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復健及物理醫學:臨床篇 (2版)
作者: 連倚南
版次: 2
ISBN: 9789863683612
出版社: 合記
出版日期: 2019/11
重量: 1.66 Kg
#健康科學
#復健醫學
定價: 1500
售價: 1425
庫存: 庫存: 2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復健及物理醫學:臨床篇(第二版) 460-075C-2 定價 1,500 ISBN 9789863683612 作者/出版社 *連倚南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0/2 內容簡介 本書是繼2013年由台灣復健醫學界之領航者及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出版《復健及物理醫學》之後,作者再度大幅更新內容,使本書更具深度及內涵。全套書共分為「基礎篇」與「臨床篇」兩冊,囊括復健醫學所有範疇,內容包括作者的臨床診療經驗及台灣個案的珍貴資料,尤其近幾年來在超音波檢查之臨床應用,與超音波導引下注射技術之進步引起了軟組織疾病治療上之革命性改變,並帶動了再生醫學的進步與普及。此外,震波儀器之改良使得在臨床應用上更加普及化,以及針對中樞神經疾病方面,發展出對大腦皮質施以磁波或直流電刺激,或利用人工智慧科技與機器人來輔助治療等進展,均闢專章探討,理論與實務兼具,實為國內復健醫學最完整之中文教材,提供有志於復健醫學的醫師及相關醫事人員參考學習之用。 目錄 第一部 神經系統疾病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Neurologic Disorders) 第1章 腦中風之復健 3 第2章 創傷性腦外傷後的復健 33 第3章 脊髓損傷之復健 51 第4章 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復健 83 第5章 周邊神經系統疾病之復健 103 第二部 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第6章 骨折的復健 121 第7章 關節疾病之復健 137 第8章 截肢復健 165 第9章 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之復健 179 第10章 肌肉疾病之復健 195 第11章 軟組織疼痛之復健 209 第12章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復健 227 第三部 運動醫學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Sport Medicine) 第13章 運動醫學綜論 261 第14章 運動生理學 265 第15章 運動傷害學 287 第16章 運動員之運動禁藥管制 325 第17章 殘障運動競技發展簡史及其分級分類 337 第18章 運動員的健康管理 341 第19章 特殊族群的運動處方 351 第四部 小兒疾患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Pediatric Disorders) 第20章 早期療育 369 第21章 腦性麻痺之復健 383 第22章 脊柱裂之復健 397 第23章 小兒骨科疾病之復健 415 第五部 其他疾患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Other Disorders) 第24章 心臟血管疾病之復健 451 第25章 胸腔疾病之復健 459 第26章 老年復健 479 第27章 長期照護之復健介入 499 第28章 安寧照護之復健介入 519 第29章 癌症之復健 531 第30章 燒燙傷復健 567 索引 613

為您推薦

復健及物理醫學:基礎篇 (2版)

復健及物理醫學:基礎篇 (2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復健及物理醫學:基礎篇(第二版) 460-075C-1 定價 1,700 ISBN 9789863683605 作者/出版社 *連倚南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0/2 內容簡介 本書是繼2013年由台灣復健醫學界之領航者及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出版《復健及物理醫學》之後,作者再度大幅更新內容,使本書更具深度及內涵。全套書共分為「基礎篇」與「臨床篇」兩冊,囊括復健醫學所有範疇,內容包括作者的臨床診療經驗及台灣個案的珍貴資料,尤其近幾年來在超音波檢查之臨床應用,與超音波導引下注射技術之進步引起了軟組織疾病治療上之革命性改變,並帶動了再生醫學的進步與普及。此外,震波儀器之改良使得在臨床應用上更加普及化,以及針對中樞神經疾病方面,發展出對大腦皮質施以磁波或直流電刺激,或利用人工智慧科技與機器人來輔助治療等進展,均闢專章探討,理論與實務兼具,實為國內復健醫學最完整之中文教材,提供有志於復健醫學的醫師及相關醫事人員參考學習之用。 目錄 第一部 復健醫學總論(General Concep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第1章 臺灣復健醫學的發展 3 第2章 復健醫學之基本概念 11 第3章 復健之醫學倫理及相關法規問題 23 第4章 復健醫療之行政問題 37 第5章 國際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及其應用 47 第二部 復健醫學相關評估及處置(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第6章 認知神經心理功能之評估及處置 61 第7章 心理情緒功能之評估及處置 77 第8章 溝通障礙的評估及處置 89 第9章 吞嚥障礙的評估及處置 101 第10章 運動功能之評估及處置 119 第11章 協調、平衡功能之評估及處置 143 第12章 高張肌肉的評估及處置-痙攣與僵直 153 第13章 感知功能之評估及處置 175 第14章 日常生活活動之評估 197 第15章 社會經濟狀況之評估及處置 207 第16章 無障礙環境之評估及處置 215 第三部 復健醫學相關診斷技術(Rehabilitation Diagnostic Techniques) 第17章 超音波檢查於復健醫學的應用 235 第18章 超音波檢查應用在肌肉骨骼神經疾病的診斷 267 第19章 電學診斷及臨床應用 287 第20章 步態分析 335 第四部 復健醫學相關治療技術與特殊處置工具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Special Equipment) 第21章 物理因子之原理及其應用 363 第22章 物理治療 397 第23章 手法矯治-復健醫師觀點 407 第24章 職能治療 425 第25章 輔助科技與復健輔具 491 第26章 創新科技及機器人在復健醫學之應用 537 第27章 神經性排尿障礙之處置 551 第28章 神經性腸道功能障礙之處理 573 第29章 骨骼肌肉系統之注射手法 589 第30章 肉毒桿菌毒素在復健醫學之應用 615 第31章 超音波導引注射在復健醫學之應用 629 第32章 震波治療在復健醫學之應用 659 第33章 再生醫學在復健醫學之應用 679 第34章 經顱磁刺激療法於神經復健之應用 697 第35章 輔助與替代醫療 717 索引 729

原價: 1700 售價: 1615 現省: 85元
立即查看
骨科物理治療學(上冊)(Orthopedic Physical Therapy) (4版)

骨科物理治療學(上冊)(Orthopedic Physical Therapy)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骨科物理治療學(上) ISBN13:9786269567232 出版社:禾楓書局 作者:徐阿田;王子娟-主編;王子娟;何兆邦;林燕慧;徐阿田;柴惠敏;曹昭懿;詹美華;陳譽仁;陳翰裕;趙遠宏;蘇錦勤-著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6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2/02/25 中文圖書分類:骨科 骨科物理治療學(下) ISBN13:9786269567249 出版社:禾楓書局 作者:徐阿田;王子娟-主編;丁于旻;朱彥穎;李瑋君;林居正;林燕慧;邱創圓;唐詠雯;柴惠敏;曹昭懿;陳文玲;陳昭瑩;陳月霞;陳怡靜;楊柏毅-著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5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2/03/14 中文圖書分類:骨科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內第一套有系統的介紹骨科物理治療學的中文教科書,作者群集合了國內各物理治療學系在骨科各個次領域研究、教學具有專長的教師,以國考指定必修內容為基礎,佐以本土知識、經驗與研究成果之說明,盡心投入本書的撰述而成。 第四版新增四個章節,包括第14章脊柱側彎、第18章急救物理治療與緊急處置、第20章燒燙傷、第22章尿失禁,使本書的內容又更加紮實豐富。   書中內容十分完整,包含將近千張的各種治療手法照片與解剖圖,解說詳盡、資料豐富,不僅適合國內大專院校物理治療學系骨科物理治療課程教學使用,對臨床實務也十分有幫助,值得仔細研讀及永久珍藏。   上目錄 第1 章 骨科物理治療學:基礎與原理 第2 章 操作治療簡介 第3 章 運動治療簡介 第4 章 顳頷關節 第5 章 頸椎 第6 章 肩關節 第7 章 肘關節 第8 章 腕部與手部 第9 章 髖關節 第10 章 膝關節 第11 章 踝及足部 下目錄 第12 章 腰椎 第13 章 骨盆 第14 章 脊柱側彎 第15 章 關節炎 第16 章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物理治療 第17 章 運動傷害 第18 章 急救物理治療與緊急處置 第19 章 肌肉骨骼系統手術後之物理治療 第20 章 燒燙傷 第21 章 產前與產後運動  第22 章 尿失禁 附錄 特殊檢查

