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5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五版 2024年 (Theory &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1/E)
作者: Corey
譯者:修慧蘭
出版社:雙葉
ISBN:9786269737956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第01章 導論與概述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撰寫立場
第三節 使用本書的建議
第四節 理論章節的概述
第五節 Stan 個案簡介
第六節 Gwen 個案簡介
第02章 諮商員:兼具人性及專業的工作者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諮商員即是具療癒性的人
第三節 諮商員的個人諮商經驗
第四節 諮商員的價值觀與治療歷程
第五節 成為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員
第六節 新手諮商員面臨的議題
第七節 摘要
第03章 諮商實務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把當事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
第三節 做倫理決定
第四節 知後同意的權利
第五節 保密原則的面向
第六節 多元文化觀點的倫理議題
第七節 衡鑑過程的倫理議題
第八節 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之倫理議題
第九節 管理諮商實務中的多重關係
第十節 成為具倫理的諮商員
第十一節 摘要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第一部分之推薦補充讀物
第二篇 心理諮商理論與技術
第04章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Jung 對人格發展的洞見
第六節 當代精神分析發展趨勢: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 學與關係取向心理分析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心理分析治療
心理分析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心理分析治療在Gwen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5章 阿德勒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阿德勒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6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存在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7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第六節 動機式晤談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個人中心治療
個人中心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個人中心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8章 完形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完形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9章 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0章 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Albert Ellis 的理情行為治療
第三節 主要概念
第四節 治療歷程
第五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六節 Aaron Beck 的認知治療
第七節 Christine Padesky 和 Kathleen Mooney的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
第八節 Donald 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
第九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認知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十節 摘要與評論
第十一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1章 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現實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2章 女性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女性主義治療
女性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女性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3章 後現代取向
第一節 當代的後現代治療代表人物
第二節 社會建構論導論
第三節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第四節 敘事治療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後現代取向
後現代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後現代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4章 家庭系統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家庭系統治療的發展
第三節 家庭治療的多層歷程
第四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家庭系統治療
家庭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家庭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與評論
第六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七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八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第15章 整合式觀點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朝向心理治療整合的趨勢
第三節 治療歷程的相關議題
第四節 技術與評估在諮商中的地位
整合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整合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
第六節 總結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立即查看
【簡介】
本版在精神疾病的診斷、病理及治療上都依據最新的研究及資訊做了更新。依據 2022 年《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文本修訂本(DSM-5-TR)的精神疾病分類為基礎,介紹各種精神疾病臨床描述及病症,並且以綜合的觀點整合各個精神疾病的生物、認知、行為和社會情感的最新研究,呈現出心理病理學的病因和最有效的心理及生物療法。本書著重研究和臨床應用之間的平衡,讀者可以同時深入了解臨床工作者和科學家每天面臨的複雜挑戰。
資料的整合及撰寫的方式更能帶動思考及學習:
1. 依據 DSM-5-TR 及研究修訂各個精神疾病的病症及病因:例如,用「對比迴避模式」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擔憂;用「海馬迴的活性、大小,以及大腦區域之間的連結」詮釋創傷後壓力症的神經生物因子。
2. 以研究證據的新發現重新整合生物、心理及社會的病因:例如,憂鬱的研究顯示,早期的逆境會影響負向認知風格、皮質醇水準、關鍵神經區域的活動,以及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統的功能。
3. 依據療效研究更新心理及生物治療:例如,創傷後壓力症暴露療法的輔助療法包括更直接地關注認知、情緒調節訓練和眼球運動;有關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新資訊。
【目錄】
第01章 緒論與歷史回顧
精神疾病與汙名化
精神疾病的定義
心理病理學的早期歷史
當代觀點的歷史前因
我們從歷史中學習到了什麼?
心理健康專業
第02章 心理病理學的目前趨勢
遺傳的影響
神經科學的影響
認知行為的影響
社會情緒的影響
第03章 診斷與衡鑑
診斷與衡鑑的基石:信度與效度
診斷
心理衡鑑
神經生物衡鑑
文化、種族的多樣性與衡鑑
第04章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理論與假說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的例子:治療結果研究
在心理病理學研究中的類比法
多重研究結果的整合
第05章 情緒障礙症
憂鬱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情緒障礙症的病因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
自殺
第06章 焦慮症
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焦慮症的臨床描述
焦慮症的性別與社會文化因子
焦慮症的共同影響
各個特定焦慮症的病因
焦慮症的治療
第07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與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臨床描述及盛行率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因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治療
第08章 「解離症」與「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
解離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解離症的病因
解離症的治療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09章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的臨床描述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第10章 物質使用障礙症
概述:物質使用的數量
臨床描述:酒精、香菸與大麻使用障礙症
臨床描述:鴉片劑、興奮劑與其他藥物使用障礙症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病因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治療
預防物質使用障礙症
第11章 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飲食障礙症的病因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12章 性障礙症
性常模與性行為
性功能障礙的臨床描述
性功能障礙的病因
性功能障礙的治療
性偏好症的臨床描述
性偏好症的病因
性偏好症的治療與社區預防
第13章 兒童期障礙症
兒童期障礙症的分類與診斷
外化行為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行為規範障礙症
內化行為障礙症:憂鬱症與焦慮症
特定學習障礙症與智能不足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4章 老年生活與認知類障礙症
老化:迷思、議題與方法
老年期的精神疾病
失智症
譫妄
第15章 人格障礙症
DSM-5-TR 的分類取向
DSM-5-TR 對人格障礙症的替代模式
跨人格障礙症的共同風險因子
奇特/古怪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戲劇性/不穩定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焦慮/恐懼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
第16章 法律與倫理議題
刑事安置
受審能力
心神喪失、智能不足與死刑
民事安置
治療與研究面臨的倫理困境
第01章 緒論與歷史回顧
精神疾病與汙名化
精神疾病的定義
心理病理學的早期歷史
當代觀點的歷史前因
我們從歷史中學習到了什麼?
