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
Traffic Engineering
作 者:陳惠國 、邱裕鈞 、朱致遠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3/02/03(2版5刷)
ISBN:978-957-11-9197-3
書 號:5G25
頁 數:576
開 數:16K
內容簡介
交通工程為交通運輸領域之核心課程,其主要目的在於透過跨學域之專業訓練,藉由設計、工程與管理手段,創造一個優質的交通系統。因此,無論是交通系統之規劃者、設計者、建造者,以及營運者均必須充分了解交通工程與設計之精神與內容。本書內容除了新增靜態車流模式、交通寧靜區,緩衝設施等觀念,以強調傳統交通工程與設計的專業知識之外,也納入新進發展的先進知識與技術,全方位的考量足以兼顧不同性質讀者的需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交通工程的目標
1.2 交通工程師之倫理與責任
1.3 交通工程的重要內涵
1.4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篇 交通調查與特性分析
第二章 用路人特性分析
2.1 用路人行為
2.2 視力特性
2.3 感知反應時間
2.4 視距
2.5 側向偏移
2.6 步行速率
2.7 結論與建議
第三章 交通及車輛運作特性分析
3.1 車輛數量
3.2 車輛類型
3.3 加減速性能
3.4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交通調查與車流特性分析
4.1 交通特性變數
4.2 道路交通調查
4.3 車流特性分析
4.4 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交通車流理論分析
5.1 靜態車流模式
5.2 巨觀動態車流模式
5.3 微觀動態車流模式
5.4 中觀動態車流模式
5.5 結論與建議
第六章 先進交通調查技術
6.1 固定式(侵入式)車輛偵測器
6.2 固定式(非侵入式)車輛偵測器
6.3 移動式車輛偵測技術
6.4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篇 道路幾何設計與交通管理設施
第七章 道路分類
7.1 公路
7.2 市區道路
7.3 易行性與可及性的關係
7.4 結論與建議
第八章 道路設計程序及準則
8.1 道路設計程序與內容
8.2 道路等級與設計速率
8.3 道路幾何構造分類
8.4 道路橫斷面設計
8.5 道路平面線形設計
8.6 超高設計
8.7 道路縱斷面設計
8.8 結論與建議
第九章 交通設施的功能定位與管理
9.1 交通管制設施
9.2 人行穿越設施
9.3 無障礙設施
9.4 交通島設計
9.5 道路照明設計
9.6 道路排水設計
9.7 橋梁設計
9.8 隧道設計
9.9 交通寧靜區
9.10 其他交通工程設施
9.11 結論與建議
第十章 交叉路口幾何設計與車道布設
10.1 道路交叉設計原則
10.2 道路平面交叉
10.3 道路與軌道系統之平面交叉
10.4 路口之立體交叉設計
10.5 結論與建議
第十一章 交流道規劃設計
11.1 交流道規劃原則
11.2 交流道之型式
11.3 交流道之間距
11.4 交流道車道平衡、車道縮減及分匯流輔助車道
11.5 匝道設計
11.6 交流道集散道路
11.7 匝道分匯流區
11.8 連續匝道鼻端間距離
11.9 結論與建議
第十二章 交通島布設原則
12.1 交通島規劃設計
12.2 交通島之緣石與護欄
12.3 碰撞緩衝設計
12.4 結論與建議
第十三章 易肇事地點分析及改善策略
13.1 道路交通事故定義與特性
13.2 易肇事地點判定
13.3 事故分析與預測
13.4 易肇事地點改善策略
13.5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篇 交通管制
第十四章 標線與標誌之規劃設計
14.1 交通管制簡介
14.2 標誌
14.3 標線
14.4 結論與建議
第十五章 交通號誌之規劃設計
15.1 交通號誌之定義及優缺點
15.2 名詞解釋
15.3 號誌分類
15.4 獨立式號誌設計方法
15.5 號誌化交叉路口服務水準劃分
15.6 時制設計範例
15.7 結論與建議
第十六章 機車、自行車及行人設施
16.1 機車設施
16.2 自行車道
16.3 人行道
16.4 結論與建議
第十七章 道路照明
17.1 名詞定義
17.2 規劃設計準則
17.3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篇 停車管理設施
第十八章 停車供需特性分析
18.1 停車相關名詞定義
18.2 停車供需的關係
18.3 停車特性分析
18.4 停車供需之調查作業
18.5 路邊與路外停車供給調查
18.6 路邊與路外停車需求調查
18.7 建物附設停車供需分析與調查
18.8 停車需求推估方法
18.9 結論與建議
第十九章 路邊停車管理
19.1 路邊停車之優缺點
19.2 路邊停車設置規範與原則
19.3 路邊停車規劃與設計
19.4 路邊停車管制
19.5 公車停靠站、客運停車彎設計
19.6 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章 路外停車管理
20.1 路外停車特性
20.2 路外停車場之設置規範與原則
20.3 路外停車規劃與設計
20.4 路外停車管制
20.5 停車導引資訊系統
20.6 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一章 停車管理策略
21.1 停車問題
21.2 運輸白皮書之停車管理策略
21.3 都市停車管理策略
21.4 民間投資興建與其他改善方案
21.5 結論與建議
第五篇 公路容量分析
第二十二章 公路容量與服務水準
22.1 公路容量手冊
22.2 公路容量及服務水準之概念
22.3 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三章 公路容量影響因素特性
23.1 基本狀況
23.2 公路容量分析影響因素
23.3 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四章 公路容量分析概念
24.1 運作分析基本概念
24.2 規劃與設計分析基本概念
