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探索質性研究的科學性 (1版)
作者: 蔡淑娟
版次: 1
ISBN: 9789861269634
出版社: 合記
出版日期: 2013/12
定價: 180
售價: 171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探索質性研究的科學性 作者:蔡淑娟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1269634 【新書簡介】 目前坊間出版有關質性研究的書籍,大多偏重於理論及研究方法的介紹,卻鮮少討論到質性研究的科學性。而本書則是要印證「質性研究不僅是科學,而且還可導出科學證據」。全書共分為六大章,包括質性研究是什麼樣的研究、科學是什麼?主觀的解釋就一定不夠科學嗎?質性研究的結果是否太過理所當然?相信透過本書章節內容循序漸進的介紹,將有助於學生、實務工作者與研究者,對質性研究有更深層的理解,亦是您必讀的質性研究寶典! 【譯者序】本書除了主題─質性研究以外,作者為了佐證質性研究富有極高的科學證據水準,其內容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包括現象學、語言學、否證主義、構造主義科學論等,這些專業科目或理論超越譯者所學範圍,以致對於許多用語感到極為生澀,因此,坦言之,本書的翻譯過程甚為艱難,花費在查詢、佐證、閱讀相關書籍以幫助理解、甚至找尋精確譯詞的時間相當多。 這其實是預料中的事,但是,仍然願意硬著頭皮接下本書的翻譯工作,實在是對於作者高木廣文教授穿梭於古今眾科學理論間,追根究底、挖掘至寶以作為佐證的精神萬分崇拜,譯者總想這究竟需飽讀多少科學聖典,才能擁有此般功力啊!深信這其實就是做學問最基本的態度,因此,譯者不僅只是想翻譯這本書,更希冀透過反覆閱讀、逐字推敲的過程,透徹掌握從事研究工作應有的覺悟。艱辛的翻譯路已經走過,此書給我的果然不止於對質性研究的科學性不再懷疑,事實上更受惠於鑽研學問的提醒。譯者純粹本著希冀求精進的心態完成翻譯,但因受限於對質性研究的涉獵有限,若有錯誤或翻譯未盡詳善之處,盼讀者不吝給予批評與指正。譯者衷心期望藉由此書精闢的論述,可增加質性研究者的信心,也讓量性研究者對於質性研究產生更大的興趣,更期待讀者能跟譯者一樣從中得到意外的驚喜與收穫。後學 蔡淑娟寫於 國家衛生研究院 【目錄】前言∕iii 第1章 什麼是質性研究-量性研究與質性研究∕1 第2章 科學是什麼-構造主義科學論的思維∕29 第3章 解決質性研究的難題-主觀的解釋就一定不夠科學嗎?∕63 第4章 質性研究的結果是否太過理所當然 ∕93 第5章 質性研究的結果可以一般化嗎?∕115 第6章 最後的難題─溯因推理 ∕129 後記 ∕157 參考文獻 ∕161 索引 ∕165

為您推薦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作者:D.J. Clandinin著;蔡敏玲、余曉雯譯 開數:25 頁數:322 ISBN:9577026265 重量:430 出版日期:2003 書籍介紹 「為何敘說?」Clandinin和Connelly說:「因為經驗。」 從自身在研究上轉移取向的經驗出發,Clandinin和Connelly兩人以這本書介紹與呈現以經驗為探究核心與基礎的敘說探究。Clandinin和Connelly以杜威對經驗的論述作為「想像的基石」,建構出三度敘說探究空間,指出敘說探究的方向——個人與社會(互動),過去、現在和未來(連續性)和地點(情境)。不在定義敘說、不在界定敘說探究,這本書說的是他們和學生如何進行敘說探究的故事,即,敘說研究者做些什麼。述說這些故事,Clandinin和Connelly期望分享他們如何進行敘事式的思考, 如何敘說、聆聽以及活化自己和別人的故事。

原價: 350 售價: 29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質性研究法進階探索:換一副透鏡看世界 (1版)

質性研究法進階探索:換一副透鏡看世界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質性研究法進階探索:換一副透鏡看世界 ISBN13:9786263172012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張芬芬 裝訂/頁數:平裝/292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1/09/25 中國圖書分類:方法;目的 內容簡介   質性研究法提供人們另一副透鏡,帶領人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書各章主題,主要源於作者教學和指導質性研究時,發現的困難點,嘗試為研究新手們解開難點。本書共分三篇九章,【理念篇】包括四章:①「以譬喻認識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你用哪副透鏡看世界」、②「質性研究的全貌與派別:文學家與科學家共用的大傘」、③「後現代質性研究:求真難,何不求善求美求治療」、④「質性研究常受質疑的問題:理論?量尺?代表性?客觀性?」。【方法篇】包括二章:⑤「質性研究者的快思慢想:整體直觀與邏輯思考」、⑥「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應用篇】包括三章:⑦「行動研究的知識論與實作:世界是互動出來的」、⑧「質性評鑑興起中的觀念變遷與啟示:因果、事實、正義」、⑨「文本分析方法論及運用:教科書怎樣分析」。 目錄 第一篇 理念篇 第一章 以譬喻認識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你用哪副透鏡看世界 第二章 質性研究的全貌與派別:文學家與科學家共用的大傘 第三章 後現代質性研究:求真難,何不求善求美求治療 第四章 質性研究常受質疑的問題:理論?量尺?代表性?客觀性? 第二篇 方法論 第五章 質性研究者的快思慢想:整體直觀與邏輯思考 第六章 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 第三篇 應用篇 第七章 行動研究的知識論與實作:世界是互動出來的 第八章 質性評鑑興起中的觀念變遷與啟示:因果、事實、正義 第九章 文本分析方法論及運用:教科書怎樣分析