心理健康專業
第02章 心理病理學的目前趨勢
遺傳的影響
神經科學的影響
認知行為的影響
社會情緒的影響
第03章 診斷與衡鑑
診斷與衡鑑的基石:信度與效度
診斷
心理衡鑑
神經生物衡鑑
文化、種族的多樣性與衡鑑
第04章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理論與假說
心理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的例子:治療結果研究
在心理病理學研究中的類比法
多重研究結果的整合
第05章 情緒障礙症
憂鬱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情緒障礙症的病因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
自殺
第06章 焦慮症
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焦慮症的臨床描述
焦慮症的性別與社會文化因子
焦慮症的共同影響
各個特定焦慮症的病因
焦慮症的治療
第07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與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臨床描述及盛行率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因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的治療
第08章 「解離症」與「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
解離症的臨床描述與流行病學
解離症的病因
解離症的治療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病因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的治療
第09章 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的臨床描述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第10章 物質使用障礙症
概述:物質使用的數量
臨床描述:酒精、香菸與大麻使用障礙症
臨床描述:鴉片劑、興奮劑與其他藥物使用障礙症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病因
物質使用障礙症的治療
預防物質使用障礙症
第11章 飲食障礙症
飲食障礙症的臨床描述
飲食障礙症的病因
飲食障礙症的治療
第12章 性障礙症
性常模與性行為
性功能障礙的臨床描述
性功能障礙的病因
性功能障礙的治療
性偏好症的臨床描述
性偏好症的病因
性偏好症的治療與社區預防
第13章 兒童期障礙症
兒童期障礙症的分類與診斷
外化行為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行為規範障礙症
內化行為障礙症:憂鬱症與焦慮症
特定學習障礙症與智能不足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第14章 老年生活與認知類障礙症
老化:迷思、議題與方法
老年期的精神疾病
失智症
譫妄
第15章 人格障礙症
DSM-5-TR 的分類取向
DSM-5-TR 對人格障礙症的替代模式
跨人格障礙症的共同風險因子
奇特/古怪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戲劇性/不穩定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焦慮/恐懼類群的臨床描述與病因
人格障礙症的治療
第16章 法律與倫理議題
刑事安置
受審能力
心神喪失、智能不足與死刑
民事安置
治療與研究面臨的倫理困境
原價:
1060
售價:
954
現省:
106元
立即查看
【簡介】
助人歷程很細節,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用心、傾聽與真誠陪伴的同時,還能客製化打造正向氛圍與運用適當理論取向,才能達成助人欲達的結果。本書將助人歷程與技術,以及過程中需要考量的議題,做簡單扼要的介紹,從建立工作關係、評估或定義問題、確定與設立目標、讓當事人了解自己的故事並獲得新認識、選擇與開啟介入方式,到結束及追蹤做系統呈現,除文字說明外,加上容易理解的圖表佐證,希望讀者可以輕鬆閱讀、了解精義。
【目錄】
序
◎第1章 諮商歷程
1-1 何謂諮商與諮商歷程
1-2 諮商前的契機
1-3 諮商前的契機(續)
1-4 諮商師的焦慮
1-5 留住當事人的注意事項
1-6 留住當事人的注意事項(續)
1-7 助人歷程的內涵
◎第2章 諮商師的準備
2-1 助人工作者的效能
2-2 專業倫理
2-3 專業倫理(續一)
2-4 專業倫理(續二)
2-5 專業成長、價值觀、自我覺察與照顧
2-6 自我覺察與照顧
2-7 諮商師的透明度
2-8 諮商師的準備工作
2-9 諮商師的準備工作與使命
◎第3章 建立工作關係
3-1 建立工作關係階段
3-2 建立關係的三個核心條件
3-3 進入探索階段
3-4 進入探索階段(續)
3-5 專注與主動傾聽
3-6 專注與主動傾聽(續)
3-7 傾聽時的注意事項
3-8 傾聽時的注意事項(續)
3-9 諮商師的反應技巧
3-10 諮商師的反應技巧(續一)
3-11 諮商師的反應技巧(續二)
3-12 諮商師的反應技巧(續三)
3-13 當事人的防衛及抗拒行為
◎第4章 評估或定義問題
4-1 評估與初次晤談
4-2 初次晤談內容
4-3 初次晤談內容(續)
4-4 個案概念化
4-5 擬定處遇計畫
4-6 擬定處遇計畫(續)
4-7 諮商紀錄的注意事項
◎第5章 設立目標及危機處理
5-1 諮商的目標
5-2 如何決定諮商目標
5-3 危機處理原則與自殺危機評估
5-4 自殺危機評估與危機處理方式
5-5 危機處理方式與自殺的迷思
◎第6章 讓當事人了解自己的故事,並獲得新認識
6-1 協助當事人覺察與洞察
6-2 探索情緒與情緒介入
6-3 探索情緒與介入方式
6-4 探索情緒與介入方式(續一)
6-5 探索情緒與介入方式(續二)
6-6 探索情緒與介入方式(續三)
6-7 探索認知與介入方式
6-8 探索認知與介入方式(續一)
6-9 探索認知與介入方式(續二)
6-10 探索認知與介入方式(續三)
◎第7章 選擇與開啟介入方式— 各重要學派介紹
7-1 諮商師的介入方式與理論取向
7-2 心理動力取向:精神分析學派
7-3 心理動力取向:精神分析學派(續一)
7-4 心理動力取向:精神分析學派(續二)
7-5 心理動力取向:客體關係與治療
7-6 心理動力取向:自體心理學派與治療
7-7 心理動力取向: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學派
7-8 心理動力取向: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學派(續一)
7-9 心理動力取向: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學派(續二)
7-10 體驗與關係取向:人本中心、存在主義治療
7-11 體驗與關係取向:完形學派治療、治療技術
7-12 體驗與關係取向:治療技術(續)
7-13 認知取向:理情行為學派、認知治療
7-14 認知取向:溝通交流分析、現實治療
7-15 認知行為取向治療技巧
7-16 行為取向:行為學派、BASIC I.D.
7-17 行為學派治療技術
7-18 系統取向:家族治療、女性主義治療
7-19 系統取向的介入方式
7-20 後現代取向的理論與介入方式
◎第8章 統整情緒、認知與行動介入方式
8-1 情緒介入方式
8-2 情緒介入方式(續)
8-3 認知介入方式
8-4 認知介入方式(續一)
8-5 認知介入方式(續二)
8-6 認知介入方式(續三)
8-7 認知介入方式(續四)
8-8 行動介入方式 172
8-9 行動介入方式(續一)
8-10 行動介入方式(續二)
8-11 行動介入方式(續三)
8-12 行動介入方式(續四)
◎第9章 結束及追蹤
9-1 何時該結束諮商
9-2 何時該結束諮商(續)
9-3 評估諮商效果
9-4 諮商效果評估類別、過程中的評估方式
9-5 轉介
9-6 如何結束諮商與最後一次晤談
◎第10章 對助人專業的自我探索與覺察
10-1 諮商過程部分
10-2 諮商過程部分(續)
10-3 諮商師部分
10-4 諮商師部分(續)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諮商理論與技術導讀:諮商學習者的入門地圖 第二冊 2023年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諮商理論與技術導讀第二冊:諮商學習者的入門地圖
ISBN13:9789865492595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陳金燕-總校閱;姜兆眉;蘇盈儀;陳金燕-著
裝訂/頁數:平裝/316頁
規格:23cm*17cm*1.3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2/12/02
中文圖書分類:諮商;面談法
內容簡介
本書沿襲 2019 年出版《諮商理論與技術導讀:諮商學習者的入門地圖》之架構,援引參考各個諮商學派與取向之原典著作,以「諮商初學者」關注焦點與行文口語切入書寫,並使用圖示說明理論與技術概念。建議讀者搭配諮商理論與技術課程教科書閱讀,學習效果更佳。
