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成功的醫療維繫在安全的輸血,而安全的輸血有賴於建全的醫院血庫作業、正確的醫療用血,以及健全的捐血系統,輸血醫學的發展促成了現代醫學的進步。
本書集合了許多優秀的輸血工作人員及專家學者撰寫而成,內容涵蓋重要的輸血議題:各種血型及相關的抗體、本土血型的基因研究、醫院的血庫檢驗作業、小兒的輸血、輸血反應、血小板的輸血、捐血機構的作業、輸血醫學的品質管理、親子鑑定、HLA、血液幹細胞移植與血庫作業、輸血後感染,以及生物枝術在血庫的應用。
本書適用於大專院校生物相關科系、醫學系及醫技系的教學、醫院血庫工作人員的參考書,及醫院醫師輸血時的參考。
目錄
第1章 紅血球的抗原抗體反應
1.1 血型抗原
1.2 血型抗體
1.3 紅血球的抗原抗體反應
1.4 增強紅血球凝集反應的方法
參考文獻
第2章 ABO、H、Lewis血型系統
2.1 ABO血型
2.2 ABO血型抗體
2.3 ABH和Lewis醣抗原結構
2.4 ABO血型的分子遺傳學
2.5 ABO亞血型
2.6 後天ABO血型的改變
2.7 H血型系統
2.8 臺灣ABO亞血型及H缺乏血型的頻率
2.9 Lewis血型系統
參考文獻
第3章 Rh血型系統
3.1 RH血型系統命名
3.2 Rh血型抗原D, C/c, E/e抗原頻率與半套體(haplotypes)
3.3 Rh基因
3.4 RhD/RhCE蛋白與Rh血型抗原D, C/c與E/e
3.5 D抗原變異表現型(D variants)與Rh陰性
3.6 D--及相關血型
3.7 臺灣病人輸血前做常規RhD篩檢之評估
參考文獻
第4章 MNS血型系統
4.1 簡述
4.2 抗原結構
4.3 抗體
4.4 MNS系統的稀有抗原及hybrid glycophorins
4.5 臺灣的GP.Mur(Mi.Ⅲ)血型
4.6 臺灣的Anti-‘Mia’
4.7 Mia抗原的研究
4.8 GP.Mur血型的生理相關研究
4.9 單株抗體的製作
4.10 Mia抗原及hybrid glycophorins在各國捐血人的頻率
4.11 ‘N’抗原與GP.Mur血型
參考文獻
第5章 P1PK血型系統與相關抗原∕I血型系統與i抗原
5.1 P1PK血型系統與相關血型系統及抗原
5.2 I血型系統、i抗原與冷凝集
參考文獻
第6章 其他血型系統(Kidd、Duffy、Kell、Diego及Lutheran)
6.1 Kidd血型系統
6.2 Duffy血型系統
6.3 Kell血型系統
6.4 Diego血型系統
6.5 Lutheran血型系統
參考文獻
第7章 直接抗球蛋白檢驗陽性與免疫性溶血
7.1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AIHA)
7.2 藥物誘導的免疫溶血性貧血(DIIHA)
參考文獻
第8章 輸血前配合試驗(Compatibility Testing)
8.1 病人血液檢體
8.2 配合試驗
8.3 血清學測定
8.4 交叉試驗及解釋
8.5 臺灣的紅血球異體抗體(不規則抗體)
參考文獻
第9章 新生兒及兒童輸血
9.1 紅血球輸血
9.2 新生兒溶血症
9.3 新生兒血小板缺乏症
參考文獻
第10章 人類白血球抗原系統
10.1 HLA system簡介
10.2 HLA抗原分布、生化特性及立體結構
10.3 HLA生理功能
10.4 HLA遺傳學
10.5 HLA分型及抗體檢測
10.6 HLA命名系統
10.7 臺灣族群HLA基因頻率及單倍型頻率
10.8 HLA與輸血相關事件
10.9 HLA檢驗與移植
10.10 HLA分型在其他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第11章 血小板與中性球抗原系統
11.1 血小板抗原系統
11.2 非HPA抗原系統之其他抗原
11.3 血小板抗體的臨床意義
11.4 血小板抗體檢測方法
11.5 人類中性球抗原系統(Human neutrophil system)
11.6 中性球抗體之臨床意義
11.7 中性球抗體檢測方法
參考文獻
第12章 輸血反應
12.1 溶血性輸血反應(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12.2 非溶血性輸血反應
參考文獻
第13章 輸血傳播感染症
13.1 實驗室篩查
13.2 殘餘傳播風險
13.3 特定病原之篩查
13.4 病原滅活技術(PI)
參考文獻
第14章 親子鑑定
14.1 前言
14.2 鑑定原理
14.3 遺傳標記
14.4 鑑定方法
14.5 親子指數計算
14.6 親緣關係研判
14.7 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第15章 捐血機構作業
15.1 捐血人資格篩選
15.2 血品製備
15.3 感染性疾病篩檢
15.4 血品供應與調節
參考文獻
第16章 輸血療法
16.1 輸血的目的
16.2 血液成分的使用
16.3 輸血療法的適應症
16.4 大量輸血方案(MTP)
參考文獻327
第17章 臺灣造血幹細胞移植及移植病人的血庫輸血作業,細胞治療
