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概論
ISBN13:9789864307869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鄧明宇;李介至;鄭凰君
裝訂/頁數:平裝/364頁
規格:23cm*17cm*1.8cm (高/寬/厚)
重量:625克
版次:5
出版日:2021/11/19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學總論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心理學入門書籍,適用於大專通識課程或非心理專業科系的心理學課程,也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閱讀。
本書三位作者皆在技職院校教授心理學或相關課程,深感坊間許多心理學教材,或為西書中譯,或為名校教授學者編著,大多偏重於強調深度與內容完整性,對於非心理專業科系的心理學課程而言,教師無法教完,學生也難以吸收。因此,作者們依據多年教學心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讀者認識心理學,並輔以大量圖片與案例,讓讀者可以輕鬆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即使是自行閱讀也可以得到求知的樂趣。
全書共12章,各章均為心理學的重要主題,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輔以圖片與案例輔助理解,並穿插與該章內容相關且為一般大眾感到興趣的「心靈加油站」做為補充單元,這些延伸性的知識,不僅能使讀者對心理學的應用有更清楚的概念,也提升學習興趣;各章章末列有重點整理,方便同學在閱讀完該章後,能重新複習自己所學過的知識,以增強學習與記憶效果。
在教學設計上,各章均設計了1~2 個與主題相關的學習活動,生動活潑,授課教師可以針對課程需求和進度,讓學生在參與中得到學習,這種「體驗式教學」也是最近教育界新興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五版依據新版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修訂更新,提供讀者最新心理學資訊。
目錄
第1章 心理學的性質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心理學的發展與任務
第三節 心理學的六種觀點
第四節 心理學的多元取向
第2章 感覺與知覺
第一節 感覺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知覺的基本歷程
第三節 影響感覺與知覺的因素
第3章 記憶與學習
第一節 記憶概述
第二節 記憶系統
第三節 學習的各種觀點
第四節 有效的學習策略
第4章 行為的發展
第一節 發展概述
第二節 生理的發展
第三節 認知的發展
第四節 心理及社會發展
第5章 動機與情緒
第一節 動機
第二節 情緒
第三節 情緒的管理
第6章 人格
第一節 人格理論
第二節 人格的評鑑
第7章 智力測驗與評量
第一節 智力的本質與測量
第二節 智力測驗的發展
第三節 智力理論
第四節 智力的差異
第五節 智力發展的相關議題
第8章 社會心理學
第一節 歸因
第二節 態度
第三節 社會知覺
第四節 社會互動
第9章 意識、睡眠和夢
第一節 意識
第二節 睡眠
第三節 夢
第10章 異常行為與正向心理學
第一節 異常行為概述與心理障礙
第二節 心理病理學的發展史
第三節 常見的心理障礙症
第四節 正向心理學
第11章 壓力與因應
第一節 壓力概述
第二節 壓力的因應
第12章 自我探索
第一節 自我概念的形成
第二節 人生腳本
第三節 家庭與自我的關係
第四節 人生存在的基本問題
立即查看
Social Psychology (1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Social Psychology 11/E 2021 (Asia Editin)
