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品評:理論與實務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食品感官品評:理論與實務
ISBN13:9789864306633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劉伯康;莊朝琪
裝訂/頁數:平裝/524頁
規格:26cm*19cm*2.4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0/10/01
中國圖書分類:應用化學分析
內容簡介
食品感官品評對於食品產業的產品開發、產品行銷及品管檢測提供了一個實用、重要且不可取代的評估工具與技術,應用於飲食口味文化、消費者對於食品的選擇與購買行為等問題的探討,都很有助益,實為食品餐飲相關領域的學習者必須學習之重點科目與技能之一。
兩位作者以多年擔任此一課程的教學心得與豐富的實務經驗,編撰本書,提供華文的讀者系統及深入學習科學化的食品感官品評技術,建立有正確、先進與全面的認識並能有效的應用。
本書對於感官品評的理論哲學基礎與實務應用,用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闡述,除了大量使用最新研究及報導、國際標準等重要核心內容以外,並配合豐富的圖表、例題及練習題,讓學習者能利用不同的方式,根據正確的學習順序,一步步的堆疊與累積,對食品感官品評進行全面性的了解與學習。
本書特色
1. 單元設計:
感官科技新知、感官趣聞及品評講座等單元,結合最新發展與實務,幫助不同需求的學習者有效學習。
2. 習題:
作者整理及自創各式考題,協助讀者釐清重點及驗收學習狀況。
3. 理論與實務兼融:
實用專業、完整全面,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讓讀者除了正確灌輸感官品評的知識外,讀者還會正確操作品評技術,解讀與應用品評結果。
4. 東西文化結合:
加入東方文化特色的觀點結合西方科學與邏輯,闡述感官品評技術的哲學思想與發展;從業界實務的角度來說明感官品評技術的核心與操作。
5. 圖表豐富,整理精要:
以不同表頭欄位區分重點,表頭欄位灰底者為基礎概念,初學者必須掌握(適合餐飲科系學生學習);表頭欄位白底者為進階概念,食品科技學生及產業應用者適合研讀。
食品感官品評這門課程,一直缺乏本土教材,許多授課教師不是選用外國原文教材或翻譯書,就是自己搜集資料給學生上課,苦於沒有一本適合本地學生研讀的教科書。本書第一版於2014年10月出版後即廣受歡迎,許多老師採用為教材。
第三版對全書進行完整的資料整合,並新增現今流行的品評技術,包括:(1)介紹差異分析法訊號偵測理論的統計方式:賽斯通模式(Thurstonian model),此為現今感官科學越來越流行且重要的學派;(2) 介紹感官特性動態描述方法,包括以消費者為主要對象,對於時序選擇適合項目法(temporal check-all-that-apply; TCATA)及時序感覺支配法(temporal dominance of sensation; TDS);(3)介紹快速描述分析技術-選擇適合項目法(Check-all-that-apply; CATA),可以取代傳統定量描述分析技術的部分需求,值得推廣導入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臺灣食品產業。以上新增內容,提供讀者掌握最新的趨勢動向,對現今快速變化之感官科學有一個全面完整的認識,並進一步深入學習與應用。
本書對於初學者或進階學習者都適合,可做為大專餐飲、食品科技等科系「感官品評」課程的教科書,對於業界人士也是極具價值的自學教材及參考工具。各章習題解答收於書末附錄,方便讀者自行檢核學習成果。
目錄
Chapter 01 感官品評定義、歷史與發展
1.1 食品感官品評的定義
1.2 食品感官品評的歷史演進
1.3 結論
Chapter 02 食品感官品評內容架構及其應用
2.1 食品感官品評的內容架構
2.2 食品感官品評的重要性及基本認知
2.3 學習感官品評的相關資源
2.4 食品感官品評的應用範圍
2.5 食品感官品評技術常見錯誤
2.6 結論
Chapter 03 食品感官特性及品評的生理與心理基礎
3.1 食品的基本感官特性與分類
3.2 人類感官的生理基礎
3.3 感官品評的心理基礎
3.4 食品感官特性的交互作用及其應用
3.5 結論
Chapter 04 感官品評環境條件設置原則與品評員類型與培訓
4.1 感官品評的環境設置
4.2試驗區的環境條件
4.3 感官品評室的相關人員設置
4.4 品評員的篩選