17.1 異體幹細胞移植
17.2 自體移植病人的輸血
17.3 移植病人的輸血支持另外必須的步驟
17.4 移植兒童病人的輸血支持
17.5 移植病人輸血資訊的可通性
17.6 捐者淋巴球輸注(DLI)
17.7 細胞治療
參考文獻339
第18章 分子生物技術在血庫的應用—以血型為例
18.1 血型的基因檢測
參考文獻
第19章 血庫檢驗方法
19.1 血庫凝集試驗操作要領與價數判讀
19.2 抗球蛋白試驗
19.3 輸血前檢查
19.4 其他血庫檢驗方法
參考文獻
第20章 輸血醫學的品質管理
20.1 捐血機構作業流程的品質管理
20.2 血庫的品質管理系統
20.3 臨床輸血作業的品質管理
參考文獻
附錄A 馬偕紀念醫院輸血醫學相關生物統計資料
附錄B 台灣血液基金會捐血人血型抗原及血型抗體資料
附錄C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自願捐髓者HLA的資料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譯自""Handbook of Medical Parasitology""原書之第三版,內容十分精簡,更有系統且較前幾版具更豐富的圖表,非常適合一般學生閱讀,藉由本書相信可對寄生蟲有一基本的概念。
【目錄】
第一部份 原蟲
第二部分 蠕蟲
第三部份 節足動物
第四部分 基本診斷法
立即查看
臨床鏡檢學(第五版)
ISBN-13碼 : 9789863940357 出版日期 : 2022/9/12
版次 : 第五版 CIP : 415
書系代碼 : 21156 作者 : 曾永德
開數 : 16開 頁數(頁) : 499
裝訂 : 精裝 印刷 : 彩色
內容簡介
本書為配合醫學院醫事技術學系臨床鏡檢學課程教學及醫檢師同仁從事臨床鏡檢工作的參考而編寫。本書第一版於民國八十七年出版至今,因內容新穎完整,獲得許多醫技系師生及各大醫院醫檢師同仁採用。此次改版,編著者參考了最新版的美國教科書級臨床鏡檢學書籍及參酌臨床檢驗工作實務,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及刪掉一些舊的不合時宜內容,並介紹一些國內常用之鏡檢器材方法,務使本書能將最新臨床鏡檢學知識及技術完整介紹給讀者。
目次
第一章 顯微鏡(Microscope)3
第一節 顯微鏡的放大原理(Magnification Principles of the Microscope)3
第二節 顯微鏡光學(The Microscope Optics)3
第三節 明視野顯微鏡的構造(Structure of the Brightfield Microscope)6
第四節 顯微鏡的使用(Use of the Microscope)11
第五節 顯微鏡的清潔及維護(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icroscope)12
第六節 顯微鏡檢體大小的測定(Measurement of Objects under the Microscope)12
第七節 其他類型顯微鏡(Other Types of Microscope)13
第二章 尿液分析緒論(Introduction to Urinalysis)19
第一節 泌尿系統的構造及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Urinary System)21
第二節 尿液的形成(Formation of Urine)22
第三節 尿液的組成(Composition of Urine)25
第四節 尿液的鑑定(Identification of Urine)25
第五節 影響尿液分析結果的疾病(Diseases Affecting Urinalysis Results)26
第六節 尿液檢體的採集(Collection of Urine Specimen)30
第七節 尿液檢體的處理及保存(Handling and Preservation of Urine Specimen)31
第八節 尿液檢體的變質(Deterioration of Urine Specimen)33
第三章 常規尿液分析(Routine Urinalysis)35
第一節 物理性質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37
第二節 化學性質檢查(Chemical Examination)44
第三節 尿沉渣的顯微鏡檢查(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Urine Sediment)76
第四節 尿液分析自動化(Urinalysis Automation)92
第五節 尿液分析的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 in Urinalysis)98
第六節 尿液及體液分析變數的管制(Control of the Variables-for Urinalysis and Body Fluids Analysis)100
