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藥理與應用:除草劑 (1版)
人氣推薦!已有6位會員共同選購!!
書名:農藥藥理與應用:除草劑
作者:曾德賜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19/05/01
ISBN:9789863940272
內容簡介
本書總計涵蓋298種農業用除草劑及16種除草劑安全劑之作用藥理與實際應用性,各藥劑名稱中英文普通名(common name)並列(台灣未引進登記種類除外),英文普通名後並加註大陸之普通名以方便讀者查閱參考,各藥劑毒性主要
以對大鼠之口服急毒性半數致死劑量LD5Q標示,單位為mg/kg。所討論適用作物以及可茲防治的雜草種類、應用時機與單位面積用量範圍等資訊係參考《The Pesticide Manual》書中所載,主要為歐美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應用情況,單位面積用量範圍主要以每公頃主成分(active ingredi-ent) 用量表示 。這些應用性相關的討論內容主要著眼於個別藥劑已知用途全貌之呈現,其目的在提供植物醫師的專業養成教育訓練所需,及產學研界植物保護相關同仁雜草綜合管理業務執行上之參考。
國內農業栽培上雜草管理防治田間用藥仍務必遵循植物保護手冊所登載經政府核可之藥劑與應用方法施作,以免衍生農藥殘留與違規用藥等問題。農產品農藥殘留為影響食安甚鉅且備受國人關切之議題,農藥殘留違規錯不在農藥,而是應
用上專業能否落實的問題,「建構農產品安全體系」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既定政策重點,其落實實施則端賴植物醫師專業證照與營運制度的建立,有了植物醫師專業的把關,即可從源頭「建構農產品安全生產體系」,值得消費者信賴的
「農產品標章制度」的建立也自然水到渠成。本書之付梓,至盼對植物醫學人才之培育及台灣農業之永續發展有所裨益。
立即查看
農藥藥理與應用:殺蟲劑 (1版)
人氣推薦!已有5位會員共同選購!!
書名:農藥藥理與應用:殺蟲劑
作者:曾德賜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16/08/00
ISBN:9789863940166
內容簡介
本書總計涵蓋200餘種已知重要農業用殺蟲劑/殺蟎劑/殺線蟲劑之作用藥理與實際應用性,各藥劑名稱中英文普通名(common name)並列(台灣未引進登記種類除外),各藥劑毒性主要以對大鼠之口服急毒性半數致死劑量LD50標示,單位為mg/kg。所討論適用作物以及可茲防治的害蟲/害蟎種類與單位面積用量範圍等資訊係參考《The Pesticide Manual》書中所載,主要為歐、美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應用情況,單位面積用量範圍主要以每公頃主成分(active ingredient)用量表示。這些應用性相關的討論內容主要著眼於個別藥劑已知用途全貌之呈現,其目的在提供植物醫師的專業養成教育訓練所需,及產學研界植物保護相關同仁害蟲綜合管理業務執行上之參考。
國內農業栽培上害蟲管理防治田間用藥仍務必遵循植物保護手冊所登載經政府核可之藥劑與應用方法施作,以免衍生農藥殘留與違規用藥等問題。農產品農藥殘留為影響食安甚劇且備受國人關切之議題,農藥殘留違規錯不在農藥,而是應用上專業能否落實的問題,「建構農產品安全體系」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既定政策重點,其落實實施則端賴植物醫師專業證照與營運制度的建立,有了植物醫師專業的把關,即可從源頭「建構農產安全生產體系」,值得消費者信賴的「農產品標章制度」的建立也自然水到渠成。本書之付梓,至盼對植物醫學人才之培育及台灣農業之永續發展有所裨益。
立即查看