原價: 800 售價: 760 現省: 40元
立即查看
骨科物理治療學(下冊)(Orthopedic Physical Therapy)4/e (4版)

骨科物理治療學(下冊)(Orthopedic Physical Therapy)4/e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骨科物理治療學(上) ISBN13:9786269567232 出版社:禾楓書局 作者:徐阿田;王子娟-主編;王子娟;何兆邦;林燕慧;徐阿田;柴惠敏;曹昭懿;詹美華;陳譽仁;陳翰裕;趙遠宏;蘇錦勤-著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6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2/02/25 中文圖書分類:骨科 骨科物理治療學(下) ISBN13:9786269567249 出版社:禾楓書局 作者:徐阿田;王子娟-主編;丁于旻;朱彥穎;李瑋君;林居正;林燕慧;邱創圓;唐詠雯;柴惠敏;曹昭懿;陳文玲;陳昭瑩;陳月霞;陳怡靜;楊柏毅-著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5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2/03/14 中文圖書分類:骨科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內第一套有系統的介紹骨科物理治療學的中文教科書,作者群集合了國內各物理治療學系在骨科各個次領域研究、教學具有專長的教師,以國考指定必修內容為基礎,佐以本土知識、經驗與研究成果之說明,盡心投入本書的撰述而成。 第四版新增四個章節,包括第14章脊柱側彎、第18章急救物理治療與緊急處置、第20章燒燙傷、第22章尿失禁,使本書的內容又更加紮實豐富。   書中內容十分完整,包含將近千張的各種治療手法照片與解剖圖,解說詳盡、資料豐富,不僅適合國內大專院校物理治療學系骨科物理治療課程教學使用,對臨床實務也十分有幫助,值得仔細研讀及永久珍藏。   上目錄 第1 章 骨科物理治療學:基礎與原理 第2 章 操作治療簡介 第3 章 運動治療簡介 第4 章 顳頷關節 第5 章 頸椎 第6 章 肩關節 第7 章 肘關節 第8 章 腕部與手部 第9 章 髖關節 第10 章 膝關節 第11 章 踝及足部 下目錄 第12 章 腰椎 第13 章 骨盆 第14 章 脊柱側彎 第15 章 關節炎 第16 章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物理治療 第17 章 運動傷害 第18 章 急救物理治療與緊急處置 第19 章 肌肉骨骼系統手術後之物理治療 第20 章 燒燙傷 第21 章 產前與產後運動  第22 章 尿失禁 附錄 特殊檢查

原價: 800 售價: 760 現省: 40元
立即查看
復健醫學 (2版)

復健醫學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復健醫學(第二版) 作者:連倚南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059 簡介: 在醫療過程中,全方位的復健是非常重要的,本書為了因應科技或醫學飛快的進步,而邀約國內一流復健醫學專家共同執筆更新版本,全書共五大部分36章,從臺灣復健醫學之發展論起、解說復健醫學基本概念、團隊介紹及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第二部分為復健醫學相關評估與處置,從心理、感知及運動、溝通障礙、平衡和協調功能,以及吞嚥障礙與日常生活活動等評估與處置,第三部分為神經系統疾病之復健,如腦中風、創傷性腦損傷、脊髓損傷等;第四部分為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如骨折、關節疾病、截肢、疼痛等復健;第五部分為其他疾患之復健,如小兒、心臟及胸腔等疾病之復健,其中有新增燒燙傷之復健部分,全書內容豐富完整,理論與實務並重,是復健學系及醫學相關學系復健醫學的教科書,對於學習復健醫學之讀者也非常有助益。 再版序 本書於2011年初版時,鑑於讀者的殷切期待,匆匆出版,出版後發現多處誤植未能及時勘正,雖經上網刊出勘誤表,編輯群仍然深感不安,除衷心對讀者表示歉意外,希望再版時能努力加以改正。雖然如此,本書出版後,深受讀者的喜愛,首版初刷很快就售完,只得再增刷。 時間過的真快,一晃已過六年,在這一段時間,無論科技或醫學,都有飛快的進步,因此在去年秋天本書出版已滿五年時,召開了編輯會議,準備再版,除了內容改寫,各種資料的更新以外,在章則的編排方面亦勞煩編輯委員重新整理,以群組方式出現,以方便讀者的學習與查閱,最後亦再添加了一章燒燙傷復健,這是兩年前台灣八仙樂園彩色粉爆案之不幸事件後,台灣復健醫學界的介入與治療,所得成績刷新過去對燒燙傷治療的記錄,深獲國內外醫界的讚揚,我們希望添加這一章,能讓讀者瞭解燒燙傷復健治療的最新進步。 本書將以新的面貌與讀者見面,期待本書的再版,能帶給讀者更新的復健醫學的新知,對學習復健醫學更有幫助。 臺大醫學院復健科名譽斆授 財團法人台北市連倚南教授復健醫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連倚南 2017年仲夏於臺北 目錄: Q編輯委員及作者簡介 iii 初版序(連倚南教授) xi 再版序(連倚南教授) xiii PART 1 復健醫學總論(General Concep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1 chapter 1 臺灣復健醫學的發展 3 chapter 2 復健醫學之基本概念 13 chapter 3 復健醫療團隊介紹 27 chapter 4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37 PART 2 復健醫學相關評估與處置(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45 chapter 5 心理功能之評估與處置 47 chapter 6 感知功能之評估與處置 63 chapter 7 溝通障礙之評估與處置 79 chapter 8 運動功能之評估與處置 87 chapter 9 平衡、協調功能之評估與處置 113 chapter 10 肌肉張力之評估與處置-痙攣與僵直 123 chapter 11 吞嚥障礙之評估與處置 133 chapter 12 心肺功能之評估與訓練-運動生理學 143 chapter 13 神經性排尿與排便障礙之評估與處置 157 chapter 14 日常生活活動之評估與處置 169 chapter 15 社會經濟狀況之評估與處置 179 chapter 16 無障礙環境之評估與處置 187 PART 3 神經系統疾病之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Neurologic Disorders) 209 chapter 17 腦中風之復健 211 chapter 18 創傷性腦損傷後之復健 243 chapter 19 脊髓損傷之復健 261 chapter 20 周邊神經系統疾病之復健 277 chapter 21 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復健 287 PART 4 肌肉骨骼系統疾病之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305 chapter 22 骨折後之復健 307 chapter 23 關節疾病之復健? 321 chapter 24 常見之運動傷害 353 chapter 25 截肢之復健 365 chapter 26 其他骨疾病之復健 385 chapter 27 肌肉疾病之復健 397 chapter 28 疼痛之復健 405 PART 5 其他疾患之復健(Rehabilitation for Other Disorders) 429 chapter 29 小兒疾病之復健 431 chapter 30 心臟疾病之復健 443 chapter 31 胸腔疾病之復健 455 chapter 32 老年復健 469 chapter 33 長期照護之復健介入 489 chapter 34 癌症復健與安寧照護 507 chapter 35 特殊族群之運動處方 527 chapter 36 燒燙傷復健 541

原價: 1350 售價: 12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
吞嚥機轉:以臨床解剖及生理學探討 (1版)