第四章 代謝疾病尿液篩檢及泌尿系統結石分析(Urinary Screening Tests for Metabolic Diseases and Analysis of Urinary Calculi)115
第一節 胺基酸代謝疾病(Amino Acid Disorders)118
第二節 醣類代謝疾病(Carbohydrate Disorders)135
第三節 黏多醣代謝疾病(Mucopolysaccharide Disorders)137
第四節 紫質類代謝疾病(Porphyrin Disorders)138
第五節 泌尿系統結石分析(Urinary Calculi Analysis)148
第五章 糞便分析(Stool Analysis)159
第一節 糞便的形成及組成(Form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Stool)161
第二節 糞便檢體的採集(Collection of Stool Specimen)162
第三節 肉眼觀察(Macroscopic Examination)162
第四節 顯微鏡檢查(Microscopic Examination)164
第五節 化學檢查(Chemical Examination)174
第六章 痰液分析(Sputum Analysis)197
第一節 痰液生理學(Physiology of Sputum)199
第二節 痰液檢體的採集(Collection of Sputum Specimen)200
第三節 肉眼觀察(Macroscopic Examination)200
第四節 顯微鏡檢查(Microscopic Examination)202
第七章 腦脊髓液分析(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211
第一節 腦脊髓液生理學(Physiology of Cerebrospinal Fluid)213
第二節 檢體採集(Collection of Specimen)215
第三節 肉眼觀察(Gross Examination)216
第四節 顯微鏡檢查(Microscopic Examination)217
第五節 化學檢查(Chemical Examination)225
第六節 微生物學及免疫學檢查(Microbiologic and Immunologic Examinations)233
第七節 聚合酶鏈反應分子檢驗(PCR Molecular Diagnosis)236
...
原價:
1200
售價:
1080
現省:
120元
立即查看
醫學分子檢驗的技術在過去幾年的發展,有多項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大醫院及生技公司,其結果可作為病人疾病之診斷、治療及預防之參考。如海洋性貧血、血友病、蠶豆症及唐氏症的診斷及篩選,腫瘤標誌的診斷及篩選,結核分枝桿菌及細菌抗藥性基因的快速診斷,都已有良好成效。
本書中涵蓋五大領域:分子檢驗技術、遺傳疾病、腫瘤標誌、感染性疾病之分子檢驗及其他重要之分子檢驗,是引領初學者的重要學習指南。
立即查看
書名:臨床血液學與血庫學(第二版)
作者:李慶孝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15/10/00
ISBN:9789863940104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做為醫學大學、醫事類科技大學及專科部醫事檢驗與生物技術相關科系學生學習臨床血液及血庫學專業課程,參加考選部「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事檢驗師考試」所使用。以考選部公告之歷年試題為主,配合考試內容試題比對整理與導引,藉由試題比對:題供歷屆考古試題相似度比對,其比對結果以年份排序清單形式,讓考生了解題目相似程度,指引試題考試重點,並能按照個人讀書計畫配合書籍內容,順利應考並得取高分。
目錄
第 1 章 造血
1-1 造血器官的發展順序
1-2 血球的來源與血球的分化
1-3 造血生長因子
1-4 髓外造血
第 2 章 血紅素概要
2-1 血紅素的發展順序
2-2 血紅素之構造與血紅素之合成過程
2-3 血紅素之生理功能
2-4 血紅素之衍生物
2-5 血紅素之分析方法
第 3 章 紅血球概要
3-1 紅血球生成
3-2 紅血球的成熟過程之控制
3-3 紅血球的細胞膜
3-4 紅血球之醣解作用
3-5 鐵
3-6 血管內溶血及血管外溶血
第 4 章 後天性溶血性貧血
4-1 溶血性貧血概要
4-2 異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及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4-3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實驗室檢查
4-4 非免疫溶血性貧血
第 5 章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