作/ 譯者:Kassin/Fein/Markus
ISBN:9789814922784
年份:2021
書號:00107448
開數:28.5*23
頁數:658
Table of Contents
1. What Is Social Psychology?
2. Doing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3. The Social Self.
4. Perceiving Persons.
5. Stereotypes,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6. Attitudes.
7. Conformity.
8. Group Processes.
9. Attraction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10. Helping Others.
11. Aggression.
12. Law.
13. Business.
14. Health.
原價:
1730
售價:
1644
現省:
86元
立即查看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變革的推手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摘要】
本書有以下特色:
其一,強調社會工作不僅在協助已處於困境中的個人與家庭協助,更要從生態系統與優勢取向評估個人面對困境中的需求和外在限制,強調社會工作者必須要積極扮演倡導與增權角色,與案主系統一起介入處理外在環境限制與不公。
其二,各章內容均期待能結合國內社會文化脈絡,介紹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與服務現況,以及討論相關議題。
其三,為能增進各章之間的整合與內容分量的一致性,除了主編會閱讀各章作者所撰寫內容、架構和字數,並回饋修正意見之外,並請國內二位社會工作教授級別的學者進行匿名審查,提供修正意見。
其四,為能增進教學效果,在每一章之後提出學習資源、實務組織介紹、學習與反思問題和學習活動。
其五,作者之間有共識,必須多引用國內外較新的文獻參考寫作,並且避免過度引用國內外現有文獻。
其六,不特別開闢專章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而是儘量由各章作者在各章中提出主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
【作者簡介】
曾華源
學歷︰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組碩士
現職︰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講座教授、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兼任教授
經歷︰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
何振宇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經歷︰勵馨基金會中區辦事處處長/總會研發處處長、天主教曉明基金會主任、臺中縣政府社工員
鄭期緯
學歷︰PhD,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經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Tutor,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 Social Policy, La Trobe University
王秀燕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專任副教授、衛生福利部社會工作人員實務年資審查小組委員、臺中市社會工作師公會監事
經歷︰臺中縣政府社會處處長、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聯合會《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學刊》(JSWPR)編輯委員
白倩如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經歷︰臺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就業輔導組長
陳琇惠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教授
經歷:東海大學社會工系系主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中華社會安全協會理事長
鄭維瑄
學歷︰俄亥俄州立大學家庭關係與人類發展學系哲學博士
現職︰長榮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
游美貴
學歷︰英國肯特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所長、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社會工作員
張秀玉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兼任學生事務長、衛生福利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推動小組委員
經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副教授兼任諮商暨健康中心主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社工員、社工組組長
梁慧雯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經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內政部社會司約聘研究員、臺北縣(現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助理輔導員
溫信學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副教授、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
