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植生工程
Vegetation Engineering of Slopeland
作 者:林信輝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0/04/01(2版2刷)
ISBN:978-957-11-8752-5
書 號:5I27
頁 數:520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坡地植生工程乃由人為導入植生覆蓋於裸露坡面,藉工程構造物之初期安定及後續植物根系之錨定、土壤補強效益等,期達到坡面穩定與植生規劃設計目標。
本書彙集筆者36年來從事水土保持植物、植生復育,以及曾編寫相關植生工程手冊、技術規範等之實務經驗所得,編著而成。全文分為總論、植物材料之應用、植物之環境保育功能、應用植物解說、植生工程計畫基本考量、植生前期作業之規劃設計、植生導入作業之規劃設計、植生工法各單元設計圖說、植生調查分析、植生維護管理等章節。可供坡地開發之水土保持計畫、自然災害造成裸露地區之整治規劃、園景綠地規劃等相關植生工程對策之依據,亦可供為大學相關科系之參考用書。但由於坡地環境條件、植生設計目的與預期成果不同,實際植生工程規劃設計細項仍需就個案探討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信輝
現職: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理事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學士‧民國57~61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民國65~68年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博士‧民國71~76年
日本九州大學林學科防砂研究室進修‧民國80~81年
日本東京農業大學林學科治山綠化研究室進修‧民國81年
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助教‧民國64~70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講師‧民國70~77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副教授‧民國77~85年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民國85年~
目錄
序
第一章 總論
1.1 前言
1.2 山坡地之定義與範圍
1.3 植生工程之定義、內涵
1.4 植生工程相關名詞釋義
第二章 植物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2.1 植物之生活型與生長型
2.2 環境因子對植物生長之影響
2.3 種子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2.4 植生木樁與活體枝條之特性與應用
2.5 育苗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第三章 植物之環境保育功能
3.1 植生之環境改善功能
3.2 植生對水文循環之影響
3.3 植生之地面保護功能
3.4 植生與邊坡穩定
3.5 植生與生態保育
第四章 水土保持應用植物解說
4.1 木本植物應用解說
4.2 草本植物應用解說
4.3 藤類植物應用解說
第五章 坡地植生工程計畫基本考量與資材應用
5.1 植生工程計畫之內容與基本考量
5.2 基地環境資料調查分析(以崩塌地為例)
5.3 植生基材之特性與應用
5.4 木樁材料之特性與應用
5.5 其他植生工程規劃設計時應注意事項
第六章 植生前期作業(基礎工)之規劃設計
6.1 植生前期作業(植生基礎工)之工作內容
6.2 整地與坡面處理
6.3 坡面排水工程
6.4 坡腳基礎工程(坡腳擋土構造物)
6.5 坡面保護工程
第七章 植生導入作業(植生導入工)之規劃設計原則
7.1 植生導入作業(植生導入工)之內涵
7.2 播種工法之規劃設計原則
7.3 栽植工法之規劃設計原則
第八章 植生工法各單元設計圖說
8.1 撒播
8.2 噴植工法
8.3 植生帶(網、毯、束)鋪植
8.4 草藤苗栽(鋪)植
8.5 苗木栽植
