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憲法學 (1版)
作者: 陳慈陽
版次: 1
ISBN: 9789862557150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5/12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5.18
頁數: 1036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法律
#憲法
定價: 860
售價: 843
庫存: 庫存: 1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憲法學一書內容建構於當代憲法學兩大學理支柱:憲法核心理論及基本權核心理論,憲法核心理論不僅是現代憲法秩序賴以存續之正當性理論依據,更是在憲政實務上提供多元自由民主法治的憲法國立於不墜最重要的防衛及發展機制;基本權核心理論則是建構人權保障理論論證體系及在憲政實務有效率的保障機制,應是我國人權立國之理論基礎。這兩大現代憲法學理的精神及理論論證貫注於全書當中,涵蓋了研究憲法學不可或缺的基礎理論與概念、憲法基本原則、基本權總論、基本權各論及國家理論,內容之編排正是一本研究憲法學有體系的導論,但內容的深度及廣度卻不僅限於此,所以可稱為具「專論性質的憲法學導論」。   從這本書中不僅可以看出自希臘羅馬時期及至二十一世紀的憲法學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其中不僅是針對英、美、法、德等典型憲法國家所發展的當代憲法理論與實務,還針對我國憲政現實及憲法理論之發展提出分析與批判,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本書中所建構的憲法學理論體系。更是珍貴的是,本書不僅將外國學理與實務予以說明與剖析,並對我國憲政實務所面臨的難題在參酌外國學理及實務經驗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自我見解。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理論與概念/1  第一章 憲法學概念範疇/1   第一節 何謂憲法學/1   第二節 憲法在法學領域之歸屬性/1   第三節 憲法學相鄰學科/3  第二章 憲法史/11   第一節 歐美憲法史/11   第二節 我國立憲史/41  第三章 憲法概念、作用及目的/89   第一節 憲法之概念/89   第二節 憲法之作用及目的/119  第四章 憲法之特性/127   第一節 總 論/127   第二節 憲法制定特殊性理論/127   第三節 憲法為一國實証法秩序最高位階之法規範/128   第四節 憲法之不完整性/129   第五節 憲法之高度政治特性/130   第六節 實證憲法與不成文憲法之關係/130  第五章 憲法法條結構/132   第一節 憲法法條位階性問題之探討/132   第二節 憲法條文之類型化/134   第三節 憲法前言及基本國策規定之法本質/136  第六章 憲法之解釋/137   第一節 憲法解釋為詮釋學理論之一環/137   第二節 憲法解釋之特性/138   第三節 憲法解釋之時刻/140   第四節 憲法解釋之方法/141   第五節 憲法解釋之作用/147   第六節 憲法解釋之整體一致性原則/152   第七節 合憲解釋/153   第八節 憲法核心為憲法解釋之指導原則/155   第九節 憲法解釋之界限/163  第七章 實證憲法之制定與修改/175   第一節 概 述/175   第二節 制憲權/177   第三節 修憲權/201   第四節 憲法核心理論實證化之立論依據與意義/208 第二篇 憲法基本原則/221  第一章 自由民主憲法秩序/221   第一節 概 說/221   第二節 一九五○年代以來之「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之內涵發展/221   第三節 二十世紀末及至二十一世紀初之多元的自由民主憲法秩序/222  第二章 共和原則/226  第三章 民主原則/228   第一節 民主原則之歷史發展/228   第二節 傳統民主概念/230   第三節 民主原則適用之擴張/237   第四節 民主為權力分配之基準與前提/239   第五節 民主原則實踐之難題/240  第四章 權力分立原則/242   第一節 概 述/242   第二節 國家本質與國家權力行使正當性/歷史發展過程之解析/243   第三節 自由民主法治國之本質與國家權力行使之受規範性/261   第四節 結 論/285  第五章 法治國原則/289   第一節 法治國理念之形成及發展/289   第二節 法治國之概念/326   第三節 法治國原則之內容/328  第六章 社會國原則/351   第一節 社會國理念之形成及發展/351   第二節 基本概念及涵蓋面向/354   第三節 法本質與規範對象/361   第四節 限 制/362  第七章 政黨國原則/363   第一節 導 述/363   第二節 政黨概念/363   第三節 政黨國原則之憲法位階論/369   第四節 政黨違憲之要件/375   第五節 政黨違憲之效果/383   第六節 政黨國原則應有之價值內涵/386   第七節 政黨國理念在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中之作用/387   第八節 小 結/388 第八章 政黨國原則/391   第一節 導 論/391   第二節 環境國原則之建構/393 第三篇 基本權總論/414  第一章 基本權發展史/414   第一節 導 論/414   第二節 中古歐洲及至近代之基本權發展/414   第三節 基本權在北美及法國的實証化/419   