24.3 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五章 公路容量分析方法──以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為例
25.1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車流特性
2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容量分析方法
25.3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容量分析方法應用例題
25.4 結論與建議
第六篇 交通影響評估
第二十六章 交通影響評估
26.1 交通影響評估之基本內涵
26.2 交通影響評估之分析內容
26.3 交通影響評估之重要項目
26.4 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七章 交通維持計畫
27.1 交通維持計畫之基本內涵
27.2 交通維持計畫之分析內容
27.3 交通維持計畫之送審門檻
27.4 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八章 運輸系統管理
28.1 運輸系統管理之實施措施
28.2 運輸系統管理之實施現況
28.3 運輸系統管理之績效評估
28.4 結論與建議
索引
立即查看
書名:運輸工程
作者:陳惠國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07/00
ISBN:9789577633460
內容簡介
運輸工程(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為交通運輸領域之核心課程,其主要目的在於透過跨學域之專業訓練,藉由設計、工程與管理手段,創造一個優質的交通系統。因此,無論是交通系統之規劃者、設計者、建造者或是營運者均必須充分了解運輸工程與設計之精神與內容。本書內容除了充分強調傳統運輸工程的專業知識之外,也納入新近發展的先進知識與技術,例如智慧型運輸系統以及交通雲等觀念,全方位的考量足以兼顧不同性質讀者的需要。茲將本書特點簡單歸納如下:
‧ 基本與進階知識:以傳統運輸工程的專業知識為主要內容,涵括公路幾何設計、公路工程、公路容量與服務水準分析、交通事故分析與交通安全、運輸規劃與需求預測、工程經濟分析、智慧型運輸系統、軌道運輸、航空運輸,以及水道運輸。就大學部高年級的同學而言,可參考第一至第八章之內容,以奠定基本知識之基礎,至於研究所的同學則可增加閱讀第九章至十一章之內容,以全面性的了解運輸工程的內涵。
‧ 國際化與本土化:以國外目前已成熟之研究理論為主要教學內容,但也顧及國內特殊之駕駛人、車輛與交通特性,因此,相關交通法規、工程設計標準,以及交通參數值設定等,均以國內作業方式為基準,例如,公路容量與服務水準分析等章節。
‧ 實務性素材與案例:儘量採用設計圖形與案例圖片,以簡化不必要的文字說明,同時加深讀者的印象。對於從事實務工作之交通工程師有相當大的助益。
‧ 國家考試:本書將近十年來之公務人員與技師高考的所有考題均詳加整理分類,以「相關考題」之標題附加於每一章節的「問題探討」之後,讀者可與本文內容相互對照,以增加學習效果。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運輸系統之基本要素
1.2 運輸系統之分類
1.3 運輸工程之相關知識、基本目標與發展趨勢
1.4 本書之章節架構
1.5 運輸工程師之倫理與責任
1.6 結論與建議
第二章 公路幾何設計
2.1 公路設計考量因素及路線定線
2.2 線形設計
2.3 交叉路口設計
2.4 交流道設計
2.5 結論與建議
第三章 公路工程
3.1 公路之定義及分類
3.2 公路測量及選線
3.3 公路土方工程
3.4 公路鋪面工程
3.5 公路排水工程設施
3.6 道路管理權責單位
3.7 公路工程建設之議題
3.8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公路容量與服務水準分析
4.1 公路容量之基本概念
4.2 連續性與阻斷性車流
4.3 高速公路之服務水準分析
4.4 市區道路之服務水準分析
4.5 郊區公路之服務水準分析
4.6 交叉路口之服務水準分析
4.7 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交通事故分析與交通安全
5.1 道路交通事故定義與分類
5.2 交通事故資料
5.3 A1事故次數統計
5.4 易肇事地點判定
5.5 交通安全影響因素
5.6 交通安全風險管理
5.7 交通事故改善策略
5.8 結論與建議
第六章 運輸規劃與需求預測
6.1 運輸規劃之內容
6.2 基本資料收集與調查方法
6.3 循序性運輸需求預測程序
6.4 旅次發生
6.5 旅次分布
6.6 運具選擇
6.7 交通量指派
6.8 結論與建議
第七章 工程經濟與風險評估
7.1 工程經濟的內涵
7.2 現金流量概念
7.3 利率與當量
7.4 計畫評估方法
7.5 風險分析
7.6 結論與建議
第八章 智慧型運輸系統
8.1 智慧型運輸系統定義、範圍與發展趨勢
8.2 智慧型運輸系統特性
8.3 智慧型運輸系統的發展現況
8.4 智慧型運輸系統未來發展與雲端應用
8.5 結論與建議
第九章 軌道運輸
9.1 軌道相關名詞
9.2 軌道運輸系統的分類
9.3 傳統鐵路系統
9.4 捷運系統
9.5 高鐵系統
9.6 行車控制
9.7 鐵路經營效率
9.8 軌道運輸發展的課題
9.9 結論與建議
第十章 航空運輸
10.1 航空相關名詞
10.2 機場航站區域之規劃與佈設
10.3 機場跑道之佈設
10.4 滑行道之佈設
10.5 停機坪之規劃設計
10.6 飛航管制作業
10.7 航線、航權
10.8 國內航空發展課題及營運改善方向
10.9 結論與建議
第十一章 水道運輸
11.1 水道運輸相關名詞
11.2 港口之規劃
11.3 港埠裝卸容量
11.4 貨物裝卸系統
11.5 船舶導航系統
11.6 航線與港埠經營
11.7 結論與建議
立即查看
財務管理原理
ISBN13:9789579096799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洪茂蔚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1.7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12/04/01
