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病歷閱讀 ISBN13:9789864309290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劉明德;蔡玟蕙 等32位-編著;徐會棋;胡月娟 等6位-審訂 裝訂/頁數:平裝/379頁 規格:26cm*19cm*1.9cm (高/寬/厚) 重量:813克 版次:第六版 出版日:2023/06/02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醫師與護理科系的教師,將其教學與實務經驗依病歷概論、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科、急症、腫瘤科、牙科、中醫、各科門診、護理記錄、電子病歷等主題,以常見的個案依序介紹病歷的書寫方式與閱讀技巧,讓學生能臨床應用的需求與培養英文能力,最後一章收錄各科病歷範例,並在書末附錄列出醫護人員常用縮寫,為目前國內最好的醫院護理臨床教學書籍之一。 書中在各科病歷的章首安排「Preview」單元,讓讀者在閱讀該科病歷前先了解該病歷的重點與書寫方向,提升學習效果;內文中穿插「Thinking about」小視窗,引導讀者思考此病歷中的書寫要點、病情發展、治療方式與護理上的重點為何。在各科病歷中列出「病歷小幫手」及「護理小幫手」專欄,讓學生能夠了解病歷中的書寫要點、病情發展、治療方式與相關護理措施。各章均有習題,並在書中提供解答,方便讀者自行檢驗學習成果,節省課堂上訂正作業的時間。 第六版除了廣泛採納使用教師們回饋的建議加以修訂、更新外,並參酌臺灣醫療現況,新增老年醫學病歷,以因應高齡化浪潮。 目錄 Chapter 01 病歷概論 Chapter 02 內科病歷 Chapter 03 外科病歷 Chapter 04 婦產科病歷 Chapter 05 兒科病歷 Chapter 06 精神病歷 Chapter 07 急症病歷 Chapter 08 腫瘤科病歷 Chapter 09 牙科病歷 Chapter 10 中醫病歷 Chapter 11 門診病歷 Chapter 12 老年醫學病歷 Chapter 13 護理記錄 Chapter 14 電子病歷 Chapter 15 各科病歷範例 附錄 醫護人員常用縮寫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專科護理師:護理人員法第24條問題與研究(二版) 作者:姚念慈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9862559857 內容簡介 「我到底能不能幫民眾執行傷口換藥、拆線?」、「哪些醫療管路我能執行置入、拔除?」、「我可否指導外籍看護工後,由其為病患打胰島素、換鼻胃管?」、「我按照藥袋上的記載給小朋友藥吃,會不會觸犯密醫罪啊?」筆者在參加各類護理先進的研討會時,常被問到以上問題。才驚覺這些衛生主管機關、司法實務其實早有見解的尋常事項,竟然如此困擾著廣大苦勞的護理同仁。故筆者廣為搜尋有關護理人員法第24條、醫師法第28條歷年來衛生主管機關函示與司法刑事有罪判決,做一系統性整理,且對部分筆者認現行某些見解恐有爭議之部分提出淺見,盼能供護理人員能方便查閱,安心執業,也避免明明是熱心濟世救人,卻反而觸犯法律。 目錄 二版序 自序 主題一 護理人員法第24條第1項第4款「醫療輔助行為」與醫師法第28條間之關係 第一節 醫療行為(業務)之定義/1 第二節 醫療行為(業務)之種類/3 第三節 醫師法第28條與護理人員法第24條第1項第4款/8 第四節 醫療輔助行為之種類/12 一、醫療輔助行為之上位定義/12 二、醫療輔助行為之類型/14 第五節 護理人員等醫事人員違反醫師法之有罪定讞案例彙整/61 一、不具合法醫師資格,執行核心醫療行為/61 二、未經醫師指示,執行醫療輔助行為/94 三、未經醫師照會、會檢、開立檢驗單、醫囑而執行其他醫療行為/100 第六節 審理違反醫師法第28條案件宜注意之點/102 第七節 例示疑有誤解醫師法第28條規定之案例/104 一、病歷製作方面/106 二、麻醉方面/106 三、不具醫事人員資格,未經醫師指示,基於醫療目的執行醫療輔助行為/108 四、部分衛福部函示不合時宜,但未明確廢止/109 主題二 專科護理師 第一節 專科護理師之源起/111 第二節 我國專科護理師制度之發展及法令依據/112 一、我國專科護理師制度之起源/112 二、專科護理師與醫師助理制度之爭與立法拉鋸/112 第三節 以往遊走法律邊緣之專科護理師醫護臨床運作/115 一、專科護理師於訪談時反應之執業困境/115 二、臺灣專科護理師學會擬具之「專科護理師工作契約書範本」所列專科護理師業務內容/117 第四節 護理人員法第24條的修正/122 一、護理人員法第24條修正經過/122 二、修正條文未盡周全之處/125 三、專科護理師於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業務辦法/126 四、專科護理師於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業務辦法與衛福部之前函示之異同/133 