5-1 遺傳性紅血球細胞膜異常症
5-2 遺傳性紅血球酵素缺乏症
5-3 甲型海洋性貧血
5-4 乙型海洋性貧血
5-5 其他乙型海洋性貧血
5-6 遺傳性血紅素病
第 6 章 貧血症、小球性貧血及大球性貧血
6-1 貧血疾病介紹
6-2 鐵相關性之貧血
6-3 巨紅芽球性貧血
6-4 維生素葉酸及維生素B12
6-5 Pernicious anemia(惡性貧血)
6-6 骨髓低能性貧血分類
第 7 章 紅血球之檢查
7-1 血液的成份及功能
7-2 完全血球計算
7-3 平均紅血球數值
7-4 血球形態之辨識
7-5 紅血球的包涵體
7-6 ESR(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紅血球沉降率)
第 8 章 血型概要
8-1 紅血球血型(血型系統的區分)
8-2 紅血球血型之遺傳
8-3 紅血球血型抗體
8-4 血小板細胞膜表面的抗原
8-5 血小板之抗體
8-6 顆粒球抗原及抗體
8-7 人類白血球抗原系統
8-8 組織相容抗原試驗之應用
第 9 章 ABO血型系統
9-1 ABO血型系統簡介
9-2 I / i抗原及抗體
9-3 A或B型血型亞型
9-4 A亞型或B亞型的鑑定方法
9-5 ABO血型鑑定
9-6 ABO血型之變異
9-7 ABO鑑定誤差之原因
第 10 章 其他血型
10-1 Lewis系統
10-2 Rh血型系統
10-3 P血型
10-4 MNS系統
10-5 Miltenberger系統
10-6 Kell系統
10-7 Duffy系統
10-8 Kidd系統
10-9 Lutheran 系統
10-10 Diego 系統
第 11 章 輸血前檢查
11-1 血庫基本設備
11-2 輸血檢查
11-3 血球凝集反應
11-4 影響血球凝集之因素
11-5 誘導紅血球凝集反應增強技術
11-6 抗球蛋白試驗
11-7 抗球蛋白試劑(anti-globulin reagent抗球蛋白血清)
11-8 不規則抗體的篩檢
11-9 試劑紅血球
11-10 不規則抗體篩檢的低離子強度鹽水法
11-11 不規則抗體篩檢的手工凝聚胺法
11-12 不規則抗體篩檢之分析
11-13 輸血前的檢查-交叉試驗
第 12 章 捐血及採血
12-1 捐血中心簡介
12-2 血液保存抗凝劑
12-3 自動血液成份分離術
12-4 全血
12-5 紅血球濃厚液
12-6 洗滌紅血球
12-7 減除白血球之紅血球
12-8 冷凍紅血球
12-9 血小板濃厚液
12-10 分離術血小板
12-11 白血球濃厚液
12-12 分離術白血球
12-13 新鮮冷凍血漿
12-14 儲存冷凍血漿
12-15 冷凍沉澱品
第 13 章 輸血作業及反應
13-1 例行輸血及緊急輸血
13-2 輸血選擇
13-3 輸血反應
13-4 急性溶血性反應
13-5 急性輸血反應的發熱非溶血性反應
13-6 急性輸血反應的過敏及休克反應(蕁麻疹反應、急性過敏休克)
13-7 急性輸血反應的細菌性敗血症
13-8 急性輸血反應的非心臟性肺水腫
13-9 急性輸血反應的大量輸血之併發症
13-10 延遲性輸血反應的延遲性溶血反應
13-11 延遲性輸血反應的輸血之感染併發症
13-12 延遲性輸血反應的移植物反宿主疾病
13-13 延遲性輸血反應的新生兒之溶血病
13-14 延遲性輸血反應的輸血後紫斑症
第 14 章 白血球概要
14-1 白血球生成過程
14-2 顆粒球系白血球細胞質之顆粒
14-3 顆粒球系白血球之形態
14-4 顆粒球系列嗜中性白血球之功能
14-5 顆粒球的功能異常
14-6 顆粒球的形態畸形
14-7 單核球或組織球系統細胞
14-8 先天性單核球異常
第 15 章 白血球數目異常之疾病
15-1 白血球分類
15-2 白血球分類之意義
15-3 嗜中性白血球
15-4 嗜酸性白血球及嗜鹼性白血球
15-5 淋巴球數目
15-6 單核球數目
第 16 章 白血病之概要
16-1 白血病之分類
16-2 白血病之染色體異常
16-3 基因
第 17 章 急性白血病
17-1 白血病之實驗室檢查
17-2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17-3 急性白血病之細胞化學染色
第 18 章 慢性骨髓增殖症候群及骨髓異形成症候群
18-1 慢性骨髓增殖症候群
18-2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18-3 類白血病反應
18-4 多血症
18-5 本態性血小板血症
18-6 骨髓纖維症
18-7 骨髓異形成症候群
第 19 章 淋巴球之概要
19-1 淋巴球細胞表面膜蛋白
19-2 骨髓構造
19-3 淋巴結
19-4 淋巴球
19-5 T細胞
19-6 B細胞
19-7 淋巴球系之細胞形態
19-8 無表面抗原標誌的淋巴球
第 20 章 淋巴細胞惡性腫瘤
20-1 淋巴球性白血病簡介
20-2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20-3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20-4 與病毒感染相關之淋巴球性白血病
...