中國圖書分類:財務管理;經營財務
內容簡介
全新《財務管理原理》五版內容涵蓋六大主題:財務管理基礎、評價與投資決策、資金籌措與資金成本、資本結構與股利政策、財務規劃與資金管理及其他重要議題;其中「其他重要議題」包含衍生性金融商品與企業合併與收購。同時,為了更貼近讀者的需求,五版主要將風險與資金成本更緊密連結再一起,使財務管理的知識範疇更完整,此外,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章節大幅更新。
本版特色
★重點提示、章末摘要:隨文設計重點提示,藉以提醒讀者重要的專有名詞、公式,方便讀者複習該章核心觀念。
★章末練習:提供選擇題、計算題,訓練讀者獨立思考能力,使財務管理重要理論融會貫通。
目錄
PART 1 財務管理基礎
第01章 導論
1.1 何謂財務管理
1.2 公司代理人問題
1.3 金融市場
1.4 本書架構
第02章 財務報表分析
2.1 財務報表
2.2 財務比率
2.3 趨勢分析與同業比較分析
第03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3.1 利率與終值
3.2 現值
3.3 年金與永續年金
3.4 特殊現金流量與年金
3.5 複利計息期間
PART 2 評價與投資決策
第04章 債券與股票評價
4.1 債券的基本概念
4.2 債券的評價
4.3 債券到期收益率與當期收益率
4.4 股票的評價
4.5 股利折現模型
4.6 股利折現模型參數的估計
4.7 本益比
第05章 淨現值與其他投資準則
5.1 淨現值
5.2 回收期數法
5.3 平均會計收益法
5.4 內部報酬率法
5.5 內部報酬率法的缺點
5.6 互斥計畫
5.7 獲利能力指數
第06章 現金流量的估算
6.1 通貨膨脹與利率
6.2 現金流量的運算
6.3 投資計畫的過程
6.4 敏感性分析與情境分析
6.5 損益平衡分析
PART 3 資金籌措與資金成本
第07章 股權與債權籌措資金
7.1 企業的融資來源
7.2 私人公司外部股權融資
7.3 股票首次公開市場發行(上市櫃)
7.4 現金增資
7.5 貸款
7.6 公司債
7.7 債券評等
7.8 可轉換公司債
第08章 風險與資金成本
8.1 報酬
8.2 風險
8.3 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
8.4 風險與報酬的關係
8.5 資金成本
PART 4 資金結構與股利政策
第09章 資本結構
9.1 資本結構決策
9.2 資本結構與公司稅
9.3 財務危機成本
9.4 資本結構的決策
第10章 股利政策
10.1 股利發放與除權息
10.2 股利政策是否影響公司價值
10.3 高股利政策的原因
PART 5 財務規劃與資金管理
第11章 財務規劃
11.1 財務規劃的基本概念
11.2 財務報表預測
11.3 額外資金需求與成長率
第12章 營運資金管理
12.1 營運資金
12.2 現金與約當現金
12.3 應收帳款管理
12.4 存貨管理
PART 6 其他重要議題
第13章 衍生性金融商品
13.1 衍生性金融商品概述
13.2 期貨
13.3 遠期合約
13.4 選擇權的基本觀念
13.5 選擇權的組合
第14章 企業合併與收購
14.1 併購的基本類型
14.2 併購的動機
14.3 垂直併購、水平併購與複合式併購
14.4 善意併購與敵意併購
14.5 併購時需要考慮的議題
14.6 衡量目標公司價值的財務評估方法
14.7 併購是否創造價值
14.8 企業分割
立即查看
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3版)
作者:Kumar(黃國光)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20/06/00
ISBN:9789579096706
內容簡介
本書專為對研究與研究方法毫無經驗的學生設計,省略對於初學者可能不適合的細部討論和觀點,使用許多的流程圖及案例來表達概念,並以直接明快的方式來呈現複雜的主題,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對做研究具備信心。
由研究方法在社會中的應用出發,實際闡述研究如何評估一個政策或方案的效果。
將研究過程分為八個實務步驟,並使用大量範例,連結理論與實務,使初學者可以依序學習。
打破量化與質性研究之間的疆界,使兩種方法學的描述更為平衡,且融合量化與質性的資料蒐集與研究方法,並詳述如何應用在同一個研究中。
利用真實經驗得來的田野調查範例,來協助和解釋研究程序及方法。
目錄
1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一種思考方法
研究:專業實務的整合
研究:一種蒐集實務證據的方法
應用研究於實務發展及政策制定
什麼是研究
研究程序:研究的特徵及要件
研究的類型
閱讀提要
混合/多元方法取向
研究的範型
2 研究過程:快速瀏覽
研究過程:八步驟模型
階段一:決定要做什麼研究
階段二:計畫如何進行研究
階段三:執行研究調查
步驟一 規劃研究問題
3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在研究中的地位
文獻回顧及文獻摘要的差異
如何回顧文獻
文獻回顧的撰寫
4 規劃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規劃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研究問題的來源
選擇研究問題的考量點
規劃研究問題的步驟
規劃研究目標
研究母體
建立操作性定義
規劃質性研究的研究問題
5 確認變項
什麼是變項
概念及變項的差異
將概念轉換成變項
變項的類型
測量尺度的類型
6 建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的定義
研究假設的功能
研究假設的檢驗
研究假設的類型
研究假設檢驗的錯誤
質性研究的研究假設
步驟二 擬定研究設計
7 研究設計
什麼是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的功能
因果推論及研究設計
8 選擇研究設計
量化及質性研究設計的差異
量化研究的研究設計
質性研究的研究設計
其他常見哲學觀引導的設計
步驟三 建立資料蒐集的工具
9 選擇資料蒐集方法
