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軟組織貼紮技術 (1版)
作者: 鄭悅承
版次: 1
ISBN: 9789861264691
出版社: 合記
出版日期: 2007/09
#醫學
#醫學技術
#外科技術
#健康科學
定價: 850
售價: 799
庫存: 庫存: 1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軟組織貼紮技術(平裝) 460-040C/ 9789861264691 ISBN/ 9789861264691 作 者/ 出版商鄭悅承/ 合記出版年代/ 版次2007/ 1 目錄: 作者群介紹 III 自序 xi 1 導言 1 2 彈性貼布用於軟組織貼紮技術 的原理說明 5 ●●彈性貼布型態的介紹與基本認識 6 ●●彈性貼紮術的思考模式 8 ●●彈性貼布的各項物理性質與力學分析 12 ●●彈性貼紮術的運用技巧 18 ●●彈性貼布貼紮在皮膚上所產生之生理效應 26 3 貼紮實例介紹 31 ●●運動篇 32 馬拉松—股四頭肌肌腱炎 32 馬拉松—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36 馬拉松—阿基里斯腱急性拉傷 38 棒球—肱三頭肌肌腱慢性發炎 40 棒球—投手肩部傷害 42 棒球—打擊者動作訓練 46 網球—網球肘 48 網球—網球腿 52 高爾夫球—高爾夫球肘 56 高爾夫球—腹背肌訓練 58 高爾夫球—下背痛 62 足球—髂骨拉扯性骨折 66 足球—脛骨前側憩室症候群 68 ●●骨科疾病篇 70 頸椎術後 70 頸椎退化性關節炎 72 胸廓出口症候群 74 矯正駝背姿勢 76 肱二頭肌肌腱炎 80 腕隧道症候群 82 媽媽手 84 腰部肌肉拉傷 86 椎間盤突出~一 90 椎間盤突出~二 92 膝退化性關節炎 94 足踝關節內翻性扭傷 98 足底筋膜炎—扁平足 100 足底筋膜炎—高弓足 102 大腳趾外翻 104 ●●兒童問題篇 106 腦性麻痺兒童—改善腹部前突姿勢 106 腦性麻痺兒童—增進腹肌共軛收縮 108 腦性麻痺兒童—改善下肢高張痙攣表現 110 腦性麻痺兒童—強化下肢伸直動作 112 腦性麻痺兒童—促進手臂上舉 114 腦性麻痺兒童—促進肩關節穩定度 116 腦性麻痺兒童—促進上肢動態穩定 117 腦性麻痺兒童—誘發對掌動作 118 腦性麻痺兒童—促進三指抓握表現 120 發展遲緩兒童—促進單腳站立平衡控制 122 發展遲緩兒童—引導正確站姿 124 發展遲緩兒童—提供前庭感覺輸入 126 發展遲緩兒童—提供觸覺輸入 128 發展遲緩兒童—提供足踝本體感覺輸入 130 ●●婦女問題篇 132 靜脈曲張~一 132 靜脈曲張~二 134 生理痛~一 136 生理痛~二 138 尿失禁 140 乳癌術後淋巴引流 142 塑身—蝴蝶袖~一 144 塑身—蝴蝶袖~二 146 塑身—腰腹修飾 148 塑身—大腿~一 150 塑身—大腿~二 152 塑身—小腿 154 塑身—改善姿勢 156 塑身—消除副乳 158 塑身—集中托高 160 ●●神經疾病篇 162 中風病患—促進軀幹分節旋轉 162 中風病患—肩關節半脫位 164 中風病患—手部症候群 166 中風病患—改善下肢伸直協同動作~髖部及膝部 168 中風病患—改善下肢伸直協同動作~足部 172 脊髓損傷—維持腹壓及軀幹穩定度 174 脊髓損傷—增進呼吸效能 176 ●●一般問題篇 178 頭痛 178 鼻塞 180 鼻炎 182 顳下頷關節障礙 184 牙痛 186 喉嚨痛 188 胸悶 190 心臟壓迫 194 肋骨骨折 196 4 貼紮問題討論與觀念總結 199 ●●彈性貼布的操作原則與注意事項 200 ●●彈性貼布使用上常見問題集 204 參考書目 209 索引 211

