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第二版)
作者:Sharf(馬長齡)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0
ISBN:9789866121999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兼容並蓄,深具廣度和深度。除了探討重要的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學派,也包含東方和其他理論學派,最後一章則比較與批判各理論的差異。本書除了詳盡介紹重要的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學派,更詳細說明理論創始人與理論的發展史,對讀者及學習者來說極為珍貴。針對不同心理疾患從各學派觀點闡述治療理念與說明案例應用,也是本書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利用治療師與個案的對話,描述各種理論使用技巧和治療方法,加上案例豐富,對初學者及臨床實務工作者必定有很大助益。
此外,作者用心於說明各種諮商理論在短期治療和團體諮商與治療的應用、現今實務運用的趨勢、相關研究、性別和多元文化議題等,可作為諮商師、心理治療師和相關科系學生參考書籍。
目錄
第1章 精神分析
第2章 Jung分析與治療
第3章 Adler學派治療
第4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5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6章 完形學派治療:一種體驗式的治療
第7章 行為治療
第8章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第9章 認知治療
第10章 現實治療
第11章 女性主義治療:多元文化取向
第12章 家族治療
第13章 其他心理治療
第14章 統合治療
立即查看
本書特色
本書第三版的基調為:根據自己原來的樣子,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選擇一種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本書系統的介紹了生涯諮商與輔導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方法,適用於心理學、教育學、心理諮商與社會工作等專業的大學生與研究生研習,亦可供學校輔導老師、諮商師、社工師與職涯指導人員培訓之用。
目 錄
第一章 生涯輔導之基本概念
第二章 生涯輔導的實施
第三章 生涯類型理論
第四章 生涯發展理論
第五章 個人構念理論
第六章 敘事生涯諮商
第七章 生涯建構理論
第八章 社會認知生涯理論
第九章 機緣巧合理論
第十章 生涯混沌理論
第十一章 生涯決定理論
第十二章 雙文化調和的中庸生涯模式
立即查看
臨床醫學概論
ISBN13:9789861945309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洪敏元
裝訂/頁數:平裝/545頁
規格:23cm*17cm*2.5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19/07/10
中國圖書分類:西醫學
內容簡介
本書規劃三大部分:「發展史」收錄古今中外醫學發展史中的重大記事;「症狀篇」特選臨床上常見的症狀,詳述引起這些症狀的可能因素、與疾病之關係、檢查與治療;「疾病篇」共13個主題,針對人體各大系統與孕婦、兒科、老年人常見疾病,從病因至症狀、檢查、治療,作深入淺出的探討。透過此三大內容,搭配豐富圖表解說,期許讀者能快速吸收疾病相關專業知識。
改版重點:
1.添加多則「洪醫師來解惑」專欄,將各單元常見的迷思與相關問題做一解釋與說明。
2.新增吞嚥困難、突發性耳聾、流行性感冒、胃食道逆流症、膽結石、胰臟炎、膀胱癌、自主神經失調症等單元。
3.另闢「老年人健康及常見問題」之主題,針對高齡者,討論老化對其所引起的改變,以及常見疾病與問題。
目錄
Part 1 發展史
世界醫藥發展過程
中國醫藥發展過程
現代醫學發展過程
Part 2 症狀篇
發燒
疼痛
咳嗽
呼吸困難
心悸
血壓異常:高血壓/低血壓
吞嚥困難
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
便祕與腹瀉
細菌性食物中毒
黃疸
腹脹
噁心與嘔吐
出血
貧血
缺血
休克
發紺
水腫
尿量異常:多尿症/少尿症/無尿症
排尿障礙
運動麻痺
意識障礙
感覺障礙
睡眠障礙
皮膚癢
肥胖與消瘦
鼻出血
眩暈
耳鳴
突發性耳聾
Part 3 疾病篇
呼吸系統疾病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泌尿系統疾病
內分泌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肌肉、骨骼及關節疾病與免疫疾病
感覺器官疾病
血液疾病
生殖系統疾病
孕婦常見疾病及問題
兒科常見疾病及問題
老年人健康及常見問題
參考文獻
索引
立即查看
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五版 2024年 (Theory &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1/E)
作者: Corey
譯者:修慧蘭
出版社:雙葉
ISBN:9786269737956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第01章 導論與概述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撰寫立場
第三節 使用本書的建議
第四節 理論章節的概述
第五節 Stan 個案簡介
第六節 Gwen 個案簡介
第02章 諮商員:兼具人性及專業的工作者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諮商員即是具療癒性的人
第三節 諮商員的個人諮商經驗
第四節 諮商員的價值觀與治療歷程
第五節 成為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員
第六節 新手諮商員面臨的議題
第七節 摘要
第03章 諮商實務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把當事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
第三節 做倫理決定
第四節 知後同意的權利
第五節 保密原則的面向
第六節 多元文化觀點的倫理議題
第七節 衡鑑過程的倫理議題
第八節 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之倫理議題
第九節 管理諮商實務中的多重關係
第十節 成為具倫理的諮商員
第十一節 摘要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第一部分之推薦補充讀物
第二篇 心理諮商理論與技術
第04章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Jung 對人格發展的洞見
第六節 當代精神分析發展趨勢: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 學與關係取向心理分析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心理分析治療
心理分析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心理分析治療在Gwen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5章 阿德勒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阿德勒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6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存在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7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第六節 動機式晤談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個人中心治療
