頁
規格:21cm*14.8cm*1.3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1/01/01
中國圖書分類:英語
內容簡介
初次於學會發表是在三十年前,御茶水的小講堂所舉辦的內科地方會議;我太過緊張,下台時一腳踩空,竟從講台上摔落,還勞主席相救。1993 年第一次參加AHA,明白書中才會出現般的大人物,確確實實活躍在我眼前;於是我也夢想有一天自己能在這個舞台上進行發表。而第一次我的病例報告刊登在商業醫學雜誌時,自己那小小的論文也顯得光芒四射。仔細想來,每回在學會做發表、完成論文時,我總會受到各種刺激。
有時,我會見到認為自己只要做好臨床即可的年輕醫師。忙碌的臨床生活,再加上麻煩又耗勁的學術活動等等,我也覺得的確不划算。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做學問,是身為醫師的工作。
感到各種疑問,提出意見,思索方案將其闡明;由臨床實際收集數據,導出一個結論。這過程,對「醫師」這類自然科學家而言,乃是重要的工作。
在學會進行發表,既可客觀地評論臨床結果,甚至與客觀自我審視相關。又,藉由他人提問,獲得批評或建言(偶爾也有讚揚),能夠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更可以大手一揮四處旅行(也許這比較有趣?)。撰寫學術論文,是比在學會發表,難度更高的功課。初時也會因寫不出而沮喪吧;也會因審稿人嚴厲的質問而身心疲憊吧。但是,耐得住批評、誠摯地回答,這態度,不論身為科學家、做為人,都極為合乎道理;並造就崇高人品。而藉由學術活動,與外界進行知識上的交流,也關係著提高本身知識、文化水準、擴展視野。接受並消化這種態度,正因為是年輕世代才更加需要。做完一項發表、論文完成時,可獲得唯有征服高峰者方能得到無法言喻之成就及滿足感。本書邀請心導管領域中,積極參與學術活動、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醫師,介紹臨床研究之要點及訣竅─為不知研究活動該如何進行的諸位,明瞭易懂地說明。而本書後半則刊載留學世界知名研究機構的醫師分享其親身體驗。
手持本書翻閱的年輕諸君,就當是被騙,我希望各位明天起就開始學術活動;將可預見你的未來會有180 度的轉變。那麼就開始吧!
目錄
第 1 章 於國際學會發表 1
A. 國際學會發表之意義 2
a. 思索易受國外採納之研究主題 5
B. 研擬做法 5
a. 思索易受國外採納之研究主題 5
b. 調查過去的報告 9
c. 設定目的、最後要點 12
d. 建構研究設計 16
e. 決定樣本量 21
f. 收集數據 23
g. 解析統計資料 25
h. 討論(discussion) 31
C. 國際學會發表之準備 36
a. 如何提高英語能力? 36
b. 認識國外學會 40
c. 從應徵到通知錄取 43
d. 流行病學研究與醫學倫理 46
D. 出席國際學會發表 49
a. 報到、到確認投影片 49
b. 何謂COI(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衝突)? 52
c. 好投影片的製法 55
d. 有效的講演法 64
e. 釋疑答問的訣竅 69
f. 發表後該如何與論文連結? 71
第 2 章 撰寫英文論文 77
A. 撰寫英文論文的意義 78
B. 適合英文論文題目之選擇 83
C. 論文撰寫的過程 86
a. 選擇哪本雜誌? Instruction for author 86
b. 何謂影響因素(IF) ? 89
c. 何謂著作權Copyright ? 93
e. 投稿信的寫法 95
e. 在心導管中投稿容易的英文雜誌是? 98
D. 「我獨有」的英文論文寫作法 103
a. 如何寫英文論文? 103
b. 英文論文化的過程 108
E. 英文論文寫作之實況 115
a. 關鍵字(medical subject heading):標題與關鍵字
擔負論文主軸 115
b. 共同作者(authorship) 117
c. 摘要(abstract) 120
d. 緒論(introduction) 123
e. 方法(methods) 126
f. 結果(results) 133
g. 圖表(figure, table) 139
h. 討論(discussion)、結論(conclusion) 147
i. 引用文獻(reference) 151
j. 致謝詞(acknowledgement) 154
