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公共管理(概要)圖說關聯記憶 系列名:高普特考升等升資 ISBN13:9789860669169 出版社:知識達數位科技 作者:伊舒曼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2/05/09 中國圖書分類:公共行政 ◎本書綜合多本聖經級教科書精華,考生讀一本等於讀三本,效率一級棒。 ◎本書以圖像和表格呈現各個抽象、複雜甚至瑣碎的考點,協助考生記憶。 ◎本書微調過往教科書和文獻若干拗口的詞語,考生應用起來更流暢通順。 ◎每單元開頭之說圖記憶,均提供考生歷年國考出題趨勢,以及準備重點。 ◎各單元依主題列出國考考古題作為隨堂練習和搶分關鍵,以供實戰演練。 目錄 自 序 本書使用方式 第一部分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考點1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與研究途徑 1.1 (新)公共管理的發展背景 1.2 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理論/哲學基礎(來自新古典經濟學) 1.3 公共管理的意涵與特質 1.4 新公共管理的要素與核心理念 1.5 從傳統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轉變 1.6 P途徑和B途徑的公共管理 1.7 公共管理的要素與範圍 1.8 公共管理vs.企業管理 1.9 Behn提出公共管理需要思索的3M問題 1.10 新公共管理的限制與遭致的批評 1.11 公共管理下的「公共性」 1.12 公共利益 考點2 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服務 2.1 新公共行政的主張(第一次明諾布魯克會議的觀點) 2.2 新公共行政與政府再造運動(新公共管理)之區別 2.3 新公共服務之理論基礎與核心概念 2.4 新公共服務對政府再造之啟示 2.5 傳統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之比較 考點3 政府再造與企業型政府 3.1 政府再造(reengineering government)的背景因素 3.2 政府再造意涵之釐清 3.3 凱特爾(Kettl)歸納政府再造的六項特質 3.4 政府再造的5C策略 3.5 政府再造的主要訴求 3.6 我國自2000年起推行政府改造的「四化策略」 3.7 政府再造的反思與問題 3.8 政府再造的挑戰 3.9 奧斯本與蓋伯勒(D. Osborne and T. Gaebler)提出企業型政府運作的十項原則 3.10 企業型政府的特質 3.11 企業型政府的省思 3.12 傅德瑞克森(H.G. Frederickson)對企業型政府的批評 考點4 治 理 4.1 從政府(government)/統治(governing)到治理(governance) 4.2 治理興起的原因 4.3 治理的鉅視觀點 4.4 治理途徑的公共管理 4.5 治理與新公共管理的關係 4.6 三種治理模式的比較 4.7 世界銀行(World Bank)定義的善治(good governance) 4.8 彼得斯(G. Peters)歸納四種新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徵 4.9 公共治理的三個層次 4.10 全球治理的組織層級 4.11 國家與政府職能在治理時代出現的三個轉向 4.12 全球治理常見的作為 4.13 地方治理 4.14 希克斯(Perri 6)提出的全觀型治理(holistic governance) 考點5 顧客導向管理 5.1 公部門「顧客」之概念 5.2 顧客導向策略的特質、管理途徑、目標與策略設計 5.3 顧客關係管理的核心概念:IDRM 5.4 顧客滿意經營的CCPR原則與以ABCD模式為基礎的4S服務 5.5 行政機關進行顧客滿意經營的步驟 5.6 行政機關實行顧客導向策略所需的條件 5.7 顧客導向對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的影響 5.8 顧客導向運用在公部門的限制與課題 考點6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與公共財務管理 6.1 人力資源管理的特性 6.2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行政的區別 6.3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之5P 6.4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區別 6.5 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之特色 6.6 新績效預算(new performance budgeting)的發展背景和主張 6.7 新績效預算的優點 考點7 公私協力與民營化 7.1 公共管理的3P原則與5D基礎工程 7.2 公私協力的發展背景與意涵 7.3 公私協力的類型 7.4 興建──營運──移轉(BOT) 7.5 政府業務委託的意義和類型 7.6 公私協力的困境 7.7 公用(營)事業的特質與問題 7.8 民營化的定義與特質 7.9 薩瓦斯(E. Savas)定義民營化的三種類型 7.10 民營化成功的條件(配套措施) 7.11 民營化的優缺點 7.12 民營化與促進民間參與之比較 7.13 使用者付費 7.14 污染者付費 第二部分 組織管理 考點8 組織學習、團隊建立與組織(員額)精簡 8.1 組織學習的特性 8.2 組織學習的層次 8.3 組織學習的類型 8.4 彼得.聖吉(Peter Senge)提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 8.5 公部門形塑學習型組織之策略 8.6 團隊(team)與團體(group)的比較 8.7 團隊管理的五大課題 8.8 布蘭查(Ken Blanchard)提出高績效團隊具備的七項特質:PERFORM 8.9 團隊建立對公共管理的影響 8.10 團隊建立的五種途徑 8.11 組織(員額)精簡的特性 8.12 組織(員額)精簡的三種策略 8.13 組織員額精簡之效益 8.14 組織(員額)精簡衍生的問題(影響) 考點9 目標管理 9.1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的三要素 9.2 目標管理的意涵與特色 9.3 目標管理的過程(丘昌泰) 9.4 戴明(Deming)的目標管理PDCA循環實施程序 9.5 公部門運用目標管理之限制 9.6 我國行政機關實施目標管理的建議作法 考點10 全面品質管理 10.1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在公部門興起的背景 10.2 全面品質管理的意義與要素 10.3 全面品質管理的主要原則 10.4 公部門運用全面品質管理之要件與步驟 10.5 公部門運用全面品質管理之優點與限制 考點11 標竿學習 11.1 標竿學習的意義、特點與核心價值 11.2 標竿學習的類型 11.3 標竿學習的實行流程/步驟 11.4 標竿學習的發展沿革與階段 11.5 公部門導入標竿學習的動機 11.6 標竿學習對我國政府再造的啟示 11.7 標竿學習的優點與限制 11.8 公部門實行標竿學習面臨的限制與課題 考點12 績效管理 12.1 政府績效管理的意涵與作用 12.2 傳統官僚科層體制的績效瓶頸(政府引入績效管理的動機) 12.3 績效管理的做法與步驟 12.4 績效指標之SMART原則與4E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