吞嚥機轉:以臨床解剖及生理學探討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吞嚥機轉:以臨床解剖及生理學探討 作者:吳崇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9579282574 簡介: 本書從吞嚥的解剖及生理學開始,循序漸進地為讀者介紹口腔期、咽部期、食道期的運作過程,並探討吞嚥正常者及吞嚥困難者在吞嚥機轉上的異同。此外,作者進一步分析吞嚥困難的神經性病因與結構性病因,並為讀者延伸說明動作學習理論的概念。在吞嚥的診斷與處置方面,作者詳細描述各類影像診斷方法及治療策略。在著重理論架構及強調實證研究的同時,亦極其重視研究結果的未來發展與應用。全書提供清晰易懂的全彩圖表、重點摘要、學習問題,有助於讀者理解章節內容並加以內化,是一本適合各醫療領域人員閱讀的吞嚥專書。不論是醫師、護理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藥師與心理師,都能從本書獲得完整的吞嚥基礎知識,進而對吞嚥照護有更明確的努力方向。 序言: 本書介紹 (Introduction) 之所以會出版Clinical Anatomy of Physiology of the Swallow Mechanism的修訂版,是由於吞嚥困難及其處置相關的學問永無止境的增加。雖然參與吞嚥的構造本身並沒有改變,和2005年之前的初版所述內容並無二致,然而我們對吞嚥生理功能的概念與認識,以及各構造之間如何去協同運作的了解已進步許多。我們深信吞嚥困難的診斷及處置必須以對呼吸消化系統的觀察、推斷或生理假說作為基礎。自第一版出版後,此領域各方面已有大幅成長,包括生理現象的測量及影像的證據基礎、較多樣本數的研究、結合語言治療、醫學、護理、職能及物理治療及影像科技的跨專業領域的合作也隨之增加。 本書的章節安排 (Organization Of Clinical Anatomy & Physiology Of The Swallow Mechanism) 如同在初版中,我們將修訂版的內文以促進臨床思考的方式編排,使章節能引導讀者了解在診斷評估上會遇到的結構以及功能。首先從口腔(第一章)開始,這部分可能可以視診來評估,接下來的章節是咽部(第二章)及食道(第三章),這部分可能需藉由放射影像和內視鏡評估。第四章則是探討吞嚥的控制,並由中樞神經系統的角度整合前面三個章節所提到的內容,並提及可能會改變吞嚥過程的正常變異及外在影響因素,因為這些情形可能在臨床上遇到。第五章則詳細介紹了吞嚥機制的常規臨床評估和影像技術,也涵蓋了放射學的範圍。在一個強調多專業教育模式對病患有較佳效果的醫療保健環境下,團隊中成員對其他成員的專業有基本的認識也變得愈來愈重要。第六章與第七章中闡述成人常見的異常問題以及其吞嚥受影響時背後的生理意義。第八章和第九章則檢視現今處置方法的生理意義。 第二版中的新增內容 (New To The Second Edition) 第二版的內容作了大幅更改,而這些更改是基於在初版出版後,我們從許多老師及學生那邊收到的回饋,這使我們感到非常開心。由於這本書是以解剖及生理為主的教科書,視覺呈現的提升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這些視覺提升包含了彩圖風格線條的一致性;為了協助學生學習,我們將顯示不同位置角度的截面圖、額外也加入了用來增加吞嚥構造視覺呈現的圖片,我們將這些圖片的重點放在頭部、頸部及胸腔之間的交互關係。並且額外加入神經支配、動靜脈血液供應及淋巴系統的影像及繪圖,這些都收錄在附錄B中。文字上的修正則包括了第四章正常吞嚥的控制內容的大幅擴充,擴充內容包含了詳細的吞嚥及其整合呼吸控制的神經生理。另外,共有兩個新章節:代償性治療策略的生理基礎(第八章),以及復健性治療策略的生理基礎(第九章),這兩個新章節重塑了處置方法的一些概念。關於本書的主要的研究參考資料皆已更新,可提供支持教科書內容的實證依據。 如何使用本書(How To Use This Text) 我們用平易近人的文字撰寫本書,並適當地穿插了醫療從業人員使用的專業術語。在每個章節中,皆設有臨床筆記表框以提供一些有趣的臨床案例,讓第一線照護人員了解一些常見或不常見的臨床表現及有益於進行臨床決策的資訊。為了幫助讀者掌握每一章的重點,各章也附有學習目標,可於教學時或自學時使用。我們同時也更新了每章的學習問題,並鼓勵讀者在臨床執行醫療決策時,能將解剖與生理的因素考慮進去,而這些學習問題的答案收錄於附錄C中。我們衷心希望如此能鼓勵並促成自動自發的學習。而當您循序漸進地閱讀每一個章節和主題時,我們也相信使用一個個假說驗證的科學方法來導入新知識,可協助您在職涯中建立強大的分析能力。 在發展及厚實您在吞嚥困難診斷與處置方法的能力的同時,我們也期盼您能在本書中及時地找到相關且能激發思考的資訊。 Kim Corbin-Lewis Julie M. Liss 目錄: 第二版序言 ix 關於作者群 xiii 致謝 xv 審閱者 xvii 譯者序 xix Chapter 1 口腔吞嚥構造之檢視 1 吞嚥的階段 2 吞嚥機轉的結構性架構 2 口腔內結構之視診 13 感覺受器 45 總結 46 學習問題 47 參考資料 48 Chapter 2 咽部吞嚥構造之檢視 51 咽部解剖學 55 吞嚥與呼吸 77 總結 79 學習問題 80 參考資料 80 Chapter 3 食道吞嚥構造之檢視 83 食道的結構 85 食道的神經支配 90 食道生理學 100 食道壓力測試 108 總結 110 學習問題 110 參考資料 111 Chapter 4 正常吞嚥的控制 115 參與吞嚥的核上(腦幹以上)構造 116 吞嚥的神經調控 118 吞嚥與吞嚥困難的模型 120 總結 132 學習問題 133 參考資料 133 Chapter 5 口咽與食道的直接與間接影像 137 解剖平面視圖 138 影像診斷方法 155 總結 178 學習問題 179 參考資料 179 Chapter 6 神經性吞嚥困難病因的生理基礎 185 神經性吞嚥困難 186 神經病理學 187 神經性吞嚥困難的臨床表現 194 總結 205 學習問題 205 參考資料 206 Chapter 7 結構性吞嚥困難病因的生理基礎 211 急性結構改變 212 漸進性的結構改變 228 頭頸癌 237 咽癌 240 喉癌 241 食道腫瘤 246 頭頸癌的放射治療 246 總結 249 學習問題 249 參考資料 250 Chapter 8 代償性治療策略的生理基礎 257 當前的治療理論模型 258 治療考量 259 代償性治療策略的生理基礎 260 總結 275 學習問題 275 參考資料 276 Chapter 9 復健性治療策略的生理基礎 283 肌力訓練 284 神經肌肉刺激 294 總結 297 學習問題 298 參考資料 298 附錄A 303 附錄B 307 附錄C 333 詞彙表 341 索引 357

原價: 900 售價: 855 現省: 45元
立即查看
華盛頓外科學手冊 (1版)

