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山坡地開發實務(4版) 作者:張忠俊 出版社:高立 出版日期:2019/09/00 ISBN:9789863782230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在闡明山坡地開發之程序、規劃要旨及水土保持之設計,並偏重在觀念的啟發和工程之計算分析。書中主要資料和內容,係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和水土保持手冊之內容所編撰。 本書共分八章,前三章較偏重於規劃之觀念和法規程序之解說;後五章則較偏重工程之實務,並輔以計算例或以圖形做說明,附錄則編印山坡地相關之法規。 本書可供有志於山坡地開發規劃設計者或相關之技術業者做為參考,亦可供大專院校開設「山坡地開發規劃」相關課程教材之使用。 對有志於投考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水土保持技師」者,本書亦可做為輔助書籍之用。 目錄 Chapter 1 緒 論 Chapter 2 開發前之準備工作 Chapter 3 基本資料之應用 Chapter 4 整地工程 Chapter 5 逕流量分析及排水計畫 Chapter 6 邊坡穩定 Chapter 7 施工時防災計畫 Chapter 8 施工管理 Appendix A 與山坡地開發有關之法規(節錄) Appendix B 與山坡地開發有關之附件 參考資料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山坡地排水與滯洪設計(三版) 作者:余濬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4/03/00 ISBN:9789576555190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兩大篇,第一篇論及排水設施,包括有水文分析、水理計算與常見排水設施設計,且將若干常用水理計算結果整理成圖表,以利設計者查閱。 第二篇則闡述滯洪設施,包括有習見滯洪池之構造、水理計算、無因次水理計算與設計,此外亦提出特殊構造之滯洪池水理計算及設計,其中抽水式滯洪池係探討於相同滯洪效果之條件下,可以節省之滯洪量,而雙堰式滯洪池則係作者創新之設計,不須要抽水設施同樣可以節省部分之滯洪量,另分離式滯洪池則探討所需增加之滯洪量。 推薦語 加強實務應用之部分包括合理化公式、排水設施、滯洪池水理計算及設計,至於考古題的部份則包括水利、水土保持、大地、環境等工程之公務人員普通、高等、升等考試,與專門職業技術人員高等、檢覈考試,除了以上之考古題作者另再加上個人設計之題目,併同答案提示成為每章最末之自我評量,希望對於讀者觀念之釐清有所裨益。 目錄 第一篇 排水設施 第一章 水文分析 1.1 合理化公式法 1-1 1.2 逕流係數 1-2 1.2.1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逕流係數 1-2 1.2.2 『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與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逕流係數 1-3 1.3 降雨強度 1-4 1.3.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1-4 1.3.2 依據『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與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1-6 1.3.3 依據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6 1.3.4 依據中央氣象局 1-6 1.4 集流時間 1-9 1.4.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1-9 1.4.2 依據『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與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1-10 1.4.3 依據『水土保持手冊』 1-10 1.4.4 其他集流時間公式 1-11 1.5 集水區面積 1-13 1.6 合理化公式計算例 1-13 1.7 合理化公式之線性化單位歷線 1-15 1.8 合理化公式之流量歷線 1-17 1.9 設計雨型 1-19 第二章 水理計算 2.1 流速計算公式 2-1 2.1.1 曼寧公式 2-1 2.1.2 蔡司公式 2-6 2.1.3 輸水容量 2-7 2.2 最佳水力斷面 2-7 2.2.1 矩形渠道 2-8 2.2.2 三角形渠道 2-8 2.2.3 梯形渠道 2-8 2.3 複式斷面 2-9 2.4 等價糙率 2-11 2.4.1 流速相等法 2-12 2.4.2 阻抗力法 2-12 2.4.3 加權平均法 2-12 2.5 臨界流 2-14 2.5.1 福祿數 2-14 2.5.2 臨界流 2-15 2.6 水躍 2-19 2.7 跌水 2-24 2.8 允許流速 2-25 2.8.