著重理論發展之歷史脈絡:本書章節依序以創始者提出理論的時間先後排列,精簡扼要呈現學派/取向發展脈絡,提供學習者學習理論之整體背景脈絡與具體圖像。
以諮商初學者之立場撰寫:以「人是什麼、受困的原因、脫困之道」之結構說明主要概念,並以「問題與討論」的方式呈現學習者常有之諮商理論與應用的提問,提供說明並與其他學派/取向之區辨。
新增焦點,以符諮商輔導工作實務需求:於各章「問題與解析」單元,新增如何運用該章理論學派/取向觀點與特殊教育學生工作的簡要說明。
提供案例解析及推薦閱讀書籍:各章皆附有「案例解析」呈現諮商理論學派/取向之實際運用,並提供中英文之延伸閱讀書籍,以深化學習。
介紹臺灣第一個在地諮商模式:本書附錄提供陳金燕所建置之「自知之明諮商模式」全文。
目錄
第15章 榮格學派 Jungian Therapy/ Analytical Psychology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16章 客體關係取向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17章 人際歷程取向 Interpersonal Process Approach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18章 家庭治療──Satir 模式 Family Therapy—The Satir Model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19章 結構家庭治療學派 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20章 合作取向治療學派 Collaborative Therapy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21章 敘事治療學派 Narrative Therapy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22章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學派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第23章 自知之明諮商模式 Self-knowledge Counseling Model
主要概念
問題與解析
案例解析
推薦閱讀書籍
參考文獻
附錄 自知之明諮商模式:以儒道思想之「自知之明」為基礎的諮商模式 Self-knowledge Counseling Model: A Counseling Model Based o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立即查看
【簡介】
譯者
修慧蘭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
經歷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
林蔚芳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
現職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經歷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系主任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副秘書長
澳門大學訪問學者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監事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師教育與督導研究委員會委員
洪莉竹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
現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
經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系主任、心理諮商中心主任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監事、倫理委員會/諮商師教育與督導委員會委員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倫理與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倫理與法規委員會委員、督導專業委員會委員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倫理與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
澳門大學訪問學者
王淳弘
學歷 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現職 執業心理師
經歷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監事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
由於社會的變化,包含 COVID-19 的大流行、多元化及科技化,專業助人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愈來愈複雜,本書提出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倫理議題。除了核心助人者的價值觀與助人關係議題、當事者的權力與助人者的責任、保密議題、關係界線與多重關係等外,本書針對督導、伴侶與家庭治療、團體工作、社區工作及專業能力與訓練等層面,在各章節中一一說明這些狀況下可能面對的倫理議題,並提出可依循的倫理原則。本次新版在每章節中新增許多新的內容,例如,因應科技發展的倫理議題、多元化與社會正義,以及倡議方面的倫理議題;每一章節中有許多案例討論,包含在 COVID-19 期間引發的倫理困境等,並增加了實務經驗分享,讓讀者思索在此狀況下自己的倫理思考與決策。
【目錄】
第01章 專業倫理導論
本書重點
使用本書的建議
專業倫理守則
倫理決定
倫理決定的步驟
自我評量:倫理和專業議題的態度與信念量表
本章摘要
第02章 諮商師的個人與專業角色
前言
諮商師人格和需求的影響及自我覺察
諮商師接受個人治療
移情和反移情
個案的依賴
諮商專業的壓力
諮商師的耗竭與損傷
經由自我照顧維持活力
本章摘要
第03章 價值觀與助人關係
前言
整合個人價值觀與專業認同的爭議
澄清你的價值觀及其在諮商工作中的角色
強加價值觀於當事人的倫理議題
關於價值歧視的法律架構
與性態度、性行為有關的價值觀衝突
與墮胎有關的價值衝突
靈性和宗教信仰在諮商中扮演的角色
與結束生命決定有關的價值衝突
本章摘要
第04章 多元文化觀點與多元化議題
前言
狹隘文化視野的問題
面對多元族群個案的挑戰
多元觀點下的倫理守則
治療中的文化價值觀及假設
性取向與性別認同議題
身心障礙者的文化
個案與諮商師的適配度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多元文化訓練
本章摘要
第05章 當事人權利與諮商師責任
前言
當事人的知情同意權
知情同意的內容
保存紀錄的專業責任
線上諮商的倫理議題
與兒童及青少年工作
處理同儕疑似不合倫理的行為
助人專業中的不當執業
本章摘要
第06章 保密:倫理與法律議題
前言
保密、溝通特權和隱私
通訊設備的隱私議題
HIPAA 法案對健康照護機構的影響
預警與保護的責任
保護自殺當事人的責任
保護兒童、老年人及依賴成人免於傷害
本章摘要
第07章 管理界線和多重關係
前言
多重關係的倫理
界線議題的觀點
小型社區的多重關係管理
專業服務的勞務交換
給予或接受禮物
與當事人的社交關係
當事人─治療師關係中的性吸引
治療中的性關係:倫理與法律議題
與前當事人的性關係
特殊案例:對當事人不含性暗示的身體接觸
本章摘要
第08章 專業能力與訓練
前言
治療師的能力:倫理與法律觀點
訓練治療師的倫理議題
評量知識、技巧及個人功能
教師提升學生能力的把關角色
非學業因素開除學生
專業執照與認證
繼續專業教育及能力證明
同儕的評鑑、諮詢及督導
本章摘要
第09章 督導的倫理議題
前言
臨床督導中的倫理議題
督導者的角色和責任
合乎倫理且有效能的臨床督導
督導者的能力
督導的法律層面
線上督導的倫理議題
對學校諮商師進行督導的特定議題
督導的多元文化和多樣性議題
督導過程的多元角色和關係
本章摘要
第10章 理論和實務議題
前言
發展諮商風格
區分治療責任
決定諮商目標
諮商技巧的運用
評估和診斷的專業議題
在諮商過程運用測驗
以實證為基礎的治療實務
本章摘要
第11章 伴侶與家庭治療的倫理議題
前言
系統理論觀點
伴侶與家庭治療的專業倫理標準
伴侶與家庭工作的特定倫理議題
伴侶與家庭治療的知情同意
當前的專業性議題
伴侶與家庭治療中的價值觀
性別敏感取向的伴侶與家庭治療
伴侶與家庭治療師的責任
伴侶與家庭治療的保密原則
本章摘要
第12章 團體工作的倫理議題
前言
團體帶領者的訓練與督導之倫理議題
團體工作中的社群媒體:保密性和隱私的考量
在團體工作中處理身心障礙議題
團體工作者在多元訓練下的倫理議題
協同領導的倫理考量
形成及管理團體的倫理議題
團體的保密原則
團體結束期的倫理議題
如何確定團體中有哪些效果?
本章摘要
第13章 社區與社會正義觀點
前言
為什麼社區觀點是諮商師要關注的?