F. 投稿後的流程 157
a. 審稿之對應 157
b. 論文刊登後之應對 160
第 3 章 海外研究、撰寫論文之實際情況 165
A. 心血管研究基金會研究室 前原 晶子 166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 CRF)
B. 胸腔疾病中心(Thoraxcenter) 村松 崇 171
C. CVPath 研究所有限公司(CVPath Institute, Inc.) 中野 將孝 176
D. 學術醫學中心(Academic Medical Center; AMC) 山脇 理弘 182
E. Segeberger Kliniken 茶谷 健一 189
F. 法國巴黎心臟協會 林田 健太郎 196
(Institut Cardiovasculaire Paris Sud; ICPS)
G. 科學研究院和心臟中心 高木 健督 203
(San Raffaele Scientific Institute/EMO GVM Centro Cuore Columbus)
H. 首爾峨山醫學中心(Asan Medical Center; AMC) 尹誠漢 208
I.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臟中心 加治 屋崇 214
(National University Heart Centre, Singapore; NUHCS)
J.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池野 文昭 219
立即查看
我寫•我思•我在:反思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我寫•我思•我在:反思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林文琪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03/00
ISBN:9789577633118
內容簡介
「反思寫作」是一種可以有效啟動反思思維的學習工具,在國外已漸廣泛地運用在各級學校中,以高等教育為例,如用在個人發展的學習檔案、實地考查的工作日誌、課程日誌、研究或專案日誌、職涯發展、課程札記、成人教育等;也有運用於學科的訓練,如專門科學、工程、數學、人文社會學科、語言、藝術、商管及法律等;也運用在專業的發展,如護理學、醫學、教育學、社工及心理諮商領域等。
本書從理論與實踐二個面向探討透過「書寫」啟動學習者的反思思維如何可能,所涉及的反思思維含自我覺察、共感反思、反身性思考、批判反思、後設認知反思、自我作者分身反思及自我轉化反思等。全書分成二個部分,理論篇主要從認識論的角度探討反思、寫作及反思寫作各是如何的活動,協助讀者做教學觀念的澄清;實踐篇則分別介紹反思寫作如何融入自我知識的建構、深思熟慮思維的發展及行動中反思的孕育,展示反思寫作教學的構思、規劃及實作過程的案例分析,提供有意從事反思寫作教學的規劃與實踐者之參考。
目錄
自序 哲學的隱身與登場
前言
壹、基礎篇 基本觀念的澄清
第一章 有關反思
第二章 有關寫作
第三章 反思、寫作與學習的關係
第四章 反思寫作:深化反思的學習工具
貳、實踐篇 反思寫作在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章 反思寫作與自我知識的建構
一、有關自我知識的理論
二、教學建議
三、教學實踐案例討論─技藝實作練習中的具身化自我知識
第二章 反思寫作與深思熟慮思維之發展
一、有關深思熟慮的思維
二、教學建議
三、教學實踐案例討論─反思寫作融入理論課程的教學規劃
(一)結構化反思的框架
(二)反思寫作教學模組:學會如何使用學習工具
(三)促進理論與經驗連結的反思表單設計
第三章 反思寫作與行動中的反思之蘊育
一、有關行動中的反思
二、教學建議
三、教學實踐案例討論─以通識教育課程為基礎的服務學習
結 語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英文學位論文寫作手冊:學生與指導教授參考指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 a handbook for students and their supervisors
使用非母語撰寫學位論文,
除了突破語言關卡,更需克服「跨文化寫作」問題!