個人中心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個人中心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8章 完形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完形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9章 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0章 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Albert Ellis 的理情行為治療
第三節 主要概念
第四節 治療歷程
第五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六節 Aaron Beck 的認知治療
第七節 Christine Padesky 和 Kathleen Mooney的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
第八節 Donald 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
第九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認知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十節 摘要與評論
第十一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1章 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現實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2章 女性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女性主義治療
女性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女性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3章 後現代取向
第一節 當代的後現代治療代表人物
第二節 社會建構論導論
第三節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第四節 敘事治療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後現代取向
後現代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後現代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4章 家庭系統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家庭系統治療的發展
第三節 家庭治療的多層歷程
第四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家庭系統治療
家庭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家庭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與評論
第六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七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八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第15章 整合式觀點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朝向心理治療整合的趨勢
第三節 治療歷程的相關議題
第四節 技術與評估在諮商中的地位
整合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整合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
第六節 總結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立即查看
【中文翻譯書】
書名 : 心理學導論 二版
原文書名:Atkison & 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16/e
原文作者:Susan Nolen-Hoeksema、Barbara L. Fredrickson、Geoffrey R. Loftus、 Christel Lutz
中文譯者:危芷芬
ISBN: 9789865840976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53年出版以來,歷經半世紀十餘次的修訂,不僅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學教材,更是國內心理學教授所熟悉的經典教科書,幫助眾多讀者走過心理學一百多年以來的發展軌跡,遍訪心理學史的重大里程碑。
作者在這個版本中特別加入新的歐洲觀點,為本書帶來嶄新的國際化觀點。新版更加入超過350篇參考文獻,納入心理學近期研究成果,並且更廣泛地涵蓋每個主題領域,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以及腦與行為的研究;感覺與知覺之基礎研究的創新應用;情緒及智力、性格的基因和演化論、正向心理學、文化的社會心理學觀點等「新潮流」。新版心理學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以確保符合大學心理學課程的需求。
本書除了強調理論與科學研究,同時引導讀者去認識心理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第八章所討論的錯誤記憶現象,造成無辜當事人被誤認為嫌犯;第五章則以視錯覺原理,說明電影《魔戒》如何在螢幕上創造只有人類身高一半的哈比人;而第十四章有關壓力的介紹,可供讀者親身體驗及身體力行,第十六版更納入了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的最新內容,讓讀者即時跟上國際潮流。在在說明心理學活躍於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本書是一本內容理論與實務兼具、總覽心理學既有與嶄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鉅著。
作者介紹
譯者簡介
危芷芬
現職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
目錄
第01章心理學的本質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第二節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第三節 當代心理學觀點
第四節 如何進行心理學研究
第02章心理學的生物基礎
第一節 心理學研究的生物基礎
第二節 神經細胞:神經系統的構造單位
第三節 腦的構造
第四節 自主神經系統
第五節 內分泌系統
第六節 演化、基因與行為
第03章心理發展
第一節 遺傳與環境
第二節 新生兒的能力
第三節 童年認知發展
第四節 性格與社會發展
第五節 青少年期發展
第04章感覺歷程
第一節 感覺模組的特性
第二節 視覺
第三節 聽覺
第四節 其他感覺
第05章知覺
第一節 知覺的用途為何?