附錄 衛生福利部歷年有關醫療輔助行為之函示彙整/137 參考文獻/289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9版) 心電圖學必備(第九版) ISBN 9789863683599 作者/出版社 *賀立婷/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0/9 重量:0.65kg 頁數:400 裝訂:平裝 開數:23x17cm 印刷:彩色 原文書名:The Only EKG Book You'll Ever Need NINTH EDITION 原著:Malcolm S. Thaler (原文10版) The Only EKG Book You'll Ever Need (IE) 312-9605/9781975196059 ISBN 9781975196059 作者/出版社 Thaler / LWW 出版年代/版次 2023/10 重量:0.65kg 頁數:404 裝訂:平裝 開數: 23 x 17.8 cm 印刷:彩色 中文版簡介: 本書以簡要易懂的文字解說心電圖,讓學習更加輕鬆,所以可在這30年來持續地引領讀者踏入心電圖的浩瀚領域。更新的版本提供了快速且準確使用心電圖來診斷心臟疾病的方法,包含了心臟肥厚及擴大、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及心肌梗塞等。書中不僅彙整了各疾病在心電圖上的呈現特色及判讀要點,並穿插實際情境以供讀者思考學習,有別於其他心電圖教科書。除此之外,在書末附有心電圖的實作練習及解析,更可以讓讀者能立即驗收學習成效,對於即將接觸心電圖的醫療人員及學生來說,本書無疑是學習心電圖學最佳的入門指引! 中文版目錄: 楔子 1 1 入門 9 電與心臟 10 心臟的細胞 13 時間及電壓 18 P 波、QRS 複合波、T 波,以及一些直線 20 直線的命名 29 總結:心電圖上的波型與直線 31 產生波型 33 心臟十二個視角 38 有關向量 47 正常的十二導程心電圖 49 總結:正常心電圖波的介紹 60 你 可能會想知道的重點:第一部分:為什麼不 讓電腦來判讀呢? 62 你 可能會想知道的重點:第二部分:完成心電 圖檢查後,如何將機器移離病人的胸部? 63 接下來引人入勝的內容 64 2 心臟肥厚及擴大 65 介紹 66 定義 67 心軸 70 總結:心軸 78 心軸偏移、肥厚和擴大 81 心房擴大 84 總結:心房擴大 87 心室肥厚 88 心室肥厚的次發性再極化異常 94 總結:心室肥厚 97 病例1 98 病例2 100 3 心律不整 103 心律不整的臨床表現 105 心律不整為什麼會發生 106 心律條圖 107 如何從心電圖確認心跳速率 110 五種基本的心律不整 114 竇性起源的心律不整 115 總結:竇性起源的心律不整 121 異位心律 123 折返心律 124 四個問題 126 心室上性心律不整 129 總結:心室上性心律不整 146 心室性心律不整 147 總結:心室性心律不整 153 心室上相對心室性心律不整 154 總 結:心室頻脈相對心室上性心搏過速合併 傳導偏差 161 電生理學檢查 162 植入性去顫器 164 體外去顫器 165 病例3 167 病例4 170 病例5 172 4 傳導阻斷 175 什麼是傳導阻斷? 176 房室傳導阻斷 178 總結:房室傳導阻斷 188 束支傳導阻斷 190 總結:束支傳導阻斷 196 半傳導阻斷 197 合併右束支傳導阻斷和半傳導阻斷 202 未達標準的阻斷 205 終極傳導阻斷應用:結合房室傳導阻斷、 右束支傳導阻斷及半傳導阻斷 206 心律調節器 208 病例6 213 病例7 215 病例8 216 5 預激症候群 219 什麼是預激? 220 Wolff-Parkinson-White 221 短的PR 間隔但沒有三角波 223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預激? 224 總結:預激 230 病例9 231 6 心肌缺氧及梗塞 233 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冠心症 234 如何診斷心肌梗塞 237 ST 段上升心肌梗塞 240 總結:進展中心肌梗塞的心電圖變化 251 定位梗塞的位置 252 非ST 段上升心肌梗塞 264 Takotsubo 心肌病變 265 心絞痛不合併梗塞 267 總結各種不同的缺血性症候群 269 心電圖診斷心肌梗塞的限制 271 壓力測試 272 病例10 277 病例11 282 7 收尾 285 電解質異常 287 低體溫 292 藥物 293 關於QT 間隔的更多資訊 297 其他心臟問題 299 肺部疾病 305 中樞神經系統 307 心因性猝死 308 運動員心臟 311 運動員的參賽前檢查 312 睡眠障礙 314 術前評估 316 總結:其他狀況 317 病例12 320 病例13 323 8 融會貫通 325 判讀心電圖的九個步驟 328 9 如何進到卡內基大廳? 