本書闡明典型論文各個部分的期望、慣例、結構與組織,
並針對語言與文化背景的差異提供實用寫作建議,
是國際學生撰寫英文論文的理想指南!
本書由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出版集團 Taylor & Francis Group. 旗下之 Routledge 所出版,為無數碩博士生及其指導教授提供了學術寫作方面的重要支援,且被知名的博士寫作部落格 Doctoral Writing 形容為「難以超越的經典」。書中根據論文寫作目的,探討作者與讀者的關係,並使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和實用範例,深入剖析撰寫學位論文時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尤其針對母語並非英語的國際學生,從心態建立和文化差異的多元角度切入論文寫作,循序漸進幫助其克服在撰寫英文論文過程中將會面臨的各種挑戰。
內容重點:
‧探討學生的語言與文化背景如何影響研究觀點、選題與寫作目標
‧作者角色定位及建立學術權威的技巧
‧掌握語言運用與論述特性,有效表達研究問題與結果
‧提供關鍵章節的結構與組織建議,掌握論文架構
‧實用線上工具與資源,提高寫作效率
‧精選論文摘錄,重點理解及範例參考
‧揭示口試委員的期望與評估標準
‧指導如何將博士論文轉化為高質量的學術出版物
【內容連載】
碩博士論文寫作中的跨文化課題
跨文化寫作
在碩博士論文寫作中有許多文化課題須加以考量。在撰寫和閱讀這類學術文本時,文化差異是重要的問題。被稱為對比修辭學 (contrastive rhetoric)或最近更多地稱為跨文化修辭學 (intercultural rhetoric) (Connor, 2018) 的研究領域比較了跨語言和跨文化的寫作,這個領域的許多研究都聚焦於學術寫作。對比修辭學起源於Kaplan (1966) 的研究,他研究了來自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學術寫作中的不同模式。儘管Kaplan後來修正了他認為學術寫作差異是因為文化思維方式不同的強烈主張,但許多研究都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中發現了學術文本在寫作方式的重要差異。不過,有些研究則是發現了跨文化學術寫作中的重要相似之處。例如Kubota (1997) 認為,在對比修辭學領域的研究中,往往對一些特定例子中的寫作文化特徵過於概括。她主張,就如同日文的說明式寫作有多種修辭風格一樣,英文也有,而嘗試把修辭風格簡化為單一標準就是在誤導。
Leki (1997) 認為對比修辭學不僅過度簡化了其他文化,還過度簡化了英文寫作方式。她指出,儘管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通常被教導以標準方式寫作,但專業作家並不一定以這種方式進行英文寫作。她主張,在某些情況下,許多被認為是華文、日文和泰文寫作中典型的修辭手法,在英文中也會出現。同樣地,被認為是英文寫作典型的特點也偶爾出現在其他語言中。她認為,對比修辭學最有用的觀點是研究「作者在應對外部需求和文化歷史時所做的務實和策略性選擇上的差異或偏好」(Leki, 1997, p. 244)。
Kubota與Lehner (2004) 認為,對比修辭學對學生的第二語言學術寫作抱持著有缺陷的觀點。他們還主張,許多對比修辭學的研究呈現了學術寫作中並非總是存在的差異。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認為華文的學術寫作呈現循環性,而英文的學術寫作則呈現線性。有些華人學生表示:
當你說英文的學術寫作是線性時,所意謂的是什麼?在英文中,文章的作者會先說自己想說的話,把它說出來,然後再重複說一遍。這其實是一種循環,而不是線性的寫作方式。
(Pennycook,個人訪談)
有時,寫作顧問可能看了學生的姓氏就據此對他們的寫作做出假設,而不知道他們是否確實具有該語言和文化背景。例如有一位英裔澳洲學生的先生是華人,基於她的(華人)姓氏,她被給予了有關「東方」寫作循環性以及在寫作中需要更具西方特色的建議。在這個案例中,顧問僅根據他對華文和英文學術寫作的先入為主想法及學生種族來對學生的寫作進行了預判和假設 (Pennycook, 2001)。