農藥藥理與應用:殺菌劑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農藥藥理與應用:殺菌劑
ISBN13:9789863940333
出版社:藝軒
作者:曾德賜-編
裝訂/頁數:平裝/264頁
規格:26cm*19cm*1.5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1/11/11
中國圖書分類:農業災害防治法
內容簡介
農產品農藥殘留影響食安甚鉅,且備受國人關切。農藥殘留之違規錯不在農藥,而是在於應用上的專業能否落實的問題。因此,植物醫師專業人才培育刻不容緩,希望政府能藉以建立植物醫師專業證照與營運制度的長遠發展計畫,如此才能從根本有效解決長期以來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對此一困擾國人數十年之沉痾有所裨益。
本書總計涵蓋已知重要農業用殺菌劑之作用藥理與實際應用性,各藥劑名稱中英文普通名(common name)並列(台灣未引進登記種類除外)。各藥劑毒性主要以對大鼠之口服急毒性半數致死劑量 LD50 標示,單位為 mg/kg。本書內容所討論適用作物以及可茲防治的病原種類與單位面積用量範圍等資訊,係參考 The Pesticide Manual 書中所載,主要為歐、美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應用情況。另外,單位面積用量範圍主要以每公頃主成分(active ingredient)之用量表示。這些與應用性相關的討論內容主要著眼於個別藥劑已知用途全貌之呈現,其目的在提供植物醫師的專業養成教育訓練之所需,並提供植物保護產學研界之相關同仁,在執行有關病害綜合管理業務上之參考。國內在農業栽培上,病害管理防治田間用藥,仍務必遵循植物保護手冊所登載正式推薦藥劑與應用方法施作,以免衍生農藥殘留與違規用藥等問題。
立即查看
書名:現代作物育種學
作者:高典林
出版社:藝軒
出版日期:2002/07/01
ISBN:9789576163869
內容簡介
本書除重視傳統作物育種方法外,特重視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如書中編入胚培養、原生質體融合、花藥培養與單倍體育種、胚乳培養與三倍體育種、基因轉移及人工種子等章。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變異與作物育種
第三章 作物繁殖及受粉方式與作物育種
第四章 引種及種質資源
第五章 選拔育種法
第六章 作物雜交育種
第七章 作物雜交後代之處理
第八章 回交育種法
第九章 遠親雜交育種
第十章 胚培養及試管內受粉與作物育種
第十一章 原生質體融合與作物育種
第十二章 花藥培養與單倍體育種
第十三章 雜交優勢與作物育種
第十四章 自交不親和性與作物育種
第十五章 雄性不稔性與作物育種
第十六章 多元體與作物育種
第十七章 三倍體與胚乳培養
第十八章 輪迴選種合成品種與一代雜種
第十九章 誘變育種
第二十章 抗病育種
...
立即查看
昆蟲學概論(The Insects: 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4/e)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昆蟲學概論(第二版)
作者:徐堉峰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3680307
簡介: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及數量最龐大的生物,約佔了動物界的百分之八十五,對生態的影響不容小覷。第四版《昆蟲學概論》,除了論述近年新浮現昆蟲的威脅及牠們所帶來的疾病,還介紹許多分子研究的成果,使讀者對昆蟲的比較性研究得以深入進行。此外,有別於先前的版本,新版收錄昆蟲各主要分類群的最新成果,並以專欄方式於各章相關處呈現,並額外新增十八個專欄及一個新章節,統一列於書末,方便讀者查閱。對昆蟲有興趣及相關研究者,這是一本簡潔扼要實用的好書。