量化、質性及混合方法資料蒐集的差異
資料蒐集的主要方法
從原始來源蒐集資料
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方法
使用次級來源蒐集資料
10 使用態度量表蒐集資料
量化及質性研究態度的測量
量化研究的態度量表
態度量表的功能
發展態度量表的困難
態度量表的類型
態度量表及測量尺度
態度及質性研究
11 建立研究工具的效度及信度
效度的概念
量化研究的效度類型
信度的概念
影響研究工具信度的要素
決定量化研究工具信度的方法
質性研究的效度及信度
步驟四 選擇樣本
12 選擇樣本
質性及量化研究的抽樣差異
量化研究的抽樣
質性研究的抽樣
步驟五 撰寫研究計畫書
13 撰寫研究計畫書
量化及質性研究的研究計畫書
研究計畫書的內容
工作進度表
預算
步驟六 蒐集資料
14 資料蒐集過程的倫理考量
倫理:概念
研究的利害關係人
關於研究參與者的倫理議題
關於研究者行為的倫理議題
關於贊助組織的倫理議題
使用次級資料的倫理考量
步驟七 資料處理及呈現
15 資料處理
量化研究的資料處理
質性研究的資料處理
混合研究方法的資料分析
統計及電腦在混合研究的角色
16 資料呈現
傳遞及呈現分析後資訊的方法
步驟八 撰寫研究報告
17 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
發展大綱
變項的撰寫
文獻引用
撰寫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著重於介紹現代的統計觀念與方法,以及如何利用 Excel 來整理分析資料。
以個案研究引發學習動機︰由章前個案引導出本章內容與學習目的,增加學習動機。
練習題目廣泛而多元︰蒐集臺灣各個領域的應用統計議題而編製成練習題,以瞭解統計方法在各領域的應用。
內容全面而有架構︰全書共十六章,章節架構有系統且易於瞭解,涵蓋一般大學統計學的必修內容。
單元豐富而多樣化︰包含新聞報導、觀念與思考、歷史典故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專欄;此外,書中亦有例題和詳解,與統計相關的名人軼事等,幫助讀者全面而多元的認識統計學。
適用課程︰統計學等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大學與技專校院等相關科系學生。
【目錄】
第01章 緒論
1.1 學習統計學的目的
1.2 統計學的發展
1.3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1.4 統計學的種類
1.5 統計學的方法
1.6 統計方法的實施步驟
第02章 資料的蒐集與衡量
2.1 資料的種類
2.2 資料的蒐集
2.3 資料的型態與資料的衡量
2.4 有效量度與無效量度
2.5 準確量度與不準確量度
2.6 數據合不合理
第03章 檢視資料的分布-以統計表與統計圖呈現
3.1 類別資料的整理與呈現
3.2 數量資料的整理與呈現
3.3 枝葉圖
3.4 時間數列資料的整理與呈現
3.5 兩組數量資料的整理與呈現
3.6 統計圖表的優質性與扭曲性
第04章 分析資料-以統計測量數來呈現
4.1 中心位置的衡量
4.2 等分位置的衡量
4.3 分散度的衡量
4.4 柴比氏定理與經驗法則
4.5 Z 值
4.6 盒鬚圖分析法(5 數彙總)
4.7 分組資料中心位置的衡量
4.8 兩組數量資料相關性的衡量
第05章 機率論
5.1 隨機實驗
5.2 機率理論
5.3 事件機率
5.4 事件的性質與事件機率的運算
5.5 貝氏定理(選讀)
第06章 間斷隨機變數及其常用的機率分配
6.1 隨機變數的意義與種類
6.2 單一間斷隨機變數的機率分配
6.3 二元間斷隨機變數的機率分配
6.4 二項機率分配
6.5 Poisson 分配(泊松分配)
6.6 超幾何分配
第07章 連續隨機變數及其常用的機率分配
7.1 連續隨機變數的機率分配
7.2 常態分配
7.3 標準常態分配
7.4 均等分配
7.5 指數分配
7.6 二項分配與常態分配
7.7 泊松分配與指數分配的關係
第08章 簡單隨機抽樣與抽樣分配
8.1 抽樣的重要性與抽樣誤差
8.2 簡單隨機抽樣
8.3 抽樣分配
8.4 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配
8.5 中央極限定理(非常態母體)
8.6 樣本平均數抽樣分配的應用
8.7 樣本比例的抽樣分配
8.8 其他抽樣方法
第09章 統計估計
9.1 點估計的意義與限制
9.2 估計式的評斷標準
9.3 區間估計的意義
9.4 母體平均數的區間估計-大樣本
9.5 母體平均數的區間估計-小樣本
9.6 母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9.7 樣本數的選擇
9.8 母體變異數的區間估計
第10章 假設檢定
10.1 假設檢定的基本概念
10.2 母體平均數的假設檢定-大樣本
10.3 母體平均數的假設檢定-小樣本
10.4 母體比例的假設檢定
10.5 母體變異數的假設檢定
10.6 樣本數的選擇與假設檢定
第11章 兩母體的統計估計與假設檢定
11.1 兩個獨立母體平均數差的統計推論-大樣本
11.2 兩個獨立母體平均數差的統計推論-小樣本
11.3 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的統計推論
11.4 兩個母體比例差的統計推論
11.5 兩個母體變異數比的統計推論
11.6 樣本數的選擇
第12章 卡方檢定
12.1 類別資料的分類與呈現
12.2 配合度檢定
12.3 獨立性檢定
12.4 齊一性檢定
第13章 變異數分析
13.1 檢定多個母體平均數是否相同
13.2 多重比較
13.3 實驗設計
13.4 一因子變異數分析-完全隨機設計
13.5 一因子變異數分析-隨機集區設計
13.6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14章 簡單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14.1 兩變數間的關係
14.2 簡單迴歸分析的方法
14.3 相關分析
14.4 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的關係
第15章 複迴歸分析與複相關分析
15.1 複迴歸分析的方法
15.2 複相關分析
15.3 複迴歸模型中解釋變數的相對重要性