華盛頓外科學手冊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華盛頓外科學手冊 作者:李丞騏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5 條碼:9789868983540 簡介: 《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六版,對有外科問題之患者提出簡要與合理的處置方法。 這種方便攜帶的手冊是以使用者方便使用,大綱格式來繕寫,以確保對於有外科問題病患之處理,能有迅速查閱和有效實用的方法。每個主題都涵蓋了最重要,最先進的最新診斷和治療的資訊,盡可能幫助、提高您臨床決策的能力。 第六版的特色 盡可能幫助、提高您臨床決策的能力!! 新的內頁設計 全新針對外科病人的緊急情況之章節 每個章段中有最新的實證醫學,包含最近期的資訊和處理流程 在所有相關的解剖部位和疾病章節中納入微創技術 涵蓋所有在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講授的內容,包括小兒外科 提供對於外科疾病診斷和處置之簡要的準則和流程 前言 歡迎使用《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六版。我們外科部最重要的重點就是對於醫學生,住院醫師,專科醫師,醫師研究員,和執業外科醫生的醫學教育。此承諾在這一版的《華盛頓外科學手冊》中再明顯不過了。 我們外科部的教育重點有著豐富的傳統。在華盛頓大學外科部第一個全職的部長是Dr. Evarts A. Graham(1919~1951)。Dr. Graham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不僅僅是一位有著優秀技術的外科醫師,而且他眾所周知在會議上和巡房時鞭辟入裡的意見更為各個世代在他手下學習的外科醫師所景仰。Dr. Graham是美國外科醫學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並提出對於手術病患處置之許多影響深遠的貢獻。他在口服膽囊攝影術上的成就事實上幫助了華盛頓大學Mallinckrodt放射科系的建立。Dr. Graham是最早確定吸菸與肺癌流行病學關係的學者之一,對於因抽菸導致健康之不良影響等公共健康意識的提高有相當的幫助。 繼Dr. Graham之後,Dr. Carl Moyer(1951-1965)也相當成功。在華盛頓大學Dr. Moyer仍被視為一個傳奇的教育家。他特別出名的是他的床邊教學技巧,以及將病理生理學與病人照護的預後做連結。Dr. Walter Ballinger(1967-1978),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並將Halsted式的傳統融入住院醫師的教學中。Dr. Ballinger引進實驗室研究的重要性,並開始在部門中培養外科醫生/科學家的發展。Dr. Samuel A.Wells(1978-1997)是以建立外科部使其成為美國最有成就的學系部門之一為名。他不僅聘請世界一流的師資,並且更著重於研究和病人照護。Dr. Wells也對於未來外科學術領域領導者的教育非常重視。 正如之前的版本,《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六版結合以住院醫師為首的作者群,再加上教師共同作者們及資深編輯同時亦為敝部門負責教育的副主任Dr. Mary Klingensmith的協助。此住院醫師與教師一同參與的結合,幫助聚焦於章節中特別有助於外科學員的問題。此手冊的新版本提供了完整之更新後的文獻參考,這將有助於願意更深入地鑽研某特定主題之醫學生,住院醫師及執業醫師。本手冊並不試圖廣泛地涵蓋病理生理學或外科發展史,但它提出了對於病患全面性外科問題處置之簡短與邏輯性的方法。在每個章節中,作者試圖對於所給予的主題提供最新及最重要之診斷性與處置的資訊。我們試圖標準化每個章節,以便讀者不論主題為何均能夠最容易獲得其資訊。 第六版已經過章節的改編,並將重點放在明確性和一致性上。與之前的版本一樣,實證醫學已被納入各章節中,並包含最新的資訊和參考文獻以反映出現行之知識與實作。所有章段都經過了更新與重新繕寫,以反映現階段對於各主題之最新標準實作方法。這些更新皆已謹慎地編輯與整合,使頁面的內容大致上保持相同。我們的目的是保持內容簡要,方便攜帶,以及利於使用者來使用。 我真的很感謝Dr. Klingensmith,因為她對教育的熱忱和對於此任務特殊的貢獻。此外,我以華盛頓大學外科部的住院醫師以及教師們為榮,因其在第六版中完成了如此出色的工作。我希望,你會發現《華盛頓外科學手冊》在照護你有外科問題的病人時,是一本可以常常使用到的參考書籍。 目錄 1外科病患之整體與手術前後照護 1 2營養 41 3生命支持和麻醉 61 4體液、電解質和酸鹼異常 94 5止血和輸血治療 125 6傷口癒合和照護 150 7重症照護 182 8食道208 9胃 229 10小腸 246 11急性腹痛與闌尾炎 273 12結腸、直腸與肛門 291 13內分泌手術 324 14肝臟的手術性疾病 34 15膽道手術 363 16脾臟387 17腦血管疾病與血管導管置入 404 18胸腹血管疾病 417 19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434 20靜脈疾病,血栓,及淋巴水腫 449 21內分泌手術 466 22外傷手術 495 23移植 535 24燒傷 567 25皮膚和軟組織腫瘤 584 26疝氣602 27乳房疾病 617 28耳喉學科:頭頸部手術 642 29整形手外科 664 30心臟外科 695 31一般胸腔外科 723 32小兒外科 746 33神經外科急症767 34骨科外傷 785 35泌尿外科手術 813 36產科和婦科疾病 835 37常見的外科操作 857 38常見術後急症 880 索引887

原價: 1350 售價: 12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
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與導引注射-實務操作指南(Diagnostic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and Guided Injection: A Practical Guide) (1版)

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與導引注射-實務操作指南(Diagnostic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and Guided Injection: A Practical Guide)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與導引注射-實務操作指南(Diagnostic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and Guided Injection: A Practical Guide) 460-076C 定價 1,050 ISBN 9789863683667 作者/出版社 *吳威廷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0/1 內容簡介 近年來,超音波在診斷與處理肌肉骨骼病變上的使用越來越普及。 高頻探頭的解析度提升,以及相對可以負擔得起的較新型機器,使得超音波能被應用於「診間環境」。此外,超音波讓臨床醫師能以相對較簡易的方式融合儀器治療於臨床處置之優勢,使它們成為臨床檢查上必備的配備。進而可直接且即時地於臨床和解剖上進行比較。 無庸置疑的,超音波的使用為熟練的臨床醫師在實務上帶來相當大的助益,有助於回答有關患者病變及解剖學上的關係,也使他們能監測病況並提升侵入性處置的精確度。雖然目前已有許多非肌肉骨骼超音波的特別訓練課程,但特別針對肌肉骨骼超音波的課程則非常稀少。原因是要能準確地使用超音波需要有相對漫長的學習曲線,這意味著臨床醫師需相當努力才能取得相關能力。事實上,粗估少於5%風濕免疫科醫師有能力於日常行醫業務之中正確地使用超音波(Grassi et al 2004)。 本書的目的乃是對超音波使用於診斷與處理肌肉骨骼與運動醫學病變上,提供務實且方便使用的指引。本書是寫給脊骨矯治學、骨科學、骨病學派、復健學門、風濕病學、超音波學與運動醫學的醫師,適合作為剛開始將超音波運用於臨床處置上的初學 醫療人員或已有豐富經驗的醫師之隨身參考指引。 Peter Resteghini 物理治療暨運動與肌肉骨骼醫學顧問 肌肉骨骼超音波技術員 榮譽臨床訪問研究員 Homerton 大學醫院 英國倫敦 目錄

原價: 1050 售價: 99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新內科住院醫師鐵則-個案實戰指引 (1版)

新內科住院醫師鐵則-個案實戰指引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新內科住院醫師鐵則-個案實戰指引 作者:陳依凡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9 條碼:9789863683186 簡介: 內科醫師在臨床上常會面臨複雜且緊急的個案,因此需具備迅速掌握診斷重點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本書原著是由日本聖路加國際醫院出版,內容是將其「內科核心會議」之精華,由淺入深的架構彙整編寫,並提供個案說明,讓讀者能快速吸取相關必備資訊,以及學習該如何進行檢查與治療的要領。此新版本更深入內科核心,提供更進階及豐富的新知,不僅能成為醫學生及新手醫師從學習到診療之基本守則,亦是給各科住院醫師會診最佳的參考用書。 第三版序 目前醫學生及住院醫師必讀的《內科住院醫師鐵則》,是由2004~2005年度內科總醫師創辦的「內科核心會議」誕生的。2005年進入聖路加國際病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的我,也是曾經受教於著者老師們的世代。從負責初版及第二版編者岡田定醫師手中接下第三版重責大任時,我感到非常光榮,也十分戒慎恐懼。 《內科住院醫師鐵則》不單只是教科書,對醫學生及住院醫師而言,知道罕見疾病且能鑑別或許很重要,但提升臨床推理能力也很重要吧!然而,臨床現場最重要的,是將現有知識活用到最大極限,判斷緊急程度/重要性後,如何採取適當的行動。《內科住院醫師鐵則》就是以此為重點而編成的一本書。以臨床常見的病例為基礎,簡潔明瞭地整理絕對必要的知識,同時強調該如何進行檢查與治療。 這次負責編寫第三版的是2016年度內科總醫師—孫楽醫師、羽田佑醫師、池田行彦醫師。三位都是優秀的臨床醫師,也是非常優秀的臨床教師。隔了六年要改版時,他們首先開始調查本書是否真的符合醫學生與住院醫師的需求,針對本院醫學生與初期研修醫/後期研修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本書滿意的部分以及認為需要改善的部分。於是本書以由淺入深的架構編寫,基礎部分盡可能簡潔描述,並增加更進階的內容。 另外第三版特別在參考文獻上多花心思,盡量介紹新知識,同時也具體說明文獻的重要之處,不僅能更新自己的知識,也期盼能在教育後輩時派上用場。 改版企劃開始的一年後,經過多次與著者的討論,終於順利完成第三版。在極為忙碌的日子中,我們仍絲毫不馬虎地將前輩們傳下來的本書編寫得更好,因我深受他們的真摯、熱忱感動,也打從心底以他們為傲。 最後,能夠創造出這本好書,都多虧聖路加國際病院教學相長的好環境,在此感謝所有相關醫療人員。同時也深深感謝提拔我的岡田定老師,以及仔細校正的醫學書院出版社。 森 信好 聖路加國際醫院 感染科 副主任 2018年3月 目錄: A 值班時病房急找 1 發燒─給退燒藥觀察之前 2 2 休克─比起血壓,循環更重要 13 3 血氧濃度低下─最可怕的生命徵象異常! 22 4 意識障礙─不是昏厥就AEIOUTIPS 34 5 頻脈/緩脈─穩定?還是不穩定? 44 6 胸痛─不要遺漏4 killer chest pain! 57 7 腹痛─首先排除急性腹症! 69 8 血糖異常─太高或太低都要注意 80 9 噁心/嘔吐─以「NAVSEA」鑑別 93 10 失眠/譫妄─安眠藥也有陷阱 101 11 在病房遇到過敏─不要忘記過敏性反應和重症藥疹 109 12 其他(跌倒、自拔管路、點滴漏針) ─值班時任何電話都不能掉以輕心 117 B 內科急診入院新病人 13 肺炎─預想致病菌進行診療 126 14 氣喘發作/COPD惡化─喘鳴未必就是氣喘發作 140 15 急性心衰竭─Wet or dry? Cold or warm? 148 16 腦血管梗塞─發作後4.5小時內是關鍵 162 17 癲癇─不要慌,首先確保ABC 174 18 急性腎損傷(AKI)─要擅長處理AKI! 183 19 低血鈉症─血漿滲透壓高或低? 194 20 高血鉀症─廢話少說,再檢查一次並做心電圖 204 21 肝功能障礙─「是肝臟,還是膽囊」 213 22 急性胰臟炎─胰臟炎的病況也取決於水份補充 222 23 腫瘤急症─拯救癌症患者 230 C 治療住院患者時的煩惱 24 輸液─成也輸液,敗也輸液 240 25 營養─患者飲食不可未經計算 249 26 疼痛控制─痛覺是第五生命徵象 259 27 慢性腎臟病(CKD)─腎功能不是只看肌酸酐 267 28 動脈血氧分析判讀─導出隱藏疾病 278 29 類固醇使用方式─讓副作用最小 290 30 抗生素使用方式─要鎖定目標後使用抗生素 299 31 抗生素使用方式 應用篇─思考抗生素無效的可能性 308 後記 317 索引 319