為您推薦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 (2版)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2版) ISBN13:9789860606713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駱明瑤 裝訂/頁數:平裝/451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1/02/20 中國圖書分類:骨科 內容簡介   《運動傷害與機能貼布》係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與現場經驗累積,整合為兼具學理及實務,且更易理解應用之運動傷害處理方法。   「緒論」讓讀者對機能貼布有初步的認識,再進行「各部位運動傷害之貼紮詳解」。內容分為〈下肢篇〉、〈腰背篇〉、〈上肢篇〉,以肌肉解剖學、肌動學為依據,先說明傷害成因、病理變化及症狀、肌肉檢測等,搭配該傷害部位的位置示意圖、傷處之描繪,採圖文對應的方式呈現貼紮步驟,並標註處理目標與貼布作用,一目了然。   本書因應傷害階段的不同,進一步分為:急性期貼紮、治療期(矯正期)貼紮、恢復期貼紮,旨在確保受傷部位完全痊癒、恢復正常功能,避免因貼紮效果而影響傷害情況的判斷;亦依傷害部位的特性,以不同肌肉或貼紮方法,逐一進行步驟圖解說明。全書計69個常見的運動傷害,共有151個貼紮方法。   在一般情況下,按貼紮的步驟、動作,並施予適當的貼布張力,則傷者應:明顯減緩疼痛、動作輕鬆且提升活動範圍、改善肌力與柔軟度;若於貼紮後未感受貼布作用,則有必要重新檢視各個貼紮步驟與正確性。提醒您,機能貼布不是萬靈丹,若遇嚴重運動傷害請務必就醫診治。   期盼本書的出版讓運動員、傷害防護員、教練、體育界與一般民眾能認識及應用機能貼布,進而遠離運動傷害,擁抱暢快人生。 目錄 緒論 肌內效貼布 Q & A 肌內效貼布使用方法與類型 運動傷害與發炎 各部位運動傷害之貼紮詳解 下肢篇 Part 1 足踝 凍甲:內嵌趾甲、甲溝炎 足母趾外翻:趾蹠關節滑液囊腫 莫頓氏神經瘤(囊腫) 腳跟疼痛:跟骨挫傷 伸足母長肌損傷 伸趾長肌損傷 足底筋膜炎、扁平足 踝關節扭傷 阿基里氏腱炎/跟腱炎 Part 2 小腿 脛前疼痛:脛骨前肌肌腱炎 腔室症候群 小腿肌肉抽筋:小腿肌肉痙攣 腓側肌群疼痛 Part 3 膝蓋 髕骨挫傷、擦傷 奧斯骨膝 內側副韌帶損傷 外側副韌帶損傷 前十字韌帶損傷 後十字韌帶損傷 貝克氏囊腫 鵝足:肌腱炎、滑囊炎 髕骨向外移位 髕骨向內移位 髕軟骨軟化症 Part 4 大腿 股四頭肌拉傷 腿內收肌拉傷 縫匠肌拉傷 闊筋膜張肌拉傷 髂脛束拉傷 腿後肌拉傷 鼠蹊韌帶扭傷 Part 5 臀部 髖關節傷害 臀大肌拉傷 臀中肌拉傷 腰背篇 Part 6 腰背部 下腰背痛 單側腰背痛 不明原因/過度使用之腰背痛 雙側下背痛 雙側上背痛 上肢篇 Part 7 上部軀幹 姿勢不良 Part 8 腹壁 腹直肌無力 腹內斜肌無力 腹外斜肌無力 Part 9 胸壁 胸大肌拉傷 前鋸肌拉傷 肋間肌拉傷 Part 10 肩部、上臂 肩頸部肌肉拉傷 落枕:胸鎖乳突肌拉傷 肌筋膜炎 提肩胛肌拉傷 上斜方肌拉傷 下斜方肌拉傷 肩胛下肌拉傷 背闊肌拉傷 肩旋轉袖損傷 三角肌拉傷 肱二頭肌拉傷 肱三頭肌拉傷 Part 11 肘部 肘關節損傷 網球肘、家庭主婦肘:肱骨外上髁炎 高爾夫球肘、投手肘:肱骨內上髁炎 肱骨上髁炎 Part 12 前臂、手部 橈側伸腕肌損傷 尺側伸腕肌損傷 旋前方肌損傷 腕隧道症候群 伸拇指長肌損傷 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 槌狀指、板機指 參考文獻

原價: 650 售價: 585 現省: 65元
立即查看
外科口袋書-手術室人員必備隨身手冊 (1版)

外科口袋書-手術室人員必備隨身手冊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外科口袋書-手術室人員必備隨身手冊 作者:胡永信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7 條碼:9789863681922 簡介: 要具備專業知識且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對處於分秒必爭手術室工作的人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條件,是故本書作者即是針對此目的編寫,以提供手術室人員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內容包括無菌技術、解剖圖譜、藥物使用、器械及縫線技巧等議題,並以圖片輔助說明,亦為了利於隨身攜帶及時應用,本書採以口袋書大小的設計。這是一本非常適合於手術室工作的人員使用,像是手術室護理師、手術助理、甚至是初入手術室的實習醫學生或外科住院醫師等,不僅可協助醫護人員在術前的準備工作,也是醫師在手術前很實用的參考手冊。 譯者序: 這是一本手術室的生存手冊,在步調快速的手術室工作環境中,不僅讓初學者快速學習無菌技術、解剖、藥物、器械和縫線等知識,也提供工作人員複習、查詢和專業溝通的建議,讓使用者能夠無時無刻保持自信。 本書適合在手術室工作的人員使用,無論是手術室護理師、手術助理、甚至是初入手術室學習的醫學生或外科住院醫師,而這本手冊最大的特點在於方便攜帶,內容卻又完整地記載手術室所需要具備的各種知識,並且附有相當多的圖片,讓人一目瞭然,不需要費時研讀,例如:書中針對每項基礎無菌技術,一步一步地說明,並且附有真人照片指示,易於理解動作;解剖章節,附上各個器官部位的圖譜,可供手術前預習或於手術中對照、方便學習;在藥物章節,附上各類藥物名稱與作用說明,可供快速查詢;此外,在器械和縫線的章節也附有實物圖片讓讀者可以翻閱對照,而用不著擔心叫不出器械名稱的窘境。 最後,感謝合記圖書出版社編輯部田小姐的仔細校對和詞句潤飾,讓本書能順利出版。 胡永信 謹識 2017年6月 目錄: CHAPTER 1 無菌(ASEPSIS) 1 手術良心:病人優先 3 無菌技術 4 刷手 9 肥皂和水洗刷手 11 穿手術衣 20 封閉式穿戴手套 25 當第二個人為非無菌時的無菌穿著 手術衣方式 28 消毒 30 滅菌 31 即時使用滅菌的注意事項 37 滅菌的監控 39 準備個案車 41 輪替個案 42 CHAPTER 2 解剖(ANATOMY) 45 解剖 47 CHAPTER 3 設定(SET-UP) 99 基礎開腹擺設 101 腹腔鏡手術 107 計數 110 緊急手術 114 CHAPTER 4 藥物(MEDS) 115 麻醉和麻醉藥劑 123 CHAPTER 5 器械(INSTRUMENTS) 129 器械的介紹 131 器械的構造 132 器械的分類 132 雜項器械 136 小型器械組 136 大型器械組 137 器械名稱 139 手術室使用吻合器 147 腹腔鏡器械托盤 151 個別腹腔鏡器械及其所屬配件 153 CHAPTER 6 縫線(SUTURES) 161 縫線 163 手術針 175 剪刀 178 器械握法 179 傷口 181 CHAPTER 7 消毒、擺位及鋪單(PPOD) 185 消毒病人 187 消毒皮膚注意事項 190 局部消毒 191 導尿管置入 197 擺位 201 鋪單 208 鋪單注意事項 210 CHAPTER 8 動向(DYNAMICS) 217 手術室是一個獨特的環境 219 溝通 221 做好準備 223 手術室中的衝突 225 保持冷靜 229 手術室中導致失敗的12種狀態 230 筆記 231 參考資料 238 索引 239

