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教師教學方法與效能的第一本書 作者:林進材, 林香河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12/00 ISBN:9789577638083 內容簡介 本書內文的撰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圖,讓教師可以掌握教學的方法,並且能在教室中實踐。每一個主題的內容包括教學語錄、教學問題說明、教學理論分析、教學效能策略、教學高手經驗談等,透過文字說明和圖解方式,將深奧的課程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效能等議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出來。 本書的內容包括面對課程改革的教學、核心素養議題的教學、傳統教學方法、適性教學方法、創意教學方法、分組合作學習、差異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新興教學議題、班級經營與教學效能,篇篇都分享教學理念和實踐的經驗,透過本書的閱讀,可以讓您快速掌握教學的方法和效能 目錄 第1章 面對課程改革的教學 第2章 核心素養議題的教學 第3章 傳統教學方法 第4章 適性教學方法 第5章 創意教學方法 第6章 分組合作學習議題教學 第7章 差異化教學議題教學 第8章 個別化議題的教學 第9章 新興的教學議題 第10章 班級經營與教學效能 附錄 教學方法與效能議題口試問題重點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教學實踐研究的寫作與知能 ISBN13:9786263432864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劉世雄 裝訂/頁數:平裝/292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重量:510克 版次:1 出版日:2022/10/10 中國圖書分類:教學 內容簡介 大學教師應從事學術工作,包含研究、課程、教學與評量設計等內容,且這四者具有關聯性。可以簡單地說,「研究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就研究什麼」,大學教師更需要知道的是「該怎麼採用研究設計去提升教學品質」。 教學實踐研究與教育科學研究略有不同,前者比後者多了教學情境的描述,包含以課程與教學設計形成「教學方案」與以改善學生學習成效為理念探討「學習效應」,再以學習效應的分析結果,回饋到原有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案。這過程中需要清楚地、嚴謹地、且具有證據論述地呈現各部分內容,研究計畫與論文寫作是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的重要功夫。 本書是以「大學教師申請教學實踐研究」為核心理念,分享作者多年來研究計畫申請與論文寫作和審查的經驗。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導大學教師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或教研論文時各章節應該書寫的內容,第二部分是充實大學教師在教學實踐研究設計與實踐上的知能。本書再以第九章「寫一篇可被接受的教研論文」以及附錄兩篇作者已發表的教學實踐研究論文,提供大學教師或讀者們進行論文寫作時可檢視的重點與實例參考。 目錄 第一部分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與論文的寫作 第一章 研究起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章 研究討論與結論 第二部分 教學實踐研究的核心知能 第五章 核心知能一:創新理念與知識建構 第六章 核心知能二:文獻探討與教學知能 第七章 核心知能三: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第八章 核心知能四:研究資料的分析方法 外加 校稿前須知 第九章 寫一篇可被接受的教研論文 附錄 作者發表的教學實踐研究論文 附錄一 以同步視訊融入專題導向學習探討師資生跨領域教學方案的實作能力之研究(該研究計畫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9年度績優計畫) 附錄二 提升師資生批判思考能力的師培課程設計之研究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核心素養下的教師教學設計與實踐 作者:林進材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11/00 ISBN:9789577637130 內容簡介 本書以「核心素養下的教師教學設計與實踐」為名,主旨在於針對新課綱與核心素養下的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為重點,說明這些議題的意義、重點、內涵,及其對教師教學的意義。透過對核心素養和新課綱內容的解讀,說明相關議題的意義和重點,這些重點對於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轉變有哪些,並且提供各種實踐的案例和作法,讓教師不再對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以及核心素養理念感到艱澀陌生,能在教學現場進行專業的成長、專業的改變,修正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而精進自己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達到「教學輕鬆、學習成功」的理想。 