4.5 品評員的培訓
4.6 品評方法與品評員人數的關係
Chapter 05 感官品評樣品處理與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原則
5.1 品評時間的考量
5.2 品評樣品製備原則與相關注意事項
5.3 實驗設計
5.4 品評評估單的設計原則
5.5 感官品評數據統計分析原則與方法
5.6 感官品評數據收集方式
5.7 感官品評方法簡介
Chapter 06 差異分析試驗
6.1 差異分析試驗
6.2 差異分析試驗的統計
6.3 差異分析試驗結論
Chapter 07 消費者測試
7.1 消費者接受性:9分法
7.2 消費者接受性:剛剛好法
7.3 消費者喜好性
7.4 消費者研究與市場研究
7.5 結論
Chapter 08 描述分析試驗
8.1 不同描述分析試驗與品評員訓練時間之長短
8.2 定量描述分析的實施步驟
8.3 定量描述分析試驗的統計
8.4 描述分析與多變量分析
8.5 新興的快速描述分析方法
8.6 結論
附錄
附件 01.A 咖啡風味輪中味道描述詞之英翻中
附件 01.B 橄欖油品鑑表
附件 02 隨機號碼表
附件 03 多種比較中的Turkey's HSD(Hon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表:臨界值=0.05
附件 04 多種比較中的Duncan表:臨界值=0.05
附件 05 費氏F值分布表
附件 06 標準常態分布分配表(左尾機率表)
附件 07 卡方分布臨界值表
附件 08 t分布臨界值表(雙側檢驗)
附件 09 順位法中秩序和之間差別的臨界值表(Newell & MacFarlance法)
附件 10 Friedman Test絕對值
附件 11 消費者接受性所需要的品評員數目
附件 12 拉丁方塊矩陣
習題解答
索引
參考資料
立即查看
書名:食品科學概論(五版)
作者:曾道一, 賈宜琛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18/07/00
ISBN:9789864304110
內容簡介
『食品科學概論』是食品、餐飲相關科系的重要基礎課程,在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的今日,更是食品、餐飲從業人員的必備知識。本書內容完整詳實,架構清楚嚴謹,適合做為大專院校食品科學概論相關課程教科書。
全書共計26章,第1章到第3章講述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的概論、食品化學、食品保存原理等基本學理;第4章到第7章探討食品安全學、食物中毒、食品添加物安全評估、重金屬安全評估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第8章介紹食品在加工、調理、保存過程中生成的有害物質;第9、10兩章分別講述多氯聯苯及食品的污染物;第11章到第19章分別介紹各類食物的特性與相關知識,包括:穀物類(包括稻米與小麥麵粉)、豆類與堅果、蛋類、肉類、乳類、蔬菜與水果、菇類、藻類、菌類;第20章到25章則帶領讀者認識常見的加工食品,包括:素食食品、高壓食品、食品發酵與飲料製品、咖啡、茶、酒類;第26章專章探討保健食品。
隨著國民所得提高、健康意識抬頭、人口年齡老化及文明病之增加,健康食品及食品保健的意識逐漸受到大眾的重視,食品安全與每一個人生活息息相關,了解食品科學能幫助我們去瞭解關於食物的各方面奧秘,讓我們可以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知識以及方法,健康且安心地去食用食品。本書內容詳盡,讀者能依各章節內容學習最新食品科學概念、獲得最新的相關知識。
本書自第一版發行以來,受到廣泛採用為課程指定教科書,第五版延續前一版的精要,除了依食品科學的最新資訊與發展修訂各章節內容之外,也針對近年食安問題提供相關資訊,以利讀者查詢。
目錄
第一章 食物製備與食品營養概論
第二章 食品化學
第三章 食品保存原理
第四章 食品安全學
第五章 食物中毒
第六章 食品添加物安全評估
第七章 重金屬安全評估
第八章 食品的加工、調理、保存過程中生成的有害物質
第九章 多氯聯苯
第十章 食品的汙染物
第十一章 穀物類
第十二章 稻米與小麥麵粉
第十三章 澱粉的理化特性
第十四章 豆類與堅果
第十五章 蛋類
第十六章 肉類
第十七章 乳類
第十八章 蔬菜與水果
第十九章 菇類、藻類、菌類
第二十章 素食食品
第二十一章 高壓食品
第二十二章 食品發酵與飲料製品
第二十三章 咖啡
第二十四章 茶類
第二十五章 酒類