第16章 時間數列分析與預測
16.1 時間數列的意義與性質
16.2 時間數列資料的組成
16.3 時間數列的模型
16.4 時間數列的古典分析方法
16.5 時間數列的迴歸分析方法
16.6 利用平滑法分析時間數列
16.7 預測精確度的衡量
立即查看
研究所講重點【環境工程槪論(十)】 (1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研究所講重點【環境工程概論】(12版)
作者:林健三
出版社:大碩
出版日期:2019/06/19
ISBN:9789863456490
內容簡介
環境工程概論為環境工程相關科系必修之課程,亦為環境類研究所及高普考考試科目之一。環境工程概論涵蓋內容相當廣泛,因此學習者較難掌握學習之方向及範疇,對於綜合性比較考題更難適應。
讀者研讀此書,可先選擇一本各大學常使用之環境工程概論教科書,再配合本書使用相信可以在最短之時間,得到最完整之複習及環保知識。另外本書所選擇之考題是以代表性為主,講究整體之概念性,但絕不強調困難性,範圍廣泛亦不艱深難懂,故亦可作為高普考試科目「環境污染防制技術」之參考用書。
本版進行全面修訂,除更新考題外並配合法令修改、環保概念之演變(已由環境工程逐漸邁入環境管理)納入新穎處理技術及理念,並特於習題部分加入選擇題,使讀者能建立基礎觀念以達成紮根目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環境之意義
1.2環境工程內涵
1.3環境工程價值觀
1.4環保法規概述
習題
第二章 水污染
2.1濃度及質能平衡
2.2水污染參數
2.3水污染之來源
2.4河川污染
2.5河川污染評估
2.6優養化
2.7水質管理
習題
第三章 污水處理
3.1污水收集
3.2廢(污)水處理概論
3.3前處理
3.4初級處理
3.5二級處理
3.6活性污泥法
3.7三級處理
3.8污泥處理
3.9工業廢水處理
習題
第四章 水質處理
4.1自來水工程計畫
4.2取水
4.3導水
4.4抽水
4.5淨水工程
4.6高級處理(含硬水軟化)
4.7配水
習題
第五章 廢棄物處理
5.1廢棄物之定義及清理權責
5.2垃圾量及質
5.3垃圾收集、清運及資源回收
5.4前處理
5.5焚化
5.6堆肥
5.7最終處置
習題
第六章 有害廢棄物
6.1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
6.2有害廢棄物之清理
6.3有害廢棄物之管理
習題
第七章 空氣污染
7.1空氣污染源及空氣污染物
7.2空氣品質評估
7.3空氣污染控制概述
7.4粒狀污染物概述
7.5粒狀污染物控制
7.6氣狀污染物防制
7.7移動性污染源控制
7.8氣象學
7.9大氣擴散
7.10煙霧(smog)
7.11室內空氣品質管理
習題
第八章 噪音污染防制
8.1噪音基本特性、分貝運算及衰減
8.2噪音之評估指標
8.3噪音之控制
習題
第九章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9.1土壤組成及特性
9.2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及來源
9.3污染物特性及在環境中之流佈
9.4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
9.5土壤污染整治策略
習題
第十章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與風險評估
10.1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
10.2風險評估
習題
第十一章 永續環境管理
11.1全球性環保問題
11.2永續發展
11.3環境管理系統與生命週期評估
11.4環境影響評估
11.5其他永續發展工具
習題
附錄
參考解答
立即查看
作(編/譯)者 : 環境科學課程編輯小組 編著 出版年份 : 2021
ISBN : 9789867688910 類別 : 環境科學
書號 : 32015 幾色 : 1
規格 : 16K 發行公司 : 普林斯頓
版權日期 : 2021/09/01 版次 : 二版十一刷
頁數 : 368 分別 : 普林斯頓
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及跨學科領域的科學。本書主要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科技科學三大學科領域,論述環境科學之基本概念。內容包含大氣變遷與空氣污染防治、水資源、水污染及其防治、固體廢棄物、有害廢棄物及放射性廢棄物、噪音污染及其控制、土壤資源、能源、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環境影響評估等。
本書內容論述力求層次分明,簡易流暢,各章適時加入圖、表、照片,並儘量以台灣環境現況做為實例說明,使讀者在學習環境科學基本概念之時,亦能融入日常生活環境中。
本書每章末圴附有習題,以幫助學生動腦思考,提高學習成效。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大氣變遷與空氣污染防治
第三章 水資源
第四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固體廢棄物
第六章 有害廢棄物及放射性廢棄物
第七章 噪音污染及其控制
第八章 土壤資源
第九章 能 源
第十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
第十一章 環境影響評估
附錄 ─ 環境保護法規
英中文索引
立即查看
工程經濟學(Sullivan 16/e) (16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每章內容目標清楚、方法明確。
例題以系統化之循環解題技巧,深入淺出地說明各方法之應用。
融合國外專書嚴謹完整與本國各項情境適當運用之特色。
第1章 工程經濟之導論
第2章 成本觀念與設計經濟
第3章 成本估計技術
第4章 貨幣之時間價值
第5章 單一方案評估分析
第6章 方案之評估比較抉擇
第7章 折舊與所得稅
第8章 價格變動與匯率
第9章 更新分析
第10章 益本比評估方法
第11章 損益平衡與敏感性分析
第12章 機率風險分析
第13章 資本預算程序
第14章 多元目標之決策方法
附錄
A 縮寫與符號之定義