原價: 600 售價: 5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病理學 (5版)

病理學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本書特色 ﹒依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病理學」課程標準編著,作者為臨 床和教學方面有多年經驗的病理科主治醫師,依其專長並兼 具臨床實務應用層面,充分納入醫學新知編寫而成,內容最 新、最正確,文字敘述流暢、深淺適中,適合醫護及相關科 系學生使用,並可作為臨床工作人員及在職進修者的最佳參 考書籍。 ﹒全書所附之病理圖片約數百幀,包括一般肉眼可見的標本 照片及鮮少機會接觸的顯微切片,用箭頭標示出重要特徵, 讓讀者能對疾病病理變化與細胞特性有更深的認識。期望能 在大量的照片引導下,加深讀者的印象,提高學習效果,章 末的「更多的病理照片」QR code可作為補充教材,為坊間 同類書籍所未及。 ﹒在介紹各系統常見的疾病之前,「疾病一覽表」可提供快 速查閱所介紹的疾病,「系統的構造和功能」QRcode可複 習各系統的正常解剖生理功能,有助於了解後續疾病的發生。 ﹒內容涵蓋近年護理師國考的歷屆考題,考試重點均以黑體 字標註以利學習,並篩選經典考題製成「學後測驗」,使讀 者更能掌握命題方向。「歷屆經典試題」QRcode提供線上 瀏覽大量試題,為最佳的課後延伸輔導教材。 相關產品 ‧ 幼兒生理病理學 ‧ 永大簡明道氏醫學辭典

原價: 940 售價: 893 現省: 47元
立即查看
語音聲學-說話聲音的科學 (1版)

語音聲學-說話聲音的科學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語音聲學:說話聲音的科學 系列名:溝通障礙 ISBN13:9789861914060 出版社:心理 作者:鄭靜宜 裝訂/頁數:平裝/438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1 出版日:2011/03/01 中國圖書分類:語音學;音韻學 內容簡介   我們每天都可以聽得到的語音,其中蘊含什麼奧妙呢?各種語音(子音、母音)應該怎麼分析呢?華語和英語以及其他語言的語音有何不同呢?聽和說之間又有什麼關連呢?   本書共有十八章,內容涵蓋廣泛,包括物理聲學基礎、語音信號處理、語音學、聲學分析和語音心理聲學等。並以本土語音的特性分析為主,同時兼容並蓄地涵蓋其他世界語音,是有志於從事語音聲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更是語言治療、語言學學生學習語音聲學的最佳良伴。 目錄 chapter 1聲波 chapter 2聲音信號與系統 chapter 3聲學共振系統的理論模式 chapter 4語音信號的數位處理 chapter 5語音聲學分析科技的演進 chapter 6母音的聲學理論 chapter 7母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8塞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9摩擦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10塞擦音與華語捲舌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11鼻音、鼻化母音與邊音等其他語音的聲學特性 chapter 12超音段的聲學特性─聲調和語調 chapter 13超音段的聲學特性─音段時長、言語速度和節律性 chapter 14嗓音音質的聲學分析 chapter 15語音聲學的臨床應用 chapter 16語音的合成 chapter 17由語音聲學推論語音的製造 chapter 18當語音知覺遇到語音聲學 附錄 1華語子音表 附錄 2台語子音表 附錄 3音階(musical note)、半音(semitone)和頻率(Hz)的對應表

原價: 500 售價: 4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

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 系列名:溝通障礙 ISBN13:9789577028532 出版社:心理 譯者:錡寶香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6/01/01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針對兒童可能出現的語言問題,提出理論介紹,以及評量與教學或語言療育之建議。全書涵蓋不同層面的語言習得或語言處理問題的介紹,包括:語意、語法、語用問題與教學,後設語言或語言覺識問題與教學,聽覺記憶問題及詞彙尋取困難與教學,閱讀與書寫表達問題與教學。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能引起更多人對兒童語言障礙的興趣與關注,也希望能提供家長、教師、語言治療師一些療育、教學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1章 溝通、語言與說話:基本概念的介紹 第2章 兒童的語言障礙:概觀介紹 第3章 語言障礙的鑑定與評量 第4章 語言療育與語言教學 第5章 提昇語意能力的教學 第6章 提昇語法能力的教學 第7章 提昇語用能力的教學 第8章 提昇兒童後設語言或語言覺識能力的教學 第9章 提昇聽覺記憶能力的教學 第10章 兒童的詞彙尋取困難與介入 第11章 提昇兒童閱讀能力的教學 第12章 提昇兒童書寫表達能力的教學

原價: 400 售價: 3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彩色圖說中風及腦傷的復健自療-專家教您居家運動DIY (1版)

彩色圖說中風及腦傷的復健自療-專家教您居家運動DIY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彩色圖說中風及腦傷的復健自療-專家教您居家運動DIY ISBN 9789861269276 作者/出版社 閆彥寧/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13/1 內容簡介 重量:0.15kg  頁數:272 裝訂:平裝  開數:菊32K  印刷:彩色 【新書簡介】 多年來,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也是導致成人殘障的主要原因。然而,患者若能在中風後把握時機,配合醫師、復健治療師做充分、正確的復健運動,則可將中風的後遺症降到最低。本書針對半身不遂患者,從臥床時期房間的佈置、肢體的擺放、給予病患被動運動,循序漸進到床邊坐起與躺下、站立練習、平地步行練習、上下樓梯等等復健運動與自理生活訓練,還包括輪椅、拐杖的選擇與使用,以彩色圖解的方式,協助病患逐步恢復自我照顧的能力,不僅是中風患者與家屬簡單有效的居家復健手冊,也是復健工作者的簡明參考書。

原價: 250 售價: 238 現省: 12元
立即查看
彩色圖說長期臥床者居家復健手冊-居家運動及護理指引 1 2014 <合記> (1版)