立即查看
書名:植物營養學(第三版)
作者:張則周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10/00
ISBN:9789577636508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及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日益重視,尤其是對維持生命的食物格外關注,其中一般大眾最熟悉的是利用有機農業生產的有機食物及近年來陸續被科學家發現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植化素。這兩項食品自從被商品化後,多強調其優點,忽視了生產環境與生產過程。以一位站在多年來從事台灣農業發展研究者的立場,有義務也有責任提醒農業生產者:在進行有機栽培時是否對栽培環境進行過詳盡的調查與評估?提醒消費者:在享用有機產品時可曾注意到它的安全性?因此,本書希望藉第三版能從植物營養的角度對有機農業及植化素做適當的補充,繼續呼籲社會大眾要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尤其是農業的生產環境,並督促政府及早制定合乎永續發展的農業政策,徹底解決全民賴以生存的食的問題。
本書最終的目標是希望揭開「植物營養學」學術面紗,除了整合有系統的知識,供研習植物營養學的學生及農業生產者或研究者參考外,更希望一般民眾能透過本書對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生產與營養有深入了解。並體會到唯有在一個理想的環境與社會,植物的營養與人的營養健康才有保障。
目錄
第一章植物營養學簡介
什麼是營養
植物營養學是一門怎樣的科學
植物營養學在農業生產上所處之地位
植物營養學與其他學科之關係
研究植物營養學的方法
第二章植物營養學發展簡史
土和水與植物生長關係的探索期(公元1700年以前)
空氣與植物生長關係的探索期(公元1700-1840年)
礦質營養說確立期(公元1840-1900年)
礦質營養說發展期(公元1900-1960年)
生長因子綜合理論期(公元1960年-迄今)
第三章植物生長需要什麼養分?
物質與能量的生物循環
植物吸收的元素來自環境
植物的組成成分
植物營養元素之分類
植物需要營養的共同性與差異性
第四章植物對養分的攝取
植物攝取養分的器官及途徑
根部對養分的吸收
葉部對養分之攝取
養分通過細胞膜之各種方式
第五章植物體內的物質運輸
木質部的運輸
韌皮部的運輸
第六章養分吸收、運輸和環境的關係
影響養分吸收的因子
植物對逆境的適應
第七章植物對能的轉換與物質的代謝
太陽能的利用與碳的固定
呼吸作用與能量的轉移
植物營養素的代謝
植物次級產物的應用價值
第八章植物生長要怎樣調節營養
植物的生長與生長因子
植物各生育期的營養特性
施肥與營養調節
第九章土壤及植體分析與營養診斷
分析前的初步診斷
土壤分析
植體分析
診斷系統在臺灣農業上之應用
營養診斷的前瞻
第十章有機農業的發展與展望
有機農業發展的背景
有機農業的定義
有機農業的興起與演變
有機農業的發展趨勢
有機循環暗藏的危機
糧食主權是落實有機農業的必要條件
從有機農業走向永續農業
第十一章人的營養和農產品品質
人類需要哪些營養素
人類的食物為什麼有主食與副食之分
農產品的營養品質如何判定
植物營養及農產品品質
怎麼才能吃到安全而又健康的農產品
附錄一怎麼吃才能有營養
附錄二你不可不知的臺灣農業
附錄三高品質的農產品才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保障
附錄四政府施政,人民應有參與和監督的機制
附錄五21世紀的顯學:土壤科學
附錄六土地利用整體規劃讓人與自然和諧
附錄七動土與棄土,應有整體規劃
附錄八由聯考及有機蔬菜看事實真相