第二十六章 保健食品概論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理論與實務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理論與實務3/E
作者:邱錦添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 2017/10
ISBN:9789862559741
本書簡介
一、理論與實務並重
第一、二、三、四章為我國法規定及第九章為外國食品安全制度屬於理論外,第八章為各國重大食品事故與我國司法判決,避免坊間著作有理論無實務或有案例而無理論之不足。
二、借鏡國外立法,俾與國際法規接軌
第九章外國食品安全制度之介紹,日本、歐盟、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十一國之法制,為國際領航之食品立法,足供我國借鏡。
三、法律界與食品專業學者之合作
邱錦添為資深律師,曾任淡江大學等校教授二十餘年,深具理論與經驗;而李根永為美國奧勒岡大學食品科學博士,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並曾兼任所長,由法律界與食品界共同撰寫,應屬首見。
【完整介紹】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2014年因假油等重大食安惡性事故爆發,全台民眾無不譁然。除了對無良廠商嚴加撻伐之外,眾人更是回頭檢視灣法制對食品監管究竟有何立法缺失,如何加以改進才能有效建構更為周延的食品安全保護機制。
為強調對食安管理之決心,台灣於2014年制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大幅提高罰鍰額度及提高刑度與罰金,並於2015年再修法建置符合國際規範之第三方認證制度,最高法院更於2016年就食安法第49條,在食品攙偽、假冒或違法添加物,不論是否危害健康均依食安法論處,予以統一見解,足見台灣對食品安全之監管與控制每年都有所進展。
有鑑於食品安全之重要性,與其於近年受到熱烈關注及討論的風氣,法律界學者與食品科學界學者遂戮力合作著成此書,廣泛蒐集各國之法規、論文、著作、重大食安案例,以及台灣經典司法判決評析,完成此理論與實務並重的食品安全專著,內容廣含風險管理與監督體制、安全性評估、衛生管理工作之分工與協調、食品查核與管制、民事刑事與行政責任……等等,其中更收錄有高達十一國的食品安全制度之概述與借鑑分析,加上作者憑藉多年經驗針對實務現狀所提出的反省與建議,全書內容豐富詳盡,食安重點無一不包,可說是近年最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制專書。
【必讀推薦】
1.書中內容以比較法觀點引入日本、歐盟、美國、英國、新加坡等高達十一國之法制,盼借鏡各國立法,促台灣與國際法規接軌。
2.為能更貼近實務脈動,特詳加論述剖析各國重大食品事故與台灣司法判決,實務與理論皆不偏廢,讓讀者一次滿足。
【相關書籍】
1.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刑事制裁/張麗卿
2.食品安全與國際貿易:貿易自由化與健康風險治理之平衡/倪貴榮 3.毒道之處:看不見的飲食危機!/姜至剛 4.兩岸當代重要衛生法議題研究/羅昌發.林彩瑜.楊培侃主編
5.全球風險社會刑法新議題--以食品及醫療為中心/張麗卿主編
【相關影音】
1.食品安全,無法無「添」! 2.專家治理與風險溝通-以食品安全規範為例 3.食品安全管理 4.食品安全與公眾參與 5.食品安全專家論壇
圖書目錄
邱 序
三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節 立法沿革/1
第二節 立法目的/3
第三節 最新修法重點/4
一、民國103年2月5日修法重點/4
二、民國103年12月10日修法重點/5
三、民國104年2月4日修法重點/7
四、民國104年12月16日修法重點/9
第四節 主管機關/9
一、我國主管食品安全機構/9
二、世界各國主管食品安全機構/11
第五節 名詞定義/12
一、食 品/12
二、特殊營養食品/12
三、食品添加物/12
四、食品器具/13
五、食品容器或包裝/13
六、食品用洗潔劑/13
七、食品業者/13
八、標 示/14
九、營養標示/14
十、查 驗/14
十一、基因改造/14
第二章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與監督體制
第一節 概 述/17
一、風險評估之意義/17
二、風險評估之性質與作用/17
第二節 風險評估之項目與實施條件/19