社區工作的倫理實務
社區心理健康取向
社會正義觀點
倡議能力
社區中助人工作者的角色
促進社區改變
在系統中工作
本章摘要
作者的綜合評論
譯序
不論是哪一種專業助人工作者,心理師、社工師、輔導教師,甚至醫師等;不論是在學學生、新手實務工作者,或是已工作一段時間的專業助人工作者,在助人工作歷程中,常會面對「我這樣做對嗎?有違法嗎?我該如何做?」的疑問,尤其面對社會不斷地有新的議題、新的狀況產生,例如,因為疫情更加速了助人工作者採取線上工作的需要;也因為社群媒體的快速發展,助人者與當事人在社群上的互動增加,這些狀況都讓我們專業者常會受困在如何做才能維護當事人福祉,或是保護助人者自己的困難局面。
在學習及工作過程中,大家都知道須了解已有的法規與倫理守則,如心理師法、精神衛生法,以及各專業學會的倫理守則等;但也清楚這些準則或規定,不可能告訴你一個如何處理現在狀況的標準答案。對於實際面對此狀況的實務工作者而言,多麼期待可以獲得一個答案或說法,好讓自己可以有所依循。不過,此時常常沒有太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原著在前述實務現況下,提出專業助人工作中會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倫理議題。例如,核心的助人者價值觀與助人關係議題、當事人的權力與助人者的責任、保密議題、關係界線與多重關係等。此外,本書針對督導、伴侶與家庭治療、團體工作、社區工作,以及專業能力與訓練等層面,在各章節中一一說明這些狀況下可能面對的倫理議題,並提出可依循的倫理原則。
原著的第十一版仍保有第十版在每一章節中的案例討論,讓讀者思索在此狀況下自己的倫理思考與決策,並提出作者自己的評論;且在每一章最前面新增學習目標的條列說明,期望讀者可以更清楚了解透過本章可學習到哪些主要概念。
原作者在本版次每章中均更新文獻年代,以及補充新文獻,尤其在每章中都新增了實務經驗分享此部分,邀請一位實務工作者,分享其對本章特定主題的經驗與看法。
在本版中的各章例如,第 1 章刪除「原則性倫理和美德性倫理」這個主題;在第 2 章中有關自我照顧內容因應 COVID-19 對大眾及專業人員的影響,更加強同理疲乏及自我慈悲的內容;第 3 章增加「諮商師具有權力和特權」的提醒,闡述治療師的專業責任是「投入到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而不是引導當事人朝向我們認為正確的結果移動。」;第 4 章中增加對各種多元性別族群的認識,及因 COVID-19 大流行,也挑戰了專業人員面對多元族群時可能出現的刻板信念與文化偏見,並鼓勵專業者要成為反種族主義盟友(Antiracist Ally)。由於 COVID-19 對科技使用的影響、美國校園暴力事件的增加以及相關法令的修訂,此版第 5-8 章更新及拓展相關議題的討論,特別是在運用科技於諮商中的相關倫理與法律議題,諸如線上諮商的知情同意內容、線上諮商界線的設定、網路社交媒體對於界線的影響以及如何培訓學生適應網際諮商環境等。也進一步討論當事人接觸紀錄及了解個人診斷的權利及風險管理;面對未成年人、老年人及依賴當事人時相關保密的挑戰,及對於暴力、危險、虐待、自傷、自殺以及校園中霸凌及網路霸凌等事件的相關倫理與法律議題的討論。
第 9 章增加用視訊進行督導的討論,提醒督導者「不得自行假定受督者的性別」;第 11 章新增了家庭治療在針對家庭中有成員進行物質濫用治療時需要關注的倫理考量,及有鑑於過去家庭治療研究多聚焦於主流的異性戀族群,此次改版加入了對於同性戀族群的關注。此外,亦增加了協助家庭中年幼者參與家庭治療的治療者責任篇幅。第 12 章中大幅增加有關線上團體諮商及使用網路社交媒體時要考量的倫理議題,包含線上團體諮商的教學實務經驗分享。第 13 章增添了與社區協作共度危機及創傷的篇幅,並引用了直接性的個案服務與社區具有影響力的成員一起合作的成功案例。此外,亦透過實務經驗分享,呈現如何為社會正義發聲,以及在帶來改變的過程中倡議所扮演的角色。
原著在每章中均列出美加地區各專業學會的相關倫理守則條文,例如,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學校諮商師學會、美國諮商學會、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學會、國際社工學會、加拿大諮商學會、加拿大社工學會等相關學會的倫理守則,但在考量讀者及本書頁數的限制下,在翻譯時省略了作者在原著中所一一列出的條文,若讀者想了解,建議可從各專業機構網頁中查詢。且受限篇幅,本翻譯書只能割捨原著中的少部分案例,及實務經驗分享內容,無法全部呈現。
在翻譯本書各章節中,我們會使用當事人、個案等相似名詞表示被服務的對象;文中也會出現諮商師、治療者、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實務工作者等不同名詞表示提供助人專業服務者,但所描述的內容不只適用於諮商師或治療師等特定職稱人員,在此特別說明。
如同原文作者在本書最後的「作者的綜合評論」所說:本書所論及的各種議題,都需要一再反覆地不斷省思,並且對改變抱持開放態度。且專業倫理所面對的這麼多議題,「如果有一個關鍵問題可以將所有問題串聯起來,便是:究竟誰才有權力諮商另外一個人?」期待這個問題可以讓在這門專業中的我們持續思考與反思,若能如此,也表示我們自己及此專業是與時俱進、持續發展的。
修慧蘭、林蔚芳、洪莉竹、王淳弘
立即查看
【簡介】
★個別諮商是培育諮商師很重要的一門整合課程,本書從一對一的個別諮商所需的知識入手,從諮商架構、初次晤談、不同學派的個案概念化及處遇、諮商歷程與重要事項等面向著手,同時輔以圖表說明,期待能夠成為新手諮商師重要的參考書。
★本書將每一個單元分為兩頁,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互補,增進讀者理解與閱讀效率。
本書是從諮商師做個別諮商時必要了解的幾個重要面向著手,同時提及不同取向的個案概念化及技巧、諮商歷程與關係中的重要議題、特定議題的處理等,希望讀者可以容易閱讀,期待可協助專業助人者發揮更大效能。
【目錄】
單元1 諮商架構
單元2 諮商師核心理論的重要性
單元3 初次晤談
單元4 個案概念化
單元5 不同取向對改變的觀點
單元6 不同理論之個案概念化
單元7 動力取向之個案概念化
單元8 體驗與關係取向之個案概念化
單元9 行為學派之個案概念化
單元10 認知行為學派之個案概念化
單元11 後現代取向之個案概念化
單元12 生態脈絡取向之個案概念化
單元13 擬定處遇計畫
單元14 助人歷程內涵
單元15 諮商過程( 一): 探索階段
單元16 諮商過程( 二): 洞察階段
單元17 諮商過程( 三): 行動階段
單元18 諮商過程( 四): 結束與評估
單元19 諮商歷程中的重要議題( 一)
單元20 治療關係中的重要事項( 一)
單元21 基本諮商技巧( 一)
單元22 個人中心學派的基本諮商技術
單元23 阿德勒( 個體) 學派的基本諮商技術
單元24 完形學派的基本諮商技術
單元25 認知行為學派的基本諮商技術
單元26 後現代取向( 敘事治療) 的基本諮商技術
單元26 後現代取向( 焦點解決) 的基本諮商技術
單元27 特定議題的處理( 一): 受虐或家暴目睹兒
單元28 特定議題的處理( 二): 家暴受害女性
單元29 特定議題的處理( 三): 校園與職場霸凌
單元30 特定議題的處理( 四): 壓力與情緒
單元31 特定議題的處理( 五): 憂鬱症患者
單元32 特定議題的處理( 六): 性傾向少數
單元33 特定議題的處理( 七): 父母離異子女
單元34 特定議題的處理( 八): 上癮行為
單元35 特定議題的處理( 九): 老年照護
單元36 諮商師自我覺察與照顧的重要性
單元37 總結( 一): 個別諮商的優點與限制
單元38 總結( 二): 個別諮商注意事項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第二版)
作者:Sharf(馬長齡)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0
ISBN:9789866121999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兼容並蓄,深具廣度和深度。除了探討重要的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學派,也包含東方和其他理論學派,最後一章則比較與批判各理論的差異。本書除了詳盡介紹重要的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學派,更詳細說明理論創始人與理論的發展史,對讀者及學習者來說極為珍貴。針對不同心理疾患從各學派觀點闡述治療理念與說明案例應用,也是本書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利用治療師與個案的對話,描述各種理論使用技巧和治療方法,加上案例豐富,對初學者及臨床實務工作者必定有很大助益。
此外,作者用心於說明各種諮商理論在短期治療和團體諮商與治療的應用、現今實務運用的趨勢、相關研究、性別和多元文化議題等,可作為諮商師、心理治療師和相關科系學生參考書籍。
目錄
第1章 精神分析
第2章 Jung分析與治療
第3章 Adler學派治療