8.6 其他配合坡面保護工程之植生(土壤袋植草、階段面植生、栽植槽植藤)
第九章 植生調查與植生成果分析
9.1 植生調查之內涵
9.2 植生調查之項目內容
9.3 植生定量調查方法
9.4 植生定性調查方法
9.5 集水區植生群落特性分析
第十章 植生檢驗與維護管理
10.1 一般水土保持植生工程維護管理要項
10.2 植生養護之相關規定
10.3 噴植工法之維護管理與驗收
10.4 植生成果調查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立即查看
綠屋頂技術手冊(AProfessionalGuidetoGreenRoofTechnology)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綠屋頂技術手冊(A Professional Guide to Green Roof Technology
作者:蔡厚男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13/03/12
條碼:9789577054487
內容簡介
台灣島嶼地窄人稠,城市及建築環境日漸趨向高層化發展,城市化的結果造成都市生態系統頹化失能,因應極端氣候變異的能力也愈益脆弱,因此需要更積極地營造綠化空間,讓都市熱島退燒。筆者以專業的角度將綠屋頂的觀念轉化為一般民眾淺易可懂的知識,一方面也將目前可行的綠屋頂應用技術及實作範例等相關資料匯集成書,深入淺出並極具參考價值。全書先由綠屋頂的基本概念與特性入門,接著說明綠屋頂的基本構成,並對其施作和維護要點提綱挈領,最後借鏡國外綠屋頂推行的策略與案例,對台灣綠屋頂的推廣實踐進行因地制宜的發想,期待醜陋凌亂的光禿屋頂能批上綠紗,為水泥叢林帶來一片生機,邁向欣欣向榮的永續生態城市。
作者簡介
蔡厚男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博士
〈主修建築與城鄉學門〉
教研經歷
台灣大學園藝及景觀學系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
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景觀及規劃研究所訪問研究
學術專長領域
景觀建築(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觀生態(landscape ecology)
基地工程(site engineering)
空間規劃與永續發展(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
環境規劃(environmental planning)
園藝植物(horticulture and planting design)
環境與公共藝術(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art)
過去20多年以來,作者長期關心與介入永續城鄉規劃、地景生態設計、自然與文化地景的跨界交流,並針對當代景觀建築發展等公共議題進行探討,同時參與協助教育部永續校園、內政部城鄉風貌、市區道路景觀、都市更新和新市鎮、交通部道路景觀、觀光局國際觀光客倍增、觀光魅力據點等專案計畫的審議和推動事務。
目錄
第1章 綠屋頂的基本概念
1-1 綠屋頂的演進與發展
1-2 綠屋頂的功能與效益
第2章 綠屋頂的基本構成
2-1 綠屋頂類型
2-2 綠屋頂組成
防水層
防根層
保護層
蓄∕排水層
過濾層
介質層
植栽層
第3章 綠屋頂的施作
3-1 綠屋頂設置要點
屋頂結構組成
負載重量
屋頂斜度
隔水防漏
植栽選用
阻根防裂
灌溉
微氣候環境
風災維安與防範
儲水防旱
維護管理
排水順暢
植栽養護
3-2 各層防水施工法
綠屋頂施作流程
防水層
普通防水層的施工
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熱熔法施工
自黏防水卷材的施工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冷黏法施工
合成高分子防水塗料的施工
防根層(耐根穿刺防水層)&保謢層
基本要求
由塑料製成的保護層
由塑料毛墊製成的保護層
由砂漿抹面製成的保護層
經過排水層的保護層
分離防滑層的施工
複合型防水層(防水+防根)
銅複合胎基改性瀝青(SBS)阻根防水卷材的熱熔法施工