第四節 十九世紀以後德國立憲主義時代的基本權/422  第二章 我國基本權理論與實務之發展/427   第一節 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427   第二節 在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成長之基本權理論/431  第三章 基本權概念、本質、類型與作用/439   第一節 基本權概念/439   第二節 基本權本質論/440   第三節 基本權類型/448   第四節 基本權作用論/468  第四章 基本權主體及義務人/504   第一節 基本權主體/504   第二節 基本權義務人/518  第五章 基本權保護領域及效力/525  第六章 基本權侵入及具體化之概念/528  第七章 基本權侵入與保護領域之相對性/530   第一節 保護領域之確定/530   第二節 侵入行為之確定/531  第八章 基本權限制之合憲正當性/533   第一節 基本權限制之必要性/533   第二節 我國憲法基本權限制規定/549  第九章 基本權核心之保障/558   第一節 概 述/558   第二節 憲法學界與實務見解/559   第三節 基本權「核心」概念之解析/573   第四節 基本權核心理論體系之建構/589   第五節 我國憲法第二十三條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601   第六節 結 論/605 第十章 基本權衝突及競合/609 第四篇 基本權各論/612  第一章 人性價值與尊嚴作為基本權存在之基礎/612   第一節 人性價值與尊嚴作為人權保障之基礎與憲法秩序最高基本價值/612   第二節 人性尊嚴的起源/613   第三節 人性尊嚴與個人性/615   第四節 人、社會與國家互動關聯性/617   第五節 保護主體與領域/618   第六節 人性尊嚴的基本權特徵/620   第七節 侵入行為/621  第二章 自由權之根本/624   第一節 行為自由/624   第二節 人身不可侵犯自由/625   第三節 一般人格權/638   第四節 生命權/642  第三章 平等原則/644   第一節 概 述/644   第二節 不平等的概念/646   第三節 平等原則適用範圍/649   第四節 造成不平等對待之高權行為/650  第四章 表現自由/653   第一節 言論自由/654   第二節 出版自由/665   第三節 傳播自由/668   第四節 藝術自由/673  第五章 學術自由/676  第六章 集會遊行自由/681   第一節 集會遊行之民主作用/681   第二節 集會遊行自由之本質與作用/681   第三節 集會遊行權保護領域/684   第四節 集會自由之限制與其「限制之界限」/689   第五節 「程序限制」制度之侵入基本權強弱程度、妥當性及合憲性之探究/693   第六節 集會遊行法相關「實質限制」集會自由規定之合憲性探討/698   第七節 室內與室外集會自由保障程度差異之探究/706   第八節 行政法規之刑事罰規定的妥當性與合憲性探討/708   第九節 結 論/710  第七章 結社自由/713  第八章 秘密通訊自由/716  第九章 信仰自由/718   第一節 概 述/718   第二節 狹義信仰自由/718   第三節 良知自由/721  第十章 社會經濟基本權/723   第一節 生存權/724   第二節 工作權/726   第三節 財產權/739  第十一章 參政權/747   第一節 歷史發展背景/747   第二節 參政權之範圍/748   第三節 參政權行使之原則/750  第十二章 請願權/756   第一節 歷史發展背景/756   第二節 概念內容與保護領域/756  第十三章 救濟權/759   第一節 訴訟權/759   第二節 訴願權/766  第十四章 服公職應考試權利/768  第十五章 受國民教育之權利及義務/773  第十六章 婚姻自由及家庭保護/776   第一節 婚姻自由/776   第二節 家庭保護/778  第十七章 難民權/781   第一節 概 說/781   第二節 基本權主體與保護領域/782   第三節 特殊限制/783 第五篇 國家理論/785  第一章 國家概念/785   第一節 融合性理論中之國家概念/785   第二節 國家作為作用統合體/786   第三節 國家作為受規範之團體的特殊性/787   第四節 國家存在要素 - 國家特徵/789   第五節 國家法人論/795  第二章 國家形成/798  第三章 國家消滅/801  第四章 立憲國家之國家權力/803   第一節 國家權力行使之本質、作用與定位/803   第二節 國家權力行使之任務/805   第三節 權力分立原則在我國實證憲法秩序中之具體化/810  第五章 國家型態/813   第一節 以統治權之歸屬為區分基準/813   第二節 以中央與地方權限歸屬性為區分基準/818  第六章 政府型態/820   第一節 內閣制/820   第二節 總統制/829   第三節 內閣制與總統制之比較/835   第四節 法國雙首長制/836   第五節 我國政府體制之建議/839  第七章 國家與社會/843  第八章 水平權力分立下之權限分配/846   第一節 立法權/846   第二節 行政權/914   第三節 司法權/916   第四節 監察權/968  第九章 垂直權力分立下之權限分配/979   第一節 前 言/979   第二節 中央與地方關係之類型/980   第三節 規範中央與地方關係之地方制度法立法背景與法源依據/989   第四節 直轄市與縣市立法權之規定與評析/994   第五節 地方立法權行使與自治監督/1001   第六節 我國地制法中之直轄市與縣市立法權本質與行使範圍(代結論)/1010 主要參考書目/1020 中文部份/1020 德文部份/1021