351 索引 375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勞資聖經:經典勞動六法 系列名:臺灣勞動法學會叢書 ISBN13:9789865262716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臺灣勞動法學會 裝訂:平裝 規格:14.5cm*10.5cm*3cm (高/寬/厚) 版次:15 出版日:2022/10/01 中國圖書分類:勞工生活及其權利 內容簡介 一、鑑於市面上之一般小六法對於勞動之相關法規常疏於收錄,或僅相當有限之收錄,常有不敷使用之缺憾;而所謂六法全書,雖收錄齊全,卻往往內容龐雜,不僅攜帶時相當笨重,使用上亦不方便,故而有本書之編輯。 二、本書搜集有關勞動關係、勞工保險、勞工安全衛生、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等現行常用之勞動法規,及雖非專屬之勞動法規卻與勞動領域息息相關之其他重要法規,屬以勞動為主題之勞工分科法典。 三、本書依個別勞動關係、集體勞動關係、勞工保險、勞工安全衛生、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其他相關法規等項目,編列法規之呈現順序,並針對勞動基準法、憲法、民法及大法官會議解釋擬有「條文要旨」,以利讀者快速檢閱及幫助讀者了解條文之意義。 四、本書採袖珍本印行方式,求其攜帶方便,利於隨時查閱,為一般勞工、處理勞工事務者、修習勞工法律者所隨身必備之工具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劉吶鷗的視覺化小說為何會從台灣登陸到上海租界?穆時英如何運用小說視覺化表述,表現上海貧富懸殊的半殖民地處境? 張愛玲又如何以這種方法對傳統和現代中國做出觀察與反思? 小說作為現代中國人想像、敘述「中國」的開端,由梁啟超提倡「新小說」起,經歷了過百年的變化。不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小說的種種改變均與現代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變化息息相關。王德威在一九九三年提出關注「想像中國」的議題,思考國人怎樣通過小說這種敘事模式去想像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視覺、性別與權力:從劉吶鷗、穆時英到張愛玲的小說想像》一書中,作者梁慕靈以「視覺性」的角度,審視小說另一種想像中國的方法,目的在於重現當時在殖民地台灣和半殖民地上海中成長的新一代作家,他們「想像中國」的「新」角度,並重點分析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觀察這些小說怎樣以「視覺」的方式來想像中國,這種方式又如何反映和形塑中國的現代經驗。 三○年代興起於上海的新感覺派當中,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具有強烈的視覺化表述特徵。這種小說表述模式並不是完全由中國本土文化場域所孕育,而是劉吶鷗這位台灣人經過迂迴的路線引入。這種新的小說表述模式帶來了新的想像方法,原因在於它是經由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到本土化的複雜過程而生成。《視覺、性別與權力》探討穆時英和張愛玲怎樣改造和「模擬」「殖民者凝視」,表現出新一代對「現代」中國的想像。梁慕靈認為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三位作家的「模擬」策略,由於時代和位置的不同而顯出差異,但是這種「模擬」並不是純粹的複製,而是一種再創造,顯示的是有別於主流的「另一種」想像中國的方法。本書關注上述三位作家在小說、電影、理論和翻譯方面如何展露一種新的想像模式,他們為中國現代文學場域引入並創造了「另一種」的想像中國的方法,顯示了中國現代小說在現實主義的陳述模式和浪漫主義的抒情模式以外,尚有其他方式去構想和建築現代中國。 《視覺、性別與權力》輯一以翻譯和視覺性的角度討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三位作家的小說創作。第二章首先探討曾經歷日治時期的臺灣作家劉吶鷗,其富有殖民地色彩的成長背景,使這位臺灣作家的作品具備多元現代性的特質,包含了歐洲、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的語言和文化特徵。第三章討論中國三○年代興起於上海的新感覺派,當中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具有強烈的視覺化表述特徵。第四章討論了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怎樣以「電影視覺化表述」去想像他們心目中的中國。第五章則探討中國三、四○年代興起的現代主義思潮,如何為中國現代文學場域引入了具有殖民主義文學特質的小說,當中的視覺意識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 輯二以張愛玲為研究焦點,從性別、視覺、離散及地域的角度討論張愛玲的作品具有怎樣的獨特性。