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新增人工智慧(AI)介紹,分析新興產業的未來趨勢。 ●全國首部圖解式產業分析專書,一單元一概念,迅速掌握精華內涵。 ●實務應用導向,幫助讀者提升專業能力。 ●圖文並茂,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培養產業分析即戰力 ▌ 誰需要產業分析?什麼方法才能掌握產業動向? 不只是政府、企業,精準的分析對於投資人同樣至關重要。 常見的SWOT分析之外,本書詳細介紹多種分析途徑,包含BCG模式、微笑曲線以及五力分析等,簡明扼要梳理臺灣產業的發展歷史,同時加入臺灣現行法規與多篇產業創新案例的探討,拆解每個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剖析產業實力的九大構面。改版新增人工智慧單元,介紹AI新興產業的利弊及趨勢。 【目錄】 第1篇 產業概論 第 1 章 產業分析概論 Unit 1-1 產業的定義 Unit 1-2 產業的分類 Unit 1-3 政府對產業的分類 Unit 1-4 產業分析意義、目的、重要性、角度 Unit 1-5 產業分析用途 Unit 1-6 產業分析的步驟 Unit 1-7 產業結構實力 Unit 1-8 產業競爭力 第 2 章 臺灣產業變遷史 Unit 2-1 荷蘭時期的臺灣產業 Unit 2-2 鄭成功時期的臺灣產業 Unit 2-3 清朝的臺灣產業 Unit 2-4 日治時期的臺灣產業 Unit 2-5 中華民國產業政策主軸 Unit 2-6 民國四十年代的臺灣產業 Unit 2-7 民國五十年代的臺灣產業 Unit 2-8 民國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的臺灣產業 Unit 2-9 民國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的臺灣產業Part I Unit 2-10 民國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的臺灣產業Part II 第2篇 產業分析途徑與角度 第 3 章 產業分析途徑 Unit 3-1 產業生命週期理論 Unit 3-2 SCP模型 Unit 3-3 SWOT分析法 Unit 3-4 BCG模式 Unit 3-5 微笑曲線 Unit 3-6 五力分析 Unit 3-7 GE模式 Unit 3-8 產業價值鏈 Unit 3-9 產業關鍵成功因素 Unit 3-10 產業結構與競爭分析 Unit 3-11 鑽石模型理論 Unit 3-12 產業群聚 Unit 3-13 產業群聚的優勢與實踐 第 4 章 投資人的產業分析 Unit 4-1 股票投資產業分析 Unit 4-2 個股投資的產業分析 Unit 4-3 產業特性 Unit 4-4 投資產業型基金原則 Unit 4-5 創業時的產業分析選擇 第3篇 產業發展與轉型 第 5 章 產業發展理論 Unit 5-1 產業發展元素 Unit 5-2 影響產業發展的大關鍵 Unit 5-3 產業經營環境的大趨勢 Unit 5-4 全球產業發展趨勢 Unit 5-5 產業發展需要資金 Unit 5-6 併購 Unit 5-7 發展品牌 Unit 5-8 產業經營環境 Unit 5-9 臺灣產業發展策略 Unit 5-10 產業努力的方向與配套 Unit 5-11 服務業發展方向 第 6 章 產業結構與標準 Unit 6-1 產業結構--市場競爭角度 Unit 6-2 產業結構--互賴角度 Unit 6-3 產業疆界變化原因 Unit 6-4 產業實力 Unit 6-5 產業控制力 Unit 6-6 產業標準 Unit 6-7 產業標準化優點 Unit 6-8 產業標準的形成──政府 Unit 6-9 產業標準的位階 第 7 章 產業發展──創新、倫理、國際化 Unit 7-1 研發創新 Unit 7-2 創新種類 Unit 7-3 創新指標 Unit 7-4 創新策略 Unit 7-5 服務創新 Unit 7-6 產業倫理道德重要性 Unit 7-7 第一級產業倫理 Unit 7-8 第二級產業倫理 Unit 7-9 第三級產業倫理 Unit 7-10 產業國際化 Unit 7-11 產業貿易 第 8 章 產業危機管理能力 Unit 8-1 產業危機管理能力 Unit 8-2 「產業痛苦指數」意義、目的、效用、指標 Unit 8-3 「產業痛苦指數」──市場有效需求指標分析 Unit 8-4 「產業痛苦指數」──產業競爭力指標分析 Unit 8-5 「 產業痛苦指數」──產業獲利率與市場占有率指標分析 Unit 8-6 「產業痛苦指數」──基礎結構 Unit 8-7 「產業痛苦指數」──整體結構 第 9 章 產業轉型 Unit 9-1 產業轉型原因 Unit 9-2 產業轉型 Unit 9-3 產業轉型戰略 Unit 9-4 產業轉型需要什麼? Unit 9-5 產業轉型案例 