附錄九作物參數資料檔
參考文獻
索引
立即查看
【中文書】
書名:永續農業之植物病害管理
作者:謝廷芳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7/04/10
ISBN:9789571190990
內容簡介
植物病害防治是農業生產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研究植物病理學的主要目的。自從廿世紀末期以來,由於環境保護的壓力,使得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都在努力尋找替代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植物栽培管理技術,祈能達成農業永續經營的目標。在廿一世紀的今日,社會大眾渴望追求健康的生活與和諧舒適的環境,更迫切要求生產安全的糧食、蔬菜、水果及花卉等。然而要生產優良高品質的農產品,卻築基於吾輩是否擁有完備的病害防治觀念與技術。本書編撰的宗旨正是符合這種現代植物保護工作的理念和需求。
本書三位作者在大學和研究所都是專攻植物病理學。畢業後又都在大學或農業研究機構從事植物病害之研究。各自的研究領域和方向雖然有些許差異,但是研究的課題多以研發作物病害之非農藥防治策略為主。書中所列20 篇文章內容都是以作者自己研究發現現為主軸,加以延伸報導和進一步討論。全書包括植物病害之病因與病原菌特性,植物病害之傳播,植物病害之管理和植物病害與人生等四大部份。在植物病害之管理技術部分又區分為耕作防治技術,病害非農藥防治技術,環境調控技術和綜合管理技術等四方面加以討論。這些章節的研究項目如健康種子,抗病育種,輪作栽培,有機土壤添加物及生物防治等都符合現今安全農業和農業永續發展理念。此外,尚涵蓋有植病與昆蟲、植病與人畜安全等。內文部分章節曾載於「植物病害之診斷與防治策略」一書中,為使植物病害管理資料更臻完備,特增列較多的病害非農藥防治技術,以饗讀者。
目錄
推薦序 薛富盛校長序
推薦序 孫守恭教授序
作者序 黃鴻章、黃振文、謝廷芳序
作者序 本書出版沿革/黃鴻章、黃振文、謝廷芳序
作者簡介 黃鴻章、黃振文、謝廷芳
PART1 植物病害之病因與病原菌特性
第1章 植物病害之病因與病徵
第2章 作物菌核病菌之生活史
第3章 菌核病菌菌核發芽習性與病害發生之關係
第4章 作物白絹病菌菌核發芽與致病性
PART2 植物病害之傳播
第5章 花粉與植物病害之關係
第6章 傳粉昆蟲與微生物之關係
第7章 作物害蟲傳播植物病害
PART3 植物病害之管理
(A)耕作防治技術
第8章 健康種子與病害防治
第9章 作物抗病育種
第10章 輪作栽培與病害防治
(B)病害非農藥防治技術
第11章 土壤添加物與作物病害防治
第12章 植物病害之生物防治
第13章 抗蒸散劑防治植物病害
第14章 重碳酸鹽防治作物白粉病
第15章 天然植物保護製劑之研發與應用
(C)環境調控技術
第16章 設施調控微氣候防治作物灰黴病
(D)綜合管理技術
第17章 作物有機栽培之病害管理技術
PART4 植物病害與人生
第18章 植物之純病害與實用病害
第19章 植物病原菌與人畜安全
第20章 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技術之風險評估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書名: 環境友善之植醫保健秘籍
作者:黃振文/謝廷芳/謝奉家/羅朝村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08/00
ISBN:9789577635518
內容簡介
農作物的健康管理措施,可決定農產品的品質安全與環境生態的和諧,因此,嘗試研發植物源、微生物源及天然生化的植物保護製劑產品,作為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現代農業永續發展努力追求的目標。