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2-26 2.8.2 依據『公路排水設計規範』 2-26 2.8.3 依據『台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2-27 2.9 出水高度 2-27 2.9.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2-27 2.9.2 依據『公路排水設計規範』 2-27 2.9.3 依據『台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2-27 2.10 上揚力 2-28 2.11 孔口 2-31 第三章 常見排水設施 3.1 矩形溝 3-1 3.1.1 幾何要素 3-1 3.1.2 計算例 3-2 3.2 U形溝 3-6 3.2.1 幾何要素 3-6 3.2.2 計算例 3-7 3.2.3 矩形溝與U型溝比較 3-7 3.3 梯形溝 3-11 3.3.1 幾何要素 3-11 3.3.2 計算例 3-12 3.4 管涵 3-17 3.4.1 幾何要素 3-17 3.4.2 最大流量 3-19 3.4.3 最大流速 3-19 3.4.4 當y=0.75do之流速與流量 3-20 3.4.5 不同水深與滿管之流速比、流量比 3-24 3.4.6 管涵相關設計 3-27 3.5 箱涵 3-33 3.5.1 幾何要素 3-33 3.5.2 計算例 3-34 3.6 草溝 3-36 3.6.1 幾何要素 3-36 3.6.2 計算例 3-37 3.7 齒坡 3-40 3.8 跌水工 3-43 3.9 沖擊式消能池 3-46 3.10 SAF靜水池 3-52 3.11 豎井 3-54 第二篇 滯洪設施 第四章 滯洪設施概述 4.1 坡地開發之水文變化 4-1 4.2 滯洪設施之構造 4-2 4.3 滯洪功能 4-6 4.4 相關設計規定 4-11 4.4.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2003) 4-11 4.4.2 依據『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1990) 4-11 4.4.3 依據『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1989) 4-12 第五章 滯洪池三角單位歷線法水理計算 5.1 三角單位歷線法 5-1 5.1.1 水理計算理論依據 5-1 5.1.2 設計例 5-4 5.2 三角單位歷線法無因次化 5-8 5.2.1 無因次化理論依據 5-8 5.2.2 設計例 5-11 第六章 滯洪池水庫法水理計算 6.1 水庫法 6-1 6.1.1 水理計算理論依據 6-1 6.1.2 計算例 6-3 6.1.3 水庫法探討 6-14 6.2 水庫法無因次化 6-15 6.2.1 無因次化理論依據 6-15 6.2.2 比較 6-21 6.2.3 計算例 6-22 第七章 不同構造滯洪池 7.1 分離式滯洪池 7-1 7.1.1 分離式滯洪池構造 7-1 7.1.2 水理計算 7-2 7.1.3 滯洪量比較 7-3 7.1.4 設計例 7-4 7.2 雙堰式滯洪池 7-6 7.2.1 雙堰式滯洪池構造 7-6 7.2.2 水理計算 7-8 7.2.3 滯洪量比較 7-12 7.2.4 設計例 7-13 7.3 抽水式滯洪池 7-15 7.3.1 抽水式滯洪池構造 7-15 7.3.2 水理計算 7-16 7.3.3 滯洪量比較 7-18 7.3.4 設計例 7-18 7.4 全抽式滯洪池 7-21 7.4.1 全抽式滯洪池構造 7-21 7.4.2 設計例及水理計算 7-21 第八章 蓄洪量快速估算 8.1 依地區別速算蓄洪量 8-1 8.1.1 台北市 8-3 8.1.2 基隆 8-5 8.1.3 淡水 8-7 8.1.4 宜蘭 8-8 8.1.5 新竹 8-9 8.1.6 台中 8-10 8.1.7 台南 8-11 8.1.8 高雄 8-12 8.1.9 花蓮 8-13 8.1.10 台東 8-14 8.2 蓄洪量速算圖表與公式 8-1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1 附錄 附錄1 單位換算 附錄-1 附錄2 位序法設計雨型 附錄-2 附錄3 三角形單位歷線法 附錄-6 附錄4 相關法令規定 附錄-8 A.