第4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5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6章 完形學派治療:一種體驗式的治療
第7章 行為治療
第8章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第9章 認知治療
第10章 現實治療
第11章 女性主義治療:多元文化取向
第12章 家族治療
第13章 其他心理治療
第14章 統合治療
立即查看
圖解家族治療
系列名:圖解系列
ISBN13:9789865229313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邱珍琬
裝訂/頁數:平裝/232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出版日:2021/07/28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治療
內容簡介
家族治療是諮商師必須要了解的生態脈絡的一環,在華人社會尤其重要,年齡越小者受到家庭與環境影響越大,諮商師在了解當事人議題、尋思處置之方時,當然不可只針對個案或當事人來看、或視其為當事人個人之問題,有時從其周遭重要他人、家庭等脈絡入手,更可能抓住問題關鍵、做有效處置。本書介紹主要的家庭理論觀點,其次以家庭治療的實務做介紹,輔以若干案例說明,希望本書可以成為讀者認識家庭治療的入門書。
目錄
自序
Part1 家族治療的起源與重要貢獻人物
家族治療的起源 單元1
影響家族治療起源的重要人物:Gregory Bateson的貢獻(一) 單元2
影響家族治療起源的重要人物:Gregory Bateson的貢獻(二) 單元2
溝通治療 單元3
Murray Bowen的家庭系統治療 單元4
Nathan Ackerman與其他人物 單元5
家族治療的修正與發展 單元6
家庭發展 單元7
為何使用家族治療(一) 單元8
為何使用家族治療(二) 單元8
Part2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概述 單元9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家庭發展階段與性別 單元10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位階與權力關係 單元11
影響家族治療的因素:倫理位階、信仰與宗教、家規或價值觀 單元12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 單元13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單親家庭(一) 單元14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單親家庭(二) 單元14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繼親家庭(一) 單元15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繼親家庭(二) 單元15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家庭經歷創傷或失落 單元16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家中有心理疾患者 單元17
不同家庭形式與挑戰:同性家庭 單元18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一) 單元19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二) 單元19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三) 單元19
優勢家庭與成功父母(四) 單元19
家庭治療與個諮、團諮之區別 單元20
家庭治療看問題的角度(一) 單元21
家庭治療看問題的角度(二) 單元21
Part3 家族治療理論
家族治療理論:精神分析與Bowen學派 單元22
精神分析取向家庭治療學派(一) 單元23
精神分析取向家庭治療學派(二) 單元23
精神分析取向家庭治療學派(三) 單元23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一)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二)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三)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四) 單元24
Bowen學派的家族治療(五) 單元24
體驗家庭治療 單元25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一)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二)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三)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四) 單元26
Viginia Satir的「人本確認歷程模式」(五) 單元26
Carl Whitaker的「象徵體驗模式」 單元27
體驗家族治療過程與技巧 單元28
結構家族治療(一)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二)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三)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四)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五)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六) 單元29
結構家族治療(七) 單元29
策略家族治療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一)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二)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三)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四)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五)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六) 單元30
策略家族治療(七) 單元30
後現代家族治療 單元31
後現代家族治療—敘事家族治療(一) 單元32
後現代家族治療—敘事家族治療(二) 單元32
後現代家族治療—敘事家族治療(三) 單元32
後現代家族治療—焦點解決家族治療(一) 單元33
後現代家族治療—焦點解決家族治療(二) 單元33
後現代家族治療—女性主義家族治療(一) 單元34
後現代家族治療—女性主義家族治療(二) 單元34
家族治療的貢獻與評價 單元35
Part4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一) 單元36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二) 單元36
家庭治療專業倫理(三) 單元36
Part5 如何進行家族治療
如何進行家族治療 單元37
進行家族治療的階段與任務 單元38
第一次晤談(一) 單元39
第一次晤談(二) 單元39
第一次晤談(三) 單元39
第一次晤談(四) 單元39
Part6 家庭治療技術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一)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二)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三)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四)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五)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一般技巧與特殊技巧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一)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二)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三) 單元40
家庭治療技術:特殊技巧(四) 單元40