本書收錄多種生物製劑產品的開發與應用以及策略研究,藉以替代化學合成藥劑作為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方法,祈有助於我國友善農耕的推動,進而維護優質的農田生產環境與人畜食物的安全。
目錄
編著者序
Part Ⅰ 緒言
第01章 台灣友善環境之植物保健製劑的研發與功效(黃振文、許晴情、沈原民)
Part Ⅱ 微生物源植醫資材與產品
第02章 木黴菌植醫保健產品開發與應用(羅朝村)
第03章 蕈狀芽孢桿菌植物保護製劑(彭玉湘、黃振文)
第04章 枯草桿菌植醫保健產品(黃姿碧、陳郁璇)
第05章 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植醫保健產品(謝奉家)
第06章 多黏類芽孢桿菌植醫保健產品之發展(陳昭瑩)
第07章 放線菌與其植醫保健產品(石信德、黃振文)
第08章 蘇力菌植醫保健產品(謝奉家)
第09章 核多角體病毒防治農業害蟲成效提升及其商品化契機之探討(段淑人)
第10章 叢枝菌根菌在植物病蟲害免疫之應用 (林素禎、吳繼光)
PartⅢ植物源植醫資材與產品
第11章 微奈米乳化液應用於植物保健之技術(涂凱芬、黃振文、林耀東)
第12章 植物油混方防治蟲害策略之研擬(余志儒、許北辰)
第13章 乳化葵花油植醫保健產品(柯文雄、謝廷芳、安寶貞、蔡志濃)
第14章 肉桂油微乳劑之商品化開發與應用(謝廷芳、顏志恒)
第15章 植物源除草劑之研發與應用(袁秋英)
Part Ⅳ 生化源與礦物源植醫資材與產品
第16章 昆蟲性費洛蒙誘引劑(洪巧珍、王文龍、張志弘、吳昭儀、張慕瑋)
第17章 薊馬警戒費洛蒙在害蟲防治上之推廣與應用(洪巧珍、王文龍、許俊凱、吳昭儀、張志弘、張慕瑋)
第18章 研發微生物蛋白製劑防治蔬菜病害(林宗俊、林秋琍、鍾文全、黃振文)
第19章 環境友善之多功能礦物源植物保護資材──以20% TK99水懸劑為例(石憲宗、李啟陽、何明勳、黃維廷、高靜華、陳祈男)
Part Ⅴ 其他類植醫保健資材與產品
第20章 運用農業廢棄資源研發植物保護製劑產品(黃振文、鍾文全、謝廷芳)
第21章 中和亞磷酸植醫保健產品(蔡志濃、安寶貞、林筑蘋)
第22章 幾丁聚醣合劑與其相關衍生製劑之開發與應用(陳俊位、鄧雅靜、蔡宜峯)
第23章 液體皂植保製劑(陳淑佩)
第24章 甲酸膠體防治蜂蟹蟎之開發與應用(吳姿嫺、徐培修、陳本翰、陳昶璋)
第25章 開發草酸液劑防治蜂蟹蟎(陳春廷、陳易成、陳裕文)
Part Ⅵ 植醫保健商品
第26章 臺灣環境友善植保資材研發及商品化現況(邱安隆)
關鍵字索引
作者聯絡資料
立即查看
應用昆蟲學: 蟲害管理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編排由淺入深,內容可分為三大卷。第一卷為「昆蟲形態與解剖」,為保護農作物免受蟲害的危害,了解昆蟲的形態和解剖結構知識,將幫助植物保護從業人員找到解決有害生物問題的方法,並在不傷害環境的情況下,提高作物生產的品質和產量;第二卷為「害蟲管理技術」,由於早期的合成殺蟲劑被大量使用,導致昆蟲產生抗藥性並破壞環境,也因此促使了蟲害綜合治理或IPM概念的發展,主張整合各種害物管理技術來防治害物,以減少合成殺蟲劑對環境的破壞,朝向永續發展而努力;第三卷則是「主要農作物害蟲」,詳細介紹東亞和東南亞主要農作物的重要蟲害生物學、引起的危害性質與管理方法,並可依此判斷害物的生命週期中的最弱點,有效地防治該害物,將可降低對抗害蟲時的成本與努力,為永續農業帶來助益。
【目錄】
作者序
第一卷 昆蟲結構與解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昆蟲的形態
第三章 昆蟲系統學:分類
第四章 昆蟲消化系統
第五章 昆蟲生殖系統
第六章 昆蟲神經系統
第七章 昆蟲呼吸系統
第八章 昆蟲生長與發育
第二卷 害蟲管理方法
第九章 害蟲管理方法::永續
第十章 害蟲管理方法::非永續(殺蟲劑)
第三卷 作物害蟲
第十一章 水稻害蟲