立即查看
急症醫學:臨床病例解析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急症醫學:臨床病例解析(Acute Medicine: Clinical Cases Uncovered)
302-014C/9789861267265
ISBN
9789861267265
作者;出版社
*彭楷瑜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11/1
重量:0.4kg 頁數:272 裝訂:平裝 開數:18K 印刷:雙色
【新書簡介】
本書是作者依臨床經驗所編寫,讓讀者彷若身歷其境,藉以了解各種疾病之醫療情境與處置。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基礎,提供基礎原理、病史、檢查及各領域之主要診斷的快速複習;第二部分個案,闡述病房常見的臨床表現,以問答方式引領讀者熟悉個案,並列舉相關檢驗報告,在解結尾個案的回顧附加重點說明;第三部分自我評量,以問題的形式(單選題、配合題、簡答題)自行測試學習成效。是一本非常適合醫學生、醫師與護理人員閱讀,亦可作為臨床教學之教材。
【原書序】
急症醫學最迷人之處是在臨床實務上有許多可能的變化,許多病症可能以不同方式表現,不過大部分患者可以歸納成幾個類似的症狀「分類」。急症醫學訓練課程〔明日的醫師:一般內科訓練課程(急症醫學),皇家醫學會聯盟,倫敦,2006〕,列舉出20項急診住院的主要表現症狀。接受醫院內科訓練的醫師在訓練過程中應該要獲得處理這些病症的能力。
本書收錄的個案顯示出臨床醫師在初步處理急症患者時所遭遇的實務挑戰,前20名表現症狀幾乎都已納入,有些則是做了小幅調整。胸痛則分成「心臟形式」和「肋膜形式」,因為這兩種表現經常需要不同的處置,雖然患者通常不會採用這種詞彙來描述他們的症狀,但是轉診醫師經常會以這種方式分類患者的胸痛。「呼吸困難」也分成三章節,以說明急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老年患者不明原因呼吸困難在初步處置上的差異。急性混亂在老年人和年輕酒精依賴患者也有不同的挑戰。腹痛和背痛患者經常會找上外科和骨科團隊,因而忽略了糖尿病酮酸中毒和急性腎衰竭的診斷。
只根據一本症狀的書籍而不考慮個案間的重疊性是不可能的。為了避免重複,讀者經常能在不同章節中看到跨章節的參閱,以獲得更詳細的資訊。有些症狀需要更廣泛的鑑別診斷,因為病症的表現非常多樣,舉例而言,大部分心肌梗塞以「心臟形式」的胸痛表現,不過有時候也可能以「肋膜形式」的胸痛、呼吸困難、暈厥或急性混亂的方式呈現。常見疾病的「不典型」表現在老年患者更為常見,因此臨床醫師更應該放在心上,嘗試以患者的表現立即分類恐怕會導致錯過正確的診斷。
本書旨在提供讀者診療急症患者時的理性思考路徑,但不可能涵蓋所有疾病、或是可能的結果,也不該被視為一本完整的參考書籍。某些疾病更詳細的資訊請參閱D. Sprinings和J.B. Chambers編輯(Blackwell出版,2008)的《急症醫學 (Acute Medicine)》第四版,作為補充資料。本書部份個案即將其相關章節,以及其他實用的文章列為參考文獻。
本書的所有個案都是虛構的,不過也是根據實際個案所編寫;希望可以和讀者在臨床實務所面對的狀況雷同。
Chris Roseveare
【譯者序】
急症醫學是英國一門快速興起的專科,主要關注的是內科急症患者的診斷與治療。由於醫院運作型態不同,台灣雖然沒有這樣的專科發展,但是相關的患者主要會在急診和加護病房出現,可能是各科患者的併發症,也就是說,無論你修習的是何種專科,都有機會遇上這些病症。
台灣最近發展的PGY1訓練,以及客觀結構性臨床測驗 (OSCE),都是強調培養醫師一般照顧的能力,其中當然包含急重症的處置,也就是本書揭露的許多場景。某些臨床狀況,例如致命性心律不整、呼吸困難、癲癇重積狀態,都需要立即的處置,而且無法等待他科的會診,此時對急症的應變能力就變得相當重要,堪稱各科醫師都需要熟悉的重要技能。
本書藉由實際個案和場景,引領讀者進入不同疾病的醫療情境,其中不斷出現的病情變化,或是新的資訊,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有時像懸疑小說,要抽絲剝繭,有時像震撼教育,需要立刻反應。再加上豐富的表格整理,也提供你疾病的關鍵資訊,更是準備臨床考試的絕佳利器。精彩的內容,保證讓你愛不釋手。
本書適合醫學生、醫師、護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資深醫師的教學參考,或是以團體讀書會方式討論,也有助於重症單位形成相同的照顧準則。熟悉本書個案,相信能讓讀者對類似個案的處理功力大幅提升。