第六章以記憶為題,探討在張愛玲整個小說創作生涯中,具有傳承經驗作用的「講故事」敘述模式的衰亡過程,以及這種模式衰落以後,張愛玲的小說如何轉化成「小說」模式的經過,從而思考當中記憶與歷史的關係。第七章探討張愛玲的電影劇作如何一方面採納通俗劇模式,另一方面卻以不同的「技巧」去逐步改變觀眾╱讀者對這一模式的渴求。第八章關注張愛玲作品如何表現她心目中的香港。第九章以離散的角度討論張愛玲後期小說的風格。第十章則以離散及女性自傳體小說的角度,討論張愛玲後期作品的特色和意義。 【目錄】 第一章 想像中國的另一種方法輯一 第二章 混種文化翻譯者的凝視──劉吶鷗對殖民主義文學的引入和轉化 第三章 由翻譯到「模擬」──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視覺性」 第四章 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電影視覺化表述」的確立、本土化與改造 第五章 性別觀看與殖民觀看──從穆時英到張愛玲小說的「視覺性」變化輯二 第六章 從「講故事」到「小說」──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轉化 第七章 「反媚俗」──張愛玲電影劇作對通俗劇模式的超越 第八章 他者‧認同‧記憶──張愛玲的香港書寫 第九章 張愛玲的離散意識與後期小說風格 第十章 張愛玲後期作品中的女性離散者自我論述 第十一章 終章附錄 參考書目 論文初出一覽 致謝後記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是網羅了 LGBTQ 心理健康領域的各個專家所撰寫,內容涵蓋科學文獻到臨床經驗,全書共分為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疑性戀、陰陽人、無性戀、泛性戀及直同志等十個章節,每個章節從性別和性傾向心理和文化面向出發,並闡述該社群的歷史與定義,以及在 21 世紀當代的樣貌。書中以治療師和個案對談的方式,為同志友善的人解答常見的提問,例如:個案與其親友及醫師們最想知道的、該怎麼說和怎麼做。最後,本書會討論進行 LGBTQ2IAPA 多元性別族群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時常見的情境,這是一本想了解多元性別族群的讀者最佳之入門導引。 【目錄】 前言 (Preface: LGBTQ2IAPA) ix 作者群 (Contributors) xii 譯者序 (Translator's Preface) xiv 譯者介紹 (Translator Introduction) xv 1 女同性戀:LGBTQ2IAPA 中的L (Lesbian: The L in LGBTQ2IAPA) Daena L. Petersen, M.D., M.P.H., M.A. Mary E. Barber, M.D. Nix Zelin, M.D. Eric Yarbrough, M.D. 1 2 男同性戀:LGBTQ2IAPA 中的G (Gay: The G in LGBTQ2IAPA) Ahmad A. Mohammad, M.D., M.A. Eric Yarbrough, M.D. 17 3 雙性戀:LGBTQ2IAPA 中的B (Bisexual: The B in LGBTQ2IAPA) Sarah Noble, D.O. 47 4 跨性別:LGBTQ2IAPA 中的T (Transgender: The T in LGBTQ2IAPA) Murat Altinay, M.D. 5 酷兒:LGBTQ2IAPA 中的第一個Q 61 (Queer: The First Q in LGBTQ2IAPA) Sam Marcus, M.A. E.K. Breitkopf, M.A. 87 6 疑性戀:LGBTQ2IAPA 中的第二個Q (Questioning: The Second Q in LGBTQ2IAPA) Mark Joseph Messih, M.D., M.Sc. 109 7 陰陽人:LGBTQ2IAPA 中的I (Intersex: The I in LGBTQ2IAPA) Adrian Jacques H. Ambrose, M.D., M.P.H., FAPA 127 8 無性戀:LGBTQ2IAPA 中的第一個A (Asexual: The First A in LGBTQ2IAPA) Selale Gunal Petros Levounis, M.D., M.A. 145 9 泛性戀:LGBTQ2IAPA 中的P (Pansexual: The P in LGBTQ2IAPA) Victoria Formosa, L.C.S.W. 159 10 直同志:LGBTQ2IAPA 中的第二個A (Ally: The Second A in LGBTQ2IAPA) Angeliki Pesiridou, M.D. Serena M. Chang, M.D. 177 索引 (Index)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