第十二章 蔬菜害蟲::十字花科與番茄害蟲
第十三章 蔬菜害蟲::辣椒、葫蘆科、洋蔥與大蒜
第十四章 蔬菜害蟲::茄子與甘藷
第十五章 玉米害蟲
第十六章 馬鈴薯害蟲
第十七章 豆科作物害蟲
第十八章 甘蔗害蟲
第十九章 棉花害蟲
第二十章 果樹害蟲
第二十一章 蘋果害蟲
第二十二章 桃樹害蟲
第二十三章 梨樹害蟲
第二十四章 李樹害蟲
第二十五章 菸草害蟲
第二十六章 倉庫害蟲
索引
附錄—補充圖片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作物害蟲圖說與天敵防治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內容簡介
近年來消費多樣化,使短期作設施栽培蔬菜成為另類消費的蔬菜種類。此種栽培方式,主要目的為藉由設施結構阻斷害蟲入侵,以減少農藥使用,達到清潔蔬菜的品質,進而生產生機飲食之有機蔬菜栽培目的。但礙於耕地面積有限,及設施成本的投入,農民皆採連作及密集栽培,害蟲也隨栽培區的開發擴展其分布,危害範圍日趨複雜,造成經濟損失。
本書介紹臺灣常見作物的重要害蟲,含十字花科、山藥、瓜類、番茄、玉米、香蕉、柑橘、荔枝與龍眼、芒果、茶樹害蟲等,分述其生活史、危害及生態習性,以供鑑別及防治之參考;臺灣近年亦致力於生物防治資材及施用技術的研發,持續引進天敵,故於本書末章介紹臺灣常見天敵,回顧過去寄生蜂及捕食性天敵的推廣,包括天敵引進的紀錄、釋放情況與檢討,以及目前正在研發推廣的天敵種類、應注意改善的農業條件及管理方式,探討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
目次
緒言
第一章 十字花科害蟲
第二章 山藥害蟲
第三章 瓜類害蟲
第四章 番茄害蟲
第五章 玉米害蟲
第六章 香蕉害蟲
第七章 柑橘害蟲
第八章 荔枝與龍眼害蟲
第九章 芒果害蟲
第十章 茶樹害蟲
第十一章 臺灣常見天敵
立即查看
【簡介】
臺灣風土相當適合茶樹生長,各茶區因應其環境條件發展出風味獨特之特色茶。茶業改良場曾於民國91 年修訂出版茶業技術推廣手冊《製茶技術》,惟經20 年來製茶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遂召集本場專業同仁共同撰寫並更新臺灣製茶技術相關資料及圖片,以圖文對照方式介紹臺灣八大特色茶之原料選擇與適製性、茶葉製造技術與品質特色,期對茶農、農學相關科系學生及製茶有興趣的人士更易於學習、理解臺灣特色茶之製程及關鍵技術,加以參考運用並持續精進改良製茶技術,讓臺灣茶產業永續發展。
【目錄】
臺灣風土相當適合茶樹生長,各茶區因應其環境條件發展出風味獨特之特色茶。茶業改良場曾於民國91 年修訂出版茶業技術推廣手冊《製茶技術》,惟經20 年來製茶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遂召集本場專業同仁共同撰寫並更新臺灣製茶技術相關資料及圖片,以圖文對照方式介紹臺灣八大特色茶之原料選擇與適製性、茶葉製造技術與品質特色,期對茶農、農學相關科系學生及製茶有興趣的人士更易於學習、理解臺灣特色茶之製程及關鍵技術,加以參考運用並持續精進改良製茶技術,讓臺灣茶產業永續發展。
立即查看
【簡介】
出版「茶葉食農教育參考教案手冊(113 年國小組)」主要目的在於推廣正確臺灣茶葉知識進入教學課程,並作為教師進行茶葉食農教學示範之參考,以提升學生對茶葉相關文化及知識教育的學習。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推動「113 年度茶葉食農教育教案徵件計畫」,旨在結合三面六向的食農教育理念,包括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飲食生活與文化,以提升學生對於食物來源、環境永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認識。得獎教案展現出如何將這些概念融合進課程中,讓學生在實作中深刻學習,並實現知識的有效傳遞與應用。