經歷︰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所兼任助理教授、衛生福利部專科社會工作師醫務專科召集人、臺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常務監事
陳玟如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經歷︰署立豐原醫院身心科社工師、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
陳玫伶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經歷︰澄清醫院社會服務課社工員;縣府教育局專業輔導人員、副督導;縣府勞工局就業服務組長
簡美華
學歷:美國New York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主修:臨床社會工作)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經歷:臺灣地區家庭教育中心、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少年保護中心社會工作員、臺北市立療養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員
吳書昀
學歷︰英國巴斯大學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校務研究中心主任、行政院「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第五屆委員
經歷︰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英國巴斯大學社會政策系博士後研究員
林秉賢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韓國好鄰居基金會臺灣分會常務理事
經歷︰家扶基金會國際發展室主任、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監事
【目錄】
導論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工作者為改變的推手/曾華源
第一節 社會生活需求滿足障礙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之關係
第二節 社會工作意涵與專業角色功能的擴展
第三節 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基礎與多元角色
第四節 社會工作者要成為德術兼備的變革推動者
第二章 社會工作的歷史淵源與演進/何振宇
第一節 前社會工作時期
第二節 社會工作專業建制簡史
第三節 社會工作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第四節 案例討論
第三章 人權與社會正義/鄭期緯
第一節 人權、正義與社會不公
第二節 社會不公的來源︰理論觀點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正義的實踐
第四節 21世紀的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工作價值實踐
第二篇 服務輸送與社會工作介入
第四章 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與行政管理/王秀燕
第一節 社會福利政策的執行與服務輸送
第二節 社會福利行政運作與政府治理︰行政規範與治理
第三節 社會工作在福利行政系統中的角色
第四節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關係:購買服務之理想與現實
第五節 公職社會工作者在執行專業的服務輸送
第五章 社會工作介入 /白倩如
第一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媒介:專業關係
第三節 社會工作介入的層次與取向
第四節 社會工作介入之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術
第五節 社會工作介入的潛在倫理議題與勝任能力
第三篇 主要人口群與初級專業實務領域
第六章 經濟弱勢與社會救助/陳琇惠
第一節 貧窮的涵義、貧窮群體與致貧原因
第二節 臺灣社會救助政策與法制的歷史演進
第三節 臺灣貧窮線的訂定與貧窮人口的特質
第四節 主要經濟弱勢人口特質分析與「安貧」、「脫貧」作法
第五節 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任務--以案例分析之
第六節 社會救助工作的省思與展望
第7章 第七章 家庭社會工作/鄭維瑄
第一節 家庭的定義與臺灣家庭變遷
第二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與角色任務
第三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基礎知識
第四節 家庭評估之面向與主要內容
第五節 臺灣家庭社會工作服務類型
第六節 臺灣家庭保護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
第七節 臺灣家庭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發展的反思
第八章 兒少保護與福利服務/游美貴
第一節 理解兒少身心發展
第二節 邁入權利為導向的臺灣兒少福利發展
第三節 以權利為基礎的兒少保護工作
第四節 以家庭為中心的兒少保護實務工作取向
第五節 社安網下兒少保護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
第九章 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張秀玉
第一節 身心障礙的概念與服務輸送現況
第二節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實務
第三節 發展遲緩的概念與早期療育服務輸送現況
第四節 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
第十章 長者社會工作/梁慧雯
第一節 老化社會
第二節 老人學相關理論
第三節 長者的身心發展
第四節 長者權益的保障
第五節 長者社會工作
第六節 復原力取向的長者社會工作
第七節 長者社會工作的倫理議題