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附錄-8 B.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附錄-14 C. 『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 附錄-18 D. 『公路排水設計規範』 附錄-24 E.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坡地植生工程 Vegetation Engineering of Slopeland 作 者:林信輝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0/04/01(2版2刷) ISBN:978-957-11-8752-5 書 號:5I27 頁 數:520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坡地植生工程乃由人為導入植生覆蓋於裸露坡面,藉工程構造物之初期安定及後續植物根系之錨定、土壤補強效益等,期達到坡面穩定與植生規劃設計目標。 本書彙集筆者36年來從事水土保持植物、植生復育,以及曾編寫相關植生工程手冊、技術規範等之實務經驗所得,編著而成。全文分為總論、植物材料之應用、植物之環境保育功能、應用植物解說、植生工程計畫基本考量、植生前期作業之規劃設計、植生導入作業之規劃設計、植生工法各單元設計圖說、植生調查分析、植生維護管理等章節。可供坡地開發之水土保持計畫、自然災害造成裸露地區之整治規劃、園景綠地規劃等相關植生工程對策之依據,亦可供為大學相關科系之參考用書。但由於坡地環境條件、植生設計目的與預期成果不同,實際植生工程規劃設計細項仍需就個案探討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信輝 現職: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理事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學士‧民國57~61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民國65~68年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博士‧民國71~76年 日本九州大學林學科防砂研究室進修‧民國80~81年 日本東京農業大學林學科治山綠化研究室進修‧民國81年 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助教‧民國64~70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講師‧民國70~77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副教授‧民國77~85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民國85年~ 目錄 序 第一章 總論 1.1 前言 1.2 山坡地之定義與範圍 1.3 植生工程之定義、內涵 1.4 植生工程相關名詞釋義 第二章 植物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2.1 植物之生活型與生長型 2.2 環境因子對植物生長之影響 2.3 種子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2.4 植生木樁與活體枝條之特性與應用 2.5 育苗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第三章 植物之環境保育功能 3.1 植生之環境改善功能 3.2 植生對水文循環之影響 3.3 植生之地面保護功能 3.4 植生與邊坡穩定 3.5 植生與生態保育 第四章 水土保持應用植物解說 4.1 木本植物應用解說 4.2 草本植物應用解說 4.3 藤類植物應用解說 第五章 坡地植生工程計畫基本考量與資材應用 5.1 植生工程計畫之內容與基本考量 5.2 基地環境資料調查分析(以崩塌地為例) 5.3 植生基材之特性與應用 5.4 