原價: 300 售價: 285 現省: 15元
立即查看
圖解外科手術入門:教你基本操作技巧及應用 (1版)

圖解外科手術入門:教你基本操作技巧及應用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圖解外科手術入門:教你基本操作技巧及應用 作者:徐國成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073 新書簡介: 任何外科手術都離不開基礎操作,而每台手術都是要連結無數個基本動作來完成,其中包括切開、止血、縫合、打結等,這些基本操作都是要具有專業技術性的學習,一旦操作失誤,就會立即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對剛要執刀上陣的新手外科醫師而言,唯有先將基本功練紮實才能準確地完成手術。本書提供不同手術的基本準備流程及操作技巧,對於想要學習及運用基本操作技巧的讀者,本書則為不二選擇,不僅非常適合給剛踏入外科的醫師,以及想要快速掌握手術基礎操作技巧的醫護理人員,都是非常實用的入門指南。 序言: 作為一名教學醫院的外科醫師,承擔著大量的教學工作,深深感到培養一名合格的外科醫師十分困難。任何外科手術都離不開基礎手術操作,每台手術都是由無數個基本動作組合起來的,包括切開、止血、打結、逢合等。這些操作都具傷害性,一旦操作失誤,後果十分嚴重。對於剛接觸外科的新進醫師來說,這些基礎手術操作是最需要掌握的。只有基本工紮實,才能更好地完成手術,更快地提高手術技巧,早日成為更優秀的外科醫師。 這些基礎手術操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能將這些操作理論化、規範化,將使年輕醫師少走很多彎路,使他們更快成長。遺憾的是,雖然講述外科手術學的著作較多,但系統性地講述這類基本技術及技巧的書籍卻是鳳毛麟角,即使有所涉及,亦多僅是簡略帶過。為此,我們想為這些年輕醫師提供一本通俗易懂的書籍來打下堅實的基礎,規範手術操作,使手術更流暢、更安全。 編者因為經驗有限,本書尚有不足之處,希望能拋磚引玉,請同道們多多指正! 編者 目錄: 第一章 打 結 001 第一節 打結的原則 001 第二節 打結的目的 003 第三節 結紮線的處理 005 第四節 結紮的方法 005 第五節 結紮的技巧 029 第六節 結紮的注意事項 046 第二章 縫 合 087 第一節 持針器 087 第二節 縫合針 097 第三節 縫合的技巧 103 第四節 促進組織癒合的方法 113 第五節 縫合時需注意的其他問題 119 第三章 剪刀的應用 123 第一節 剪刀的使用方法 123 第二節 剪刀的操作技巧 127 第四章 止血 133 第一節 止血的原則 133 第二節 止血的方法 135 第五章 動靜脈插管 153 第一節 切開 153 第二節 插管 156 第六章 其他技巧 163 第一節 切皮和開腹 163 第二節 執刀醫師的注意事項 167 第三節 助手的注意事項 171

原價: 380 售價: 361 現省: 19元
立即查看
外傷病患的初步評估與處置 (1版)