為您推薦

法律資料分析:從統計到人工智慧 (1版)

法律資料分析:從統計到人工智慧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法律資料分析:從統計到人工智慧》,這是提供讀者將數據分析方法應用到法律領域的案例研究,特色在於涵蓋了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應用的內容,為法律專業人士和學者提供一個整合與跨領域研究的橋樑。隨著AI時代來臨,本書確實能提供法律學門一種創新的領域。   在理論上,作者探討法學/資訊學研究的重點整理與回顧著作,也示範了法律資料──特別是「裁判書」的特點、收集的方法以及對資料的處理方法;在計算實踐方面,本書展示了多種數據分析技術,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文字探勘、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演算等。每一章節都配有豐富的實例和案例研究,這些實例均來自實際的裁判案件和法律問題,讀者可以通過這些案例學習到如何將數據分析技術應用於具體的法律問題。   《法律資料分析:從統計到人工智慧》,不僅是學術性著作,更是實務指南。本書的目標讀者涵蓋了法律學者、法律實務者以及希望將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到法律領域的資料科學家,通過多層次多案例的展示,將複雜的數據分析技術轉化為易於理解和可操作的指南,為跨領域研究提供了教育與研究資源。 【目錄】 第一章 法學與資料科學的跨領域研究 壹、本書的目的和意義 貳、法律資料分析三部曲 一、電腦能模仿人類做決策 二、電腦能解釋決策 三、電腦能記住大量資訊並發現規律 參、本書的目標讀者 第二章 裁判結果的預測與解釋:決策樹演算法 壹、研究背景 貳、文獻回顧 一、各個裁判中考量因素的次數研究 二、各種因素與親權歸屬結果間的關聯研究 三、歷時性的觀察比較研究 四、問題提起 參、研究方法 一、分析對象的選取 二、編碼(Coding)方式 三、決策樹研究法 肆、研究發現 一、模型正確率 二、模型呈現 三、結果分析與討論 伍、結論與建議 第三章 人工智慧解讀裁判文書:自然語言處理 壹、研究背景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設計與架構 肆、研究成果與評估 伍、比較與討論 一、與先行類似研究之比較 二、人工智慧如何「讀懂」裁判 陸、結論 第四章 酒駕犯罪事實估算量刑:文字卷積神經網路 壹、研究背景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方法 一、資料來源與資料前處理 二、本研究特化之文字資料前處理 三、卷積神經網路與文本分類 四、研究目的 肆、研究成果 一、資料描述 二、模型成果呈現 伍、多重方法之比較與討論 一、刑期與其他因素的相關性 二、多變項邏輯式迴歸 陸、討論與結論:全自動化人工智慧的法律模型 第五章 人工智慧解釋個案要因:極限梯度提升法 壹、研究背景與文獻回顧 貳、人工智慧與法學研究 一、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簡述 二、人工智慧與法學結合 參、法律資料分析應用於親權酌定相關裁判 一、研究設計 二、建置資料集 三、交叉驗證 肆、研究發現 一、模型成效 二、親權酌定之因素權重 伍、分析與討論 一、母親取得單獨親權的例子 二、父親取得單獨親權的例子 三、父母差距微小的例子 四、小結 陸、結論 第六章 大量裁判文書隱藏規律:文字探勘與毒品流向 壹、研究背景 貳、研究文獻回顧 參、研究方法:法律資料分析 肆、研究結果 一、跨境毒品要素資料集 二、毒品案件相關數量分析 三、跨境毒品犯罪結構關係分析 伍、結論與展望 第七章 非監督學習法資料分析:新住民親權酌定的特徵工程 壹、研究背景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設計 一、資料來源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步驟 肆、研究發現與討論 一、外籍裁判與雙臺籍裁判之詞彙並無不同 二、外籍裁判詞彙之特徵 伍、結論 一、研究結論 二、延伸討論與研究方法之意義 第八章 轉化非結構性文本資訊:正則表達式與醫療裁判 壹、研究背景:醫療糾紛與醫療裁判資料庫 貳、研究設計 一、自動化特徵抽取 二、正則表達式 參、實驗結果與分析 肆、人工智慧裁判預測的起步與未來展望 第九章 「法律資料分析」的回顧與展望 壹、內容回顧 貳、ChatGPT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參、法律資料分析的展望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三、日文部分