B 間斷複利之複利表
C 連續複利之複利表
D 常態分配函數
E 參考文獻
F 習題解答
G 技巧練習解答
H 中英索引
I 英中索引
立即查看
系統化運籌與供應鏈管理:企業營運新典範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1.本書由流程與系統的角度,先介紹運籌管理的角色地位、功能及系統架構,並界定運籌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關聯;再由顧客服務的角度,介紹運籌管理中採購運籌(inbound logistics)管理、生產運籌(productionlogistics)管理及配銷運籌(outbound logistics)管理的角色功能、內涵、規劃方法及系統架構。
2.本書針對先進規劃與排程(Advanced Planning andScheduling; APS)系統章節內容作擴充,對供給規劃與需求規劃的整體觀念及物料與產能同步規劃的方法,以使讀者對APS 系統的應用有深刻的認識。
3.在資訊科技與運籌管理電子化一章中,先簡介資訊科技在企業營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並對運籌管理的資訊系統架構及提昇運籌管理效益的新科技(如商業智慧及RFID)作一說明,再探討企業應用系統未來的整合趨勢。
4.除了對運籌/供應鏈管理電子化的介紹外,本書也將說明企業運籌管理系統的發展方法及運籌管理系統發展的兩大重點—運籌管理策略與全面訂單管理流程。
5.在新世代供應鏈管理章節中,將介紹營運總部的內涵及電子化架構,並說明企業績效管理的內涵及運籌績效衡量的功能及系統架構。
【目錄】
第1章 運籌與供應鏈管理導論
第2章 運籌與供應鏈管理系統
第3章 採購運籌管理
第4章 長期生產運籌管理-生產規劃
第5章 長期生產運籌管理-主排程規劃與粗略產能規劃
第6章 中期生產運籌管理-物料需求規劃與產能需求規劃
第7章 短期生產運籌管理-現場控制系統
第8章 短期生產運籌管理-工單檢閱與發放及現場作業排程
第9章 配銷運籌管理-需求規劃
第10章 配銷運籌管理-存貨管理
第11章 配銷運籌管理-倉儲管理、運輸規劃及逆物流
第12章 資訊科技與運籌管理電子化
第13章 先進規劃與排程系統
第14章 運籌管理的策略與核心流程
第15章 新世代運籌與供應鏈管理
立即查看
作(編/譯)者 : 陳偉全‧劉文宗‧朱鳳斌 出版年份 : 2013
ISBN : 9789864125197 類別 : 運輸工程
書號 : 310381 幾色 : 1
規格 : 16K 發行公司 : 高立
版權日期 : 2013/01/01 版次 : 二版二刷
頁數 : 296 教師教學配件 : PDF檔
人類活動頻繁複雜,利用各種運輸工具創造時間及空間效益。來達來國家發展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而運輸工程提供各種運輸工具在空中、在地面(下)、在水面(下)載運人及貨物的設施。使之能迅速、安全、經濟、舒適、穩當的抵達目的地。由此可見運輸工程建設是啟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且與政治、國防、文化、社會、環境等方面都息息相關。本書之內容計分五篇,共十六章。第一篇闡述運輸工程概況,使讀者對運輸工程能有全面性的概念,在產業競爭與運輸工程的衝擊下,透過對各種運輸工程特性的瞭解與運輸系統規劃概念;藉由這些概念或許在從事運輸工程之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輸政策的擬定有所幫助。第二篇至第五篇分別說明公路、鐵路、水路、航空。
目錄
第一篇 運輸工程概論
第一章 運輸與運輸工程學
第二章 運輸工程特性概論
第三章 運輸工程的衝擊
第四章 運輸系統規劃概論
第二篇 公路工程概論
第五章 公路工程概論
第六章 公路路線設計因素與調查
第七章 公路路線構造(三視圖)及設計
第八章 路基與路面工程
第三篇 鐵路工程概論
第九章 鐵路工程概況
第十章 鐵路軌道之構造
第十一章 鐵路一般設備
第十二章 捷運系統工程
第四篇 水路工程
第十三章 水路工程概論及港灣工程
第十四章 貨櫃運輸及導航、繫靠與裝卸設施
第五篇 航空工程
航空工程概論
機場計畫及佈設
英中文索引
立即查看
工資與工時精選判決評釋:航空、運輸及醫療保健業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工資與工時精選判決評釋:航空、運輸及醫療保健業
作者: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勞動法研究中心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2019/09/00
ISBN:9789575110970
內容簡介
近年來工作時間與工資議題受到社會大眾的關心。特別是一些特殊的行業,例如:航空運輸等運輸及倉儲業,以及醫療保健等相關行業產生關於工作時間與工資之爭議。許多爭議也會進入到法院,法院之見解在實務與學理發展上極具重要性。
因此,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勞動法中心從眾多判決中,嚴選重要判決二十餘則,進行分析及檢討。希望透過解說,使關心相關議題之人員對於判決事實及要旨能進一步理解。也期待此書,在勞動法學教育上或是實務上能有所貢獻。
※本書各篇有影音實錄可供線上閱覽!請見【工資與工時理論與實務發展】(www.angle.com.tw/media/ListAasc.aspx?iGT=36&sCN1=工資與工時理論與實務發展)
目錄
序 言/陳春生
【航空業】
◆機師外站停留及輪休時間是否屬於待命時間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勞上易字第4號判決 蘇文生/1
◆空服員差旅日支費是否屬於工資
──臺灣高等法院96年度勞上更𣇈字第4號判決 蘇文生/13
◆工作時間的定義與判斷基準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591號判決 蔡正廷/25
◆機師外站時間的工作時間性
──臺灣高等法院97年度重勞上字第11號判決 蔡正廷/37
◆國定假日可否調移?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簡上字第200號判決 陳業鑫/47
◆零費是否屬於工資?