金屬銅胎改性瀝青防水卷材(JCuB)與聚乙烯胎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PPE)的複合施工
合金防水卷材(PSS)與雙面自黏防水卷材的複合施工
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與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的複合施工
濕鋪法雙面自黏防水卷材(BAC)與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水卷材的複合施工
聚乙烯丙綸防水卷材-聚合物水泥黏結料複合防水的施工
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塗料輔以耐根穿刺卷材的防水施工
地下建築頂板的耐根穿刺防水層施工
威達銅複合胎基改性瀝青SBS阻根防水卷材施工方案
蓄╱排水層
排(蓄)水層板
軟式透水管
過濾層
由紡織品製成的過濾層
由有機材料製成的過濾層
3-3 綠屋頂植栽所需資材
栽培介質層
輕質
薄層
穩定
環保
介質層的種類
密集型綠化的介質層
粗放型綠化的介質層
特殊介質層1(雙層建築構造的基層)
特殊介質層2(單層建築構造的基層)
介質的調配
有機介質
無土介質
常用屋頂綠化介質類型和配置比例參考表
植物材料
影響綠屋頂植栽選用之因素
綠屋頂植栽選用原則
植栽選擇常見問題
植栽層施工要點
屋頂綠化常用植栽
3-4 綠屋頂的維護與管理
完全維護
透過灌溉進行的完全維護
透過施肥進行的完全灌溉
透過清除雜草和根蘗的完全維護
透過生物防治措施進行完全維護
例行維護
密集型綠化的例行維護
粗放型綠化的例行維護
第4章 綠屋頂推行的策略和城市經驗
4-1 當代城市綠屋頂政策之發展趨勢和分析
國家環境計畫
城市與社區層級的綠屋頂政策
技術標準
績效標準
直接的財務獎勵
間接的財務獎勵
綠屋頂政策的利弊分析
4-2 城市經驗-綠屋頂在美、日、德
美國喬治亞(George)州 Athens-Clarke County
城市暴雨處理計畫
綠屋頂的政策設計
管制規範
間接的財務獎勵
日本東京
東京都綠屋頂政策的發展歷程
政策設計
德國柏林
柏林市綠屋頂政策的發展歷程
管制規範:「生境面積因子(Biotope AreaFactor)」的計算模式
第5章 台灣發展綠屋頂的方式及發想
5-1 綠屋頂建置相關法令
中央與台北市
新北市
高雄市
綠屋頂施行案例
國內外綠屋頂推行經驗的啟示
小結
5-2 推行綠屋頂的在地化發想
附錄1 美國景觀建築協會綠屋頂設計案例
附1-1 分類系統簡介
附1-2 ASLA 生態屋頂的構造系統
防水層
防根層
隔熱層
通氣層與排水層
生長介質與植物層
附1-3 結語
附錄2 綠屋頂適用之植栽資料庫
立即查看
書名:治療景觀與園藝療法
作者:郭毓仁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10/06/01
條碼:9789577053077
內容簡介
景觀園藝治療場地的設計可以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感受的庭園(sensory garden),即讓使用者從觸覺(touch)、味覺(taste)、聽覺(hearing)、視覺(eyesight)、及嗅覺(smell)的感受得到療效,是一種不需動手即能感知的現在進行式(being)。而另一個設計是可以動手照顧植物的設計(learning garden),即從照顧植物的過程中得到療效,就是實際的活動(doing)。植物提供的效益是無庸置疑的,治療性庭園是幫助我們體驗植物效益的場所。園藝及景觀治療的宗旨乃是為弱勢者代言,並讓他們的生活更人性化、更接近我們身處的大自然。台灣的環境仍比不上歐美較先進的國家、綠地缺乏、執照制度不健全、醫療品質也缺乏運用自然的力量。精神病院、教養機構、老人中心、兒童院、慢性病或戒勒索、退伍軍人榮民醫院、公園、智力發展中心、職訓中心、復健醫療院所、監獄、學校、收容中心、聾啞中心、或社區等都是很好的對象來從事景觀園藝治療的。
這本書的內容介紹園藝及景觀治療的意涵、園藝治療的發展、益處、目標、及顧客對象,同時以實際案例介紹景觀園藝治療應用於各類型顧客的操作方法,最後並介紹如何利用植物的顏色及氣味在景觀園藝治療上。
在現今的社會中,錦上添花的事多,雪中送炭的事少,景觀園藝治療的工作絕對不在於個人的獲益,但卻是生命價值的發揮。我們期待透過此書,讓台灣的社會及環境更美麗,讓弱勢者活的更尊嚴,讓我們的孩子活個更自然,同時尋回每個人內心深處中那顆最美的心!