彩色圖說長期臥床者居家復健手冊-居家運動及護理指引 1 2014 <合記>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彩色圖說長期臥床者居家復健手冊-居家運動及護理指引 作者:趙雪平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1269689 書籍簡介: 隨著人口老化,因疾病導致臥床的病人日益增加。而長期臥床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極易出現壓瘡、吸入性肺炎、關節攣縮、骨質疏鬆、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形成、焦慮、憂抑鬱等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本書以彩色圖片與詳細文字解說,有系統的介紹長期臥床病人的體力恢復訓練、關節被動運動訓練、輔具的選擇,和患者的進食、更衣、大小便等日常衛生護理,以及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炎等併發症的預防與護理;提供照顧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人員、家屬及社區護理工作作者具體的指引。 序言 近年來隨著人口年齡老化以及因疾病導致的臥床患者越來越多。這些患者由於長期臥床,運動量急劇減少,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極易出現壓瘡、吸入性肺炎、關節攣縮、骨質疏鬆、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形成、焦慮、憂鬱等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如何為這些患者提供較全面的復健護理,是廣大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仍需解決的問題。 本書編寫者具有專業的護理知識、復健醫學知識以及臨床護理和復健治療工作經驗,在編寫過程中又參閱了經典的教科書及護理方面的最新文獻,力求內容新穎、淺顯易懂。 本書圖文並茂,具體而有系統地介紹了長期臥床患者的體力恢復訓練、關節被動運動訓練、家庭環境改造、輔助用具的選擇,以及患者的進食護理、大小便護理、更衣護理、日常衛生護理和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炎等併發症的預防和護理等知識。希望本書不僅能為長期臥床患者的家庭護理提供一定的幫助,同時也為社區護理工作有所啟發。 由於筆者水準有限,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中國衛生部醫政司康復醫學培訓中心 河北省人民醫院康復中心 趙雪平 周 策 目錄 一 概述1 臥床狀態與長期臥床/1 臥床狀態的發展/2 長期臥床的分級/2 長期臥床的原因/2 長期臥床的危害/4 二 長期臥床的預防和對策5 預防原發病/5 居家復健訓練/6 心理支持/29 護理人員的培訓/29 環境改造/29 三 居室環境改造及生活輔助具31 居室環境改造/ 31 生活輔助具/33 四 日常生活護理35 進食護理/35 排便護理/41 更衣護理/48 日常衛生護理/54 五 長期臥床併發症的預防64 壓瘡/64 直立性低血壓/7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71 墜積性肺炎/73 吸入性肺炎/76 骨質疏鬆症/79 關節攣縮/84 焦慮抑鬱/87 失眠/89

原價: 180 售價: 171 現省: 9元
立即查看
復健護理學(2版) (2版)

復健護理學(2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隨著社會、人文、科技、經濟、國家人口狀態的變化以及全球環境變遷,慢性疾病及意外傷害日益增多,而益發突顯出復健醫學與護理在醫療體系中之需求與重要性。復健醫療團隊小組成員中,復健護理師之角色在於凝聚各專業的功能,並提供病人達到最大自我照顧能力所需要的知識及照護技能之教育與訓練,使復健者達成預期之效果。   第二版修訂重點   ◆更新研究及統計數據、政策及法規。   ◆新增〈第17章 癌症復健〉,以及AI醫療導入復健醫學、感染COVID-19的復健與管理、網路成癮職能治療、機器人輔助動作治療、肌少症評估、整合資源與照顧模式提供長照服務流程、出院準備服務銜接長照服務2.0作業流程等內容。   本書提供復健護理專業背景所需要具備的知識及基礎能力,實為有志於復健護理專業者或其他醫護工作人員的優良參考書籍。 【目錄】 Chapter 1 復健護理基本概念 第一篇 生命基本功能維持之復健護理 Chapter 2 肺部功能復健維護 Chapter 3 進食與吞嚥功能復健維護 Chapter 4 心臟功能復健維護 Chapter 5 排便功能復健維護 Chapter 6 排尿功能復健維護 Chapter 7 皮膚完整性功能維護 第二篇 促進日常生活之復健護理 Chapter 8 關節活動與功能維護 Chapter 9 擺位與轉位 Chapter 10 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 Chapter 11 輔具應用與無障礙環境 第三篇 特殊疾患之復健護理 Chapter 12 脊髓損傷病人復健護理 Chapter 13 骨骼肌肉損傷病人復健護理 Chapter 14 神經系統病人復健護理 Chapter 15 特殊兒童復健護理 Chapter 16 老人復健護理 Chapter 17 癌症復健 第四篇 連續性照顧 Chapter 18 出院準備服務

原價: 600 售價: 5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 (1版)