木樁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5.5 其他植生工程規劃設計時應注意事項 第六章 植生前期作業(基礎工)之規劃設計 6.1 植生前期作業(植生基礎工)之工作內容 6.2 整地與坡面處理 6.3 坡面排水工程 6.4 坡腳基礎工程(坡腳擋土構造物) 6.5 坡面保護工程 第七章 植生導入作業(植生導入工)之規劃設計原則 7.1 植生導入作業(植生導入工)之內涵 7.2 播種工法之規劃設計原則 7.3 栽植工法之規劃設計原則 第八章 植生工法各單元設計圖說 8.1 撒播 8.2 噴植工法 8.3 植生帶(網、毯、束)鋪植 8.4 草藤苗栽(鋪)植 8.5 苗木栽植 8.6 其他配合坡面保護工程之植生(土壤袋植草、階段面植生、栽植槽植藤) 第九章 植生調查與植生成果分析 9.1 植生調查之內涵 9.2 植生調查之項目內容 9.3 植生定量調查方法 9.4 植生定性調查方法 9.5 集水區植生群落特性分析 第十章 植生檢驗與維護管理 10.1 一般水土保持植生工程維護管理要項 10.2 植生養護之相關規定 10.3 噴植工法之維護管理與驗收 10.4 植生成果調查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內容簡介 財團法人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深感我國大專院校之鋼筋混凝土學教育無一適合之本土化教材,導致我國工程師的養成倍極艱辛,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畢業後之實務應用間,總存在許多整合性的問題。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故特依據我國使用規範編撰適合國內環境之「鋼筋混凝土學」教科書,以國內混凝土教學需求為依歸,全書採用中文編寫,為初學者之最佳教材,另與國家規範同步發展,更可與工程設計實務契合,為值得推薦給全國大專院校土木相關科系師生的好書。 委員會按新版國家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草案修改教科書相關內容,於111年發行第三版(土木406-111),新增耐震設計章節及附錄設計參考圖說,以強化耐震安全之重要性與協助莘莘學子銜接工程實務,本版(土木406-112)則是配合最新規範之公布修訂而成。 本書乃配合未來新規範「(土木401-112)」為藍本,而同步修訂出「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12)」,希望對國內鋼筋混凝土結構之教育與技術推廣有所裨益。 目錄 第一章 設計基本概念 1.1 前言 / 1-1 1.2 混凝土、鋼筋混凝土與預力混凝土 / 1-1 1.3 載重 / 1-3 1.4 使用性與耐久性、強度與結構安全度 / 1-4 1.5 設計基本方法 / 1-6 1.6 設計規範 / 1-7 1.7 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之安全規定 / 1-8 1.8 鋼筋混凝土行為之基本假設 / 1-10 1.9 本書的內容 1-11 第二章 混凝土與鋼筋材料性質 2.1 前言 / 2-1 2.2 膠結材料 / 2-1 2.3 粒料 / 2-3 2.4 化學摻料 / 2-4 2.5 混凝土配比與拌和 2-5 2.6 輸送、澆置、搗實與養護 / 2-8 2.7 混凝土品質管制 / 2-9 2.8 抗壓特性 2-12 2.9 抗拉特性 2-18 2.10 組合應力下之強度 / 2-20 2.11 乾縮與溫度效應 2-21 2.12 高強度混凝土 2-23 2.13 混凝土耐久性 2-24 2.14 混凝土之加強鋼材 / 2-27 2.15 鋼筋 2-29 2.16 鋼筋耐久性 / 2-40 2.17 銲接鋼線網 / 2-44 2.18 預力鋼筋 / 2-44 第三章 梁受撓曲之分析與設計 3.1 前言 / 3-1 3.2 受撓均質梁 / 3-1 3.3 鋼筋混凝土梁之行為 3-2 3.4 矩形單筋梁設計 / 3-10 3.5 梁設計實務考量 / 3-19 3.6 含壓力與拉力筋矩形梁 3-22 3.7 T形梁(有翼板梁) / 3-32 第四章 梁受剪力之分析與設計 4.1 前言 / 4-1 4.2 鋼筋混凝土梁之剪力開裂原理 / 4-1 4.3 無剪力鋼筋之鋼筋混凝土梁 / 4-4 4.4 有剪力鋼筋之鋼筋混凝土梁 / 4-7 4.5 設計規範中有關剪力設計之規定 / 4-9 4.6 梁之剪力設計步驟 / 4-14 4.7 剪力摩擦 / 4-20 4.8 設計規範對深梁之規定 / 4-27 第五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5.1 