一篇寫得好的文章有個重要特徵就是個別句子之間的統一性和聯繫性。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文本中思想呈現的結果,但也取決於作者在文本中如何建立句子內部和句子之間以及段落內部和段落之間的連貫性。這對於英文寫作尤為重要,英文寫作常被描述為是作者負責 (writer responsible),而有別於在其他的語言中(例如日文)所寫的文本有時被描述為是讀者負責 (reader responsible)。也就是說,在英語中,作者有責任讓讀者清楚地理解文本的意涵,而在日語中,更多的是假設讀者能夠理解所說的內容。此外,英文學術寫作通常被描述為「低語境」(low context),因為它不假設作者和讀者之間具有共同的知識和觀點,因而在英文的學術寫作中,通常會將事情明確說出來。而在其他被描述為「高語境」(high context) 的語言中,有些事情可能不會被說出來,因為假設讀者已經知道了。
因此,英文的碩博士論文以大量的「知識展現」為特徵,亦即告訴讀者一些他們可能已經知道的事情,而在某些情況下,讀者可能比學生更清楚。許多非英語母語學生常會說:「我沒有把這說出來,因為我以為你已經知道了。」然而,這正是碩博士論文的作者要以英文來做到的事,但許多非英語母語學生可許會覺得很奇怪或不自然。
文化差異也存在於文法層面,這對第二語言作者來說也可能是個問題。例如,Lu等 (2016) 所進行的一項研究審視了香港的華人學生與英國的英語母語生在論文寫作中如何使用連接詞,發現這兩組作者之間存在差異。例如,香港作者使用表示相逆(如despite)和對比(如however)的詞語之頻率遠不如英國作者,而on the other hand這個短語,有些香港作者則會在不形成對比的情況下使用。雖然不可能預測英文和其他語言之間的所有語法差異,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差異確實存在,而且這不僅是使用了錯誤語法項目的問題,還涉及該特定項目在英文中的功能,這可能與它在其他語言中的功能不同(參見曼徹斯特大學學術片語庫 [www.phrasebank.manchester.ac.uk/]以了解表達語言功能的方式,例如批判性和謹慎性,這些都是學術英文的典型表達方式)。
跨文化交流
在以第二語言撰寫碩博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和指導教授之間也可能會存在誤解。跨文化語用學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這個研究領域就是專門研究這個問題。該領域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將一種行為或修辭策略轉移到另一種語言和文化中所產生的困難,但沒有意識到該語言和文化對事情的做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這可能是像進入某人的辦公室而不敲門(因為門是開著的)這樣簡單的事情,也可能是涉及將某種請求方式從一個文化轉移到另一個文化,而未意識到在另一個語言和文化中這種作法是不同的。例如學生或許認為,在請求中加入「請」這個詞可以使請求更加禮貌,從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樣,但未意識到給指導教授發送一封電子郵件說「我完成了第3章,請檢查一下」並不夠禮貌(在大多數情況下)。其他可能因不同文化而存在差異且可能對口語交流產生影響的因素包括身體語言、眼神交流、特殊的親密度和身體接觸。例如,交叉雙臂和雙腿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義,直視某人的眼睛(或不直視),站得很近或碰觸某人也可能有所不同。(Hutchison et al., 2014)。
因此,對文化適切性的看法不同可能會導致誤解,並阻礙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特別是當學生和指導教授來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時 (Harwood & Petric, 2017; Krase, 2007),情況更是如此。學生雖然通過了大學的英語入學要求,但他們對於學生與指導教授之間的面對面互動卻往往缺乏準備。這些當面互動是指導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然而,它們伴隨著潛在的誤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交流處境中。