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內容介紹 本書由攀岩博士(Climbing Doctor)Jared Vagy 親自撰寫,適用於所有層級的攀岩者,並提供能幫助讀者無痛攀登的重要知識,讀者可透過一系列的章節學習如何預防傷害產生,了解十種常見攀岩相關傷害的復健方法,並搭配詳盡的步驟說明各項動作的訓練流程。書中內容來自 Vagy 博士針對各種攀岩相關傷害累計數千小時的臨床治療經驗,以及過去 17 年投入的各種攀岩訓練成果(包含傳統攀登、運動攀登、抱石、人工攀登以及大岩壁攀登),其中更整合復健與攀岩動作模式的最新研究。 本書是《CLIMB INJURY-FREE : A Proven Injur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ystem》的中譯本。當初小編透過視訊與作者 Vagy 博士洽談取得翻譯權,並經由運動防護員 萬明岳先生細心翻譯,再請到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前理事長 李恆儒博士審閱,希望能將本書的防傷與復健知識正確傳達給讀者。本書不僅適合攀岩愛好者、教練與物理治療人員,也適合其他容易有肩頸、手肘、手指、手腕等部位問題的運動者。 除了書上印刷的詳細動作示範之外,Vagy 博士也在 theclimbingdoctor.com/video 網址提供付費防傷復健線上示範影片,價格是 19.99 美元,小編也為繁體中文版讀者向作者爭取到福利,只要輸入本書內的折扣碼即可享 5 折優惠。 此外,在製作的最後階段,特別邀請到中華民國攀登協會理事長 張以青、臺灣戶外攀岩協會理事長 李涵茹、攀躍物理治療所院長 謝牧潤,以及樂橙物理治療所院長 楊奇恩等專家搶先鑑賞,並獲得一致好評。他們的推薦請看下文介紹。 [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前理事長 李恆儒博士推薦 ] 運動傷害的預防與恢復一直是運動醫學領域中的重要課題,而《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 (Climb Injury-Free)》這本書在攀岩這項獨特且挑戰性的運動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系統化且科學化的預防傷害發生的方法。作者 Jared Vagy 博士憑藉其豐富的物理治療經驗,結合攀岩運動的特性,從運動生物力學、肌肉功能、核心力量等多種角度出發,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攀岩傷害預防的系統。這本書不僅適合專業攀岩運動員,也同樣適合喜愛攀岩的業餘愛好者,甚至讓運動醫學專業人士學習與參考。 本書的亮點在於其細緻的指導內容。每一個動作和訓練都有具體的步驟和清晰的圖解,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與應用。不論是預防傷害的暖身運動、核心強化訓練,還是針對特定部位的復健動作,如肩關節、手肘和手指的訓練,本書都提供了專業而實用的指導,讓讀者能夠針對自己的需求設計出最適合的訓練計畫。 此外,本書也強調了個別化的重要性,每個運動員的身體條件和攀岩方式都不盡相同,如何根據個體的差異進行調整,是有效防止運動傷害的關鍵之一。Jared Vagy 博士在書中強調了正確的動作模式,這不僅能夠提升攀岩技術,還能夠減少不必要的壓力與負擔,最大程度地降低傷害風險。 《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不僅是一本針對攀岩愛好者的實用指南,也是一本結合運動醫學與攀岩技術的專業著作。作為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理事長,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關心自己身體健康與攀岩安全的朋友,本書將是您提升攀岩表現,並維持長期運動生涯的重要資源。 [ 中華民國攀登協會理事長 張以青推薦 ] 運動員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不要受傷」。攀岩就是最容易因為錯誤動作而受傷的一種運動。很多時候我們要很仰賴指導者的建議, 但完整性通常和指導者的個人特性 (例如年輕國手或老輩教練) 有很大關聯, 也許這樣的指導並不一定適合每一位學習者, 另網路搜尋多如牛毛也很難自主判定適合與否, 且各家言論也因發表者的資歷高低而有所參差, 這時候一本內容豐富完整的參考書就顯得相當重要。 本書中的傷害預防與復健專業內容圖文並茂, 針對症狀提出解決方案, 是我們大部分專注於難度克服的攀岩者平時較少涉獵的地方, 這本書完全啟發我們更深入的探討慾望, 也更激發我們教學相長的企圖心, 相信這個部分對擔任攀岩指導者, 在未來從事教學與個人技術發展上有絕對的幫助。 [ 臺灣戶外攀岩協會理事長 李涵茹推薦 ] 能持續攀爬且不受傷,就是進步! 攀岩受傷、復健到重回岩壁,是每位攀岩人多少都經歷過的漫長過程。身為一位熱愛攀岩的瑜伽老師,攀岩十多年來,也曾有過手指 A2 滑車撕裂、側副韌帶受傷、以及肩夾擠等運動傷害。不過,我很幸運,透過瑜伽練習、自我覺察與相關運動知識的進修,讓我深刻體會攀岩動態熱身、按摩伸展和拮抗訓練的重要性,建立身心平衡、健康的攀岩運動模式,才是能長久享受攀岩的根本之道。 因長期在攀岩館指導瑜伽、動態熱身、肌肉伸展、筋膜放鬆等課程,遇到很多學生詢問如何完成更難的路線,我總是會追問,你的攀岩訓練有包含充分的動態伸展、專項熱身,以及固定的伸展放鬆嗎?攀岩者想提升身體能力,挑戰更高的攀岩級數,首先想到的通常是提高訓練量,或是進行高強度的指力訓練。但是,盲目甚至過度的訓練,如同走鋼絲一般,進步與受傷只是一線之隔。書中眾多頂尖攀岩選手不斷提醒大家,仔細聆聽、長期關注並理解身體發出的訊號,是一名攀岩人必須具備的自我認知,也是預防攀岩傷害的基礎。 「無痛攀登」這個概念是你自我覺察、身體認知的基本條件。高強度的攀登後,我們都能感受肌肉腫脹痠痛,若缺乏適當的伸展放鬆與充足休息,僵硬緊繃、失去彈性的肌肉會持續加重肌腱韌帶的負擔,漸漸地開始感覺到有些部位不舒服,甚至開始疼痛,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若你無視疼痛不適,堅持上牆攀爬,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傷害。 本書首先針對攀岩運動的傷害預防,提供一個清楚明確的架構和實際操作指引。不論是攀岩菜鳥或進階選手,都能依循傷害預防的六大準則,從每次攀岩前的動態伸展和專項熱身,到針對活動度和拮抗肌群的每日防傷訓練,核心加強與攀岩動作模式的再教育,以及提升對於飲食、睡眠和訓練狀態的認知程度,維持身心平衡的攀 維持身心平衡的攀岩生活,來確保「無痛攀登」的基礎! 正確的傷害預防觀念和習慣養成,是避免攀岩慢性傷害的根本。但實際攀爬時,特別是戶外攀岩環境,有可能因為特殊動作、腳滑、手腳點崩落等情況,發生意料之外的突然承重,導致手指、手腕、甚至肩膀的急性損傷。針對漫長的傷後復健旅程,作者整合複雜的運動醫學理論,提出一套循序漸進的「攀岩復健金字塔」規劃,指引你從解除症狀開始,在「無痛」的前提下,透過漸進式的練習來增加活動度、肌力、修正錯誤的動作模式,避免類似傷害再次發生。 除了針對特殊的攀岩傷害,如手指滑車、韌帶、旋轉肌群等部位,提供專業的階段指引外,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設計的復健訓練,都是使用攀岩人能方便取得的器材工具,例如毛巾、按摩球、彈力帶、白貼、肌內效,甚至連米桶都有!其次,作者也關注了確保者的頸部拉傷、或是如腕隧道、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其他常見運動傷害。由於原文書籍已出版多年,這些深具療效與創意的復健訓練,也在歐美攀岩界廣為流傳。 今日,很榮幸也十分開心地跟大家推薦本書,不論你是剛入門的菜鳥,或是身經百戰的攀岩老手,都能從本書學習到實用的防傷復健知識。我也期盼從事攀岩教學的教練們,能將本書的防傷準則,納入你的教學規劃中。最後提醒大家,除了看書學習以外,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攀岩傷害復健過程,請盡可能尋求有攀岩經驗的醫師、物理治療師、與攀岩教練的專業建議,才能針對個人做出最適當的評估判斷。祝福大家都能快樂、無傷攀岩,長長久久! [ 攀躍物理治療所院長 謝牧潤推薦 ] 多年前我自己開始接觸攀岩運動的領域,以及幫助攀岩國手進行運動傷害防護的工作。當時就已拜讀了《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的英文版《Climb Injury-Free : A Proven Injur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ystem》,作為後續更深入了解攀岩運動傷害與預防、傷後重建的基礎。 攀岩運動是一項身體全能性的運動,綜合肌力、肌耐力、肢體協調、路線解題腦力等。攀岩的場域又分成室內人工設計與戶外自然地形。攀岩動作技巧種類繁多,每一項都是在考驗攀岩者身體的最大極限,因此攀岩運動傷害的類型也是多不勝數。自身的攀爬能力事實上在每一個難度階段,都需要先做加強訓練的工作,用以應付下一階段的攀爬強度。 攀岩訓練的內容,有些剛接觸攀岩的族群不得要領,以為平時有接觸重訓的強度就能提供攀岩能力的成長,實則不然。因為攀岩運動時,肢體動作的變化、身體中軸的穩定、呼吸方式的運用,都跟重訓的過程不一樣。另外,肢體動作中的對稱性動作、不對稱性動作、同側動作等,都是在其他運動中比較少見的。 作者在此書的內容中有很多物理治療師針對攀岩運動專業的見解,指導許多喜愛攀岩的民眾獲得基礎訓練、動作執行的正確性、傷後重建等重要的觀念。 書中對於基礎訓練的部分,使用簡單的器材,加上特定的訓練動作,能讓攀岩者針對特殊肌肉群強化,讓最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的上肢與肩頸部,減少損傷的機率。就下肢而言,下肢肌群的完善發揮,促使動作技巧越成熟的攀岩者,挑戰高難度的攀岩路線,更如魚得水。 而攀岩動作的修正,在攀岩運動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我自己的臨床治療經驗中,許多攀岩者的運動傷害都是因為動作執行錯誤造成的。