原價: 400 售價: 360 現省: 40元
立即查看
死刑制度的憲法之問 1版 <新學林> (1版)

死刑制度的憲法之問 1版 <新學林>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80 售價: 342 現省: 38元
立即查看
這是一本憲法關鍵實務 1版  <讀享> (1版)

這是一本憲法關鍵實務 1版 <讀享>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50 售價: 213 現省: 37元
立即查看
憲法學的新視野(一)憲法理論與法學方法 (1版)

憲法學的新視野(一)憲法理論與法學方法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50 售價: 29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法學方法、憲法原理實踐(二) (1版)

法學方法、憲法原理實踐(二)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民事審判實務在實踐法律,無論尋法或規範詮釋,或法之續造,須合於法學方法論,並受憲法原理拘束。本書繼2017年《法學方法、憲法原理實踐》(論文集)出書後之第二集,以新興民事具體案例為題材,運用相同方法,就曾參與之裁判作自我檢視,或選取可供研究之他案,評析證立法律見解之當否。 【目錄】 序言 i 第一章 民事法規範解釋合法性與妥適性之證立 1 壹、研究主題及法學方法之確立 1 貳、從哈特與德沃金世紀論辯談起 5 參、文義解釋作為法條詮釋之起點 10 肆、跨法域定義性規範作為法律概念邊緣之補充 17 伍、法律概念建構與規範解釋方法 21 陸、慣習命題與建構式詮釋之證立方法 33 柒、規範體系解釋一致性與「妥適性」追求 42 捌、結論─規則是框架、審判是經驗、妥適是良知 50 第二章 受讓地上權建築物第三人之損失補償請求權 ──從概念法學到正義衡平 53 壹、序 言 53 貳、地上權土地上建築物補償權之比較法觀點 55 參、補償權之性質探究與法學方法運用 62 肆、建築物補償權之損失填補 80 伍、平等原則(誠信原則)與前理解 89 陸、利益衡量論之引入 95 柒、個案正義衡平之追求 105 捌、「第三人損害補償」制度法理運用 110 玖、結論─正義、衡平造法 122 第三章 不動產借名登記法律關係之內部與外部效力 ──契約自由界限與風險分配 127 壹、借名登記之亂 127 貳、不動產借名登記之定義及性質 129 參、從「事物本質」探討借名登記內部關係 133 肆、借名登記契約之契約自由與界限 138 伍、借名登記契約之內部效力 142 陸、借名登記契約之外部效力 150 柒、風險分配原理之運用 156 捌、代結論──防杜借名登記之不公義 161 第四章 原住民族保留地承載著原民文化永續發展 163 壹、從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大字第1636號民事大法庭裁定談起 163 貳、原住民族保留地設置與移轉限制 167 參、原住民族權益法規之憲法授權 172 肆、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公政公約、我國法規範 對於原住民族文化權之保障 176 伍、集體權性格之原住民族文化權 181 陸、原住民族保留地與環境權之聯結 187 柒、原住民族保留地維護人人有責─管制利用 191 捌、從憲法視線看民法第71條之效力規定 195 玖、結論 198 第五章 適足住房權作為房屋使用利益喪失求償之規範依據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293號民事判決評析 199 壹、案例事實、裁判見解與問題提出 199 貳、物之使用利益喪失之損害賠償 202 參、抽象物之使用利益損害之財產化 211 肆、適足住房權之最低生存權保障內涵 219 伍、適足住房權在侵權行為法之作用 230 