Part7 案例分析及介入
伴侶治療注意事項 單元41
案例分析與介入處理(一) 單元42
案例分析與介入處理(二) 單元42
案例分析與介入處理(三) 單元42
Part8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一) 單元43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二) 單元43
家庭治療注意事項(三) 單元43
新手治療師注意事項(一) 單元44
新手治療師注意事項(二) 單元44
治療師的自我議題與照顧 單元45
立即查看
圖解兒童及青少年輔導與諮商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圖解兒童及青少年輔導與諮商
系列名:圖解系列-諮商
ISBN13:9786263438101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邱珍琬
裝訂/頁數:平裝/192頁
規格:23cm*17cm*1cm (高/寬/厚)
重量:34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3/02/28
中文圖書分類:輔導行政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實務觀點出發、輔以簡單容易了解的圖表,希望讀者可以很容易入手,也方便操作。本書介紹輔導教師與諮商師在面對所服務的兒童與青少年時應注意的發展任務與要點,同時也了解對這些族群較易入手的諮商理論與作法,希望能夠協助專業助人者更發揮效能,協助數位時代的兒童與青少年生活更適意。
目錄
序言
第1章 諮商師的準備
了解選擇諮商成為志業的意圖與必備心態 1-1
了解選擇諮商成為志業的意圖與必備心態(續一) 1-2
了解選擇諮商成為志業的意圖與必備心態(續二) 1-3
輔導教師或諮商師的連結功能與運用資源 1-4
輔導教師或諮商師的連結功能與運用資源(續一) 1-5
第2章 兒童/青少年發展階段與特色
什麼是兒童與青少年諮商? 2-1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特色 2-2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特色(續一) 2-3
青春期主要發展任務 2-4
第3章 兒童/青少年發展階段可能遭遇的挑戰與議題
兒童階段最常出現的關切議題 3-1
兒童階段最常出現的關切議題(續一) 3-2
暴力下的兒童與青少年 3-3
暴力下的兒童與青少年(續一) 3-4
暴力下的兒童與青少年(續二) 3-5
青少年的困擾 3-6
青少年的困擾(續一) 3-7
第4章 適合兒童與青少年的諮商理論及實務
為何需要諮商理論 4-1
「個人中心」學派與治療法 4-2
「個人中心」學派與治療法(續一) 4-3
阿德勒學派與治療法 4-4
阿德勒學派與治療法(續一) 4-5
阿德勒學派與治療法(續二) 4-6
阿德勒學派與治療法(續三) 4-7
阿德勒學派與治療法(續四) 4-8
認知行為學派與治療法 4-9
認知行為學派與治療法(續一) 4-10
認知行為學派與治療法(續二) 4-11
現實學派與治療法 4-12
現實學派與治療法(續一) 4-13
敘事治療 4-14
敘事治療(續一) 4-15
敘事治療(續二) 4-16
敘事治療(續三) 4-17
焦點解決 4-18
焦點解決(續一) 4-19
焦點解決(續二) 4-20
家族治療 4-21
家族治療(續一) 4-22
家族治療(續二) 4-23
家族治療(續三) 4-24
遊戲治療 4-25
遊戲治療(續一) 4-26
遊戲治療(續二) 4-27
遊戲治療(續三) 4-28
第5章 兒童與青少年生涯與學習輔導
兒少生涯輔導的特色與內容 5-1
兒少生涯輔導的特色與內容(續一) 5-2
兒少生涯輔導的特色與內容(續二) 5-3
兒少生涯輔導的特色與內容(續三) 5-4
兒童與青少年學習輔導 5-5
學習輔導須注意事項 5-6
第6章 兒童與青少年輔導/諮商須注意事項
兒童及青少年諮商通則 6-1
兒童及青少年諮商通則(續一) 6-2
兒童及青少年諮商通則(續二) 6-3
兒童及青少年諮商通則(續三) 6-4
兒童諮商過程注意事項 6-5
兒童諮商過程注意事項(續一) 6-6
與兒童建立關係的方式 6-7
兒童諮商資料收集方式 6-8
正向管教替代懲罰 6-9
針對兒童諮商的其他重要提醒 6-10
針對兒童諮商的其他重要提醒(續一) 6-11
諮商前與諮商中須注意事項 6-12
諮商前與諮商中須注意事項(續一) 6-13
諮商前與諮商中須注意事項(續二) 6-14
諮商前與諮商中須意事項(續三) 6-15
青少年諮商之「不」 6-16
青少年諮商之「不」(續一) 6-17
輔導教師或諮商師一般注意通則 6-19
輔導教師或諮商師一般注意通則(續一) 6-20
第7章 班級輔導與團體諮商
班級輔導的重要性與進行方式 7-1
班級輔導的進行與設計 7-2
班級輔導注意事項 7-3
問題解決會議 7-4
何謂團體諮商 7-5
團體進行注意事項 7-6
團體進行注意事項(續一) 7-7
兒童團體諮商及其效益 7-8
設計兒童團體諮商須注意事項 7-9
進行兒童團體其他可以討論的部分 7-10
青少年團體諮商 7-11
第8章 諮詢
諮詢對象類別與要點 8-1
諮詢對象類別與要點(續一) 8-2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普通心理學 (PATHWAYS TO PSYCHOLOGY 2E ) (2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翻譯書】
書名:普通心理學 二版
原文書名:Pathways to Psychology 2/e
原文作者:Robert J. Sternberg
中文譯者:黎士鳴
出版日期:2016/04/06
ISBN:9789865632663
內容簡介
心理學是一門了解自己與實踐生活的學科,透過作者Sternberg多樣化與應用性的研究思維,以及本次改版落實生活實踐的部分,希望這些簡單的實作練習,可以幫助讀者做中學、學中做,將心理學融入為生活中的一門科學。
本版保留原先版本的主要內容與架構,在資料更新上採用「新知介紹」來補充新近資料與研究發現;「知識的應用」與「自我探索策略」能幫助讀者了解自己,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另外,每章開頭有「個案研究」,透過實際案例的呈現,讓讀者掌握本章的重點;並且在章後有「個案解決」,使讀者更熟悉該章主題的應用。
目錄
第01章 心理學是什麼?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為何?
研究心理學時必須有理性的思考
心理學家如何做研究?
心理學家如何決定事件的因果關係?
心理學家須面對什麼樣的倫理議題?
心理學如何成為一門科學?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主流觀點是什麼?
第02章 生物心理學
我們的生物歷史是什麼?
神經系統的結構為何?
訊息如何在神經系統中處理?
內分泌系統如何運作?
大腦的主要結構及功能是什麼?
第03章 感覺與知覺
心理學家如何研究感官系統?
感官系統共有的生物特性
我們如何看東西?
我們如何聽聲音?
我們如何感受到味覺、嗅覺、觸覺、動覺及其他感覺?
我們如何將感覺賦予意義?
我們如何看到這個3D 世界?
第04章 意識
注意力如何運作?
我們有多少意識的層次?
意識狀態改變時發生了什麼事?
當我們睡眠與作夢時發生了什麼事?
當我們靜觀時發生了什麼?
藥物如何誘發不同的意識改變狀態?
第05章 學習
什麼是先備反應?
什麼是古典制約?
什麼是操作制約?
什麼是社會學習?
第06章 記憶
心理學家如何研究記憶?
傳統的記憶觀點
其他記憶的新觀點
訊息如何被收錄、貯存與提取?
我們如何建構自己的記憶?
第07章 思考與語言
什麼是問題解決?
什麼是判斷與決策?
什麼是推理?
什麼是語言?
我們如何獲得語言?
我們如何了解與排列字?
我們如何在社會情境中使用語言?
只有人類懂得使用語言嗎?
第08章 智力與創造力
兩種傳統研究智力的取向
心理學家如何評估智力?
我們如何了解智力的本質?
智力的極端
智力來自遺傳嗎?
智力可以提升嗎?
創造力是什麼?它如何產生?
智慧的發展與歷程
第09章 一生的發展
心理學家觀察到哪些發展的方向?
成熟與學習扮演何種角色?
胎兒如何發展?
嬰兒與幼童如何發展?
兒童如何發展?
青春期與青少年如何發展?
成人與老年如何發展?
第10章 社會心理學
什麼是社會認知?
我們如何形成與改變態度?
什麼是喜歡、愛及人際的吸引?
我們如何在私人關係中溝通?
我們如何在團體中互動?
什麼是遵從、順從與服從?
什麼因素產生利社會行為?
反社會行為
第11章 動機與情緒
早期心理學家如何解釋「動機」?
人類的生理如何影響動機?
心理需求與其他需求如何影響動機?
認知如何影響動機?
人們感受什麼情緒?
心理學家如何了解情緒?
人類如何表達情緒?
第12章 人格心理學
心理動力論對人格的觀點
人本論對人格的觀點
認知-行為論對人格的觀點
特質論對人格的觀點
互動論對人格的觀點
心理學家如何衡鑑人格?
第13章 心理疾患
什麼是異常行為?
人們曾經如何解釋心理疾患?
醫生如何診斷異常行為?
什麼是焦慮症?
什麼是情感性疾患?