撓曲握裹之基本原理 / 5-1 5.2 握裹強度與伸展長度 / 5-4 5.3 拉力鋼筋伸展之規範規定 / 5-9 5.4 受拉鋼筋之彎鉤錨定 / 5-13 5.5 受拉擴頭竹節鋼筋 / 5-20 5.6 肋筋之伸展 / 5-26 5.7 銲接鋼線網之伸展 / 5-28 5.8 受壓竹節鋼筋之伸展 / 5-29 5.9 成束鋼筋之伸展 / 5-30 5.10 梁受撓鋼筋之截斷與彎起 / 5-30 5.11 梁之整合設計例 / 5-36 5.12 鋼筋之續接 / 5-40 第六章 受撓構材之裂紋與撓度控制 6.1 前言 / 6-1 6.2 受撓構材之開裂 / 6-1 6.3 設計規範對裂紋控制之規定 / 6-3 6.4 撓度控制 / 6-8 6.5 即時撓度 / 6-9 6.6 長期載重之撓度 / 6-12 6.7 設計規範對撓度控制之規定 / 6-13 6.8 乾縮與溫度變化所引致之撓度 / 6-23 6.9 鋼筋混凝土斷面之彎矩與曲率關係 / 6-25 第七章 受軸力及撓曲構材之分析與設計 7.1 前言 / 7-1 7.2 軸向載重構材之行為 / 7-2 7.3 橫箍筋及螺箍筋 / 7-4 7.4 矩形柱之軸壓和彎矩 / 7-10 7.5 應變諧合分析和互制圖 / 7-10 7.6 平衡破壞 7-12 7.7 具中間鋼筋的斷面 / 7-16 7.8 非對稱鋼筋配置 / 7-18 7.9 圓柱 / 7-19 7.10 柱設計之規範規定 / 7-19 7.11 設計輔助圖法 / 7-24 7.12 雙軸彎矩 / 7-26 7.13 載重等高線法 / 7-27 7.14 載重倒數法 / 7-28 7.15 計算機程式之應用 / 7-29 第八章 細長柱 8.1 細長柱行為 / 8-1 8.2 柱長細效應之建議設計流程 / 8-3 第九章 樓板設計 9.1 樓板種類 / 9-1 9.2 單向板 / 9-1 9.3 收縮與溫度鋼筋 / 9-4 9.4 單向板設計 / 9-4 9.5 雙向板直接係數法分析與設計 / 9-6 9.6 雙向板之鋼筋配置 / 9-18 第十章 耐震設計 10.1 前言 / 10-1 10.2 結構反應 / 10-3 10.3 地震力規範 / 10-7 10.4 耐震結構物原則 / 10-15 10.5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規定 / 10-18 10.6 特殊結構牆、連接梁、橫膈板與桁架 / 10-37 附錄A 設計輔助圖表-柱軸力與彎矩強度關係圖 A.1 柱軸力與彎矩計算強度關係圖 / A-1 A.2 柱軸力與彎矩設計強度關係圖 / A-17 附錄B 設計參考圖說 B.1 前言 / B-1 B.2 設計圖編碼 / B-1 B.3 標準圖 / B-2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降雨是水文循環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適時適量的降雨,可使得大地生機盎然 古人稱四大樂事之一為「久旱逢甘霖」 但降雨如果下的多又急,就會造成積水 如果降雨不但下的多且時間又長,則會造成更嚴重的淹水 就水文學的觀點而言,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寡,稱為降雨強度,降雨強度愈大則造成淹積水災害之機會就愈大。 為了方便表示降雨強度的大小,於是就有降雨強度公式的提出,它在雨水下水道、區域排水、河川、道路排水、坡地排水與滯洪等工程之規劃設計上十分重要,也是國家考試常考的重點題目。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紀錄台灣吊橋 作者: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4/01/00 ISBN:9789572872772 內容簡介 吊橋在台灣的交通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期山區的交通因為受到溪谷切割道路的影響,往往需要繞行較遠的山路才能抵達彼岸,所以吊橋也就成為早期山區居民對外聯繫最重要的交通設施,其用途也包括山區農產品的運輸,因此吊橋對居民的生活而言實在是不可或缺的交通與經濟命脈;近年來吊橋的觀光價值尤其備受重視,已經不再是基於交通的需求而搭建新的吊橋,而轉變為利用吊橋來塑造一個新的景點,也因此吊橋常做為地區觀光發展的中心。 本書共分成七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介紹吊橋結構系統特色,第三章為吊橋調查作業說明,第四章說明吊橋基本資料表,第五章簡述吊橋之檢測作業,第六章整理吊橋之特殊檢測及監測,第七章則對於建置之吊橋管理系統加以解析。 