第二節 注意力
第三節 定位
第四節 辨識
第五節 抽取
第六節 知覺恆常性
第七節 大腦的分工
第八節 知覺發展
第06章意識
第一節 意識層面
第二節 睡眠與夢
第三節 催眠
第四節 心理作用藥物
第07章學習與制約
第一節 學習的各種觀點
第二節 古典制約
第三節 工具制約
第四節 學習與認知
第五節 學習與大腦
第六節 學習與動機
第08章記憶
第一節 三種重要區分
第二節 感覺記憶
第三節 工作記憶
第四節 長期記憶
第五節 內隱記憶
第六節 建構式記憶
第七節 改善記憶
第09章語言和思考
第一節 語言與溝通
第二節 語言發展
第三節 概念與分類:建構思考的基石
第四節 推理與決策
第五節 在行動中思考:問題解決
第10章動機
第一節 驅力與恆定
第二節 誘因動機與酬賞
第三節 饑餓、進食與飲食疾病
第四節 性別與性欲
第11章情緒
第一節 情緒的成分
第二節 認知評估與情緒
第三節 主觀經驗與情緒
第四節 思考—行動傾向與情緒
第五節 生理變化與情緒
第六節 臉部肌肉活動與情緒
第七節 情緒反應:情緒調節
第八節 情緒、性別與文化
第九節 正向心理學
第12章智力
第一節 智力衡鑑
第二節 現代智力理論:眾多或少數智力?
第三節 基因與智力
第四節 情緒智力
第五節 一般學習障礙
第13章性格
第一節 性格的概念與衡鑑
第二節 心理分析取向
第三節 行為取向
第四節 認知取向
第五節 人本取向
第六節 演化取向
第七節 性格的基因學
第14章壓力、健康與因應行為
第一節 壓力的生理反應
第二節 壓力與生理健康
第三節 壓力與心理健康
第四節 評估、因應與健康
第五節 壓力管理
第15章精神疾病
第一節 變態的定義
第二節 焦慮症
第三節 憂鬱症與雙極性情感症
第四節 思覺失調症
第五節 性格違常
第六節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6章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
第一節 歷史背景
第二節 心理治療技術
第三節 生理治療
第四節 增進心理健康
第17章社會影響
第一節 他人在場
第二節 順從與服從
第三節 內化
第四節 團體互動
第五節 重點重述:如何以社會心理學觀點解釋難以理解的現象
第18章社會認知
第一節 印象形成
第二節 態度
第三節 人際吸引
第四節 重點重述:兩種社會認知模式的說法
附錄
Erikson 八個發展階段
立即查看
【簡介】
變態心理學是整個人類心理探討中最為神祕、引人興趣的領域之一。任何時代總是有些人被認定為失常或瘋狂,但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僅精神病態的診斷標準不同,如何對待及治療這些邊緣人士的方式也不同,這表示變態心理學處於不斷的演進中—如DSM版本的持續更新所反映的。
這本《變態心理學》是為了正要邁入高階研究的學生所編寫,它具有一般教科書的特性,提供變態心理學的各種基本理論,也論述精神醫學的應用方法和技術。它應該足以吸引那些想要一窺心理學堂奧的學子,也有助於那些在各式療養機構服務的人員,不論他們題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精神科社工師和護理師,以及醫護技術人員和看護人員。
【目錄】
作者簡介
序言
DSM-5有什麼新規定?—快速指引
第一章 變態心理學:概論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何謂變態行為
第二節 分類與診斷
第三節 文化與變態
第四節 精神疾病的普及率
第五節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六節 訊息來源
第七節 形成及驗證假設
第八節 相關研究設計
第九節 變態心理學中的實驗法
第二章 變態行為的歷史與當代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歷史觀點
第二節 走向人道主義的途徑
第三節 變態行為的當代觀點
第三章 起因與觀點
第一節 變態行為的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二節 理解變態行為起因的幾種觀點
第三節 生物方面的觀點
第四節 心理方面的觀點
第五節 社會方面的觀點
第六節 文化方面的觀點
第四章 臨床衡鑑與診斷
第一節 衡鑑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 身體機能的衡鑑
第三節 心理社會的衡鑑
第四節 衡鑑資料的整合
第五節 變態行為的分類
第五章 壓力、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什麼是壓力?