──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勞上字第18號判決 陳業鑫/59
【運輸業】
◆客運駕駛員預備工時不算入工時計算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4年度勞上更(一)字第1號判決 郭玲惠/73
◆客運自行約定延長工時加班費計算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660號判決 郭玲惠/89
◆客運駕駛員工作時間與駕駛時間之認定與計算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20號判決 邱羽凡/103
◆客運駕駛員工時獎金與績效獎金之工資性質與加班費計算——兼論給付內含加班費計算標準之合法性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540號判決 邱羽凡/115
◆貨運駕駛員加班費計算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824號判決 程居威/129
◆計算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非以基本工資為憑算基礎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929號判決 程居威/139
◆客運駕駛員工作時間之認定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勞上更(一)字第7號判決 李瑞敏/149
◆駕駛員趟次間時間與工作時間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965號判決 李瑞敏/163
◆長途出勤費應列入工資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446號判決 黃朝琮/173
◆貨運駕駛員加班費計算
──新北地方法院105年度簡字第40號判決 黃朝琮/185
◆延長工時工資之設計屬法律強制規定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464號判決 傅柏翔/197
【醫療保健業】
◆工作規則可作為第84條之1約定(救護車駕駛)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19號判決 傅柏翔/211
◆醫院技工值日夜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358號判決 李柏毅/225
◆救護車駕駛值日夜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再字第32號判決 李柏毅/237
◆外籍照顧服務員工作時間的認定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勞上易字第12號判決 蔡菘萍/249
◆加班與值班,其工作性質與勞務密集程度不同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1年度重勞上字第7號判決 蔡菘萍 259
◆受僱醫師之合理工時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5號判決 侯岳宏/269
◆巡迴醫療車上放射師工作時間之認定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3年度簡上字第172號判決 侯岳宏/285
◆加班認定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訴字第1403號判決 林佳和/297
◆工時認定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5年度訴字第1244號判決 林佳和/309
立即查看
【簡介】
「運輸管理」基本上就是運輸事業的經營與管理,尤其著重在私部門運輸企業的「安全」管理與經營「效率」,但也不能脫離公部門的監督與管理。本書特色包括:
一、以管理學的觀點,介紹各運輸業經營的理論與實務應用,期降低運輸業的營運成本,達到創造利潤與永續經營的目標。
二、介紹運輸業管理的概念、運輸策略規劃的理論與實務,包括公共運輸營運排班、大眾運輸行銷、鐵路運輸之經營、軌道運輸業安全管理、共享運具與機車管理、機場經營與管理、航空運輸業管理、航空公司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運輸物流業管理、海運公司之經營等十大運輸事業之管理;最後介紹運輸企業社會責任(CSR)與ESG永續報告書,以及運輸組織變革管理等內容。
三、此次改版特別增加運輸策略規劃之實例、共享運具管理、軌道運輸業SMS架構整合PDCA管理循環、機場經營與管理、航空公司危機處理等五項主題內容,同時每章末皆附有案例研究或問題研討,希望讀者能藉此對於運輸業經營及管理之理論與實務能有深入的瞭解。
【目錄】
第1章 運輸業管理概論
第2章 運輸策略規劃與管理
第3章 公共運輸營運與管理
第4章 大眾運輸之行銷管理
第5章 鐵路運輸經營與管理
第6章 軌道運輸業安全管理
第7章 共享運具與機車管理
第8章 機場經營與管理
第9章 航空運輸業管理
第10章 航空公司之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
第11章 運輸物流業管理
第12章 海運公司之經營與管理
第13章 運輸企業社會責任與ESG永續策略
第14章 運輸組織變革管理
立即查看
簡介
運輸規劃為交通運輸領域之核心課程,除了過去所揭櫫的理性、和諧、效率、安全的目標之外,近年來也陸續導入綠色、永續、無縫、公平、創新科技的規劃理念。