外傷病患的初步評估與處置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外傷病患的初步評估與處置 作者:簡立建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332 簡介: 這本《外傷病患的初步評估與處置》為洛杉磯郡立醫院南加大外傷中心針對急診醫療人員教育需求所編寫的臨床工具書,內容涵括嚴重外傷患者從到院前的相關處置,到進入急診室後對身體各部位損傷所進行的初級評估、次級評估、診斷及治療處置,作全面性論述,並將外傷處置流程彙整成準則,如外傷小組的編制與站位、大量輸血流程等,是可供一線醫療人員作為SOP參考指引,而全書收錄超過200張的外傷照片、插圖、X光與CT照片,尤其是「槍傷與爆炸傷」之章節中所呈現的各式子彈與槍傷照片更顯得格外珍貴,是故,本書對於一線的急診醫師、護理師及相關醫療人員來說,是處置作業的必備指南。 陳前理事長序 近年來事故傷害死亡率一直高居十大死因第六位,死亡人數雖有明顯下降,然事故傷害死亡人數仍維持在7,000餘人左右。由於外傷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有時未能防患事故的發生而產生外傷時,就需要有專責團隊,包括外傷醫師、護理師、麻醉醫師、社工師、影像醫學醫師和技術員、外傷個管師等的照顧,才有機會獲得最佳的復原。因此具備優良的外傷病患評估與處置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年輕醫師的學習和成長更是不可缺少的訓練之一。 目前台灣外傷醫療工作面臨另一階段的挑戰,如外傷照護的給付不佳、工作時間不規律、醫療糾紛多、工作壓力大、外傷病患數量不穩定與工作缺乏保障等等因素,使得外傷臨床照護人力與教育訓練出現瓶頸,值得醫界和政府重視。南加大經營管理的洛杉磯郡立醫院LAC+USC是洛杉磯地區最大的公立醫院,同時也是聞名國際的外科與重症醫療中心。不論在臨床服務、教育訓練與學術研究上,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醫院。簡立建醫師在擔任外傷醫學會秘書長期間,開始與LAC+USC接觸,長久以來與LAC+USC維持非常良好關係,如今獲得該外傷中心主任Demetriades教授首肯,將其流傳廣泛的《外傷病患的初步評估與處置》手冊最新版翻譯成中文,可以說是一本外傷照護的入門書籍,對於外傷照護的觀念與制度,有非常詳細的說明,應該可以幫助許多參與外傷照護的住院醫師、實習醫師、醫學生和護理師的學習,進而提升醫護人員在處理外傷病患的照護品質,對於外傷病患是一大福音。 簡立建醫師多年來熱心外傷急救與教育訓練,目前擔任外傷醫學會理事長,也積極大力為外傷爭取更好給付,值得外傷界肯定。本人也樂於為之撰序,希望本書的出刊可以幫助從事外傷醫療的醫護人員,進行提升外傷病人的照護品質。 臺大醫學院急診科教授 台大醫院副院長 陳石池 Mar. 06, 2018 于院長序 雖然台灣醫療這幾年進步快速,外傷仍然常造成可避免的死亡與殘障,時時威脅著台灣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台灣醫療應當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分科別,醫護同仁都應熟悉外傷急救相關知識。洛杉磯外傷中心隸屬於南加大,與美國國防部合作多年,是美國西岸最大外傷中心與訓練基地,其外傷臨床工作手冊資料寶貴而圖文並茂,字字珠璣,是美國外科醫師間處理外傷病患非常實用的手冊。 這兩年本人擔任台灣外科學會理事長職位,也身為外傷專科醫師多年,很高興看到這注重實務的外傷工作手冊譯本可在台出版發行。立建是認識多年的老友,這兩年擔任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熱心會務,欣逢他翻譯出版此手冊,對台灣外科界應大有助益,並造福外傷病患,特為之序。 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前國防學院暨三軍總醫院院長 于大雄 2018年3月1日 黃院長序 有人形容「多重外傷手術就像叢林戰,或許不需要很精細的技術,但必須當機立斷、眼明手快。」更重要的是,外傷患者永遠是無預警地出現在急診,「外傷團隊戰,隨時備戰」正是最佳寫照。 多重外傷一直是社會存在的重要議題,亦是年年蟬連台灣十大死亡原因。然而,「外傷醫學」亦是「多重外傷」非常重要的基礎醫學,除了日新月異的新知外,強化醫療團隊合作、資源整合,包括:醫院、消防局、緊急醫療網等的配合環環重要。 很高興台灣外傷醫學會簡立建理事長與國外有非常好的聯繫,近年來,引介美國、德國、英國等外傷制度,配合醫療科技的演變,革新觀念、蒐集數據。除此,亦引進外傷登錄制度與外傷體系的實際運作探討,發展許多外傷醫學新知,希望在未來能為台灣外傷醫學界,帶來更新穎的外傷作業規範與轉介資源參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謹誌 介紹 「外傷病患的初步評估與處置」一書,嘗試將參與外傷照護的住院醫師、醫學生和護理師之教育需求相結合。它包含超過200張照片、插圖、X光片和CT,以及許多複雜問題的處理流程。在每章末列出常見的錯誤和有用的提示。基於作者身為外傷外科醫生和教育者的個人經驗,這是本實用的書。我相信,這是準備考試和照顧受傷病人的好夥伴,特別是在頭幾個小時的關鍵時刻。 D. Demetriades, M.D., Ph.D., FACS 南加大外科部教授 2014年 " 於洛杉磯 目錄 ▎介紹 iii ▎陳前理事長序 v ▎于院長序 vii ▎黃院長序 ix ▎受傷患者的初步評估和復甦 1 ▎頭部外傷 11 ▎口、上顎與顏面外傷 23 ▎頸部外傷 29 ▎胸部外傷 45 ▎腹部外傷 75 ▎周邊血管傷害 97 ▎骨盆骨折 101 ▎脊椎外傷 105 ▎神經損傷 117 ▎軟組織傷害 123 ▎人與動物咬傷 127 ▎肢體腔室症候群 131 ▎腹部腔室症候群 137 ▎子彈槍傷和爆炸傷 141 ▎燒燙傷 151 ▎小兒外傷 157 ▎老年外傷 163 ▎孕婦外傷 167 ▎復甦及診斷的外科處置 171 A 緊急開胸手術 171 b 環甲軟骨膜切開術 173 c 鎖骨下靜脈導管放置術 174 d 頸內靜脈靜脈導管放置術 175 e 胸腔引流管放置術 176 f 診斷性腹膜抽吸術 179 G 診斷性腹膜灌洗術 179 ▎外傷嚴重指數評分系統 181 ▎外傷處理準則 185

原價: 650 售價: 61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
美容醫學 : 軟組織填補之原則與實務(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1版)

美容醫學 : 軟組織填補之原則與實務(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800 售價: 760 現省: 40元
立即查看
Beard氏按摩軟組織操作之原則和實務(Beards Massage 5/e) (再刷版,無附DVD) (5版)

