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評估實務:概念與方法的學習手冊(Family Assessment Handbook: an intuoduction and practical guide to family assessment 4/E)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家庭評估實務:概念與方法的學習手冊
作者:劉瓊瑛(Thomlison)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6/15
ISBN:9789579282178
內容簡介
無論是家庭系統理論和概念的介紹,或是從如何進行評估到擬定介入計畫和目標,作者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的理念,加入「以證據為本」的取向,協助實務工作者學習如何將科學研究融入實務工作,並採用「以家庭為中心」的策略協助案家,是家庭實務工作者的最佳指南。
理論概念:利用每章的作業活動,以融會貫通各章所介紹的概念及技巧。
臨床應用:讓讀者從列舉的家庭案例中,認識「證據為本」的介入方法,並學習如何處理不同族群、文化、環境之家庭所面臨的課題。
自我評估:有助於讀者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信念及個人的家庭系統經驗,如何影響專業實務的信念和價值。
目錄
Part 1 家庭評估和介入導論
第01章 家庭脈絡
準備開始進入「家庭評估」
起始點
家庭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執行家庭評估任務時如何界定「家庭」?
家庭文化脈絡
家庭理論觀點的基本思考
從「生物-心理-社會」觀點看風險及復原力
家庭優勢及復原力
倫理議題
價值
信念
知情同意
以證據為本的實務脈絡(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ntext)
第02章 一個可用來了解家庭的參考架構
好的家庭成效必須具有的四個共同要素
共同的改變原則
家庭和環境
「參與」的初期要素
必要的「參與」技術
提問題
傾聽
了解與「參與」相關的議題
家庭評估
敏感性和回應性的評估
評估目的
評估過程
評估的參考架構
評估工具
評估報告書和服務計畫
有意義的評估
第03章 家庭系統
認識基本概念及家庭結構實務
家庭結構
家庭角色
生活壓力源的衝擊
終身發展觀點
家庭復原力
建立復原力
可以用來建立復原力的策略
家庭中心實務
系統概念
家庭發展
生命週期轉換
家庭連結-歸屬感的重要
不斷變化的家庭型態
文化溝通須考量的重點
家庭信念
家庭傳統和儀式
家庭功能
第04章 家庭評估的核心任務
合作式家庭評估的核心任務
評估問題
召集整個家庭的成員以評估家庭優勢
向案家說明你的專業身分
了解並確認家庭成員的觀點-回饋告知
挑選一個以證據為本的評估方法
不同取向的家庭評估方法
評估不同面向的家庭功能
評估方法
可用來蒐集及整理臨床資料的方法
家庭會談法
圖示工具
自陳工具
教導和角色扮演
「評估」的功用
存在「中途退出」風險的案家
文化考量
第05章 設定目標及挑選家庭介入策略
根據共同因素研究設定介入目標:指導原則
達成目標的方法
簽訂契約(訂立清楚的目標和適切的服務內容)
設定的目標應該以解決問題為重點
透過持續教育以提高案家對於介入目標的察覺力
挑選介入策略
認識大圖像
啟動改變
整理評估所得資料
評估資料的整理方法步驟
家庭評估書面報告
Part 2 有效的家庭增強介入方法:家庭因應各種生活壓力
第06章 長者、家庭,以及生活壓力
生態和發展觀點
採用生命歷程觀點評估家庭
轉換和發展軌跡
評估多代家庭,應該讓長者參與
證據為本的介入策略
第07章 採用「家庭中心介入方法」因應家庭生活壓力
「以證據為本的介入」指的是什麼?
「證據為本」相關要素對於介入結果的影響
「證據為本」家庭治療模式方案
使用證據為本的簡短介入方法以鼓勵案家持續參與
接受改變的動機
評估案家是否已經準備好要改變
可用來因應生活壓力的社會支持
使用家庭作業或指定療程外的作業
督導
第08章 用來支持及增強家庭的認知行為策略
理論起源
認知和自我對話
認知行為模式的假設
可用來促進改變的技巧
追蹤
文化因素考量
第09章 挑選合適的評估工具評估案家的改變
評量工具可以協助實務工作者提高處遇效果
家庭功能
兒童問題
教養和婚姻問題
評估案家的改變
接受改變的動機
Part 3 運用反思性和披露書寫技巧以協助案家參與
第10章 反思性思考和反思性書寫
善用批判性思考技巧
主動傾聽
自我覺察
反思性思考的檢核清單
敘事
寫日誌
可帶出新資訊的提問
如何開始寫日誌
我在日誌要寫些什麼?
你能從日誌中學到什麼?