目錄 第一章課程改革的議題與教師教學實踐 第二章 新課綱的議題與教師教學實踐 第三章 核心素養議題下之教師教學設計與實踐 第四章 差異化教學的議題與教師教學實踐 第五章 個別化教學的議題與教師教學實踐 第六章 新興教學的議題與教師教學實踐 第七章 教師觀議課的議題與教師教學實踐 第八章 教師活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認知師徒制度」集結舊師徒制度與認知理論的優點,打破舊有的教學限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實踐能力,並且持續與社會相互對話、交流。而「多模態」學習活動,意即藉著感官、數位載體、情境、信念整合五個面向傳授知識,讓學生自主且深度地學習。 作者先是解釋「認知師徒制度」與「多模態」的理論,再將理論應用在3D動畫的課堂中,嘗試解決課堂所遇到的難題:學生對課業的疏離、對考試的惰性、業師權威與角色、團隊合作的摩擦等等。同時,藉由觀察與改善問題成因,逐步提升課堂的技術實踐與創意引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與成就。 本書是教學策略的實踐成果,其中涵攝理論、動機與教學案例,為研究者與教師,開闢出一條務實且清晰的教學之道。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1.1 認知師徒制對實作課程影響 1.2 多模態學習活動的影響 1.3 3D動畫課程在「技術實踐」與「創意引導」的雙重實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教學實踐研究動機與主題 2.1 教學實踐主題 2.2 教學計畫目的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相關文獻探討 3.1 多模態學習 3.2 認知師徒制 3.3 雙循環學習 3.4 教學實務知識與心像模型架構 3.5 適性化學習 3.6 互動敘事發展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教學設計與研究方法 4.1 「3D 動畫課程」的多模態情境學習環境建置( 案例一) 4.2 「遊戲美術設計課程」的雙循環教學策略施行( 案例二) 4.3 虛擬分身直播互動系統的教學輔具發展( 案例三)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研究成果及學生學習成效 5.1 「3D動畫課程」的研究成果分析 (案例一) 5.2 「遊戲美術設計課程」的研究成果分析( 案例二) 5.3 虛擬分身直播互動系統的研究成果分析( 案例三)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方法或應用之創新及貢獻 6.1 創新教學 6.2 教學貢獻 結語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師說新語:T-Lab實踐社群共創協作教練實作之旅程 ISBN13:9789865624767 替代書名:Teachers speaking: a journey of co-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coaching model by the T-Lab community of practice 出版社:臺灣師大出版社 作者:陳佩英;沈心慈 裝訂/頁數:平裝/221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出版日:2021/11/01 中國圖書分類:教育理論 內容簡介 這本書記錄成立T-Lab實踐社群的一群跨校教師,經歷五年建構同儕互助互惠之道,持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探討合議式協作教練實作模式之建構軌跡,本書採用實踐社群、教練引導技能、專業資本、文化歷史活動理論及展化學習,貢獻性學習等概念,透過四位種子老師和兩位教練養成的歷程,揭示教師個體的專業學習、自我了解,和同儕教練的集體探究方法。T-Lab本於成己成人,朝向利己利人的自我實現,共創專業協作文化之實踐路徑與意義。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演變中的全球教育地景 第二節 新世紀教師社群的圖像:群絡的專業實作 第三節 研究旨趣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專業學習的習得和參與模式 第一節 專業學習的習得模式 第二節 專業學習的參與模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第三節 專業學習的參與模式:實踐社群模式 第四節 實踐社群與專業資本 第三章 專業學習的第三種路徑:文化歷史活動理論 第一節 專業學習的文化歷史蘊意 第二節 貢獻性的專業學習 第四章 專業學習的教練引導學 第一節 教練在專業學習的角色和引導方法 第二節 促進自我了解的教練引導技術與流程 第三節 教練的引導技能與工具 第五章 T-Lab 實踐社群的發展與協作教練模式之建構 第一節 T-Lab 實踐社群的組織建立和發展 第二節 T-Lab 教練引導技術的增能 第三節 T-Lab 教練工具的選用 第四節 T-Lab 的教練活動系統之實作 第六章 種子老師成長歷程分析 第一節 尋求教學心態改變的韋老師 第二節 追求教學突破的郭老師 第三節 尋求英文教學改進的易老師 第四節 尋求自我超越的伍老師 第五節 四種種子老師的專業學習與自我發現之旅 第七章 教練的培訓與養成 第一節 韋老師的教練養成之路 第二節 沐老師的教練養成之路 第三節 T-Lab 協作教練的培育路徑 第八章 T-Lab 實踐社群共創協作教練之實作與文化 第一節 正視愈趨複雜多變的教學工作,形塑互惠互信的多元專業學習路徑 第二節 協作教練實作模式的發展 第三節 雙核心目標之協作教練實作模式新創與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