Beard氏按摩軟組織操作之原則和實務(Beards Massage 5/e) (再刷版,無附DVD)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Beard氏按摩軟組織操作之原則和實務-附DVD(Beards Massage 5/e) ISBN 9789866538247 作者/出版社 卓裕森 / Elsevier 出版年代/版次 2008/5 內容簡介 頁數:325 裝訂:平裝  開數:16K  印刷:黑白 簡介: 本書和DVD的結合涵蓋瑞典式治療性按摩的所有主要概念和技術,成為一個全方面的資源! 本書非常具實用性、逐步指導幫助您學習按摩程序,以滿足您的個案需求。超過500張以上的描述性插圖,示範如何在身體的特定部位操作所有的基本按摩程序。此外,本書還介紹其他的專門技術,例如用於淋巴水腫的治療。 隨書附贈的DVD讓您看到技術的動作 近2小時的影片,隨書附贈新的DVD以簡短、附旁白的短片示範每項在本書中提到的各種技術,幫助您了解每一個按摩適當的時間和技術。在書中的圖標,您可以輕鬆地找到相對應示範的DVD。 在治療性按摩擴大內容並提供最新的資料 新的章節內容包括: 治療性按摩的解剖標記 重點按摩程序 淋巴水腫治療的去腫脹療法 運動按摩 嬰幼兒按摩 緩和照護的按摩 替補/另類醫學的軟組織鬆動術 DVD的內容包括: 表體解剖學 基本按摩按撫 治療淋巴水腫的按摩 目錄: 第一部分 總則 第1章 歷史展望  3 按摩的歷史概述  3 關於按摩歷史文獻的回顧  6 第2章 治療性按摩的解剖標記  37 Patricia A. Brewer 頭頸部  37 上肢  38 背  41 下肢  42 第3章 軟組織操作的基本要求  49 倫理問題  49 表體解剖學的知識  50 按摩之手的準備  50 潤滑劑︰ 粉末、乳膏和油  52 治療桌、椅子和附件  53 病患的覆蓋和擺位  55 治療師的人體力學  57 按摩的必要組成  61 使用按摩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66 第4章 基礎按摩手法的分類、定義和說明以及被動放鬆動作  69 按摩手法的分類  70 按撫操作手法  70 壓力操作手法  79 叩擊操作手法  91 振動法和抖動法  97 深層摩擦法  99 被動放鬆動作  104 第5章 軟組織操作的機利、生理、 心理和治療效果  117 機械性效果  117 生理效應  118 心理性影響  131 按摩的主要治療性影響  133 按摩的治療用途  133 按摩性治療的適應症  135 按摩的禁忌症  135 基本的預防措施  136 第二部分 實務 第6章 評估工具──軟組織的評估 技巧  145 按撫與輕撫法  145 壓力操作  146 扣擊與振動操作法  146 深度摩擦技巧  146 第7章 普通按摩程序  149 普通按摩的程序和技術  149 普通按摩程序的技術  150 普通按摩的具體技術  152 第8章 局部按摩程序  183 霍法系統  184 局部按摩程序的技術  188 第9章 焦點按摩程序  215 減液的按摩  215 慢性水腫  216 血腫  217 表皮疤痕組織  219 肌肉、肌腱或韌帶粘黏  221 大腸失能  222 肌肉失能:誘發肌肉的收縮  223 第10章 呼吸疾病病人的按摩  225 放鬆  225 氣道清除  226 姿位引流  226 扣擊技術  227 振動與抖動  232 深呼吸及咳嗽  232 下肢的被動運動  233 第11章 結締組織按摩  235 簡短歷史與理論基礎  235 反射區  235 結締組織按摩的基本診斷技術  237 基本的治療技術  239 結締組織按摩的效果  239 治療指示  241 治療頻率與時間  241 禁忌症  241 第12章 淋巴水腫治療的去腫脹 療法  245 Rachel Fey-Larsen 淋巴系統  245 病理生理學  247 治療原則  247 評估  249 皮膚與傷口的照護  250 淋巴液的鬆動術  250 按撫  251 順序與路徑  252 壓力治療  260 治療性運動  263 病患的衛教  264 第13章 運動按摩  266 Catherine Ortega 運動按摩的歷史  266 按摩運動員的治療性效果  267 第14章 嬰幼兒的按摩  279 嬰兒或幼兒的按摩技巧  280 一般的全身按撫  280 頭與臉  281 上肢  281 胸部與腹部  283 下肢  283 背部  285 臀部  286 吸吮  286 第15章 緩和照護的按摩  290 古代V.S現代 對臨終者的照護  290 在疾病末期老人的按摩技術  291 技術  291 第16章 補充/替代醫學的軟組織鬆 動術  294 肌筋膜放鬆術  295 板機點治療  297 反射區域學  301 羅爾夫結構整合法  304 治療點扣擊法  304 顱薦療法  305 第17章 東方系統的軟組織鬆動術  310 穴位按壓  310 日式指壓  314 傳統的東方按摩  316 傳統泰式按摩  317 夏威夷式按摩  318 附錄 胸外(體外)心臟按摩  321 索引  323

原價: 950 售價: 903 現省: 47元
立即查看
軟組織與激痛點放鬆術-治療師操作指引 (1版)