自我披露書寫的秘訣
寫信
表達謝意和感謝的舉動-致謝和激勵
第11章 與自己的原生家庭連結
探索原生家庭-了解正常狀態中的變化
重視評估
Part 4 家庭評估個案範例
第12章 雪倫一家
研討活動
雪倫一家:家庭結構和家庭支持
第13章 耶羅博得一家:寄養照顧、犯罪,以及轉銜至獨立生活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耶羅博得一家
第14章 福克斯一家:身體虐待、攻擊行為,以及親子關係管理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約翰‧福克斯
第15章 費爾蘭德斯一家:支持家中長者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費爾蘭德一家
第16章 德爾索爾一家:婚姻衝突、教養事宜、男主人不願參與諮商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德爾索爾一家
第17章 麥科伊一家:母喪之後的生活壓力及如何因應角色變化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麥科伊一家
第18章 雅克一家:軍人家庭出現的親密伴侶暴力、物質濫用、壓力反應,及憂鬱症等問題的評估和介入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雅克一家
第19章 藉由案例練習評估技巧
案例19.1:弗朗索瓦絲一家:父母親的自尊及親職訓練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弗朗索瓦絲一家
案例19.2:麥克一家:轉銜議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麥克一家
案例19.3:布列塔妮一家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布列塔妮一家
案例19.4:瑪麗莎一家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瑪麗莎及其家人
案例19.5:雷夢娜:協助一個有物質濫用和精神健康問題的家庭改變
研討活動
案例研討:雷夢娜及其家人
附錄A 倫理議題檢核表
附錄B 評估及服務計畫範例
評估,介入,和服務契約書
與我的個案管理員簽訂的契約書
附錄C1 家庭評估書面報告大綱範本
家庭評估
附錄C2 評估大綱範本
家庭評估報告
家庭結構和發展
家庭功能(情感依附和家庭關係系統)
家庭優勢和問題(結構面、發展面和功能面)
計畫的更新和檢視
附錄C3 胡佛一家的家庭評估書面報告範例
兒童和家庭健康中心:初次家庭接觸和評估
家庭會談
家庭優勢和復原力
介入計畫
介入目的
目標
介入結果摘要
附錄C4 評估工具評量結果書面報告範例
兒童版創傷症狀檢核表(Brier, 1996)
附錄C5 與家庭評估有關的電影推薦清單
附錄C6 跟有創傷經驗的案主工作:二度創傷
附錄C7 可用來評量壓力的創傷評估工具
立即查看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6/E)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四版
作者:Ashford/張宏哲等譯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8/09/00
ISBN:9789579282246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人生發展的各個階段,以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來介紹社會環境之下,人類行為的相關主題及重要議題。本書新版進行大幅度的改版,篇幅也從12個章節縮減為10章,但仍維持內容一貫的豐富性與全面性。
強調多元面向(生理心理社會)架構:作為評估人類行為在社會環境時的參考,並從多元面向架構引申出處遇應用的原則。
深化專業知能的學習:在多元架構中,融入各種發展相關的理論和理論應用。
涵蓋層面廣泛且全面:以生命全程每個階段來分析與評估人類行為,每個階段的說明皆援引眾多的議題與案例。
引用實務案例來激發深思:每個章節都有案例,實際應用多元面向架構,以說明處遇計畫與原則。
適用課程︰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發展心理學、針對特定年齡層的社會工作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社會工作、心理諮商與輔導、教育等相關科系學生和專業人員。
目錄
第01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介紹
評估發展的風險和保護因子
人類是社會文化的動物
文化價值和族群中心主義
文化能力、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會
社會環境與其他環境的交互作用
生態系統理論
何謂危機理論?
人類發展
本章摘要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2章 多面向架構的整合
單一面向觀點在社會工作評估方面的限制
避免將人類與環境評估限定在單一的因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面向
多面向的架構
批判性探究與假設驗證
多面向架構的應用
執行批判性探究過程的原則
以假設為基礎選擇處遇
本章摘要
個案問題概念化的案例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3章 懷孕、生產與新生兒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家庭、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本章摘要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4章 嬰幼兒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自我覺知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5章 兒童早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兒童早期常見的精神障礙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6章 兒童中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7章 青少年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青少年荷爾蒙的變化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8章 成年初顯期和青年期
發展主題
成年初顯期
成年期理論
什麼是成熟?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09章 中年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第10章 成年晚期
發展主題
生理層面
生理成長與發展
生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預立醫療指示
心理層面
認知發展與資訊處理
溝通
態度、情緒與規範
心理優勢、危險與風險
社會層面
團體與家庭
社區與支持系統
多元文化、性別與靈性考量
社會優勢、危險與風險
結語:生命之旅
學習力檢視
關鍵詞
立即查看
社會研究法:歷程與實務(Investigating the social world : the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7/e) (7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立即查看
書名: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 2/e
作者:Teater(溫如慧)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18/01/00
ISBN:9789863413738
內容簡介
《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一書成功介紹了社會工作實務中了最常使用的理論與方法。在此第二版中,探討了「理論」與「方法」的概念,以及二者的相異與相關之處。
即使讀者僅有部分相關知識,甚至從未學習過,對讀者而言,本書的每一章深入探討了單一理論或方法,並使用許多互動性的方式來鼓勵讀者去探討自己的想法與信念。本書逐步闡釋如何將理論或方法應用於社工案例上;書中的各項練習、問題、圖表及數據等都能激發讀者的想法,並鼓勵進一步學習。
目錄
第一章 理論與方法的介紹
第二章 系統理論與生態觀點
第三章 優勢觀點
第四章 增權與語言的運用
第五章 社會建構主義
第六章 女性主義理論與實務
第七章 個人中心取向
第八章 動機式晤談
第九章 認知行為療法
第十章 焦點解決實務
第十一章 任務中心社會工作
第十二章 危機干預
第十三章 社區工作
第十四章 團體工作
立即查看
書名:助人工作者的養成歷程與實務
作者:Corey(黃慈音)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24
ISBN:9789865840181
內容簡介
助人專業適合你嗎?
有許多書籍討論助人理論及技巧,卻鮮少有書籍聚焦於成為一位有效能助人者的養成歷程。這本書的焦點在於「你」,就個人及專業層面,你需要什麼來使你有機會成為一位有效能的助人者。在本書中,我們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助人者的掙扎、焦慮及不確定性上。同時,我們也投注相當多的心力在探索價值觀如何影響助人歷程,以及助人者自我了解和覺察的重要性。
對新手而言,這是一本必看的指引地圖,同時也適合資深的助人者,透過本書的問題與討論,重新反思與統整自我的歷程與專業風格。
目錄
01 助人專業適合你嗎?
Are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for You?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檢視你想成為助人者的動機
第三節 開始成為助人者
第四節 助人生涯適合你嗎?
