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第二版 2008 <學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
ISBN13:9789866624025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蔡美華 譯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8/05/01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除附錄(三篇)外,共有九章,以介紹行動研究的理論開始,再就研究主題的決定,資料蒐集的信度、效度、可概括性的考量、研究倫理等予以探討;繼則論及資料的分析和詮釋、剖析行動研究報告撰寫的體例,體系一貫而完備;最後,就行動研究與教育變革,行動研究的分享、批判和在線上發表加以申述,更加突顯行動研究的價值與貢獻。此外,本書各章一開始所揭示的研究目標與短文,及章末的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均對行動研究的進行,有莫大的啟示和參考價值。
目錄
第1章 瞭解行動研究 1
是什麼激發缺乏動機學生的動機? 2
教育研究概覽 4
界定行動研究 7
行動研究的起源 8
行動研究的學理基礎 8
行動研究的目的和理論基礎 12
行動研究合理化:行動研究對實務的影響 14
促使行動研究成為日常教學實務的一部分 18
行動研究的過程 20
摘要 26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26
第2章 決定焦點領域 27
互動式的青少年劇團 28
釐清一般觀念與焦點領域 31
探索 32
相關文獻探討 35
行動研究計畫 56
摘要 61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61
第3章 資料蒐集技術 63
行動研究的反思 64
質的資料蒐集技術 69
透過直接觀察以獲得經驗 72
探求:研究者發問的時機 78
檢查:使用和做紀錄 86
量的資料蒐集技術 91
必要時整編焦點領域與行動研究計畫 96
摘要 97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98
第4章 資料蒐集考量的因素:效度、信度和可概括性 99
改進學生對乘法事實的了解和動機 100
效度 105
信度 118
可概括性 118
執行行動研究的個人偏見 120
摘要 121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21
第5章 研究倫理 123
使用科技以提昇數學的成就 124
研究的倫理學 127
做對的事:倫理在行動研究中的角色 132
摘要 141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41
第6章 資料分析與詮釋 143
強調不重視等第的學習 144
進行分析和反思 150
分析與詮釋的角色 152
資料分析技術 153
資料詮釋技術 170
聰明的與人分享您的詮釋 173
摘要 174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74
第7章 教育變革的行動計畫 175
反思入學的規準 176
發展行動計畫 179
教師研究者面對的某些挑戰 188
助長教育的變革 192
透過所有這一切的工作,教師獲得什麼? 197
摘要 198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99
第8章 撰寫行動研究報告 201
我為何該正式撰寫我的行動研究報告? 203
體例與格式 204
附有註釋之行動研究論文樣張 205
儀式和寫作 214
行動研究報告大綱 218
行動研究報告的其他結構 218
投稿至期刊的一般指引 221
摘要 232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233
第9章 分享、批判與發表線上行動研究 235
反省反思式教學 237
分享行動研究 239
分享電子化行動研究的手段 240
使用網際網路作連結 242
我能使用哪些不同類型的線上資源? 242
線上行動研究:挑戰與警惕 252
但它是真正的研究嗎?—— 判斷行動研究的規準 255
個人的反思 257
發表—— 開慶功宴的時間到了! 258
這只是開頭而已! 260
摘要 261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261
附錄A 行動中的行動研究:Curtis小學的個案研究與論文評論 263
場景:Curtis小學—— 一所專業發展的學校 264
焦點領域:建構閱讀的意義 265
文獻探討 266
創立行動計畫 267
創造閱讀的意義 267
分享發現 275
評論行動研究 275
行動研究的發表 278
後語 278
摘要 279
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279
附錄B 描述統計與行動研究 281
以描述統計計算所算得的! 281
附錄C 視覺化地呈現資料 293
範例一:寫作者工作坊與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的寫作工作及態度 294
範例二:數學的操弄式教學 297
範例三:書本的分享對學生閱讀動機的影響 300
範例四:映射教師「制握」與「移動」的圖示 302