軟組織與激痛點放鬆術-治療師操作指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現代一般人在過去的受傷史及長期姿勢不良的影響下,很容易因疼痛而需要求診治療。目前在臨床上研展出的軟組織放鬆術(STR),就是為了幫助減輕有症狀者的困擾及緩解疼痛。本書內容說明軟組織放鬆術的三種類型:被動式、主動協助式及主動式,並循序漸進地講解個別的操作方法,讓治療人員能快速理解及學習操作軟組織放鬆術。本書無論是物理治療系學生或是物理治療從業人員等,都能藉由豐富的圖示及清楚的說明,而正確掌握痛點及強化操作技巧,以達成更完善的治療成效。 【目錄】 關於作者 xi 系列書序 xii 序言 xiii 致謝 xvii PART I 認識軟組織放鬆術 1 軟組織放鬆術的介紹 3 誰必須要接受軟組織放鬆術 4 軟組織放鬆術的操作原理 5 何處可施行軟組織放鬆術 10 何時可施行軟組織放鬆術 10 軟組織放鬆術的效用 11 軟組織放鬆術與激痛點 12 為什麼必須要治療激痛點 12 ■ 如何辨識激痛點 12 ■ 如何治療激痛點 13 總結 14 牛刀小試 14 2 軟組織放鬆術的準備 15 運用你的身體來施行軟組織放鬆術 15 前臂 15 ■ 手肘 17 ■ 單拳 18 ■ 雙拳 19 ■ 掌心 19 ■ 緊握與揉捏 20 ■ 雙側拇指加強 20 ■ 單一拇指 21 ■ 手指 22 ■ 指關節 22 運用工具來施行軟組織放鬆術 23 與個案諮商 26 注意事項與安全問題 26 施行軟組織放鬆術的三種方法 28 評估軟組織放鬆術的成效 28 常見問題和疑難排解 31 總結 32 牛刀小試 33 PART II 軟組織放鬆術的技術 3 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 37 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介紹 37 如何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 37 ■ 固定的方向 38 ■ 如何聚焦伸展單一部位 40 ■ 施壓方向 41 ■ 拉滿皮膚鬆弛處 42 ■ 結合軟組織放鬆術與油壓按摩 43 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關鍵點抓握、動作與擺位 44 小腿後側肌 44 ■ 膕旁肌 46 ■ 臀肌 47 ■ 菱形肌 47 ■ 肱三頭肌 48 ■ 肩部內 收肌群 49 ■ 肱二頭肌 49 ■ 腕指伸肌 50 ■ 腕指屈肌 51 ■ 胸肌 52 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安全指引 53 什麼情況建議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 53 以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治療激痛點 55 如何成為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專家 55 牛刀小試 56 4 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 59 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的介紹 59 如何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 60 ■ 選擇被動式或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 63 ■ 固定的方向 64 ■ 如何聚焦伸展單一部位 64 ■ 施壓方向 65 ■ 拉滿皮膚鬆弛處 66 ■ 結合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與油壓按摩 66 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的關鍵點抓握、動作與擺位 68 小腿後側肌 68 ■ 足部 70 ■ 膕旁肌 71 ■ 髂肌 73 ■ 脛前肌 73 ■ 腓骨肌群 74 ■ 臀肌 75 ■ 股四頭肌 75 ■ 髂脛束 76 ■ 上斜方肌 77 ■ 斜角肌 78 ■ 提肩胛肌 79 ■ 豎脊肌群 80 ■ 胸肌 80 ■ 腕指伸肌 81 ■ 腕指屈肌 82 ■ 棘下肌 83 ■ 肱二頭肌 83 ■ 肱三頭肌 84 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的安全指引 84 什麼情況建議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 85 以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治療激痛點 85 如何成為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的專家 88 牛刀小試 88 5 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 93 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介紹 93 如何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 94 ■ 固定的方向 94 ■ 如何聚焦伸展單一部位 94 ■ 施壓方向 96 ■ 拉滿皮膚鬆弛處 98 ■ 結合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與油壓按摩 98 ■ 讓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成為居家照顧計畫的一部分 98 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關鍵點抓握、動作與擺位 98 足部 98 ■ 膕旁肌 99 ■ 股四頭肌 100 ■ 小腿後側肌 101 ■ 臀肌 101 ■ 腕指 伸肌 102 ■ 腕指屈肌 103 ■ 肱二頭肌 104 ■ 肱三頭肌 104 ■ 斜方肌 105 ■ 斜角肌 105 ■ 菱形肌 106 ■ 胸肌 107 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安全指引 108 什麼情況建議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 108 以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治療激痛點 110 如何成為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的專家 111 牛刀小試 111 PART III 軟組織放鬆術的應用 6 施行軟組織放鬆術於軀幹部位 115 菱形肌 117 菱形肌的激痛點 117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菱形肌:趴姿 118 ■ 施行被 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菱形肌:坐姿 120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菱形肌: 站姿 122 胸大肌和胸小肌 124 胸肌的激痛點 124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胸大肌:躺姿 125 ■ 施行主動 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胸大肌:躺姿 127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胸肌:坐 姿或站姿 129 提肩胛肌 131 提肩胛肌的激痛點 131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提肩胛肌:坐姿 132 上斜方肌 135 上斜方肌的激痛點 135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上斜方肌:坐姿 136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上斜方肌:躺姿 138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 於上斜方肌:坐姿或站姿 139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上斜方肌:躺姿 141 豎脊肌群 (上端) 142 頭半棘肌的激痛點 142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豎脊肌群:坐姿 143 斜角肌 145 斜角肌的激痛點 145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斜角肌:坐姿 146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斜角肌:躺姿 147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 斜角肌:坐姿 148 牛刀小試 149 7 施行軟組織放鬆術於下肢部位 151 膕旁肌 153 膕旁肌的激痛點 153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膕旁肌:趴姿 154 ■ 施行主動 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膕旁肌:趴姿 156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膕旁肌: 躺姿 159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膕旁肌:坐姿 160 小腿後側肌 162 小腿後側肌的激痛點 162 ■ 以拇指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小腿後側肌:趴姿 163 ■ 以拳頭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小腿後側肌:趴姿 167 ■ 滑動拳頭以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小腿後側肌:趴姿膝蓋伸直 168 ■ 滑動前臂以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小腿後側肌:趴姿膝蓋屈曲 168 ■ 以手肘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小腿後側肌:趴姿 170 ■ 以緊握固定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小腿後側肌:趴姿 172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小腿後側肌:躺姿 173 足部 174 足部的激痛點 174 ■ 以工具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足部:趴姿與躺姿 175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足部:坐姿 177 股四頭肌 179 股四頭肌的激痛點 179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股四頭肌:坐姿 180 ■ 以網球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股四頭肌 181 脛前肌 183 脛前肌的激痛點 183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脛前肌:側躺姿 183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脛前肌:在趴姿下滑動 185 腓骨肌群 186 腓骨肌群的激痛點 186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腓骨肌群:側躺姿 186 臀肌 189 臀肌的激痛點 189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臀肌:趴姿 190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臀肌:側躺姿 191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臀肌:站姿 192 髂脛束/股外側肌 194 股外側肌的激痛點 194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股外側肌:側躺姿 194 髂肌 196 髂肌的激痛點 196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髂肌:側躺姿 196 牛刀小試 198 8 施行軟組織放鬆術於上肢部位 199 肱三頭肌 200 肱三頭肌的激痛點 200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肱三頭肌:趴姿,緊握固定 201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肱三頭肌:趴姿,拇指固定 202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肱三頭肌:坐姿或站姿 203 肱二頭肌 205 肱二頭肌的激痛點 205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肱二頭肌:躺姿 205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肱二頭肌:躺姿,滑動 206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肱二頭肌:躺姿 207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肱二頭肌:坐姿或站姿 208 肩部內收肌群 210 肩部內收肌群的激痛點 210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肩部內收肌群:趴姿 210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肩部內收肌群:側躺姿 212 棘下肌 213 棘下肌的激痛點 213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棘下肌:趴姿 213 腕指伸肌 215 腕指伸肌的激痛點 215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伸肌:躺姿 216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伸肌:趴姿,滑動 217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伸肌:躺姿 218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伸肌:坐姿 220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伸肌:滑動 221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伸肌:坐姿或站姿 222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伸肌:以滾輪滑動 223 腕指屈肌 225 腕指屈肌的激痛點 225 ■ 施行被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屈肌:躺姿 226 ■ 施行主動協助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屈肌:躺姿 228 ■ 施行主動式軟組織放鬆術於腕指屈肌:坐姿或站姿 229 牛刀小試 231 PART IV 軟組織放鬆術的治療計畫 9 設計軟組織放鬆術的治療計畫 235 初評問題 236 個案的醫療史 243 使用人體圖 243 評估主觀的感覺 246 姿勢評估 247 關節活動度與其他特殊的評估測驗 247 治療計畫 247 個案討論 249 個案A 249 ■ 個案B 251 ■ 個案C 253 ■ 個案D 254 結論 255 牛刀小試 255 牛刀小試的解答 263 參考文獻 267