第五節 「理想助人者」的樣貌
第六節 在學習中創造意義
第七節 選擇專業生涯的途徑
第八節 助人專業的概述
第九節 選擇專業生涯時需考量的價值觀
第十節 開創專業旅程的建議
第十一節 自我評估:助人態度與信念的量表
02 了解你的價值觀
Knowing Your Values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價值觀在助人過程中的角色
第三節 分享或強行輸入價值觀
第四節 處理價值衝突
第五節 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及雙性戀議題
第六節 家庭價值觀
第七節 性別角色認同議題
第八節 宗教與靈性價值觀
第九節 墮胎
第十節 性議題
第十一節 生死抉擇
03 認識你自己
Helper, Know Thyself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治療工作對你個人的影響
第三節 自我探索的價值
第四節 在個別及團體諮商中認識自我
第五節 探索你的原生家庭
第六節 認識生命週期
04 新手助人者的共同議題
Common Concerns of Beginning Helpers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對專業能力的自我懷疑與害怕
第三節 移情與反移情
第四節 了解與處理棘手個案
第五節 確認自己的能力與學習轉介
05 助人的歷程
The Helping Process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檢視你對助人歷程的觀點
第三節 我們對於助人歷程的信念
第四節 照護體系在助人歷程上的影響
第五節 助人歷程的階段
06 理論在實務中的應用
Theory Applied to Practice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以理論為藍圖
第三節 我們的理論取向
第四節 心理動力取向
第五節 經驗與關係導向取向
第六節 認知行為取向
第七節 後現代取向
第八節 家庭系統觀
第九節 助人歷程的整合取向
07 了解差異
Understanding Diversity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多元文化的助人觀點
第三節 多元文化實務中倫理的兩難
第四節 克服狹窄的文化視野
第五節 西方與東方價值
第六節 檢視你的文化預設
第七節 了解身心障礙者
第八節 多元文化諮商能力
第九節 社會正義能力
08 倫理與法律議題
Ethical and Legal Issues Facing Helpers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倫理議題量表
第三節 倫理抉擇
第四節 知後同意
第五節 保密與隱私
第六節 檔案管理與紀錄
第七節 醫療管理體系中的倫理議題
第八節 服務疏失及危機管理
第九節 友善提醒
09 處理界線議題
Managing Boundary Issues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關於界線的自我評估
第三節 多重關係與倫理守則
第四節 多重關係的論戰
第五節 建立個人與專業的界線
第六節 整合專業與個人關係
第七節 處理性吸引力
第八節 與現任案主的性關係
第九節 與結案案主的性關係
10 從實習與督導中獲益
Getting the Most From Your Fieldwork and Supervision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從實習中獲益
第三節 從督導中獲益
第四節 督導中的多重角色與關係
11 壓力、專業耗竭與自我照顧
Stress, Burnout, and Self-Care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助人者的個人壓力來源
第三節 認知取向的壓力管理
第四節 助人者的環境壓力來源
第五節 機構中的壓力
第六節 認識壓力與專業耗竭
第七節 負傷的助人者
第八節 避免專業耗竭
第九節 保持個人與專業的活力
12 與團體一起工作
Working with Groups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團體工作是一種處遇選擇
第三節 團體工作的價值
第四節 不同種類的團體
第五節 團體的階段與團體領導者的任務
第六節 團體領導者的發展技巧
第七節 團體領導者的專業與倫理
第八節 與協同領導者工作
第九節 回顧你的團體經驗
第十節 教導團體成員如何從團體經驗中獲益
13 在社區中工作
Working in the Community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社區取向的範圍
第三節 社區工作者的多重角色
第四節 社區處遇
第五節 外展
第六節 培力社區
第七節 影響決策者
第八節 動員社區資源
第九節 在社會行動中促成改變
第十節 社區中的危機處遇
結語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簡介】
本版在精神疾病的診斷、病理及治療上都依據最新的研究及資訊做了更新。依據 2022 年《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文本修訂本(DSM-5-TR)的精神疾病分類為基礎,介紹各種精神疾病臨床描述及病症,並且以綜合的觀點整合各個精神疾病的生物、認知、行為和社會情感的最新研究,呈現出心理病理學的病因和最有效的心理及生物療法。本書著重研究和臨床應用之間的平衡,讀者可以同時深入了解臨床工作者和科學家每天面臨的複雜挑戰。
資料的整合及撰寫的方式更能帶動思考及學習:
1. 依據 DSM-5-TR 及研究修訂各個精神疾病的病症及病因:例如,用「對比迴避模式」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擔憂;用「海馬迴的活性、大小,以及大腦區域之間的連結」詮釋創傷後壓力症的神經生物因子。
2. 以研究證據的新發現重新整合生物、心理及社會的病因:例如,憂鬱的研究顯示,早期的逆境會影響負向認知風格、皮質醇水準、關鍵神經區域的活動,以及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統的功能。
3. 依據療效研究更新心理及生物治療:例如,創傷後壓力症暴露療法的輔助療法包括更直接地關注認知、情緒調節訓練和眼球運動;有關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新資訊。
【目錄】
第01章 緒論與歷史回顧
精神疾病與汙名化
精神疾病的定義
心理病理學的早期歷史
當代觀點的歷史前因
我們從歷史中學習到了什麼?