第二節 壓力與身體健康
第三節 壓力與免疫系統的運作
第四節 情緒與健康
第五節 壓力相關身體障礙症的治療
第六節 壓力與心理健康
第七節 創傷後壓力症:起因和風險因素
第八節 壓力症的預防與治療
第六章 恐慌、焦慮、強迫及它們的障礙症
第一節 恐懼與焦慮的反應型態
第二節 焦慮症及它們共通性的縱覽
第三節 特定畏懼症
第四節 社交畏懼症
第五節 恐慌症
第六節 廣泛性焦慮症
第七節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第七章 情緒障礙症與自殺
第一節 情緒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單相憂鬱症
第三節 單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四節 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
第五節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第六節 影響單相和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社會文化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八節 自殺
第九節 自殺預防及干預
第八章 身體症狀障礙症與解離症
第一節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總論
第二節 身體症狀障礙症
第三節 罹病焦慮症
第四節 轉化症
第五節 人為障礙症
第六節 解離症:總論
第七節 失自我感障礙症∕失現實感障礙症
第八節 解離性失憶症
第九節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第十節 解離症的文化因素、治療及結果
第九章 飲食障礙症與肥胖
第一節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層面
第二節 飲食障礙症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三節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肥胖的問題
第五節 肥胖的風險因素及起因
第六節 肥胖的治療
第十章 人格障礙症
第一節 人格障礙症的臨床特徵
第二節 人格障礙症研究上的一些挑戰
第三節 A群人格障礙症
第四節 B群人格障礙症
第五節 C群人格障礙症
第六節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與結果
第十一章 物質相關障礙症
第一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
第二節 酒精濫用與依賴的起因
第三節 酒精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四節 藥物濫用與依賴
第五節 鴉片與它的衍生物
第六節 興奮劑
第七節 鎮靜劑
第八節 幻覺劑
第九節 嗜賭症
第十二章 性偏差、性虐待與性功能障礙
第一節 同性戀觀念的演進
第二節 性偏好症
第三節 性別不安
第四節 性虐待
第五節 性功能障礙
第十三章 思覺失調症及其他精神病症
第一節 思覺失調症
第二節 臨床徵候
第三節 其他精神病症
第四節 遺傳和生物的因素
第五節 腦部的結構和功能的異常
第六節 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因素
第七節 治療與結果
第十四章 認知類障礙症
第一節 成年人的腦部損傷
第二節 譫妄
第三節 認知障礙症
第四節 阿茲海默症
第五節 HIV感染或血管疾病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第六節 失憶症
第七節 涉及頭部損傷的障礙症
第十五章 兒童期與青少年期的障礙症
第一節 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及憂鬱
第二節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第三節 神經發展障礙症
第四節 智能不足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治療的概論
第二節 應該採取怎樣的治療途徑?
第三節 治療的心理途徑
第四節 治療的生物途徑
立即查看
輔導原理與實務 三版 111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輔導原理與實務(第三版)
作者:黃政昌主編;黃政昌、黃瑛琪、連秀鸞、陳玉芳著
開數:18
頁數:560
ISBN:9786267178133
重量:950
出版日期:2022/9/30
書籍介紹
本書有三大特色
一、本書僅有三篇十二章,不但兼顧理論與實務,也涵蓋重要的輔導工作主題。
二、專為輔導界新鮮人所撰寫,內容深入淺出、簡單實用、資料新穎。
三、每章最後附上問題與反思、延伸閱讀、相關影片與網站等豐富教學資源。
本書適合做為大專校院師資培育課程或輔導相關科系之「輔導原理」、「輔導原理與實務」、「學校輔導」、「學校輔導工作」等課程的上課用書;對於正在從事社區輔導相關工作的社工員、輔導員,以及各級學校導師、教師、助教、輔導員、教官等,也非常適合參考使用。
目 次
第1篇 輔導概念篇
Chapter 1 輔導的基本概念/黃政昌
第一節 輔導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輔導的內容與實施原則
第三節 教育、輔導、諮商、心理治療與精神醫療