適用對象
大學、技術學院、或高職等景觀、建築、園藝、觀光、教育、或生活應用科學等科系師生,或通識教育課程。政府及民間機構包括醫療院所、教養機構、老人中心、育幼院、慢性病或戒勒索、退伍軍人榮民醫院、公園、智力發展中心、職訓中心、復健醫療院所、監獄、學校、收容中心、聾啞中心、或社區等都是很好的對象。
目錄
一 園藝及景觀治療的意涵
二 園藝治療的發展
三 園藝治療的益處
四 園藝治療的目標及顧客對象
五 園藝治療應用於各類型顧客的基本介紹
六 景觀園藝治療的操作方法
七 景觀園藝療法實際案例介紹
八 顏色及氣味也能應用在景觀園藝治療
九 治療庭園一定要有機園
十 後語
十一 相關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山坡地排水與滯洪設計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山坡地排水與滯洪設計(三版)
作者:余濬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2014/03/00
ISBN:9789576555190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兩大篇,第一篇論及排水設施,包括有水文分析、水理計算與常見排水設施設計,且將若干常用水理計算結果整理成圖表,以利設計者查閱。
第二篇則闡述滯洪設施,包括有習見滯洪池之構造、水理計算、無因次水理計算與設計,此外亦提出特殊構造之滯洪池水理計算及設計,其中抽水式滯洪池係探討於相同滯洪效果之條件下,可以節省之滯洪量,而雙堰式滯洪池則係作者創新之設計,不須要抽水設施同樣可以節省部分之滯洪量,另分離式滯洪池則探討所需增加之滯洪量。
推薦語
加強實務應用之部分包括合理化公式、排水設施、滯洪池水理計算及設計,至於考古題的部份則包括水利、水土保持、大地、環境等工程之公務人員普通、高等、升等考試,與專門職業技術人員高等、檢覈考試,除了以上之考古題作者另再加上個人設計之題目,併同答案提示成為每章最末之自我評量,希望對於讀者觀念之釐清有所裨益。
目錄
第一篇 排水設施
第一章 水文分析
1.1 合理化公式法 1-1
1.2 逕流係數 1-2
1.2.1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逕流係數 1-2
1.2.2 『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與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逕流係數 1-3
1.3 降雨強度 1-4
1.3.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1-4
1.3.2 依據『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與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1-6
1.3.3 依據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6
1.3.4 依據中央氣象局 1-6
1.4 集流時間 1-9
1.4.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1-9
1.4.2 依據『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與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1-10
1.4.3 依據『水土保持手冊』 1-10
1.4.4 其他集流時間公式 1-11
1.5 集水區面積 1-13
1.6 合理化公式計算例 1-13
1.7 合理化公式之線性化單位歷線 1-15
1.8 合理化公式之流量歷線 1-17
1.9 設計雨型 1-19
第二章 水理計算
2.1 流速計算公式 2-1
2.1.1 曼寧公式 2-1
2.1.2 蔡司公式 2-6
2.1.3 輸水容量 2-7
2.2 最佳水力斷面 2-7
2.2.1 矩形渠道 2-8
2.2.2 三角形渠道 2-8
2.2.3 梯形渠道 2-8
2.3 複式斷面 2-9
2.4 等價糙率 2-11
2.4.1 流速相等法 2-12
2.4.2 阻抗力法 2-12
2.4.3 加權平均法 2-12
2.5 臨界流 2-14
2.5.1 福祿數 2-14
2.5.2 臨界流 2-15
2.6 水躍 2-19
2.7 跌水 2-24
2.8 允許流速 2-25
2.8.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2-26