什麼是解離性疾患?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什麼是「衝動—控制」疾患?
什麼是人格障礙症?
兒青期疾患
還有哪些心理疾患?
要命的心理困擾:心理學家如何看待自殺?
法律對於異常行為的看法
第14章 心理治療
臨床工作人員如何決定誰需要心理治療?
不同學派對心理治療的取向
個別治療之外的心理治療法
心理治療的成效如何?
心理治療上的一些道德議題
第15章 健康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家做什麼?
人們如何透過生活方式來提升健康?
人格和壓力如何影響健康?
人格類型和疾病有何關聯?
我們如何經驗到疼痛?
人們如何與嚴重、慢性的疾病共存?
立即查看
Zimbardo′s普通心理學:核心概念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普通心理學:核心概念
ISBN13:9789866624636
出版社:學富文化
作者:PHILIP G. ZIMBARDO;ROBERT L. JOHNSON;VIVIAN MCCANN
譯者:洪光遠;邱發忠;張文哲等譯
裝訂/頁數:平裝/1100頁
規格:26cm*18.5cm*3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12/05/01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學總論
內容簡介
在結構部分,作者在每章一開始,都提出-關鍵問題,由問題出發,並在章末以回答問題為結束,此外,每節都有一核心概念,整節內容都跟著核心概念走,使不致於失焦,且在每節結束皆有複習,即理解檢核,使得學習者能暫時停下來複習自己所學,以精緻化學習。
在意義化部分,作者在大部分的章節皆有心理學在生活應用或自我測試,使得課本知識不只是放在教室考試時候用而已,而是能進入生活,處理生活實際會面臨的問題。
在專家化部分,也是本書與其它普通心理學課本最大的不同,即是作者強調學習每個議題時,試著以心理學家的方式來思考,亦即批判思考的角度,舉例來說,「真的有學習風格這種特質嗎?」他們認為學習風格在某種程度是被炒作的,不過他們也非全盤否定學習風格,例如他們就相當贊同Sternberg提出的三種思考風格,為什麼呢?因為這三種思考風格是有經過實驗操弄得知的,換言之,他們相當強調學者所提出的論點是否有實徵研究的支持,而這是心理學家相當重視的。當然還有其它許多心理學家珍視的價值在本書裡出現,在此只能先賣個關子的說:欲知詳情,趕快翻書!
目錄
給學生的話 iii
校閱者序 vii
關於作者 1
第1章 心智、行為與心理學的科學 3
1.1 何謂心理學?以及什麼不是心理學? 4
心理學的應用:批判性思考心理學與偽心理學 7
1.2 心理學家如何發展新的知識? 11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21
1.3 心理學的六大主要觀點為何? 23
心理學的應用:以心理學為主修 3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促進式溝通 35
摘要 36
第2章 生物心理學、神經科學,以及人類天性 39
2.1 基因與行為之間有何關聯? 42
心理學的應用:選擇自己後代的基因 50
2.2 身體的內部系統之間如何彼此溝通? 52
心理學的應用:精神心理藥物影響神經系統的方式 66
2.3 大腦如何引起行為表現與心理歷程? 68
心理學的應用:利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90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左腦與右腦 92
摘要 93
第3章 學習與人類培育 97
3.1 古典制約如何解釋學習? 100
心理學的應用:倒胃口與化療 107
3.2 我們如何經由操作制約學到新行為? 107
心理學的應用:使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120
3.3 認知心理學如何解釋學習? 120
心理學的應用:飛行恐懼的修正 128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嗎? 129
摘要 132
第4章 記憶 135
4.1 何謂記憶? 137
心理學的應用:你想擁有「照相式記憶」嗎? 139
4.2 我們如何形成記憶? 141
心理學的應用:「閃光燈」記憶:「當發生……時,你在哪裡?」 153
4.3 我們如何提取訊息? 154
心理學的應用:話在舌尖 159
4.4 為什麼記憶有時會失敗? 160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169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恢復記憶的爭議 171
摘要 173
第5章 思考與智力 177
5.1 思考的組成為何? 179
心理學的應用:你可以藉由基模與腳本來預知下一步 185
5.2 優秀思考者具備哪些能力? 188
心理學的應用:善用心理學來學心理學 197
5.3 如何測量智力? 199
心理學的應用:特殊兒童該如何教養? 205
5.4 智力的構成元素為何? 208
心理學的應用:測驗分數和自我實現的預言 215
5.5 心理學家如何解釋團體之間的智力差異? 217
心理學的應用:刻板印象威脅 22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性別差異的問題 226
摘要 227
第6章 生命全程的發展 231
6.1 新生兒具備何種天賦能力? 234
心理學的應用:基因裡的心理特質 246
6.2 兒童期的發展任務為何? 247
心理學的應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謎 263
6.3 哪些變化意味著青春期業已到來? 266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大學生的認知發展 273
6.4 成人面對哪些發展挑戰? 275
心理學的應用:雙胞胎研究的回顧 28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莫札特效應 286
摘要 288
第7章 感覺與知覺 293
7.1 刺激如何變成感覺? 295
心理學的應用:感覺適應作用 300
7.2 感官有何異同之處? 301
心理學的應用:痛覺的經驗 317
7.3 知覺與感覺之間有何關係? 320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336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閾下知覺與閾下說服 337
摘要 338
第8章 意識狀態 343
8.1 意識如何與其它心智活動產生關聯? 345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351
8.2 在日常意識狀態中發生了什麼週期性循環? 352
心理學的應用:睡眠失常 362
8.3 意識還能呈現出何種形式? 365
心理學的應用:依賴性與成癮性 376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潛意識——重新思考 378
摘要 380
第9章 情緒與動機 385
9.1 情緒對人類有何功能? 387
心理學的應用:男女性的情緒差異,同時取決於生理因素以及文化 391
9.2 情緒的源起何在? 392
心理學的應用:激發、表現與倒U型曲線 399
9.3 人類對情緒的掌控程度為何? 401
心理學的應用:控制怒火 405
9.4 動機:人類言行舉止背後有哪些因素? 407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414
9.5 成就、饑餓與性有何異同? 415
心理學的應用:有關意志力、笑聲與巧克力餅乾的問題 430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測謊儀」真的能測謊嗎? 432
摘要 435
第10章 人格:全人理論 439
10.1 塑造人格的力量為何? 441
心理學的應用:詮釋不尋常的人與不尋常的行為 444
10.2 哪些持續終身的模式(或稱氣質)組成了人格? 446
心理學的應用:找出你的人格類型 453
10.3 哪些心智歷程在我們的人格中運作? 455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476
10.4 人會採用哪些「理論」來理解自己與他人? 477
心理學的應用:發展你自己的人格理論 481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人與情境的爭議 483
摘要 484
第11章 社會心理學 489
11.1 社會情境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492
心理學的應用:成為耶魯大學的一隻「鞋」 511
11.2 建構社會實體:哪些因素影響我們對他人的判斷? 512
心理學的應用:吸引力的香味 527
11.3 體系(體制、系統)如何建造一個影響行為的情境? 529
心理學的應用:運用心理學來學習心理學 534
批判性思考的應用:恐怖主義是「狂熱份子所做的、無意義的暴力行動?