心理健康專業
第02章 心理病理學的目前趨勢
遺傳的影響
神經科學的影響
認知行為的影響
社會情緒的影響
第03章 診斷與衡鑑
診斷與衡鑑的基石:信度與效度
診斷
心理衡鑑
神經生物衡鑑
文化、種族的多樣性與衡鑑
第04章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理論與假說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的例子:治療結果研究
在心理病理學研究中的類比法
多重研究結果的整合
第05章 情緒障礙症
憂鬱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情緒障礙症的病因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
自殺
第06章 焦慮症
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焦慮症的臨床描述
焦慮症的性別與社會文化因子
焦慮症的共同影響
各個特定焦慮症的病因
焦慮症的治療
第07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與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臨床描述及盛行率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因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治療
第08章 「解離症」與「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
解離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解離症的病因
解離症的治療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09章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的臨床描述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第10章 物質使用障礙症
概述:物質使用的數量
臨床描述:酒精、香菸與大麻使用障礙症
臨床描述:鴉片劑、興奮劑與其他藥物使用障礙症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病因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治療
預防物質使用障礙症
第11章 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飲食障礙症的病因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12章 性障礙症
性常模與性行為
性功能障礙的臨床描述
性功能障礙的病因
性功能障礙的治療
性偏好症的臨床描述
性偏好症的病因
性偏好症的治療與社區預防
第13章 兒童期障礙症
兒童期障礙症的分類與診斷
外化行為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行為規範障礙症
內化行為障礙症:憂鬱症與焦慮症
特定學習障礙症與智能不足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4章 老年生活與認知類障礙症
老化:迷思、議題與方法
老年期的精神疾病
失智症
譫妄
第15章 人格障礙症
DSM-5-TR 的分類取向
DSM-5-TR 對人格障礙症的替代模式
跨人格障礙症的共同風險因子
奇特/古怪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戲劇性/不穩定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焦慮/恐懼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
第16章 法律與倫理議題
刑事安置
受審能力
心神喪失、智能不足與死刑
民事安置
治療與研究面臨的倫理困境
第01章 緒論與歷史回顧
精神疾病與汙名化
精神疾病的定義
心理病理學的早期歷史
當代觀點的歷史前因
我們從歷史中學習到了什麼?
心理健康專業
第02章 心理病理學的目前趨勢
遺傳的影響
神經科學的影響
認知行為的影響
社會情緒的影響
第03章 診斷與衡鑑
診斷與衡鑑的基石:信度與效度
診斷
心理衡鑑
神經生物衡鑑
文化、種族的多樣性與衡鑑
第04章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理論與假說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的例子:治療結果研究
在心理病理學研究中的類比法
多重研究結果的整合
第05章 情緒障礙症
憂鬱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情緒障礙症的病因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
自殺
第06章 焦慮症
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焦慮症的臨床描述
焦慮症的性別與社會文化因子
焦慮症的共同影響
各個特定焦慮症的病因
焦慮症的治療
第07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與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臨床描述及盛行率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因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治療
第08章 「解離症」與「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
解離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解離症的病因
解離症的治療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09章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的臨床描述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第10章 物質使用障礙症
概述:物質使用的數量
臨床描述:酒精、香菸與大麻使用障礙症
臨床描述:鴉片劑、興奮劑與其他藥物使用障礙症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病因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治療
預防物質使用障礙症
第11章 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飲食障礙症的病因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12章 性障礙症
性常模與性行為
性功能障礙的臨床描述
性功能障礙的病因
性功能障礙的治療
性偏好症的臨床描述
性偏好症的病因
性偏好症的治療與社區預防
第13章 兒童期障礙症
兒童期障礙症的分類與診斷
外化行為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行為規範障礙症
內化行為障礙症:憂鬱症與焦慮症
特定學習障礙症與智能不足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4章 老年生活與認知類障礙症
老化:迷思、議題與方法
老年期的精神疾病
失智症
譫妄
第15章 人格障礙症
DSM-5-TR 的分類取向
DSM-5-TR 對人格障礙症的替代模式
跨人格障礙症的共同風險因子
奇特/古怪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戲劇性/不穩定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焦慮/恐懼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
第16章 法律與倫理議題
刑事安置
受審能力
心神喪失、智能不足與死刑
民事安置
治療與研究面臨的倫理困境
原價:
1060
售價:
954
現省:
106元
立即查看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四版)
作者: 楊培珊, 梅陳玉嬋
出版社:雙葉書廊
出版日期:2021/08/3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會工作專業的角度,介紹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願景與各項計畫、社會學理論如何解釋老化及社會變遷、老人身心靈整合健康、多面向需求評估與照顧計畫,以及臺灣老人社會福利政策與各類型服務的淵源、現況與展望。
權威作者:兩位作者均為耕耘老人福利及老人社工領域數十年的權威學者,理論與實務經驗豐富。
國考必讀:文字清晰流暢,搭配案例說明,方便讀者掌握重點,是國家考試必讀書目。
最新議題:介紹最新的長期照顧發展趨勢,以及臺灣長照2.0政策及長照產業的內涵。
目錄
第01章 高齡社會與銀髮產業發展
第一節 高齡社會來臨
第二節 何謂老年學
第三節 何謂老
第四節 聯合國的努力與倡導
第02章 老人工作的基礎認識
第一節 老化的過程
第二節 老人的獨特性