第四篇 次級專業實務領域與團隊合作
第十一章 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溫信學
第一節 身心健康/個人健康與健康照顧議題
第二節 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演進歷程
第三節 社會工作在醫療健康場域的核心知能
第四節 社會工作在健康照顧領域的實務
第五節 社會工作在健康照顧場域的倫理議題
第十二 章 精神健康與照顧服務/陳玟如
第一節 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念
第二節 精神健康服務之歷史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心理健康的照顧模式
第四節 精神健康照顧的社會工作角色
第五節 臺灣精神健康照顧的潛在爭議
第六節 精神健康照顧的價值與倫理
第十三章 學校社會工作/陳玫伶
第一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認識學校社會工作歷史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知識基礎
第四節 學校社會工作者多元角色與未來的挑戰
第五節 學校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議題
第十四章 暴力、受害者和刑事司法/簡美華
第一節 社會工作與司法矯治相關議題
第二節 社會工作在司法領域專業服務之歷史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刑事司法相關理論
第四節 社會工作在司法相關場域之實務
第五節 司法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職責
第六節 司法和社會工作之價值與倫理議題
第五篇 新興領域
第十五章 創傷知情照顧與社會工作/吳書昀
第一節 認識創傷
第二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要素
第三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實施原則
第四節 創傷知情照顧的應用
第十六章 資訊科技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林秉賢
第一節 數位化時代中的社會工作
第二節 數位化時代與社會工作處遇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數位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主編序】
「社會工作概論」是社會工作專業養成教育的重要入門必修課程,不僅要能夠讓學生「認識」專業基礎概念,更要讓學生能夠產生專業意義和價值感。因此,「社會工作概論」教科書要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專業哲學(目標)、理論取向(觀點)與服務作法(手段)三者之關連性、正當性和有效性,以及認可專業角色之價值性。再者,本書《社會工作概論》以「社會變革的推手」為副標題,主要是希望讓社會工作入門學習的新人能在初學時就掌握社會工作發展趨勢,有較為明確的觀點之外,更希望能認識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各專業領域的實務發展歷史與現況、社會工作者的多元角色和重要議題,以及有哪些價值和倫理議題。
本書主要說明實踐社會工作的社會正義,絕非只有針對個人與家庭處置,反而是要採取新的觀點檢視個人與家庭發展上,在環境系統中的各種面向之障礙,尤其是以正向觀點提供社會工作的使命和價值。全書(1)介紹社會工作的本質和知識與方法的專業服務基礎;包括社會工作專業國內外發展歷史、社會工作服務的哲學(含理論)觀點和專業助人服務的介入方法,以幫助學生有基礎概念和建構對社會工作之價值思辨。(2)針對社會工作主要的執業場域,除了服務對象的基礎知識,還另外說明多元的專業角色,以及實務領域工作內容外,亦討論此一場域涉及的專業價值與倫理議題。期望能讓學生體會到社會工作的專業角色和服務方式的價值和有意義感,以引發學生認識專業內涵的興趣。
本書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篇「總論」,以案例開頭說明何謂社會工作之意義和典範轉移,並指出社會工作在實務上面臨的價值困境,以及實務工作者的態度與熱忱常影響服務效能。第二章主要介紹我國與西方社會工作專業歷史,並討論第一章案例的不同歷史觀點會有的可能處置。第三章簡介社會工作對人權與社會經濟正義的觀點和實踐,希望能讓讀者更進一步深思社會正義的意義和社會工作會面臨實踐社會正義的挑戰。
第二篇「服務輸送與社會工作介入」,介紹社會工作的服務輸送與方法。第四章針對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與行政管理做出說明,社會工作如何在行政層次上做出資源分配和完成社會資源的遞送。第五章則對案主需要,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不同層次,運用不同理論知識與技巧針對系統進行介入。期望讓讀者能理解社會工作的多元視角和多層次的系統介入;尤其是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中視和鉅視層次上,扮演維護案主利益之角色。
第三篇「主要人口群與初級專業實務領域」,針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主要領域的實務工作為主,這意指社會工作專業主要負責的服務。對於經濟弱勢者要協助什麼,不容易有明確的政策,但在第六章主要介紹我國政府對經濟弱勢者的救助工作是怎麼做的。第七章重點在指出隨著社會發展,家庭功能轉變和弱化,家庭需求不斷增加,使家庭社會工作成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主要重點,其服務多樣性希望能強化家庭的照顧功能。第八章介紹國內兒童少年保護與福利服務工作,尤其有專節介紹社會安全網面臨的挑戰。第九章介紹國內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第十章則介紹對於長者的社會工作。其重點都不是只有微視觀點的專業服務,更重要的還要討論弱勢人口群的權益保障。