第 10 章 產業政策 Unit 10-1 產業政策意義 Unit 10-2 產業政策的理論基礎 Unit 10-3 政府的產業角色 Unit 10-4 政府產業政策的影響力 Unit 10-5 產業政策的工具 Unit 10-6 產業類型與策略 Unit 10-7 產業政策的評量 Unit 10-8 產業損害與救濟制度 Unit 10-9 各國產業政策特色 第4篇 產業實務 第 11 章 傳統產業 Unit 11-1 機械產業 Unit 11-2 機械產業設備發展 Unit 11-3 汽車產業 Unit 11-4 紡織產業 Unit 11-5 鋼鐵產業 Unit 11-6 石油化學產業 Unit 11-7 醫藥產業 Unit 11-8 觀光產業 第 12 章 高科技產業 Unit 12-1 高科技產業定義與特質 Unit 12-2 雲端產業簡介 Unit 12-3 雲端產業SWOT分析 Unit 12-4 雲端產業發展策略 Unit 12-5 3D列印(3D Printing)科技與產業 Unit 12-6 3D列印特點 Unit 12-7 3D列印SWOT Unit 12-8 機器人產業 Unit 12-9 無人機產業 Unit 12-10 生物科技產業 Unit 12-11 物聯網產業 Unit 12-12 人工智慧產業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圖解生產與作業管理 ISBN13:9786263175525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歐宗殷;蔡文隆 裝訂/頁數:平裝/306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2/03/01 中國圖書分類:生產管理 內容簡介 #改版新增最新趨勢:數位轉型與人工智慧(AI)。 #一單元一概念,迅速掌握生產計劃與管理的實用技巧。 #提供大量實用管理技術、規劃技巧,具體提昇工作成果。 #企業主管、生管人員、企管系學生最佳學習工具書。 #圖文並茂‧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生產與作業管理(Production & Operation Management)所涉範疇,隨著科技及產業的快速變遷,涵蓋層面大幅提升。舉凡企業組織內的生產、行銷、人事、研發、財務、會計、採購、外包及其他相關功能,均需透過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歸納與整合,由原先單純的製造規劃延伸至客戶與供應商的整合服務。此次改版新增數位轉型與人工智慧章節,探究數位轉型的價值也分析AI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及成熟度。 本書內容涵蓋三大面向: 1.策略面。探討企業在進行生產策略的制定與長程生產規劃時,所需考慮的範疇及可使用之規劃工具。 2.制度面。探討企業在執行生產計劃時所涉及的中、短程規劃內容,以及制度施行時所使用的各項管理技術。 3.整合面。探討企業欲連結內部及外部功能和資訊時,所需考量之管理及系統整合概念與技術。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篇 生產與作業管理策略面 第1章 生產與作業管理導論 Unit 1-1 生產管理的基本架構與功能 Unit 1-2 生產管理的循環 Unit 1-3 生產管理的意義 Unit 1-4 生產型態與策略(I)-製程定位策略 Unit 1-5 生產型態與策略(II)-產品定位策略 Unit 1-6 生產型態與策略(III)-數量定位策略 Unit 1-7 製造業與服務業於生產管理之差異 Unit 1-8 生產管理與創新的歷史進程 第2章 生產力與競爭策略 Unit 2-1 生產力及其影響因素 Unit 2-2 策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Unit 2-3 企業經營的使命、目標與內外部分析 Unit 2-4 企業經營組織的策略(I)-公司整體策略 Unit 2-5 企業經營組織的策略(II)-事業單位策略及功能策略 Unit 2-6 企業經營的競爭策略及優先順序 Unit 2-7 企業經營之決策模式(I)-不確定模式下的決策 Unit 2-8 企業經營之決策模式(II)-風險模式下的決策及決策樹 第3章 預測 Unit 3-1 企業經營預測的基礎與工具 Unit 3-2 預測的目的以及優良預測所需具備的條件 Unit 3-3 預測方法介紹(I)-定性預測方法 Unit 3-4 預測方法介紹(II)-定量預測方法及自然推論法 Unit 3-5 預測方法介紹(III)-移動平均及加權移動平均預測法 Unit 3-6 預測方法介紹(IV)-指數平滑預測法 Unit 3-7 預測方法介紹(V)-趨勢調整指數預測法 Unit 3-8 預測方法介紹(VI)-季節指數預測法 