原價: 780 售價: 741 現省: 39元
立即查看
脊椎徒手治療-軟組織與脊椎鬆動術之治療與居家運動 (1版)

脊椎徒手治療-軟組織與脊椎鬆動術之治療與居家運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脊椎徒手治療-軟組織與脊椎鬆動術之治療與居家運動 作者:許宏志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3 條嗎:9789861269016 簡介 Harward W. Kakofsky博士所著《脊椎徒手治療─軟組織與脊椎鬆動術之治療與居家運動》,是針對頸椎、胸椎、骨盆及顳顎關節等內容,使用圖文來說明檢查和治療的技術,並引證大量的案例研究,不但可作為課程教學之教材,更可直接應用於臨床決策指引。Kakofsky博士常教導學生應做為「臨床治療者而非技術員」,並強調整體思考的徒手治療,對懷抱相同理念的物理治療師與學生、臨床醫生、學術研究者及教師而言,本書是結合實證醫學觀念的徒手治療書籍,是非常實用的著作。 序言 能真正樂在工作,我感到幸運。如同俗話所說「時機重於一切」,過去這三十年間,我參與徒手治療的領域恰好在最佳的時機。從1979年自物理治療學系畢業後到現在,我看到徒手治療從當時被鄙視,到現在是一門熱門學問。當2004年,美國物理治療學會工作小組當中,提倡在入門階段的物理治療訓練計畫中教導推伸術(thrust),我當時還難以置信。在1979年,我們尚不能做腰椎伸展術,更不用講做第五級的推伸術!而且當時徒手治療主要是在私人執業場所,而很少在醫院等級的部門(到現在,第二版中教導三種高速低幅推伸手法,有兩種是對於胸椎,一種對於骨盆)。我想對那些反對受過進階教育的物理治療師做關節推力治療手法的人說,你憑什麼當家說話? 徒手治療的藝術不僅已經變成物理治療的主流,相關科學也落後不遠。為此,在本書的第26章,我提到了臨床預測規則的發展,以治療為基準的分類、局部性獨立檢查模式,以及提供22篇科學研究以強化本書中提到的檢查程序以及介入治療。我歡迎並且支持以證據醫學為基準的治療,然而,這一切還是在學步階段,在等待執行更完善的科學定案之前,我們必須小心,同時不要揚棄那些可能有益於「疼痛共生物」的治療技術。 對我們這些熱愛徒手治療的人而言,過去30年的確是超凡的時代。可惜,有些人是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而非這門學問。我們要記得我們只是這美好環節中的一個連結點,在專業生涯中,要有內省力,能夠連接起一些盲點,也必須提醒自己這門治療藝術不是只與我們本身有關,而是攸關所有對這門藝術貢獻心力的所有人,包括偉大的造物主,祂是終極的藝術家。 撰寫本書的第二版,就像拍電影一般,如果不喜歡某個特定場景,必須回頭重新再做一次。在人生中,難得有機會對原版的文章做修正,對此我感到很感激。在此第二版中,所有圖片都加上了標題並且電子化,因此影像更清晰也更易於瀏覽其細節。另外在第七段(從教室到臨床)中有新加入了7個研究以及兩個個案。另外有整個章節(第25章)是針對「姿勢夾克」(PostureJac)而寫,這是一個廣泛使用於緩解不良姿勢造成之疼痛症狀的儀器。如同2003年的原始版本一樣,這本第二版的《脊椎徒手治療》也是希望成為一本對於想學習脊椎徒手治療學生完整的臨床手冊,同時也對這領域中渴望接觸此種令人興奮執業手法的臨床醫師。應該這樣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如何做』的手冊。在全書中我想要傳達的原則與觀念就是:這類的手法是次要的。手法是基於個人風格與喜好而定。進階的學習者應該把握這些評估原則與治療,最終使用它們發展出合用於他或她自己的徒手治療手法。本書中的技巧對我來說有用,而且它們是提供給你作為開始的參考。但這些手法不是到此為止。 對上部頸椎與薦椎的特定徒手治療手法在本書中依作者意見而未附上。因此類關節的檢查與治療需要進階的理論知識,這是超出本書的範圍的。另外,我也未加入頸椎動脈檢查。原因在第八章有進一步說明,但是基本上我們不應該使用它作為一個排除診斷測試,因為它的敏感度差。甚者,這類檢查會對後腦循環有潛在危險,且其益處絕無法合理化其風險。關於特殊檢查,我選擇將它們列出,並且留待這些細節給其他目前可得與此類題目相關的許多優良書籍。請注意這個『推伸術』在本文中是指脊椎徒手治療。我在每個章節中都提到區域性解剖,但是本書並不是要取代一本好的解剖參考書。 事實上,我的學生就能告訴你我多常提到『解剖學就是一切』這句話。如果你熟知人體的結構,那我們徒手治療者所做的絕大部分就能被瞭解。與第一版的《脊椎徒手治療》相同,這個字眼「徒手治療術」(manipulation)與「鬆動術」(mobilization),是可以被互換使用的,與2001年版的《Guide to Physical Therapist Practice》相同。很遺憾的,全世界的許多徒手治療者仍然繼續對此做區分,對他們而言鬆動術是指非推伸式的技術,而徒手治療術是指高速低幅的技術。現實上,所有技巧性的被動式治療性運動(如Maitland grade I-5)都是徒手治療術的形式,不管是滑動肌筋膜或滑動關節的方式,它們都是以相同目的執行以改善活動度(意即鬆動術)。感謝Stanley Paris博士,這種有用的簡化法在徒手治療領域中繼續奏效,但還需要時間為人所接受。 徒手治療不是任何一個專業的智慧財產,它屬於所有具有執照可接觸病患的臨床工作人員。特別在此感謝本書所有引用內容的提供者。本文中許多物理治療典故,是根據我在物理治療師的執業經驗,和熱愛物理治療專業的各界朋友們提供。歡迎醫師、骨病師、手療師、物理治療助理(台灣稱物理治療學生),以及身體工作者學習這類教材。希望讀者覺得有所助益! Howard W. Kakofsky, PT, DHSc. 目 錄 單元I 脊椎徒手治療摘要 第一章 脊椎動態力學 3 第二章 麥肯齊的三種症候群 9 第三章 徒手檢檢、診斷與介入原則 11 單元II 肩胛胸腔區 第四章 肩胛胸腔區的檢查與評估 23 第五章 肩胛胸腔區的結締組織技巧 35 第六章 胸椎與肋骨的手治療 45 第七章 肩胛胸腔區的治療性與居家運動 53 單元III 頸椎 第八章 頸椎的檢查與評估 63 第九章 頸椎的結締組織技術與率拉步驟 77 第十章 頸椎的徒手治療 85 第十一章 頸椎的療性與居家運動 89 第十二章 頸椎在頭痛與頭暈的角色 97 單元IV 顳顎關節 第十三章 顳顎關節的檢查與評估 111 第十四章 顳顎關節/臉部的結締組織技術 119 第十五章 顳顎關節口腔內徒手療 125 第十六章 顳顎關節治療性居家運動 129 單元V 腰椎 第十七章 腰椎的檢查與評估 141 第十八章 腰椎的結締組織技巧與牽拉步驟 153 第十九章 腰椎鬆動術/徒手治療 159 第二十章 腰椎的治療性與居家運動 163 單元VI 骨盆帶 第二十一章 骨盆帶的檢查與評估 183 第二十二章 骨盆帶的結締組織技巧與牽拉步驟 195 第二十三章 骨盆帶的徒手治療 203 第二十四章 骨盆帶的治療性與居家運動 211 第二十五章 姿態、穩定度與姿勢夾克 219 單元VII 從課堂到臨床 第二十六章 脊椎徒手治療與治療性運動的證據 243 第二十七章 案例分析 267 附錄A 南苑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評估:頸部/顳顎關節 283 附錄B 南苑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評估:脊椎 291 索引 299