推薦語: 中華顧問工程司橋梁技術研究中心,擬研究建立一套明確的吊橋維護制度及管理系統,並針對台灣地區的吊橋進行統計並於其中遴選出數座做為吊橋管理系統初步設立之管理對象,將有助於把吊橋維護相關事項加以彙整,也就容易將各項維護作業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目錄 一、緒論 3 1.1 台灣吊橋管理情形 4 1.2 台灣吊橋之相關調查 4 二、吊橋結構系統概述 7 2.1 吊橋各構件之介紹 7 2.1.1 橋塔 8 2.1.2 主索 8 2.1.3 垂吊索 9 2.1.4 橋面結構(橋面板、縱梁、橫梁、補強桿) 10 2.1.5 抗風索、止搖索、底索 11 2.1.6 錨碇 12 2.1.7 鞍座 13 2.2 吊橋之設計概念 14 2.3 吊橋設計之計算分析 17 2.3.1 各類荷重參數 17 2.3.2 主要構件之結構分析 17 2.3.3 吊橋之振動分級 18 2.4 吊橋施工程序之介紹 20 2.5 傳統吊橋與模組化吊橋之比較 33 三、吊橋調查作業說明 36 3.1 普查作業各項編碼規則 36 3.2 基本資料表 40 3.3 調查作業執行步驟 43 四、吊橋各構件類型介紹 48 4.1吊橋型式 48 4.2 橋塔材質/固定座型式/橋塔斷面尺寸 49 4.3 橋面材質/縱梁/橫梁/底索/止搖索/補強桿 51 4.4 主索索材/端頭固定型式/防銹方式/錨碇基礎型式/跨座型式 55 4.5 垂吊索索材/固定型式 59 4.6 抗風索索材/端頭固定型式/防銹方式/錨碇基礎型式 61 4.7 抗風支索索材/固定型式 64 4.8 護欄 67 五、吊橋之目視檢測作業 69 5.1 常用檢測方法 69 5.2 損傷檢測重點 70 5.2.1 橋塔 72 5.2.2 橋面板 76 5.2.3 主索 83 5.2.4 垂吊索 93 5.2.5 抗風索 99 5.2.6 抗風支索 102 5.2.7 護欄 107 5.2.8 吊橋整體性安全評估 109 六、吊橋之特殊檢測與監測 112 6.1 空中攝影 112 6.2 全橋數位座標建立 113 6.3 索力量測 117 6.4 吊橋扭轉行為之分析 120 6.5 吊橋的監測 121 6.5.1 監測系統之設計 121 6.5.2 監測資料之分析 123 6.6 吊橋事故案例 132 七、吊橋管理系統 136 7.1 資料庫之儲存內容 136 7.2 管理系統之各項功能 138 八、後記 141 九、參考文獻 142 十、附錄 143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臺灣地質(修訂版) 作者:陳培源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08/05/00 ISBN:9789576554421 內容簡介 編撰本書之原意是提供大學講授《台灣地質》課程之教本,或給各界有關人士欲知台灣地質概要的讀本。本書內容是作者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講授《台灣地質》多年之講稿,現從其中挑選28個不同講題,彙編成書。內容涵蓋台灣地質各層面,有台灣地質調查小史(第一篇)、台灣地形(第二篇)、各時代地層之論述(第四至第十二篇)、其他區域地質(第三篇、第十三篇至第十六篇)、岩石學(第十七篇至第二十二篇)、地質構造與板塊構造(第二十三篇至第二十七篇),以及台灣礦產資源(第二十八篇),是一本台灣的區域地質學。現今重加修訂,更新資料,以期能以新面目與讀者見面。 推薦語 民國五十年以後,多所大學先後成立與地質科學相關之科系,培育更多地質人才。民國六十年左右起,板塊構造學說興起,台灣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菲律海板塊)之聚合邊緣,深引世界地質學者之重視,常有學者來台考察觀摩,也有國外教授受聘來台協同研究,使台灣地質更受到世界之重視。自民國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台灣工作的中、外學者的努力和國家的重視,使對台灣地質的了解又由傳統的觀點進入一以板塊構造為主題的新階段。 詳細資料 ISBN:9789576554421 規格:平裝 / 500頁 / 16k / 19 x 26 x 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再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 天文學/地球科學> 地形/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