學生需要意識到並預期在與指導教授互動時存在跨文化差異(假設他們的指導教授不是來自與他們相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如果學生和指導教授之間出現溝通問題,雙方都需要準備好談論這些問題,使誤解不至於發生,以免影響這段非常重要的關係(參見第2章以進一步討論跨文化交流)。
第二語言的學術寫作與身分
作者身分是學術論述中的關鍵問題,特別是在碩博士論文寫作中。對許多第二語言寫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尤其困難的問題。學術寫作常是以不帶表情與個人化的樣貌來呈現。例如,學生會被告知「要把個性留在門外」(Hyland, 2002, p. 352),不要使用像「我」這樣的人稱代名詞,這些代詞表明所說的是學生的觀點或立場(有關「I」在博士論文寫作中的使用,請參見Thomson & Kamler, 2016, Chapter 8,以及本書的第3章)。然而,正如Hyland指出的那樣,「我們所寫的所有內容幾乎都講述了我們自己以及我們想要與讀者建立的那種關係」。學生在第一語言的學術寫作中有不同的寫作方式和不同的「聲音」時,就會使這進一步複雜化 (Seloni, 2018)。
Prince (2000) 研究了第二語言論文寫作中的作者身分問題。她感興趣的是第二語言寫作者如何受到他們在第一語言和文化中寫作論文的經驗所影響(或不受影響)。她研究了一組華人與波蘭學生的經歷,他們在用英文寫論文之前都已經用自己的第一語言寫過論文。她發現在研究中所浮現的一大論題是,學生是否必須放棄或改變個人的身分,才能用英文寫出一篇成功的論文。Prince講述了她的一位波蘭學生 Ilona 是如何激烈地奮力保留她個人和獨特的寫作風格,但最終發現她必須放棄這一點才能通過。
Bartolome (1998, p. xiii) 認為,要想在西方學術環境中取得成功,需學習的不僅是語言問題,還包括了解特定學術環境中所重視之特定話語的「語言語境化語言」(linguistically contextualised language)。許多學生發現這點很難做到。他們可能害怕失去文化身分,且不希望在新的學術文化中「被淹沒」。在Prince研究中的波蘭學生Ilona就是這種感受。不過,研究文獻中所報告的其他學生經歷則略有不同。例如,在Shen (1989) 的研究中,一位華人學生認為,學習以一種新的方式寫作為自己增添了另一個維度,也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他說,這並不意謂著他失去了自己的華人身分。確切來說,他表示自己絕不會失去這點。然而,學生確實需要學會以一種對他們來說通常是新的和不同的方式來寫作,並且必須平衡他們的新身分和舊身分。這既關乎文化上對寫作的看法,也關乎學生作者與新的想像中的讀者、指導教授和口試委員之間新的、不同的關係。正如Silva與Matsuda所指出的,寫作始終根植於作者與讀者之間複雜的關係網絡中。而且這些關係不斷在改變。他們主張:
作者的任務不只是準確地再現現實那麼簡單;作者還必須透過建構文本,將本身對這些寫作元素的看法與讀者所抱持的觀點加以調和。
(Silva & Matsuda, 2013, p. 232)
因此為了成功,學生便需要以其學科所重視的方式來代表自己,並採用在其研究領域中成功的學術作者身分 (Hyland, 2009)。這牽涉到「協商一個對個人和群體都具有一致性和意義的自我」(Hyland, 2011, p. 11),以及理解在進行寫作時,所屬研究領域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因此,學生必須選擇能夠與其群體成員建立聯繫的表達方式,這樣才能被視為既可信又有效的學術作者 (Hyland, 2011)。這通常意謂著,第二語言學生會發現在應對和處理不同的做事方式、不同的標準和對寫作的不同期待時,自己就必須調和第一和第二語言互斥的身分與立場 (Seloni, 2018)。
立即查看
全美最強教授的17堂論文寫作必修課:150句學術寫作句型,從表達、討論、寫作到論述,建立批判思考力與邏輯力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