2.8.2 依據『公路排水設計規範』 2-26
2.8.3 依據『台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2-27
2.9 出水高度 2-27
2.9.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2-27
2.9.2 依據『公路排水設計規範』 2-27
2.9.3 依據『台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2-27
2.10 上揚力 2-28
2.11 孔口 2-31
第三章 常見排水設施
3.1 矩形溝 3-1
3.1.1 幾何要素 3-1
3.1.2 計算例 3-2
3.2 U形溝 3-6
3.2.1 幾何要素 3-6
3.2.2 計算例 3-7
3.2.3 矩形溝與U型溝比較 3-7
3.3 梯形溝 3-11
3.3.1 幾何要素 3-11
3.3.2 計算例 3-12
3.4 管涵 3-17
3.4.1 幾何要素 3-17
3.4.2 最大流量 3-19
3.4.3 最大流速 3-19
3.4.4 當y=0.75do之流速與流量 3-20
3.4.5 不同水深與滿管之流速比、流量比 3-24
3.4.6 管涵相關設計 3-27
3.5 箱涵 3-33
3.5.1 幾何要素 3-33
3.5.2 計算例 3-34
3.6 草溝 3-36
3.6.1 幾何要素 3-36
3.6.2 計算例 3-37
3.7 齒坡 3-40
3.8 跌水工 3-43
3.9 沖擊式消能池 3-46
3.10 SAF靜水池 3-52
3.11 豎井 3-54
第二篇 滯洪設施
第四章 滯洪設施概述
4.1 坡地開發之水文變化 4-1
4.2 滯洪設施之構造 4-2
4.3 滯洪功能 4-6
4.4 相關設計規定 4-11
4.4.1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2003) 4-11
4.4.2 依據『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1990) 4-11
4.4.3 依據『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1989) 4-12
第五章 滯洪池三角單位歷線法水理計算
5.1 三角單位歷線法 5-1
5.1.1 水理計算理論依據 5-1
5.1.2 設計例 5-4
5.2 三角單位歷線法無因次化 5-8
5.2.1 無因次化理論依據 5-8
5.2.2 設計例 5-11
第六章 滯洪池水庫法水理計算
6.1 水庫法 6-1
6.1.1 水理計算理論依據 6-1
6.1.2 計算例 6-3
6.1.3 水庫法探討 6-14
6.2 水庫法無因次化 6-15
6.2.1 無因次化理論依據 6-15
6.2.2 比較 6-21
6.2.3 計算例 6-22
第七章 不同構造滯洪池
7.1 分離式滯洪池 7-1
7.1.1 分離式滯洪池構造 7-1
7.1.2 水理計算 7-2
7.1.3 滯洪量比較 7-3
7.1.4 設計例 7-4
7.2 雙堰式滯洪池 7-6
7.2.1 雙堰式滯洪池構造 7-6
7.2.2 水理計算 7-8
7.2.3 滯洪量比較 7-12
7.2.4 設計例 7-13
7.3 抽水式滯洪池 7-15
7.3.1 抽水式滯洪池構造 7-15
7.3.2 水理計算 7-16
7.3.3 滯洪量比較 7-18
7.3.4 設計例 7-18
7.4 全抽式滯洪池 7-21
7.4.1 全抽式滯洪池構造 7-21
7.4.2 設計例及水理計算 7-21
第八章 蓄洪量快速估算
8.1 依地區別速算蓄洪量 8-1
8.1.1 台北市 8-3
8.1.2 基隆 8-5
8.1.3 淡水 8-7
8.1.4 宜蘭 8-8
8.1.5 新竹 8-9
8.1.6 台中 8-10
8.1.7 台南 8-11
8.1.8 高雄 8-12
8.1.9 花蓮 8-13
8.1.10 台東 8-14
8.2 蓄洪量速算圖表與公式 8-1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1
附錄
附錄1 單位換算 附錄-1
附錄2 位序法設計雨型 附錄-2
附錄3 三角形單位歷線法 附錄-6
附錄4 相關法令規定 附錄-8
A.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附錄-8
B. 『臺北市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 附錄-14
C. 『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 附錄-18
D. 『公路排水設計規範』 附錄-24
E.