範例五:概念圖 303
摘要 303
參考文獻 305
英漢索引 313
立即查看
【中文書】
書名:教育研究法 第三版
作者:葉重新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9861917665
內容簡介
教師具有教學、研究、服務的職責,教育的成敗與國家的興衰有密切關係。惟教育問題錯綜複雜,經緯萬端。近年來雖然科技一日千里,但是教育問題層出不窮,有識之士莫不引以為憂,於是社會大眾對教育改革的期盼,日愈殷切。 本書的撰寫旨在協助各級學校教師,提升研究的知能,同時提供師範校院與各大學教育學程,作為師資培育的教材。全書分十六章,內容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理念,並且介紹各種教育研究方法,同時將教育研究所涉及的統計方法,作簡要說明。書中理論與實務並重,深入淺出,易讀易懂,對有志從事教育工作者,有莫大的助益。
目錄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性質
第一節 教育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教育研究的特徵
第三節 教育研究的功用
第四節 教育研究的種類
第五節 研究的基本歷程
第六節 教育研究者的倫理道德
第二章 研究題目與研究問題
第一節 研究題目的來源
第二節 選定研究題目的原則
第三節 選定研究題目的策略與要領
第四節 研究問題或研究假設
第五節 教育研究的相關概念
第三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文獻探討的目的
第二節 文獻資料的來源
第三節 文獻資料檢索策略
第四節 文獻的範圍與蒐集方法
第五節 文獻探討的步驟與要領
第四章 抽樣的方法
第一節 抽樣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隨機抽樣法
第三節 非隨機抽樣法
第四節 樣本的大小
第五章 研究工具
第一節 研究工具的來源與使用
第二節 問卷的編製
第三節 量表的設計
第四節 項目分析
第五節 研究工具的信度與效度
第六章 調查研究法
第一節 調查研究的性質
第二節 問卷調查法
第三節 訪談調查法
第四節 得爾慧技術
第七章 觀察研究法
第一節 觀察研究的性質
第二節 觀察法的類型
第三節 觀察的策略
第四節 觀察的工具
第五節 觀察的實施步驟
第六節 觀察的信度與效度
第八章 歷史研究法
第一節 歷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史料的運用
第三節 史料的蒐集與整理
第四節 歷史研究的步驟
第五節 歷史研究的應用與限制
第九章 個案研究法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個案資料的蒐集
第三節 了解與分析個案的方法
第四節 個案研究的優點與限制
第十章 內容分析研究法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的概述
第二節 內容分析資料來源
第三節 內容分析法質量並重
第四節 內容分析的信度與效度
第五節 內容分析法的優缺點與限制
第十一章 相關研究法
第一節 相關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雙變數相關分析
第三節 多變項相關分析
第四節 相關係數的解釋
第十二章 實驗研究法
第一節 實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實驗研究法的種類
第三節 實驗的效度
第四節 控制干擾變項的方法
第五節 實驗設計
第六節 實驗研究法的優點與限制
第十三章 因果比較研究法
第一節 因果比較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因果比較研究的設計
第三節 因果比較研究的步驟
第四節 因果比較研究的效度
第五節 因果比較研究的優點與限制
第十四章 質性研究法
第一節 質性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質性研究的步驟
第三節 蒐集資料的方法
第四節 質性研究的類型
第五節 行動研究
第六節 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第十五章 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
第一節 撰寫研究報告的原則
第二節 論文前置資料
第三節 論文主體的撰寫要領
第四節 APA寫作格式
第五節 研究報告的評鑑
第十六章 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
第一節 平均數與標準差
第二節 相關統計分析
第三節 兩個母數的假設檢定
第四節 卡方檢定
第五節 變異數分析
第六節 無母數統計法
參考文獻
附錄
漢英索引
英漢索引
立即查看
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
系列名:教育研究
ISBN13:9789863414612
替代書名: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10e
出版社:心理
作者:Jack R. Fraenkel;Norman E. Wallen;Helen H. Hyun
譯者:楊孟麗;謝水南
裝訂/頁數:平裝/832頁