第三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基礎:倫理守則、價值觀
第四節 老人服務工作的技巧
第五節 老人工作的挑戰
第03章 老化與疾病
第一節 老化與適應
第二節 皮膚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三節 神經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四節 心血管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五節 肌肉與骨骼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六節 胃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七節 呼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八節 泌尿生殖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九節 內分泌腺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節 感覺中樞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第十一節 自我照顧、營養及運動
第04章 老年心理學
第一節 老人是聰明而有智慧的
第二節 影響老年人智能的因素
第三節 記憶喪失並非年老時不可避免的
第四節 老人有能力學習
第五節 自我概念、自尊及自我效能
第六節 人格及老化過程
第七節 壓力、面對、適應及人格
第八節 什麼是靈性
第九節 靈性及社會工作
第05章 情緒問題、認知異常及精神疾病
第一節 恐懼與失落感
第二節 正常與過度悲傷的反應
第三節 罪惡感、孤單、無助與憤怒
第四節 憂鬱症:一種情緒疾病
第五節 憂鬱與自殺
第六節 失智症
第七節 譫妄:一種可逆的失智
第八節 思覺失調症、被害妄想與焦慮症
第九節 老人如何因應心理問題
第06章 老化的社會學理論
第一節 老人如何適應身心的改變
第二節 以角色理論做解釋
第三節 以活動理論做解釋
第四節 以脫離理論做解釋
第五節 以持續理論做解釋
第六節 以社會交換理論做解釋
第七節 以社會構成主義做解釋
第八節 以批判主義/女性主義做解釋
第九節 以後現代主義做解釋
第07章 老人案主的多面向評估
第一節 何謂多面向評估
第二節 評估老人的優勢及面臨的挑戰
第三節 評估老人的倫理議題
第四節 多面向評估的概要
第五節 評估生理健康
第六節 評估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第七節 評估認知功能
第八節 評估心理功能與情緒
第九節 評估復健需求與意願
第十節 評估居家環境狀況
第十一節 評估經濟及社會功能
第十二節 評估社會資源需求及使用狀況
第十三節 評估靈性需求
第十四節 評估總結及照顧計畫
第08章 我國重點老人服務措施
第一節 經濟安全
第二節 居家式照顧
第三節 社區式照顧
第四節 機構式照顧
第五節 社會參與
第09章 健康、活力、有貢獻
第一節 積極的態度及正向的老化
第二節 成功老化
第三節 生產力老化
第四節 老人的異質性
第10章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淵源與現況
第一節 古代尊老養老的傳統
第二節 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歷史
第三節 臺灣重要老人福利政策與計畫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492151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社會與心理類> 社會與社工>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立即查看
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書】
書名: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二版
作者:謝秀芬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1/06/23
ISBN:9789866672811
目錄
第一章 家庭社會工作概論
1.1 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
1.2 台灣家庭服務的發展與現況
1.3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
1.4 家庭社會工作的方法
1.5 總結
第二章 家庭問題與家庭政策
2.1 何謂家庭
2.2 多元家庭時代的來臨
2.3 家庭政策的意義
2.4 家庭相關的福利政策
2.5 家庭政策與家庭社會工作
2.6 總結
第三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3.1 家庭系統理論
3.2 家庭結構理論
3.3 家庭角色理論
3.4 家庭優勢和復原力觀點
3.5 女性主義與增權理論
3.6 總結
第四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架構
4.1 家庭生命週期轉換的壓力
4.2 生態環境的壓力和問題
4.3 家庭互動關係和溝通問題
4.4 家庭的代間傳遞
4.5 總結
第五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策略與目標
5.1 庭社會工作的基本信念和原則
5.2 家庭社會工作的策略
5.3 家庭社會工作的目標
5.4 訂定家庭處遇目標和計畫
5.5 總結
第六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方法
6.1 家庭處遇的對象
6.2 家庭聯合會談
6.3 發掘家庭和社會資源的運用與管理
6.4 家庭倡導
6.5 總結
第七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過程
7.1 初期階段
7.2 預估階段
7.3 介入階段
7.4 評估和結束階段
7.5 總結
第八章 貧窮與多重問題家庭處遇
8.1 貧窮問題與特性
8.2 貧窮家庭系統分析
8.3 協助策略
8.4 案例解析
8.5 總結
第九章 家庭暴力與社會工作處遇
9.1 婚姻暴力
9.2 兒童虐待
9.3 協助策略
9.4 案例解析
9.5 總結
第十章 成年與高齡世代關係處遇
10.1 老年問題及特徵
10.2 老年家庭生活
10.3 家庭協助策略
10.4 案例解析
10.5 總結
第十一章 單親家庭處遇
11.1 單親家庭的特徵及問題
11.2 單親家庭適應過程
11.3 單親家庭協助策略
11.4 案例解析
11.5 總結
第十二章 繼親家庭處遇
12.1 繼親家庭的特質
12.2 繼親家庭的問題成因與分析
12.3 協助策略
12.4 案例解析
12.5 總結
立即查看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
系列名:心理治療
ISBN13:9789861919157
出版社:心理
作者:J. William Worden
譯者: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
裝訂/頁數:平裝/344頁
規格:21cm*14.8cm*1.8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0/08/07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治療
內容簡介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五版修訂及更新了悲傷、失落和喪慟處遇的內容,繼續為相關系所學生和實務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研究及實務的資訊。在第五版中,作者更新了哀悼的任務和影響要素、提供新的個案研究資源、倡議喪慟者的衍生照顧,以及掌握有效干預和預防性治療的知識和技巧。此外,作者亦提出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DSM-5的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哀悼的另類模式,以及有關各種悲傷特質的新發現。
本書組織架構清楚且易讀,對研究所層級的心理衛生課程,以及實務新手或資深實務工作者來說,都提供了關鍵性的資訊。
本書特色
● 新修訂的哀悼任務
● 新添增的哀悼要素之社會因素
●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
● 群眾槍擊事件及其他災難後的複雜性靈性傷痛
● DSM-5新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
● 對特殊悲傷之跨文化諮商和多元諮商,如:祖父母的悲傷、過長的悲傷疾患,以及與愛滋病相關的喪慟
● 悲傷和憂鬱的最新資訊
● 新的個案研究及相關文獻
● 每一章都附有反思與討論問題
● 悲傷輔導訓練的修訂及更新
目錄
導 讀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
複雜性喪慟的本質是什麼?
被褫奪的悲傷
持續性的連結
創造意義
復原力
創傷和悲傷
導讀結論
第 1 章 依附、失落和悲傷經驗
依附理論
悲傷是一種疾病嗎?
正常的悲傷
悲傷與憂鬱
第 2 章 了解哀悼過程
哀悼的任務
其他可被考慮的模式
第 3 章 哀悼過程:哀悼的影響要素
要素一:家族關係:誰去世了?
要素二:依附的本質
要素三:死亡是如何發生的?