第四篇「次級專業實務領域與團隊合作」,重點放在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次級領域。這些領域中,社會工作者只是服務團隊的一員,常受制於團隊領導期待扮演協助的角色,但社會工作者常要遵守專業使命與職責時,有時會陷入倫理兩難困境。第十一章醫療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這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專業服務。社會工作者要能提供有醫療照顧需求的案主在心理社會面向需求之服務,並維護醫療照顧過程中的權益。第十二章介紹我國精神健康與照顧服務,在精神健康照顧上不只是要能獲得好的醫療照護,並且如何與社會融合,社會復健工作就成為社會工作專業重要的服務。第十三章介紹學校社會工作的歷史演變,以及學校社會工作面對當前社會發展下的挑戰,學校社會工作知識基礎與角色職責。第十四章主要以刑事司法議題有關的偏差與犯罪行為的處遇,以及對受害者保護救濟;尤其是新訂的《少年事件處理法》更倚重社會工作專業處遇。社會工作者不僅參與偏差行為的預防與處置,更要在利害相關者之間提供社會正義的維護。
第五篇「新興領域」,介紹社會工作新興知識與方法運用在社會工作領域,其中創傷知情的照顧與資訊科技這二種新知運用在災難復元、保護與機構管理和提升服務品質上均相當重要;尤其是AI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工作效率和管理績效帶來更大的衝擊。
整體說來,本書有幾個特色:
其一,強調社會工作不僅在協助已處於困境中的個人與家庭,更要從生態系統與優勢取向評估個人面對困境中的需求和外在限制,強調社會工作者必須積極扮演倡導與增權角色,與案主系統一起介入處理外在環境限制與不公。
其二,各章內容均期待能結合國內社會文化脈絡,介紹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與服務現況,以及討論相關議題。
其三,為能增進各章之間的整合與內容分量的一致性,除了主編會閱讀各章作者所撰寫內容、架構和字數,並回饋修正意見之外,並請國內二位社會工作教授級別的學者進行匿名審查,提供修正意見。
其四,為能增進教學效果,在每一章之後提出學習資源、實務組織介紹、學習與反思問題和學習活動。
其五,作者之間有共識,必須多引用國內外較新的文獻參考寫作,並且避免過度引用國內外現有中文教科書文獻。
其六,不特別開闢專章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而是儘量由各章作者在各章中提出主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每一位共同作者,因為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要寫出深入淺出的文章,並不容易。除了建立LINE群組溝通之外,大家還共同討論英文統一翻譯的中文用詞和提供教學教師資源,這方便編輯和校閱之外,也讓群組成員相互瞭解,並掌握進度。其中對於「案主」與「服務對象」一詞的使用,由於各有立場和看法,並且國外文獻至今大多使用“client”、部分使用“service user”,故由各章作者自己決定或交互使用。本書如有未盡事宜,請教師與讀者不吝指教,以作為下次改版努力之目標。
曾華源
立即查看
心理學(第五版)
系列名:心理學
ISBN13:9789861919065
出版社:心理
作者:葉重新
裝訂/頁數:平裝/616頁
規格:23cm*17cm*2.5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0/05/05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學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彙整國內外心理學重要的理論學說及研究結果,全書深入淺出、簡明易懂,並以許多舉例闡述說明,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適合華人大專院校之心理、教育、社會、輔導、商學、企業管理、醫學、護理、大眾傳播、社會工作、政治、法律、語文、家政、兒童福利、體育、宗教、廣告、軍事、警政、公共行政、心理復健等學系及其相關科系學生修習心理學課程之用。
本書是心理學入門的最佳書籍,以本書作為教材,將使教師教學輕鬆,學生學習愉快並能建立心理學的基礎。此外,本書對教師進修或一般社會人士自我充實及成長,皆裨益良多。
目錄
第一章 心理學緒論
第一節 心理學的涵義
第二節 心理學的發展
第三節 現代心理學的門類與發展取向
第四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心理學家的倫理道德
第二章 人類行為的生理基礎
第一節 神經元
第二節 神經系統
第三節 人腦的構造與功能
第四節 內分泌系統
第五節 遺傳與行為的研究
第三章 感覺歷程
第一節 感覺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視覺
第三節 聽覺
第四節 其他感覺
第四章 知覺歷程
第一節 知覺的特性
第二節 知覺的歷程
第三節 視知覺的發展
第四節 影響知覺的因素
第五節 超感知覺
第五章 意識與意識狀態
第一節 意識的本質
第二節 睡眠與清醒的週期
第三節 夢與作夢
第四節 催眠
第五節 靜坐冥想與超覺靜坐
第六節 藥物與意識改變
第六章 學習原理
第一節 古典制約學習
第二節 操作制約學習
第三節 觀察學習
第四節 認知學習
第七章 記憶與遺忘
第一節 記憶的類別
第二節 記憶的歷程
第三節 記憶的測量
第四節 遺忘的現象
第五節 增進記憶的方法
第八章 語言與思考
第一節 語言
第二節 思考的性質與類型
第三節 思考的心理歷程
第四節 思考與推理
第五節 問題解決
第九章 能力與創造力
第一節 心理能力
第二節 智力測驗的演進
第三節 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四節 智力的理論
第五節 創造力
第十章 動機與情緒
第一節 動機的性質
第二節 動機理論
第三節 生理性動機
第四節 心理性動機
第五節 情緒
第十一章 個人生涯的身心發展
第一節 身心發展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嬰幼兒期的身心發展
第三節 兒童期的身心發展
第四節 青少年期的身心發展
第五節 成年期的身心發展
第十二章 人格與人格測驗
第一節 人格的涵義
第二節 心理動力學派的人格理論
第三節 人本主義學派的人格理論
第四節 認知-行為論對人格的觀點
第五節 人格特質理論
第六節 人格的測量
第十三章 社會心理學
第一節 社會知覺
第二節 人際關係