立即查看
書名:圖解都市景觀
作者:蔡燕寶 譯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20/03/01
條碼:9789577051257
內容簡介
本書之目的並非在於轉用基礎命題或造型課題方式引導,而且也不根據整體都市造型發展計劃構想。
本書重點在於都市景觀形成之細部單元,即"造型單元"-其形成或毀損-對於我們每日身處的環境景象而言意義深遠。另外一項選定本書主題因素乃根據以下之實例:都市計劃處理過程中-設置大空間的,抽象的以及步驟上一覽無遺的,小空間的等等問題上的應用-必須透過經驗與知識的融會貫通以求得洞悉與總覽。
對於學生而言,以反覆的方法,亦即由其自信的個別單元著手進行,並逐步地進入多層面而繁複的計劃與造型作業中。關於這種由理解細部再到掌握整體的方式,也就是個別疑點所獲致的方案包含了許多主體性的問題,例如-比例放大的問題-,然後再回歸到大範圍的造型課題上。
同時亦須考慮的是,於都市計劃的日常實務中,執行的任務範圍較少涉及大的都市計劃關聯性造型,而通常所涉及的乃是"精密作工"方面。
嚴謹而確實的細部造型設計,對於建造都市整體景觀造型的協調而言,有其絕對的必要,並藉有效的助益過程以達成任務。
目錄
鄉村、地方,都市景象之現況調查與分析
景象之造型特徵
自然照觀與聚落型態之造型特徵
都市景象於造型上之特徵
道路空間於都市造型上之特徵
建築物於都市造型上之特徵
與都市造型相關的構想
都市造型的一般性處理方式
自然環境中建造策略之設置
由計畫觀點看地形
由計畫觀點看河渠流向
由計畫觀點植裁
野地高處之建造基地的選擇
基地平面之配置以景觀協調性之評定為依據
山坡地建築之設置
自然環境中的建築群
從聚落外緣至外圍景觀的造型
建造於既存建築物環境結構中之新設建築
由都市建造之觀點出發的建築物造型
於眼睛高度之視線莊園內的建物空間與細部造型
空間界限之造型效應
屋頂形式之造型效應
街道與街道空間之造型
與自然景觀配合的道路措施
與街道景觀配合的道路措施
從道路到交通安寧與住宅區環境改善的改造方式
配合地形構造的道路走向
街道隔音設施之造型
從開放的景觀轉移到聚落領域的道路景觀造型
住宅區域之入口空間的景觀造型
道路空間的造型
廣場空間之造型
步道之造型
都市步道可視為多種生活體驗之範圍
步道之造型與設計參考準則
於步道上之設施與造型細部
水可視為都市景觀中一種體驗之要素
樹木可視為景觀造型之要素
樹木之美,活力與機能
樹木可視為道路與廣場景觀造型要素
適合於各種場所的樹種類
時間流轉中樹木成長之變化
住宅環境之設施與造型
於住宅環境中之體驗及活動空間與諸設備之結構
住宅環境之擴展形式
住宅環境中之各項設施之距離及其所需時間
住宅環境中之遊戲場
住宅區造型
獨棟住宅區域之低密度,開放型建築形式
基地分割與建築上所呈現的特徵
連結方式所造成之區域典型特徵
聚落的景觀,特徵及其造型
過渡區域可視為住宅區內一種造型的要素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前庭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住宅庭園
連結道路之設計與造型
高密度配置之住宅區域
住宅型態與土地分劃的的個性化特徵
整體配置中的住宅位置-以日照立場的考量
連結方式所造成的區域典型特徵
都市建造上建築的基本形式
典型的建築形式
過渡區域視為住宅環境中之造型要素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前庭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住宅庭園
停車場與車庫之設計與造型
建築物立面之造型與空間形成方式
並連房屋中轉角地之建築造型
連鎖或並列房屋之轉角地處理
樓層方式之住宅範圍
具有特徵的建築形態
各種建築型態互相組合的配置