要素四:過往經驗
要素五:人格變數
要素六:社會變數
要素七:同時發生的失落和壓力
注意事項:哀悼行為的多元決定論
哀悼何時結束?
第 4 章 悲傷輔導:引發正常悲傷
悲傷輔導的目標
界定高危險群喪慟者
輔導原則與程序
有效的技巧
藥物的運用
悲傷輔導團體
經由葬禮儀式協助宣洩悲傷
悲傷輔導有用嗎?
第 5 章 不正常的悲傷反應:複雜性哀悼
人們為何無法悲傷?
困難悲傷的產生
複雜性悲傷的新興診斷
現存的複雜性哀悼模式
診斷複雜性哀悼的過程
第 6 章 悲傷治療:解決複雜性哀悼
悲傷治療的目標與方式
悲傷治療的程序
悲傷治療的特殊考量
技巧和時機
悲傷輔導與治療中有關夢的處理
幾項考量
評估結果
第 7 章 特殊失落形成的悲傷
自殺
輔導自殺者的遺族
猝死及暴力致死
嬰兒猝死症
流產
死產
墮胎
預期的悲傷
後天性免疫功能缺乏症候群(HIV/AIDS)
第 8 章 悲傷和家庭系統
孩子的死亡
祖父母的悲傷
失去父母的孩子
家族處遇方法
悲傷及老年人
家庭需求與個人需求孰重?
第 9 章 諮商人員自己的悲傷
失落史
壓力和耗竭
第10章 悲傷輔導的訓練
悲傷案例1至20
立即查看
書名: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
作者:陳秉華、郭崇信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0
ISBN:9789861917955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四大篇,第一篇為「基礎篇」,涵蓋:臺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多元文化諮商風潮:回顧多元文化諮商的過去、現在、未來,及其對臺灣諮商的啟示;多元文化諮商及專業訓練的基本定義、概念與架構;及諮商者的多元文化能力等四章。第二篇為「華人文化傳統與心理諮商」,涵蓋「自性」與「五常」:儒家文化中的倫理療癒;人我關係協調的諮商模式;孝道觀念在多元文化諮商中的應用;民俗/宗教療癒做為文化諮商的另類形式:人文臨床學觀點等四章。第三篇為「西方諮商理論在臺灣的應用與文化調整」,涵蓋華人文化哀傷輔導與諮商;運用在地文化進行家庭治療:文獻回顧與實務反思;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於臺灣應用的文化適用性;及後現代敘事治療等四章。第四篇為「特殊族群的多元文化諮商」,涵蓋多元性別諮商;多元文化老人諮商;原住民諮商;新住民諮商;儒家文化下基督宗教取向之諮商模式的建構;Working WISER:臺灣學校輔導工作模式之本土化發展與建置等六章。最後以臺灣多元文化諮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任務做為結語。
本書適合諮商心理或心理相關系所學生、心理師、社工師、助人工作者閱讀,也合適做為多元文化諮商教育工作者之課程使用教材。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篇
Chapter 1 臺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陳秉華
Chapter 2 多元文化諮商風潮:回顧多元文化諮商的過去、現在、未來,及其對臺灣諮商的啟示|郭崇信(吳馥濃譯)
Chapter 3 多元文化諮商及專業訓練的基本定義、概念與架構|郭崇信(吳馥濃譯)
Chapter 4 諮商者的多元文化能力|陳金燕
第二篇 華人文化傳統與心理諮商
Chapter 5 「自性」與「五常」:儒家文化中的倫理療癒|黃光國
Chapter 6 人我關係協調的諮商模式|陳秉華
Chapter 7 孝道觀念在多元文化諮商中的應用|曹惟純、葉光輝
Chapter 8 民俗/宗教療癒做為文化諮商的另類形式:人文臨床學觀點|余安邦
第三篇 西方諮商理論在臺灣的應用與文化調整
Chapter 9 華人文化哀傷輔導與諮商|李佩怡
Chapter 10 運用在地文化進行家庭治療:文獻回顧與實務反思|趙文滔
Chapter 11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於臺灣應用的文化適用性|許維素
Chapter 12 後現代敘事治療|吳熙琄
第四篇 特殊族群的多元文化諮商
Chapter 13 多元性別諮商|劉安真
Chapter 14 多元文化老人諮商|李開敏
Chapter 15 原住民諮商|邱珍琬
Chapter 16 新住民諮商|趙祥和
Chapter 17 儒家文化下基督宗教取向之諮商模式的建構|陳秉華、黃瑩暖
Chapter 18 Working WISER:臺灣學校輔導工作模式之本土化發展與建置|王麗斐、杜淑芬
結語 臺灣多元文化諮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任務|陳秉華
立即查看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兼述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心理衛生的議題已經成為全球跨文化跨國的重要議題,經過百年的發展,精神醫療領域社會工作從慈善出發,漸漸走出醫院進入社區,也將服務擴大到疾病和自殺、藥物濫用、家庭暴力與性侵犯等議題的處遇治療,服務對象從兒童到老人,從醫院到社區、學校、犯罪矯治等系統,建構社安網整合服務。精神醫療專業訓練成為社區處遇的基礎,希望本書可以協助讀者瞭解臺灣心理衛生的發展脈絡,學習國外社會工作理論以建立本土實務理論。 這是一本為精神醫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學生所寫的入門書,由二位資深精神醫療社工師及資深精神科專科醫師共同完成。本書針對第一版內容修正,因應臺灣及世界心理衛生新發展,更新、增加資料。
【目錄】
"第一篇 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第1章 精神疾病與醫療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疾患與診斷演變
第二節 特殊人口心理衛生與次專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心理衛生政策與福利行政/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衛生政策
第二節 心理衛生預防模式:強化心理資本
第三節 臺灣社會福利與心理衛生演進
第四節 心理衛生行政
結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精神衛生法》及相關精神醫療法律/楊添圍
前言
第一節 《精神衛生法》
第二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三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四節 《老人福利法》
第五節 《自殺防治法》
第六節 《家事事件法》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精神疾病與治療第4章 精神病理學與精神疾病之診斷系統 /楊添圍
第一節 診斷與分類之基礎:精神病理學
第二節 精神病理學相關名詞
第三節 精神疾病之診斷及分類
第四節 臨床慣用名詞:精神病與嚴重精神疾病
第五節 DSM-IV-TR/DSM-5精神疾病分類
第六節 疾病相關名詞
參考文獻 第5章 常見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楊添圍
第一節 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
第二節 思覺失調症
第三節 躁鬱症或雙極性情感性疾患
第四節 憂鬱症:各種分類觀點
第五節 強迫症與相關疾病
參考文獻 第6章 人格疾患、酒癮及物質成癮/楊添圍
第一節 人格疾患
第二節 酒精與物質成癮
參考文獻 第7章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楊添圍
第一節 臺灣家庭暴力初探
第二節 初探家庭內殺人事件
第三節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
參考文獻 第三篇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方法第8章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專業與專科社工師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美國醫務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演變
第二節 臺灣醫療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衛生專科社會工作發展
第四節 美國各領域社工現況比較
第五節 社會安全網的心衛社工
第六節 社會工作紀錄
結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的類型