彭楷瑜
【目錄】
原書序 ∕v
譯者序 ∕vii
致謝 ∕viii
如何使用本書 ∕ix
縮寫表 ∕xiii
第一部份 基礎 1
專科簡介 ∕1
診療患者 ∕5
第二部分 個案 29
個案01 「心臟性質」胸痛的45歲男性 ∕29
個案02 「肋膜性質」胸痛的35歲婦女 ∕39
個案03 心悸的50歲男性 ∕49
個案04 一位寬QRS頻脈的60歲男性 ∕59
個案05 急性哮喘的25歲女性 ∕65
個案06 慢性阻塞性肺病「發作」的60歲婦女 ∕73
個案07 突然呼吸困難的86歲婦女 ∕83
個案08 休克的68歲男性 ∕93
個案09 疑似上腸胃道出血的55歲男性 ∕99
個案10 腹瀉的60歲男性 ∕109
個案11 突然嚴重頭痛的37歲婦女 ∕117
個案12 癲癇發作的21歲男性 ∕125
個案13 意識不清的22歲男性 ∕133
個案14 單側無力的64歲男性 ∕145
個案15 因為昏倒來院的60歲男性 ∕155
個案16 急性混亂的45歲男性 ∕165
個案17 急性混亂的81歲婦女 ∕171
個案18 血糖過高的25歲小姐 ∕179
個案19 腎功能異常的73歲男士 ∕187
個案20 不明原因發燒的55歲男性 ∕197
個案21 因為藥物過量住院的25歲女性 ∕207
個案22 急性腳腫的35歲婦女 ∕217
第三部分 自我評量 223
單選題 ∕223
配合題 ∕229
簡答題 ∕234
解答 ∕237
附錄:血液檢測的正常值、單位與常用縮寫 ∕247
根據個案診斷編排的索引 ∕248
索引 ∕249
■ 彩色插圖在p.159、p.160
立即查看
臨床細菌學與病毒學-真相與病徵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臨床細菌學與病毒學-真相與病徵
作者:陳德輝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6
條碼:9789863681298
簡介:
經由細菌和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一直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所幸近年來醫學科技的突飛猛進,讓微生物的新發現能促使感染症的防治與診斷。作者累積四十多年從事兒科與感染症之診療及教學經驗,再參酌國內外相關書籍文獻編撰成書,內容從臨床的角度將較常見的微生物分成36章(包括15種細菌組和21種病毒組)。每章均針對各病菌在臨床的症狀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的特徵做簡述,本書內容精簡扼要,對臨床工作者,是一本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這本書的內容原本是想放在《小兒科感染病學入門》的後面,以彌補其內容的。但第一版餘書甚多,不知何日方能再版,故將它作成小冊,出版問世。
醫學日新月異,醫師負擔日益加重。但感染病並未稍假顏色,仍是日常遭遇的問題。而微生物學進步飛速,對一般醫界人士已是沉重的負擔。老實說,為了弄懂這些可能遇到的小東西,著實讓我煞費腦筋。留在醫院過日子,也確實發現年輕醫生有相同的困境。於是花點心血,將讀書筆記化成文章,希望能幫上一點忙。
這一本書連入門也談不上。所敘述的只是比較可能遇見的微生物。寄生蟲完全省略,有些名氣很大的角色也力有未逮,不敢觸及。總之,這只能算是一本摘要。
年紀已經不小了,畢業已經四十來年,幸好一直與一些聰明睿智的先進好友共事,才不致於日暮途窮,感謝沈慶村、王南焜、洪焜隆、林隆煌、侯家瑋、沈仲敏、洪詩萍、洪依利、陳慧如與羅巧薇諸位醫師。沒有他們的日常砥礪,我不可能還有一點耳聰目明。
最應該感謝的是陪伴我幾十年的賢妻彭月蓮女士,沒有她的細心照顧,我必定早已老朽不堪。也是由於她的鼓勵,我才能持之以恆,寫完這本書。我要將這本書獻給她。
再多的插圖也比不上 Google 的更精采,因此就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了,只希望這本書確實能幫上一點忙。
陳德輝
於 國泰綜合醫院
立即查看
營養學必讀:從基礎到臨床病例輕鬆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營養學必讀:從基礎到臨床病例輕鬆學
作者:薛曉瑩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20