本書兼顧不同性質讀者的需要,所涵括的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知識:以傳統循序性旅運需求預測為主要內容、介紹運輸規劃之一般性之認識,但也納入一些已發展成熟但較複雜的建模技巧、求解演算法、依時性向度考量,以及反饋式求解程序;就大學部高年級的同學而言,可參考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十三、十六、十七、十八等十一章內容。
進階技術:以國外已發展但尚未普及的研究成果,或值得繼續鑽研之研究課題為主要內容,例如:TAPAS演算法、依時性用路人均衡問題、網路設計問題等;依此,研究所的同學可增加閱讀第四、九、十、十一、十二、十四、十五章等七章,以進行深度學習,並奠定進一步研究之基礎。
創新應用:政府單位或交通顧問工程公司多半從事提升效率之專案研究,因此,有志從事實務工作之運輸規劃師應再增加閱讀附錄一、附錄二等兩章,俾能瞭解智能合約在公共運輸幸福巴士之應用。
國家考試:本書將近二十年來之公務人員與技師高考的所有考題均詳加整理分類,以「相關考題」之標題附加於每一章節的「問題研討」之後,讀者可與本文內容相互對照,以增加學習效果。
目錄
1 運輸規劃概論
1.1 運輸規劃之基本觀念
1.2 計畫體系與運輸規劃之種類
1.3 運輸規劃之沿革
1.4 運輸規劃之發展趨勢
1.5 結論與建議
2 運輸規劃程序
2.1 運輸規劃之目標與標的
2.2 運輸規劃程序的基本原則
2.3 運輸規劃程序與步驟
2.4 價值轉換
2.5 民眾參與
2.6 結論與建議
3 運輸規劃資料之蒐集與分析
3.1 規劃範圍、研究範圍與交通分區的定義
3.2 運輸規劃之基本資料
3.3 調查方法與項目
3.4 資料蒐集及處理程序、數據資料處理方式
3.5 結論與建議
4 信令資料的蒐集與智慧判讀
4.1 位置感知的偵測技術與手機信令資料
4.2 手機資料的前處理
4.3 運輸規劃資料之智慧判讀
4.4 手機資料之分類方法
4.5 運具種類之判讀流程
4.6 手機信令資料應用於運輸規劃之課題
4.7 手機信令資料之未來發展方向
4.8 結論與建議
5 非線性規劃與變分不等式問題
5.1 非線性規劃問題
5.2 非線性變分不等式問題
5.3 結論與建議
6 都市旅運需求預測概論
6.1 總體需求模型簡介
6.2 個體需求模型簡介
6.3 模擬式指派模型簡介
6.4 結論與建議
7 交通量指派問題
7.1 路網與相關輸入資料
7.2 交通量指派問題
7.3 用路人均衡模型與最佳化條件
7.4 系統最佳化模型
7.5 用路人均衡與系統最佳化的關係
7.6 結論與建議
8 交通量指派演算法
8.1 交通量指派方法的分類
8.2 路段基礎式:FW 演算法
8.3 路徑基礎式:梯度投影演算法
8.4 路徑基礎式:投影梯度演算法
8.5 電腦程式撰寫的重要性
8.6 結論與建議
9 成對替選區段交通量指派演算法(TAPAS)
9.1 TAPAS 的基本概念
9.2 數學模型與績效衡量
9.3 TAPAS 演算步驟及說明
9.4 交通量指派範例求解
9.5 TAPAS 與FW 演算法以及Lingo 套裝軟體之比較
9.6 TAPAS 演算法在大型路網之求解效率
9.7 快速精確及傳統交通量指派演算法之效率比較
9.8 結論與建議
10 依時性與非對稱性用路人均衡問題
10.1 依時性交通量指派問題的發展沿革
10.2 依時性用路人均衡問題
10.3 巢化對角法
10.4 數例說明
10.5 依時性用路人均衡問題之延伸
10.6 結論與建議
11 改良式需求預測程序與整合模型
11.1 反饋式的循序性預測程序
11.2 整合性預測模型
11.3 彈性需求之全旅運選擇整合模型
11.4 結論與建議
12 網路設計與雙層規劃模型—交通號誌時制設計
12.1 前言
12.2 依時性交通號誌時制問題
12.3 變分不等式敏感度分析
12.4 依時性交通號誌時制模型的求解
12.5 數例測試
12.6 結論與建議
13 個體旅運需求模型
13.1 個體選擇模型之理論基礎
13.2 多項羅吉特模型之推導與模型特性
13.3 偏好問卷、效用函數變數指定與參數校估
13.4 羅吉特模型之統計檢定與可移轉性
13.5 羅吉特模型之總計方法
13.6 結論與建議
14 一般化極值模式及其衍生模式
14.1 一般化極值模式之理論基礎
14.2 一般化極值模式及衍生模式
14.3 潛類羅吉特模式之變化式
14.4 模式推估
14.5 結論與建議
15 混合羅吉特模式
15.1 混合羅吉特模式之理論基礎與模式架構
15.2 隨機參數羅吉特模式
15.3 誤差成分羅吉特模式
15.4 隨機參數羅吉特模式與誤差成分羅吉特模式之對等性
15.5 相關議題
15.6 模式推估與檢定
15.7 結論與建議
16 運輸系統方案之研擬
16.1 運輸系統方案的研擬原則
16.2 運輸系統管理方案之範疇
16.3 都會區層級之計畫種類與方案產生
16.4 非運輸手段之方案產生
16.5 結論與建議
17 運輸系統方案之評估
17.1 評估之定義與基本準則
17.2 方案評估之標準與特性
17.3 方案評估之內容與改良方向
17.4 成本效能評估法
17.5 多屬性評估法與目標達成矩陣法
17.6 單目標評估法
17.7 資料包絡分析與隨機前緣分析
17.8 結論與建議
18 運輸系統方案之執行
18.1 調度計畫的一般特性
18.2 方案選擇之優先順序
18.3 財源分析與資金的可得性
18.4 創新性的財務計畫以及機構之能力
18.5 結論與建議
附錄一 區塊鏈基礎之智慧運輸系統
附1.1 區塊鏈的原理
附1.2 區塊鏈基礎的智慧運輸
附1.3 異質性智慧運輸系統之區塊鏈基礎的動態金鑰管理
附1.4 區塊鏈基礎的智慧運輸平台架構
附1.5 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的發展
附1.6 結論與建議
附錄二 智能合約在公共運輸的應用
附2.1 公共運輸的發展現況與分析
附2.2 公路公共運輸之營運課題與幸福巴士選定
附2.3 研究流程與內容
附2.4 智能合約之設計與雛型展示
附2.5 區塊鏈智能合約之權益關係人參與
附2.6 區塊鏈智能合約之可行性分析
附2.7 區塊鏈智能合約之配套措施
附2.8 預期成果
附2.9 星際檔案系統的使用潛力
附2.10 結論與建議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