第三節 社會影響
第四節 團體影響
第十四章 心理異常
第一節 心理異常的定義與診斷
第二節 焦慮症
第三節 體化症
第四節 解離症
第五節 情感性疾患
第六節 思覺失調症
第七節 其他心理異常
第十五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心理動力治療法
第二節 人本治療
第三節 行為治療
第四節 認知治療法
第五節 折衷取向治療法
第六節 生物醫學治療
第十六章 健康心理學
第一節 壓力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活方式與健康
第三節 維護心理健康之道
參考文獻
索引
立即查看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作者:林清山
出版社:東華
ISBN:9789576365102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次數分配及圖示法
第三章 集中量數
第四章 變異量數
第五章 相對地位量數
第六章 常態分配
第七章 積差相關
第八章 簡單直線迴歸與預則
第九章 集合、概率和期望值
第十章 推論統計的基本概念
第十一章 一個母數的假設考驗和區間估計
第十二章 兩個母數的假設考驗
第十三章 X2考驗及G2統計法
第十四章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十五章 多重比較
第十六章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十七章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其他設計
第十八章 趨向分析
第十九章 共變數分析
第二十章 其他重要相關統計法
第二十一章 淨相關、部分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
第二十二章 一般線性模式在統計下的應用
第二十三章 因素分析
第二十四章 無母數統計考驗
立即查看
心理學概論:通往心智與行為之門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精選當前心理學科學重要的理論取向與實徵研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心理學的廣泛內容,為進階課程奠定基礎。此外,本書鼓勵學生主動、深度學習,藉由學習目標、省思練習和章節摘要,理解並且反思重要理解以及科學證據。作者非常重視實務應用,除了心理學原本的應用領域以外,也提供學生多種自我認識、自我協助的資源,期望學生研讀本書時不僅充實專業心理學知識,更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永續經營人生。
本書特色
架構清晰:各章節皆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對應的摘要,幫助教師規劃進度及檢核學習成果,幫助學生自我評估學習精熟程度。本書提供專有名詞解釋,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重要概念。
內容整合:作者將不同章節的相關主題進行連結,例如:介紹神經系統的相關部位,則同時標註探討其功能的章節標籤,讓學生建立整體知識網絡,提高學習成效。
自主學習:每節均提供省思練習,可即刻回饋學習成果,並加深重點知識的記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目錄】
第01章 心理科學的基礎
1.1 常識心理學:心理學未必是「常見」或「普通知識」
1.2 心理學家的工作
1.3 心理科學史:時光旅行
1.4 當代心理科學與生理—心理—社會模式
1.5 心理科學的核心特徵
1.6 實驗研究:因果關係
1.7 非實驗研究:欠缺(些許)控制
第02章 腦與行為
2.1 神經系統
2.2 腦研究
2.3 大腦皮質
2.4 皮質下結構與內分泌系統
2.5 自我調節
第03章 人類發展
3.1 塑造發展的力量:先天與後天
3.2 生理與知覺發展
3.3 情緒與社會發展
3.4 語言、認知與道德發展
第04章 感覺、注意與知覺
4.1 感覺
4.2 視覺
4.3 聽覺
4.4 化學與軀體感覺
4.5 注意
4.6 知覺
第05章 意識狀態
5.1 意識狀態──覺察的多重面貌
5.2 催眠與冥想:放鬆⋯⋯
5.3 睡眠:夜間雲霄飛車
5.4 藥物改變的意識:高低起伏
5.5 後設認知
第06章 制約與學習
6.1 學習的基本原理
6.2 古典制約
6.3 操作制約
6.4 觀察學習
6.5 認知學習
第07章 記憶
7.1 一般記憶模式
7.2 感覺記憶與短期(工作)記憶
7.3 長期記憶
7.4 記得與遺忘
7.5 長期記憶的正確性
7.6 改善記憶
第08章 認知、語言與創造力
8.1 認知的基本單位:心像、概念與語言
8.2 問題解決
8.3 直覺、決策與認知偏誤
8.4 創造性思考
第09章 智力
9.1 界定人類智力
9.2 測量智力
9.3 智能優異與障礙
9.4 影響智力的遺傳與環境因素
9.5 情緒智力
第10章 動機與情緒
10.1 動機的基本原則
10.2 生理動機
10.3 刺激與習得動機
10.4 情緒的四個層面
10.5 情緒層面的連結:情緒理論
10.6 正向情緒與樂觀
第11章 生理性別、心理性別與性行為
11.1 性發展與性取向
11.2 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
11.3 性關係
第12章 性格與個別差異
12.1 性格理論
12.2 特質:性格的基石
12.3 性格衡鑑
12.4 影響性格的因素
第13章 健康心理學
13.1 生理—心理—社會與行為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13.2 壓力與健康
13.3 藉由因應而改善健康
13.4 壓力管理
第14章 精神疾病
14.1 心理病理學:分類與成因
14.2 精神病
14.3 情感症與性格疾患
14.4 焦慮症與焦慮相關疾患
第15章 治療
15.1 心理治療的起源與有效性
15.2 行為治療
15.3 認知與人本治療
15.4 醫學治療
第16章 社會思考與社會影響
16.1 社會團體的基本原則
16.2 態度
16.3 社會影響
第17章 利社會與反社會行為
17.1 親和與吸引
17.2 利社會行為:幫助他人
17.3 反社會行為:攻擊、衝突與偏見
立即查看
心理學概論 (Simply Psychology)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