條碼:9789863683230
簡介:
這是一本營養管理入門書,適合營養學系及醫護相關科系的學生閱讀,內容包含兩大部分,分別是生化學知識(第一章)及臨床營養管理(第二至四章)。第一章彙整有關營養管理的生化學知識,協助讀者將生化學與營養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第二章介紹臨床營養管理,說明各項營養供應途徑的使用時機、原則及評估方式;第三章介紹特定疾病或狀況(如腦血管障礙、攝食吞嚥障礙、癌末、懷孕、代謝變動)的營養管理;最後,第四章討論臨床營養管理上容易遇到的難題及因應策略,包含特殊疾病用的營養劑問題、復食症候群、糖尿病性酮酸中毒、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症、胃瘻問題等。書中的「臨床要領」、「練習問題」和「小叮嚀」等提示可供參考,並設計有「Q & A」為讀者解讀常見迷思,讓學習營養管理變得生動有趣。
序言
在歐美地區,大家都知道,適當的營養給予是所有醫療行為的最基本原則。如果把所謂的「醫療行為」,想成是「為了幫助身體回復疾病或外傷而戰鬥時所給予的『援助照護』」的話,就很容易理解。畢竟,要戰鬥,就需要先有適當的物質補給才行。
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日本的醫學教育是較輕忽營養學的。目前的臨床講義課程大多是以疾病的診斷學以及治療學為主,教導「了解敵人,以戰勝敵人」,但是卻幾乎沒有討論到「治療的合併症預防」還有「維持身體的日常性所需要的營養」,且現在的醫學生幾乎沒有機會了解「戰鬥中,彈盡援絕的危險性」。
在臨床上,由於可使用市面上販售的高卡路里輸液,因此就算不具營養學的知識也可以進行相當程度的營養管理。在迎接全靜脈營養施行的1980年代之後,不僅學前教育,在學後教育的場所中也幾乎沒有機會學習到營養學。
說到底,人類不過就是靈長類人科動物的一種。若從動物的角度來談「攝食」的概念,把「攝食」解釋成「額外且刻意執行的營養投與」似乎是有些說不過去。人科動物就算是下意識地去調節自己的飲食量,調節程度依然非常細微,大部分人的體重,相對於平均體重來說,也不過只有正負幾%的差距。正因為如此,首先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其實小看了「靜脈營養和經腸營養的調節效果」。甚至,許多個案所需的適當營養補充量,其實是非常相近的。雖不中亦不遠矣,在可容許的範圍內進行營養補充是非常重要的。若甚麼都不考慮就進行粗糙的營養輸液,是不能稱為「營養管理」的。
可惜的是,目前我們日本國內到處充斥著錯誤的「營養管理」概念。而本書的目的,就是提供學習營養學的必備正確概念,以及最低必要規範(minimal requirement)。為了讓本書能夠有助於實習醫生及營養支持小組(Nutrition support team, NST)在每日臨床上的應用,從第二章開始,各章皆設有「案例練習」以呈現實際病例,並且也提供「臨床技能」以清楚列出讀者想掌握住的精髓。
此外,第一章「營養管理所需的生化學知識」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彙整了生化學教科書中不易被注意到的臨床相關內容。假若醫學生接受了基礎醫學的紮實課程之後,卻是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成為醫生的話,很容易就會漸漸把這些知識忘掉。如果有確實學好營養學的話,應該可以做為生化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吧。前人累積許多生化學的卓見,在分子生物學全盛期的現在,其光芒依舊存在。無論是健康狀態還是生病狀態,理解人體內進行的生命反應的生化學知識還是很重要的。書中所提及的生化學知識,絕對能夠提升臨床營養學的知識水準。如果各位在讀完第二章之後又再重新讀第一章的話,相信必將更有所體會。
期盼各位能夠透過本書,細細玩味隱藏在營養學當中的深邃奧妙。
大村健二
目錄
chapter 1 營養管理所需的生化學知識 大村健二 001
1 醣類的消化、吸收及代謝 002
2 脂質的消化、吸收及代謝 013
3 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與胺基酸代謝 023
4 微量營養素的生理活性及其缺乏 032
chapter 2 臨床營養基礎 049
1 營養評估 大谷 順 050
2 營養管理的計畫(Planning) 大村健二 056
3 營養補充原則及其評估
A.靜脈營養法 井上善文 064