第二節 建構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第三節 系統生態概念運用於心理衛生
第四節 常用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簡介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疾病與家庭/張如杏
前言:家庭的許多面貌
第一節 以理論分析家庭
第二節 精神疾病與家庭
第三節 臺灣家庭與精神疾病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與家庭工作的模式/張如杏
前言:與家庭工作的意義
第一節 家庭評估
第二節 家庭會談、家庭訪視
第三節 簡介家族治療
第四節 優勢觀點、以家庭為中心服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2章 精神醫療處遇方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治療
第二節 團體心理治療
第三節 心理劇
第四節 心理教育、衛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 個案管理資源整合/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個案管理的定義、功能、流程
第二節 個案管理在心理衛生領域的運用
第三節 資源整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心理衛生方案與未來第14章 社區復健及長期照顧/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
第二節 社區復健模式
第三節 社區復健的困境
第四節 長期安置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5章 精神醫療服務與專業團隊/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醫院內精神醫療服務
第二節 精神醫療專業團隊
第三節 社區心理衛生方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6章 評鑑/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科醫院評鑑
第二節 精神復健機構、護理之家評鑑
第三節 方案評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7章 精神疾病復健與康復/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定義
第二節 精神復健的原則、價值及迷思
第三節 精神復健的內容
第四節 從障礙概念轉變
結語:邁向康復
參考文獻 第18章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展望/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在臺灣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精神醫療社工之角色與任務
第三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定位之影響因素
第四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困境之突破
第五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之定位
第六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作者撰寫的目的是介紹與檢視社會工作實務的理論,並說明理論如何引導和激勵社會工作者,以及強化實務工作,使其實現政策和法律所設定的成果。
特色
採用新近資料:參考、引用當前最新資料文獻,介紹每組理論的基本原理是如何發展,並呈現社會工作者如何運用理論在實務上的詳盡描述。
結合理論與實務應用:包括各章的應用、範例教材、結論等。
提供反思及進一步探索社會工作理論的機會:各章「暫停和反思」單元,提供讀者將自己的想法應用到爭論的關鍵點上;而讀者接觸到一系列思想後,可以在作者文中提到的書籍和文獻,或在本書的「附加資源」單元找到詳盡說明。
【目錄】
Part I 思考社會工作理論
第01章 社會工作理論的社會建構
知識、理論和實務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社會工作的社會建構
社會工作建構的領域
結論:使用有關社會工作理論的想法
第02章 評估社會工作理論
主要陳述
實務理論的主要群組
有選擇的和折衷的使用理論
理論在團體、巨視、機構照顧和家族治療實務
社會和心理學理論的直接使用
以證為本實務(EBP)
結論:社工師能夠如何評估社會工作理論
第03章 連結實務和理論
主要陳述
讓理論變得有用
使用理論的實務取向
反思、反身性和批判思維
結論:使用實務——理論連結
Part II 檢視社會凝聚力理論
第04章 心理動力關係實務
有關心理動力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心理動力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Brandell(2004)在心理動力社會工作
在關係實務中重要想法
範例教材 Goldstein、Miehls 和 Ringel(2009)在關係的原則和技術
結論:使用心理動力實務理論
第05章 心理動力依附實務
有關依附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依附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Shemmings 和 Shemmings(2011)關於兒童依附理論
結論:使用依附理論
第06章 危機、創傷和任務中心實務
有關危機、創傷和任務中心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危機介入和任務中心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Thompson(2011)危機介入
範例教材 Darsh 和 Doel(2005)關於任務中心實務
結論:使用危機與任務中心理論
第07章 認知行為實務
有關 CBT 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CBT 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Kennerley 等人(2017)在認知行為治療
結論:使用 CBT
第08章 動機式晤談
有關動機式晤談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MI 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Hohman(2016)關於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動機式晤談
結論:使用動機式晤談
第09章 系統實務、複雜性和混亂
有關系統、混亂和複雜性的爭論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系統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Gitterman 和 Germain(2008)社會工作生活模式
結論:使用系統理論
第10章 巨視實務、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
有關巨視、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社會和社區發展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esai(2015)關於亞洲的社會發展
範例教材 Popple(2015)《分析社區工作》
結論:使用巨視、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想法
Part III 檢視充權理論
第11章 社會建構:優勢和解決
有關社會建構優勢和解決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解決和優勢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Shennan(2014)的焦點解決實務
結論:使用優勢和解決想法
第12章 社會建構:敘事實務
有關敘事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敘事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結論:使用敘事實務
第13章 人本主義實務、存在主義和靈性