陸、結論 232 第六章 全部損害賠償主義之「第三人損害求償」途徑 235 壹、本文研究路徑說明 235 貳、「第三人損害求償」與全部損害賠償主義之關連 238 參、日本法之損害賠償原理為「第三人損害求償」之前理解 245 肆、我國損害賠償法構造與「第三人損害求償」之途徑 253 伍、法官造法 265 陸、結論 268 第七章 連帶債務之責任分擔 271 壹、連帶債務概述及探討之必要性 271 貳、我國民法第272條連帶債務之探討 272 參、自法制史面觀察連帶債務 281 肆、求償途徑之不同(權利讓與型) 288 伍、共同侵權行為之內部責任 289 陸、結論 293 第八章 未定清償期消費借貸返還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期間起算日 295 壹、 問題提出 295 貳、清償期與時效期間 297 參、未定清償期消費借貸之定期催告返還 301 肆、 必要條件成就與期限利益 310 伍、結論 312 第九章 有責配偶請求離婚之民事審判實務與問題 ──兼評析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及其影響 313 壹、我國法定離婚原因之法制變革 313 貳、民法第1052條於1985年修法前、後之審判實務態度 314 參、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屬性之學說見解 320 肆、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之評析 321 伍、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對審判實務發展影響之評估 338 陸、結論 344 第十章 兒童權利公約在我國家事事件審理程序之實踐 ──以兒童意願表明權為中心 347 壹、從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談起 347 貳、兒童權利公約之最佳利益 354 參、作為程序主體之意願表明權 357 肆、作為最佳利益判準之意願表明權 361 伍、最佳利益應審酌之因子 365 陸、意願表明權在家事審判實務之實踐 375 柒、結論 378 第十一章 程序法規範解釋與法續造之界限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簡抗大字第33號民事大法庭裁定(終止收養事件之定性)之評析 381 壹、程序法詮釋之法學方法運用 381 貳、法學方法視線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簡抗大字第33號 民事大法庭裁定之評析 395 參、結論 407 第十二章 高齡生存配偶就婚姻住宅法定居住權之研議 409 壹、遺產分割審判實務之常見問題 409 貳、「配偶居住權」法制創設之正當性及權利本質 413 參、「配偶居住權」之特殊居住人役權性質 426 肆、高齡生存配偶法定居住權在民法典位置之規劃 434 伍、相關法規內容及法政策面之整合 442 陸、債權物權化與配偶居住權 450 柒、「配偶居住權」具體內容之研議─日本法經驗之參酌 456 捌、結論 469 第十三章 我國高齡配偶繼承地位之現況與未來 ──以強化高齡者之居住權為中心 473 壹、保障高齡者照護權之立法政策 473 貳、憲法及兩公約對高齡者權益保護 475 參、日本關於高齡者繼承權之修正意見 479 肆、我國高齡配偶居住權保護尚待法制化 483 伍、結論 487

原價: 600 售價: 5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法學研究方法論:憲法編 (1版)

法學研究方法論:憲法編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00 售價: 36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