規格:23cm*17cm*4cm (高/寬/厚)
重量:1200克
版次:3
出版日:2021/02/24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清楚的說明、豐富的舉例,及各種釐清觀念、激發思考的練習與問題討論,引導讀者一步步掌握研究的工具,進入研究的慎思天地,是難得一見的研究入門書。全書共25章。首先介紹研究的基本要求(研究問題、研究倫理、文獻蒐集),繼而介紹做研究不可缺少的概念(各種信度與效度、測量工具,及研究所需的基本統計概念)。而後各以一章介紹一種研究法(包括質的與量的方法)。最後三章再介紹混合方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及如何撰寫研究計畫與研究報告;進一步展示各種研究方法可以如何被靈活應用,以符合實際需要。各章內容紮實而具條理。書中所介紹的「知識」雖令人「聽」而生畏,但本書作者卻讓這些「知識」變得有趣近人,成為研究思考的一部分。
目錄
PART 1 教育研究法導論
Chapter 1 教育研究的性質
PART 2 教育研究法的基礎
Chapter 2 研究問題
Chapter 3 尋找與探討文獻
Chapter 4 倫理與研究
Chapter 5 變項與假設
Chapter 6 抽樣
Chapter 7 工具的使用
Chapter 8 效度與信度
Chapter 9 內部效度
PART 3 資料分析
Chapter10 敘述統計
Chapter11 推論統計
Chapter12 善用統計法
PART 4 量化研究方法論
Chapter13 實驗研究法
Chapter14 單一對象研究法
Chapter15 相關性研究法
Chapter16 因果比較研究法
Chapter17 調查研究法
PART 5 質性研究法導論
Chapter18 質性研究的性質
Chapter19 觀察與訪談
Chapter20 內容分析
PART 6 質性研究方法論
Chapter21 民族誌研究法
Chapter22 歷史研究法
PART 7 混合方法研究法
Chapter23 混合方法研究法
PART 8 實務工作者做的研究
Chapter24 行動研究
PART 9 準備研究計畫與報告
Chapter25 準備研究計畫與報告
附錄A 亂數表之一部分
附錄B 常態曲線表之部分數值
附錄C 卡方分布
附錄D 利用Microsoft Excel
立即查看
質性教育研究方法
系列名:社會科學研究
ISBN13:9789860744279
出版社:心理
作者:黃瑞琴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重量:600克
版次:3
出版日:2021/09/27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總論
內容簡介
質性研究是一種學習的過程,研究者向研究現場參與研究的人們,學習他們觀看世界的方式,本書主旨即是在闡述這種學習的研究實施方法、程序、策略、和技術。本書透過敘述的語言和具體的實例,呈現質性研究的四個過程:研究設計、蒐集資料、分析資料、和撰寫研究報告,提供初學的研究者參酌運用,或讓一般讀者瞭解質性研究的進行過程。質性研究主要是在瞭解人們的內在觀點和生活世界,本書是與讀者分享這樣的瞭解方式,並藉以瞭解和詮釋教育現象及其意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壹、質性研究的意義
貳、質性研究觀點導向
一、民族誌的文化概念
二、現象學的經驗本質
三、符號互動論的社會意義
四、俗民方法學的生活日常
五、詮釋學的意義論證
六、建構主義的相對現實
七、批判理論的正義發聲
八、質性教育研究觀點舉隅
參、質性研究方法取向
一、整體的視野
二、情境的脈絡
三、彈性的程序
四、參與者觀點
五、研究者反思
六、厚實的描述
七、意義的詮釋
八、學習的過程
肆、摘要
第二章 研究設計
壹、動態的設計
一、循環過程與互動取向
二、探索性研究
貳、研究的問題
一、問題的形成
二、經驗的感知
三、文獻的研讀
參、研究場所和參與者
一、研究的場所
二、參與研究的個案
三、個案的選取與特性
四、跨文化的建議
肆、研究倫理與研究檢核
一、研究的倫理
二、研究的檢核
伍、摘要
第三章 蒐集資料
壹、進入研究現場
一、現場的評估
二、進入現場的策略
貳、建立現場的關係
一、關係的內涵
二、建立關係的策略
參、參與觀察
一、參與觀察的意義與角色
二、參與和觀察的方式
三、參與觀察的策略
四、現場記錄的方式
五、現場記錄的內容
肆、訪談
一、訪談的意義與對象
二、訪談的方式
三、訪談的策略
四、團體訪談
五、生命經驗的訪談
六、幼童的訪談
七、訪談的記錄
伍、蒐集其他資料
一、檔案
二、問卷
三、測驗量表
四、錄音
五、照相
六、錄影
七、音像資料整理
陸、資料蒐集的檢核
一、三角檢測法
二、參與者檢核
三、研究者反思
柒、研究倫理的課題
一、基本的倫理
二、情境的倫理
捌、摘要
第四章 分析資料
壹、資料分析的方式
一、分析的路程
二、分析的思路
貳、編碼的分析
一、編碼的意義
二、紮根理論方法
三、編碼的理念
四、編碼的程序
五、初始編碼
六、進階編碼
七、理論編碼
參、意義的解析
一、多元取徑
二、類目
三、主題
四、類型
五、結構
肆、資料分析的檢核
一、檢核的方法
二、檢核的標準
伍、摘要
第五章 撰寫研究報告
壹、寫作的過程
一、預期的讀者
二、寫作的時序
三、寫作的大綱
四、初稿的檢核
貳、報告的內容
一、綱要和目錄
二、內容要項
三、描述與分析詮釋
參、報告的文體
一、故事的文體
二、混搭的文體
肆、摘要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