立即查看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兼述心理衛生社會工作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心理衛生的議題已經成為全球跨文化跨國的重要議題,經過百年的發展,精神醫療領域社會工作從慈善出發,漸漸走出醫院進入社區,也將服務擴大到疾病和自殺、藥物濫用、家庭暴力與性侵犯等議題的處遇治療,服務對象從兒童到老人,從醫院到社區、學校、犯罪矯治等系統,建構社安網整合服務。精神醫療專業訓練成為社區處遇的基礎,希望本書可以協助讀者瞭解臺灣心理衛生的發展脈絡,學習國外社會工作理論以建立本土實務理論。 這是一本為精神醫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學生所寫的入門書,由二位資深精神醫療社工師及資深精神科專科醫師共同完成。本書針對第一版內容修正,因應臺灣及世界心理衛生新發展,更新、增加資料。
【目錄】
"第一篇 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第1章 精神疾病與醫療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疾患與診斷演變
第二節 特殊人口心理衛生與次專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心理衛生政策與福利行政/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衛生政策
第二節 心理衛生預防模式:強化心理資本
第三節 臺灣社會福利與心理衛生演進
第四節 心理衛生行政
結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精神衛生法》及相關精神醫療法律/楊添圍
前言
第一節 《精神衛生法》
第二節 《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三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四節 《老人福利法》
第五節 《自殺防治法》
第六節 《家事事件法》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精神疾病與治療第4章 精神病理學與精神疾病之診斷系統 /楊添圍
第一節 診斷與分類之基礎:精神病理學
第二節 精神病理學相關名詞
第三節 精神疾病之診斷及分類
第四節 臨床慣用名詞:精神病與嚴重精神疾病
第五節 DSM-IV-TR/DSM-5精神疾病分類
第六節 疾病相關名詞
參考文獻 第5章 常見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楊添圍
第一節 精神病(嚴重精神疾病)與精神官能症
第二節 思覺失調症
第三節 躁鬱症或雙極性情感性疾患
第四節 憂鬱症:各種分類觀點
第五節 強迫症與相關疾病
參考文獻 第6章 人格疾患、酒癮及物質成癮/楊添圍
第一節 人格疾患
第二節 酒精與物質成癮
參考文獻 第7章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楊添圍
第一節 臺灣家庭暴力初探
第二節 初探家庭內殺人事件
第三節 家庭暴力與精神疾病
參考文獻 第三篇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方法第8章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專業與專科社工師發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美國醫務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演變
第二節 臺灣醫療社工與精神醫療社工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衛生專科社會工作發展
第四節 美國各領域社工現況比較
第五節 社會安全網的心衛社工
第六節 社會工作紀錄
結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的類型
第二節 建構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第三節 系統生態概念運用於心理衛生
第四節 常用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簡介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疾病與家庭/張如杏
前言:家庭的許多面貌
第一節 以理論分析家庭
第二節 精神疾病與家庭
第三節 臺灣家庭與精神疾病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與家庭工作的模式/張如杏
前言:與家庭工作的意義
第一節 家庭評估
第二節 家庭會談、家庭訪視
第三節 簡介家族治療
第四節 優勢觀點、以家庭為中心服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2章 精神醫療處遇方法/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心理治療
第二節 團體心理治療
第三節 心理劇
第四節 心理教育、衛教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 個案管理資源整合/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個案管理的定義、功能、流程
第二節 個案管理在心理衛生領域的運用
第三節 資源整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心理衛生方案與未來第14章 社區復健及長期照顧/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
第二節 社區復健模式
第三節 社區復健的困境
第四節 長期安置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5章 精神醫療服務與專業團隊/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醫院內精神醫療服務
第二節 精神醫療專業團隊
第三節 社區心理衛生方案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6章 評鑑/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科醫院評鑑
第二節 精神復健機構、護理之家評鑑
第三節 方案評鑑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7章 精神疾病復健與康復/張如杏
前言
第一節 精神復健定義
第二節 精神復健的原則、價值及迷思
第三節 精神復健的內容
第四節 從障礙概念轉變
結語:邁向康復
參考文獻 第18章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的展望/張玲如
前言
第一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在臺灣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精神醫療社工之角色與任務
第三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定位之影響因素
第四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困境之突破
第五節 精神醫療社工角色之定位
第六節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
立即查看
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學習扶助教學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學習扶助教學(第二版)
系列名:障礙教育
ISBN13:9789860744545
出版社:心理
作者:台灣學障學會-策劃;陳淑麗;宣崇慧-主編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重量:480克
版次:2
出版日:2022/01/05
中國圖書分類:特殊兒童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共有三篇十章,嘗試以貼近教學現場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學習扶助做法,希望能幫助老師帶起每個孩子,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書中內容分享了執行學習扶助必備的專業知能,從診斷評量、各學科的補救教學做法到班級經營,都有相當完整的策略介紹。對第一線的教育者而言,書中許多成功的案例都一再告訴我們,「帶起每一個孩子」並不是夢想,在有計畫的步驟之後,是可能實現的。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對教育現場執行學習扶助教學有所助益。
目錄
基礎篇
第一章 學習扶助概論
第一節 學習扶助的理念與政策落實
第二節 國內學習扶助相關政策與方案
第三節 學習扶助之政策執行
第四節 多層級的學習扶助系統
第二章 低成就學生之特質與輔導
第一節 低成就的定義
第二節 學習低成就的成因
第三節 低成就學生的特質
第四節 低成就學生的輔導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評量
第一節 評量在學習扶助之運用
第二節 科技化評量系統及其應用
第三節 其他學習評量與診斷方法
第四節 結論
第四章 有效的學習扶助班級經營
第一節 教師權力的來源:師生關係的拿捏
第二節 基本的行為管理要領
第三節 干擾或情緒問題的處理
第四節 如何照顧個別差異
第五節 如何激勵學習士氣
第六節 結論
教學篇
第五章 國語文學習扶助
第一節 國語文學習扶助的內涵
第二節 國語文學習扶助策略
第三節 國語文學習扶助課程案例分享
第四節 結論
第六章 初階英語文學習扶助
第一節 雙峰現象與有效教學
第二節 英語文補救教學三問
第三節 兩種初階英語文補救目標與教材教法
第四節 教材的優點、限制與建議
第七章 數學學習扶助教學
第一節 數學學習與教學
第二節 數學學習扶助教學元素
第三節 數學學習扶助策略
第四節 結論:形塑一個新的心靈地圖
成功方案篇
第八章 找方法,不找藉口的反敗為勝學校
第一節 他山之石(一):國外反敗為勝學校案例
第二節 他山之石(二):一所反敗為勝學校改變的歷程
第三節 國內反敗為勝學校實驗方案
第四節 反敗為勝學校案例的啟示
第九章 國中語文學習扶助方案
第一節 國中語文精進課程之研發與試驗
第二節 整合大學、縣市政府及國中之合作模式
第三節 國中偏鄉補救教學方案之成效
第四節 結論
第十章 學前偏鄉語文學習扶助方案
第一節 學前閱讀教學課程設計背景
第二節 執行模式
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
立即查看