1920至1980年間之集合住宅的變遷
建築,道路網及開放空間之造型相互間的關係
建築群配置構造-建議之計劃例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前庭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住宅庭園,平台,中庭
連結形式之區域典型特徵
停車場的設計與造型-能夠自由利用的室外停車場
集合車庫的設計與造型
生活服務區的造型
從都市計畫的立場看生活服務設施之評估
生活服務設施及其區域之基本配置結構
獨立商店,其建築之特徵與連結之方式
商店街,其建築特徵與連結之方式
道路沿線上商店街之配置與連結方式
徒步專用區域內商店街之配置與連結
集合商店,其建築特徵及連結方式
集合商店內之各項機能配置
多層之集合商店
集合商店之造型
商店之立面造型
商店正立面之建築設計與造型
商店建築與商店街之特殊型態
具複合機能結構之中心設施
工商業混合區域
於混合區之建築型態的特徵
連結方式之典型特徵
各項機能的基本配置形態
混合使用建築之設計與造型例子
工商業混合區-造型的例子
區域典型之設計與造型上的特徵
建造計畫或準則中的造型決策
內容索引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造園景觀丙級檢定學術科大全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 最完整園景觀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應檢資料。
● 本書附有學科試題,提供讀者實地練習。
● 術科試題詳列題目、評審標準、材料及工具、施工工法及時間分配指引。
● 每道試題操作圖解詳細、一目了然,能快速領略施作技巧,進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輕鬆取得丙級證照。
【目錄】
PART 1 術科測試應檢資料
壹、應檢人須知
貳、術科測試試題
參、測試時間配當表
PART 2 A 大題(資材識別題)
A1 植物材料
A2 資材
A3 施工工具
PART 3 B 大題(施工題)
壹、材料表
貳、工具表
參、基本工法
肆、植栽施工(B1)
伍、石材鋪面施工(B2)
陸、磚材鋪面施工(B3)
柒、磚材路緣施工(B4)
捌、砌磚花臺施工(B5)
PART 4 造園丙級學科
工作項目01:造園材料
工作項目02:植栽施工
工作項目03:土木施工
工作項目04:維護與管理
工作項目05:基地放樣與識圖
立即查看
【簡介】
這是一套適用於景觀和建築、都市計畫、土木、水利及水土保持等與景觀專業有關設計與技術的參考書。有鑑於國內外景觀設計專題和相關書圖資料雖不在少數,但能兼顧設計與施工並有系統論著者,則較為有限。爰此,本書作者以其數十年投入景觀教育和參與國內外實務工作累積的圖資和照片,加上最新資訊,分門別類,編輯成冊。全書分為總論及各論;總論側重於理念之鋪陳,各論為落實總論之技術,並分別以實例照片作對照說明。全書總計約18萬字,300張施工圖;655張彩色照片和255篇引用參考文獻。
※本書為各論,總論內容請詳見《景觀設計與施工總論》※
【目錄】
自序
圖目次
表目次
施工大樣索引表
單價分析索引表
照片索引表
Ⅰ 地坪設施
01 舖面
02 緣石
Ⅱ 交通設施
03 坡道
04 階梯
05 木棧道
06 停車場
07 車阻
Ⅲ 休憩設施
08 涼亭
09 花架
10 座椅
11 野餐桌椅
12 露營烤肉
Ⅳ 解說設施
13 標示牌
14 解說牌
Ⅴ 安全防護設施
15 圍牆
16 圍籬
17 園門
18 欄杆
19 擋土牆
20 護岸
Ⅵ 衛生設施
21 洗手台
22 垃圾桶
Ⅶ 水電設施
23 燈具
24 排水設施
25 澆灌設施
Ⅷ 植物保全與種植
26 植栽槽
27 樹圍
28 植物支架