原價: 380 售價: 323 現省: 57元
立即查看
建築的零度-建築中藝術性的探索

建築的零度-建築中藝術性的探索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00 售價: 2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探索政治現代性:從馬基維利到嚴復 (1版)

探索政治現代性:從馬基維利到嚴復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政治現代性中,自由、民主、權利與憲政等價值如何形成? 主權與理性治理為本的近代國家,其理論發展是什麼進程? 商業社會與現代文明的興起,對於自由憲政產生何種影響? 由西方理論傳統之研究,擴展到比較政治思想的視野, 進而一窺十九世紀末葉 中國知識分子追求政治現代性的理論建構。 西方現代性的發展,本身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課題。《探索政治現代性:從馬基維利到嚴復》以重要思想家為單位,前兩篇闡釋西方世界第一波現代性(民權論、社會契約與主權國家)與第二波現代性(文明、商業社會、自由國家與歷史主義)的發展,第三篇則將分析的範圍擴展至甲午戰爭後,以嚴復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運用思想資源所開展出的政治論述。本書同時對西方的政治現代性發展,及其在近代中國的理解與開展加以比較檢視,以期開拓歷史的縱深與寬廣的視野。 【目錄】 導論:現代政治價值與比較政治思想的視野 第一篇 第一波現代性:人民、社會契約與主權國家 第一章 馬基維利主義、國家理性說與暴君放伐論 第二章 布丹與奧圖修斯論主權與人民制憲權 第三章 格勞秀斯論自然權利、人民與國家 第四章 霍布斯早期思想中的基源民主論 第五章 《利維坦》的授權代表與國家虛擬人格論 第六章 社會契約論的三種進路:史賓諾莎、普芬道夫與洛克 第二篇 第二波現代性:文明、商業社會與自由國家 第七章 孟德斯鳩:立憲政府之善與專制之惡 第八章 盧梭論自然與政治社會之歷史辯證 第九章 弗格森論文明社會與自由國家 第十章 天賦人權與憲政主義:美、法大革命與自然權利之實證化 第十一章 貢斯當與現代自由主義之形構 第十二章 由社會契約轉向國家有機體說:德國觀念論之再思 第十三章 市民社會與有機體國家:黑格爾的現代倫理政治論 第十四章 青年馬克思的激進民主論 第十五章 英國文明論與帝國自由主義:穆勒與柏捷特 第三篇 嚴復與現代中國政治價值的形成 第十六章 「嚴復時刻」:早期嚴復政治思想中的聖王之道與社會契約 第十七章 孟德斯鳩的《法意》在中國:嚴復與張相文的概念轉譯 第十八章 盧梭《民約論》在中國:嚴復與民約傳統的再建構 第十九章 嚴復的《政治講義》:理論作為一種實踐 結論 政治現代性:系統論與系譜學

原價: 900 售價: 810 現省: 90元
立即查看
意識探索:內在規則的思索與調校

意識探索:內在規則的思索與調校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不識科學無以明意識,不思意識無以論科學。無論如何,不管發生甚麼事,宇宙只會幫助我們意識演進。 ◎用「意識結構」描述顯隱雙態性及能量原理,以整合科學與靈性。之後進入實作,不斷在生活中自我察覺、思考運用,進而修改內在規則,便能認識宇宙的祕密。 ◎以匯集LINE社群之「共創文體」方式撰寫描述,透過共同討論,由更多觀點與角度切入思考,建構完善心智功能的可行方案。 其實人生是一場「事與願違」的過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建構起一個比較符合萬事萬物運作規則的心智功能(系統),也就是逐步修改內在規則與標準的過程。 「事與願違」如何發生?就是我們熟知的「心結(執念)」,一開始認為一件事一定要「那樣才行」,然後就會在生活的周遭發生一些「並不是那樣」的事情,而且這種「並不是那樣」的事情會一直不斷的發生,直到我們開始了解「這樣也可以」以後,那件事情才會停止發生。 有時自己會是「旁觀者」、有時自己是「關係人」,若再無法讓自己解「這樣也可以」的話,最後我們自己就會變成「當事人」,來體驗「那件你認為不可以的事情」。這種旁觀者、關係人、當事者都是交錯進行的,目的在「催化」修改自己所認定的,那些不符合諸多群體內心現實的,內心規則。 這個不斷對每一個人進行的「催化過程」,才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你吸引了阻礙自己達成願望(事與願違)的事件,也同時吸引了協助自己修改內心規則的人事物。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0116385.pdf

原價: 450 售價: 338 現省: 11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