原價: 750 售價: 713 現省: 37元
立即查看
整脊快易通:軟組織整脊法 (1版)

整脊快易通:軟組織整脊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整脊快易通:軟組織整脊法 作者:傑佛瑞麥特(蕭宏裕) 出版社:易利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9868289284 內容簡介 從輕盈百變的生理反應探索人體無窮的塑性” 治療師的工作並非讓病患的¨¬體結構符合某種解¬剖學上的『標準』。事實上這些標準都是我¬們以理想化、公式化的手法強行捏造而來。自許為全方位治療師者,其終生職志應是不斷的發掘阻擋病患成為自身主宰的最大極限¬¬,再以安全正確的治療步驟依序鬆解受限的關節。-------摘錄自本書------ 在『太極人體(SpaciousBody):人本學的新探索』一書中,傑佛瑞.麥特連博士(JeffreyMaitland)衝撞封閉守舊的思想,告訴人¬們得開始面對心中最深層的業障與矛盾衝突的淵源,並將之轉化成創造力的泉源。人類到底經由何種運作以達心靈轉化的境界?關於這¬個人體自癒力的議題,麥特連博士以動人卻又大膽的筆觸呈現全新的見解。 在這本著重生理疾病的新作裡,麥特連博士特別引薦由羅浮學派(Rolfing)所發明的肌筋膜鬆弛術(myofascialreleasetechniques)。不同的是,麥特連博士引導讀者貫穿外在的軟組織疼痛症狀,直擊深處的關節受­¬(jointfixations)。本書大部份的讀者為物理治療師、醫師、整脊醫師、羅浮治療師(Rolfers)、按摩師等醫療人員,而消滅背痛正是這群專業人員的工作重心。因此麥特連博士特別將本書重點聚焦於如何解除背痛與如何將人體結構線(alignment)調整到更安穩¬舒適的狀態中。他以數十年的臨床經驗教導大家,如何摒棄既費力又危險的整脊手法(high-velocitylow-amplitudethrustingtechniques),改以輕巧優雅的軟組織技術(soft-tissuetechniques),快速、安全、有效的鬆解脊椎、骶骨、骨盆,甚至是胸廓肋骨間的關節受限。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生物力學討論,詳盡的操作照片與解剖圖表,麥特連博士將這些源自羅浮學派,卻更精緻輕柔的手法,做最完整的呈現。本書於2001問世至今已譯成多國語言,是每位治療師不能不看的經典。

原價: 500 售價: 475 現省: 25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