常見的脆弱部位就是手腕,如果能有良好的動作模式,手腕的負擔與周邊軟組織的傷害程度,即可大幅度減少。 作者在書中最重點的金字塔模組也很符合民眾以及物理治療師,面對攀岩運動對身體訓練的規劃。金字塔模組在每一個身體組成、攀岩難度提升、傷後重建都可以不斷地更新與修正,以達攀岩者在攀岩運動中,對身體的掌控一直穩定的成長。 最後,身為在臨床治療了許多攀岩民眾的我來說,很高興這本書有中文版了!隨著從東京奧運前逐步成長的攀岩族群,我很希望每一位不管是已經長年攀岩的民眾,亦或是剛接觸攀岩的民眾,此書能在如此特殊的運動中,提供大家所需要的相關知識,並從攀岩運動中獲得快樂與滿足! [ 樂橙物理治療所院長 楊奇恩推薦 ] 作為一位熱愛攀岩的物理治療師,我對《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這本書印象深刻。 本書不僅專業性極高,還結合了豐富的圖文解說,讓所有攀岩者能夠輕鬆理解、快速上手。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作者將預防攀岩傷害的知識精煉成六大準則,幫助讀者建立系統化的流程來降低受傷風險,同時提升攀岩動作的流暢度與安全性。 全書內容豐富,涵蓋攀岩的方方面面:從攀爬前的暖身動作、訓練時的動作控制,到急性傷害的處理方式和慢性損傷的預防方法,無一不兼顧。 針對這些問題,書中提供了針對性解決方案,讀者可以找到詳細的運動貼紮步驟、針對不同部位的訓練建議,甚至是動作控制的訓練法,以防止因姿勢錯誤帶來的潛在損傷。 這些知識與技術不僅對攀岩者實用,對其他運動愛好者也非常適用。特別是作者所提倡的動態伸展原則,書中明確指出:「動態伸展是攀岩練習前的最佳選擇,因為這樣的暖身方式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身體對於攀岩的準備度,並有效降低傷害風險。」這樣的觀念,正是我們樂橙物理治療所長期以來在攀岩者之間推廣的重要理念。 作者對動作模式的解說也相當出色,無論是肩膀、腰背還是下肢的關節活動與肌肉協調,都有系統性的分析與指導。通過這些內容,攀岩者不僅可以避免傷害,還能提升攀爬技巧、突破自我限制,並在岩壁上更自信地展現實力。 總體而言,《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踐的權威指南,不僅對攀岩者充滿幫助,也適合任何關心運動防護的讀者。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如同一位專業教練在身旁指導,讓人感受到紮實的知識支持。 無論是對攀岩技術的提升,還是對運動防護知識的加深,這本書都值得反覆研讀,必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院長楊奇恩賽事經歷: 2022 攀岩亞錦賽中華隊 隨隊治療師 2021 內湖全國先鋒運動攀登巡迴賽大會物理治療師 2022 內湖全國先鋒錦標賽 大會物理治療師 2023 新竹縣長盃抱石錦標賽大會物理治療師 2024 全國抱石錦標賽 大會物理治療師 專長: 攀岩、越野車、游泳運動傷害與動作優化訓練 紅繩運動治療與訓練(redcord CNP / N3 認證) 本書特色 •作者是專業物理治療師也是攀岩愛好者,最懂攀岩者的痛。 •書中包括多位世界一流攀岩家以自身經歷現身說法。 •經過實務臨床驗證的攀岩復健金字塔,循序漸進動作指引。 •詳盡的訓練處方、針對各項動作的專業建議與實用小撇步。 •額外提供付費復健動作線上影片,書附折扣碼享 5 折優惠。 【目錄】 第一章 閱讀指南 1.1 攀岩博士的緣起 1.2 如何使用本書 1.3 攀岩傷害復健 1.4 器材建議與實用小撇步 1.5 傷害自我診斷 第二章 傷害預防 2.1 預防過度使用傷害的六大準則 2.2 正確暖身 動態暖身與滑盤系列運動 攀岩動態暖身 滑盤系列動作 肌肉活化運動 基礎活化練習 2.3 確實完成每日防傷計畫 伸展運動 拮抗肌活化運動 伸展運動速覽 拮抗肌活化運動速覽 2.4 如同實際攀登般訓練 模擬攀岩動作 2.5 強化核心肌力 四大類核心動作操作 2.6 留意動作模式 正確攀岩技術要領 2.7 維持身心平衡 蹺蹺板理論 第三章 攀岩復健金字塔 3.1 攀岩復健金字塔 3.2 解構攀岩復健金字塔 3.3 解除症狀階段 3.4 活動度階段 3.5 肌力階段 3.6 動作模式階段 第四章 肩頸部復健訓練 4.1 頸部肌肉拉傷 解除症狀階段:毛巾頸部牽引 如何做出毛巾牽引裝置 活動度改善技巧 1:頸部軟組織放鬆 活動度改善技巧 2:自力頸部牽引、胸椎伸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 下顎輔助後推、頸部肌肉伸展與持續性小面關節鬆動術 (SNAGS) 肌力訓練動作 1:仰臥頸部屈曲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2:前額頂牆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3:彈力帶頸後縮運動 動作模式再教育 4.2 旋轉肌群拉傷 解除症狀階段:旋轉肌群貼紮技巧 活動度改善技巧 1:放鬆旋轉肌群 活動度改善技巧 2:橫臂過胸伸展、側臥肩內轉伸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木棒輔助伸展 肌力訓練動作 1:低位肩內外轉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2:站姿高位肩內外轉運動、對角肩內外轉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3:空氣時鐘運動、地面時鐘運動、碰牆運動 動作模式再教育 4.3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解除症狀階段:肩胛骨矯治貼紮 活動度改善技巧 1:胸部肌群放鬆 活動度改善技巧 2:仰臥胸部肌群伸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俯臥胸部肌群伸展 肌力訓練動作 1:滑牆運動、單臂划船 肌力訓練動作 2:俯身 T、Y 與 L 字反向飛鳥 肌力訓練動作 3:反向肩胛內收運動 輔助運動 動作模式再教育 第五章 肘部復健訓練 5.1 肱二頭肌肌腱病變 活動度改善技巧 1:肱二頭肌肌腱指搓按摩 活動度改善技巧 2:肱二頭肌靠牆伸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跪姿反手伸展 肌力訓練動作 1:彈力帶滑牆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2:跪姿轉體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3:划船轉體運動 動作模式再教育 5.2 肱三頭肌肌腱病變 活動度改善技巧 1:肱三頭肌肌腱指搓按摩 活動度改善技巧 2:左右對拉運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肘撐滑牆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1:跪姿三頭屈伸 肌力訓練動作 2:坐姿撐體 肌力訓練動作 3:四足跪姿推撐 動作模式再教育 5.3 肱骨外上髁炎 解除症狀階段:肱骨外上髁減壓貼紮 活動度改善技巧 1:伸腕肌群放鬆 活動度改善技巧 2:手肘&腕部肌腱滑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掌撐滑牆運動、旋後肌群伸展 肌力訓練動作 1:阻力棒離心擰轉 肌力訓練動作 2:捲重下放 肌力訓練動作 3:伸腕運動、過頭旋後運動 動作模式再教育 5.4 肱骨內上髁炎 解除症狀階段:肱骨內上髁減壓貼紮 活動度改善技巧 1:屈腕肌群放鬆 活動度改善技巧 2:手腕三向動態伸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手腕四向動態伸展 肌力訓練動作 1:阻力棒反手擰轉 肌力訓練動作 2:負重旋臂 肌力訓練動作 3:旋臂平拳 動作模式再教育 第六章 手腕與手指復健訓練 6.1 腕隧道症候群 解除症狀階段:腕隧道支持貼紮 活動度改善技巧 1:屈腕肌群按摩 活動度改善技巧 2:手指肌腱滑動 活動度改善技巧 3:過頭甩手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1:保定球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2:彈力帶旋腕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3:米桶繞腕運動 動作模式再教育 6.2 滑車韌帶扭傷 解除症狀階段:滑車保護夾板與結構支撐貼紮 活動度改善技巧 1:手指循環按摩、巫毒帶手指活動訓練 活動度改善技巧 2:手指肌腱滑動、進階變化 活動度改善技巧 3:蚓狀肌伸展、扣指伸展和掌指關節伸展 肌力訓練動作 1:手指外展運動、米桶外展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2:手指負重下放 肌力訓練動作 3:無痛懸吊訓練、低疼痛懸吊訓練 動作模式再教育 6.3 手指側副韌帶扭傷 解除症狀階段:手指夥伴貼紮、側副韌帶支撐貼紮 活動度改善技巧 1:手指循環按摩、巫毒帶手指活動訓練 活動度改善技巧 2:手指肌腱滑動、進階變化 活動度改善技巧 3:蚓狀肌伸展、扣指伸展和掌指關節伸展 肌力訓練動作 1:側向靜態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動作 2:阻力側滑運動 肌力訓練動作 3:米桶開掌運動 動作模式再教育 第七章 神經鬆動術 7.1 麻木、刺痛與放射痛 7.2 神經鬆動術技巧 正中神經鬆動技巧 Level 1 正中神經鬆動技巧 Level 2 尺神經鬆動技巧 Level 1 尺神經鬆動技巧 Level 2 橈神經鬆動技巧 Level 1 橈神經鬆動技巧 Level 2 上肢神經鬆動技巧速覽 第八章 附錄 攀岩復健金字塔速覽 參考文獻 動作示範教練 照片攝影人員 作者介紹 相關服務與使用心得

原價: 800 售價: 720 現省: 80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