本次徵選教案,經過嚴格的評選程序,依據「創意性」、「知識性」及「實用性」等標準進行評審,教案涵蓋從國小低中高年級,充分展現教師們在教學中的創新與結合課綱之知能,其特點包括:(一)多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二)實作體驗與生活應用的結合;(三)環境永續與文化傳承的融合;(四)教師示範與教學資源的創新;(五)與現行教育課綱的無縫銜接。
最後感謝全臺各學校教師參與支持,由於大家的點滴付出與共同努力,有助於擴大推廣茶葉食農教育,並深耕及培養學生對於臺灣茶文化的認識與熱愛。
【目錄】
教案1 蜜香美人抹茶飄香【低年級/生活課程】
教案2 慕「茗」而來∼臺茶風 瘋臺茶【中年級/社會課程】
教案3 藝起體驗 覺茶人生【中年級/綜合課】
教案4 「溪」有茶香【高年級/彈性課程】
教案5 一縷茶香 百年繚繞【高年級/跨域課程】
教案6 臺灣茶文化探索:從歷史到永續【高年級/社會課程】
教案7 臺灣茶葉【高年級/社會課程】
教案8 「茶事」春秋【高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
教案9 客茶時間【高年級/綜合課程】
教案10 希望、堅持、感動、簡單的幸福【低中高年級/彈性課程】
立即查看
擠壓式成形機製茶操作標準作業流程: 擠壓茶也能做好茶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時至今日,在球形烏龍茶團揉製程中,擠壓式成形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設備。由於擠壓成形機擠壓成形與布包團揉製作原理有非常大之差異,擠壓成形機單純「擠壓成形」,而布包團揉搭配使用平揉機則兼具布包成形與風味轉化之功能。因此,經過擠壓成形之成茶,雖具有省時、省力、外觀緊實、勻整、茶梗可包覆等優點;然而在勻整外觀之下,卻隱藏著茶湯清淡、滋味不足、帶有澀感、不易烘焙、品質不佳等缺失。
在節省製茶人力的考量之下,因應茶葉產製與茶葉品質之需求,「讓擠壓茶也能是好茶」成為一項亟需解決之課題。為此,本場分別於民國102~105年、109~110年進行擠壓成形機製茶之相關研究,經由產區實務訪查與印證,分析各茶區主要擠壓成形機使用狀況,透過不同模式擠壓成形試驗與茶葉品質評鑑,篩選出兼顧茶葉品質並符合製茶廠操作現況之擠壓成形機使用模式,並將試驗成果編印成冊,以供產業參考。
【目錄】
一、前言
二、團揉整形的目的
三、擠壓式成形機相關試驗
四、團揉整形試驗
五、擠壓機與布球團揉整形機組合操作標準化流程
六、結論
七、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台湾茶鑑定法: 官能審査ハンドブック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茶は東洋において5000年前から飲まれてきた。その長い歴史の中で、茶の品質の等級分けは、官能審査によって行われるのが一般的である。そこでは、専門的な訓練を受けた品評員が、視覚、嗅覚、味覚によって品質の良否を判断する。厳しい訓練プログラムと養成を経て、良好な体力と感覚の感度を維持しつつ、且つ落ち着いた環境であれば、茶の品質は判断することができる。官能審査は、茶の品質を鑑定し等級分けするための重要な方法であり、茶業界でも広く認められている。
【目錄】
01 緒論
02 品評員の素養、職業道徳と倫理
03 官能審査の原理
04 官能審査に関連する化学成分
05 官能審査の流れと必要設備
06 官能審査用語と台湾茶の特色
07 官能審査による等級分けの手順
08 台湾茶フレーバーホイール
09 台湾茶分類分級制度TAGs
参考資料 中華民国茶葉国家標準(CNS 179:2021 N1007)分類原則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