Chapter 2 輔導組織與人員/黃瑛琪
第一節 各級學校輔導組織現況
第二節 輔導教師/人員的資格條件與角色任務
第三節 輔導教師/人員的專業展現與工作內容
Chapter 3 學校輔導工作的內涵/連秀鸞
第一節 生活輔導的內容與實施
第二節 學習輔導的內容與實施
第三節 生涯輔導的內容與實施
Chapter 4 三級預防的輔導模式/陳玉芳
第一節 三級預防的概念與意涵
第二節 三級預防輔導模式的內涵與作法
第三節 學校三級預防輔導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第2篇 輔導方法篇
Chapter 5 個別諮商/連秀鸞
第一節 個別諮商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常見諮商學派的重點
第三節 諮商專業倫理
Chapter 6 團體輔導/黃瑛琪
第一節 團體輔導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常見團體輔導的運作方式
第三節 團體輔導的技術與注意事項
Chapter 7 心理測驗與應用/黃政昌
第一節 心理測驗的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心理測驗的類型與介紹
第三節 心理測驗的實施與應用
Chapter 8 個案研究與管理/陳玉芳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意義與內容
第二節 個案管理的精神與實施
第三節 個案研究報告的格式與範例
第3篇 輔導實務篇
Chapter 9 人際困境學生的認識與輔導/黃瑛琪
第一節 人際困境學生的定義與認識
第二節 人際困境學生的類型與成因分析
第三節 人際困境學生的輔導策略與案例說明
Chapter 10 中輟生的認識與輔導/連秀鸞
第一節 中輟生的定義與認識
第二節 中輟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
第三節 中輟生的處遇流程與案例說明
Chapter 11 心理疾病學生的認識與輔導/黃政昌
第一節 心理疾病的定義與認識
第二節 心理疾病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
第三節 心理疾病學生的輔導策略與案例說明
Chapter 12 自殺危機學生的認識與輔導/陳玉芳
第一節 自殺的定義
第二節 自殺的成因分析
第三節 自殺危機學生的輔導策略與案例說明
立即查看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
系列名:心理治療
ISBN13:9789861919157
出版社:心理
作者:J. William Worden
譯者: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
裝訂/頁數:平裝/344頁
規格:21cm*14.8cm*1.8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0/08/07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治療
內容簡介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五版修訂及更新了悲傷、失落和喪慟處遇的內容,繼續為相關系所學生和實務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研究及實務的資訊。在第五版中,作者更新了哀悼的任務和影響要素、提供新的個案研究資源、倡議喪慟者的衍生照顧,以及掌握有效干預和預防性治療的知識和技巧。此外,作者亦提出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DSM-5的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哀悼的另類模式,以及有關各種悲傷特質的新發現。
本書組織架構清楚且易讀,對研究所層級的心理衛生課程,以及實務新手或資深實務工作者來說,都提供了關鍵性的資訊。
本書特色
● 新修訂的哀悼任務
● 新添增的哀悼要素之社會因素
●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
● 群眾槍擊事件及其他災難後的複雜性靈性傷痛
● DSM-5新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
● 對特殊悲傷之跨文化諮商和多元諮商,如:祖父母的悲傷、過長的悲傷疾患,以及與愛滋病相關的喪慟
● 悲傷和憂鬱的最新資訊
● 新的個案研究及相關文獻
● 每一章都附有反思與討論問題
● 悲傷輔導訓練的修訂及更新
目錄
導 讀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
複雜性喪慟的本質是什麼?
被褫奪的悲傷
持續性的連結
創造意義
復原力
創傷和悲傷
導讀結論
第 1 章 依附、失落和悲傷經驗
依附理論
悲傷是一種疾病嗎?
正常的悲傷
悲傷與憂鬱
第 2 章 了解哀悼過程
哀悼的任務
其他可被考慮的模式
第 3 章 哀悼過程:哀悼的影響要素
要素一:家族關係:誰去世了?
要素二:依附的本質
要素三:死亡是如何發生的?
要素四:過往經驗
要素五:人格變數
要素六:社會變數
要素七:同時發生的失落和壓力
注意事項:哀悼行為的多元決定論
哀悼何時結束?
第 4 章 悲傷輔導:引發正常悲傷
悲傷輔導的目標
界定高危險群喪慟者
輔導原則與程序
有效的技巧
藥物的運用
悲傷輔導團體
經由葬禮儀式協助宣洩悲傷
悲傷輔導有用嗎?
第 5 章 不正常的悲傷反應:複雜性哀悼
人們為何無法悲傷?