一、國際法典委員會對風險評估包括的項目/19
二、進行風險評估所需要的條件/20
第三節 風險管理、風險溝通與風險評估之關係/20
第四節 風險評估與安全性評估之區別/22
第五節 我國風險評估之立法規定/22
第六節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專章/23
一、諮詢會之組成、風險評估之內涵、風險管理執行(第4條)/23
二、食品衛生安全監測體系建立、風險資訊揭露(第5條)/24
三、中毒事件之通報(第6條)/24
第七節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工作之分工與協調/24
第八節 國際風險評估機構/27
一、歐 盟/27
二、美 國/29
三、德 國/30
四、法 國/31
五、加拿大/32
六、日 本/33
七、香 港/35
八、中國大陸/36
第三章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第一節 食品業者衛生管理/39
一、業者自主管理,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本法第7條)/39
二、食品業者自主管理依據之規範(本法第8條)/41
三、建立追溯或追蹤系統(本法第9條)/45
四、分廠登記(本法第10條)/47
五、應置食品從業人員(本法第11條)/48
六、應投保產品責任保險(本法第13條)/48
七、公共飲食場所之衛生管理(本法第14條)/49
第二節 食品衛生管理/49
一、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本法第15條)/49
二、中央主管機關對於可供食品使用之原料,得限制其製造、加工等事項
(本法第15條之1)/51
三、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食品洗潔劑不得製造、販賣、輸入、輸出
或使用之情形(本法第16條)/52
四、販賣之食品、食品用洗潔劑及其器具、容器或包裝,應符合衛生安全及
品質之標準(本法第17條)/52
五、應訂定食品添加物之品名、規格及其使用範圍、限量標準
(本法第18條)/52
六、因應突發事件緊急應變之需,訂定暫行標準(本法第19條)/53
七、屠宰衛生安全檢查(本法第20條)/53
八、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及
食品用洗潔劑之登記、許可及變更(本法第21條第1項)/54
九、基因改造食品原料之許可文件及展延之管理(本法第21條第2項)/55
第三節 食品標示及廣告管理/56
一、食品及食品原料等標示管理(本法第22條到28條)/56
二、食品與藥品之區別(本法第28條第2項)/63
三、食品廣告之管理(本法第28條第1項)/63
四、傳播業之管理(本法第29條)/64
第四節 食品召回制度: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64
一、食品召回制度基本內涵/64
二、外國食品召回制度/65
第四章 食品輸入、檢驗、查核與管制
第一節 食品輸入管理/73
一、輸入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食品之查驗及申報產品資訊
(本法第30條、第
立即查看
食品營養概論
ISBN13:9789869178273
出版社:時新出版
作者:蕭寧馨
裝訂/頁數:平裝/400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4
出版日:2018/10/01
中國圖書分類:營養與食品
內容簡介
第一篇 飲食營養與健康
1 健康飲食新趨勢
2 基礎營養觀念
3 食物的利用與人體生理
第二篇 能量營養素
4 醣類與膳食纖維的營養價值與食物來源
5 油脂的營養價值與食物來源
6 蛋白質與胺基酸的營養價值和食物來源
7 能量平衡與體重控制
第三篇 保護性營養素
8 維生素與礦物質概論
9 維護腦部發育與智力之營養素:碘、膽素、n-3長鏈脂肪酸
10 骨骼保健相關的營養素:鈣、磷、鎂、氟、維生素D
11 血液保健相關的營養素:鐵、銅、葉酸、B12、K
12 抗氧化之營養素:維生素E、C、硒、錳
13 能量代謝相關之營養素:維生素B群、鉻、硫、鉬
14 基因調節與保護皮膚的營養素:維生素A、鋅
15 水份與電解質
16 機能性成分:植化素、花草藥、益生素、益生菌
第四篇 應用營養學
17 生命期營養
18 運動營養
19 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