Unit 3-9 預測誤差之控制方式(I)-誤差估算指標 Unit 3-10 預測誤差之控制方式(II)-追蹤信號法與管制圖法 Unit 3-11 預測誤差所產生的問題及對策 第4章 產品設計 Unit 4-1 產品策略簡介 Unit 4-2 產品設計的驅動力與趨勢 Unit 4-3 產品設計的目的 Unit 4-4 新產品上市的程序與步驟 Unit 4-5 產品與服務之標準化與模組設計 Unit 4-6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價值分析與逆向工程 Unit 4-7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I)-穩健田口設計與同步工程 Unit 4-8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II)-設計配合產品 Unit 4-9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IV)-品質機能展開 Unit 4-10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工具與技術(V)-產品可靠度分析 Unit 4-11 產品與服務系統設計之範圍與特性 Unit 4-12 服務設計方法與準則 Unit 4-13 服務設計思考的五大原則 第5章 生產程序的決策與選擇 Unit 5-1 生產程序之策略(I)-生產型態與產品結構觀點 Unit 5-2 生產程序之策略(II)-製程結構與產品結構觀點 Unit 5-3 製造結構與生產佈置(I)-常見的設施佈置 Unit 5-4 製造結構與生產佈置(II)-功能佈置與群組技術 Unit 5-5 製程平衡的技術-生產線平衡 Unit 5-6 生產策略之重要觀念- Little’s LAW 第6章 設施規劃與廠址決策 Unit 6-1 廠址決策之特性、方案與程序 Unit 6-2 製造業與服務業廠(場)址決策之考慮因素 Unit 6-3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重心法 Unit 6-4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I)-從至圖法 Unit 6-5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II)-重要性與靠近程度之評等 Unit 6-6 評估廠址方案之技術(IV)-損益兩平法 Unit 6-7 運輸問題求初始解之技術(I)-西北角法與最小成本法 Unit 6-8 運輸問題求初始解之技術(II)-佛格法 Unit 6-9 運輸問題求最佳解之技術-踏石法 第7章 工作系統規劃與設計 Unit 7-1 工作系統之定義與特性 Unit 7-2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流程程序圖 Unit 7-3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I)-人機圖 Unit 7-4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II)-動作研究 Unit 7-5 工作系統流程分析工具(IV)-馬錶時間研究 Unit 7-6 工作報酬制度設計 第二篇 生產計劃與管理制度面 第8章 策略性產能規劃 Unit 8-1 產能之定義及有效產能的內、外在決定因素 Unit 8-2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功能別組織 Unit 8-3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I)-地區別組織與產品別組織 Unit 8-4 策略規劃與組織架構(III)-製造階段別組織與集團式組織 Unit 8-5 服務業產能規劃與產能擴充四階段 Unit 8-6 產能方案的評估模式(I)-損益兩平點分析 Unit 8-7 產能方案的評估模式(II)-資本預算技術 第9章 總合性產能規劃 Unit 9-1 產能規劃之綜觀 Unit 9-2 淡季旺季之需求與產能規劃 Unit 9-3 總合規劃之生產策略簡介 Unit 9-4 總合生產規劃之計算 Unit 9-5 MPS與生產型態的分類 第10章 物料需求與產能需求規劃 Unit 10-1 物料需求規劃之定義與延伸 Unit 10-2 MRP的重要概念 Unit 10-3 MRP計算程序及關鍵名詞說明 Unit 10-4 MRP訂購批量大小之決策 第11章 生產排程與工作分派 Unit 11-1 生產排程的意義、目的與大量生產的排程問題 Unit 11-2 批量生產的排程問題 Unit 11-3 零工生產的排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