困難悲傷的產生
複雜性悲傷的新興診斷
現存的複雜性哀悼模式
診斷複雜性哀悼的過程
第 6 章 悲傷治療:解決複雜性哀悼
悲傷治療的目標與方式
悲傷治療的程序
悲傷治療的特殊考量
技巧和時機
悲傷輔導與治療中有關夢的處理
幾項考量
評估結果
第 7 章 特殊失落形成的悲傷
自殺
輔導自殺者的遺族
猝死及暴力致死
嬰兒猝死症
流產
死產
墮胎
預期的悲傷
後天性免疫功能缺乏症候群(HIV/AIDS)
第 8 章 悲傷和家庭系統
孩子的死亡
祖父母的悲傷
失去父母的孩子
家族處遇方法
悲傷及老年人
家庭需求與個人需求孰重?
第 9 章 諮商人員自己的悲傷
失落史
壓力和耗竭
第10章 悲傷輔導的訓練
悲傷案例1至20
立即查看
書名:團體諮商:歷程與實務
作者:Corey(王沂釗)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4/10
ISBN:9789865840549
內容簡介
此書專為主修心理學、社會學、諮商、社會工作、婚姻與家庭治療、教育以及人類服務領域,選修團體諮商或團體領導課程的研究生和大學生而撰寫,也是領導團體以及領導不同型式團體實務工作者之實務工作手冊。
本書特色
1. 整合了當前團體實務工作相關理論及其運用,並深入探討多元文化團體工作議題。
2. 涵蓋了團體工作與危機管理、團體工作倫理等實務等議題討論。
3. 從不同的觀點提供了許多案例,闡述在團體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挑戰及提供不同團體工作反思的向度。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第 1 章 團體工作導論
第 2 章 團體諮商師
第 3 章 團體諮商的倫理及法律議題
第 4 章 團體諮商的理論與技術
第二篇 團體歷程
第 5 章 團體的形成
第 6 章 團體的初始階段
第 7 章 團體的轉換階段
第 8 章 團體的工作階段
第 9 章 團體的結束階段
第三篇 團體歷程於學校情境及社區機構之應用
第10章 在學校情境的團體
第11章 在社區情境的團體
索引
立即查看
旅遊糾紛與危機處理1/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旅遊的初衷是在探索更長的河流,更高的山峰,更深的海洋及更遠的天空,滿足人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享受身心靈的愉悅。但旅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會因為人、事、時、地、物等環境,影響情緒及認知而衍生不悅與糾紛。
研讀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讓讀者學習「防備」糾紛的發生勝於排解糾紛,「防備」糾紛是積極樂觀的,排解糾紛則是勞心費時的。
本書特色
1.旅遊糾紛處理實例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培養學生對法規的認識與了解
3.建立學生處理事務的正確態度觀念
4.進入觀光產業的工作應變能力
5.學生的道德觀
6.任職領隊導遊時更有自信
7.降低旅遊風險
目錄
第一章 旅遊糾紛概述
第一節 何謂旅遊糾紛/旅遊糾紛發生的原因
第二節 常見旅遊糾紛的類型
第三節 解決旅遊糾紛的途徑
第四節 旅遊風險控管
第五節 防範未然遠離旅遊糾紛
第二章 行前報名、解約糾紛
第一節 行前報名糾紛
第二節 解約糾紛
第三章 護照、簽證糾紛
第一節 護照糾紛
第二節 簽證糾紛
第四章 行程內容、飯店及餐食糾紛
第一節 行程內容糾紛
第二節 飯店糾紛
第三節 餐食糾紛
第五章 領隊、導遊及購物糾紛
第一節 領隊糾紛
第二節 導遊糾紛
第三節 購物糾紛
第六章 自由行—機票、訂房、票券糾紛
第一節 自由行-機票糾紛
第二節 自由行—訂房糾紛
第三節 自由行—票券糾紛
第七章 旅遊安全與緊急事件(含意外事故)處理
第一節 旅遊安全
第二節 緊急事件(含意外事故)處理
第八章 旅行業責任保險及履約保證保險(旅行社倒閉)
第一節 旅行業責任保險
第二節 履約保證保險(旅行社倒閉)
第九章 防範旅遊糾紛與旅行社的經營管理
第一節 防範旅遊糾紛
第二節 旅行社的經營管理
立即查看
政府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實例系統分析<中央警察大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自閉症者家長實戰手冊-危機處理指南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