B.經胃營養法 小川滋彦 075
C.經腸營養法 大谷 順 082
4 營養監測 岡田晋吾 087
5 手術前後的營養管理 岡田晋吾 092
6 營養不足患者的營養管理 大谷 順 097
7 營養過剩患者的營養管理 加藤章信 102
chapter 3 臨床營養應用:疾病營養與生命期營養 113
1 糖尿病 加藤章信 114
2 肝硬化 加藤章信 119
3 急性進行性腎絲球腎炎 大村健二 125
4 SIRS引發的急性腎衰竭(急性腎損傷) 宮田 剛 130
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岡田晋吾 137
6 發炎性腸道疾病 大谷 順 143
7 腦血管疾病 三原千惠 148
8 攝食、吞嚥障礙 若林秀隆 155
9 心臟衰竭 中屋 豊 162
10 癌化學療法時的消化管毒性 大村健二 167
11 末期癌症 東口髙志 174
12 短腸症候群 加藤章信 181
13 失智症高齡者 葛谷雅文 187
14 懷孕 生水真紀夫 193
15 嬰兒 田中芳明、朝川貴博、浅桐公男 200
16 年齡增長伴隨的代謝變動 大村健二 205
chapter 4 營養管理的陷阱 215
1 特殊疾病用營養劑的陷阱 大村健二 216
2 復食症候群 大村健二 223
3 糖尿病性酮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滲透性症候群(HHS) 篁 俊成 232
4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症(CRBSI) 井上善文 239
5 胃瘻問題 小川滋彦 247
飢餓與飽食狀態下的代謝 大村健二 040
粒線體與氧化性磷酸化 大村健二 043
奶油vs人造奶油 大村健二 046
Harris-Benedict方程式的原點 大村健二 107
Dudrick醫師的功績 井上善文 109
褥瘡患者的營養管理—營養劑的半固型化 岡田晋吾 212
食品級高濃度流質的使用方法 岡田晋吾 252
立即查看
臨床皮膚病學彩色圖譜
ISBN13:9789863683674
出版社:合記
作者:趙辨等編著
裝訂/頁數:精裝/564頁
規格:26cm*21.5cm*3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0/09/01
中國圖書分類:皮膚病
內容簡介
《臨床皮膚病學彩色圖譜》自2004年12月出版,又經歷了6年時間。在這期間,我們完成了《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的編寫,實現了在第一版前言中提出的將《臨床皮膚病學》與《臨床皮膚病學彩色圖譜》這兩本姊妹篇合而為一的「夙願」。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所採用的圖片比原圖譜的圖片增加了許多。為了適合不同讀者的需求,便於查閱圖片,現根據《中國臨床皮膚病學》所用圖片,對《臨床皮膚病學彩色圖譜》作了增補。在編寫的過程中又增添了一些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中缺少的圖片,並對少數圖片進行替換。從目錄中記載的病名統計,共收錄皮膚病 625 種,圖片1,532 幅,加上皮膚病基本病灶及基本病理病變兩章的圖片 126 幅,總共 1,658 幅。
此圖譜的圖片除前版編寫者及何黎教授、孟凡海醫師等提供的早期珍藏的照片外,其中1,000餘幅(約67%)是幾十年來從全中國各地皮膚科同業在《臨床皮膚科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累積到的,大多是少見和特殊的病例,十分難得、十分珍貴。因此,在本書出版之際,我們仍然要向所有提供圖片的全中國各地老師和同業,對他們的奉獻和辛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臨床皮膚科雜誌》自1980年創刊,30年來為全中國皮膚科服務,也得到所有同業的支援和厚愛。《臨床皮膚科雜誌》與全中國皮膚科事業共成長。如果沒有《臨床皮膚科雜誌》,可以說也不會有這本圖譜的出版。因此,謹以此書紀念《臨床皮膚科雜誌》創刊30 周年。祝願中國皮膚科事業不斷發展和壯大!
趙 辨 范衛新
目錄
原價:
1600
售價:
1520
現省:
80元
立即查看
101~103年醫檢師專技高考臨床生理學與病理學試題詳解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