29 植物修剪
30 植物種植法
照片(彩色)
立即查看
【簡介】
這是一套適用於景觀和建築、都市計畫、土木、水利及水土保持等與景觀專業有關設計與技術的參考書。有鑑於國內外景觀設計專題和相關書圖資料雖不在少數,但能兼顧設計與施工並有系統論著者,則較為有限。爰此,本書作者以其數十年投入景觀教育和參與國內外實務工作累積的圖資和照片,加上最新資訊,分門別類,編輯成冊。全書分為總論及各論;總論側重於理念之鋪陳,各論為落實總論之技術,並分別以實例照片作對照說明。全書總計約18萬字,300張施工圖;655張彩色照片和255篇引用參考文獻。
※本書為總論,各論內容請詳見《景觀設計與施工各論》※
【目錄】
自序
01 景觀行業定位
02 景觀行業的範疇
03 景觀規劃與設計方法
04 國家考試及景觀命題大綱
05 造園景觀技術士技能檢定
06 造園景觀職類國際技能競賽
07 各類環境景觀設計準則
(一)都市公園
(二)園道
(三)防災公園
(四)景觀生態屋頂花園
(五)兒童遊戲場
(六)濕地
(七)河川
(八)圳路
(九)生態池
(十)水景
08 各類環境景觀植物種類
09 各類有害植物種類
立即查看
【簡介】
海岸為海洋與陸地的交界,是一種群落交錯或生態過渡的景觀生態敏感區,具景觀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的特徵,對人類而言是極為珍貴的自然資源。
臺灣由於地狹人稠、海岸線平直及颱風肆虐,常須以堅強的人工構造物防治海岸侵蝕與暴潮溢淹,因此常造成自然海岸的嚴重破壞或損失。對於海岸災害防治或土地利用,其與自然海岸保護兩者如何取得平衡,是臺灣海岸經營極為重要的課題。
本書即以生態景觀觀點探討解決之道。在維護自然生態景觀環境的原則下,整合性討論如何營造海岸,期許能讓更多人認知永續維護自然海岸的意義與重要性,進而對國內海岸環境的改善與復育能有助益。
【目錄】
第一章 自然海岸
1.1 永續海岸
1.2 氣候變遷對策
第二章 海岸防護
2.1 自然防護基礎設施
2.2 生態工法
2.3 海岸結構物生態營造
第三章 海岸生態特性
3.1 海岸生物
3.2 海岸棲地
3.3 生態指標與指標生物
第四章 海岸生態評估與補償
4.1 生態調查與分析
4.2 生態棲地評估
4.3 工程生態檢核
4.4 生態代償措施
第五章 海岸自然生態環境營造
5.1 近自然工法
5.2 海岸濕地營造
5.3 海岸水質淨化
第六章 海岸景觀環境營造
6.1 基本概念
6.2 景觀環境營造理念
6.3 準備工作及營造原則
6.4 海岸景觀環境品質判別
6.5 營造手法
第七章 海岸濕地美學
7.1 景觀審美與生態美學
7.2 濕地生態美學
7.3 濕地生態美學的影響因素
7.4 海岸濕地景觀空間特徵與環境營造
第八章 結構物生態美學
8.1 基本概念
8.2 結構物特徵對海岸景觀及生態的影響
8.3 結構物生態美學
8.4 生態美學操作原則下的結構物營造技術
第九章 海岸親水環境與遊憩利用
9.1 海岸遊憩機會序列
9.2 海岸親水遊憩活動環境需求
9.3 親水遊憩設施工程營造技術
9.4 海岸親水景觀及遊憩資源潛力評估
第十章 海岸植栽
10.1 海岸植栽的功能及重要性
10.2 植物的海岸環境特徵
10.3 生態綠化
10.4 海岸植栽營造
10.5 植栽選擇
第十一章 港灣景觀環境營造
11.1 港灣景觀環境基盤
11.2 港灣遊憩活動環境需求及營造原則
11.3 環境營造技術
11.4 港灣水域景觀偏好及水質管理
第十二章 海岸未來發展與願景
12.1 海岸土地發展
12.2 潮間帶維護
12.3 近岸水域利用
立即查看
聆聽樹木的聲音:台灣最專業的女樹木醫師,從風土歷史、景觀安排、修剪維護、綠化危機與都市微氣候,帶你找尋行道樹的自然力量,思考樹木與人和土地的連結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