有關人本主義實務、存在主義和靈性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人本主義和相關想法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Glassman(2009)人本主義團體工作
範例教材 Holloway 和 Moss(2010)在靈性和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人本主義的社會工作
第14章 社會正義實務、充權和倡議
有關社會正義、倡議和充權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充權和倡議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alrymple 和 Boylan(2013)
範例教材 Lee(2001)的充權取向
結論:使用倡議和充權理論在社會正義實務
Part IV 檢視社會改變和發展理論
第15章 批判實務
有關批判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批判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Mullaly(2019)的新結構社會工作
範例教材 Fook(2016)的批判取向實務
結論:使用批判社會工作
第16章 生態實務
有關生態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生態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ominelli(2012)的綠色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生態實務理論
第17章 女性主義實務
有關女性主義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White(2006)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狀態
結論:在實務上使用女性主義理論
第18章 反壓迫、原住民主義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實務
有關反壓迫、原住民主義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反壓迫和敏感度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Morgaine 和 Capous-Desyllas(2015)關於反壓迫實務
範例教材 Sisneros 等人(2008)關於批判多元文化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反壓迫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取向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當代社會工作: 理論與方法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
系列名:社會工作系列
ISBN13:9786263432598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林萬億
裝訂/頁數:平裝/756頁
規格:23cm*17cm*3.5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2/09/08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內容簡介
本書從社會福利入門開始介紹社會工作作為輸送社會福利的主幹,藉此來了解社會工作的內涵。接著,從歐美工業先進國家的社會工作發展經驗介紹起,再回到國內的經驗。進一步,才討論誰是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社會工作的實施過程。對於社會工作的方法,本書採用綜融途徑的取向,分個人、家庭、團體、社區、組織等五個對象,分別介紹其實施原則與技術。最後,才進入社會工作實施領域、社會工作倫理。
目錄
第一章 從社會福利入門
第二章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專業
第三章 歐美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
第四章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
第五章 社會工作者
第六章 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七章 社會工作理論
第八章 社會工作實施的過程
第九章 以個人為對象的社會工作實施
第十章 以家庭為對象的社會工作實施
第十一章 以團體為對象的社會工作實施
第十二章 以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工作實施
第十三章 以組織為對象的社會工作實施
第十四章 社會工作實施領域
第十五章 社會工作倫理
立即查看
司法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司法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第一版 2022年
作/ 譯者:張憶純.郭世豐.顏玉如.張錦麗.彭南元 著
ISBN:9789865492243
年份:2022
書號:00107528
開數:18
頁數:320
內容簡介
社工人員在司法領域中提供服務,除需對倫理挑戰有所思辨,也須清楚本身的角色與任務,更應裝備充足的社工專業與法律等相關知能。本書透過對司法社工理論基礎之說明、介紹在法院中的社工專業角色以及與司法相關之社會工作實務,具體呈現社工實務工作內涵,期能引發更多社工夥伴與其他專業人員重視並推展司法社工。
本書作者皆為社工與司法領域之專業人員,基於實務整理相關服務經驗,以提供第一線工作人員參考,亦期待促進司法社工議題之關注與發展。
目錄
Part 1 司法社會工作之理論基礎
第01章 導論
第一節 司法社會工作之意義、價值與倫理
第二節 司法社會工作人員之角色與任務
第三節 司法社會工作人員需具備之知能
第四節 本書架構
第02章 司法社會工作基本概論
第一節 司法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國際司法社會工作之發展與現況
第三節 臺灣司法社會工作之發展與現況
第03章 人權與社會工作
第一節 人權概說
第二節 聯合國人權宣言及國際公約概述
第三節 人權與社會工作專業
第04章 家事事件法之重要內涵與家事法庭之實務運作
第一節 家事法之重要內涵
第二節 家事法庭之實務運作
PART 2 法院與社會工作實務
第05章 家事事件與專業人員制度
第一節 家事法概述
第二節 家事專業人員制度
第06章 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與家事服務中心
第一節 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
第二節 駐法院家事服務中心
第三節 社工與司法的合作及挑戰
第07章 未成年子女監督會面
第一節 未成年子女監督會面之概述
第二節 監督會面實施類型與執行方式
第三節 促進會面與重建親子關係
第四節 監督會面之助益與困難
第五節 對監督會面之建議
第08章 修復式司法與社會工作
第一節 修復式司法概說
第二節 修復式司法實施流程與操作原則
第三節 修復式司法與社會工作實務
PART 3 與司法相關之社會工作實務
第09章 家事法庭與社會工作相關之法庭實務
第一節 法院審理家事非訟事件時的方式
第二節 兒少保護事件
第三節 家庭暴力事件
第四節 收出養事件
第五節 未成年人之親權事件
第六節 監護宣告事件
第10章 兒童少年保護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兒童少年保護
第二節 兒少保護安置
第三節 兒少保護安置救濟程序
第11章 家庭暴力防治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社工與司法對於家庭暴力被害人之協助
第二節 保護令與社工訪視調查
第三節 家庭暴力防治網絡合作
第12章 性侵害、性騷擾、性剝削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性侵害被害人處遇服務
第二節 性騷擾防治與調查
第三節 兒少性剝削保護服務
第13章 監護及收出養評估與司法社會工作
第一節 未成年人親權/監護權評估
第二節 未成年人收出養評估
第三節 成年監護評估
第14章 臺灣司法社會工作之倡議與未來
第一節 社會工作司法倡議的意涵
第二節 保護性社會工作司法倡議經驗與特色
第三節 司法社會工作的挑戰與未來
附錄:本書國內相關重要現行法規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